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几点认识

合集下载

对新课改教材的一些认识

对新课改教材的一些认识

对新课改教材的一些认识杜宏建新课改教材分为必修与选修教材两部分。

它们是按照专题史的体例编写的,每个单元讲授一个专题,有时就把古今中外放在一块编写,与我们从前使用的教材——通史体例大不相同。

自己感觉必修教材好象是知识提纲,因为好多知识叙述得比较浅显,系统性不是很强的,应该必须掌握的知识细节和史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讲述编写在选修教材之中,使人认为选修教材是必修教材的补充说明。

这套教材的跳跃性较大,时而讲述中国,时而讲述世界,二者相互交叉,给学生学习带来一些困难。

教材之间的内容重复较多,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困难和负担,课本数量增多。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增加了许多材料,个别知识点加深拓宽,恢复了以前历史课本中的世界古代史部分知识。

新教材材料丰富,图文并茂,提出了许多课堂思考题,有课后的知识链接,这些是新教材的优点所在。

例如关于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叙述,新教材增加了对这一制度的详细解释,旧教材只是讲述独立后的美国,实行了司法、立法、行政三权分立制度,没有叙述三权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

新教材恢复了世界古代史部分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以前的中学课本中就有,80年代中期时以后,这部分知识被删除,世界历史的内容从新航路开辟讲起,即就是世界史只学世界近现代史。

新教材重复的知识过多,有时政史地三科的内容重复。

学生听讲时表现出是懂非懂的表情,缺乏新鲜感,认为是对旧课文的复习。

无论什么教材编写体例和意图,必须要符合中学生的学习实际,要有利于他们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有利于他们学习兴趣的产生和把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主动性的形成。

我们以前学习通史体例教材,每件史实的产生发展、作用影响的因果关系,逻辑过程很明了,方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性把握。

在讲完通史知识后,还要进行专题史形式的复习与归纳整理,对历史知识做横向的对比。

我们学生的历史基础知整体性较差,学习的能力有限,没有到掌握专题史的年龄,因此新课改教材与我们的实际不太符合。

谈谈你对新课程的认识及如何应用新教材

谈谈你对新课程的认识及如何应用新教材

谈谈你对新课程的认识和如何应用新教材一、实验探究,化学之本化学学科的特点就是实验,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可以充分领略到化学学科的魅力。

以前的教学中,我们很多时候的做法是,做实验不如看实验,看实验不如背实验。

能不做的实验就不做,能做的实验也找各种理由不去做,读课本的操作,读课本的现象,读课本的结论,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也要记住。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新课标明确提出:“通过以实验为主的各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

”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改变观念,改变老一套的做法,克服做实验的累做实验的烦,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二、熟悉教材,用好教材课改后的新教材,无论是前两年用的湘教版还是现在用的人教版,都是版面设计活泼,具有丰富的彩色图片,文字叙述简练,知识点的呈现更人性化,给学生不是一看到课本密密麻麻的文字内容就一个头两个大的感觉,从心里上就更愿意亲近和接受,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另外,新教材设计的内容栏目多样化,有正文、讨论、活动与探究、资料、调查与研究、化学·技术·社会、拓展性课题、习题、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等等小栏目,形式丰富多样,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便于学生接受,有利于学生学习。

三、联系生活,联系生产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因此,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相连,与社会相连,与生产相连,才是具有深厚生命力的课堂。

教师在课堂上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生活材料,创设探究情境,实现课堂目标。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是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没有化学就没有生活,没有化学就没有发展,化学是整个世界。

谈谈你对新课程的认识和如何应用新教材经过几年时间的学习、摸索,对新教材的使用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新的思路,新的思想。

在新课标实施的今天,通过系统学习,有了自己的见解。

理解新教材 用好新教材

理解新教材 用好新教材

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新教材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如何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成为了教师和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理解新教材需要认识到其设计理念和目标。

新教材的设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的发展趋势而制定的,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们要明确新教材的教学目标,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才能更好地理解新教材的设计思路,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

用好新教材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新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学习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用好新教材要注重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新教材的设计是不断更新和调整的,教师要根据教材的调整和学科的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与新教材的要求相适应。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运用新教材进行教学。

用好新教材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教材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教师要通过教学实践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要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教师和学生需要明确新教材的设计理念和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对课改下的新教材的几点思考

对课改下的新教材的几点思考

268590443368对课改下的新教材的几点思考[摘要]新教材是新课改下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去把握与遵循新教材的精神,而后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钻研反思新教材,弄清编者的意图与设计思路。

但不是全盘接受新教材,按教材中的内容安排原封不动的教给学生,这是对新课改、新教育理念的误解。

并不一定新教材中的内容设置就比旧教材的处理地好,这就需要教师结合以往的经验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的内容做出相应的处理。

我在教育实习的听课、备课、讲课及课后反思的过程中,认真分析新教材,并与旧教材作比较,发现新教材更注重遵循认知规律,力求温故而知新,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呈现方式,并向学生渗透了算法思想。

[关键词]:新教材认知规律呈现方式算法思想[前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新版教材的出炉,不但使学生对数学的学法做出改变,而且更要求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较之以前做出相应的变化。

因此,学习、钻研新课改下的新教材已经成为了广大教师面临的当务之急。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及呈现方式。

[正文]我是一个刚刚工作了一年的新教师。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新教材,所以在每次备课时我都对教材中的每一节做了详细的分析。

结合旧教材,我发现两版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相比之下,新教材除了是按照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制订的之外,与旧教材相比,在知识的更新、理论的应用及科学史(数学思想史)的穿插这几个方面,新教材做得更好。

结合这段实习经历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新教材的反应,我对新教材有如下的几点思考:1、遵循认知规律,力求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是我们认识新知识,学习新知识的一个普遍规律。

学生虽然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不少数学知识,但是这些只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形成系统。

新教材力求做到温故而知新,从复习以前的数学只是开始,尽可能的从已学知识中引出新知识,并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由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

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体会与思考

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体会与思考

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体会与思考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体会与思考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教育也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体会是多方面的。

首先,新课程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与传统课程相比,新课程更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新教材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核心,通过项目驱动、研究性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课程和学习的设计,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让他们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职业发展。

其次,新课程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在过去,课程设置相对封闭,学科内容相对独立。

而新课程新教材则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

它们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跨学科地探索和研究问题,让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竞争力。

第三,实施新课程新教材需要全面的教育改革。

实施新课程新教材不仅仅是更换教材或调整课程内容,而是涉及教学理念、教育模式、教师培训以及评价制度等多个方面。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管理者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使教师能够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此外,评价制度也需要进行调整,从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转变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因此,实施新课程新教材需要全面、系统的改革,涉及各个方面的教育问题。

思考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挑战和困难。

首先,教师需要面对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变。

教师对于新教材课改的心得体会

教师对于新教材课改的心得体会

教师对于新教材课改的心得体会教师对于新教材课改的心得体会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材课改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工作。

教材课改是指对学生所使用的教材进行全面修改和调整,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目标和需求。

作为一名教师,我积极参与了新教材课改工作,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教材课改的重要性。

教材作为教学的核心资源,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过去的教材存在内容陈旧、结构松散等问题,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因此,对教材进行全面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教材课改,可以使教材内容更接近现实生活,更贴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我发现教材课改需要教师与教材紧密结合。

教材课改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将新的教材内容有机融合进教学中。

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对新教材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在参与教材课改过程中,我需要认真研读新教材的内容,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积极尝试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教材课改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过去的教材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死记硬背,而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材课改,我深切感受到学生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他们变得更加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此外,教材课改也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进行个性化教学。

通过教材课改,我采用了差异化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兴趣,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任务。

这样不仅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教育资源,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满意度。

最后,教材课改需要教师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

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思想层出不穷。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育观念。

新教材的几点看法

新教材的几点看法

新教材的几点看法从2019年开始新课程新教材到现在,我们逐步走入了新课程,新教材。

对于年年变,年年新的新教材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形式活泼多样,适合初中生的学习需求新教材一改以往老教材的严肃面孔,由单纯的说理说教,转变成为形式活泼多样,版面设计丰富的新面孔。

书中的插图由以往呆板的黑白素描图变成颜色丰富的彩色照片,在第一时间吸引了学生的视线,使得数学书的阅读不再单调乏味,后花园的设置满足了局部学生对数学探讨的需求。

新教材时时为学生着想,适当降低难度,在课文中穿插许多图表,形数结合、直观形象,便于抽象概括;应用题教学中图表的运用,丰富了学生的表象,降低了思维的难度;课本中随处可见“注意〃,在方法、技巧、思路等方面作了大量的提示。

卡通人物小明和小丽各执己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在全书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更使得学习充满乐趣。

二、教材的内容更精练,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新教材选取代数、几何中最根本、最有用的局部作为教学内容,将斜三角形的解法、分数指数与根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等一局部与高中联系密切的内容移至高中学习,繁分式等与日常生活联系不大作用不大的内容予以删除。

通过内容的删减,更加突出了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的地位,使得教材内容更精练,实用性针对性更强。

在习题的选择上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剔除了局部只讲解题技巧而脱离生活实际的题目,如水池同时进水同时排水,多长时间能注满水池的问题,因严重脱离生活实际不再出现在新教材中,而出租车资费,资费等问题因与生活联系密切而频频出现在课后习题与测试中。

三、新教材的流程设计更符合学生的思考轨迹,学生更容易接受新教材将教学流程设计为情景创设,探索活动,例题教学,小结,课堂练习,等5大环节。

情景创设提出问题,探索活动讨论问题提出结论,例题教学那么是对讨论的结果用实际题目进行验证,小结由老师进行本课内容的总结,课堂练习复习稳固虚席讨论的内容。

这样的流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是以引导者评价者的身份出现,教师所担当的任务就是组织活动、引导发现数据中所隐含的规律与信息、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活动。

最新-中学课改探讨 对新教材的一点看法 精品

最新-中学课改探讨 对新教材的一点看法 精品

对新教材的一点看法一、教材功能:从知识传递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人首先,在一个信息爆炸时代,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怎么学也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不用说不能较为完整地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就是这一学科的主要知识也学不完。

教师讲授的只能是本学科最基本、最关键的知识,是打牢基础、以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知识。

单向的、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落伍。

其次,如何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变得日益重要。

不仅要学到东西,而且要了解怎样去学,如何才能学得到。

知识是死的,而方法是活的,学会了方法,就懂得怎样去学,怎样掌握新的知识,面对知识和信息日新月异的增加和变化,就不会束手无策。

第三,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在学习过程中,不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而是在原有思维逻辑、认识水平上的激活和重构,并渗透着他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同时他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材的影响。

二、教学模式: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师不必把教材看成是神圣的、不能质疑的,必须不折不扣地照此执教。

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学生是中心,学生的学是主要矛盾,一切围绕怎样学,怎样才能学好这个中心进行。

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材料,如教师用书、学生读物、活动手册、挂图、卡片、音像音带、多媒体课件、教学VCD等,教科书也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活动和作业。

但是这一切并不是要你全部掌握和使用,只是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教师去选择。

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教师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这些教学材料,而不能跟在这些资源后面跑,受其所困。

新教材的选文不再是封闭性的,不论是以主题设计还是以单元设计,都呈现出较大的弹性和开放度。

以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语文(上册)为例,全册教材分6个主题:亲近文学、金色年华、民俗风情、多彩四季、走近科学、奇思妙想。

这6个主题都延伸到课堂之外,有的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组织学生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学习体会,如“民俗风情”、“多彩四季”、“走近科学”等;有的则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想象能力,组织学生阅读一些优美的文学作品,观察自然生活中的现象,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如“亲近文学”、“奇思妙想”等。

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几点认识

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几点认识

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几点认识四川省南充高中(637000) 韩永强论文摘要:数学教育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开展起来。

然而,数学课程改革是涉及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各个方面的一个系统工程。

目前,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以高中数学试验教材为载体已在全国十一个省市试用。

按照国家教育部计划,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将在2010年在全国实施。

对比新旧教材有几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关键词:数学、课程、教材一、新教材新理念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目前,中小学课程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2002年核准编写教材118套(小学55套、初中63套),其中20个学科47套(小学18套、初中29套)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2001年9月进入全国38个实验区进行实验。

预计2003年秋季,在全国范围内,起始年级使用新课程的学生数将达到同年级学生的35%左右。

2004年秋季,在对实验区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课程改革进入全国推广阶段,起始年级使用新课程的学生数将达到65%至70%左右。

到2005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

这次课程改革规模之大、进展之快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改革,不仅引起教育界而且引起了全社会的密切关注。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以数学学科为例,对比新旧教材,不难发现新教材带来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

体现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教材功能:从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新教材的理念之一: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形成。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作人。

更多地体现了人文精神和数学的文化价值。

而传统的教材功能观认为,教材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和知识性的特征,教学就是把这些文明和知识的精华教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这些知识的传承的过程,这种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

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体会与思考

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体会与思考

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体会与思考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一直处于改革中。

新的课程和教材在不断实施中,这为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和体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的观察和看法,希望能够对未来的教育发展有所帮助。

一、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意义新课程新教材的推出主要是为了适应时代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

与传统教育不同,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同时,新教材也更注重学科交叉和对学生兴趣和需求的关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二、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困难和挑战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教师的素质和态度是影响教育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些老师可能已经习惯了老的教育模式,对新课程和新教材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这会影响到他们的教学效果。

其次,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习惯也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一些学生可能会抵触或者不愿意接受新的教育方式和模式,这会给教育改革带来困难。

同时,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制定和推广也需要金钱和时间上的投入,这也为实施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三、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体会和思考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认识到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也逐渐发现了一些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实施体会和思考。

首先,我认为执行力和责任意识对于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至关重要。

学校和教师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切实负起教育的重任,落实新课程新教材要求,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和教育原则。

其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推动教育改革的主要力量,通过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提高教师在新课程和新教材落实中的能力和效果,推动教育改革的持续发展。

最后,需要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创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和教师应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激情,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教育创造性,培养他们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新教材使用的几点体会

新教材使用的几点体会

新教材使用的几点体会我级部使用新教材的教师普遍认为,该实验教科书渗透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教育思想,教材在设计和编写上都给使用新教材的教师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感受,为一线教师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最直接、最可靠的支持和帮助。

这里,就我们的教师在该教材使用上的一些点滴经验和感受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并和同仁商榷。

一、对初中新教材的认识新教材再体现努力实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的。

在新教材实施中,我们每位教师都需要领会编写组的四点立意: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2.强调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3.加强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4.联系生活、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STS)的观点。

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甚至重要的地位(二)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三)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四)书中包含许多开放性的问题和实践性课题(五)充分体现了STS的思想,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六)注意联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七)形式生动活泼二、处理好使用新教材存在的问题(一)教师要注意观念和角色的转变(二)教育部门要重视对初中物理新教材的培训(三)领导要重视新教材的实验过程三、使用新教材的困惑1.在每节教材内容的编排上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但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接受能力。

有的一节课知识内容太多,还重点安排有1~2个探究实验,这样既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又要让学生熟悉所有内容,所以往往出现时间不够用,有的一节课内容分成两个课时还讲不完。

2.在新课标中虽没有要求学生掌握“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和“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但在以后的计算题中会经常应用到,况且它们的探究也不难进行,所以我建议把它们列入正课的学习,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得出,记忆比较深刻。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新教材的理解【最新精选】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新教材的理解【最新精选】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新教材的理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新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它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全面提高儿童的语文综合素养为目标,既吸收了传统教材的成功经验,又充分融入了新课标的基本精神。

作为施教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教材编写的新理念,把握教材蕴含的新特点,从而实施新的教法。

一、新理念新教材在编排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四大新理念:“全面提高儿童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些新理念贯穿在教材始终,体现了社会和人的发展要求。

二、新特点新教材体现了国家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具有新颖性、简洁性、人文性、时代性、灵活性、实践性和整合性,代表了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1、新颖性新教材既注意从我国丰富的语文传统教学经验中吸取精华,从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中吸收营养,又充分反映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体现了时代要求和现代意识。

教材的新颖性体现在:⑴编排新:编者在专题的设计、选文的角度、课型的安排、练习的拟定、语言的表述等方面大胆创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⑵内容新:新教材中新入选的课文已经占了全部课文的一半左右,识字课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面目一新。

⑶形式新:大力改进呈现形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编写角度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材所有语言,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叙述的;二是教材注重引导发现,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乐学、会学,不断产生成就感。

⑷语言新:教材以儿童化的语言来叙述,既亲切,又自然。

这里既不说文字兼美的课文,也不说表述清新的语文园地,单说识字教学的内容,也给人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

如人教社语文教材第二册(注:以下均以此册课本为例)第一单元的识字课,由“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八个反映春天优美景色的成语或词组,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卷,而且文字合辙押韵,读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我对新教材的几点看法

我对新教材的几点看法

我对新教材的几点看法白艳青我对新教材的几点看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观念强调我们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在新课标的观念下所编写的新教材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教师善于发掘出新教材优点,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材。

我本人的教学,主要从新教材具有的几个突出的优点着手,进行教学。

一、新教材从学生的身边出发,确实把知识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在的生活经验出发。

数学教材每一章开始,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引入,体现整章的核心,而每节课开始,也安排生活中的例子。

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材创设电影院的情境。

在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所指的位置?此时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先看第几排再看第几号,而有的同学说还要看是几楼(因为有的电影院是两层甚至是多层的)这是每一位同学都很熟悉的,即使平时考试成绩很差的同学也不陌生,能充分引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此时教师作适当的鼓励,学生的热情就更高了。

并顺势引出,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和含义有什么不同呢?从而导出新知识,如果将”8排3号“简记作(8,3),那么”3排8号“如何表示呢?(5,6)表示什么含义呢?这样的引入学生学起来不容易混淆,应用不着教师费心的讲解了,只需作适当引导,归纳就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又如,学习旋转知识中,举出生活中钟、车的方向盘等,观察它们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改变,从而导出旋转的概念,化抽象为直观,教师点出有的知识虽然抽象但有可直观理解,消除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恐惧心理。

浅谈学习新课程的几点体会

浅谈学习新课程的几点体会

浅谈学习新课程的几点体会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有幸使用新教材执教,对于我这个工作没几年的生物学教师来说,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许多迷茫、困惑,同时也有一些认识和体会。

下面我着重谈谈自己对新教材、新课程使用的几点认识和体会:一、新课程给教学理念带来了新的挑战。

新课程的模式,提倡"情感引动、问题驱动、师生互动、小组共动、全面带动。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先从转变方法入手,不仅自己动起来,更要让学生动起来,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按照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讨论、理解、推理、想象,这样出来的结果才会更透彻、记忆更深刻。

正如专家所言,学生从同学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师、教科书上学到的多。

教师只要加以引导、梳理就可以了。

这些方法说小了,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说大了,是使学生形成了一种学习的需要和意识。

使学生学业的完成伴随着情感的成熟,从而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比如,在每堂课前,我将会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展示在上一节生物课上的全部学习成果,或者讲一个生物小故事,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表现自己,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进来,意在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并希望他们能通过这样的机会获取更多的生物科学知识。

在给予评价时,我尽量用鼓励性的话语,以及同学们的掌声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鞭策。

对于刚接触生物学的学生来说,课前一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物小故事,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为整堂课作了一个很好的引入。

何乐而不为呢?二、新课程给教学方法带来了新的活力。

新课程淡化了知识的概念,而更注重的是科学素质的培养。

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在生物学课堂中的学习方式也应该体现自然科学的这一特点。

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与科学家的工作非常相似,学生为了学习知识也必须读书,必须与同学交流、不断地提出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要做实验、解决困惑,与同学进行讨论,学生还必须使用测量设备,这样可以使实验的结果更加准确。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新教材的理解.1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新教材的理解.1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新教材的理解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

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和理解教师。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 实验探索 引导观察 分析推理 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

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具体做法是:1、确立一个思想,即 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 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1)教师角色的转变;(2)学生地位的转变(3)教学手段的转变;4、采取四种方法(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

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

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 双基 的主导性作用。

理解新教材 用好新教材

理解新教材 用好新教材

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进步和改革。

为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新教材也随之出现。

新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础,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理解新教材,认真用好新教材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我们应该深刻理解新教材的特点。

新教材强调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激发。

新教材的编写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因此,我们对于新教材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发展。

其次,我们应该正确使用新教材,将其转化为教学实践的有效工具。

用好新教材应该注重阅读和理解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适当进行调整和补充。

同时,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要把学生和教材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乐趣和价值。

第三,我们应该从多个维度上宣传和普及新教材。

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让他们深入了解新教材的特点和核心要求,培养他们的教学创新意识和教学能力。

其次,要引导家长正确理解新教材的意义和价值,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加强与学校和教师的沟通交流。

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新教材,充分发挥新教材在学生自主发展和实践中的积极作用。

总之,新教材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其意义和价值,切实掌握其核心特点和要求,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宣传和普及工作,真正做到理解和用好新教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几点认识四川省南充高中(637000) 韩永强论文摘要:数学教育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开展起来。

然而,数学课程改革是涉及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各个方面的一个系统工程。

目前,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以高中数学试验教材为载体已在全国十一个省市试用。

按照国家教育部计划,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将在2010年在全国实施。

对比新旧教材有几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关键词:数学、课程、教材一、新教材新理念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目前,中小学课程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2002年核准编写教材118套(小学55套、初中63套),其中20个学科47套(小学18套、初中29套)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2001年9月进入全国38个实验区进行实验。

预计2003年秋季,在全国范围内,起始年级使用新课程的学生数将达到同年级学生的35%左右。

2004年秋季,在对实验区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课程改革进入全国推广阶段,起始年级使用新课程的学生数将达到65%至70%左右。

到2005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

这次课程改革规模之大、进展之快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改革,不仅引起教育界而且引起了全社会的密切关注。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以数学学科为例,对比新旧教材,不难发现新教材带来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

体现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教材功能:从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新教材的理念之一: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形成。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作人。

更多地体现了人文精神和数学的文化价值。

而传统的教材功能观认为,教材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和知识性的特征,教学就是把这些文明和知识的精华教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这些知识的传承的过程,这种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

往往忽略了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感受。

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教材功能观受到了挑战。

知识、理解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是显性的,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则是隐性的,是活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教材中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

这样,教学活动就由单向传输变成了双向互动。

这种变革不是形式上的改变,也不是随心所欲的改变,而是存在深刻的内在动因。

首先,在一个信息爆炸、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时代,知识是无穷无尽、永远也学不完的,怎么学也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不用说不能较为完整地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就是这一学科的主要知识也学不完。

教师讲授的只能是本学科最基本、最关键的知识,是打牢基础、以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知识。

单向的、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落伍。

其次,如何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变得日益重要。

不仅要学到东西,而且要了解怎样去学,如何才能学得到。

知识是一层不变的,而方法是炅活的,学会了方法,才懂得怎样去学,怎样掌握新的知识,面对知识和信息日新月异的增加和变化,才不会束手无策。

学生的头脑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和信息的处理和加工中心,他应该懂得知识和信息怎样归类,怎样取舍,怎样加工整合生成新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这种处理和加工的能力。

再者,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在学习过程中,不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而是在原有思维逻辑、认识水平上的激活和重构,并渗透着他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同时他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材的影响。

相比之下,传统的教材观对这些因素重视不够,新教材在知识的陈述、尤其是问题的设计和讨论中,充分考虑到接受者的反应、贯穿着情感熏陶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这种新的理念学习中,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

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数学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

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再者,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

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

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2)教学模式:由封闭式到开放式既然不再过分强调教材的精华性、权威性和学术性,而强调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起到的是一种媒介的作用,那么教师就不必把教材看成是神圣的、不能质疑的,必须不折不扣地照此执教。

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学生是中心,学生的学是主要矛盾,一切围绕怎样学,怎样才能学好这个中心进行。

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材料,教科书也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活动和作业。

但是这一切并不是要你全部掌握和使用,只是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教师去选择。

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教师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这些教学材料,而不能跟在这些资源后面跑,受其所困。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以前的教材留给教师和学生的发挥空间较少,只要求教师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只要求学生掌握课堂传授的知识,对于教材和教学任务来说,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

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发展的共性,而对学生的差异性关注不够。

追求标准化和“一刀切”,不顾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多方面的学习需求而提供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教学,在统一的时间里讲授相同的内容,教师在授课时也追求标准化答案,课后布置的也是一样的作业。

这种“千人一面”的课程与教学尽管保证了教育质量发展的平衡性,也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的理想,但过于注重学生共性的发展却有悖于人的发展的特点。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不同,兴趣爱好各异,因此学生学习需求也不尽相同,如果只强调人的共性的一面而忽视了个性生长,往往会影响人的和谐发展。

而新教材为实现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其选文不再是封闭性的,不论是以主题设计还是以单元设计,都呈现出较大的弹性和开放度。

课文后的问题和课后作业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减少了明显的暗示性的、提示型的问题,答案非惟一性,甚至是不确定的,只是提供广泛的背景素材和知识,提供解决问题种种途径的可能性,这样做是为了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考,而不是已经暗示或提供了明确答案,只是让学生复述或依既定的思路思考,求得一致的答案。

如数学教材中经常有这样的问题:“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将会出现什么情况?”、“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其实设计这些问题目的不在于得到何种既定答案,而在于鼓励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可能一百个学生会有一百种发现,有的对有的错,有的有道理有的无道理,但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如果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善于探索的习惯,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态度将使他终生受益。

要适应新教材教学的需要,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得更新。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由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文化知识组成。

未来社会的知识结构应是:信息化板块结构,集约化基础结构,在线化前沿结构。

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增加很多新的知识内容。

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

为了适应教学,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

其次,通过报刊,杂志、信息技术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分自己的实践知识。

数学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中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等。

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3)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为主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

同样,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对学生的人格、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很重要。

在传统的学习观中,这个问题长期被忽视,虽然一些有识之士曾多次指出并提出许多措施,但是由于既定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问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虽然四五十个人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但学习方式却是个体的、封闭的,听课、理解、做作业、考试,除了与教师的单线联系之外,缺少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

这种环境和学习方式,尤其是学习的激烈竞争,容易使学生形成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的性格,这方面的教训很多,甚至发生了许多悲剧,其根源在哪里?除了品德教育、人格修养的因素之外,与这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不无关系。

新教材在学习方式上的改革之一就是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领导意识,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识都会悄无声息地得到增强,这些品质在教材中并没有明显要求,在考试中也不会涉及,是一种隐性的东西,但是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环境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这些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素质。

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为什么同样的课程、同样的教师讲课,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各不同,就是因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观点的差别。

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并不是像填鸭般地被填塞,而是一种重构,在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重构。

探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基本上是以问题为主,以学生独立或合作研究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些学校的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已经进行了好多年,一些学生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的奖励,远远超出了课本要求的范围。

探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感受知识是怎样形成的。

从教材功能到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变革,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变革,与此紧密相连的是评价方式的变革。

当上述三者发生变化后,评价体系必须随之改变,否则就大头小尾或有头无尾,无从验证变革后的效果。

在以前结果评价的基础上,加强过程评价和多样化评价。

如在课程进行中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各种评价表、应用测试、探究性学习结题后的鉴定评语、单元结束后的测试、学期结束后的学生综合考试等等,这些方式比起传统的评价方式,更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