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赞迟子建的作品具有很博大的情怀

合集下载

迟子建阅读理解【迟子建自传的阅读理解材料题答案】

迟子建阅读理解【迟子建自传的阅读理解材料题答案】

迟子建阅读理解【迟子建自传的阅读理解材料题答案】迟子建是当代是当今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依靠文学,她从哀恸中活过来,经由写作,她获得生之幸福。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带来迟子建自传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迟子建自传阅读材料从中国的版图上看,我的出生地漠河居于最北,大约在北纬53度。

那是一个小村子,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每年有多半的时间白雪飘飘。

我记忆最深刻的,是那里漫长的寒冷,冬天似乎总也过不完。

我小时候住在外婆家里,那是一座高大的木刻楞房子,房前屋后是广阔的菜园。

短暂的夏季来临的时候,菜园就被种上了各色庄稼和花草,有的是让人吃的东西;有的则纯粹是供人观赏的。

当然,也有半是观赏半是入口的植物。

我经常看见的一种情形就是,当某一种植物还在旺盛的生命期的时候,秋霜却不期而至,所有的植物在一夜之间就憔悴了。

这种大自然的风云变幻所带来的植物的被迫凋零令人痛心和震撼。

我对人生最初的认识,完全是从自然界的一些变化而感悟来的。

比如我从凋零的植物身上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同时我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生命的从容,因为许多衰亡的植物,转年又会焕发出勃勃生机,看上去比前一年似乎更加有朝气。

童年围绕着我的,除了那些可爱的植物,还有亲人和动物。

我的亲人,也许是由于身处民风纯朴的边塞,他们是那么善良、隐忍、宽厚,爱意总是那么不经意地写在他们的脸上,让人觉得生活里到处是融融暖意。

我从他们身上,领略最多的就是那种随遇而安的平和与超然,这几乎决定了我成年以后的人生观。

生物本来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但是由于人类的存在,它们却被分出了等级,令人无可奈何。

虽然我把那些动物当成了亲密的朋友对待,但久而久之,它们的毙命使我的怜悯心不再那么强烈,我与庸常的人们一样地认为,它们的死亡是天经地义的。

只是成年以后遇见了许多恶意的人的狰狞面孔后,我又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年,在喧哗而浮躁的人世间,能够时常忆起它们,内心会有一种异常温暖的感觉。

迟子建中短篇小说阅读印象

迟子建中短篇小说阅读印象

迟子建中短篇小说阅读印象作者:李繁来源:《文学教育》2011年第07期内容摘要:迟子建的中短篇小说数量壮观,内容丰富。

本文仅以她的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短篇小说《雾月牛栏》、《清水洗尘》、《亲亲土豆》为例,谈谈个人的一点阅读印象,感受她笔下的极地风情和人物的悲喜。

关键词:迟子建寂寞忧伤20多年前,当迟子建从遥远的北极村走向文坛的时候,像一个陌生的精灵,带着极地乡间特有的气息,给文坛吹来了一股清风,向人们展示了一个陌生的文学的世界。

在迟子建的生活经历和她的作品中,凝结着她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浓郁的故土情结。

对迟子建而言,故乡和大自然是她文学世界的太阳和月亮,它们照亮和温暖了迟子建的写作和生活。

在她的笔下,记述着童年北极村的寂寞和黑土地上生长着的淡淡的忧伤。

一.北极村童年的回忆——《北极村童话》《北极村童话》是迟子建童年回忆录的散文体小说,她以纯真幼稚的孩童视角,充满温情的语言叙写着寂寞的童年。

迟子建的童年是在北极村度过的,妈妈把她一人留在姥姥家,寂寞的童年也就此开始了。

寂寞的孩子是敏感的,只有寂寞,她才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只有敏感,她才对那些草木的枯荣、雨雪的更迭充满了冥想。

迟子建的“童话”弥漫着忧伤,充满着遗憾:那个爱讲鬼怪故事的猴姥有着惨痛的身世,她原本是一个精干美貌的女子,被日本人糟蹋后,死过几次而不得,衣着脏乱、大着嗓门、抽着烟头,捶胸顿足地讲鬼怪故事;那个热情灵巧的老苏联被丈夫儿子抛弃,孤单地活着,寂寞而凄凉地死去;姥爷隐藏着儿子(大舅柱儿)死去这个痛楚的秘密……这些人和事在迟子建的心灵上,留下了忧伤的印记。

北极村应该是迟子建的福地,她的童年和文学生命是北极村给的,只有这个古风纯朴,静谧清新,景色宜人的中国最北的村落,才能赋予她丰富的想象力和一个童话的世界。

迟子建是带着《北极村童话》,从大兴安岭走上文坛的,《北极村童话》作为她文学生命的肇始,宿命般成为她后来所有文学作品的底色。

论迟子建作品中的人文情怀

论迟子建作品中的人文情怀

绪论
绪论
迟子建,196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村,是中国当代具有广泛影响 力的作家之一。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专科学校,后就读于西北大学中文 系作家班,1987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合办的研究生院学习,1990 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是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国家一级 作家。迟子建1983年开始写作,1985年在《北方文学》上发表第一篇小说,是 短篇小说《那丢失的……》,随后1986年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第一部中篇小说 《北极村童话》,以清新真挚的笔触和不凡的创作功力一举打动了读者和评论家, 引起了文坛的注意,而迟子建在1991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茫茫前程》其 实就是2001年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发行的《树下》。迟子建创作至今已发表作品五 百余万字,出版著作四十余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7部,1997年《晨钟响 彻黄昏》、1998年《热鸟》、2000年《伪满洲国》、2001年《树下》(1991年首次 出版时名为《茫茫前程》)、2003年《越过云层的晴朗》、2005年《额尔古纳河右 岸》和2010年《白雪乌鸦》;小说集19部,主要有:1989年的短篇小说集《北 极村童话》、1995年的中篇小说集《向着白夜旅行》和2010年的中短篇小说合 集《日落碗窑》等;散文随笔集9部;4卷《迟子建文集》和3卷本的《迟子建 作品精华集》。她的作品温暖人心,蕴意十足,曾三次获得过鲁迅文学奖,一次 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一次茅盾文学奖和其他多种国内外文学奖项,部 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日、意大利等文字出版。 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是迟子 建的小说创作,时间跨度为1985年最早创作的短篇小说《那丢失的……》至2011 年于《上海文学》最新发表的《七十年代的四季歌》这一期间的所有短、中、长 篇小说。这样的时间范畴,囊括了迟子建所有的小说作品,以这些作品为文本基 础,使得对于迟子建的研究分析能够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论迟子建小说中的人文情怀

论迟子建小说中的人文情怀

《戏剧之家》2019年第13期 总第313期237文化天地迟子建是中国当代文坛颇具创作特色的女作家,是当代唯一一个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家。

在三十几年的写作过程中,她坚持自己的创作主张,追求小说真实的生活情调和温暖的悲剧美感,在其作品中自觉建立正确的生命立场与文化立场,从她独立不羁、朴素随意的艺术追求中展示了善良、宁静的人性之光,使其小说彰显出强烈的文化理想和审美追求。

一、热切而执著的温暖情怀迟子建是一位内心充满希望的温情主义者。

在当下喧嚣的文坛里,她仍然在默默坚守着作家的人文精神,始终以韧性的力量在极地之上构筑温暖的文学世界。

在小说的审美世界中寻找到内心的安慰和情感的依托,在景物和人性中追寻心灵的净土,带给人们温暖和力量,宣扬了一种温情主义的世界观以及追求爱和幸福的信仰。

在小说《黄鸡白酒》中,迟子建深情注视着故乡的人们,在娓娓述说之中浸润着关爱与同情。

小说中的九旬老人春婆婆一生不乏苦难和悲剧,却有着良善的品质,春婆婆的内心对待感情是执着的、温情的,她在每年10月19日都会用心打扮,去到距离她的住所很远的中央大街,到这里寻找那块在她看来具有特殊意义的面包石,并在石头上叩击,说着“我来了……”原来这块面包石是20世纪20年代由春婆婆的爱人马奔亲自铺筑的,“下面埋藏着一双鞋样子,见证他们美好的爱情。

叩击与抚摸花岗岩的动作,是一个苍凉的手势,追挽逝去的灵韵。

然而那苍凉之中,又不乏温暖和感动。

那手势,来自春婆婆,也属于迟子建。

”[1]迟子建以一种充满人性温情的语调刻画普通人的真实世界,其小说拒绝苦难中的绝望和沉沦,在简单而清新的文字中对人性进行着哀而不伤的描述,她注意挖掘生于斯长于斯的古朴人性,呼唤真诚和善良、张扬关爱与美德,具有寻根与文化意识。

“一个艺术家担当世界的方式,就是用自己的作品,对人性的苦难与世界的灭亡作温情的抚慰,悲悯的哀吟,绝望的抗议。

”[2]迟子建是一位内心满怀希望的温情主义者,其作品中的人物身上总有着人性的温暖,她以温暖的心态去宽恕世间的罪恶,坚持对人类进行灵魂和思想的拯救,用温婉的情怀表达坚实的幸福观念、深刻的婚恋困惑以及浓重练达的死亡意识。

论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民族性

论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民族性

论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民族性作者:陈娟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下)》 2018年第3期摘要:在迟子建的作品中有很多具有民族意味的描写,体现出了深厚的民族性。

她的作品不仅表现出了东北少数民族的民风淳朴、民性纯洁,更让读者看到了他们博大的胸怀和坚毅的品质。

与其他作家民族意识的后天形成、自觉追求相对的,迟子建的民族意识是由心而生、自然而然的。

关键词: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鄂温克族;民族性引言:迟子建是现代文学中重要的作家之一,从小生活在东北。

自她步入文坛以来,她一直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抒写着民族的命运与悲情,以一种充满诗意的笔致给读者展现出不同东北民族人们的人性美与人情美。

正如《额尔古纳河右岸》一样,它是在一片特定的土地上出生、长大的,那样一片土地,就是孕育一个民族的根基,是一个民族生长的根本,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并形成一定特性———民族性的最根本的原因。

一、《额尔古纳河右岸》民族性的具体体现1.特有的民情风俗在迟子建的小说中,她始终本着悲天悯人的关怀,立足于她熟悉的北国一次又一次为我们呈现了同样精彩的却时常不一样的作品。

她的作品始终审视着在这片寒冷却又温情的土地上升起的一轮轮太阳,那就是人类的温情,尤其是东北民族的温情。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和灵魂,但是民族又不能离开自然大地而独立存在,因而在迟子建的作品里,我们常常能看到她对生命的尊重与寄托,对自然的敬畏与信仰,对理想的坚持与笃定,对人性的赞美与尊崇。

(1)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风俗。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充满神力的传奇民族史。

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迟子建作品中有这么一方古老的水土,养育着一群古朴的安土重迁的人。

鄂温克民族是尊重传统的民族,千百年来古朴的鄂温克族的人代代相传,把日积月累下来的森林生活知识和狩猎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使每一个生活在丛林之中的鄂温克人都能掌握森林野生动物习性的能力,但是他们并非要战胜自然,鄂温克人的生活是遵循大自然规律的,于是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狩猎习惯。

迟子建的温情表达

迟子建的温情表达

论迟子建的温情表达摘要:迟子建的笔下是一个温情的世界,她怀揣着对芸芸众生的一往情深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执着的书写故乡的土地和底层的人民,试图从乡土社会中找到精神的栖息地,探索人的出路和希望。

关键词:迟子建;小说;温情表达;引言迟子建,以特有的“温情而忧伤”的气质在当今文坛脱颖而出。

在这里温情表达是“怀着一腔悲天悯人的情怀面对生活和自然,传达出自己的爱”。

所以迟子建对故乡的一草一木,有着浓浓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对死亡的关注和表达,是将死亡带给读者的阴森之感转化为温暖中的淡淡忧伤,对待艰辛的生活,让爱去抚平生活带来的辛酸和苦涩,在绝望中保留一份希望。

一、温存的故乡情结故乡是迟子建的心灵栖息地,正如她所说的:“我甚至觉得,这些风景比人物更有感情和光彩,它们出现在我的笔端,仿佛不是一个个汉字的次第呈现,而是一群在大森林里歌唱的夜莺。

它们本身就是艺术。

”[1]无论是被皑皑白雪覆盖的一望无垠的森林、经年冰封的漠河、高大的木刻楞房屋,乱糟糟的“老八杂”,还是《额尔古纳河》中夏日的河滩、点燃鱼讯的篝火、绽放在木屋顶的北极光,无不散发着浓浓的北国气息。

基于对故乡的依恋和欣赏,她用诗意灵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诗情画意的故乡图景。

在她的作品中,出现最多的还有与人为伴的动物。

像《雾月牛栏》中怕自己的蹄子把阳光踩碎了而缩身子走路的牛,《北极村童话》里那条叫“傻子”的狗,《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中流浪在乌塘街头的那条天天傍晚去接主人,因看不到主人而气息奄奄的义狗。

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它所表现出来的美好德性,也是人性的一种延伸。

这些都象征着人与自然的亲密和温情,充满了诗意而又有人间烟火气的童话世界。

基于此,醉心于自然的纯净与明朗中的迟子建在自然的熏陶中找寻心灵的栖息地,借以实现人与自然的依存。

二、朴素的死亡意识迟子建受东北萨满教的影响,她相信死亡是从肉体到灵魂的转变形式,死亡并不意味着终结,而是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在展开,只要是有灵性的东西,似乎都可以以别样的方式存在于一种形态的毁灭之后,也是苦难人生的超越和净化,所以她小说中的死亡哀伤带有圣洁、温情的色彩。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迟子建散文读后感「」1《迟子建散文集》是前不久爸爸推荐给我的。

以前上学时曾经听说过她,就连扉页的照片也似曾相识一般,感觉无比亲切。

迟的蜕变几乎有点传奇,十分像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但又不完全是,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具备了白天鹅所有素质的丑小鸭。

当有一天,她借着东风飞起来的时候,没有人怀疑她的能力。

她是在比我少女时生活的北方小城还要北、还要小的地方走出来的一位优秀作家,她生活的地方有个美丽的名字叫北极村。

对于北极村的了解,大多原于最初的想像,就像没见过海的人对大海的想像,没见过玉龙雪山而对雪山的想像那样,我没有去过北极村,但那里的一切,似乎还好好的保存在儿时最初的记忆中。

那里应该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处在冰雪期的,那里的冬天应该有一望无际的皑皑白雪,那里的夏天应该有连绵不断的苍翠的原始森林,那里就是中国北陲的一个小村庄,寂寞而遥远。

小村庄只有百十户人家,靠种地、猎鱼和伐木生活,家家有院,户户相连。

清晨,开始劳作,饭口时,又见炊烟。

小村的人民就过着这种平静而满足的生活。

迟就是在这个村子里度完自己的童年和少女时光。

八十年代初期,迟考取了大兴安岭师范学校,从北极村中走了出来。

在大兴安岭地区,师范院校位于首府。

所以,她的家庭应该是北极村里极让人羡慕的。

那个学校就在离我家不太远的地方,那所学校若干年之后成为我最好的朋友宁的母校,所以,对于迟子建,我有隔外的亲切和钦佩。

她师范毕业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后一直在黑龙江作协工作,至今以为黑龙江作协的副会长。

所以,前文中之所以称她为传奇,就是因为她后来的成就。

她不但读了研究生,进入黑龙江作协,而且长居哈尔滨,因工作无数次出访他国,成为推动黑土地文化交流的工作者。

迟先后出版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并多次获奖。

作品无法一一细数,但她的倾心之作《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了茅盾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茅盾文学奖,这是她奉献给生活在北方的那群游猎民族最好的礼物。

额尔古纳河右岸书评

额尔古纳河右岸书评

额尔古纳河右岸书评 《额尔古纳河右岸》抒情味很浓,有些篇章用的是散文 化笔法。

我以为伟大的方式就是‘爱命运’: 一切必然的命运, 非但忍受 她,并且热爱她。

——尼采 迟子建 小说 的价值是有目共睹的, 她是当代一位用心血去写作的作家, 她极其注重感情 的审美追求,使得文学 创作成为她生活情趣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这日趋嘈杂粗俗、 急功近 利的当代文坛,她能够精细、巧妙、富有创意地拨弄生命的计时器,让她笔下的 每一个片断都呈现出无比亮丽的色彩, 以智慧的光芒驱散生活中的阴霾, 追求生 命的智性与诗性,对这个充满了声、色、香的世界总是那么充满激情,唤醒人们 对现实的思考,且不为盛名所累自然张扬率性的生命个性,或闲适散淡,或热烈 奔放,或俊逸潇洒的进行着创造性的精神工作,追求生命价值和情感取向,用真 实的生活姿态守护着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迟子建笔下文字向来提倡真、善、美,批判假、丑、恶为主旨,她真诚地对 待生活,对待艺术。

而这种真诚的品格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她 是一个很具诗人气质和独特精神的作家,从她的成名作《沉睡的大固其固》(大 固其固的意思是鄂伦春语:有大马哈鱼的地方)到《额尔古纳河右岸》(鄂温克百 年史), 虽说历时 20 年。

但她的作品里源自于地域性的人文精神一直在她的血脉 深处激荡着, 且融进了她许多个人的经历, 从而折射出她因自身生命的追求而进 行的精神探索。

她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也在这不断的探索中形成,可以说《额 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集大成之作。

迟子建的作品里凝结着很明显的俄罗斯文学的情结, 这也和大兴安岭的地域 性分不开,大兴安岭的北部与俄罗斯一水之隔,自古两岸人民就相互往来,在生 活习性和人文精神上有很多相通之处。

如: 普希金以‘小人物’命运 为题材表现同情人民命运的民主思想,朴素简洁的创作风格;屠格涅夫在艺术创作上忠于现实主义原则,以及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妇女形象的品味;陀思妥耶夫 斯基洞察和刻画人们心理活动的才能, 向往道德高尚的美好生活情怀。

迟子建小说的女性形象意蕴

迟子建小说的女性形象意蕴

迟子建小说的女性形象意蕴-------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摘要:作为一部女性作家所描述的的少数民族史诗,《额尔古纳河右岸》以独特的视角回顾了鄂温克民族的历史,塑造了以达玛拉、妮浩和伊莲娜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通过她们,作品展现了鄂温克女性忠于爱情、恪守传统、坚持信仰、甘于奉献的美好品德以及面对现代文明冲击的彷徨无助、艰难求索;表达了作家对山林文明的欣赏与赞美,对弱小文明行将消失的惋惜与留恋,以及对鄂温克民族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

基于此,本文主要在描述这些女性形象的基础上探讨这些形象的根源,从而找到这些形象背后的灵魂,以及每个人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怎样寻找和坚守内心最大的财富.关键词:迟子建小说,女性形象,意蕴,《额尔古纳河右岸》前言从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宗教文化角度,迟子建贡献出了她目前为止最优秀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

二十年前,初人文坛的迟子建带着极地乡间特有的气息给当代文坛带来一股清凉之风,向世人展示了一个陌生而神奇的世界:奔流的额尔古纳河,逝川水中会流泪的鱼,神秘的萨满教,生活在深林中以捕猎为生的鄂温克民族,极地的山村与偏镇,无不让人惊奇、震撼、神往。

《额尔古纳河右岸》为我们展示了那些生活在山林中的鄂温克族人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所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命意识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迟子建始终以平和的心态执着于自己的文学王国的构建,游离于喧嚣的时代潮流之外。

对东北黑土地的依恋,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家园的追求,对鄂温克民族的关注,对生命的敬畏,乃至博大的宗教情怀,形成了她文学创作中淳厚而丰饶的文化韵味。

一、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女性形象的类型宽容和无私的女性的特征出现在这部小说中,应该包含容、善良、隐忍、无私的性格特征。

女性在命的认识,在抚养子女中自然而然地参与了同。

女性从来就不是完全独立的。

她天性有的依附感和归属感,所以决定了她们看待世性,而感性是文学的“天籁”,它们像闪光。

只要你巧手穿起来,就是一串美丽的项链。

迟子建小说的民间情怀是怎样的

迟子建小说的民间情怀是怎样的

迟子建小说的民间情怀是怎样的迟子建小说的民间情怀是怎样的迟子建的小说富有田园牧歌的情调,温婉而柔美,始终回荡着一种忧伤而不绝望的感情旋律。

迟子建的作品深含着极为丰富深邃的生命文化意蕴。

其中特别突出的是作家在对底层民众的书写中,呈现出一种原汁原味的民间生活的原始形态,显示出迟子建生命中所拥有的坚定的民间立场与浓厚的民间情怀。

一作为一位作家,这种从心灵上自发的对于民间立场的认同与坚守,对于民间情感的眷恋与倾斜,绝非取决于理性的思考,而主要来自于作家所拥有的生命历程,特别是来自儿童少年时期所经受的生活遭遇。

作家对于人生的记忆与体验,便在潜移默化中进入主体的文化心理结构中,成为深层的、稳固的情感积淀,从而制约着作家对创作题材、价值判断与艺术方式的选择。

迟子建出生在漠河这个被称为北极村的中国最北端的村镇。

小时候曾多年随外祖母生活在离俄罗斯仅有几步之遥的偏僻的乡村,在她的记忆中那是一个村子,它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每年有多半的时间白雪飘飘,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那里漫长的寒冷,冬天似乎总也过不完。

于是,风雪弥漫中一片苍茫穹庐的黑土地便成为迟子建童年记忆中永不退色的风景。

在和农民的长期相处中,深刻地体验了乡村生活的艰难与酸辛,特别是亲眼目睹了这块冻土上一代又一代生于斯、长于斯、又埋葬于斯的人们于生死轮回中的苍凉与悲壮,感受他们人性中的朴实与单纯以及承受苦难的顽强和坚韧,于是,在作家鲜活的生命中,涌动着对下层百姓的怜悯与同情、热爱和敬重。

迟子建深情的回忆道:我的亲人,也许是由于身处民风淳朴的边塞的缘故,他们是那么善良、隐忍、宽厚,爱意总是那么不经意的写在他们脸上,让人觉得生活里到处是融融暖意。

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痛苦和苦恼,比如年景不好的时候,他们会为没有成熟的庄稼而惆怅,亲人们故去的野外,他们会抑制不住自己悲哀的情绪,我从他们身上,领略最多的就是那种随遇而安的平和与超然,这几乎决定了我成年以后的人生观。

从这段话中不难体验,所谓民间立场与民间情怀乃是出身草根世界迟子建与血脉中的自然承传。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迟子建的小说(含答案)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迟子建的小说(含答案)

小说专题训练----迟子建的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花瓣饭迟子建我正出神地蹲在灶坑前看火,灶房的门响了,爸爸回来了。

他一进来就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你妈还没回来?”“回来了,又走了。

”我说,“找你去了。

”爸爸皱了皱眉头,突然盯着那顶高高的纸帽子问我们:“你妈妈今天又游街去了?”“去了。

”姐姐说。

“游街时没人打她吧?”“没人打她。

她戴着高帽子走,好事的人跟着看看而已。

”姐姐说。

爸爸略感欣慰地哦了一声,嘱咐我们先吃饭,然后自己转身又出门寻妈妈去了。

他出门一会儿,妈妈便无声无息地回来了。

她进来没有和弟弟说话,也没有搭理我。

径直进了里屋。

我跟了过去。

她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泪眼朦胧。

她说:“知道爸爸上哪儿找我去了?他上梁老五家!”“你是不是碰到梁老五的老婆了?她骂了你?”姐姐问。

“是啊,我路过梁老五家,正赶上他老婆出来泼水。

她一见我就骂:‘你一个特务还想养汉养到我家门口!’然后故意把水泼到我脚下。

”妈妈说完,像个受到伤害的小女孩一样,嘤嘤哭个不休。

姐姐说:“妈,你别生爸的气。

爸去他家找你,肯定以为你去那里找他去了……”“那梁老五的老婆凭什么那样污蔑我?”妈妈一梗脖子,天真地问。

我说:“就是因为你比她长得好看,她看着眼气。

”妈妈含泪笑了。

她笑得很好看。

姐姐不失时机地告诉她,爸爸很惦念她,向我们打听她上午游街时受没受委屈。

这个“苏修特务”听到这番话后,眼睛里就泛出温柔亮色了。

她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嘟嚷一句:“这么晚了,他别是因为上老梁家遭了白眼,想不开了,我得出去找他。

”妈妈一转身消失在夜色中。

我坐在灶坑前,灶膛的火微微熏炙着我,使人昏昏欲睡。

正在似睡非睡之时,院子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爸爸推门而入了!“你妈妈还没回来?!”我看不清他的脸,只听见他焦急的声音。

“回来了,又找你去了。

”我有气无力地说。

“她怎么不知道在家等我?”爸爸抱怨道。

“那你怎么不知道在家等她?”我反问。

“她是个女人,我不放心她天黑时一个人在外面,我不去找她行么!”爸爸跟我喊道。

论迟子建小说的个性、灵性与智性——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

论迟子建小说的个性、灵性与智性——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

014《名家名作》·评论[摘 要]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富有个性特色的小说,它以东北鄂温克族的文明变迁为线索,将民族生活的特点、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以及文明进化的现代性问题联系融合,谱写着人生挚爱与心灵悲苦的民族史诗。

迟子建用温情的笔触,全方位地呈现着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族的百年沧桑变迁历程。

瑰丽的山川风貌与丰富的民族文化,使作品呈现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同时表达着作者对故乡文化的归属与认同。

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探索迟子建小说中的个性表达,感受充满灵性的民族文化以及彰显文明多样性的理性思考。

[关 键 词] 写作个性;自然敬畏;文明思考论迟子建小说的个性、灵性与智性——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吴雪婷《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部小说以鄂温克最后一位女酋长的自述口吻诠释着生命的坚韧与力量。

书中呈现出鄂温克族人的纯粹与勇敢以及一段民族变迁史,表现出鄂温克族人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小说以厚重的史诗品格和文明进程中的辩证思考令人称道,对鄂温克等民族生存状态和萨满文化的关注更构成了小说的内在肌理。

一、个性艺术的写作风格作家的作品展现着特有的地域风情,对于作家而言,地域文化积淀尤其具有珍贵的价值。

迟子建对鄂温克族写作的思路,也是来自独特的地域文化。

作品中的鄂温克人是从游牧发展到定居的,从事着畜牧的生产方式。

鄂温克人在山林中牧养和经营的驯鹿是他们的生存来源。

人们要随着驯鹿生存习惯和食物来源决定是否居住,所以随着驯鹿搬迁是常有的事情。

在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就谱写了一曲关于鄂温克人的艺术挽歌。

美国乡土小说家赫姆林·加兰说过:“艺术的地方色彩是文学生命的源泉。

”这句话印证着迟子建的创作个人特色。

迟子建出生在我国最北端美丽的北极村,那里多种多样的植物和活泼可爱的动物陪伴她度过了愉快的童年时光。

她总是可以感受到自然中生灵的原始气息和本真魅力,得到关于生命最初的理解。

从一朵花的春天发芽到秋天的掉落可以看到自然规律的不可违背,但同时也可以感受到生命的从容与释然。

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悲悯情怀

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悲悯情怀

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悲悯情怀 迟子建 在切身亲历的创伤体验与生命感悟中书写了底层生命个体苦难的生存现状, 寄寓了对背负悲剧的边缘者深切的同情,表达了其深沉而博大的悲悯情怀。

在当代文坛中,迟子建自成一家,别具一格,不归属于当代文学 史中的任一流派。

出生于北国苍茫大地的她坚定地将目光投向她所生活的那 片黑土地上,执着地抒写着故土家园的山水风物,探寻着人生的诗意与温存,由 此形成了其独特的地域题材和温婉细腻的创作风格。

在对社会人生深度的开掘上, 迟子建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体现在其中篇小说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中的,就是用理性而沉静的笔触叙写底层人物的生存 状态, 以平民视角来关注和透视底层民众的心灵情感, 展现了其民间写作的立场 追求。

小说通过书写弱势的生命个体和群落在乌塘这个矿难频繁的小镇中生命的 律动, 表现弱小生命在难以预料的灾难和无法抉择的命运面前的无助与挣扎, 最 终昭示现实的残酷与命运的无常, 表达了作者于悲天悯人情怀中对残酷现实与社 会的控诉。

一.悲悯的情怀直面现实 当今中国身处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 贫富悬殊加之社会阶层分化已然成为无 法回避的现实, 而其中的弱势群体面临的生存困境尤为值得我们关注。

现实的紧 迫性和作家的良知坚守,“促使迟子建从对乡间平和自足生活的追忆与怀 想中走了出来,转而直面现实,书写当下,将底层的痛苦、冷峻的事实,推向了 小说叙事的前台。

”[1]在《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中,迟子建以一个心灵受 伤的女性知识分子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底层大众被遮蔽的生活之痛, 表现了弱小 生命的脆弱与无助, 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平民苦难生存状态殷切的关注, 寄寓了对 背负悲剧的边缘者深切的同情。

小说的故事 层是由女主人公 “ 我 ” 的旅行经历所串联起来的, “ 我 ” 的丈夫在一次车祸中不幸遇难,为排遣丧夫的巨大哀恸, “ 我 ”决定独自一人前往三山湖旅行。

论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对温情的审美追求

论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对温情的审美追求

论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对温情的审美追求迟子建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曾荣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

自1984年发表处女作《那丢失的……》开始,她已在文学道路上徜徉了三十年,她作品里的“明丽的忧伤”一直是当代文坛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她的创作既没有所谓“美女作家”的叛逆与媚俗,也不能被归入某种文学派别和潮流,她只是一如既往地关注社会民生,关注底层劳动人民。

文坛友人苏童曾这样评价她的作品:“一支温度适宜的气温表常年挂在迟子建心中,因此她的小说有一种非常宜人的体温。

”三十年来,她一直保持着这种稳定的美学追求和均匀的创作节奏。

本文以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对温情的审美追求为研究对象,力图以理性的目光来分析迟子建作品中一以贯之的温情表达。

1.温情主题的体现1.1弥漫自然的温情迟子建的文学世界里,对自然万物的讴歌与礼赞洋溢着温情脉脉的旋律。

她的作品尽可能地展现了自然原始风貌,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幕。

1.1.1朴素诗意的自然美迟子建的小说向来善于用朴素的语言营造唯美的意境,善于把静态的无生命的景物和植物拟人化,因此在她的笔下万事万物都充满了灵性,闪耀出生命的光辉。

我们但且看她是怎样描写阳光的:每一缕阳光都那么雪白、纤细、明亮,就象新饵线一样,只是不知太阳下了这么多的饵线到大地上,究竟想钓什么东西?想来草丛中的露珠是被它钓走了,因为阳光一下来,它们就神秘地消失了。

在这里作家把阳光晒干露珠这一自然现象写得如同一个童话,充满晶莹、童稚和生命之美,并弥漫着浓郁的回味无穷的诗情画意。

可见,黑龙江的广裹森林和土地陶冶了迟子建,使这个二十岁以前没有走出过故乡的女作家与大自然产生了相亲相近的情感。

她努力追求心灵与自然的和谐,全身心地扑进大自然的怀抱,与大自然合而为一。

一切景语皆情语,对东北地区美丽风光的讴歌源自作家内心的热爱,这也是迟子建性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

作品中描写的神奇的极光、碧绿的原野、白雪皑皑的大地等等景色,并非是虚构的,而是作者家乡的真实写照。

黑龙江籍女作家迟子建的创作研究

黑龙江籍女作家迟子建的创作研究

黑龙江籍女作家迟子建的创作研究作者:张硕赵宇迪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5期【摘要】作为当代东北作家的主将,迟子建的创作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她“以她的全部童年记忆和人生体验写出了这个地域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生存状态,在中国作家中,不但是独特的,而且是唯一的”。

本文就女作家迟子建创作的特点及她本人独特的视角和艺术感染力对其本人及作品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关键词】迟子建;创作;作家新时期以来的文坛,迟子建是一个独特的现象,一直以一个特立独行者的姿态在文学的园地上孜孜耕耘。

作为当代东北作家的主将,迟子建的创作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这大约源于她在中国最北端的雪地里长大,漠河,北极村,木头房子,冰封的黑龙江,雪泥路上的马车,她“以她的全部童年记忆和人生体验写出了这个地域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生存状态,在中国作家中,不但是独特的,而且是唯一的”。

一、地域文化影响下的风情美很多评论者从地域入手,把她的小说归为乡土小说的行列来进行研究。

如杨莉的《论迟子建的乡土小说创作》就分析了迟乡土小说创作的特点,敏锐的看到了迟的乡土小说同当时主流文学对乡村粗旷生活的原生态的区别;王锐的硕士论文《迟子建的故乡小说》则通过对迟故乡小说创作的主体人物及精神世界和她故乡小说中的自然意象来阐述迟小说的主题意蕴,并分析了迟故乡小说的审美特征。

迟子建的独特性还在于,她将故土人生表现的特殊方式作为其艺术特征的生长点,并以此为根基构筑她小说的艺术世界。

在创作中,迟子建常从地方的习俗风物、人物情感和生活故事这三个层次展开情节,在其交叉、融合和变化中,形成她独特的叙事方式,其中有人物自身的逻辑、也有作家对生命的体悟。

因此,她才不同于其他作家,包括不同于本地写作同类题材的作家。

迟子建这几年引人瞩目,其原因也在这里。

虽然她不以深刻见长,却凭自己艺术表现的独特性取胜。

自有迟子建,人们才真正认识了大兴安岭、黑龙江和北极村,才了解了那里的历史、生活,人们的命运喜怒哀乐、奇闻轶事。

迟子建作品阅读练习含答案

迟子建作品阅读练习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1 4分)。

斯人独憔悴迟子建1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

2每个人都有独具个性的生命存在方式,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比较充分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当然也未能免俗。

3细细算来,从我开始小说创作至今所发表的三十万字作品,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写下层人的生活的。

这一回顾连我自己也略为吃惊。

4我出生在北极村漠河,在那里度过了我孤独寂寞的童年时光。

那里有我的外婆和外祖父,他们曾经给我讲过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

我现在还常常回忆起当年讲故事的情景来。

5晚饭过后,农人家里忙过了该忙的事情,就要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生活太单调,他们疲惫的呵欠声常常同日头一起落山。

而且,那里一年难得看上一场电影,那么,晚饭之后的茶水和故事就是生活中最好的消遣了。

每逢这个时刻,我就带着我心爱的狗(它叫傻子,后来我把它写入第一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和这条狗一起挤入听故事的人中,直听得心儿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

6那便是我最早的启蒙文学。

它不是唐诗宋词,而是来源于民间的那种质朴而又奇诡、光怪陆离的故事。

7于是,我在十九岁那年坐在夕阳西下的窗前,看着天边飞涌的那一团团金色的晚霞的时候,我仿佛在绚丽的晚霞中又看到了童年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我的心难以平静,我开始断断续续地记载我的童年生活,二十岁那年把它整理成中篇小说,发表在一九八六年第二期的《人民文学》上。

8从此,我真正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9这实在不是一条坦途,这实在不是一个美差。

10我需要读大量的书来丰富自己的心灵,我需要走南闯北去看世界,而时间和日常琐事又常常打乱我的计划。

11因而我的创作有它不可否认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它还没有达到从一个宏观领域的高度去把握和观照生活的那种让人叹服的洞察力。

12必须承认,我将来如果不超越自己,只是在我的童话世界里流连忘返,那么我的艺术生命也就终止了。

而超越自己是多么艰难。

它要养精蓄锐几时、苦苦求索几时,才能获得一个瞬间的辉煌。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迟子建散文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迟子建散文读后感》。

迟子建的散文总是让人感到深沉而又清新,仿佛置身于一片宁
静的湖畔,心灵得到了净化。

他的文字流畅而有力,用最简洁的语
言表达最深刻的思想,让人读后心生敬畏。

在迟子建的散文中,我感受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他用文字描绘出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
美好。

他对人性的关怀也体现在他对人们内心世界的深刻观察和理
解上,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在阅读迟子建的散文时,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

他用文字描绘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
量和魅力。

他的文字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让人不由得为之
心驰神往。

总的来说,迟子建的散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用最简单
的文字,表达了最深刻的思想,让人不由得为之动容。

他的文字充
满了对生活、人性和自然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纯粹而美好的
力量。

阅读他的散文,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自然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希望迟子建能够继续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让我们能够继续感受到他那份纯粹而美好的力量。

试论迟子建小说中人文情怀形成的成因

试论迟子建小说中人文情怀形成的成因

试论迟子建小说中人文情怀形成的成因作者:黄宇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32期摘要:人文情怀作为一种写作精神,在文学创作中具有崇高的价值。

这种写作精神一直贯穿于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当中,本文从内外两个角度挖掘其小说中人文情怀形成的原因,外部原因表现为地域文化、现代文学传统和外国文学的影响三个方面;内部原因主要从童年经验、生命缺失性体验、理想主义三个角度探析,以此来更好的把握作家的小说创作和精神价值。

关键词:迟子建人文情怀原因探析迟子建自1986年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北极村童话》,开始受到关注。

其后一直以一种均衡的状态活跃于文坛,虽然这种活跃不是以进入文学潮流的写作为依照,但从近几年作家的成果来看,迟子建以自己的写作方式为当代文坛注入了新的力量。

终其小说,从乡村走向城市,研究者会发现一直贯穿在其小说创作中的即作家始终不肯放弃的是对人性、精神、自然、生命的终极关怀,也就是迟子建小说创作中表现的“人文情怀”这一主题,下面就从内外两个方向来探析迟子建小说中人文情怀形成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1.地域文化影响下的风情美地域文化对作家的创作有深远影响,泰纳提出了文学创作与发展的三要素(种族、环境、时代)论,他认为:“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

”[1]迟子建出生在东北黑龙江省最北部的一个小村上,东北地区无论在地理位置还是气候条件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广阔而博大,厚重而深刻,东北地域上这种独特的文化品格和地域精神对迟子建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最初的影响,且迟子建也是以对家乡故土的温情书写而初登文坛的。

丁帆提出地域文化“不完全是一个地理学意义上的人类文化空间意义的组合,它带有鲜明的历史的时间意义。

”[2]一个地域文化的形成不仅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沉淀,同时也是在历史和时间的打磨下而呈现出最精华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特色。

文学作品中的地域文化特色与作家本人的地域文化心理素质密切相关。

“作家本人的地域文化心理素质,首先来自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出生地,来自他的故乡、故园……这种心理素质表现为乡土依恋,表现为悠悠的乡情、乡思,它甚至可以伴人终生。

莫言赞迟子建

莫言赞迟子建

莫言赞迟子建莫言赞迟子建她的作品具有很博大的情怀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10月21日电(上官云) 21日下午,“极地的出发与远行:北京师范大学驻校作家迟子建入校仪式暨创作三十年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莫言向迟子建颁发了驻校作家聘书,并充分肯定了迟子建的创作成就,“她的.作品具有很博大的情怀”。

迟子建是当代中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雾月牛栏》、《额尔古纳河右岸》等,获得过“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奖项。

评论家阎晶明表示,迟子建有着三十年文学创作的积累,作品则具有女性写作、诗性写作等特点。

“迟子建是一位职业作家,专注于小说创作。

她的作品,亦始终具有一种温浪漫的实行内涵。

”同时,阎晶明也认为,迟子建担任北京师范大学驻校作家是一件好事,“目前文学荣发展,作家驻校也具有一定得必要性和迫切性,这样便于和各个领域的专家交流,进而提升创作水平”。

北师大特聘教授、著名作家苏童也表示,自己看过不少迟子建的作品,印象十分深刻,“这么多年来,迟子建一直坚守住了她的创作水平,保持了一个比较好的品质,我们几乎看不到她拿出低于这个水平的作品,这很难得。

她也始终用一种极具温情的眼光看待世界”。

“当初,我们都在北师大研究生班就读,迟子建是我们的小师妹,年龄虽小,人很高傲。

”莫言调侃道,“她今年五十多岁,有差不多三十年时间在写作,成果累累,就好像一个人在垒一座高山,现在已经到了‘群山之巅’了。

”提到迟子建的作品,莫言则笑着说,这位女作家的创作思路、美学视野都在不断拓展,“打个比方,她的作品开始像一泓清水,后来则像宽阔的大河。

她对于人性的理解,以及如何用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来加以表现,都愈加深刻了”。

“迟子建的作品,我们很多人都喜欢。

其长篇、中篇均不乏可圈可点之作,是一个发展非常全面的作家。

”此外,莫言还透露,迟子建担任驻校作家的时间是五个月,“并没有给她安排很多的课程”。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艺术境界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艺术境界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艺术境界 迟子建 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艺术境界是怎样的呢?大家清楚吗? 迟子建小说 的价值是有目共睹的。

她是当代一位用心血去写作的作家, 她极其注重感情 的审美追求,使得文学 创作成为她生活情趣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这日趋嘈杂粗俗、急功近利的当代文坛,她能够精细、巧妙、富有创意地 拨弄生命的计时器, 让她笔下的每一个片段都呈现出无比亮丽的色彩, 以智慧的 光芒驱散生活中的阴霾,追求生命的智性与诗性,对这个充满了声、色、香的世 界总是那么充满激情, 唤醒人们对现实的思考, 且不为盛名所累自然张扬率性的 生命个性,或闲适散淡,或热烈奔放,或俊逸潇洒的进行着创造性的精神工作, 追求生命价值和情感取向,用真实的生活姿态守护着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她笔下文字向来提倡真、善、美,批判假、丑、恶为主旨,她真诚地对待生 活,对待艺术。

而这种真诚的品格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她是一 个很具诗人气质和独特精神的作家,从她的成名作《沉睡的大固其固》(大固其 固的意思是鄂伦春语: 有大马哈鱼的地方)到 《额尔古纳河右岸》 (鄂温克百年史), 虽说历时 20 年,但她的作品里源自于地域性的人文精神一直在她的血脉深处激 荡着, 且融进了她许多个人的经历, 从而折射出她因自身生命的追求而进行的精 神探索。

她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形成,可以说《额尔古纳河 右岸》是一部集大成之作。

她的作品里凝结着很明显的俄罗斯文学的情结, 这也和大兴安岭的地域性分 不开。

大兴安岭的北部与俄罗斯一水之隔,自古两岸人民就相互往来,在生活习 性和人文精神上有很多相通之处。

如: 普希金以“小人物”命运为题 材表现同情人民命运的民主思想,朴素简洁的创作风格;屠格涅夫在艺术创作上 忠于现实主义原则,以及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妇女形象的品味;陀思妥耶夫斯基 洞察和刻画人们心理活动的才能,向往道德高尚的美好生活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