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师说》教案一 必修1
2024年《师说》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024年《师说》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师说》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对“师说”的作者、背景进行介绍;解读文章内容,分析其论述的“师”的含义、作用及其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学习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师说》一文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及其背景。
2. 分析文章的论述结构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师”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师恩的感恩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文章的论述结构和修辞手法,理解“师”的含义和作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悟到“师”的重要性,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有关“师”的实践情景,引起学生对“师”的思考。
2. 课文学习:(1)作者及背景介绍。
(2)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逐段分析文章内容,理解“师”的含义和作用。
3.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讲解相关例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章中的其他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师说》2. 内容:(1)作者及背景(2)文章内容梳理(3)修辞手法解析(4)“师”的含义和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内容,谈谈你对“师”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师”的理解和感悟。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与“师”相关的其他文章或书籍,如《师说》的相关评论、研究等,以加深对“师”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
4.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重点应聚焦于文章的论述结构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这是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关键。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师说》的作者、背景、文学地位和主要内容;提高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对教师的尊敬之情。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简介:《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文章论述了师的作用、择师的标准、师生关系等。
1.2.2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述的观点以及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1.2.3 教学难点:文言词汇的理解、古代师生关系与现代师生关系的异同。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文言词汇、古代师生关系等。
2.1.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1.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共同进步。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原文、注释、译文等,方便学生学习。
2.2.2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2.2.3 纸质教材:提供课文文本、注释、练习题等,辅助学生学习。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导入新课:介绍韩愈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1.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1.3 讲解课文:讲解课文内容、文言词汇、古代师生关系等。
3.1.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共同进步。
3.2 时间安排3.2.1 导入新课:5分钟3.2.2 自主学习:15分钟3.2.3 讲解课文:20分钟3.2.4 合作探讨:15分钟3.2.5 课堂小结:5分钟第四章:课后作业与评价4.1 课后作业4.1.1 翻译课文:要求学生准确翻译课文,巩固文言文阅读能力。
4.1.2 思考题: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024年《师说》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024年《师说》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具体内容为《师说》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文言文词汇解析、句子结构分析、主旨思想阐述以及作者韩愈的教育观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师说》的内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语法;2. 领悟韩愈关于师道的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言文词汇、句子结构分析以及主旨思想的阐述。
教学重点:文章主题“师道”的理解,韩愈教育观念的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师生关系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师说”主题的兴趣;2. 背景介绍:介绍作者韩愈及其教育观念;3. 文章解析:a.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解析文言文词汇;b. 分析句子结构,理解文章内容;c. 阐述文章主旨,探讨韩愈的师道观念;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详细讲解;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师说》2. 主要内容:a. 作者:韩愈b. 主题:师道c. 重点词汇:师资、传道、授业、解惑d. 重点句子: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3. 结构分析:起、承、转、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翻译下列句子: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b. 结合《师说》的内容,谈谈你对师道的理解。
2. 答案:a. 参见课后翻译;b. 开放性题目,学生可自由发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韩愈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教育观念,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文言文词汇解析;2. 句子结构分析;3. 韩愈师道观念的阐述;4. 作业设计。
师说优秀教案
师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韩愈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理解《师说》的内容和结构。
3. 学习并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教育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师说》的内容和结构。
2. 难点: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教育思想。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介绍韩愈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引入《师说》这篇文章,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呈现
讲解《师说》的背景和主题。
逐段解读《师说》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3. 课堂总结
总结《师说》的主题和教育思想。
强调文章的重要性和对后世的影响。
4. 布置作业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师说》的理解和感受。
要求学生背诵《师说》中的重要段落。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韩愈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理解了《师说》的内容和结构,学习并体会了文中所表达的教育思想。
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提高了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深入了解韩愈的其他作品,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2《师说》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师说》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师说》教学设计创作背景:《师说》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公元801—公元802年),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
作者到国子监上任后,发现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
在士大夫阶层中存在着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观念。
作者借用回答李蟠的提问撰写这篇文章,以澄清人们在“求师”和“为师”上的模糊认识。
作者简介: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
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
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文学赏析: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全文幅虽不长,但涵义深广,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富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全文分4段。
第1段提出中心论题,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
文言文《师说》优质教案通用
文言文《师说》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文言文《师说》1. 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2. 章节内容:本课主要学习韩愈的《师说》,通过分析文章内容,理解作者对于师道的认识和阐述。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师说》全文,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能够分析并解读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作者对于师道的观点和态度。
3. 能够运用《师说》中的观点,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师道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并背诵《师说》全文,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重点:分析并解读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作者对于师道的观点和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笔记本、课本《师说》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师道,为什么要尊师重道。
2. 讲解:讲解《师说》的背景和作者韩愈的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 分析:分析《师说》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于师道的认识和阐述。
4. 练习:学生随堂练习,对《师说》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进行理解和运用。
六、板书设计《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师说》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尊师重道的短文。
2. 作业答案:尊敬的老师,您好!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老师是至关重要的人。
他们传授给我们知识,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帮助我们解决困惑。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老师,珍惜他们的付出。
正如韩愈在《师说》中所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是帮助我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人,他们不仅仅是我们的知识来源,更是我们的人生导师。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为我们指引方向,让我们避免走弯路。
因此,我们应该对老师充满敬意,虚心听从他们的教诲。
在现代社会,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尊重老师,不仅是尊重他们的职业,更是尊重知识和智慧。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语文《师说》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语文《师说》课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师说》全文。
理解《师说》的文言文句式和词义。
掌握韩愈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作者的观点。
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师说》的文言文句式和词义理解。
2.文章的论证结构和作者观点分析。
三、教学难点1.部分生僻字词的识记和运用。
2.文章深层次内涵的挖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如《论语》中的“师说”篇。
2.介绍《师说》的作者韩愈及其文学成就。
(二)课文原文阅读1.学生自读《师说》原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三)课堂讨论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师说》的理解程度。
2.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师说》中所体现的尊师重道思想。
(三)课文背诵1.学生自读《师说》,加强记忆。
2.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师说》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
(三)写作练习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以《师说》为鉴,谈谈你对尊师重道的理解。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师说》中所体现的人生价值观。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师说》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师说》中,韩愈是如何定义‘师’的?”学生A回答:“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第2专题《师说》Word版含答案
师说●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探讨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
2. 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 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
●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 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语境中意动词的含义。
区分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它们的古今义。
难点:学习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以及部分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设计思想《师说》是个传统篇目,也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事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正确、优美的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也是深刻品味作者感情的重要途径。
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为主,适当的加以点拨总结,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认真思考,质疑问难,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文章不长,按照学生的理解程度和一般的讲课进程,利用两个课时完全可以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资源1.资料辑录。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祖籍河北昌黎县,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
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
他先后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
凡经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皆自称韩门弟子,足见韩愈是唐代一位很有影响的教育家。
他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他反对魏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韩愈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的,是他35岁时在长安当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的。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精选3篇】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精选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语文《师说》教案【精选3篇】1、师说这次漂亮的本店铺为亲带来了3篇《高中语文《师说》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师说》教案
《师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韩愈的文学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 积累文言知识,学习和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以及部分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 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4. 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积累文言知识,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 难点: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三、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通过诵读,理解文意,体会感情。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音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有关古代教育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文体及作者介绍:简要介绍“说”的文体知识和韩愈的文学常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3. 朗读文本: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4. 理解文意:学生自行阅读文本,理解文意,教师进行答疑解惑。
5. 分析文本: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结构层次,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6. 体会情感: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体会文本中所表达的尊师重道的思想。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并默写这篇文章。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师说》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了解古代的师徒关系及其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词语含义来解读文章;(3)培养学生的古文翻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尊师重道的氛围,理解师徒关系的重要性;(2)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尊重教师,珍惜学习机会;(3)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师说》全文的理解与背诵;2. 文中重要词汇和句式的掌握;3. 古代师徒关系及其文化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2. 生僻词语的解释;3. 对古代师徒关系的现代诠释。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师徒关系的文章,如《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2)谈论现实生活中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困难时相互讨论;(2)要求学生查阅词语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分享学习心得;(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翻译练习:(1)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2)教师批改并指导,纠正翻译中的错误。
5. 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古代师徒关系与现代教育相结合。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师说》全文;2.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词语解释、句子翻译等;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背诵、练习和感悟文章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测试评估:定期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师说》的理解和背诵情况,以及古文翻译能力。
七、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讲解古代师徒关系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师徒关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0-2《师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教学重点
(1)理解《师说》的文言文内容,掌握韩愈关于师的论述。通过对文章的逐段解析,让学生领会师的内涵、师的地位、师的资格和师的传授等要点。
(2)分析《师说》的论证方法,学会欣赏韩愈的文言文风格。重点讲解文章中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技巧。
(3)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师的认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理解师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尊师重道的价值观。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师的内涵。师是传授知识、引导人生的人。他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师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他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师的职责和作用这两个重点。对于如何选择师这个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视频:播放一些与师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师的重要性和作用。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方便学生交流和分享,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师说》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向他人学习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理解《师说》的文言文内容,掌握韩愈关于师的论述。学生将能够概括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理解师的内涵、师的地位、师的资格和师的传授等关键知识点。
2.掌握《师说》的论证方法,学会欣赏韩愈的文言文风格。学生将能够分析文章中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技巧。
高中语文教案《师说》(7篇)
高中语文教案《师说》(7篇)高中语文教案《师说》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探究,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__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说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掌握__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品位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语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到今日,也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赞誉。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
引导学生谈谈“尊师重道”的例子呢?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找出__的中心论点,并思考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述的?明确:__的中心论点是“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围绕这个中心,__首先从正面立论,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师的标准,接着,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联系当时的社会实际,以众人的“耻学于师”反衬从师学习的重要。
在第三段中,又运用了孔子的典型事例,进一步说明从师的必要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最后一段,说明写__的缘由,这本属于附记性质,但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能行古道(行从师之道)”,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观点。
3、试摘录作者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学习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
明确:关于老师的职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把教师的职责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扩大到“传道受业解惑”,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并意味着不仅“童子”要从师学习,所有志于学问的成年人都要从师学习。
关于从师学习的必要:“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感也,终不解矣。
”——否定“生而知之”,明确“学而后知”,严正批驳了上层“士大夫之族”宣扬的血统论和先验论,具有积极意义。
关于择师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师说》的文意和作者观点。
1.1.2 分析并欣赏韩愈的论证方法及语言特色。
1.1.3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1.4 培养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朗读与翻译。
1.2.2 作者韩愈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1.2.3 《师说》的论证结构及修辞手法分析。
1.2.4 课堂讨论与思考: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师说》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2.1.2 韩愈的文言文写作风格。
2.1.3 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2.2.1 文言词汇的理解和应用。
2.2.2 对韩愈论证逻辑的深入理解。
2.2.3 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作者背景和修辞手法。
3.1.2 互动式教学: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1.3 案例分析:分析现代社会中的师生关系。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原文、作者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料。
3.2.2 白板:记录重点内容和学生提问。
3.2.3 在线讨论平台:促进学生课下交流。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4.1.1 朗读课文,引起学生兴趣。
4.1.2 简单介绍韩愈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4.2 讲解课文4.2.1 逐段讲解课文,解释重点词汇。
4.2.2 分析课文结构,阐述作者观点。
4.3 案例分析4.3.1 提供现代师生关系的案例,让学生讨论。
4.3.2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关联。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布置5.1.1 翻译课文并写一篇读后感。
5.1.2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观点。
5.2 评价方式5.2.1 课堂表现:参与讨论积极性和发言质量。
5.2.2 作业完成质量:翻译准确性和读后感深度。
5.2.3 小组讨论: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6.1.1 与《师说》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阅读与讨论。
《师说》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师说》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中的《师说》一文。
该文出自《韩愈文选》,主要论述了师者的地位、作用以及择师的标准,强调了师道的重要性。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韩愈的生平。
2. 分析文章的结构,掌握各段落的主题思想。
3.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其中的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师说》一文的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教师,树立正确的师道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作者关于师道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师生故事,引发学生对师道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师说》,了解文章大意,把握各段落的主题思想。
3. 课堂讲解: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修辞手法等,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6. 随堂练习:设计一道关于文章结构和观点的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图:展示文章的总体结构,标注各段落的主题思想。
2. 核心观点:突出作者关于师道的观点,用彩色粉笔标出。
3. 修辞手法:列出文章中出现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师道的理解。
2. 答案示例:从尊重教师、正确对待师道等方面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韩愈的其他文章,深入了解其思想观念,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粤教版精品教案 《师说》教案6
新课标语文教案·必修1_师说(1)导标显示屏幕1.学习理解韩愈阐明全新师道观念的斗争精神和“尊师重教”的观点;2.学习借鉴本文事理结合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议论文写作方法;3.积累掌握“传”“师”“道”“受”“固”“从”“也”“则”“于”“乎”“所以”等词的用法;4.背诵课文。
导学点拨窗口【探海导航】韩愈的《师说》一文针对性很强,具有批判现实的精神。
学习中,可先参照课文注解和有关背景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和动机。
然后,看注释,通读课文,了解全文的总体结构和主要观点,特别要重点理解第一段观点的新颖和第二段对比论证的有力。
在此基础上,反复读熟课文直至背诵。
背诵时要注意语气和语句的停顿、词语的连属、声调的抑扬等。
如有不正确,则说明在理解上有误差,应该及时纠正。
词语方面重点要辨析传、师、道、惑、益、从、也、则、于、乎、所以等的意义和用法。
可先做好后面的跟踪试题。
初中学过韩愈的《马说》,是讲识别人才、爱护人才的,内容和本文有一定的联系。
韩愈宣扬“尊师重教”,也以伯乐自许。
学习中,可以回顾复习《马说》,增强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思路结构】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说为李蟠而作,实际上是抨击当时那些自恃门第高贵,看不起别人,不肯从师学习,甚至对别人从师也进行嘲笑的士大夫阶层。
为达使人信服的目的,文章必须既要有理论论据又要有事实论据地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因而作者先从老师的功能角度做演绎推理立论,然后,再以现实存在的不良风气和孔子从师的言行作归纳推理加深论点。
全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是古代论说文的典范。
结构图: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理论论据) 演绎推理(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士大夫耻学于师(反面现象)归纳推理(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孔子从师的言行(正面实例)李蟠从师行古道(身边活例) 呼应印证(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疑难指津】·如何理解本文思想的进步性?韩愈在《师说》中的创新,在内容上至少有三点:一是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作用认识的局限,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受(授)业”,扩大到“传道”、“解惑”,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个对教师作用的全面而崭新的界定,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进步,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师说》语文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师说》语文教案教案一:《师说》概述及课堂导入教学目标:1. 理解《师说》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 分析《师说》的语言特点,包括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2. 理解《师说》中的隐喻和象征;3. 分析《师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问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回忆人教版高二上册已经学过的课文,如《走近滕王阁序》、《边城》等。
从而提醒学生课文内容、作者和背景。
二、预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标题推测课文的内容,并简单预测一下可能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三、阅读与理解(30分钟)1. 师生共同阅读课文,并师生一起勾画出课文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2. 分组讨论课文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隐喻和象征等,同时分析作者在这些方面的用意和目的。
四、思考与讨论(10分钟)1. 学生就课文中的某些片段或句子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 小组讨论学生们的不同见解和观点,并互相交流。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总结今天课堂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并布置课后作业。
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对课文的阅读和写读后感。
教案二:《师说》文本分析和写作表达教学目标:1. 分析《师说》的文本结构和情感表达方法;2. 理解《师说》的主题和中心思想;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 分析《师说》的语言特点,包括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2. 理解《师说》中的隐喻和象征;3. 掌握运用议论文的写作结构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介绍《师说》的背景和作者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提醒学生课文内容、作者和背景。
二、阅读与理解(3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在阅读过程中标注重点内容。
2. 小组讨论学生们标注的重点内容,并整理出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三、文本分析(2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师说》的文本结构,包括中心论述和论据的布局等。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师说》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3)了解韩愈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3)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尊重教师,热爱学习;(2)培养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探索;(3)增强文化底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师说》的文意和论证方法;2. 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3. 分析韩愈的师生观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1. 文中部分句子和词语的理解;2. 韩愈论证方法的把握;3. 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古文,谈论师生关系的话题,引出本课《师说》。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体会韩愈的论证方法。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梳理文章结构,阐述韩愈的师生观。
5. 实践演练: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韩愈的师生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背诵课文,完成练习题,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韩愈的生平事迹。
五、教学反思课后总结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估学生对《师说》的理解和背诵情况,以及对其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分析其分析问题和论证能力的发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和尊重教师的情感态度,以及批判性思维和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一《师说》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疏通文章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2、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3、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
1、联系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理解“耻学于师”的原因。
2、学习本文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的强大的论证力量。
教学思路:
朗读课文——翻译课文——理解内容——探究问题——深化总结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中会采用朗读、讨论、辩论、归纳等教学法)
教学资源:
教材《师说》、朗读音频、powerpoint课件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刚学习过荀子《劝学》,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人们的修养与学问可以得到提高,人们的素质可以得到改变。
那么,学习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呢?是自学,或是从师学习?
【活动一】学生自己谈谈对老师的看法。
二、解题背景
1、“说”是一种议论文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以前学过的《捕蛇者说》《爱莲说》《马说》等都属于这类文体。
“说”古文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的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2、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
死后谥“文”,故世人又称“韩文公”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活动二】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背景知识。
三、自主学习,朗读课文
1、读字音。
注意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多义字、通假字、古音字的读音。
2、读节奏。
要读清节奏关键得翻译好文句,只有明白了语句的含义才能划分好节奏,因为节奏是以意义为单位来划分的。
3、读语气。
请同学们借助翻译参考书把文章的翻译通读一遍,然后根据自己对文章
内容的理解,再把文章朗读一遍,把文章的语气读出来。
【活动三】
1、学生自己借工具书读准重要的字音。
2、学生借课文注释翻译文章,根据文意划分文句的节奏。
3、学生根据文意自己尝试读出文章的语气。
四、研读第一段,归纳词句
1、结合课本翻译重点字词
古之学者( )必有师,师者,所以( )传道受( )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 )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 )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 )闻( )道也固( )先乎( )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 )也,夫庸( )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 ),无( )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归纳重要的文言知识。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本段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进行归纳,以提高文言翻译能力。
3、思考探索
为什么要从师?选择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活动四】
小组分工、合作归纳本文重要的文言词句。
五、研读第二段,归纳词句
1、结合课本翻译重点字词
嗟乎!师道( )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 )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 )圣人也亦远矣,而( )耻( )学于师。
是故( )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 )其身()也,则耻师焉,惑( )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 )师焉,或不( )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 )乐师百工( )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 )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2、归纳重要的文言知识。
3、思考探索
○1、此段分论点是什么?
○2、作者从哪三方面进行对比论证?
六、品读深化,交流提高
组织学生谈自己学习文本的收获。
【活动五】
1、播放课文朗读一、二段,让学生再次品读课文。
2、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1、抽查2—3位同学的一、二节的背诵。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二、研读第三、四段,归纳文言要点
1、结合课本翻译重点字词
圣人无常师( )。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之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学于余。
余嘉(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 )之。
2、归纳重要的文言知识。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本段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进行归纳,以提高文言翻译能力。
3、思考探索
①第三段作者用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本段分论点)
②作者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活动一】
小组分工、合作归纳本文重要的文言词句。
三、积累文言词语一词多义
①之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择师而教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句读之不知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辍耕之垄上
②其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皆出于此乎
其可怪也欤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③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小学而大遗
位卑则足羞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④指出下列特殊句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不拘于时,学于余。
【活动二】
同学们利用工具书进行归纳整理。
四、探讨研究:
探究1:韩愈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答案预设)我们认为有两个原因:一、当今的士大夫之族,不愿意向老师学习,以向老师学习为耻,使得他们自己变得愚昧,不明智,甚至才能都比不上一般的人,即文章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文章对他们有讽刺和批判的意味;
二、写这篇文章送给少年李蟠,因为他喜欢学习古文,精通古文,而且能够向老师虚心请教,所以写这篇文章来鼓励他继续学习古文,即文章说的“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易经传皆通习之,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其实韩愈也是借此提倡当今的学者要向李蟠学习。
探究2:韩愈写这篇文章有什么现实意义,从中可看出他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答案预设)我们认为韩愈写作本文是提倡学者要向老师学习,恢复从师学习的风
尚。
从中可以见到韩愈有一种不顾流俗,独抒己见的非凡勇气和斗争精神。
探究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运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预设)我们认为本文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主要用了三组正反对比论证:1、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2、对其子与对其身对比:爱其子,择师而教;于其身,耻学于师。
3、百工之人与士大夫对比: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群聚而笑之。
在对比中得出结论:师道之不传也久也,欲人之无惑也难也!从反面批判现象中阐明了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活动三】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个重大的或者有特殊意义的问题来探究,要求提出明确的问题,并且小组的同学要一起通过辩论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推荐一名同学向老师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
1、提高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
2、锻炼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教师总结:联系时代背景,突破重点和难点,通过对课文的总结,来升华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能力。
五、延伸拓展
1、齐白石有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你能不能结合《劝学》《师说》的内容来分析一下?
2、两文都谈到学习的重要,那么正确的学习目的究竟是什么?
【活动五】
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交流分享学习收获。
六、品读深化,交流提高
组织学生谈自己学习文本的收获。
本文从老师的作用、选择老师的标准、师生之间的关系、师道不传的现象、文章的写作目的以及论证方法等方面来阐述了“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中心突出,论证有力,是我们学习议论文的典范之作。
七、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