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展开与折叠(一)1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1展开与折叠(第一课时)》学案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睁开与折叠〔第一课时〕 ?教案学目1、在操作活中棱柱的某些特征.2、认识棱柱睁开的形状,能正确地判断和制作的立体模型.学要点1、在操作活中,展空念,累数学活.棱柱的某些特征,形成范的言。
2、能依据棱柱的睁开判断和制作的立体形.学点依据棱柱的睁开判断和操作的立体形.教课程一、授新从做一做中棱柱的特征〔生互〕1、棱柱的特色假定有假定干几何体,你能马上找到棱柱?棱柱有什么独出心裁的特色呢?(1)棱柱的上、下底面是.(2)棱柱的面都是 ______________.(3)棱柱的所有棱都 _____________.(4)棱柱面的个数与底面多形的数______________ 。
(5* )棱柱各元素的数目关系以下:名称底面形状点数棱数棱数面数面形状面数n棱柱2、棱柱的分我已认识了棱柱,那么棱柱之能否有区呢?往常依据底面形的数将棱柱分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方体和正方体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你来一〔 * 做〕1、如:( 1〕方体有_________个点,_________条棱,_________个面,些面形状都是 _________。
( 2〕哪些面的形状和大小必定完整同样?( 3〕哪些棱的度必定相等?2.想想,再折一折,下边两图经过折叠可否围成棱柱?师生小结:三、专心做一做[例 1]三棱柱有_______条棱,_______个面,此中侧面是_______形,_______面的形状必定完整同样.[ 例 2]如以下列图,哪些图形经过折叠能够围成一个棱柱?先想想,再折一折.[ 例 3] 一个六棱柱模型如右图,它的底面边长都是 5 cm ,侧棱长 4 cm 。
察看这个模型,回复以下问题:( 1〕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个面?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哪些面的形状和大小完整同样?( 2〕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学生小结:四、牢固加强:1、下边图形经过折叠可否围成棱柱?2、以下列图中哪一个是六棱柱的平面睁开图(A)(B)(C)(D)3、如右图所示的八棱柱,它的底面边长都是 5 ㎝,侧棱长都是 8 cm .请回复以下问题:(1〕这个八棱柱一共有多少个面?它们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图形?哪些面的形状、面积完整同样?( 2 〕这个八棱柱一共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3 〕沿一条侧棱将其侧面所有展成一个平面图形,这个图形是什么形状?面积是多少?4*、一个棱柱有 12 个极点,所有侧棱长和为36 cm,求每条侧棱的长.反省小结:预习资料: 1、棱柱的睁开图一定知足什么条件?2、准备一个用纸做的正方体。
黑龙江省大庆27中2012年秋数学上册《1.2.1 展开与折叠(1)》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1.2.1 展开与折叠(1)》
学习目标:
通过想像、动手操作进行尝试,强化正方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相互转化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正确的研究习惯.
本节重点:
1.在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理解正方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相互转化.
2.能根据正方体的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正方体图形.
本节难点:根据正方体的展开图判断和操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学习方法:实验——归纳法
一、自主探究:
做一做: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
⑴你能得到哪些形状的平面图形,请你试着画出来?与同伴进行交流.
⑵你能得到下图中的平面图形吗?
想一想:下图中的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正方体?
议一议:下图中图形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形的盒子.折好以后,与1相邻的数是什么?相对的数是什么?先想一想,再具体折一折,看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
变式练习:教材第9页第3题.
二、归纳总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的情况:
①数:小正方形的个数(个)
②看:小正方形的排列方式
③想一想:在心里折一折,发展自己的空间观念。
四、课后作业:
1.习题1.3;
2.设计一个棱柱形的精美的包装盒.
五、课堂检测:
1、判断下列图形能不能折成正方体?
⑴⑵⑶⑷
⑹⑺⑻
⑽⑾⑿⒀⒁⒂
⒃⒄⒅
2、如图所示的立方体,如果把它展开,可以是下列图形中的()
3、下列平面图形中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A)(B)(C)(D)。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展开与折叠》(第1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展开与折叠》(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展开与折叠》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2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平面图形的折叠与展开,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平面图形的折叠与展开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简单的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复杂的立体图形的折叠与展开,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逐步理解平面图形的折叠与展开的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图形的折叠与展开的原理,能够将平面图形正确地折叠成立体图形。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的折叠与展开的原理,立体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复杂立体图形的折叠与展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平面图形的折叠与展开的原理。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立体图形的折叠与展开,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立体图形模型,平面图形卡片,剪刀,胶水等。
2.教学环境:教室里每个学生都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方便学生动手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几何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平面几何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平面图形的折叠与展开,这将是我们在立体几何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面图形的折叠与展开。
七年级数学上册1.2.1《展开与折叠》课件(1)

自学反馈(检测题)
完成课本第9页习题1.3第1、2题.
小组讨论
1.教科书8页“想一想”,小组讨论,总结规律 2.教科书8页图1-8,展开图上分别标上数字,折叠成一个正 方体后,与2相邻的数是什么?相对的数是什么?.
小组比赛
完成课本第9页习题1.3第3、4、5题.,比一
七年级数学〃上
新课标 [北师大]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余江四中数学组
学习目标
1.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 念,积累数学活动 . 2.了解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 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自学指导
看书学习第8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如何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成平面图形? 2.如何折叠可以得到正方体?
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 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 图形.你能得到哪些图形?
想一想:
下列的图形都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吗? (2) (1) (3)
(√) (4) (5)
(√) (6)
(√)
(√)
(× )
(× )
总结规律:正方体展开图分类
第一类,1,4, 1型,共六种。
正方体展开图分类
第二类,2,3,1型,共三种。
比那个小组做的又快又好。
课堂小结
1.学会了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知道按不同的方式 展开会得到不同的展开图.
2.学会了动手实践,与同学合作.
3.不是所有立体图形都有平面展开图.
当堂检测
1、完成导学案【课后巩固】
2、小组互改评分,收集错误
布 置 作 业
1、练习册第1课时
2、《一课一练训练案》第1课时
3、按导学案预习下节课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1.2《展开与折叠(一)》 教案

? 展开与折叠〔1〕?教案巴州区第四中学程明刚学习目的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柱体、锥体的平面展开图.2.充分认识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是互逆的过程,可以互相检验其正确性.3.开展空间想象力,会运用空间想象与理论操作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习重点棱柱的展开与折叠学习难点应用空间想象力解决问题.老师准备课件、包装盒、小剪刀、小磁铁、圆柱、圆锥、正方体学生准备正方体、剪刀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1.老师从〞百宝箱〞中拿出生活中的一些包装盒向学生展示,再展示一些它们展开的平面图形,〔出示相应的课件)。
引导学生感受立体图形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平面图形也可以折叠成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展开与折叠2.生观察得出立体图形展开的是外表。
复习一些立体图形的面的特征。
抽生答复。
〔出示相应的课件)二、新知探究1.生理论操作一:圆柱外表如何操作才能展开成为一个平面图形?把所得平面图形粘贴在黑板上。
2.生理论操作二:圆锥外表如何剪开才能展开成为一个平面图形?把所得平面图形粘贴在黑板上。
3.生理论操作三:正方体外表如何剪开才能展开成为一个平面图形?〔1〕生分组活动,正方体剪开成平面图形。
〔2〕抽生展示所得平面图形。
把不同的图形粘贴在黑板上。
〔3〕师出示右图,生判断能否折叠成正方体。
是通过什么方法判断的?强调:折叠后要不能重叠,并且要是封闭的。
〔4〕师:只要是6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平面图形都一定能折叠成正方体吗?出示一些平面图形,生判断能否折叠成正方体。
〔小组活动〕〔5〕6个小正方形拼成相连接的平面图形有哪些类型?它们都能折叠成正方体吗?下面,我们试着来一一分类。
①长6型②51型③141型④132型⑤33型⑥222型〔6〕是否每个立体图形都能剪开成一个平面图形?〔举例:球体〕〔地图是近似展开〕三、火眼金睛四、小试牛刀五、大展身手六、总结1.学生总结:我的收获2.共同总结:1、一些立体图形的外表可以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2、一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立体图形。
课时教案1.2展开与折叠(第一课时)

课时教案1.2展开与折叠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3.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动手制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平面图形经过折叠成立体图形,立体图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平面图形),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作好引入的准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认识到许多数学研究的原型都源于生活实际,反过来,众多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二、学情分析:.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重点通过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发展空间观念.难点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为立体图形.关键通过剪,折等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逐步学会正确判断简单几何模型与展开图之间的相互联系.突破方法分析探索、问题解决.四、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引导法,探索交流法.学习方法自主、合作、交流、探究.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标上号码、上面可以活动的五棱柱及展开图;一底面可以活动的六棱柱、三棱柱的展开图;正方体、长方体模型.学生准备:预习本堂课内容;课纸板;本堂课所需的五棱柱、六棱柱、三棱柱、四棱柱的展开图;剪刀、粘胶.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投影展示立方体模型.小组讨论回答:(1)这个立方体一共有多少个面?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那些面的形状、面积完全相同?(2)这个立方体一共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分别是多少?(二)、讲授新课活动一探索立方体的展开图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你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与同伴交流.正方体有六个面,沿着不同的棱裁剪,展开图也形状各异,可分为11种,下面归类梳理:6个图形第二类:“132”型;特点:三个连成一排,两侧分别连着1个和2个正方形。
如下面3个图形第三类:“222”型;特点:两个连成一排的正方形的两侧又各有两个连成一排的正方形。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课件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2.1 展开与折叠(第1课时)

A CDE
F
方法点拨:在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同一 个方向间隔一个面的两个面相对(前与后,左与右,上与下).
巩固练习
变式训练
下面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每个面内都标注了数字.数字 6所对的数字是几?
1 2 345
6 (1)
12 34 5 6
(2)
123 4 56
(3)
12 34 56 (4)
北师大版 数学 七年级 上册
1.2.1 展开与折叠 (第1课时)
导入新知
还记得小学学过的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吗? (1)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你能得到哪 些形状的展开图?与同伴进行交流。 (2)你能得到图1-9中的展开图吗?
导入新知 下面图形中,都能围成一个正方体吗?
(1)
(2)
(3)
(1)、(2)可以围成一个正方体,(3)不能
想一想 你有办法验证你的猜想吗? 可以通过折叠来验证.
素养目标
3.学会判断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相对面. 2.能掌握正方体展开图的常见形式和不会出现的形式. 1.能将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开成一个平面 图形,也能将平面图形折叠成正方体.
探究新知
知识点 1 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一个正方体纸盒展开成平面图形,要剪开几条棱?请与 同伴进行交流.
4 5632
1
探究新知
第二类:中间三个面,二一隔河见.
2
3
4 51
4 563
4 563
4 563
12
12
12
6
一三二型
探究新知
第三类:中间两个面,楼梯天天见.
2
3
4 51
54 63 12
侯中1.2.1_展开与折叠第一课时

丰富的图形握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 与折叠。 2.结合具体的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 经历探究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
(Ⅰ)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 正方体形状的盒子。为 了设计和制作的需要, 我们应了解正方体盒子 展开后的平面图形。
总结规律:
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用“口诀”:
一线不过四,
田凹应弃之;
相间、“Z”端是对面, 间二、拐角邻面知。
一线不过四
×
×
田凹应弃之
×
×
×
×
折一折:
1、下列的哪个图形能折叠成正方体?
×
图1
×
图2
一线不过四
×
图3
×
图4
×
图5
×
图6
田凹应弃之
√
图7
√
图8
√
图9
√
图10
如图1—6的图形都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吗?
6 、如图所示的纸板上有 10 个无阴 影的正方形,从中选出一个,与图 中 5 个有阴影的正方形一起折一个 正方体的包装盒,有多少种不同的 选法。
有4种不同 的选法
(Ⅰ)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问 题
分别用一个动词来形容一下刚才的活动吗?
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
展开 折叠
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
议一议
下图中的图形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折好后与1 相邻的数是什么,相对的数是什么?想一想,在动手试一试。 看看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正确。
右图需再添上一个面,折叠后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 下面是四位同学补画的情况(图中阴影部分),其中 正确的是( B )
A.
B.
C.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
就 胜
利
是
2、如下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图中 已标出三个面在正方体中的位置, F : 前面;R:右面;D:下面。试判定另外 三个面A、B、C在正方体中的位置。
a
A
b c d
B
C
f
D
r
F
R
3、如下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每个
面内部都标注了字母,请根据要求填空: 1)如果D面在左面,那么F面在 ; 2)如果B面在后面,从左面看是D面,
(Ⅲ)先猜想再实践,发展几何直觉
做一做
1、把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 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你能得 到下面的些平面图形吗?
(Ⅲ)先猜想再实践,发展几何直觉
想一想
2、下面哪一个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得到正方体?
判断下列图形能不能折成正方体?
(1)
(2)
(3)
(4)
(5)
(6 )
(7 )
(8)
(正方体纸盒)
(A)
(B)
(C)
(D)
3、(2005济南中考题)在正方体的表面上画 有如图(1)中所示的粗线,图(2)是其展 开图的示意图,但只在A面上画有粗线,那么 将图(1)中剩余两个面中的粗线画入图(2 )中,画法正确的是(如果没有把握,还可 以动手试一试)
那么上面是
A
。
B
D
E
D
C
E
A
B
F
C F
(Ⅱ)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问题
1、一个正方体要将其展开成一个平面图 形,必须沿几条棱剪开?
1
1
2
1
2
3
1
2
3 4
1
2
3 4
5
一四一型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1
2
3 4
5
6
1
2
一四一型
1
2
3 4
5
6
二三一型
1
2
3
一四一型
1
2
3 4
二二二型
(9)
(10)
(11)
(12)
(13)
(14)
(15 )
(16)
(17)
(18)
(Ⅳ)巩固基础,检测自我
议一议
1、下列图形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折 好以后,与 1 相邻的数是什么?相对的数是么? 先想一想,再具体折一折,看看你的想法是否正 确.
4
5 6
1
2
3
(Ⅳ)巩固基础,检测自我
5
6
二三一型
1
2
3
三三型
(Ⅴ)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红对勾》第3、4页练习;
试一试:
1.(2004浙江金华)下列图形中,不是立 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
2.(2004镇江)如图,有一个正方体纸盒,在 它的三个侧面分别画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圆, 现用一把剪刀沿着它的棱剪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则展开图可以是( )
练一练
2、如果将正方体的表面分别标上数字 1,2,3, 4,5,6,使它的任意两个相对面的数字之和为 7,将 它沿某些棱剪开,能展开成下列的平面图形吗?
5 4 1 1
3
2
6
5
6 2 3 4
(2)
1
2
3
4 6 (3) 5
(1)
考考你
如果“你”在前面,那么谁在后面?
了 太 你 们 棒 !
KEY: 棒
2、“坚”在下,“就”在后,胜利在哪 里?
正方体展开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Ⅱ)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问题
能否将得到的平面图形分类?
你是按什么规律来分类的?
(Ⅱ)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第一类,1,4, 1型,共六种。
(Ⅱ)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第二类,2,3,1型,共三种。
(Ⅱ)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第三类,2,2,2型,只有一种。
第四类,3,3型,只有一种。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Ⅰ)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正方体形状的盒子.
将纸盒完全展开 后形状是怎样的?
(Ⅱ)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想一想:
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能展 成一个平面图形吗?你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 与同伴进行交流.
(Ⅱ)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正方体 的11种不 同的展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