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合集下载

如何朗读有感情

如何朗读有感情

【篇一】如何朗读有感情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要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教学中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课文读流利,可是有感情朗读,却是需要老师的引导,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呢?一、运用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当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现象就是让学生自己爱怎样读就怎样读,在学生自己读后指名读,点了几个学生读都没能读好,教师却总会再请,屡次受挫,学生越读越没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他们面对的是陌生的课文,对一些生字新词及长句子,要很流利地读出来有一定困难,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

在低年级进行教师的示范朗读是非常重要的,语音是日耳之学,教师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范读,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加上学生的模仿性极强,学生就能以听助读,在模仿中纠正自己在发音、语气及句读等方面的错误,掌握朗读方法,提高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

如,在教学第11课《我们成功了》时,我利用举国欢庆的插图,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朗读。

我激动、自豪的读书声,给学生形成了一种情感的氛围,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范读中得到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感染,学生仿佛置身于申奥成功的那一刻,情不自禁地欢呼出“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可见,教师的范读,以声传声,以情激情,引发的是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体会了激荡于语言文字之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运用比较、揣摩,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符号,是传递情和意的一种符号载体。

课文里有许多描写得优美的词句,这些关键词句正是作者需要表达的情和意。

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形成一种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朗读课文只能读出字音,没能感知、领悟语言文字中所传递的情意。

所以教师务必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比较、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是培养语感准确性最常见的方法。

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增补、删除、替代、变序等方式,可使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语言的精练、形象、细腻等特色,学会准确地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

如何指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

如何指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

如何指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如何指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尽管说一二年级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但朗读也不能忽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

朗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朗读可使学生受到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其语文能力。

所以在本学期里,我开始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并学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下面是我的一些浅薄的想法,做法。

一、教师范读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他们一切都会向老师看齐,如果了老师能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也会模范学习老师朗读的方法。

本学期,我就开始尝试给学生范读课文,一开始我读地并不是很入情入境,但是,一旦迈出了这一步,竟然越读越有感觉,学生们也逐渐地喜欢上了朗读。

二、教师逐句领读,培养学生语感学习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我都会有逐句领读的环节。

通过领读,可以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尤其是轻声音节的字在句中的读法,感知重音的确定、停顿的时机、节奏的掌握、语气的舒缓、感情的处理等。

学生通过长期的耳听、口读、心会的训练,能增强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今后即使遇到一些陌生的文章,他们也能试着借助自己学过的朗读方法来把文章读正确,读出感情。

三、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

”“入境”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去,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去“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所以我经常在每篇课文的第二课时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习走入文本,尝试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入情地朗读。

四、教学巧用齐读,提高学生水平我经常在学生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体会之后,让学生齐读课文。

学完整篇课文,齐读整篇课文。

每天早上用十分钟的时间齐读学过的课文。

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步训练法)

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步训练法)

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步训练法)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吕淑湘老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那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我认为首先应该从感情朗读抓起。

根据这几年的教学体会,我总结出了朗读教学四步训练法,即“理解——范读——练读——评读”,现分述如下:一、理解课文,把握感情的基调领会课文内容,把握感情的基调是朗读的基础。

领会了课文的内容,会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激发学生美的情感。

比如《春天来了》这篇课文的朗读训练,要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表达的一种扑面而来的春天的气息,作者流露出一种欣喜的心情,使学生感到自己仿佛也投入到春天的怀抱。

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情感得到激发,感情就有所依托,朗读起来就特别有感情,而且反过来又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师范读,形成朗读的规范教师范读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发挥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其作用有两个,一是为学生提供朗读模式,二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创设氛围。

范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事先录音,一种是当堂示范。

教师的范读,应重在“范”,由“示范”而成学生的“典范”,进而形成学生朗读的“规范”。

三、指导朗读,把握朗读的技巧教师范读课文以后,学生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情。

这时候,教师应在布置学生朗读之前,提出具体要求。

这就是声音洪亮,表情自然,抬头挺胸,眼观前方。

这一点很重要,可以形成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然后,要求学生揣摩朗读技巧,像老师一样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触摸到课外的灵魂。

特别是有些词句的意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要注意指导学生依靠语感的模糊识别功能,在朗读时进行适度的把握。

四、师生评述,落实训练的效果为了让朗读训练卓有成效,教师要根据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反馈评析。

如何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何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者抑扬 顿 挫 的语 调 , 规 范无 误 的断 句 , 也 会 在第 一 时 间 , 给 学 生 一个 正确 的 引导 。当然 , 教师 范读 是 这三 种 范读 中最 常见 的 , 因 为教 师 可 以随 时随 地进 行 范读 。这 就 需要 教 师
五、 多给 学 生单独 朗读 的机 会 在齐 读的 时候 , 学 生 时常会 出现 “ 滥竽 充数 ” 的情 况 , 部
环节 的教 学 了 。 “ 正确, 流利 , 有 感情 地 朗读 课 文 ” 是《 义 务 教育 语文 课 程标 准 》 中对 三个 学 段就 阅读 方 面提 出 的共

饰, 也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当《 李时珍夜宿古寺》 的课堂
快结束的时候 , 一 段优 美 的 箫 声 响起 , 一个 宁 静 的 画 面 出 现, 李 时珍 师徒 在 圆月 下 , 在砖 头 垒成 的 桌子 上 伏案 书 写 。
时候 更加 投 入 而富 有 感情 。音乐 , 在 这 个 时候 就为 学 生 的 朗读 创设 了一个 情 境 。除 了音 乐 , 有时 , 一幅 插 图 , 一 个头
地 朗读 课文 , 但大 部 分学 生 依 旧是 双眼 无神 , 如同“ 小 和 尚
念经” 般敷 衍 了事 , 待 来自生 读 完后 , 教师 急 急忙 忙就 开 展 下
学 生 的 朗 读情 况 , 诚 恳 地 提 出意 见 和 建 议 , 帮 助学 生 正 确
认识自己的朗读水平。如在教学《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这


发 挥 范读 的作用
课时, 有 一段 是 写汤 姆钓 鱼 技术 高超 的 。在训 练 学生 读 读 ?” 而是 可 以根 据学 生 的 朗读 水平 设计 以下 的 问题 :

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朗读首先要正确。

“正确”指的是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颠倒、不唱读,能读出轻声和儿化韵。

朗读正确,是读书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比较难达到的要求,稍不注意,就会出错。

要读得正确,必须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读书时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

二、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要做到朗读得流利。

流利指的是不断读,不读破句,不重复字句。

要做到流利地读,就不能够看一个词读一个词,看一句话读一句话。

要做到嘴里读这个词的时候,眼睛就看到下面一个词甚至几个词;嘴里读这句话时,眼睛就看到下面一句话。

三、朗读速度要适中。

在朗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停顿,标点是书面语言组成部分,它表示了句子的不同语气和不同长短的停顿,所以要能根据文中的标点读出适当的停顿。

正确的读出标点的停顿,可以帮助理解词句的结构、文章的意思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除去注意长句中间的停顿外,在读完课题后,也应稍作停顿,再读课文,每个自然段间也应有停顿。

四、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读。

理解是朗读的实质,也是朗读的目的,如果朗读的正确、流利、速度也合适、停顿也正确,但读完后不理解内容,等于白读。

语文课的朗读是为了读懂课文,朗读一定要边读边想,可以和课文后的思考题结合起来,也可以在读完课文后自己提出有关内容的问题,通过在读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读书动脑的习惯。

五、会适当运用朗读技巧。

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是朗读好的基础。

但是,如果不能把从课文中理解的东西正确的运用语调、速度、重音、停顿等手段表达出来,还是达不到读出思想感情的水平。

所以,还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运用朗读技巧来表情达意。

1.语调。

语调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很大。

像“啊”这个字,念的长一点、短一点、高一点、低一点、重一点、轻一点……就可以表达出种种不同的情感:犹豫、坚定、高兴、悲哀、轻松、沉重……每篇课文有个基本语调——基调。

如《祖父的园子》的基调是欢快喜悦的,《慈母情深》的基调是深沉、辛酸的,《桥》的基调是激昂的。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要想朗读有感情,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
了解诗歌:学生应该先认真阅读诗歌,在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表达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朗读。

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和诗歌解析,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及其情感。

熟悉词语:诗歌中有些生僻或古怪的词汇可能会让学生不知如何发音或者理解。

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读音,同时解释词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

把自己融入到诗歌情感中:学生可以试着把自己融入到诗歌情感中,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去感受诗歌情感。

比如可以教学生在不同情绪下进行朗读练习,以此加深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把握语速节奏:正确的语速,以及音乐般的节奏感很重要。

教学生如何通过掌握语调、语气、音量、节奏等技巧来表达好诗歌中不同的情感。

反复朗读:学生可以多次朗读同一首诗歌,不断调整语速、语调、音量等因素,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和理解自己的表达。

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

运用朗读能帮助读者以声解义,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并对提高读者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语文学习中,朗读理应成为课堂上悦耳、动听的乐章。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除了通过朗读形式的改变及对朗读的技巧进行训练,以提高朗读技巧外,在激发学生个体情感,促进朗读上也有方法可循。

下面将结合教材举例。

1 抓重点词、句朗读1.1 联系词义入情。

抓住一个或一连串的词,通过解析词义达到读得入情入境。

例:“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人教版第八册《鱼游到了纸上》)朗读时先标出重音符号,这样孩子就注意了“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从来”几个词,再来朗读时,学生就容易将青年观察金鱼的入神着迷读出来了。

1.2 拆字形品意蕴。

借助会意字的造字特点,帮助学生对字、词有更深入的理解,引起共鸣,促动情感上的升华。

例读《她是我的朋友》这一课题时(人教版第七册),教师先板书“月”,问学生:“当它作为一个部首时有什么含义?”学生谈到部首月与人的身体一部分有关;再板书另一个“月”,组成一个“朋”,问学生:“根据部首月的特点,现在你认为什么是‘朋’,什么是‘朋友’?”这样,学生对“朋友”包含的肝胆相照、患难相知有了更深的感受。

当再请学生读《她是我的朋友》的时候,情感自然充沛了许多。

2 体验朗读2.1 换位体验朗读。

转换角色,体验他人情感,读出情感。

“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

”(人教版《丑小鸭》)教师问:“假如你是丑小鸭,你会有什么感受?”把学生带入丑小鸭的境遇之中,当学生真正把自己当成丑小鸭时,恐惧与无助的悲悯就读出来了。

2.2 唤起生活体验朗读。

以生活的感受为牵引,读出感情。

再以《丑小鸭》为例,文中讲丑小鸭被“冻僵”了。

因为这个词是学生不太理解的,所以教师可以问:“冬天时你的手有没有特别冷的时候?那是什么滋味?”当学生回忆到自己被冻的感受后,再体会“冻僵”时感受就更为深切,读“冻僵”的语气也便不一样了。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一、迁移体验,感情朗读。

即使低年级学生的经验不丰富,但并不是一张白纸。

假设我们启发学生将生活中已有的表象再现,将已有的某些生活经验转移到我们所要指导的课文朗读上来,必会使学生产生亲切的感受,从而化难为易,使之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同时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唤起其获取知识的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二、使用图画,感情朗读。

低年级教材都是图文并茂,利用挂图、插图、投影、剪贴画,指导感情朗读是培养学生观察水平、思维创新水平,语言表达水平的有效手段。

《北京亮起来了》是一篇讲读课文。

图文结合,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那灯光灿烂迷人的夜景。

使用插图和多媒体课件可让学生充分感知北京夜景的明亮与辉煌,再利用启发性的导语和设问,把学生带进文本,使学生进入一个迷人的境界,朗读的促动就是直接的、迅速的。

三、扮演角色,感情朗读低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的指向性较差,这样,表演的手段正好适合了他们的心理特点。

在感情朗读时,让学生恰当、合理地实行表演,能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课文,读出感情。

读《笋芽儿》一文,可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笋芽儿,学生在表演中能揣摩角色的神态、心理。

学生实行表演,就是对课文的理解创作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水平、实践水平、观察水平、审美水平都得到培养。

四、音乐渲染,感情朗读低年级生活阅历浅,对所处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课文往往会产生情感情验的障碍,而跨越这个个障碍是凭借音像。

教学中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学生在美的享受中理解课文,获得情感的体验。

因为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和文字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

但在音乐的选择上,要注意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这样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范读引领,感情朗读。

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对学生朗读指导的最好引领。

学生模仿力强,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着老师读,他们觉得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课文朗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课文朗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课文朗读语文课程中的课文朗读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环节,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感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正确地引导他们进行课文朗读,培养他们良好的朗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课文朗读,首先需要在课堂上营造一个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课文的图片、配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和美妙。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自身的表达方式,用积极、激动的语气、自然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朗读,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课文朗读,必须先让他们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故事、趣味图片、有趣的情境等,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用一些名言名句,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让学生认识到课文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注重语音语调的训练学生进行正确的课文朗读,必须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教师可以通过反复听读,模仿、跟读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并通过配有标准语音的录音材料来指导他们的朗读。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朗读训练的游戏,如朗读比赛、朗读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四、注重情感表达的培养朗读课文不仅要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还要注重情感表达的真实性。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应该理解课文的情感内涵,通过声音、语调来表达出课文中的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五、鼓励多样化的朗读方式在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课文朗读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

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情感演绎,通过变换语音语调,使课文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坡头一小刘静《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可见,朗读已成为阅读教学重要的教学手段及任务。

如何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已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有时候,让学生朗读课文,读了好几遍,仍然效果不好,学生语气平淡、表情漠然。

学生为什么读不出感情?要如何指导朗读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经过几年的语文教学,我在这方面有一点小小的感悟,现与各位教师分享交流。

我觉得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范读,创设感情朗读的情境。

学生的模仿性极强,如果教师能先用标准的普通话范读,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

特别像《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体会到朝鲜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己必须声情并茂地朗读。

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重点段落,着重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

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例如当读到《难忘的一课》中的“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

”和“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

”这些语句时,教师就要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然后反复朗读,要求把带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来,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个礼堂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使作者的眼睛湿润了。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济源市教研室王海燕为什么要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古人读书有“因声求气”的说法。

“声”是声调的抑扬顿挫,“气”是气势和感情。

“因声求气”就是强调以朗读为主线,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领悟作者的气势和文法,探索语言的内在含义、情味和形态,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1-9年级的阶段目标中有一句话始终未变,那就是让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目标都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不断的变更,只有这一条始终存在。

这足以说明朗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

用全国着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话说,就是: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法。

目前,我们小语课堂上的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存在的主要问题:1、没有理解基础的“有感情”朗读。

在学生没有扫清字词障碍,没有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就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2、没有示范的朗读。

在课堂上经常看到老师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不应该怎样读。

却没有亲自读来给学生以示范。

尤其是在学生想读而读不好时,教师的示范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

3、太过于重视技巧的朗读。

在指导中,教师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如:重音、停顿、语调的上仰、拖长等。

忽略了对文章内容的感悟和体验。

其实,“有感情朗读”首先是“有感情”,只有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为内容所感染,与作者产生共鸣,有感情朗读才是一种自然的、真情的流露,这种朗读才能在学生的心里产生长久的影响,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太过于重视形式的朗读。

目前,在我们的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老师们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朗读。

多种形式的读是很必要的,但是过于流于形式,忽视了对文章深层次的挖掘,忽视了针对性的指导。

5、忽视读书习惯培养的朗读。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的阶段目标中提出:能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很多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常常听到“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请你美美地读一读”这类隔靴搔痒的引导,而学生的朗读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读不到课文的语境里面去,读不出“情”,读不出“美”,更读不出“味”。

这样的朗读,情感是缺失的,心灵是空泛的,有感情地朗读变成了一句空话。

要使学生达到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还需要教师切实地引导。

一、范读启情范读是实行感情朗读训练指导的有效方法。

教学中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把握范读的最正确时机,让学生从范读中去思索、品鉴、模仿,能够达到范读启情的目的。

在课文重点处,用范读协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的主题或进入情境;在词句优美处,用范读能够协助学生欣赏和积累;在课文长句处,范读能协助学生模仿、品鉴,提示学生掌握停顿等朗读技巧,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为学生感情朗读创造条件。

但是要注意的是范读只能起“示范启发”的作用,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节课中范读也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

二、释义悟情要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必须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感于内而发于外”,指的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感情朗读。

所以,实行感情朗读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深入理解词句所蕴含的意义,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释义”与“悟情”是紧密相联的。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品味关键词、重点词,因义求声,才能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三、比较析情在指导感情朗读时,能够将课文中一些精妙的词句做适当地调整或删除,然后引导学生将变化后的语句与原句实行比较,让学生在朗读中意会,在比较中感受。

常见做法如下:1.替换法。

在不改变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替换句中的部分词语,再引导学生比较、朗读。

2.删减法。

在不改变句子基本意思的情况下,删去句中的某个词,再与原句比较朗读。

四、想象生情叶圣陶先生曾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如何从低年级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何从低年级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何从低年级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常常提到,要给学生充分的语言环境来让他们进行感悟和理解。

这语言环境的建造其实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来实现的。

过去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说明朗读确实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它不仅能将文章读懂,而且能在读的过程中渐渐理解文意,掌握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如古代许多文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就要求他的学生多读诵,多思考;宋代教育家朱熹要求他的学生“凡读书需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强牵暗记,只是要多诵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可见,朗读这种传统的读书方法一直传至今天,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价值。

如何让低年级学生愿意读书,有感情地读书,俨然已成为一个需要我们攻克的难关。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对读书没有热情、没有兴趣,甚至懒得张嘴,就更别提有感情了。

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因为年龄小,理解、感悟能力较差,在读书时经常是感情平淡,应付意识较强。

我意识到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应该注重多方面的引导和培养,并且利用多种方法来加以实现。

首先,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上,可以运用语言描述法、音像视觉法、回忆想象法等,让孩子们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心情,起到移情的作用。

其次,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

学生有朗读好课文的欲望,但没有掌握朗读的技巧,也同样不会朗读好课文。

孩子们在刚开始学习时,最先接触的是一个一个的生字,如果在朗读时,老师没教给他们朗读的方法,他们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一字一顿地高声读课文。

所以,学生在初次朗读课文的时候,老师应给学生提出朗读要求,如读课文时不能添字漏字,要读出标点符号的停顿。

在这一点做好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学生提出要求:一句话中的词语或词组应连起来读。

然后老师示范读,学生模仿读,这样逐步训练,学生就不会一字一顿地朗读课文了。

引读时可采取领读、范读、男女声对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朗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现代生活中,英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而学习一门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是用来表达自己或是与人交流的。

这就要求学生学习英语不仅仅是要会写、会听、会说。

更是要有感情地说,而不是死背学过的固定句型。

英语课和语文课都是语言课,每次上语文课的时候,都可以听到学生很有感情的朗读和表达,而在英语课上却总是听到学生干巴巴地扯着嗓子读或是说。

特别是读书的时候还有拖腔。

这是为什么呢?吕叔湘先生说过:“阅读是很不简单的,学者大有可学,教者大有可教。

”相信大家都有听过语文老师的课,语文老师总是很有感情地朗读,而且对学生也是这么要求的,作为一名老师,语文老师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而作为英语老师,我们似乎忽略了这一点,那我们应该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感情地用英语朗读或是表达呢?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想要学生很有感情地朗读英语,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而这种环境首先就要由英语老师来创造。

作为英语老师我们自己就先要做好示范,在平常的上课中要很有感情地朗读,也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这学期我刚接手了一个班,在读课文的时候都是扯着嗓子喊。

针对这种情况我开始引导学生很有感情地去朗读。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都忍不住笑,他们觉得有感情地朗读是件很滑稽的事。

后来我先从一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开始,后来大环境基本上创造成功,学生们也很容易融入其中。

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1.教师应该起到榜样、带读的作用。

朗读不仅仅是读准单词句子。

而是要抑扬顿挫,有感情的朗读,在平常,可以教学生跟读a部分的对话。

2.可以叫学生表演对话,通过角色扮演来表达不同的感情,为了作为对比,也可以教学生互换角色,更好地来分析感情。

同时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提高学生朗读的技巧
提高朗读的技巧并不是一下子的事情,需要一步步很踏实地进行:第一步,要让学生读准词句。

只有把基础打好了才能进行下一步。

读句子要求学生要读准单词,不能添词漏词。

第二步,要读出节奏感,要求学生不仅要把句子读得很流利,还要求学生注意停顿、快慢和轻重。

要读出这些节奏感就要求学生找出句子的关键成分,再通过重音来体现。

只有完成了第一二步,我们就可以进行第三步了。

第三步,就是要读出情感。

在语文课上,老师总是强调有感情地朗读。

对于英语也是一样的。

所谓有感情地朗读,就要读得优美,有节奏感,抑扬顿挫,该停顿时候要停顿,该重读的时候重读。

而想要将一篇短文或是对话,读出感情来,首先就要求学生对这个文本的意思要领悟。

所以老师在注重朗读的同时,要让学生对文本有深入的了解,使学生更贴近文本,更好地来表达出文本的感情。

所谓听说读写,听总是排在第一位的,听是说的基础,作为教师,如果我们平时不能很好有感情地表达,在学生听来,怎么会有好的
榜样呢?所以,让学生很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首先要做好榜样。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狮树
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