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机制再认识及治疗新策略

合集下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研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研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研究1. 引言1.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研究表明,急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

了解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脑卒中至关重要。

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类型。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的阻塞或狭窄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和继而坏死。

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过程中,脑缺血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神经细胞的损伤会引发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最终导致脑组织的破坏和功能障碍。

免疫炎症在脑卒中发病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炎症反应会加剧脑组织的损伤,增加脑卒中的严重程度。

血小板激活与栓子形成也在脑卒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会加重脑部缺血和缺氧的程度,加速神经细胞的死亡。

脑卒中患者的血管再灌注损伤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了解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有助于更好地治疗脑卒中患者。

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脑卒中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可以为未来脑卒中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并有望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突破口。

2. 正文2.1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狭窄或堵塞引起的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而造成的脑部损伤。

其病因分析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狭窄、脑动脉瘤和栓子形成等多种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主要特征是血管内动脉壁的斑块形成,导致脑血管狭窄或堵塞。

脑动脉狭窄也是引发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当脑血管壁发生狭窄时,会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容易引发脑卒中。

脑动脉瘤也是导致脑卒中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当脑动脉瘤破裂时,会导致脑内出血,从而引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而栓子形成则是由于血液中的血小板在狭窄的脑血管内聚集形成血栓,阻碍了正常的血液流动,造成脑部缺血缺氧。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析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狭窄、脑动脉瘤和栓子形成等多种因素,对这些病因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脑卒中的发生。

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卒中的进展及诊疗

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卒中的进展及诊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卒中的进展及诊疗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目录丹参与丹参多酚酸—急性脑缺血治疗研究 (1)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重塑研究进展 (3)《中国缺血性卒中和TIA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最新解读 (7)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策略与中药注射剂应用 (9)脑血管病的救治策略与用药 (1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疗策略 (13)脑梗塞血运重建策略的评价 (15)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治策略 (17)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 (19)低NIHSS评分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治疗 (21)中西医结合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策略 (23)缺血性脑卒中免疫机制研究进展及潜在新药物靶点的展望 (25)女性卒中的特点及中西医结合诊疗策略 (27)丹参与丹参多酚酸—急性脑缺血治疗研究1.丹参中作用最强的有效成分是()A.丹酚酸AB.丹酚酸BC.丹酚酸CD.丹酚酸DE.丹参多酚酸参考答案:A2.根据《中国药典》2020版,丹参的质量评价标准中,丹酚酸B的含量不得少于多少()A.0.1%B.0.5%C.1.0%D.2.0%E.3.0%参考答案:E3.丹参的应用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哪本历史文献()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日华子本草》D.《妇人明理论》E.《本草纲目》参考答案:A4.发现丹参中首个水溶性成分的时间是()A.1934年B.1980sC.1984年D.1988年E.1993年参考答案:B5.丹参多酚酸的药理作用机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抗血小板聚集及凝集B.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C.抑制细胞凋亡和保护神经元D.促进细胞凋亡E.促进损伤后血管及神经元增殖参考答案:D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重塑研究进展1.神经重塑不包括以下哪部分()A.基因表达改变B.轴突生长C.突触不可再生D.大脑网络重组E.神经元再生参考答案:C2.关于缺血性脑卒中与神经重塑过程,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缺血性脑卒中不能诱导轴突发芽或生长B.轴突生长通常在缺血性脑卒中后30天会出现C.轴突生长形成的皮质回路可以在缺血后立即观察到D.卒中可诱导对侧运动皮层轴突发芽,进入同侧梗死周围皮层、对侧纹状体、红核等E.卒中只能诱导与梗死部位相邻的皮层中的轴突发芽,不能涉及同侧皮层参考答案:D3.1990年-2019年缺血性卒中年龄标化的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是()A.中国和印度B.美国和印度C.印度与埃及D.美国与埃及E.中国与埃及参考答案:E4.神经重塑主要发生在卒中后的哪个时期()A.慢性期B.超急性期C.急性期D.亚急性期E.稳定期参考答案:D5.在轴突生长过程中,表达上调的信号有()A.Nogo-AB.NgRC.RhoAD.ROCKE.BDNF参考答案:E星形胶质细胞CX43、半通道及缝隙连接对脑缺血性神经炎性反应调控及丹参多酚酸的干预1.AMPK/mTOR/ULK1通路在自噬中的主要作用是()A.抑制自噬B.控制基因表达C.促进细胞分裂D.激活自噬E.维持细胞稳态参考答案:D2.半通道是由多少个Cx43蛋白质构成的六聚体()A.4个B.5个C.6个D.7个E.8个参考答案:C3.缝隙连接(GJ)主要作用是什么()A.神经细胞传导B.细胞间物质交流与通讯C.神经元修复D.血管生成E.能量代谢参考答案:B4.丹参中活血作用最强且含量最高的水溶性化合物是()A.丹酚酸AB.丹酚酸BC.丹酚酸CD.丹酚酸DE.丹参酮参考答案:B5.丹酚酸B(SalB)的主要作用不包括哪一项()A.改善微循环B.抗炎C.促凝D.抗氧化E.对缺血性卒中有保护作用参考答案:C《中国缺血性卒中和TIA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最新解读1.根据2022版指南,对于既往未接收降压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发病数天且病情稳定后,如果收缩压多少mmHg以上,建议启动降压治疗?A.120B.130C.140D.150E.160参考答案:C2.卒中患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比例有多少?A.<40%B.<50%C.<60%D.>70%E.>90%参考答案:D3.对于非心源性TIA或缺血性卒中患者,推荐使用的预防卒中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药物是什么?A.口服抗血小板药物B.抗凝药物C.溶栓药物D.钙通道阻滞剂E.利尿剂参考答案:A4.对于具有活动能力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在急性期后,推荐的体育锻炼频率和时长应为?A.每周至少1次,每次至少5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B.每周至少2次,每次至少10分钟的有氧运动C.每周至少3-4次,每次至少1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D.每周至少5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E.每周至少2次,每次至少2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参考答案:C5.筛查隐源性卒中的栓子来源的金标准是()A.经胸超声心动图B.心电图筛查C.血液检测D.颈部血管超声E.食道超声心动图参考答案:E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策略与中药注射剂应用1.下列哪项不属于丹参多酚酸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A.有效减少脑梗死面积B.选择性增加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脑血流C.促进神经功能恢复D.不能联合溶栓治疗,会增加出血风险E.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和运动功能参考答案:D2.下列哪项不是痰热腑实的常用药()A.瓜蒌B.胆南星C.大黄D.芒硝E.黄芪参考答案:E3.生地用于治疗阳闭时,其作用是()A.凉血清热B.清肝熄风C.育阴潜阳D.使火降风熄,则气血下归E.益气养血参考答案:A4.关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用药安全,说法错误的是()A.一次一支,一日一次B.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0滴及以上C.药液配置后,应在4小时内用完D.不宜与藜芦及其制剂同时使用E.在静脉输液时,建议选择精密输液器参考答案:B5.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是()A.高血压B.高血糖C.血脂紊乱D.动脉粥样硬化E.炎症参考答案:D脑血管病的救治策略与用药1.目前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是()A.糖尿病B.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心肌梗死D.高血压E.脑卒中参考答案:E2.下列哪项不属于中风病的危险因素()A.高血压B.糖尿病C.体力活动过多D.吸烟E.肥胖参考答案:C3.中风病痰热内闭清窍证的治法是什么()A.熄风化痰,活血通络B.清热化痰,醒神开窍C.平肝熄风,清热泻火D.益气活血,养阴通络E.益气回阳,固脱参考答案:B4.在中风病的战略防御阶段,主要治则是什么()A.活血化瘀B.益气养阴C.检测和支持D.熄风通络E.清热化痰参考答案:C5.下列哪种中成药适合在中风病急性期和恢复期应用()A.参麦注射液B.醒脑静注射液C.刺五加注射液D.脉络宁注射液E.丹参多酚酸注射液参考答案:E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疗策略1.STAIR推荐意见中提出,卒中病理的级联瀑布反应涉及多重途径,可能需要哪种策略进行有效调控()A.单一机制药物B.手术治疗C.联合多种药理作用的药物D.增加药物剂量E.延长治疗时间参考答案:C2.缺血性卒中全流程规范化管理的内容不包括()A.公众教育卒中一级预防B.院内急性期救治C.院内二级预防D.门诊复查卒中后认知等功能障碍识别与管理E.长期康复卒中三级预防参考答案:C3.关于不同类型患者采取不同降脂方案,说法错误的是()A.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推荐给予低强度他汀治疗B.合并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高强度他汀治疗,需要时联合依折麦布高强度他汀治疗,需要时联合依折麦布C.极高危缺血性卒中患者给予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治疗后,LDL-C仍高于1.8 mmol/L,推荐与依折麦布联合应用D.若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治疗后,LDL-C 水平仍未达到目标水平,推荐联合使用PCSK9 抑制剂治疗以预防 ASCVD 事件发生E.他汀不耐受者,根据LDL-C水平目标值,可考虑使用PCSK9抑制剂或依折麦布参考答案:A4.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什么作为国家医疗质量安全十大改进目标之一()A.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率B.提升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C.降低癌症死亡率D.推广疫苗接种E.扩大慢性病筛查范围参考答案:B5.大脑中动脉M2或M3段闭塞的患者,可以考虑在发病6h内进行哪种治疗方法()A.动脉溶栓B.静脉溶栓C.机械取栓D.保守治疗E.抗血小板治疗参考答案:C脑梗塞血运重建策略的评价1.首要DNT的时间目标是()A.≥50%患者在60分钟内溶栓B.≥50%患者在55分钟内溶栓C.≥50%患者在50分钟内溶栓D.≥50%患者在45分钟内溶栓E.≥50%患者在40分钟内溶栓参考答案:A2.脑梗塞治疗策略不包括()A.静脉溶栓B.动脉溶栓C.促进血小板聚集D.抗凝E.改善侧支循环参考答案:C3.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所首次分离得到丹参多酚酸的时间是()A.上世纪80年代B.上世纪90年代C.2000年D.2001年E.2010年参考答案:A4.对于轻型卒中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启动哪种治疗对预防90天内的早期卒中复发有益?A.单一阿司匹林治疗B.单一氯吡格雷治疗C.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治疗D.替罗非班治疗E.抗凝治疗参考答案:C5.下列哪项检查应在静脉溶栓前进行()A.基线心电图B.血糖测定C.肌钙蛋白评估D.胸片检查E.血小板计数参考答案:B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治策略1.下列哪项不是AIS核心理论——挽救缺血半暗带的基础()A.局部血流B.组织氧分压C.全脑血流D.时间窗E.组织窗参考答案:C2.AIS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内,rt-PA的使用剂量是多少()A.0.6mg/kgB.0.7mg/kgC.0.8mg/kgD.0.9mg/kgE.1.0mg/kg参考答案:D3.关于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ECASS分型,说法错误的是()A.HI1沿梗死灶边缘小点状出血B.HI2 :梗死区内片状无占位效应出血或多个融合的点状出血C.PH1:血肿≤梗死面积的30%并有轻微占位效应的出血D.HI3由HI4.HI2共同组成E.血肿>梗死面积的30%并有明显占位效应的出血或远离梗死灶的出血参考答案:D5.丹酚酸通过何种方式展现其主要的药效学特点?A.抑制细菌生长B.单纯抗氧化作用C.通过改善侧支循环、抗炎、抗氧化、抗凋亡、保护血脑屏障、改善线粒体功能、抗血小板聚集等一系列作用机制D.单一改善线粒体功能E.仅具有抗炎效果参考答案:C6.丹酚酸在AIS治疗中的主要作用不包括()A.改善侧枝循环B.抗炎、抗氧化C.抑制肿瘤细胞生长D.保护血脑屏障E.抗血栓形成参考答案:C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1.WAKE-UP试验中,对于醒后卒中患者,如果MRI显示DWI-FLAIR不匹配,推荐使用哪种治疗()A.血管内机械取栓B.口服抗血小板药物C.阿替普酶静脉溶栓D.安慰剂E.抗凝治疗参考答案:C2.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哪个区域与神经功能缺失加重和恢复密切相关()A.梗死核心区B.缺血半暗带C.良性缺血区D.静脉系统E.动脉系统参考答案:B3.对于醒后卒中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果距最后正常时间远超(),MRI显示DWI-FLAIR不匹配,且不适合或未计划进行机械取栓,指南推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0.5hB.1.5hC.2.5hD.3.5hE.4.5h参考答案:D4.脑梗死静脉溶栓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主要作用机制不包括()A.增加出血风险B.改善脑部微循环C.减轻神经元损伤D.抗氧化应激E.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参考答案:A5.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出现疑似脑出血的情况,应采取的措施是()A.立即给予6-8个单位血小板输注B.血液科会诊,注意目前的凝血功能C.停止溶栓药物输注,立即抽血进行检查,立即行平扫头颅 CT 检查D.立即给予ε-氨基己酸4-5g静脉注射E.有关外科和/或内科治疗需要商讨共同决定参考答案:C低NIHSS评分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治疗1.有研究表明,有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占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的比例是()A.9.9%B.0.26%C.>50%D.0.8%E.10%参考答案:C2.关于低NIHSS评分ASI-LVO症状进展的病理机制,说法不正确的是()A.梗死灶扩大B.开始侧枝循环良好,紧跟着侧枝循环衰竭,症状加重C.再发梗死D.梗死灶缩小,远端大血管闭塞E.栓子逃逸会导致失语参考答案:D3.丹酚酸的作用机制不包括()A.抗炎B.促进血小板凝集C.抗氧化D.抗凋亡E.保护神经单元参考答案:B4.建议NIHSS评分为()时候进行影像学检查,可筛查出90%的LVOA.≥1分B.≥2分C.≥3分D.≥4分E.≥5分参考答案:B5.对于大脑中动脉M1段及颈动脉闭塞而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NIHSS评分()时可考虑动脉取栓治疗A.≥6分B.<6分C.>5分D.≤5分E.>7分参考答案:B中西医结合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策略1.脑卒中急诊救治体系中,关于诊断和评估的下列哪个步骤描述不准确()A.按照诊断流程处理疑似脑卒中患者B.对疑似脑卒中患者无需进行头颅平扫CT/MRI检查C.进行必要的血液学、凝血功能和生化检查,并尽量缩短检查时间D.进行心电图检查,有条件时应持续心电监测E.使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参考答案:B2.导致脑血管疾病过早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要原因是()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B.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C.脑血管性痴呆D.卒中E.高血压脑病参考答案:D3.以下关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主要通过单一靶点干预发挥药效B.丹参多酚酸无法改善微循环和侧支循环C.丹参多酚酸不具备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D.丹参多酚酸能改善脑部循环、保护脑神经和抗血栓形成E.丹参多酚酸无法保护血脑屏障和改善线粒体功能参考答案:D4.AHA/ASA建议超过多少比例的静脉溶栓患者DNT应缩短至60分钟以内()A.30%B.40%C.50%D.60%E.70%参考答案:C5.2018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率的多少()A.10%B.15%C.20%D.22%E.30%参考答案:D缺血性脑卒中免疫机制研究进展及潜在新药物靶点的展望1.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什么引起的?A.脑出血B.动脉粥样硬化C.脑部肿瘤D.脑炎E.癫痫参考答案:B2.在缺血性脑卒中中,低氧状态主要激活哪种细胞?A.神经元B.星形胶质细胞C.少突胶质细胞D.小胶质细胞E.内皮细胞参考答案:D3.豨莶草最早记载于我国哪本医术()A.《唐本草》B.《本草纲目》C.《本草图经》D.《本草蒙筌》E.《中国药典》参考答案:A4.国家卒中登记数据显示,卒中患者1年内的复发率为多少?A.5.9%B.10.9%C.13.4%D.14.7%E.19.1%参考答案:D5.以下哪项不是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重点?A.溶栓治疗B.抗栓治疗C.改善脑循环D.切除梗死脑组织E.脑保护治疗参考答案:D女性卒中的特点及中西医结合诊疗策略1.根据中医理论,女子多少岁进入绝经期()A.35岁B.42岁C.49岁D.56岁E.63岁参考答案:C2.女性卒中的死亡率在女性死因中排名第几()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E.第五参考答案:C3.偏头痛与先兆脑卒中关系的可能机制不包括()A.遗传倾向B.内皮功能障碍C.神经传递功能障碍D.凝血异常E.经卵圆孔未闭的反常栓塞参考答案:C4.雌激素对人体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雌激素对血管有抗氧化作用B.雌激素使NO生物利用度增高C.雌激素使氧自由基产生升高D.内源性雌激素有利于维持绝经前妇女的正常血压E.雌激素可能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影响血压参考答案:C5.下列哪项是妊娠期的生理变化之一()A.全身血管收缩与静脉阻滞B.血液动力学与血管系统保持稳定C.凝血系统呈现低凝状态D.全身血管舒张与静脉瘀滞E.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参考答案:D。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和关爱。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随访时间
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定期随访。
随访内容
了解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01
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新的症状 或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02
加强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 复。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CHAPTER
本次指南更新内容总结回顾
指南更新背景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的诊治策略不断更新。本次指南更新旨在更好地指导临 床实践,提高患者预后。
定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 然阻塞导致脑部血流减少或中断,使 得脑部组织缺氧、坏死,从而引起神 经功能障碍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血栓形成、栓塞、血流动力 学改变等。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
流行病学及危害程度
流行病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 、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大量患者 因此病死亡或留下严重残疾。
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 血糖、血脂等,可了解患 者一般情况及病因。
心电图检查
可发现心脏病变,如心房 颤动等,为心源性栓塞提 供依据。
TCD检查
可监测颅内血流速度及方 向,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及 侧支循环情况。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急性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且不能用非血 管性病因解释者应考虑缺血性脑卒中。

2024从指南推荐看缺血性卒中的诊疗进展

2024从指南推荐看缺血性卒中的诊疗进展

2024从指南推荐看缺血性卒中的诊疗进展近年来,国内外脑血管病研究领域发展迅速,多项重大临床试验结果公布。

基于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脑血管病相关的临床指南也在不断更新。

一、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指南更新《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疾病、疾病不同阶段、疾病不同分层的患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阐述,从卒中组织化管理、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管理、脑出血临床管理、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管理、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临床管理、卒中康复管理七大方面,对脑血管病的预防、急救、诊断、治疗及康复的全链条临床诊治制定标准。

对于指南中推荐意见的主要变化,刘军教授着重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规支持治疗及其他治疗2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规支持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规支持治疗包括:气道、通气支持和补充供氧,体温,营养与补液,吞咽困难,预防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早期康复。

其中在吞咽困难、预防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部分均有新增推荐,具体内容如下。

1 .吞咽困难(1)在患者开始进食、饮食或口服药物前进行吞咽障碍筛查是合理的,有助于识别误吸的高危患者。

(2)对于怀疑误吸的患者进行内镜评估是合理的,明确是否存在误吸并确定吞咽困难的生理原因以指导治疗方案。

(3)由言语/语言病理专家或其他受过训练的医疗服务人员进行吞咽障碍筛查是合理的。

(4)目前尚不明确何种吞咽-感觉评估更好,可根据已有设备及其他方面选择使用(如纤维内镜吞咽功能检查、电视透视、纤维内镜感知功能检查\2 .预防感染对所有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评估和训练可减少卒中相关肺炎的发生。

3 .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1)延长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利伐沙班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治疗至出院后45天的获益尚不明确。

(2)延长缺血性卒中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治疗至4〜5周可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风险。

(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其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其他治疗包括:神经-血管-脑细胞保护,低温,氧疗,机械血流量增加法,扩容及降纤治疗,神经调控相关治疗,白蛋白。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ppt课件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ppt课件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全面关怀服务
重视患者心理支持
建立心理干预团队,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减轻焦虑、抑 郁等负面情绪。
加强患者教育
开展缺血性脑卒中健康讲座和宣传活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和自我管理能力。
完善随访制度
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生活质量,为患者 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0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策略
溶栓治疗
溶栓药物
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 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 活剂(rt-PA),以溶解血
栓并恢复血流。
适应症与禁忌症
溶栓治疗适用于发病时间 短、症状严重的患者,但 需排除禁忌症如近期手术、创来自、脑出血等。并发症与风险
溶栓治疗可能引发颅内出 血、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 ,需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
注意事项
避免过快、过度降压,以免引起脑血流灌 注不足;注意药物副作用及相互作用。
调脂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预防中作用
调脂药物种类
他汀类药物是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主要调脂药物。
调脂目标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降低目标。
注意事项
注意监测肝功能、肌酸激酶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副作用。
危害程度
缺血性脑卒中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 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因病变部位和范围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 、呕吐、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进行综合判断, 确诊缺血性脑卒中。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ppt课 件

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重塑机制及神经功能缺损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重塑机制及神经功能缺损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山东医药2020年第60卷第21期•综述・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重塑机制及神经功能缺损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高翔宇,罗鹏,岳康异,曹源,蒋晓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西安710032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预后一般,神经功能恢复差。

通过脑缺血后病理机制的研究发现,大脑可通过神经保护、血管再生男申经元再生、突触再生、轴突出芽男田胞调节等机制促进损伤后的神经功能重塑,并以这些机制为突破口寻找新的干预靶点和治疗方法,最终通过神经保护药物、干细胞疗 法男申经调节、运动康复等治疗方法达到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目的。

关键词: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重塑;神经功能缺损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0.21.026中图分类号:R33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20)21-0096-04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致死率和致残率最咼的疾病之一,该疾病的防治极为重要[]。

临床上常使用静脉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取栓术等治疗方案,其预后一般,神经功能恢复差。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脑缺血后病理机制的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和潜在的可再生能力,大脑可以通过血管再生男申经元再生,突触再生等神经功能重塑机制实现大脑神经功能的恢复。

目前,研究人员试图以这些机制为突破口,寻找治疗神经功能缺损的新靶点。

现将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重塑的机制及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方法综述。

1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重塑的机制点[2]为,神元生神功能恢复困难的主要原因,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展开弓研究人员发现神经元具有可塑性和损伤后的修复能力,可重塑缺血性脑卒中后的神经功能。

研究[]发,通过神、血生、神元生、突触再生、轴突出芽男田胞调节等机制增强受损组织的自然防御,恢复损伤区域神经系统血流供应,从而促进损伤后的神经功能重塑,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将成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靶点。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及药物治疗现状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及药物治疗现状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及药物治疗现状冯亦璞(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3大病死原因之一[1]。

对脑卒中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加深了对其预防和治疗的认识,并推动和加速对新型抗脑缺血药物的研制开发。

脑卒中大体可分成两大类:(1)缺血性脑卒中,约占(70~80)%;(2)出血性脑卒中,约占(20~30)%。

这两类病变在治疗上完全不同。

本文着重介绍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和药物治疗。

1 脑缺血病理生理改变的因素[2]虽然近年来,由于钙超载,毒性氧自由基和兴奋毒等学说的出现,为解释脑缺血的病理生理奠定了基础,一些治疗脑缺血的药物如钙通道阻滞药、自由基清除剂和兴奋性氨基酸(EAA)拮抗剂也应运而生,但迄今尚无较理想的治疗药物。

因此,对脑缺血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仍是艰巨任务。

Siesjo[3]认为全脑缺血时钙通过谷氨酸受体门控性和电压依赖性通道进入胞内。

钙超载后触发了一系列影响再灌期神经元存活的反应,引起神经元存活后数小时乃至数日后继发性死亡。

始初的损伤可能引起细胞膜钙处理能力的持续变化,导致线粒体持续、缓慢的钙超载。

另一种可能是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持续紊乱而引起转录和翻译水平上的改变,及某些细胞(如产生应激蛋白的细胞,产生营养因子或对存活必需酶的细胞)的丢失。

而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并未见微血管或线粒体功能障碍。

与此相反,局部脑缺血虽然也会引起钙超载而触发一系列反应,但对脑细胞死亡的作用是次要的,而起主要作用的是在继发性损伤中产生的调质所引起的反应。

这些调质可能是花生四烯酸(AA)代谢物,NO,自由基或其它活性代谢物。

在缺血期或缺血1~3h后的再灌期,这些调质可诱导内皮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PMNLs)上粘连分子的表达或氧化关键蛋白质,还可触发炎性细胞收稿日期: 1998211210联系人 Tel:(010)63165173,Fax:(010)63017757,E2mail:fengyp@ 因子如白介素(IL)21,26,28,γ2干扰素,或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合成和释放,引起缺血阴影区微血管阻塞。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

03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的 研发进展
新药研发概况
针对不同病理机制的药物
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不同病理机制, 如血栓形成、炎症反应等,研发了多 种新药。
靶向治疗药物
创新药物剂型
除了传统的口服药物,还开发出注射 剂、吸入剂等新型药物剂型,以满足 不同治疗需求。
针对特定靶点,如某些酶、受体或细 胞因子,开发出更具针对性的药物。
实时监测
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确保治疗效果。
社会经济影响与政策建议
降低医疗负担
通过推广有效治疗药物,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医 疗费用,减轻社会经济负担。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的研发和推 广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和市场竞争。
公众教育
加强公众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提高患者的治 疗意识和参与度。
配伍禁忌
某些药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不能同 时使用。
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
不良反应
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等。
应对措施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05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的 未来展望

新药研发趋势与展望
靶点创新
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 机制,寻找新的药物靶点, 开发更有效的药物。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
目 录
• 缺血性脑卒中概述 •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分类 •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的研发进展 •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的合理使用与注意事项 •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的未来展望
01 缺血性脑卒中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进而产生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研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研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研究【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类型,具有发病急骤、病情严重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病因、危险因素、发病过程、病理生理变化、神经细胞损伤以及血栓形成等方面的探讨,深入分析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形成的原因和发展过程。

研究表明,神经细胞的损伤与大脑缺血引发的病理生理变化密切相关,血栓形成也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强调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在治疗方面的重要意义,并展望了未来在该领域的治疗前景。

这些研究成果为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发病机制, 病因, 危险因素, 发病过程, 病理生理变化, 神经细胞损伤, 血栓形成, 治疗, 展望1. 引言1.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研究的重要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甚至致残。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脑卒中发病率逐渐增加,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了解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预防和诊治这一病症。

通过研究脑卒中发病的详细机制,可以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提高治疗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发病机制研究还有助于深入理解脑卒中的病理生理改变,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研究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还在于为预防和控制脑卒中提供科学依据。

只有深入了解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才能更好地制定预防策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1.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概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危急疾病,也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病机制的研究是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制定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基础。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解读(完整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解读(完整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解读(完整版)2024年6月,《中华神经科杂志》发布了更新版的《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

该指南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提供了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诊治的最新推荐意见,涵盖急性期静脉溶栓、机械取栓、二级预防抗血小板治疗等多个方面。

本文深入剖析这些关键推荐,结合AIS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解读。

01、血压及血糖管理应谨慎缺血性卒中后70%的患者可见血压升高,多数患者的血压水平在发病后数天内可自行恢复。

血压过高可能增加出血转化风险,血压过低则可能加重缺血损伤。

但是,目前对于AIS的降压目标和时间窗仍没有明确结论。

《指南2023》建议,对于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完全再通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维持术后收缩压在140~180 mmHg可能是合理的,应避免将收缩压控制在120 mmHg以下(Ⅱ类推荐,B级证据)。

30%~4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可见血糖升高,但急性期血糖控制方案尚不明确。

相比于高血糖,低血糖引起的损伤尤为严重,可导致脑损伤。

因此,加强AIS患者的血糖监测是合理的,但不推荐过于积极的进行降糖干预,并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02、静脉溶栓时间窗有效拓宽随着“缺血半暗带”理论的完善和推广,基于时间窗的溶栓适应证得到了“组织窗”的有效补充。

WAKE-UP试验提出了一种“扩散加权成像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不匹配”模式,可用来筛选能够从静脉溶栓获益的发病时间不明或醒后卒中患者。

EXTEND试验则借助灌注影像提出了“梗死核心-低灌注不匹配”,旨在筛选出有足够缺血半暗带的患者,成功地将静脉溶栓时间窗拓宽到9 h。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未来将会惠及更多患者。

另外,由“缺血半暗带”衍生出的“组织窗”理论极大地扩展了静脉溶栓的适应人群,并强调了AIS个体化精准诊疗的重要性。

03、替奈普酶获得非劣效证据TNK是一种改良的溶栓药物,与阿替普酶相比,具有更强的血管再通能力和更低的出血风险,单次短时推注后患者即可进行转诊。

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和ciss分型

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和ciss分型

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常见的症状包括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视觉障碍等,严重时可出现昏迷 甚至死亡。
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同时,需 要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和病理机制。
02
toast分型
病因分类
01
02
03
04
大动脉粥样硬化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 窄或闭塞,引起脑部供血不足

小动脉闭塞
小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部缺 血。
心源性栓塞
心脏疾病导致血栓形成,随血 液循环到达脑部引起栓塞。
其他明确病因
包括动脉炎、烟雾病等较少见 的病因。
动脉病变
01
02
03
பைடு நூலகம்
前循环病变
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等 前循环血管病变。
后循环病变
椎基底动脉等后循环血管 病变。
多血管病变
同时累及前循环和后循环 的血管病变。
这些病因引起的缺血性卒中需要针对 病因进行治疗,如免疫治疗、手术治 疗等。
04
toast分型与ciss分型的 比较
病因分类的比较
01
病因分类
02
toast分型将缺血性卒中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腔隙性、其 他病因和原因不明五类。
03
ciss分型则将缺血性卒中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穿支动脉病 变、其他病因和原因不明五类。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病因,缺血性卒中可 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 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 和不明原因型。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病因
主要病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 管狭窄或闭塞;其他病因包括心脏病 、高血压、糖尿病等。

2024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全文)

2024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全文)

2024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全文)卒中是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约占全部卒中的80%。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在千尽早开通阻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

目前被证实有效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再通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静脉rt-PA溶栓。

对静脉溶栓随机对照试验的荼萃分析证实发病4.5h内静脉rt-PA溶栓有明确获益,而且溶栓时间越早,获益越大。

静脉溶栓具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能够通过其获益的患者不到缺血性卒中患者的3%,同时其治疗效果依然有巨大的优化空间,因此,国内外学者一直在探索对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管内治疗方法。

自2014年底开始,一系列相关研究相继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研究结果:在经过筛选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以机械取栓为主的血管内治疗可带来明确获益。

基千主要针对可回收支架治疗缺血性卒中的6项机械取栓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2015年国内外相关指南对特定人群急诊血管内治疗给予了最高级别的推荐。

2015年至今,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在多方面取得了研究进展。

近年来,中国血管内治疗的数量逐年大幅增长,新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展血管内治疗的适宜人群,基千这些最新研究证据,中国卒中学会组织国内本领域专家通过查阅文献、反复征求建议并讨论,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8〉〉的基础上,根据新发现和新证据进行了推荐和建议的更新,制定了«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旨在总结目前有关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适合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临床可参考的标准及管理方法。

建议临床医师在参照本指南推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影像评估方案对千经筛选发病6h以内、ASPECT S评分<6分、拟接受紧急再灌注治疗的患者,或发病超过6h、拟接受紧急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建议完成CTP 检查以明确梗死核心区和缺血半暗带体积。

新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新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抗凝药物
低分子肝素等。
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适应症
对于不适合溶栓或机械取栓的患者,可采用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
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效果
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可降低脑卒中的复发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其他治疗措施
降颅压治疗
对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可采用降颅压治疗。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急性缺血 性脑卒中可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和完全性脑卒中 。
病因与病理生理机制
病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栓塞、痉挛等。
病理生理机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多个环节,包括血流动力学改变、炎症 反应、氧化应激等。
THANKS谢谢源自MRI检查MRI检查对于发现早期缺 血性改变和判断缺血半暗 带更为敏感。
血管成像
如CT血管成像(CTA)或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有助于发现动脉粥样硬化 和血栓形成。
实验室检查与鉴别诊断
常规检查
包括全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血糖、电解 质等。
特异性检查
如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等,有助于判断是 否存在高凝状态或继发纤溶亢进。
流行病学与预防
流行病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的常 见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均较高。
预防
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采取 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发病风险。
02
CHAPTER
新版指南更新要点
诊断流程优化
重视早期识别
新指南强调了早期识别急性缺血 性脑卒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 那些可能存在卒中风险的患者。

医学文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医学文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提要一、概述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与诊断四、治疗进展五、问题与展望一、概述1概念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又称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是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陷。

2脑血管病的分类1995年10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将脑血管疾病分为十类:无症状性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脑血管性痴呆,高血压脑病,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脑动脉炎,其他动脉疾病和颅内静脉病,静脉窦及脑部静脉血栓形成。

3中西病名的界定:脑卒中又称脑血管病,中医称为中风;由于该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症状多样,就象自然界变幻莫测的风,故取类比象曰中风; 中风临床四大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或失语; 中风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四高一低的特点。

4流行病学;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约50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高达150万人,其致残率约70%,而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

美国每年由该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500亿美元。

脑卒中现已成为使老年人致残的三大疾病之一二.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1.血管壁的病变 : 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引起的脑小动脉硬化,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血栓形成是脑梗塞常见原因。

其他如先天性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炎、颅静脉病变等也可引起脑梗死。

动脉内膜损伤(包括动脉营养血管)破裂后,胆固醇沉积于内膜下层,引起血管壁脂肪透明变性,进一步使纤维组织增生,管壁增厚,动脉弹性回缩力降低,血小板及血液中其他有形成分、纤维素等附着于受损粗糙的内膜上,易于造成动脉管壁的血栓形成。

在一些诱发因素的影响下,若有局部或全身血压降低,血液灌流减少,血流缓慢,血液粘度增加,血管痉挛等,使血栓逐渐扩大,最终使动脉完全闭塞。

脑动脉硬化好发于颅底大血管、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基底动脉及颈动脉的颈内、外动脉分叉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02
的早期识别与急救
早期识别的重要性与识别方法
早期识别的重要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识别有助于尽早启动治疗,降低疾病对脑组织的损害,提 高康复效果。
识别方法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突然的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或麻木,是否出现语言不清或理 解障碍,是否出现单眼或双眼视力障碍,是否出现眩晕、头痛或恶心等症状。
新型药物的研发
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 理机制,研发新型药物,以改善
患者预后。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 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策略
研究有效的预防策略,降低急性缺 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和复发率。
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神经保护剂
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
探索新的神经保护剂,以减轻脑缺血 引起的神经元损伤。
分类
根据发病时间、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分为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和不 可逆性脑梗死。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血管病变,以及心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性疾病。
病理机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机制主要包括血栓形成、栓塞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这 些因素导致脑部血管闭塞或狭窄,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和坏死。
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 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方法
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吞咽治疗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预防措施与健康管理
预防措施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 、限酒、合理饮食等。

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学及早期症状辨识

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学及早期症状辨识

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脑卒中可分为 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
由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 、缺氧,引起脑细胞死亡。
由于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组织,引起 颅内压升高,压迫脑组织。
流行病学概况
01
02
03
发病率
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的主 要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 高,且逐年上升。
03
脑卒中的早期症状辨识
常见症状
头痛
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 可伴随恶心、呕吐等症
状。
言语不清
说话时发音不清或无法 说话,有时表现为口角
歪斜。
肢体无力
一侧肢体或面部肌肉突 然出现无力或麻木,可 表现为手持物掉落、走
路不稳等。
视力障碍
单眼或双眼视力模糊、 视物重影或完全看不见

预警信号
短暂性意识丧失
血脂异常
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血脂 异常因素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的发展,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吸烟和酗酒
吸烟和酗酒可导致血管痉挛、 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液粘稠度增 加,进而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病理学改变
脑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管 狭窄或闭塞,引起脑部供 血不足或脑组织坏死。
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血液 中的凝血物质在血管内形 成血栓,导致血管堵塞, 引起脑卒中。
02
脑卒中与癫痫的鉴别
癫痫发作时也会出现肢体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但通常伴有口吐白沫
、瞳孔散大等表现,且发作后可完全恢复正常。
03
脑卒中与颅内感染的鉴别
颅内感染可引起头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
碍、抽搐等表现,需结合病史、体检及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脑卒中的病理生理

脑卒中的病理生理

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脑卒中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包括血栓形成、脑血管破裂出血等原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脑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帮助更多人了解这一疾病。

一、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血管壁内脂质沉积、纤维素增生和钙化等改变导致了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影响了血流灌注。

特别是在大脑动脉系统中,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导致脑血管痉挛或栓塞,最终引发脑卒中的发生。

二、脑血管破裂与脑出血型脑卒中脑血管破裂是引发脑出血型脑卒中的重要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脑血管壁的结构受损导致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组织造成脑出血。

脑出血型脑卒中的发病率较低,但病情重症,死亡率较高。

三、脑血流灌注不足与脑卒中在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中,脑血流灌注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脑血流灌注不足可能来源于血流动力学方面的问题,如心脏疾病导致的心源性脑缺血以及动脉栓塞等。

脑血流灌注不足会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加重脑损伤和功能障碍。

四、炎症反应与脑卒中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脑组织损伤后会引发炎症反应,释放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和介质,加重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和神经元损伤。

控制好炎症反应有助于减缓脑卒中的病情发展。

五、脑卒中后神经修复与康复脑卒中后,受损的脑组织和神经元可以通过神经再生和神经修复来恢复功能。

神经细胞可以通过神经元再生和连接重建来修复受损的神经网络,以实现功能的恢复和康复。

在脑卒中的治疗和恢复过程中,神经修复和康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健康的疾病,需要及时干预和治疗。

了解脑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增加更多人对脑卒中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

【字数:438】第二篇示例: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中断或减少,使脑细胞缺氧缺血而发生的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ederation of Neurological Societies (EFNS)
早期救治的关键:再灌注和神经保护 挽救半暗带--治疗脑梗死的关键
血流障碍 血栓形成
尽早恢复血供、减少微血栓 神经保护(保护血脑屏障各 组分、阻断缺血损伤的各个环 节)
神经元坏死 细胞凋亡
缺血半暗带
神经功能 缺损
神经功能 恢复正常
启动脑损伤 各种机制、
级联反应 —神经元损 伤坏死、凋

DNA损伤
病理及生理机制
缺血性脑损伤的级联反应
1000
O2缺乏 能量衰竭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
100
传导抑制 离子稳定失衡 梗死周围去极化
炎症
凋亡
10
几分钟
数小时
数日
坏死
数周
凋亡
Neuroprotective Neuroprotective Intervention Interventionin in Acute Brain Ischaemia Acute Brain Ischaemia MWindisch• Graz,Austria,Satellite Symposium• 28 October2002 6th Congress of th European
药物?
中医药 宝库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通心 洛、脑心通、银杏蜜环等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 药理作用
01 02
03 04
05
保护血管
活化血液
神经保护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临床应用
与“微循环障碍”相关的疾病均可服用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心绞痛 心肌梗塞 高血压 高血脂症 肺心病
脑血管疾病
头痛头晕 记忆力减退 脑梗塞 脑动脉硬化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老年痴呆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脑出血恢复期
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机制再认识 及治疗新策略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薛国芳
2017.4.15
提纲
1 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2 目前治疗策略现状和局限 3 神经血管单元的认识 4 脑缺血损伤保护的新策略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脑梗死-血管闭塞-组织缺血缺氧-组织损伤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影像学、CBF和脑组织改变的关系
Hakim AM,et al. Journal Neurosergery .1998, 51 (3 Suppl 3) :S44-
脑梗死治疗策略
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策略
血栓、栓子
脑血管堵塞
缺血损伤
血管、血液成分
溶栓、抗凝、 抗栓、降纤
血管再通 迅速复流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脑组织
减少再灌注损 伤,抑制缺血 级联反应
三期
正在进行
替拉扎特
降低自由基团的损伤
三期
无效
自由基清除剂
依布硒啉 依达拉奉
三期 三期
正在进行 有效
NYX-059
三期
正在进行
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
ONO-2506
三期
正在进行
一氧化氮供体
硝酸甘油
二期
正在进行
一氧化氮阻滞剂
芦贝鲁唑
减少谷氨酸盐释放或者减少 一氧化氮介导的损伤
三期
无效
脑梗死治疗策略及现状
病理及生理机制
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
微栓子形成、 小血管堵塞
大脑动脉闭塞后,远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缺血、缺氧受损,并诱发炎症反 应,白细胞趋化、聚集,并激活血小板,血小板聚集增多,同时内膜下纤 维蛋白沉积,促使微血栓形成和血管堵塞。
脑缺血损伤的主要机制
兴奋性毒性 氨基酸释放
炎性因子释放
离子泵衰竭
能量代谢障碍 自由基产生
侧支循环的程度是症状性颅内狭窄动脉供血区内发生卒中 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也是血管内治疗血管再通后出血转 化的较强影响因素。
近年研究发现:良好的侧枝循环可减小梗死面积、 改善预后、减少复发!也减少再通后出血转化。 缺血性脑血管病干预的一个切入点!
脑保护的新策略
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
侧支循环建立:——三级侧支循环
影像学 血流量
正常
(ml ·100g ·min)
50-55
25
急性脑缺血
脑梗死
正常
TIA / PENUMBRA
20
15
8
脑组织
正常
血流 异常
电衰竭 膜衰竭
细胞 死亡
半暗带
脑细胞坏死
病理及生理机制
脑组织对血流的依赖性
缺血
血流减少
血流正常
0
40
60
8ml/100g/min 20ml/100g/min
梗死阈
电压门钙通道拮抗剂
尼莫地平
减少钙离子内流
三期
迄电压今依赖为钾通止道激,动剂还没B有MS-2任0435何2 一个新减少药钙离获子内得流 成功。 三期
无效 无效 正在进行
钠通道拮抗剂
磷酸苯妥英
降低兴奋性和谷氨酸盐释放
三期
无效
5羟色胺能受体激动剂
Repinotan
三期
正在进行
伽马氨基丁酸激动剂
氯美噻唑
降低兴奋性和谷氨酸盐释放
脑梗死治疗策略及现状
影响再灌注的因素: 血管再通、侧支循环情况、脑灌注压、
血液流变学、血压、血糖、温度等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血管再通的结局
溶栓治疗
脑梗死治疗策略及现状
血管再通 无效灌注 梗塞扩大
有效灌注
缺血半 暗带恢复
脑的供应血管再通 毛细血管堵塞 血液不能有效供应脑组织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强调:
2014年新建成的邛崃天银制药有限公 司,并通过国家GMP认证
பைடு நூலகம்
处方资料
【药品名称】:银杏蜜环口服溶液 【成 份】:每支含银杏叶提取物0.03g、蜜环粉1g 【性 状】:本品为浅棕红色的澄清液体,微甜,微苦。 【适 应 症】: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可改善 心、脑缺血症状。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或遵医嘱。 【规 格】:每支装10ml 【药理作用】:扩张冠状动脉及脑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和脑血管流量, 改善心脑组织微循环。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包 装】:管制口服液瓶包装,每盒装10/12支。
组为2.5%,溶栓治疗增加危险性超过3倍。
再通≠再灌注
Kaste M. Thrombolysis. Stroke ,2005, 36:200)202
Arora S, Broderick JP , Frankel M, etal. Stroke, 2005,36:1232-1240 王拥军.中华内科杂志.2002,41(11):728-731
新型脑保护剂应具备的特点
理想的脑保护剂应兼顾到神经损伤的多重机制以 及神经血管单元的各组份。
改善局部缺血、缺氧,具有微血管及内皮细胞保护作用。 避免血脑屏障损害及过度脑血管扩张、脑水肿等。 针对相关病理机制,具有遏制其发展尤其是早期发展的
环节,如兴奋性氨基酸、自由基和炎症等。 促进脑功能代谢,神经元保护,减少细胞凋亡。 其他系统的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生物利用度高的制剂。
药物种类
药物
作用机制
试验阶段
状况
CGS 19755
竞争性NMDA拮抗剂
三期
无效
YM-872
AMPA受体拮抗剂
三期
正在进行
谷氨酸盐拮抗剂
Apiganel
NMDA通道阻滞剂
三期
无效
神经保护剂:2007镁年有1000多NMDA个受体神拮抗经剂 保护剂在三期不同的研正在究进行阶
段,114个在临床GV,150592612个在临NM床DA拮前抗剂研究阶段。三期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
脑保护的新策略
侧支循环建立:——干预措施
直接: 颅内—颅外搭桥术 间接: 体外反搏(提高心输出量,增加重要器官的血流,如
大脑、肾、心肌等) 升高系统血压(研究中) 药物:他汀、尤瑞克林、丹参多酚酸、丁苯酞、中药
制剂等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脑保护的新策略
脑保护
溶栓治疗的现状
脑梗死治疗策略
时间窗制约:<4.5-6小时

栓 治
治疗率过低: 美国社区医院1.6%-2.7%
美国医学院教学医院或卒中中心4.1%-6.3%

天坛医院3-6h接受治疗者仅占2.5%
的 窘
难以惠及大多数:90%以上的患者不能受惠这种治疗
状 出血并发症: 全球18个临床试验5727例的汇总分析,6h 内溶栓治疗合并症状性脑出血8.7%,对照
1个月1疗程。 服用银蜜并非一劳永逸,坚持服用效果更好。
小结
再认识——缺血损伤机制 新策略——血管神经单元各结构的全面保护 中药宝库在缺血损伤后血管神经保护方面有重
要作用 建议:临床中再验证、再研究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2017/4/18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半暗带阈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 病理及生理机制
正常情况下,毛细血管通过血脑屏障及胶质细胞为神经 元提供能量及葡萄糖。
血脑屏障: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 毛细血管基膜致密 外星形细胞终足围绕形成的胶质膜
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 病理及生理机制
血脑屏障破坏和血管源性水肿
血管闭塞后,远端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导致血浆成分漏出及水肿形成, 同时,血管壁上的层粘连蛋白和纤连蛋白等的成分的减少导致血管壁的 完整性的丧失,随之出现红细胞漏出。
脑梗死治疗策略及现状
组织再灌注、脑保护重要性
尽早及时血管再通(客观受限)、脑灌注压等
小血管及毛细血管保护、组织再灌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