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之科学识人(34页)
《人物志》
《人物志》《人物志》是一部系统品鉴人物才性的纵横家著作,也是一部研究魏晋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
全书共三卷十八篇,三国魏刘邵所作,南北朝时西凉刘炳曾为之作注。
书中讲述的识鉴人才之术、量能用人之方及对人性的剖析,对于今天的人们,仍然颇具借鉴价值。
曾国藩不吝置之案头,朝夕研磨。
如果说《论语》为处世之书,《孙子兵法》为战伐之书,《韩非子》为统治之书,那么《人物志》即可当之而无愧为识人之书。
刘邵,字孔才,中国三国时魏国思想家,字孔才。
广平邯郸(今属河北)人。
约生于汉灵帝建宁(168—172)年间,卒于魏正始(240—249)年间。
汉献帝时入仕,初为广平吏,历官太子舍人、秘书郎等,魏朝之后,曾担任尚书郎、散骑侍郎、陈留太守等。
后曾受爵关内侯,死后则追赠光禄勋。
刘邵学问详博,通览群书,曾经执经讲学。
受诏搜集五经群书,分门别类,纂为《皇览》。
又与议郎庚嶷、荀诜等共同制订律令,作《新律》十八篇,著《律略论》。
魏废帝时,专事执经讲学。
刘劭对于古代的法律制度比较熟悉,魏明帝时和陈群制定《新律》18篇,又著《律略论》;景初(237—239)受诏作《都官考课》72条,另外尚有《法论》、《乐论》等著作,但多已散失,现仅存《人物志》,还有若干散篇收入《全三国文》中所著《人物志》,讨论封建社会人才选拔问题,以为人“禀阳阴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从人之形质,可观察其才性。
对人性、才能和形质等分析甚详,反映汉末魏初在用人制度方面之趋势,开魏晋士大夫品鉴人物的清谈风气。
著《人物志》,探讨了人才选拔的标准原则问题。
他还用道家的无名解释儒家的中庸,表现出儒道合流的倾向。
他的思想是汉学向魏晋玄学过渡的中间环节。
东汉末年,因社会变乱,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削弱,出现了儒、道、名、法竞起与合流的趋势。
魏初,继承了汉末评论人物的习尚,又受到曹操好法术、重刑典的影响,因而评论人品均重视综核名实。
汉代顺天地阴阳气化的层次探讨人性,认为人之性情是阴阳之气凝聚表现,天人之间有同理、同道、同构的相应关系,重视礼乐政教与生命性情的调节教化,由战国晚期《吕氏春秋》,以至汉朝《淮南子》、董仲舒都属于此一大脉络。
国学识人用人智慧人物志现代解读
现代解读识人用人智慧的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员工的行为、态度、能力等方面,了解其性格特点和潜力。 测试法:通过心理测试、能力测试等方式,了解员工的性格特点、能力水平等。 访谈法:通过与员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其性格特点、价值观、职业规划等。 实践法:通过让员工参与实际工作,了解其工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提高企业文化:通过国学识人用人智慧,可以提高企业文化的底蕴和内涵,从而更好地吸引和 留住人才。
国学识人用人智慧在现代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选拔人才:通过观察和了解员工的性格、能力、价值观等,选拔出合适的 人才
培养人才:通过培训、指导和实践,培养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激励人才:通过合理的薪酬、晋升、福利等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 极性和创造力
国学中识人用人的智慧体现
知人善任:了 解每个人的才 能和性格,安 排合适的职位
因材施教:根 据每个人的特 点和需求,进 行有针对性的
教育
德才兼备:注 重道德和才能 的平衡,选拔 人才时要综合
考虑
任人唯贤:选 拔人才时,注 重才能和品德, 不拘泥于出身
和背景
现代解读识人 用人智慧
现代解读识人用人智慧的必要性
现代解读识人用人智慧的应用
招聘面试:通过观察应聘者的言行举止,判断其性格、能力、价值观等 团队建设:根据团队成员的特点和优势,合理安排岗位和职责,提高团队效率 领导力培养:通过识人用人智慧,培养领导者的洞察力、决策力和领导力 企业文化建设:通过识人用人智慧,塑造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凝聚力和归属感
国学识人用人智慧——《人物志》现代解读共52页PPT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国学识人用人智。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读
品鉴知人的明镜《人物志》识人思想论析
(七)主五視
五視 觀察時機 居 達 富 窮 貧
觀察目標 視其所安 視其所舉 視其所與 視其所為 視其所取
三、結語
東坡云: 人之難知 江海不足以喻其深 山谷不足以配其險 浮雲不足以比其變
三、結語
劉卲《人物志》,從九徵之質 的形上依據出發,鋪展出鑑識 人物的準則與方法,神色之鑑 、陰陽之論、三談之識、八觀 之審、七謬之避、五視之主, 皆為識人之鑰,品人之方。
(二)鑑神色
鑑神色,指的是由其人外在 的神情臉色而窺其內心。 「鑑形神儀態」 「觀眸論人」。
(三)論陰陽
劉卲本著宇宙元氣構成論,以 為每個人都具有質素的「元 一」之氣,並接受陰陽之氣, 由陰陽二氣決定其人之性格。 於是有偏材十二情性 。
偏材的十二情性
陰陽 陽 陰 陽 陰 陽 陰 氣質 厲直剛毅 柔順安恕 雄悍傑健 精良畏慎 彊楷堅勁 論辨理繹 優點 材在矯正 美在寬容 任在膽烈 善在恭謹 用在楨幹 能在釋結 缺點 激訐 少決 多忌 多疑 專固 流宕
一.前言
「人力資源」已是今日最熱門 的研究題材之際,知人、識 人之學,已成為現代人不可 不知的一門學問與風尚。 是以興發筆者在前人的研究 基礎上,再進一步彰顯劉卲 《人物志》的識人思想。
一.前言
本文以四部叢刊本(臺灣商務印書 館印行)的《人物志》為主要文本 ,佐以蔡師崇名《新編人物志》 的注解依據,從徵材質、鑑神色 、論陰陽、識三談、審八觀、避 七謬、主五視等七大主軸論述, 以證《人物志》的品鑑識人。
品鑑知人的明鏡~ 《人物志》識人思想論析
陳金英 南台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專任講師
目次
一、前言 二、《人物志》識人思想論析 (一)徵材質 (二)鑑神色 (三)論陰陽 (四)識三談 (五)審八觀 (六)避七謬 (七)主五視 三、結語
读《人物志》,谈识人之法
读《人物志》,谈识人之法一、识人应由外在形质寻内在质性人物之本,出乎情性。
情性——性是天赋的本质、本性,情来自性,乃是后天染习得来的欲望。
人物的根本,就在天赋的本质与本性所发出的情欲。
可求之于情性之理,然而情性之理既微妙又玄奥,一般人是难以了解的。
要知道一个人内心的情欲与质性,可从外在的声音、形貌、举动寻求而得之。
1、从仪态去识人: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休决,其仪进猛;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外在仪态的展现,可反映内在的心理状态:①品质忠诚正直的人,必定展现出刚正不屈的仪态;②品质美好善良的人,必定展现出进取严谨的仪态;③品质有条不紊的人,必定展现出安详闲适的仪态。
2、从容止去识人:仪动成容,各有态度;直容之动,矫矫行行;休容之动,业业跪跪;德容之动,颙颙(体貌谦顺的样子。
颙,音yóng)昂昂(音昂áng,气宇轩昂貌)。
容止就是外在的形貌举动。
人的静态是仪(仪态),动态是容(容止),因此,仪动就成容了。
容止可分为:直容、休容、德容三类。
①正直的人,必定会展现出勇武刚强的容止;②美善的人,必定会展现出戒惧谨慎的容止;③有德的人,必定会展现出严肃轩昂的容止。
3、从声音去识人容之动作,发乎心气[心气于内,容见于外],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心不系一,声和乃变]。
气合成声,声应律吕[请而完者律,和而平者吕]:有和平之声,有清畅之声,有回衍之声[心气不同,故声发亦异也]。
本段除了仪态与容止之外,谈到了声音的展现。
容止是见于外的形貌举动,心气是藏于内在的心理状态,外在的容止发自内在的心气。
《礼记》谈到内心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相应,故生变”。
因此,有感于物,动之于心,然后才形诸于声,人外在的声音乃随着内在心理的不同而变化。
不但气合成声,而且声音与乐律也是彼此呼应。
因为声音随着心气之不同而产生变化。
所以:①内心心平气和,就会有和平的声音;②内心清顺畅达,就会有清畅的声音;③内心渐趋丰盛,就会有回衍的声音。
《人物志》教你如何识人
《人物志》教你如何识人?在我国国学典籍中,专门介绍如何品鉴人才的有两本书,一本是今天要推荐阅读的《人物志》,作者是三国时期的刘劭,全书除自序,共十二章(九征、体别、流业、材理、材能、利害、接识、英雄、八观、七谬、效难、释争),约14000字。
另一本是大家都知道的曾国藩著的《冰鉴》,约3000字。
为什么要学习《人物志》呢,刘劭老师在其“自序”中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后面又列举了尧、舜、汤、文王等例子,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高手从来不自己干活,只要能够找出会干活的人就行,只要掌握了这个技术,不光能成就事业,别人还不会说他懒,还会赞美他特别贤能。
所以说掌握这种技能特别重要,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当初“大耳”能够立蜀称帝,除了桃园结义之前会编织草鞋凉席外,与其会识人用人的能力分不开的。
(文章稍长,耐心阅读,文中有惊喜,结尾有彩蛋。
)那如何品鉴人才呢?第一章《九征》。
根据人的生理体质不同,会造就不同的性情,通过“九征”表现出来。
“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彊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
”总结九征为:筋骨、精气神、声色仪容。
这九个方面是有优劣之分的,如果这九个方面都优秀,就是兼材,“质素平澹,中叡外朗,筋劲植固,声清色怿,仪正容直,则九征皆至,则纯粹之德也。
”作者认为“中和为贵”,因为均衡具备九种资质,所以又会让人感觉“平淡无味”。
刘老师描述为:夫中庸之德,其质无名。
故咸而不碱,淡而不kui(酉贵),质而不缦,文而不缋;能威能怀,能辨能讷;变化无方,以达为节。
这也是我们内在修身的目标。
兼材分两种,一种是九个方面都优秀,就达到圣人的标准了;如果各方面做的合格,不缺不漏,也可以称为“大雅”。
如果仅一方面优秀,就是“偏才”;仅有一个方面合格,就是“依似”,仅有一个方面,有时优秀,有时很差,不稳定,就是“间杂”。
科学领域的知名人物
科学领域的知名人物科学领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以下是其中一些知名的科学家:1. 伊萨克·牛顿(Isaac Newton)伊萨克·牛顿是一位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他的著名作品《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并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的工作对于科学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道尔顿(John Dalton)约翰·道尔顿是一位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他被公认为现代原子论的奠基人。
他提出了原子理论,认为所有物质都由不可分割的微小粒子构成。
3.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一位德裔美国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理论让他成为了全球范围内最知名的科学家之一。
爱因斯坦的工作影响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时间、空间和能量的理解。
4. 居里夫人(Marie Curie)玛丽·居里是一位波兰裔法国科学家,也是史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她首次提出了放射性的概念,并与丈夫一起发现了镭和钋元素。
居里夫人的工作对于放射性的研究和医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5. 达尔文(Charles Darwin)查尔斯·达尔文是一位英国科学家,被誉为进化生物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著作《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影响了整个生物学领域的发展。
这些科学家通过他们的研究和贡献为科学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们的工作不仅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也为后代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完整word版,《人物志》教你如何识人
《人物志》教你如何识人?在我国国学典籍中,专门介绍如何品鉴人才的有两本书,一本是今天要推荐阅读的《人物志》,作者是三国时期的刘劭,全书除自序,共十二章(九征、体别、流业、材理、材能、利害、接识、英雄、八观、七谬、效难、释争),约14000字。
另一本是大家都知道的曾国藩著的《冰鉴》,约3000字。
为什么要学习《人物志》呢,刘劭老师在其“自序”中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后面又列举了尧、舜、汤、文王等例子,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高手从来不自己干活,只要能够找出会干活的人就行,只要掌握了这个技术,不光能成就事业,别人还不会说他懒,还会赞美他特别贤能。
所以说掌握这种技能特别重要,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当初“大耳”能够立蜀称帝,除了桃园结义之前会编织草鞋凉席外,与其会识人用人的能力分不开的。
(文章稍长,耐心阅读,文中有惊喜,结尾有彩蛋。
)那如何品鉴人才呢?第一章《九征》。
根据人的生理体质不同,会造就不同的性情,通过“九征”表现出来。
“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彊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
”总结九征为:筋骨、精气神、声色仪容。
这九个方面是有优劣之分的,如果这九个方面都优秀,就是兼材,“质素平澹,中叡外朗,筋劲植固,声清色怿,仪正容直,则九征皆至,则纯粹之德也。
”作者认为“中和为贵”,因为均衡具备九种资质,所以又会让人感觉“平淡无味”。
刘老师描述为:夫中庸之德,其质无名。
故咸而不碱,淡而不kui(酉贵),质而不缦,文而不缋;能威能怀,能辨能讷;变化无方,以达为节。
这也是我们内在修身的目标。
兼材分两种,一种是九个方面都优秀,就达到圣人的标准了;如果各方面做的合格,不缺不漏,也可以称为“大雅”。
如果仅一方面优秀,就是“偏才”;仅有一个方面合格,就是“依似”,仅有一个方面,有时优秀,有时很差,不稳定,就是“间杂”。
《人物志》识人十二法,讲透天下人才,教你鉴别人心,知人善用!
《人物志》识人十二法,讲透天下人才,教你鉴别人心,知人善用!从古至今,时代不断更替,社会、国家也随着变化,但是对于人才的需求却从未减少,为此,历朝历代的学者能臣根据每个人的品性、德行不同制定了各种鉴别人才的办法。
《人物志》即是在魏时推行九品中正品评人物、选人才的背景下形成的专著,依照不同的才性,作者刘劭将天下人物透过德、法、术等三个层面,分为十二种人才:一、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讦。
严厉而率直,刚强而有毅力的人,善于矫正局面,正直进言;但是缺点在于说话、做事太过直接,激烈,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二、柔顺安恕,美在宽容,失在少决。
温和而柔顺,安恕而宽容的人,优点在于对人很宽容,善于包容别人的过失;缺点在于优柔寡断,做事不够果决。
三、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
雄壮而悍勇,杰出而强健的人,优点在于有勇有谋,做事有魄力;缺点在于太过嫉恶如仇,对看不惯的人事过多忌恨。
四、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在多疑。
精明而聪良,敬畏而谨慎的人,优点在于对人、对事有恭敬心,为人也很谨慎;缺点在于太容易起疑心,为人多疑。
五、强楷坚劲,用在桢干,失在专固。
强硬而正直,坚忍而有韧性的人,他的优点是才能过人,能够独当一面,成为中流砥柱;缺点在于太坚持己见,固执不听取别人意见。
六、论辨理绎,能在释结,失在流宕。
善于辩论,想法有条理的人,优点在于善于解决一些错综复杂的麻烦事;缺点在于做事做人不够实在,常常有言过其实的时候。
七、普博周给,弘在覆裕,失在溷浊。
普世而博大,愿意给予的人,优点在于心怀宽广、行事广博;缺点在于由于规模想法太大、太广,导致其中良莠不齐,鱼龙混杂。
八、清介廉洁,节在俭固,失在拘戽。
清白耿直而廉洁的人,优点在于做事节俭,保持操守;缺点在于做事做人太过拘束,内敛,不懂得人情世故。
九、休动磊落,业在攀跻,失在疏越。
光明磊落、行动迅速的人,优点在于勇于挑战,勇于开拓新的局面、事业;缺点在于常有疏忽,做事不够精细。
十、沉静机密,精在玄微,失在迟缓。
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PPT课件
圣
人
《 老
无 常
子心
·
第,
49 以
章百
》姓
心
为
心
。
可编辑
12
第一讲、概论
二、主题与目的
《人物志》追求道家“内圣外王”
➢圣贤将聪明用在了选拔人才上
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 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人物志·有序》
➢用人才能达到“安逸” 的逍遥境界
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于求人,获安 逸于任使者哉!
土气 脾 口 肌肉 体态端正而坚实 信
金气 肺 鼻 筋腱 青筋强健而精致 义
水气 肾 耳 血液 脸色平和而顺畅 智
➢主德禀受“五行” 均衡
中庸之质异于此类:五常既备,包以淡味。
《人物志可·编九辑征》
19
第二讲、才性分类
3、九征说
一、生理素质与性格能力
《人物志·有序》
可编辑
13
第二讲、才性分类
一、生理素质与性格能力
第二讲、才性分类
一、生理素质与性格能力
〈九征篇〉论述了元气阴阳五行之气对人 才生理素质的决定作用及其体貌特征。
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 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
《人物志·九征》
可编辑
14
第二讲、才性分类
一、生理素质与性格能力
可编辑
侯道
王常
·
《 老 子
若 能 守
无 为 ,
第 之而
37 , 无
章 万不
》 物为
将。
自
化
。
11
第一讲、概论
二、主题与目的
2、目的:“内圣外王”境界
儒家与道家“内圣外王”的差异
学识渊博的名人素材
学识渊博的名人素材1. 爱因斯坦,那绝对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啊!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物理学的天空。
你想想,他提出的相对论,多牛啊!就好像打开了一道通往宇宙奥秘的大门。
当人们还在对传统观念深信不疑的时候,爱因斯坦却能突破常规,提出那些让人惊叹不已的理论。
2. 孔子,这位古代的大圣人,在历史长河中可是闪闪发光啊!他的学识和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就如同春雨滋润大地。
他教育弟子的那些话语,不就像是给迷茫的人点亮了前行的火把吗?想想看,如果没有孔子,我们的文化该缺失多少宝贵的东西啊!3. 达芬奇,哇,那简直是全才啊!画画厉害得不行,像《蒙娜丽莎》那可是世界闻名。
但他可不止这一点本事,他在科学领域也有惊人的成就。
这不就跟那宝藏一样,你越挖掘,发现的宝贝越多!他难道不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吗?4.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那个伟人啊!他就如同一个解谜高手,揭开了自然世界的神秘面纱。
苹果砸在他头上,他就能悟出那么深刻的道理,这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吗?他的发现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多么重要的基础啊,这可真是了不起!5. 屠呦呦,她可是咱们的骄傲啊!面对那么多困难,她都没有放弃,硬是从传统医学中找到了灵感,研制出了青蒿素。
这多像在黑暗中找到了那一丝曙光啊!她拯救了多少人的生命,难道我们不应该对她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吗?6. 霍金,即使身体被禁锢在轮椅上,但他的思想却在宇宙中自由翱翔。
他就如同那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人们对宇宙的探索。
他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和渊博的学识,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这不值得我们赞叹吗?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学识渊博的名人就像是一座座丰碑,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理。
他们的故事和成就让我们明白,只要有决心和毅力,我们也能在自己的领域闪闪发光。
识人用人经典——《人物志》PPT课件
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
《老子·第68章》
可编辑
知知
其其
·
《 老 子
第 28 章 》
白 , 守 其 辱 , 为
雄 , 守 其 雌 , 为
天天
下下
谷溪
。
7
第一讲、概论
二、主题与目的
二、主题与目的
1、主题:领导团队建设
“主德”与“偏才” 的学说
人才的生理素质及其体表特征。 十二种性格特征与相应的岗位。 十二种专业人才与相应的岗位。
篇
材理第四 正确的辩论方法与人才标准。
章
材能第五 八种管理人才的任职得失。
结
利害第六 六种管理人才的个人命运。
构
卷 中
接识第七
初次面谈鉴别对方的基本素质。
英雄第八 创业型领袖与团队骨干的素质。
八观第九 从八个不同角度全面观察人才。
➢主德是君主(领导者)之才
➢偏才是臣民(执行者)之才
《人物志》的主题是领导团队建设,表现 为“主德”与“偏材”的学说
可编辑
8
第一讲、概论
二、主题与目的
“主德”与“偏才” 的两种结构 形式
➢“英雄”型(创业时期)人才结构
英雄
英才
雄才
可编辑
9
第一讲、概论
二、主题与目的
➢“中和型”(和谐发展时期)人才结构
》 等等等
。;;
贤贤愚 而而而 能尚好 让人胜 ,,, 三二一 等等等 。;;
功有本
大功无
而而功
不伐而
伐之自
,,矜
三 等 。
二 等 ;
, 一 等 ;
《人物志》与识人用人智慧
�人物志�与识人用人智慧吕振君识人用人,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能之一�刘邦曾言:"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镶,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意思是虽然自己的能力有缺陷,但因为能善用张良,萧何与韩信三人,故得以取得天下;而项羽连范增这么好的人才都不能使用,所以战败�这段文字体现了在古代人们就认识到了用人的重要性�刘劭的�人物志�借鉴了先秦两汉以来如何知人善任的理论,尤其是立足于三国时期鲜活的识人用人经验,构建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堪称人才研究的巅峰之作,是解决现代组织管理者识人用人难题的"良药"�刘劭在开篇序言中写道"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意思是圣贤所叹美的,没有比聪达明辨更好的;在聪达明辨之中,没有比准确地识别人才更重要的了�如果真有识别人才的智慧之人,那么各种人才就能按其等次得到使用,各种事功基业就能兴旺发达�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劭把识别人才作为了基业兴旺发达之本�本文从三方面介绍�人物志�中的识人用人智慧�一,如何认识人才如何认识人才属于人才观范畴的理论探讨,�人物志�的主要观点如下:(一)人才等级观刘劭的人才等级划分是以德为标准的�在�九征�一章中刘劭指出:"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则九征皆至,则纯粹之德也�九征有违,则偏杂之材也�"这些话概括了人的全部性情,有精神,感情,筋腱,骨骼,气息,脸色,仪表,容貌,语言九种表现�这九种特征全都具备了,道德就精纯完美了�不完全具备九征的叫做偏杂之才�他接着又说:"三度不同,其德异称�故偏至之材,以材自名;兼材之人,以德为目;兼德之人,更为美号�是故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中庸也者,圣人之目也�具体而微,谓之德行�德行也者,大雅之称也�一至,谓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质也�一征,谓之依似�依似,乱德之类也�一至一违,谓之间杂�间杂,无恒之人也�无恒,依似,皆风人,末流�未流之质,不可胜论,是以略而不概也�"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刘劭把"德"放在"才"之上,并根据德的情况把人物划分为五个等级,它们是中庸,德行,偏材,依似,间杂五等人,而其气质人格也有圣人,大雅,小雅,乱德,无恒的区分�其中依似,间杂之人属末流人士,不在人才之列,所以不予关注�刘劭的人才等级观提醒我们,在选用人才的时候,首先要看一个人的"德",没有德,谈不上人才,品德不好的人,越有才能,对组织的危害也就越大�(二)要辩证地看待人才刘劭在多处提到要辩证地看待人才,如在�体别�一章中刘劭指出:"是故: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讦�柔顺安恕,每在宽容,失在少决�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意思是刚直不阿的人,他的优点是勇于纠正错误,缺点是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让别人感觉不舒服;柔顺安稳宽以待人的优点是宽宏大量能容忍谦让,但是缺点是决断力差;雄健有力强悍杰出的人,他的优点是勇敢刚烈,缺点是多有猜忌��又如,在�材理�一章中刘劭指出:"刚略之人,不能理微;故其论大体则弘博而高远,历纤理则宕往而疏越�抗厉之人,不能回挠;论法直则括处而公正,说变通则否戾而不入��"意思是性情刚烈粗犷的人不能处理细微的事情,所以他在论述事物的概貌时会显得博大而高远,但在审查细微的道理时,则会豪纵不羁疏忽遗漏;性情高尚严正的人,不随波逐流屈服世俗;会公正论法执法,但缺乏灵活变通能力,在处理某些事情时会出现悖谬不合情理的情况��诸如此类的论述,在其他地方也有,在此不一一列举�这些论述告诉我们,偏才之人多种多样,各有长处与短处,以一种才能见长的人,他们在才能表现的同时,短处也同时存在�所以,对人才不要求全�当前,某些领导就常常有一些不能辩证对待人才的行为�比如,有的领导要求自己的员工既能踏实工作,成为业务能手,又要有较高的人际交往能力,给组织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这种要求会让员工非常为难�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善于交际的人,往往工作不够踏实,不够谨慎,而工作认真严谨的人往往缺少交际能力�所以,领导一定要理性地对待自己的员工,要想发挥员工的长处,其前提是先接受这个员工的短处�反之,在看到一个员工的缺点时,作为领导不要反感,而要能马上知晓员工的���长处�正如刘劭在�八观�一章所说的那样:"有长者必以短为征�是故,观其征之所短,而其材之所长可知也�"人才观是识人用人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刘劭的人才观中,以德为重,辩证认识人才等观点,毫无疑问都是值得我们今天重视和吸取的�二,如何发现人才如果说如何认识人才是人才观,那么如何发现人才就是方法论�刘劭的�人物志�给了我们不少启示�(一)由表及里地发现人才在�八观�一章中刘劭指出:"八观者,一曰观其夺救,以明间杂�二曰观其感变,以审常度�三曰观其志质,以知其名�四曰观其所由,以辨依似�五曰观其爱敬,以知通塞�六曰观其情机,以辨恕惑�七曰观其所短,以知所长�八曰观其聪明,以知所达�"这八个方法都体现了透过表象考察人才的方法�(二)通过全面长期的观察发现人才在�接识�一章中刘劭指出:"欲观其一隅,则终朝足以识之;将究其详,则三日而后足�何谓三日而后足?夫国体之人,兼有三材,故谈不三日,不足以尽之:一以论道德,二以论法制,三以论策术,然后乃能竭其所长,而举之不疑�"意思是要全面,长期地观察人才,才能彻底地了解他的长处,从而在任用提拔他的时候没有任何疑虑�(三)避免在考察人才时发生失误在�七缪�一章中刘劭指出:"七缪:一曰察誉有偏颇之缪,二曰接物有爱恶之惑,三曰度心有大小之误,四曰品质有早晚之疑,五曰变类有同体之嫌,六曰论材有申压之诡,七曰观奇有二尤之失�"而其在提出七缪的同时,又提出一系列的避免方法:第一,认识一个人不能只凭众人对他怎样评价;第二,不要只凭自己好恶;第三,不要对人全面否定或肯定;第四,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第六,要结合具体环境考察人;第七,考察人既不能人云亦云,又不能主观臆断�三,如何使用人才,构建完美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清代诗人顾嗣在�杂兴�诗中写道:"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此诗也通俗地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人才贵在适用,各用所长,则会形成一个完美的团队�刘劭在�人物志�中就如何把不完美的个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美的团队做了详细描述�(一)组织人才要多样化在�流业�一章中,刘劭指出:"盖人流之业,十有二焉有清节家,有法家,有术家,有国体,有器能,有臧否��凡此十二材,皆人臣之任也�"这句话启示我们作为一个组织,人才是多样的,团队领导要重视多样化人才的合理组合�西天取经的团队成员如果都是唐僧,则没人除妖降魔,取经不会成功;如果都是孙悟空,则没有坚定的奋斗目标,也不行;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与白龙马这五个截然不同的角色搭配在一起就能取得成功�所以团队领导不要以个人好恶选择出"清一色"的员工,要注意人才的多样化选择,这样才会拥有一支"功能齐全"的团队�(二)要善于用人所长,杜绝用人所短在�材能�一章中,刘劭指出:"夫一官之任,以一味协五味�"意思是,偏才会在一个具体位置上和其他的人合作获得治国的成就�在�流业�一章中他又指出:"清节之德,师氏之任也�法家之材,司寇之任也�术家之材,三孤之任也��"这些文字告诉我们,偏才和其他人搭配在一起会使团队成为"全才",发挥出团队的优势�不同的人才适合不同的工作,团队领导要善于发挥人才的长处,把他们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但是在�材能�一章中,刘劭同时指出:"王化之政,宜于统大,以之治小则迂�辨护之政,宜于治烦,以之治易则无易�策术之政,宜于治难,以之治平则无奇��故量能授官,不可不审也�"意思是实行用王道教化政治的人适合统理国家大政,用他们治理小事就不合时宜,不切实际;用权术理政的人适合治理纷乱,让他们在国家安定的局面下理政,反而会乱政;用智谋理政的人适合治理危难的局面,让他们治理常态的局面,则不会出现奇迹��当官的一定要根据才能授官,不能不谨慎行事�这些话启示我们,作为领导一定要正确识别人才的长处与短处,不要把短处当成长处来安排,如果对人才安排不当,不但不会发挥每个人的长处,还会有副作用,严重的甚至会误国误民�四,结语时代在变,信息在变,而中华民族的心灵没有变�我们与祖先的文化心灵互动,必将产生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知人用人大智慧![参考文献][1]叶传林.易知易行�道德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1.[2]刘劭.人物志[M].梁满仓,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3]黄宝生.�史记�"三家注"的词义注释浅析[J].辽宁大学学报,1984(02).[作者简介]吕振君(1973�),女,河北黄骅人,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及相关管理工作����:。
人物志
《人物志》(东汉刘劭著)自序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是以,圣人着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乐》则考六艺祇庸之德,躬南面则授俊逸相之材,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
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
由此论之,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于求人,获安逸于任使者哉!是故,仲尼不试无所援升,犹序门人以为四科,泛论众材以辨三等。
又叹中庸以殊圣人之德,尚德以劝庶几之论。
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疾悾悾而信,以明为似之难保。
又曰: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
人物之察也,如此其详。
是以敢依圣训,志序人物,庶以补缀遗忘;惟博识君子,裁览其义焉。
九征第一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
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着形。
苟有形质,犹可即而求之。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
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
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
聪明者,阴阳之精。
阴阳清和,则中睿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美。
知微知章,自非圣人,莫能两遂。
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机;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捷。
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
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
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征,亦各着于厥体矣。
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
五物之实,各有所济。
是故: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
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也。
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
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也者,义之决也。
色平而畅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
五质恒性,故谓之五常矣。
五常之别,列为五德。
是故:温直而扰毅,木之德也。
刚塞而弘毅,金之德也。
人才的使用是门学问,人物志把如何识别和使用人才从理论上作了很多分析
齐齐哈尔检验检疫文明长廊·18·唐鹰由《人物志》而想到的最近认真的通读了《人物志》,深有感触,如何识人、用人,刘邵在书中说的相当全面,今天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真应该好好读读一读这本书。
《人物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部人才学专著。
三国时期的刘邵从“才性”这一哲学命题入手,论证了人物品鉴的可行性,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国家机构选才用人的问题。
在《人物志》中,刘邵将才、德并列标举,作为拔选人才的标准。
将人物分为「兼德」、「兼才」、「偏才」等「三类」。
依其才能不同,适合担任的官职也不同。
这就为人才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选人用人是一个领导者重要任务之一,是事业成败的基础。
人才的选拔是门学问,使用更是门学问,人物志把如何识别和使用人才从理论上作了很多分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做到人物志中提出的理论,大多是以个人意见为尺度,选用自己赏识的人,其实这不是选用人才,而是在选朋友。
曾经有很多文章论述习惯选身边人的问题,而这种作法或观念很难改变,要知道,往往一个人才就决定了一个单位或一个企业的兴衰。
现在图书市场历史图书热,我们追溯历史渊源,回首时代风云,可以发现一条基本的历史事实,君主的用人之道往往是国家兴衰的重要原因。
因为人是一种很复杂有思想的动物,工作中最难的是识别人才,况且一个人也不是简单的就能分析透,人都有其长处和短处,用其长处,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作用,用其短处,起码是浪费人才,且很难达到用人的目的,就是说质量很难保证。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也是得不偿失,很多成功的人,其总体能力并不一定强,水平并不一定高,但就其在自己的领域里,可能还真是个佼佼者。
因为选对了方向,入对了门。
如果动手能力不强的人,硬要给他大量动手做的事,那他就可能办不好,相反分析能力不强的人,硬要其做理论研究工作,那他也很累。
比如苏秦、张仪游说列国,靠“三寸不烂之舌”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而挂七国相印,真要让他们去前线打仗冲锋,那就什么也不是了。
中国古代科学人物介绍
《中国古代科学人物介绍》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认识几位了不起的中国古代科学人物。
首先,咱们来说说张衡。
张衡可是个厉害的发明家,他发明了地动仪。
同学们,你们想想,在古代,人们很难提前知道哪里会发生地震。
可张衡发明的地动仪,能在地震发生后很快指出地震的方向。
有一次,地动仪的一个龙头吐出了铜球,几天后,就传来了那个方向发生地震的消息。
这可太神奇了,为人们提前做好救援准备提供了帮助。
再来讲讲祖冲之。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特别厉害,他算出了圆周率。
圆周率的计算可不简单,但是祖冲之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圆周率算到了小数点后七位,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就好像咱们做一道很难的数学题,别人都做不出来,祖冲之却找到了答案。
还有李时珍,他是一位著名的医学家。
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走遍了很多地方,亲自品尝草药,观察它们的疗效。
有时候,为了弄清楚一种草药的作用,他甚至会冒险尝试。
经过多年的努力,《本草纲目》终于完成了,这本书里记载了很多治病的药方和草药知识,救了很多人的命。
沈括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科学家。
他对天文、历法、数学、物理等都有研究。
他写的《梦溪笔谈》,里面记录了很多他的科学发现和思考。
比如说,他观察到了月亮的盈亏和潮汐的关系,这是不是很有趣?同学们,这些古代科学家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我们的国家和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就像张衡,他的地动仪让人们对地震有了更多的了解。
祖冲之的圆周率计算,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让中医更加完善。
沈括的《梦溪笔谈》,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科学财富。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好奇心,有毅力,就能在科学的道路上有所发现,有所成就。
希望同学们能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说不定未来也能成为像他们一样伟大的科学家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志》本书介绍了识别各种类型人物性格、才貌的主要方法,以根据能力量才授官,达到科学用人。
附录目录自序卷上九征第一体别第二流业第三材理第四卷中材能第五利害第六接识第七英雄第八八观第九卷下七缪第十效难第十一释争第十二人物志简介《人物志》三卷十二篇,魏.刘邵撰。
案:隋、唐〈经籍志〉篇第皆与今同,列于名家。
十六国时,炖煌刘[日丙]重其书,始作注解。
然世所传本多谬误,今合官私书校之,去其复重、附益之文,为定本,内或疑字,无书可证者,今据众本皆相承传,疑难辄意改云。
愚谓明砭都无意义,自东晋诸公草书启字为然,疑为简畅而明启耳。
文宽夫题。
(取自世界书局《人物志》后注文。
)刘邵(刘劭)传《三国志.魏书.刘劭》: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人也。
建安中,为计吏,诣许。
太史上言:「正旦当日蚀。
」劭时在尚书令荀彧所,坐者数十人,或云当废朝,或云宜却会。
劭曰:「梓慎、裨灶,古之良史,犹占水火,错失天时。
礼记曰诸侯旅见天子,及门不得终礼者四,日蚀在一。
然则圣人垂制,不为变异豫废朝礼者,或灾消异伏,或推术谬误也。
」彧善其言。
敕朝会如旧,日亦不蚀。
[一][一] 晋永和中,廷尉王彪之与扬州刺史殷浩书曰:「太史上元日合朔,谈者或有疑,应却会与不?昔建元元年,亦元日合朔,庾车骑写刘孔才所论以示八座。
于时朝议有谓孔才所论为不得礼议,荀令从之,是胜人之一失也。
何者?礼云,诸侯旅见天子,入门不得终礼而废者四:太庙火,日蚀,后之丧,雨沾服失容。
寻此四事之指,自谓诸侯虽已入门而卒暴有之,则不得终礼。
非为先存其事,而徼幸史官推术错谬,故不豫废朝礼也。
夫三辰有灾,莫大日蚀,史官告谴,而无惧容,不修豫防之礼,而废消救之术,方大飨华夷,君臣相庆,岂是将处天灾罪己之谓?且检之事实,合朔之仪,至尊静躬殿堂,不听政事,冕服御坐门闼之制,与元会礼异。
自不得兼行,则当权其事宜。
合朔之礼,不轻于元会。
元会有可却之准,合朔无可废之义。
谓应依建元故事,却元会。
」浩从之,竟却会。
御史大夫郗虑辟劭,会虑免,拜太子舍人,迁秘书郎。
黄初中,为尚书郎、散骑侍郎。
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
明帝即位,出为陈留太守,敦崇教化,百姓称之。
征拜骑都尉,与议郎庾嶷、荀诜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着律略论。
迁散骑常侍。
时闻公孙渊受孙权燕王之号,议者欲留渊计吏,遣兵讨之,劭以为「昔袁尚兄弟归渊父康,康斩送其首,是渊先世之效忠也。
又所闻虚实,未可审知。
古者要荒未服,修德而不征,重劳民也。
宜加宽贷,使有以自新。
」后渊果斩送权使张弥等首。
劭尝作赵都赋,明帝美之,诏劭作许都、洛都赋。
时外兴军旅,内营宫室,劭作二赋,皆讽谏焉。
青龙中,吴围合肥,时东方吏士皆分休,征东将军满宠表请中军兵,并召休将士,须集击之。
劭议以为「贼众新至,心专气锐。
宠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
宠求待兵,未有所失也。
以为可先遣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军前发,扬声进道,震曜形势。
骑到合肥,疏其行队,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贼后,拟其归路,要其粮道。
贼闻大军来,骑断其后,必震怖遁走,不战自破贼矣。
」帝从之。
兵比至合肥,贼果退还。
时诏书博求众贤。
散骑侍郎夏侯惠荐劭曰:「伏见常侍刘劭,深忠笃思,体周于数,凡所错综,源流弘远,是以群材大小,咸取所同而斟酌焉。
故性实之士服其平和良正,清静之人慕其玄虚退让,文学之士嘉其推步详密,法理之士明其分数精比,意思之士知其沈深笃固,文章之士爱其着论属辞,制度之士贵其化略较要,策谋之士赞其明思通微,凡此诸论,皆取适己所长而举其支流者也。
臣数听其清谈,览其笃论,渐渍历年,服膺弥久,实为朝廷奇其器量。
以为若此人者,宜辅翼机事,纳谋帏幄,当与国道俱隆,非世俗所常有也。
惟陛下垂优游之听,使劭承清闲之欢,得自尽于前,则德音上通,辉耀日新矣。
」[一] 臣松之以为凡相称荐,率多溢美之辞,能不违中者或寡矣。
惠之称劭云「玄虚退让」及「明思通微」,近于过也。
景初中,受诏作都官考课。
劭上疏曰:「百官考课,王政之大较,然而历代弗务,是以治典阙而未补,能否混而相蒙。
陛下以上圣之宏略,愍王纲之弛颓,神虑内鉴,明诏外发。
臣奉恩旷然,得以启蒙,辄作都官考课七十二条,又作说略一篇。
臣学寡识浅,诚不足以宣圣旨,着定典制。
」又以为宜制礼作乐,以移风俗,着乐论十四篇,事成未上。
会明帝崩,不施行。
正始中。
执经讲学,赐爵关内侯。
凡所选述,法论、人物志之类百余篇。
卒,追赠光禄勋。
子琳嗣。
自序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
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是以,圣人着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乐》则考六艺祇庸之德,躬南面则授俊逸辅相之材,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
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
由此论之,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于求人,获安逸于任使者哉!是故,仲尼不试无所援升,犹序门人以为四科,泛论众材以辨三等。
又叹中庸以殊圣人之德,尚德以劝庶几之论。
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疾悾悾而信,以明为似之难保。
又曰: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
人物之察也,如此其详。
是以敢依圣训,志序人物,庶以补缀遗忘;惟博识君子,裁览其义焉。
九征第一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
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着形。
苟有形质,犹可即而求之。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
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
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
聪明者,阴阳之精。
阴阳清和,则中叡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美。
知微知章,自非圣人,莫能两遂。
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虑;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捷。
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
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
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征,亦各着于厥体矣。
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
五物之实,各有所济。
是故: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
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也。
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
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也者,义之决也。
色平而畅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
五质恒性,故谓之五常矣。
五常之别,列为五德。
是故:温直而扰毅,木之德也。
刚塞而弘毅,金之德也。
愿恭而理敬,水之德也。
宽栗而柔立,土之德也。
简畅而明砭,火之德也。
虽体变无穷,犹依乎五质。
故其刚柔、明畅、贞固之征,着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情味,各如其象。
故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休决,其仪进猛;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夫仪动成容,各有态度:直容之动,矫矫行行;休容之动,业业跄跄;德容之动,颙颙卬卬。
夫容之动作,发乎心气;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
夫气合成声,声应律吕:有和平之声,有清畅之声,有回衍之声。
夫声畅于气,则实存貌色,故: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矜奋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
夫色见于貌,所谓征神。
征神见貌,则情发于目。
故仁目之精,悫然以端;勇胆之精,晔然以强;然皆偏至之材,以胜体为质者也。
故胜质不精,则其事不遂。
是故,直而不柔则木,劲而不精则力,固而不端则愚,气而不清则越,畅而不平则荡。
是故,中庸之质,异于此类:五常既备,包以澹味,五质内充,五精外章。
是以,目彩五晖之光也。
故曰:物生有形,形有神精;能知精神,则穷理尽性。
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
然则: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强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
其为人也:质素平澹,中叡外朗,筋劲植固,声清色怿,仪正容直,则九征皆至,则纯粹之德也。
九征有违,则偏杂之材也。
三度不同,其德异称。
故偏至之材,以材自名;兼材之人,以德为目;兼德之人,更为美号。
是故: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中庸也者,圣人之目也。
具体而征,谓之德行;德行也者,大雅之称也。
一至,谓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质也。
一征,谓之依似;依似,乱德之类也。
一至一违,谓之间杂;间杂,无恒之人也。
无恒、依似,皆风人末流;末流之质,不可胜论,是以略而不概也。
体别第二夫中庸之德,其质无名。
故咸而不碱,淡而不[酉贵],质而不缦,文而不缋;能威能怀,能辨能讷;变化无方,以达为节。
是以抗者过之,而拘者不逮。
夫拘抗违中,故善有所章,而理有所失。
是故: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讦。
柔顺安恕,每在宽容,失在少决。
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
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在多疑。
强楷坚劲,用在桢干,失在专固。
论辨理绎,能在释结,失在流宕。
普博周给,弘在覆裕,失在溷浊。
清介廉洁,节在俭固,失在拘扃。
休动磊落,业在攀跻,失在疏越。
沉静机密,精在玄微,失在迟缓。
朴露径尽,质在中诚,失在不微。
多智韬情,权在谲略,失在依违。
及其进德之日,不止揆中庸,以戒其材之拘抗;而指人之所短,以益其失;犹晋楚带剑,递相诡反也。
是故:强毅之人,狠刚不和,不戒其强之搪突,而以顺为挠,厉其抗;是故,可以立法,难与入微。
柔顺之人,缓心宽断,不戒其事之不摄,而以抗为刿,安其舒;是故,可与循常,难与权疑。
雄悍之人,气奋勇决,不戒其勇之毁跌,而以顺为恇,竭其势;是故,可与涉难,难与居约。
惧慎之人,畏患多忌,不戒其懦于为义,而以勇为狎,增其疑;是故,可与保全,难与立节。
凌楷之人,秉意劲特,不戒其情之固护,而以辨为伪,强其专;是故,可以持正,难与附众。
辨博之人,论理赡给,不戒其辞之泛滥,而以楷为系,遂其流;是故,可与泛序,难与立约。
弘普之人,意爱周洽,不戒其交之溷杂,而以介为狷,广其浊;是故,可以抚众,难与厉俗。
狷介之人,砭清激浊,不戒其道之隘狭,而以普为秽,益其拘;是故,可与守节,难以变通。
休动之人,志慕超越,不戒其意之大猥,而以静为滞,果其锐;是故,可以进趋,难与持后。
沉静之人,道思回复,不戒其静之迟后,而以动为疏,美其懦;是故,可与深虑,难与捷速。
朴露之人,中疑实□,不戒其实之野直,而以谲为诞,露其诚;是故,可与立信,难与消息。
(□=陷以石易阜)韬谲之人,原度取容,不戒其术之离正,而以尽为愚,贵其虚;是故,可与赞善,难与矫违。
夫学所以成材也,恕所以推情也;偏材之性,不可移转矣。
虽教之以学,材成而随之以失;虽训之以恕,推情各从其心。
信者逆信,诈者逆诈;故学不入道,恕不周物;此偏材之益失也。
流业第三盖人流之业,十有二焉:有清节家,有法家,有术家,有国体,有器能,有臧否,有伎俩,有智意,有文章,有儒学,有口辨,有雄杰。
若夫德行高妙,容止可法,是谓清节之家,延陵、晏婴是也。
建法立制,强国富人,是谓法家,管仲、商鞅是也。
思通道化,策谋奇妙,是谓术家,范蠡、张良是也。
兼有三材,三材皆备,其德足以厉风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术足以谋庙胜,是谓国体,伊尹、吕望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