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爱读、会读、善读、乐读──谈中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精品】
教学生爱读、会读、善读、乐读──谈中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
教学生爱读、会读、善读、乐读──谈中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
阅读是一种对文字信息感知、理解,进而产生共鸣的复杂心理活动和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
它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接受方式和特殊的交际方式而存在的社会现象,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十分重要。
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把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看得比教给阅读知识更为重要。
这无疑是一种进步,因为方法是比知识更有价值的学问。
从终身教育的角度认识,语文教师在重视传授学习方法的同时,更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保证阅读活动顺利进行并有一定成效的良好心理素质,即爱读、会读、善读、乐读的情感倾向,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通常,我们把阅读的心理素质称为阅读品质。
让学生欣然踏上自主阅读的快乐旅程——浅谈对初中学生自主阅读品质的培养
速 读等 方 法 。我们 要指 导学 生进 行个 性 化 阅读 , 充分 调动 自己的生 活 经验 和 知 识积 累 ,在 主 动积 极 的 思维 和情 感
活动中, 获得 独特 感受 和 体验 。教 师要 引导 学生 尝试 创造 性 阅读 , 在 阅 读 中从 语 表 到语 内 , 从 文 里 到 文外 , 在“ 发
孩子 ,一 个喜欢 阅读 的老师更 容易带 出一批 喜欢 阅读 的孩
子。 ” 我很赞 同这句话 , 也 做了许多努 力。 在语 文课 堂上 , 我努 力营造 宽松 、 民主的课 堂 阅读 环 境 . 开 展多 种形式 的阅读 活 动, 注重师 生互动 、 生 生互动 , 让 学生 畅谈 阅读 的感受 , 充 分
神世界 。 阅读是 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 学好语文的关键 。因此 , 语 文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浓郁 的阅读氛围 , 教 给 学生科 学阅读的方法 , 从 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 让学生 乐读, 会读 , 善读。这样 , 学生将欣然踏 上 自主 阅读的快乐旅程 。
关键 词 : 初 中学 生 自主阅读品质 培 养方法
生表 现令人担忧 , 阅读水平无 从谈起 。我在语文教学 中从 激
发学 生 自主阅读 的兴趣做 起 , 指 导学 生 自主阅读 的方法 . 并 帮 助学生 养成 良好 的 阅读 习惯 , 尝到 自主 阅读的甜 头 . 从 而 慢慢 地提升学 生的阅读 品质。其实 , 就是领着学 生走 一条从 “ 乐读 ” 到“ 会读 ” 再到 “ 善 读” 的阅读之路 . 让 学生欣然 踏上 自 主阅读的快乐 旅程 。
雾
让 学 生 欣 然 踏 上 自 主 阅 读 的 快 乐 旅 程
让小学生爱读,会读,乐读论文
让小学生爱读,会读,乐读爱读书,会读书,对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十分重要。
阅读能开拓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小学语文教学是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作准备的,没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指导学生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鼓励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多么重要呀。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对课外阅读的需要,这一点对小学生尤为重要。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
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
我们怎样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呢?如创设情境,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激发他们爱读书;进行适时阅读激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引领学生读整本的书,触摸作者的灵魂,与作者交流对话。
教师要多鼓励阅读,及时肯定学生在阅读中的点滴进步,让他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在快乐地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二、指导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有了阅读兴趣还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非常重要。
读书还要学会“不动笔墨不读书”,用圈、点、画、注法标出感兴趣的、值得积累的、有疑问的地方。
教学生爱读、会读、善读、乐读──谈中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
教学生爱读、会读、善读、乐读──谈中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阅读是一种对文字信息感知、理解,进而产生共鸣的复杂心理活动和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
它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接受方式和特殊的交际方式而存在的社会现象,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十分重要。
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把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看得比教给阅读知识更为重要。
这无疑是一种进步,因为方法是比知识更有价值的学问。
从终身教育的角度认识,语文教师在重视传授学习方法的同时,更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保证阅读活动顺利进行并有一定成效的良好心理素质,即爱读、会读、善读、乐读的情感倾向,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通常,我们把阅读的心理素质称为阅读品质。
阅读品质,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
它不仅包括对阅读过程发生影响的思想品行,而且包括对阅读行为产生约束的习惯意志。
这里,我们主要谈谈直接制约阅读质量和效率的心理机制,即阅读的主动性品质、积累性品质、质疑性品质和创造性品质。
培养学生这些优良的阅读品质,对于提高阅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一、培养阅读的主动性品质──爱读阅读的主动性品质,是指读者具有内在的阅读需要和强烈的求知热情,能够不依靠外力驱动并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积极进行与阅读同步思维的心理素质,表现为“爱读”的情感倾向。
它包括自觉性品质和自制性品质。
(一)阅读的自觉性品质这种品质的具体表现是,读者能够明确地意识到阅读的意义,并自觉支配自己的阅读行为,使之符合正确的目标。
具备这一品质,就能自觉地认识并掌握一定的阅读规律,成功地从事阅读活动。
这种品质的培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诱导学生产生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有两种,一是驱使读者从事阅读的主动性心理倾向,一是针对读物进行探究的潜在性心理倾向。
我们过去偏重于前者,结果只能是以指令的方式驱动学生产生兴趣,这种兴趣产生于阅读过程之中,而阅读结束即行消失。
如果我们着眼于后者,就可以采用一种若明若暗的方式把读物的潜在内容和意义稍加显示,从而引导学生自觉萌生兴趣。
中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
中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阅读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做为义务教育阶段之一的初中是学生形成良好阅读品质的重要时期。
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为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而努力。
在目前的考试中阅读题也是一类重要的题目。
所以无论从应试的角度还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阅读品质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去感悟作品最终的阅读应该是学生自己去阅读,而不是教师去代替学生完成。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创造,让学生的思想在阅读中驰骋,让学生用心去感悟作品,用心灵超越时空去与作者完成对话。
而教师要做的是适时加以帮助、指导。
一是帮助学生拓开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想问题,开拓其思绪的广度;二是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开拓其思维的深度;三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学生已充分感悟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展开对话,让学生互相交流所得并抓住学生中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引导学生凭借教材和有关资料加以辩论,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取长补短,拓展思维。
课堂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地方而不是单纯展现教师才华的处所。
我认为只要有可能,教师应该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尝试。
学生在初读过程中,我要求他们自己先扫清字词障碍,尝试把握文本的停顿、断句、语气、语速、语调等。
自己的确无法把握的用笔做记号。
因为只有自己先思考,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比如,在教韩愈的《师说》时,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尝试断句,就有学生提问:“老师‘彼与彼年’是什么意思啊?”我当时还愣住了,马上反应过来,该生是没弄清楚这句话该如何断句。
应该是“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他们才有机会去思考,也才会去思考。
作为教师,我们所应该做的是指导而不是包办。
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习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批注、圈点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怎样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品质
怎样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品质怎样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品质新课标阅读教学的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真正的阅读是一种品质,而不单是技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让它成为阅读教学中一种内隐性的力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开展打下坚实的根底。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呢?个人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一、注重情感的体验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响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王尚文教授在?体验:文学教育的必由之路?中讲到,我们有的文学教育工作过分重视"教育",而无视了"文学",往往把文学视同寓言,急于从中抽取教育的信条,或把人物、意向、境界等等看作教条的包装、说教的工具,他们有意无意地轻视甚至无视"体验"。
他认为情感教育其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理性的教育。
[1]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凭着自己已有的学养、识见、兴趣、情感等,与作者、文本对话的过程,从而获得不一样的情感共振。
中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那么怎样去让他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感悟,从而得出自己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
比方,笔者在教朱自清?背影?这篇课文的时候,并没有根据教参的步骤,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然后得出一个又一个的标准答案。
而是抓住作者的三次流泪,问学生:你曾经为父亲流过泪吗?并以"那一次,,父亲,当时,我的泪下来了,这是的泪。
现在,我想对你说"这样的形式表述出来。
这个环节让学生从文本中跳出来,回到自己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
大家都积极的参与进来,其中有感动的泪、有感谢的泪、有懊悔的泪……然后再回到文本中去,让学生找找文中作者为父亲流了几次泪?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这样,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案
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案中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个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一、培养阅读兴趣1.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包括小说、报纸、杂志、科普书等,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充分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
2.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定期组织学生分享他们阅读过的书籍,让他们能够相互借鉴、交流经验,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二、提高阅读速度和流畅度1.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机会: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阅读比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提高其阅读速度和流畅度。
2.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学校可以安排朗读活动,让学生读出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或故事,通过朗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流畅度。
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开展阅读策略指导:教师可以讲解一些常用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概括等,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3.定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学校可以组织定期的阅读理解训练,让学生通过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来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四、培养综合运用能力1.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学校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后写读后感,通过写作整理思绪,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2.组织辩论活动:学校可以组织辩论活动,让学生能够根据阅读材料进行辩论和互动,培养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3.开设课外阅读角:学校可以开设课外阅读角,供学生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
总结: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兴趣、速度和流畅度、理解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入手。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组织丰富的课外阅读机会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
另外,通过阅读策略教学、阅读理解训练、写读后感、组织辩论活动和开设课外阅读角等活动,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流畅度、阅读理解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引导学生想读、会读、乐读
Jiao fa tan hang引导学珈氮会读、乐读---------------------------------------------------------------------♦成都市新莉区石板滩小学徐瑶无阅读不语文。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师要抓住课堂和课外的契机,让学生想读、会读、乐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向往阅读“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很多学生无法独立进行阅读,就是因为身边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与环境。
保证学生良好阅读效果的前提便是营造阅读氛围。
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制造阅读环境。
例如我在教学《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时,为了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和理解能力,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表示自然灾害后人们生活困苦的成语。
全班顿时鸦雀无声,过了许久都没有学生回答。
我已准备放弃等待并说出答案时,突然看到一双小手高高地举起。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大声地说出:”水深火热。
”顿时全班同学向她投去羡慕的眼神。
我因势利导。
让她向同学介绍词语的来源。
她告诉同学们这个成语是她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而来的。
我表扬了她,夸赞她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并告诉学生阅读是增长见识、积累知识的好方法。
全班同学对她的崇拜之情更深了,对阅读的渴望也被激发了。
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引导学生阅读。
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养成阅读习惯,通过不断地积累,形成优美的谈吐,出口成章。
在课堂上,教师才能自如地引经据典,穿插使用各类优美的诗句,让学生感受到或灵动、或厚重的文化氛围。
学生常常会对教师扎实的知识储备、流畅生动的言语羡慕不已。
这时教师可以告知并且鼓励学生: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
只要不断地阅读积累,他们也可以像老师一样。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到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内在的能力。
这一点在阅读教学上的体现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
让学生"会读""乐读"——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和阅读习惯
关键 词 : 速度 视幅 思 堆
中学 英语 阅读 教学 既要 让学 生通过 阅读学 习语 言知 识又 要培 养学 生的 阅读 能力 。 而且后者 更重要 。我 觉得英语教 师 有义务让 学生 明确 阅读 策略训练 的意 义 ,
1 . 多背单词 。 词汇 量的大小是进行阅
成 阅读任务 , 更 不要谈速度 了。如果 我们
它声 响。 阅读能力差的人在阅读 时总是手 读 的基 石 。 很难想 象没 有词 汇量如何 能完 这个能力 的形成 要下很 大的苦功 , 送大 家
一
声读或心 读 ) 。 想要提 高阅读 速度 , 最基础 积 累 了足够 多的词汇量 。 看 一篇文章 的时
让 学 生 “ 会读’ ’ “ 乐读 ’ ’
形成有 效的 阅读策略和 阅读 习惯
青 岛第 六十二 中 学
摘
纪 延华
要: 阅读 了解和 阅读速度 是阅读 效率的两 大要素 。 要 提 高学生的 阅读效率 , 一 方面必须增强对 学生的快速 阅读锻 炼。 快 速 阅读 是一种 卓有
成效 的 闽读 办法 . 对培育 学生提 高阅读 速度和理 解文章 具有建 立- l 生 作 用。 另 一方面 , 教 师在教 学中还应全面地 培育和锻 炼学 生的 阅读技 艺和技 巧 ,
留 的时 间越少 。 对 整个句 子 。 乃至文段 。 就
更能把握 好。
抓住 一局不懂 得不放 , 那样会影 响后 面的
阅读 , 标 题很 重要 , 采取 文——题—— 文
的阅读英语文章、 书籍 , 使自己的阅读速
度乃至 阅读能 力有 了一个质 的提高 。 这样
阅读三部曲,让学生爱读、会读、善读
阅读三部曲,让学生爱读、会读、善读作者:张建民李秀清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21年第02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因此,学校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工作,针对校情和学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学生爱读、会读、善读。
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1.创设系列阅讀主题学生的阅读兴趣往往需要一定的阅读环境。
学校根据日常生活创设一系列阅读主题,让学生在阅读后自由讨论,交流阅读成果,并进行评比,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例如,学校的中华传统节日主题阅读,学生查找资料,用手抄报、PPT甚至视频的形式,从节日的由来、风俗,到有关节日的古诗词,进行分类整理,最后通过交流汇报的形式反馈自己的阅读成果。
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中体验到乐趣,获得了成就感。
2.全班共读一本书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及家庭阅读的实际情况,学校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书籍,并采取全班共读一本书的形式,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班级共读一本书分为四个步骤:拿到新书后,教师上这本书的导读课,设置阅读悬念;社团读书课上,学生按导读计划自己默读完成阅读卡或做好读书笔记,记录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疑问;中期读书交流会,分享读书体会,解决疑难困惑;整本书读完后组织读书汇报会,交流读书收获,评价书中人物。
整本书阅读不再是一篇一篇文章的碎片阅读,而是一个完成过程的体验,更能深刻剖析人物性格,感染读者,更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3.课内外“群文”整合阅读课内外阅读相结合,以课文为基点辅以课外读物,使阅读由精读的点到略读的面,由阅读“个例”到阅读“群文”乃至读整本书,最终形成以课文为中心向周围辐射的阅读方式。
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又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浅谈中学生良好阅读品质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良好阅读品质的培养阅读品质是指一个人在系列阅读行为中反映出来的经常的稳固的特征。
阅读永远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标签:中学生阅读品质培养阅度是学习语文的活水源头,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是继承前人文化财富、获取知识、积累信息的最重要的方法。
阅读作为一种学习过程而言,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所重视。
而且新大纲也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阅读的能力”,因此就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阅读品质一旦形成,就会支配一个人的阅读行为,也直接影响着阅读质量的高低。
中学生的阅读品质,从阅读的过程来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的自觉性和兴趣性阅读的自觉性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先决条件,只有让学生产生了读的欲望,才可能读,才可能在读中思考自己和思考世界,进行有效的知识和学习。
阅读自觉性形成的关键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吉姆·特利里斯提出了一个十分高明的办法——给学生读书听。
他认为这样做不仅可以延长他们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扩大他们的词汇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
给学生读书听,这在学生身上收到的效果十分显著,从而被吉姆·特利里斯说成是“仅次于拥抱”。
在这样的“拥抱”下,学生读书的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
给他们读书听,逐渐使他们阅读的态度由“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
通过在课堂上的大胆尝试,发现读书看报的人多了,用零花钱买书的人多了,了解到学生普遍对“给他们读书听”的做法感兴趣,而且他们承认这种兴趣又使他们产生“自觉自愿地想去阅读”的强烈冲动。
学生阅读自觉性品质的形成,阅读就成功了一半。
只要学生的阅读成了生活的自然,学生就会大量地读,阅读书本,阅读人生,精思体会,涵泳品味。
二、阅读的注意力和持久性语文学习是一个“慢性子”,要细嚼慢咽,要品味,要日积月累,要循序渐进,过程要丰满、到位。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及科技的进步,阅读已经变得不再重要,很多人更愿意看电视,上网,或者使用社交媒体。
这给我们中学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培养中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建议:1. 提供丰富的读物和资源在中学教育中,我们必须提供丰富的读物和资源。
这些读物可以包括传统的纸质书籍,还可以包括数字资源,例如电子书和在线阅读材料。
我们可以在校内建立一个图书馆,其中应该有各种书籍和读物,例如小说,传记,文学作品,流行文化作品等等。
此外,为了让学生可以获得丰富、多元的阅读体验,我们也可以邀请作家和媒体人来进行分享和讲座,并邀请组织推广阅读的志愿者,定期给学生做示范演示、体验阅读等等。
2. 培养家庭阅读习惯在中学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在学校内营造阅读氛围,在家庭环境中也应该积极地推广阅读习惯。
让教师和家长合作起来,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例如,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可以利用阅读时间与孩子一起阅读,或者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的书籍或杂志杂志。
在这个过程中,另外一种重要的习惯,就是家居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同和配合,这样能够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并长久保持阅读习惯。
3. 鼓励学生参与阅读活动在中学教育中,我们还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阅读活动。
例如,根据季节或节日,可以组织阅读相关的活动,例如有关诗歌和作文,绘画和义卖等等,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
此外,我们也可以设置一些阅读目标和奖励机制,例如,阅读量和书籍数量,掌握一些阅读技巧,以及分享与讨论其中得到的见解,都可以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奖励和证书。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和动力。
4. 利用新技术开展阅读在中学教育中,新技术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手段,以便更好地推广阅读习惯。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在线教育平台,配合书籍推广相关主题或技巧,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地获得阅读和学习的体验。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培养初中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阅读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对于初中生来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升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更是对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
第一,为初中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包括课本、故事书、报纸、杂志、网络文章等。
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能够满足不同的兴趣和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第二,建立固定的阅读时间和环境。
学生每天都应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可以是在放学后的特定时间段,也可以是每天晚上的床前阅读时间。
此外,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温馨的阅读环境也很重要,可以摆放舒适的座椅、书柜和书架等,让学生感到愿意花时间读书。
第三,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在学校和家庭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组织阅读推广活动,如读书分享会、阅读比赛等,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和积极性。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去图书馆选择适合他们的图书,与他们共同阅读并进行讨论,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第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不仅仅是读出文字,更要理解其中的意义。
学生需要学会预测、推理、分析和总结。
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有针对性地找到适当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大字阅读、扫读和查读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
第五,注重阅读的过程和体验。
在培养初中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过程中,要注重过程而不仅仅关注结果。
学生阅读时可能遇到困难和问题,教师和家长应耐心引导,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并逐渐提升阅读水平。
此外,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可以通过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等方式,加深对所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
第六,提供适合学生的挑战性阅读材料。
在学生的阅读习惯形成后,应该逐渐提供适合他们能力水平的挑战性阅读材料。
如何培养学生优秀的阅读习惯——初中语文教师的指导原则
如何培养学生优秀的阅读习惯——初中语文教师的指导原则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扩展思维、培养情感的重要途径。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优秀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并制定相应的指导原则,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观念,提高阅读能力和素养。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内在动力,是培养学生优秀阅读习惯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例如,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报刊杂志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阅读的乐趣。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包括识字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注重词汇的积累。
学生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才能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
其次,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例如,教学生如何快速浏览、精读、批注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默读、速读等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另外,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学生长期形成的一种行为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业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首先,建立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等可以成为学生阅读的场所,学生在这些场所可以沉浸在阅读的氛围中。
其次,制定阅读计划。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或每周阅读一定的篇章或书籍,并及时进行讨论和分享。
再次,鼓励学生多样化的阅读。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书籍进行阅读,如小说、诗歌、散文等。
最后,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教师可以设立阅读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坚持阅读。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是学生理解和把握阅读材料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首先,注重阅读材料的选择。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
浅议初中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要领
浅议初中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要领初中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素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在培养初中生语文阅读习惯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要领。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基础。
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关键就在于选择适合学生的读物。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和阅读能力,选择适合他们的读物。
可以选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名家的散文、故事书、科普读物等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和收获,从而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速度。
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积累。
学生可以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同时要求学生阅读时保持专注和培养阅读速度。
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周末、假期等各种机会,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籍,不断提高阅读量和速度。
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快速阅读、略读、精读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时,可以采取一些策略。
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前先浏览文章的标题、段落大意,培养他们的预测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阅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阅读后,可以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品味和审美能力。
阅读不仅是获取信息的手段,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审美的享受。
要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或者名家的散文,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意境、形象和语言之美。
要鼓励学生写读后感、读书笔记,帮助他们提炼和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和感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培养初中生的语文阅读习惯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引导,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爱读、乐读、会读免费范文
爱读、乐读、会读新课标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而且进行了量化。
低年级学生由于阅读习惯和方法几乎空白,要完成自己的阅读任务并非易事,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下功夫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好的阅读习惯能为学生今后阅读能力的提高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笔者依据多年教学经验,觉得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众所周知,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说好“导入语”,因为它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情绪,又有着联系“旧知”与“新知”的桥梁作用,还有着思维定向的作用,因此,成功的导语就是良好学习的开端。
另外,通过采用诸如实物、插图、录像、录音等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都是激发兴趣的导火索。
二、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让学生乐读小学生都有旺盛的求知欲,不甘心只禁锢在枯燥的课本之中,而愿意通过广泛地阅读拓宽自己的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
因此,强调积累就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积累文化,积累精神,打好文学底蕴。
要达到这个目标,那就只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他们感兴趣的童话、寓言、儿歌、连环画和浅显的古诗了。
三、教会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会学,才能主动地获取知识。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得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
小学生的阅读以读为主,读既是实践,又是濡染;既有理解,又有体验;既有语感的培植,又有情感的陶冶;既是规范语言的内化过程,又是心灵世界净化的^程。
因此,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就要变琐碎的分析为导读,以读为本,让书声琅琅进课堂。
要尽可能地增加学习读书的机会,创设各种读书的情境,保证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
课堂上,要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有情感地读。
在教师的引导、启发、帮助下,学生在读书实践中逐步学会读。
具体做法有下面几点:1. 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有助于真切地感受课文,有助于因声明义,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
中学生阅读素养培养方案
中学生阅读素养培养方案培养中学生的阅读素养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中,中学生面临的阅读挑战也越来越多。
为了引导中学生正确有效地阅读,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的阅读素养培养方案,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思维。
第一,鼓励多元阅读。
中学生的阅读素养不仅仅是指他们掌握了一定数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中学生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如文学、历史、科普等,并将阅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第二,培养深度阅读能力。
中学生常常只停留在书本的表面,对于文中的隐含意义和主题思想缺少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读书活动、开展阅读讲座等方式,培养他们对书中细节的把握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同时,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并引导学生展开深度阅读,提高他们的吸收力和思辨能力。
第三,注重阅读实践。
为了培养中学生的阅读习惯,我们应该注重阅读实践的开展。
学校可以建立阅读角落或图书馆,并定期组织阅读活动,包括读书分享、写读书笔记等。
同时,家长也应该与学校积极合作,为孩子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并与他们一起进行阅读,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第四,提升阅读技巧。
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常常遇到理解困难和阅读障碍。
我们可以加强对阅读技巧的培训,帮助他们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教授他们如何快速浏览文章、提取关键信息、推理和归纳等技巧。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辅助工具,如词典、阅读软件等,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第五,倡导互动阅读。
互动阅读是培养中学生阅读兴趣和培养合作精神的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阅读,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分享阅读体验和见解。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六,关注文学阅读。
文学作品是培养中学生审美情操和情感培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引入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与解析。
让学生“乐读、会读、善读”课外书
让学生“乐读、会读、善读”课外书梁少欢(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赤岗小学广东广州511400)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
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
因此,当新世纪拉开帷幕的时候,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呈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整体优化语文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就课外阅读方面不仅在阅读的量上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而且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所以,我认为指导学生阅读,要把握好“三读”——乐读;会读;善读。
这“三读”是关键。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1.1要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必须让学生了解、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我经常对学生进行“现身说法”。
我向学生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讲述自己阅读课外书后的收获和体会,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并且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搜集读书名言,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等,并随之进行教育。
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阅读了。
刚开始,他们阅读的书目,还只是停留在读图画书、漫画书,如《老夫子》、《虹猫蓝兔》等一类。
我并没有阻止(不良书刊除外),因为这也是兴趣的开始,只要他们想读,无论是什么书刊(不良书刊除外)都应该鼓励。
慢慢地,我就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兴趣,以思想内容健康,语言文字优美,适合他们阅读为标准向他们推荐书目。
1.2创设阅读条件,置身于“读”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生爱读、会读、善读、乐读──谈中学生阅读品
质的培养
阅读是一种对文字信息感知、理解,进而产生共鸣的复杂心理活动和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
它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接受方式和特殊的交际方式而存在的社会现象,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十分重要。
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把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看得比教给阅读知识更为重要。
这无疑是一种进步,因为方法是比知识更有价值的学问。
从终身教育的角度认识,语文教师在重视传授学习方法的同时,更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保证阅读活动顺利进行并有一定成效的良好心理素质,即爱读、会读、善读、乐读的情感倾向,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通常,我们把阅读的心理素质称为阅读品质。
阅读品质,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
它不仅包括对阅读过程发生影响的思想品行,而且包括对阅读行为产生约束的习惯意志。
这里,我们主要谈谈直接制约阅读质量和效率的心理机制,即阅读的主动性品质、积累性品质、质疑性品质和创造性品质。
培养学生这些优良的阅读品质,对于提高阅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一、培养阅读的主动性品质──爱读
阅读的主动性品质,是指读者具有内在的阅读需要和强烈的求知热情,能够不依靠外力驱动并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积极进行与阅读同步思维的心理素质,表现为“爱读”的情感倾向。
它包括自觉性品质和自
制性品质。
(一)阅读的自觉性品质
这种品质的具体表现是,读者能够明确地意识到阅读的意义,并自觉支配自己的阅读行为,使之符合正确的目标。
具备这一品质,就能自觉地认识并掌握一定的阅读规律,成功地从事阅读活动。
这种品质的培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诱导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有两种,一是驱使读者从事阅读的主动性心理倾向,一是针对读物进行探究的潜在性心理倾向。
我们过去偏重于前者,结果只能是以指令的方式驱动学生产生兴趣,这种兴趣产生于阅读过程之中,而阅读结束即行消失。
如果我们着眼于后者,就可以采用一种若明若暗的方式把读物的潜在内容和意义稍加显示,从而引导学生自觉萌生兴趣。
如教读《纪念刘和珍君》,先以作者的三句话设疑:“作者两次写‘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又接着写‘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三次‘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中‘必要’的具体内容指什么?‘也’针对什么而言?‘正’该怎么理解?”接着激疑:“作者是语言大师,接连三次使用几乎完全相同的语句必然有其特殊的用意。
”经过这种启发,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去阅读,人人志欲先得。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三个语句显示了文章的脉络,表现了作者写作时的感情。
第一句出现在程君“正告”和“我”回忆刘和珍的往事之后,预示了文章的内容之一:悲痛的悼念。
感情的基调是“悲痛”,“也”字既针对程君的请求,更表示“我”的意愿。
第二句紧接在“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之后出现,预示了文章的内容之二:愤怒的揭露。
感情的基调是“愤怒”,“也”字既针对反动文人的文章,也显示了文章内容之一。
第三句紧接在“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之后出现,预示了文章的内容之三:沉痛的总结。
感情的基调是“深沉”,“正”是恰到时候的意思。
这样,学生凭借这反复出现的三句话迅速解读全文,浓厚的阅读兴趣不仅驱动他去主动追踪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的感情,而
且达到了知人论世的效果。
2.引导学生调节阅读动机
动机是产生于阅读需要的基础上而直接推动读者进行阅读的意念。
动机有外在的,即在外部压力下形成的读书愿望,往往由某种直接的契机(如考试、竞赛)所引起;有内在的,即在没有明显的外力作用下,由自己的主观要求(如理想、求知欲、审美趣味)产生的读书热情。
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可使学生的外在动机转为内在动机,变阅读的某种刺激为自我要求。
如教读《最后一课》,教师作如下设计。
课文中的小弗郎士和同学们年龄相近,然而他却不能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
课文写他上“最后一课”的感受,重点写了他的所见、所想,请思考以下问题:①小弗郎士的眼睛具有很大的穿透力,透视出韩麦尔先生上最后一课同以前上课的许多变化,你能找出这些变化吗?②小弗郎士的心理具有神奇的折射作用,折射出最后一课和往常上课教师、学生的不同感受,文中究竟写了哪些不同的感受呢?这样以设疑作为阅读的导语,通过激发求知欲,很快将学生阅读的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成为推动阅读的内驱力。
(二)阅读的自制性品质
这种品质同样表现为“爱读”的情感倾向,阅读时能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全神贯注,心不旁骛,并把旺盛的求知欲引导到有价值目标的求知实践上来。
可从三个方面培养这种品质。
1.引导学生控制阅读情绪
阅读情绪是读者阅读态度的体验,是读者的需要与读物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的积极或消极,直接影响到阅读注意力,而阅读注意力又恰恰是组织和维持阅读
活动的离合器。
教师在安排读物和布置阅读活动时尤其要注意难易适当,阅读理解的内容既要与读者的原有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又应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够提供一定的新知识。
只有这样读者才会产生爱好、愉悦、激昂等积极情绪。
如果太易,读者就会厌倦、沮丧;如果太难,读者又会紧张、焦虑。
如学习说明文《死海不死》,教师借助于布置阅读活动,两次引导学生控制阅读情绪。
先从整体入手:“课文中有两个设问句,它在作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如果再写上一个设问句,你看添在哪里最合适?”这样从说明的内容和顺序上巧妙地设置阅读活动目标,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地进行阅读。
然后从部分着眼(说明方法)设置阅读目标:“‘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这句话中的数据能否改成24%?‘海水平均深度是146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
’既然最深处是估计出来的,那么,平均深度‘146米’之前是否也应加上‘大约’一词呢?”看来枯燥乏味的数字,一旦把阅读的内容同思维训练有机结合,学生就会情绪亢奋,主动探索,认真进行阅读。
2.激发学生驾驭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即读者对读物的预期估计。
读者接触读物时或在阅读过程中,常
常不由自主地从脑海中搜索原有的相关知识,进行联想并可能发现新的领域,阅读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期待的水平和驾驭期待的技巧。
教师布置的阅读内容,如果是读者有过类似接触的,应唤起学生的回顾;如果是初次接触的,应事先介绍这种类型的基本知识,以促进学生的阅读期待。
期待有三个层次。
①预见层,这一层与读者的语言直觉有关。
如读《雨中登泰山》,从文题中就可以抓住一个“雨”字,就可以预见这篇文章是写泰山的雨趣。
这样,问题的关键也就抓住了。
②预想层,这一层与读者的知识回忆有关。
教师讲课之前,先介绍《雨中登泰山》是游记体散文,并提示学生回忆过去读过的游记,通过联想,读者就可以预见这篇散文的线索可能是与《记金华的两个岩洞》一样──移步换景;也可能如同《黄山小记》──分类赋形。
这样,新旧知识就连贯起来了。
③敏感层,这一层与读者的注意力有关。
由于读者有预估,阅读过程中就会专心捕捉信息,以与期待相印证,如果出现预估范围之外的内容,就会更加引起注意。
如《雨中登泰山》首段写道:几十年多次从泰山“过而不登”,“像是欠下了悠久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
读者敏感地产生疑问:不登泰山可以说欠泰山的债,怎么会欠文化的债呢?这种敏感就会驱动读者认真搜寻。
这样,就不难发现,这篇文章既写了泰山的雨趣,又写了泰山上保存的文化遗迹,两条线索将十几处景点交织在一起,真可谓“形散神不散”。
祖国既有壮丽河山,又有悠久历史,怎能不倍加热爱她呢?如果合理地驾驭阅读期待,阅读活动不仅可以向读者展现一块多姿多彩的知识天地,一种令人心驰神往的境地,而且可以使读者充分体验到惊奇、困惑、愉悦和欲罢不能的理智感和美感,而这种感受又反过来进一步推动阅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