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经络(中医)
中医经络学说概述(第一部分)
中医经络学说概述第一节、经络的含义和内容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
“经”有经络的意思,为纵行主干;“络”有网络的意思,是从“经”分出而遍布的小支。
“经”和“络”虽有区别,但循行、分布是紧密相连,彼此衔接,沟通人体的上下、内外,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经络分为经脉和络脉两大类,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和难以计数的孙络等。
一、经脉经脉可分为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和奇经八脉三种。
(一)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名十二正经。
它是以手足阴阳定名,并根据在体表左右对对称的分布位置和它所络属的脏腑,计有手、足阳经各三对。
在上、下肢体内侧的经脉为属脏的阴经,称手三阴和足三阴,联络相为表里的腑;在上、下肢外侧的经脉为属腑的阳经,称手三阳和足三阳,联络相为表里的脏。
十二经脉的循行和分布都有一定的规律。
循行方向为: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胸或腹。
在它的循行路线上,各分布着许多穴位,称为经穴。
为治疗本经脉所主治的和所络属脏腑的有关疾病的治疗点。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和循行见附表1-1、1-2、图1-1、1-2、1-3.手足三阴和手、足三阳根据脏腑生理和病理的特性,构成了太阴与阳明、厥阴与少阳、少阳与太阳的表里关系,这种关系对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指导意义。
又根据十二经脉的主治性能,在治疗上可按照本经取穴和异经取穴,本经取穴,是病在某经,可取该经的有关穴位,异经取穴,可取与该经有关的经脉(如相为表里的经脉)进行治疗。
表1-2 十二经脉循行与分布足太阳膀胱经体内体表属膀胱,络肾,与脑联系从目内眦→头颅→头后→背→腿后外侧→足小趾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体内体表体内体表体内体表属脾,络胃,与心、舌联系从大趾→腿内侧中间→大腿内侧前胸缘→腹、胸属肝,络胆,与肺、胃、眼、头顶联系从大趾→腿内侧→腹、胸胁属肾,络膀胱,与脊柱、肝、肺、心、喉、舌根联系从小趾→足心→腿内侧后缘→腹、胸(二)十二经别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中的同名经分出的纵行支脉。
中医的灵魂——经络
中医的灵魂—经络一个城市的正常运行除了表面的交通运输的状况,还需要地下的强大运输能力,也就是供水和排水系统是否健全,而在我们的身体中,血气需要运输到每一个角落供养脏腑器官和组织结构,而这一切的完成都需要经络来参与其中,俗话说:“人活一口气”,血气是生命之本,而经络是血气运行的通道,在中医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经络为何能将其视为灵魂的存在呢?中医如何看待经络学说经络就像一个网状的结构,人体就像一个一个零碎的零件,通过经络进行连接,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内连着脏腑,外连四肢百骸,生命存在,经络就在运动着,生命终结的时候,经络也就截止了它们的一生,《黄帝内经》中认为:“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而中医之所以能够关注整个生命活动的状态,重视人体内的精、气、神,都是依赖经络这个灵魂。
1. 经络阐述阴阳平衡在中医认为,世间的万物都是阴阳存在着的,所以中医的核心也是阴阳,所以中医将经络也分为阴阳,中医将经络中属于脏器的经络与脏直接相连、关系密切的经称为阴经,而将经络归属于腑脏器官与脏直接相连、关系密切的经成为阳经,阳经在四肢的外面,而阴经在四肢的内面,所以经络也是阴阳之气在体内的通道,《内经》中说:“脉以候阴阳”。
在人体中有十二经络,之间是相对称的,每一条阳经都会有一条阴经与之相表里,例如: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形成阴阳的协调与平衡,阴在人体内部,守候着阳,阳在人体的表面,守卫着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
2. 五经与五行道家的五行之说被运用于很多的领域,就连中医也对其赞不绝口,而中医也结合道教的五行之说,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按照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的特性来分类,而这五行之间也是互相相生相克,例如:木生火,火生土……,而木克土,土克水……,在《内经》中将五行的学说运用于医学,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中医五行之说,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而五脏分别有着自己独立的五经,即心经、肝经、脾经、肺经、肾经。
神秘的经络
三 疾病与经络
九、疾病可以写在脸上
2.经脉气血,上注于 面
1.脏腑盛表,反映于 面
B
A
三 疾病与经络
十、什么是筋脉病证
A
C
E
2.筋脉病分为一般 筋病和特殊筋病
4.筋脉病与寒 热相关
1.筋脉病有什 么表现
3.筋脉之病的 表现
B
5.筋脉病的治 疗
D
05
四 灵活运用保健康
四 灵活运用保健康
一、按摩的是与 非
三、如同树枝一样的十五 条络脉
五、十二皮部也是经脉的 重要组成部分
二、人体十二经脉与自然 界十二经水相应
四、保护关节的十二经筋
六、说说冲脉
二 认识一下经络大家族
七、何为血络
九、经脉与面色犹 根本与枝叶
八、经络脏腑表里 相合
十、阴阳经脉有根 结
十一、经气盛与 时辰
十二、神秘的子午 流注
二 认识一下经络 大家族
一、按摩的是与非
1.按摩能疏通 经络
2.足底按摩的 道理
3.按摩足部能改 善头面诸窍不适
4.足部按摩也 有禁忌
四 灵活运用保健康
二、宅男宅女的忧患
1.何谓宅男 宅女
1
2.宅男宅女 有健康隐患
2
四 灵活运 用保健康
三、捶捶后背,身体轻 松
1.捶背法简 便易行
1
2.背部有重 要穴位
2
四 灵活运用保健康
二、发现经络
四、经络的作用
七、经络的研究关乎中医 学发展
一 经络漫谈
一、什么是经络
01
1.经络的 来源
02
2.经络是 奇特的生
命结构
一 经络漫谈
中医学关于“十二经脉”的简述
中医学关于“十二经脉”的简述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组成。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浮络、孙络等。
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直行主干,为全身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十二经脉,为十二脏腑所属络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核心部分,故又称“十二正经”,包括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
十二正经有一定的起止,有一定的循行路径和分布规律,有一定的走向及交接规律,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相互之间有表里关系,各有专属的穴位。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规律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而组成,命名原则如下。
上为手,下为足: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
起于或止于手的经脉,称“手经”;起于或止于足的经脉,称“足经”。
内为阴,外为阳:分布循行于四肢内侧的经脉,称“阴经”;分布循行于四肢外侧的经脉,称“阳经”。
按照阴阳三分法,阴分为三阴:太阴、阴、少阴;阳分为三阳:太阳、阳明、少阳。
手足各有三阴经: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手足各有三阳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
脏属阴,腑属:十二经脉与六脏六腑各有特定的配属关系,六阴经属于脏,并冠以所属脏之名,如内属于肺则称“肺经”;六阳经属于腑,并冠以所属腑之名,如内属于胃则称“胃经”。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注: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缘,脾经在中线。
在内踩尖上8寸处交又后,脾经在前缘,肝经在中线。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十二经脉走行方向的规律,《灵枢·逆顺肥瘦》说:“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胸)。
”手三阴经起于胸中,循上肢内侧走向手指端;手三阳经起于手指端,循上肢外侧,走向头面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面部,下行经躯干循下肢外侧,走向足趾端;足三阴经起于足趾端,经下肢内侧走向腹部、胸部。
三、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1.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端交接,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在小指端交接,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在无名指端交接;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在足大趾端交接,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在足小趾端交接,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在足大趾爪甲后交接。
我对中医经络的感悟与思考
我对中医经络的感悟与思考
中医经络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是指人体内部的经脉和络脉。
经脉是人体内部的主要通道,络脉则是经脉的分支,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体内部的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
中医经络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通道,是人体内部各个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在我看来,中医经络理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对中医学的贡献,更在于它对人类健康的启示。
中医经络理论认为,人体内部的经络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这种联系和影响不仅存在于人体内部,也存在于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
因此,中医经络理论提醒我们,人体健康不仅取决于内部的调节,也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体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这些都会对人体内部的经络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现代人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空气污染、水质污染、电磁辐射等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医经络理论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中医经络理论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对人类健康的启示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理解中医经络理论,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现代社会中的环境问题,
从而减少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享受美好的生活。
了解人体十二经络走向图教你记住十二条经脉
了解人体十二经络走向图教你记住十二条经脉人体十二经络走向图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
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
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表1)。
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人体十二经络走向图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2)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规律是:凡属六脏(心、肝、脾、肺、肾和心包)的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经,分布于下肢内侧的为足三阴经。
凡属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的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腰背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外侧的为手三阳经,分布于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经。
手足三阳经的排列顺序是:'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在后;手足三阴经的排列顺序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是: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
养生必知,十二经络的走向图及生理功能,值得收藏
养生必知,十二经络的走向图及生理功能,值得收藏经络畅通全身轻松《黄帝内经》:“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人体有12条正经,外加任督二脉,一共14条经络。
人体的经络必须保持畅通,经络不通,则气血不和,百病丛生。
换句话说,经络既是人体的总控系统,又是预防疾病的医疗保健系统。
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如阳光,空气,水,电,磁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作用。
当人体加以按摩,温灸,光,电,磁等不同的物理刺激时,这些功能就会源源不断地输入人体,通过经络系统的传导,对五脏六腑的功能进行调整,使人体达到一种经络畅通,阴平阳秘的核心状态。
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好不是累了休息,而是有规律休息,大自然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法则的,如一年的节候规律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而人体的经络运行也是有一定的规律,每天的12个不同时辰,分别对应着12条经络,分别都有不同的运作时间,这就是所谓的经络子午流注。
1、手阳明大肠经(养生时间:早05~07点,最宜排便)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大肠经不通常见症状:牙痛、头痛、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桡侧的中点处,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这个部位,用力按压,缓解头痛。
生理功能打通大肠经可有效防治皮肤疾病可以帮助人体增加阳气把多余火气祛掉,有很好的通便效果主治疾病主要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痛;头面部疾病的面神经炎、面瘫、耳鸣、耳聋;其他疾病的神经性皮肤炎、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
主要穴位及作用商阳:位置食指指甲跟外侧作用便秘合谷:位置拇指、食指掌纹端作用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温溜(牙痛):位置拇指侧,腕横纹上四寸作用骨外旁此为聚阳气穴,可补阳气(如果虚寒体质可多灸,燥热时可刮痧泻火)急起的痘痘曲池:位置肘横纹外端点作用降血压的作用、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秘的效果,脏腑病。
《黄帝内经》中的经络学说
《黄帝内经》中的经络学说
《黄帝内经》是一部古代中医典籍,其中包含了关于经络学说的内容。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网络系统,其中包括经络和穴位。
经络是一种无形的通道,能够使气血等生命能量在体内循环运行,起到调节和平衡人体功能的作用。
穴位是经络上的特定点位,通过刺激穴位可以影响经络的运行和调节身体的机能。
根据《黄帝内经》的经络学说,人体内的经络系统主要分为十二经络和八脉。
十二经络包括三阳经、三阴经和奇经八脉。
三阳经包括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三阴经包括足太阴脾经、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经;奇经八脉包括任脉、冲脉、督脉、带脉、冲脉、阴维脉、阳维脉和阴脉。
经络学说还包括了经络的分布规律和运行规律。
经络分布在全身,通过脏腑之间、肢体之间相互联通。
它们将人体内的气血运输到各个器官和组织,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和平衡。
经络的运行规律包括了经气、气血和阴阳的升降出入。
经络学说认为,当经络出现阻塞或疏通不畅时,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产生疾病。
《黄帝内经》中的经络学说为中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具有丰富的临床应用价值。
它强调了人体整体的调节和平衡,注重疾病的预防和调理,对中医的发展和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对中医经络的感悟与思考
我对中医经络的感悟与思考
我对中医经络的感悟与思考
中医经络是一套完整的医学理论,它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和气息的流动形成着自然形成的经络系统,这些经络系统在影响和调节人体健康状态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经络就像一个精密的网络一样,它们能够有效地连接起身体的每个部位,使身体有机会真正达到均衡,有效地控制身体的健康状态。
这是与传统的西医理念完全不同的,因为传统理念认为,身体的健康状态最终取决于其内部的机理,而中医经络认为,身体的健康状态取决于其外部的联系,即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
其次,中医经络可以帮助人们找出身体不足的地方。
它可以指导人们采取积极的态度,预防和治疗疾病。
实际上,当人们感到身体不适时,通过经络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所在,从而使用正确的手段进行治疗。
最后,中医经络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
通过了解经络系统,人们可以更充分地意识到身体内部的流动,并能够观察到自己在不同状态下的行为及身体活动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并做出改善的决定。
总而言之,中医经络的概念对我们的健康状态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并正确地治疗和预防疾病。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学习中医经络,以更好地保护和改善自己的健康状态。
中医经络基础必学知识点
中医经络基础必学知识点
中医经络的基础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
1. 经络系统:经络是中医学说的人体内外联系的通道系统,包括经脉、络脉、腧穴等。
经络系统与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相互联系,起到调节、运输气血和经络信息的作用。
2. 经络的分类:经络分为经脉和络脉两类。
经脉是主要的通道系统,
包括十四个经脉和两个奇经,通过人体不同部位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系统。
络脉是与经脉相平行的脉络系统,主要分布在肌肤和皮下。
3. 经络的属性:经络有气血、营卫、营血等属性,通过这些属性来体
现其功能和特点。
例如,经脉主要传输气血,络脉主要传输营卫。
4. 经络的分布与循行规律:经络的分布与人体的脏腑、经络经脉相互
联系,表现出特定的循行规律。
例如,手太阴肺经起于胸部走向前臂,与肺脏相互联系。
5. 经络的功能:经络有调节气血流通、运输营卫气血、调整脏腑功能
等功能。
中医通过经络调理来达到治疗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6. 经络与腧穴:腧穴是经络和络脉的交汇点,中医通过刺激腧穴来调
节经络的功能。
腧穴具有特定的功能和治疗作用,在中医诊疗中被广
泛应用。
7. 经络的病理变化:经络在疾病发生过程中,会出现气血阻滞、经脉
闭塞等病理变化,中医通过调理经络来治疗疾病。
这些是中医经络基础知识的一些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医经络理论,应用于临床诊疗中。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中医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是指人体经络系统的形态、分布、功能和调节机制的学说。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经络学说是贯穿始终的重要理论,对于中医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经络学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古代经络学说,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经络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它是由经络组成的,经络是连接器官、组织和组织之间的通道。
经络不仅在表面运行,同时也在深层组织和脏腑之中。
人体的经络系统相当于一个复杂的通信网络,贯穿全身,并进行信息传递、物质运输和调节功能。
按照经络学说,人体有十四条正经,包括三阳经、三阴经和八奇经。
其中三阳经包括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三阴经包括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和手少阴心包经;八奇经包括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和手少阳胆经。
每一条经络都与一定的脏腑相对应,通过经络可以传输血液、气、营养物质和信息,并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一个能量场,通过经络可以感知和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情况。
正常情况下,经络系统中的气血运行畅通,维持着我们身体的健康状态。
然而,当气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经络的堵塞和疏通不畅,从而引发疾病。
中医的治疗方法通常是通过调节经络系统,使气血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根据经络学说,中医治疗一般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来调节经络系统。
针灸是将针刺入特定的穴位,通过刺激经络系统的气血运行来恢复身体的平衡;推拿是通过按摩身体表面的穴位,刺激经络系统,增强气血运行;中药则是通过服用草药来调节气血的流动,恢复人体的正常功能。
经络学说的研究对于中医的治疗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不仅可以解释中医的一些疗效,也为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经络学说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疾病的本质和产生的机制,为中医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有路径之意。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的主干。
络,有网络之意。
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经络内属于脏腑,入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此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
研究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之间的关系的理论,称为经络学说。
是中医学分析人体生理、病理和对疾病进行诊疗的主要依据之一。
“经络”一词首先见《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
”又如《灵枢·脉经》中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经络学说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经络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循行部位、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表现,经络中血气的运行与自然界的关系,经脉循行路线上的穴位及其主治作用,经络与脏腑的关系等等。
经络学说的形成,是以古代的针灸、推拿、气功等医疗实践为基础,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结合当时的解剖知识和藏象学说,逐步上升为理论的,其间受到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
《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经络学说的形成。
《内经》中系统地论述了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属络脏腑。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经络学说在临床上可以应用于解释病理变化、协助疾病诊断,以及指导临床治疗三个方面。
1、解释病理变化经络与疾病的发生、传变有密切的关系。
某一经络功能异常,就易遭受外邪的侵袭,既病之后,外邪又可沿着经络进一步内传脏腑。
经络不仅是外邪由表入里的传变途径,而且也是内脏之间、内脏与体表组织间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
2、协助疾病诊断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络属,可以反映所属脏腑的病证。
因而在临床上,就可以根据疾病所出现的症状,结合经络循行的部位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
如胁痛,多病在肝胆,胁部是肝经和胆经的循行之处。
智慧树知到《漫谈中医药》章节测试答案
C:水和木
D:木和金
答案:木和金
第三章
1、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根据是()
A: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B:心主身之血脉
C:心主神志
D:心为火脏
答案:C
2、调节腠理之开合,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主要是由肺的哪项功能所完成
A:主呼吸之气
B:主一身之气
C:主宣发
D:主肃降
答案:C
3、情绪与肝有关是因为()
B:龙骨
C:牡蛎
D:龟板
E:鳖甲
答案:ABCD
答案:D
2、患者突发皮肤瘙痒,红疹发无定处,此起彼伏。是因感受哪种邪气引起()
A:寒
B:风
C:火
D:暑
答案:B
3、六淫致病,季节性最强的邪气是()
A:风
B:寒
C:暑
D:湿
答案:C
4、与人体情志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心、肺、肝
B:心、肝、脾
C:肺、脾、肾
D:心、脾、肾
答案:B
5、以下哪种情志伤脾()
D:寒证
答案:A
8、正气的基本概念是()
A: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之气
B:防御外邪侵袭之气
C:根于下焦之元气
D:人体的技能活动和抗病康复能力
答案:D
9、“实”的病机最根本的是()
A:痰浊壅盛
B:邪气亢盛,正气未衰
C:气血瘀滞
D:脏腑功能紊乱
答案:B
10、气在局部发生阻滞不通时,称为()
A:气结
B:气滞C:气闭人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经络分析报告
经络分析报告1. 前言经络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中医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生命能量,通过经络系统进行传导和调节,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平衡。
经络分析是一种通过观察和分析人体经络系统的方法,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对经络分析进行介绍,并对其应用进行探讨。
2. 经络系统的概述经络系统是指人体内一种类似于血管和神经的系统,通过其中的经络传导生命能量和信息。
中医认为,经络系统是连接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桥梁,调节和维持体内的生理功能。
经络系统中的主要经络包括十二经络、八经脉和奇经八脉。
十二经络是连接主要脏器的经络,通过经络传导气血和营养物质。
八经脉是贯穿四肢的经络,起到运送气血、调节活动的作用。
奇经八脉则是连接脏腑和经络之间的经络,调节和平衡体内的阴阳能量。
3. 经络分析的方法经络分析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3.1 观察方法通过观察人体的皮肤、舌苔、眼睛等细节,可以了解经络系统的状况。
例如,皮肤的色泽、毛细血管的分布和光滑度等可以反映经络的通畅程度和血液供应情况。
舌苔的湿润程度和颜色也可以反映经络系统的健康状况。
3.2 探测方法通过使用特殊的仪器和设备,可以对经络进行探测和测量。
例如,脉搏诊断仪可以测量人体脉搏的频率和强度,以了解经络系统的血流情况和气血供应状况。
经络探测仪可以检测经络的电导性和电阻性,以评估经络的通畅程度。
3.3 问诊方法通过向患者提问和收集病史,可以了解经络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疾病。
例如,询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体质特点,可以判断经络系统是否存在病理变化。
4. 经络分析的应用经络分析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经络分析,可以了解人体内阴阳能量的平衡和不平衡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疾病。
4.1 诊断疾病经络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
通过观察和测量经络的状态,可以判断经络系统是否存在问题,并了解问题的具体状况。
例如,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和湿润程度,可以判断阴阳能量的平衡情况,评估脏腑功能的健康状况。
浅谈对中医经络的认识
经络学是体现人体内存在一种“网状管道现象”的新学说。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细小的分枝为络脉,“经络”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
人体通过物质能量(营养物质)与非物质能量物质(气)。
在遍布全身的经脉通道运行,把全身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任何病变,都可以在人体中的“气”找到解答。
人体气脉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古人称它象天符地,“天有咎度。
人之脉穴同其源。
地有山河,人有脉络合其妙,三百六十,无非脉之贯通。
八万四千,尽是肤之穿透”。
人体内具有大大小小,纵横交错,旋转反复的无形通道,通道中所输送的物质流就是气。
内通五脏六腑,外通皮肤毛孔,把全身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由于人体场通道的复杂性,人类一直无法用准确的理论来描述人体经络在人体中存在的现象,每个人对经络存在的现象与说法就不能完全一致。
人是一部具有超精密结构的系统,由几种仪器无法检测到的神秘现象,同时控制着人体的系统运行。
如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
但其中任何一个系统都不足以代表人体的整体状态。
这些系统出现故障往往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气是一种能量,它在人体间沿着固定的轨道运行,如气要逆行,就会消耗人体中气的能量,如果两气相触,人体的经穴就会封闭,使人的身体不爽,周身不适,所以气要沿着人体的经络顺行。
“气”完全可以按照人的意思和意愿在经络中运行。
阴阳动变的离合,对地球的气候进行改变,产生了冷热,对人的作用也是一样。
我们就必须靠自身的能量去作用它、了解它。
在人体的经脉中,有很多穴位是生命运转的重要关口。
如果我们掌握了它的机关,它就会随你拨动,随着你的意念给予它的方向,实现我们健康、长寿的意愿。
气疾是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另一个面是非物质能,通过毛孔沿着经络达到全身。
一旦物质气进入体内,堵塞非物质气进入体内,就会使人体的元气不足,就会造成人的精神和体力下降。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的组成一、经络的基本概念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是气血运行和信息传导的主要通道;络脉是经脉的分支,网络全身。
《灵枢·本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说明经络是运行气血、沟通联系脏腑肢节的通路。
在经络中运行的气称为经络之气,简称经气。
经气是一身之气分布到经络的部分,与脏腑之气相通。
经气是信息的载体,有感应和传导信息的作用,是经络沟通联络脏腑形体官窍的中介。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人体的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组成。
(一)经脉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主要有正经、经别和奇经三大类。
正经有十二条(左右共二十四条),故又称“十二正经”或“十二经脉”,包括手三阴经、足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
十二正经有一定的起止,一定的循行部位和交接顺序,在肢体的分布及走向有一定的规律,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相互之间也有表里关系。
十二正经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重要分支,又称“十二经别”。
分别起于四肢肘膝以上部位,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中相表里的两条经脉的联系和补充十二正经的作用。
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的最大分支,与十二经脉有别,但也属于经脉的范畴。
奇经有八条,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合称为“奇经八脉”,具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
奇经与脏腑没有直接的属络关系,相互之间也无表里关系,如《圣济总录》说:“脉有奇常,十二经者,常脉也;奇经八脉则不拘于常,故谓之奇经。
盖人之气血常行于十二经脉,其诸经满溢则流入奇经焉。
”(二)络脉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
别络是络脉中较大者,有本经别走邻经之意,可加强十二经脉相表里的两经之间在体表的联系,并能通达某些正经所没有到达的部位,可补正经之不足,还有统领一身阴阳诸络的作用。
张仲景对经络的理解
张仲景对经络的理解
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对经络的理解在中医学中
有着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关于张仲景对经络的理解的详细内容:
1. 经络的定义:张仲景认为,经络是人体内部运行气血的通道
系统,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他将经络比作河流,气血则是河水,通过经络的流动来保持人体的健康。
2. 经络的功能:张仲景认为,经络在人体内部起到了连接各个
脏腑器官的作用,使得气血能够顺畅地运行。
他认为经络是人体的
生命之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依据。
3. 经络的分类:张仲景根据经络的不同特点将其分为十二经络
和八脉。
十二经络包括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
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八脉则包括任脉、冲脉、督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
阳跷脉。
4. 经络的病理变化:张仲景通过对临床实践的总结,认为经络
在人体发生病理变化时会出现气血不畅、经络阻塞等问题,导致各
种疾病的发生。
他将这些病理变化归纳为经络病,如经络气滞、经
络寒凝、经络湿热等。
5. 经络的调理方法:张仲景提出了一系列调理经络的方法,包
括针灸、按摩、草药治疗等。
他认为通过刺激经络,可以调节气血
的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中详细介
绍了许多经络调理的方剂和治疗方法。
总之,张仲景对经络的理解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理论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带你认识经络
带你认识经络“经络的概念”经络是一个道路,能够运行全身的气血,能够联络全身,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
经络的这个定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气血运行的道路,二是联络全身的道路。
经络还有另外一种定义方法:所谓的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可能把经络称为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更有助于我们系统条理化学习《经络》这门课程。
而称经络是一个道路,能够运行气血、能够联络全身,这是我们现代人所讲出来的。
随着对经络研究的深入,对经络本质的揭示可能还会产生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
因为随着医学的发展,认识深度也会随之增加。
就现在我们对经络的认知,可以将以上两种对经络的定义进行合并,更全貌的展示经络是什么:“经脉和络脉”经脉、络脉合称为“经络”。
《说文解字》中“经”为“通道”之意,可以理解为路径、途径。
经脉纵行人体上下,沟通脏腑表里,是经络系统的主干。
《说文解字》中“络”为“连结”之意,可以理解为联络、网络。
络脉横行经脉之间,交错分布在全身各处,是经络系统的分支。
经脉共有五十六条,包括十二经脉各有两条,左右是对称的,所以十二经脉共有二十四条;十二经别也是左右对称的,也是二十四条,加起来是四十八条;奇经八脉有八条经脉,因此,总共是五十六条经脉。
而五十六条经脉当中,只有带脉起于季胁(位于胸部两侧的第十一、第十二肋的软骨),如腹部腰带一样环腰一周,也只有带脉是横行的,其余五十五条经脉都是纵行的。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既有纵行的也有横行的,纵横交错,就像网络一样遍布于全身,一般常称为“网状分布”。
经脉和络脉共同把人体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肉筋骨等组织连接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
这有机整体是如何构成的?一些复杂的组织如何构成了一个内外协调统一的整体?对此,我们认为主要是依靠着经络的联络作用。
《灵枢·本脏篇》指出:“经络者,所以行气血而荣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概括了经络的功能作用。
经络是沟通内外、联系上下、运行气血、输布营养、协同完成脏腑功能、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通道。
十二经络的专业知识
十二经络的专业知识
1. 经络概述:经络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人体内的运行通道,其中包括12条主要经络和8条奇经八脉。
经络是连接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纵向通道,是调节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通道之一。
2. 经络的分类:主要经络分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
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和阳跷脉。
3. 经络的功能:经络功能包括运输、调节、防御和环境适应等方面。
经络通过运输气、血、津液和免疫细胞等,实现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的信息传递和物质交换。
同时,经络能够调节机体的内分泌、免疫、神经等系统的功能,参与人体的调节和维持。
经络也承担着防御作用,抵御外部病原体和内部异常病理。
4. 经络的应用:经络理论是中医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于中医诊断和治疗。
中医治疗常通过调节经络来达到疾病治愈的目的。
同时,经络理论也逐渐被应用于健康咨询、养生保健、按摩理疗和针灸等方面。
近年来,经络理论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现代医学研究的关注,为经络理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经不通:
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胸胁胀痛;眩晕血压不稳易怒易冲动; 皮肤萎黄易倦乏力前列腺肥大;月经不调乳房疾病小便黄。
督脉不通: 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 痔疮便秘;阴阳失调。
任脉不通: 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消 化不良胸闷气喘。
疏通经络的法宝--天慈针
中华特效天慈针针法在国内外被称为 ‘神笔’‘神针’,被中医药管理局 收录为中华特效医术,是疏通经络的 法宝。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不破皮、 无感染、无恐惧、无副作用的情况下, 针对肩周炎、颈椎病、关节炎、腰酸、 腿痛的人群效果显著,除此之外对高 血压、失眠、头痛等症,长期使用起 到明显的改善作用。另外还具有养颜 美容—祛斑、祛皱、祛褶、丰胸等方 面有奇特效果。
十二经脉的命名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结合手足、阴阳、脏腑三方面而 确定的。
经脉循行分布于四肢的内、外和所属脏腑的阴阳属 性不同,有阴经、阳经之分。 太阴-阳明 盛 手足 少阴-太阳 一阴一阳 三阴三阳 三阴 厥阴-少阳 衰 三阳
十二经脉的名称
1. 阴阳属性 阴——脏、内侧 阳——腑、外侧 盛衰 三阴 太阴—— 前 ——阳明 三阳 (内侧) 厥阴——中(侧)——少阳 (外侧) 里 少阴—— 后 ——太阳 表
脘腹胀气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呕吐作闷容易倦怠虚胖; 头胀头脑不清湿重脚肿便秘关节酸胀糖尿病。
心经不通: 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气短上气有压 力感,忧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口臭。
小肠经不通:
小腹绕脐而痛 心翳闷头顶痛;容易腹泻手脚寒 凉;吸收不良虚肥;肩周炎。
膀胱经不通: 恶风怕冷,颈肩不舒腰背肌肉胀痛;腰膝酸软 静脉曲张尿频尿多尿黄,前列腺肥大。
【天】恩浩荡,【慈】闵于 世,返璞归【真】
“天慈针”的名字,表达了膳源本草 对天地慈悲的感恩之情,以及我们 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感恩上天将 独有的现代化“神针”,赐予人类, 得以蒙福,同时也表达了膳源本草 与天地同心,与万物一体,慈闵于 世,返朴归真的决心,让每个于是 上原本草结缘的朋友。都体绘爱感 受爱,成为爱,传递爱。
《灵枢· 逆顺肥瘦》所载:“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 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 足走腹”。
为什么要疏通经络?
肺经不通: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 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闷面色无华。
大肠经不通: 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 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胃经不通: 喉咙痛胃痛怕热消化不良,易倦怠,膝关节酸 痛便秘;唇干舌燥身体消瘦。 脾经不通:
沈阳某陈女士,42岁,调理师, 胳膊内侧长了一个1.5公分的小 粉瘤,其每天利用空余时间用天 慈针疏通粉瘤周围处,不到一个 月粉瘤消失。
使用说明
很多人担心找不准穴位,其实不必担心,因为天 慈针是用磁场治疗不需刺入体内,它的磁场范围 在75px左右、因此对穴位要求不必非常精准、 只要找到痛点也就是中医所讲的(阿是穴)那就 是有效点。每天使用1-2次,每次10-15分钟 【注意:要静心使用、感觉到治疗点具有酸、麻、 胀、痛最佳】使用时依据个人的承受能力为度, 慢性病十天为一个疗程,坚持长期使用会有意想 不到的效果
2. 脏腑隶属 脏—阴经 腑—阳经 3. 手足循行 手—上肢 足—下肢
举例: 手--循行至手 --- 起止部位 太 前 循行路线 阴--属脏,内侧 缘 肺--属肺脏 --- 所属脏腑 经--经脉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 贯全身。
内属于府藏 (内行部分)
经是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 主干,犹如粗直而长的高速公路、 大道;
络犹如网络,又似细曲而短的小街、小巷。
养好看得见的身体,先懂看不见的经络
经脉与络脉的比较
经 脉
①含义 ②地位 经:路径 粗大,主干
络 脉
络:网络 细小,分支 横、斜,纵横交错
网状布散,遍布全身 多行于浅部
③走行方向 纵行(个别特殊)
因为经络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把经络比作飞机的航线 更合适一些。当飞机通过时,可必知道飞机从这条路 线上飞,但飞机过后,还是一片天空,根本看不见这 条航线。经络就是如此,经络感传,循经皮丘带、循 经疼痛等经络现象的存在以及声、光、电等可以证实 其存在,但从解剖刀和显微镜下却又看不见其踪迹。 《黄帝内经》指出,所谓“天真”,就是指本性,本 性最天真。在我们人体中,五脏六腑不仅是最天真的, 也是处于一种很和谐的状态,一种很平衡的格局。所 以,祖国医学认为,人体自身是能以无为的方式达到 一种非常有为的状态。经络具有“行血气,营阴
肾经不通:
手足怕冷,口干舌燥腰膝酸痛咽喉炎;月经不调性欲 减退;前列腺肥大足跟痛尿频尿少尿黄。
心包经不通: 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干;神 经衰弱。 三焦经不通: 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 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
胆经不通: 口干口苦,偏头痛容易惊悸;善叹息便秘皮肤萎黄; 消化不良关节痛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
5600高斯磁能,可渗透皮下15到20厘米,
集针灸,点穴,刮痧,按摩,拨筋,正骨,整脊为一体
传统针灸
中华民族的传统针灸技术,从原 始社会伏羲时代的砭石开始。后 来又不断地研究发明创造出石针、 骨针、毫针,随着时代的发展, 毫针破皮疗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 制,有些国家禁止使用,有很多 人因害怕交叉感染而不敢接受针 灸疗法。
④分布形式 ⑤深浅分布 线状 多行于深部
经络系统的基本组成
脏腑
(五官九窍)
十二经别 十二经脉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经 经 络 络 奇经八脉
附 属 结 构
十五络脉
孙络、浮络
肢节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即手三阴经(肺、心包、心)、手三阳经
(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阳经(胃、胆、膀胱) 和足三阴经(脾、肝、肾)的总称。 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 十二正经
外络于支节 (外行部分)
十二经脉外行部分 外络于支节
四肢分经,头、躯干部分部
四肢分经 四肢的内侧面为阴,外侧面为阳 各分三阴三阳 太阴、阳明——前 厥阴、少阳——中(侧) 少阴、太阳——后 特殊——足厥阴——内踝8寸 交出足太阴之前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
பைடு நூலகம்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 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生命的创造是自然的定律, 平衡循环,生生不息.河不逆流, 树不倒长,经络疏通,就是 恢复原貌,顺应初心,5600 高斯的磁性,转化人生旅途 上的挫败、忧伤和沮丧,在 不破皮,无感染的情况下, 疏通经络,连接人体的内在 能量,重新体验生命之初的 爱与喜悦。
李女士,47岁,农民,公司员 工亲属,由于常年从事农务劳累, 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睡眠质量 较差,经常因为要不疼痛起夜. 经过侄女的一次天磁针调理,小 腿部位明显发麻,是明显的经络 不通,因为对中医养生没有任何 了解,有些恐惧.但是当天晚上 睡眠质量特别好,没有起夜,之 后每次侄女放假回家都抢着让侄 女为自己调理。
漫谈经络
经络是什么?
一谈到针灸,我们常常会提起或者 听到“经络”这两个字。经络就是 人体中运行气血的道路,其主体部 分十二经脉和十五络脉都是人体的 气运行的道路。简言之,经络就是 道路。社会上有道路,是用来走人 和运输各种东西的,好人可以从路 上走,坏人也可以从路上走;经络是 人体中的道路,是用来运行气血的, 正气当然可以从经络上运行,但邪 气病气也可以从经络上传变。
阳”、“决死生,处百病”的重大作用!它
比药物更见效,更彻底,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完全可 以恰当地运用经络来进行自我保养,杜绝疾病困扰。
经络的定义
经络包括经和络两部分,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 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构成一个经络系统,但经和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络就像社会中的公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