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生物分类单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B.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C.生物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D.生物分类单位越小,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分类的相关知识。
A选项,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这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体系,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生理功能、遗传信息等多个方面,这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所以B选项正确。
C选项,生物分类单位越大,如界、门,所包含的生物种类往往越多,因为它们是更广泛的分类单位,能够包含更多种类的生物。
而分类单位越小,如种,则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因为它们是更具体的分类单位,只包含具有共同特征的一小类生物。
因此C选项错误。
D选项,生物分类单位越小,如种或属,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多,因为它们被归类为同一小类单位,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更高。
所以D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不正确的选项是C。
2、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遗传物质先进行复制B.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C.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D.细胞分化可形成不同的组织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A选项,细胞分裂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会先进行复制,以确保每个新细胞都能获得完整的遗传信息。
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由于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进行了复制,并且这种复制是精确的,所以新细胞获得的遗传物质与原细胞是完全相同的。
这意味着新细胞在遗传上具有与原细胞相同的特性。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命中74分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命
中74分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命中分析
题目来源:2016年11月5日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
资料来源:2016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突破班学员专用讲义
2016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学设计讲义
2016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模拟卷
命中说明:试卷中命中学科知识部分选择题5题,共10分;简答题2道,共30分;教学能力部分选择题2题,共4分;材料分析1问,共10分,教学设计1问,共20分。
共命中74分。
其中,考题间接命中2题,其余全是考点命中,即是对讲义知识内容的考查,选择题的考查内容一般是对讲义知识的直接在现;简答题需要对知识进行推理获得;教学设计题需要根据讲义提供的知识框架,再结合具体材料作答。
[page]
【考题回顾】
28.问题:(1)分析材料举例分析该教学中利用的课程资源类型。
(10分) 【考题间接命中】(2016年统考模拟卷《初中生物》第29题(1))。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裂间期包括一个合成期和两个间隙期B.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期通常长于分裂间期C. 分裂间期包括一个DNA合成前期、一个DNA合成期和一个DNA合成后期D. 细胞周期是指上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答案:A解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
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细胞数目少)。
分裂间期又可以分为三个时期: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和DNA合成后期(G2期)。
其中G1期与G2期进行RNA(即核糖核酸)的复制与有关蛋白质的合成,S期进行DNA 的复制;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
A.分裂间期包括一个合成期(S期)和两个间隙期(G1期、G2期),A正确;B.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通常长于分裂期,B错误;C.分裂间期包括一个DNA合成前期(G1期)、一个DNA合成期(S期)和一个DNA合成后期(G2期),C错误;D.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D错误。
2、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加入少许二氧化硅的目的是( )A.溶解色素B.研磨充分C.防止色素被破坏D.使研磨液呈中性答案:B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如:丙酮(酒精)等,所以可以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
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实验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使研磨更充分,加入少许碳酸钙可防止在研磨时色素被破坏。
3、以下关于基因和遗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任意片段B.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C.遗传信息就是指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D.生物的性状完全由基因决定,与环境无关答案:B解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A错误;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B正确;遗传信息是指生物为复制与自己相同的东西、由亲代传递给子代、或各细胞每次分裂时由细胞传递给细胞的信息,即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或指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但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只是遗传信息的一部分,C错误;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但同时受环境影响,D错误。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有丝分裂的间期,DNA分子会进行复制,而染色体数目不变B. 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因此无丝分裂不是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C.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最终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D. 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都相同答案:C解析:A选项:在有丝分裂的间期,DNA分子确实会进行复制,导致DNA含量加倍,但此时由于DNA还未分配到子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数目并未发生变化。
这个叙述是正确的,但题目要求选择“正确且全面”的选项,而A选项没有提及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情况,因此不是最佳答案。
但在此情境下,我们仅根据A选项本身的内容判断其正确性,故A正确(但非最佳答案)。
B选项:无丝分裂过程中确实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但“无丝分裂不是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这一结论并不准确。
在某些生物体(如蛙的红细胞)中,无丝分裂是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因此,B错误。
C选项: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其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但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导致最终生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这是减数分裂的基本特征,C正确。
D选项: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质分裂方式是不同的。
动物细胞通过细胞膜的内陷来分割细胞质,而植物细胞则是在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进而发展成新的细胞壁来分割细胞质。
因此,D错误。
综上所述,最准确的答案是C。
2、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被光解产生的气体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氮气D. 氢气答案:A解析: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换成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光反应阶段是这个过程的第一步,它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在这个阶段,水被光解产生氧气和还原型辅酶II([H]),同时生成ATP。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23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23(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叶肉细胞的下列生理过程中,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
A.O 2的产生√B.H 2 O的生成C.[H]的消耗D.ATP的合成解析:O 2产生于光反应中,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A项正确。
生成H 2 O的生理过程较多,如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项错误。
消耗[H]的过程包括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和暗反应,场所分别是线粒体内膜、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基质,C项错误。
ATP的合成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不一定有膜结构,D项错误。
2.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解析:细胞都具有细胞膜,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A项错误;原核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定是DNA,B项错误;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如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能进行细胞呼吸,C项正确:活细胞都能合成蛋白质,场所一定是核糖体,D项错误。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方法所导致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B.用葡萄制作果醋时,若先通人空气再密封发酵可以增加醋酸含量,提高品质√C.提取胡萝卜素时,若用酒精代替石油醚萃取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D.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解析: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因色素分离的起点不同步,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A项正确。
醋酸杆菌属于需氧型微生物,通人空气后密封将导致醋酸菌死亡,不能产生醋酸,B项错误。
胡萝卜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低于石油醚,故用酒精代替石油醚萃取将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C 项正确。
2016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科目代码:302)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题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教育家是(A)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2.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系统阐述的著作是”(C)A.柏拉图的《理想国》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C.夸美纽斯著有《大教学论》D.赫尔巴特的《教育学》3.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被称为(C)A.交往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4.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的与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它表明教育具有(A)A.永恒性B.历史性C.阶段性D.生产性5.孔子曰:“上好则民莫敢不敬,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这段话表明孔子施教内容(B)A.责任性B.脱离社会生产。
C.具有全面性D结合社会生产6.一般说来,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A)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人口数量和质量D.社会意识形态7.在我国近现代学制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同校的学制是(C)A.王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8.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属于(B)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9.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挂图……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D)A.实验法B.练习法C.作业法D.演示法10.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而不考虑其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种教学评价属于(D)A.诊断性B.绝对性C.总结性D.相对性评价11.某中学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该校采用的这种教育方法是(B)A.实际锻炼法B.情感陶冶法C.说服教育法D.个人修养法12.小华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小华的道德判断处于(C)A.前卫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13.小林诚实、内向、谦虚、勤劳、且具有亲和力。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真题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坪分。
编者注:本套试题共包含四道大题,共30小题,即单项选择题(25小题)、简答题(2小题)、材料分析题(2小题)和教学设计题(1小题)。
以下为部分精选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的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图1缺失的部分应填写()。
A.原核细胞B.真菌细胞C.动物细胞D.植物细胞2.存放时间较长的大白菜会因发热而腐烂能使大白菜产生热量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A.吸收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光合作用3.一分子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能够分解成两分子的葡萄糖可以降低反应速率的方法是()。
A.加水稀释B.适当升温C.增加酶量D.去除生成的葡萄糖4~10.缺11.某地区被火山喷发的岩浆覆盖此后发生的群落演替最可能的顺序是()。
A.地衣→苔薛→草坪→灌木B.苔薛→草坪→地衣→灌木C.草坪→乔木→苔薛→地衣D.地衣→草坪→灌木→乔木12.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皮肤的屏障作用B.溶菌酶的杀菌作用C.吞噬细胞吞噬细菌D.给易感人群接种疫苗13.将带花的白玉兰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花瓣变粉,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组织是()。
A.输导组织B.结缔组织C.分生组织D.保护组织14.园艺师使用某种技术让同一株仙人掌上长有不同颜色的仙人球,这种技术是()。
A.杆插B.嫁接C.压条D.组织培养15.关于二倍体生物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后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B.细胞中的DNA数目可能会加倍C.染色体DNA一定由两条链组成D.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16.公安部门通过DNA检测确认被拐儿童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因为DNA是()。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任意一条链B. 翻译过程中mRNA上的遗传信息会丢失C. 转录和翻译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中D. 转录和翻译过程都需要酶的催化答案:D。
解析:A. 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但这条链是特定的,通常是编码链(也称为有义链或模板链),而非DNA的任意一条链。
因此,A选项错误。
B. 翻译过程是将mRNA上的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这个过程中mRNA的遗传信息被完整地读取并用于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不会丢失。
所以,B选项错误。
C. 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
而翻译过程则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
因此,C选项错误。
D. 转录和翻译都是细胞内的生物化学过程,它们都需要酶的催化才能进行。
例如,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而翻译过程则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包括起始因子、延长因子和释放因子等。
因此,D选项正确。
2、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类型主要是()。
A. 分解反应和放能反应B. 分解反应和吸能反应C. 合成反应和放能反应D. 合成反应和吸能反应答案:B。
解析: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是细胞内进行代谢活动的重要场所。
细胞质基质中主要进行糖酵解等分解反应,这些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但在这里我们关注的是反应类型而非能量变化。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中进行的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等过程也是分解反应,它们将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并释放能量。
同时,细胞内的一些合成反应,如蛋白质的合成、脂肪的合成等,虽然也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但这些反应并不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特有的或主要的反应类型。
此外,无论是分解反应还是合成反应,都可能是吸能反应或放能反应,但在这里我们关注的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主要进行的反应类型,即分解反应。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关于细胞分裂的描述,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中期B.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前期C. 无丝分裂在真核生物中较为罕见,且无DNA复制过程D. 在细胞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答案:D解析:A.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是发生在后期的关键步骤,此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独立的染色体,故A错误。
B.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而不是前期,故B错误。
C. 无丝分裂在真核生物中确实较为罕见,但它仍然包含DNA的复制过程,只是不经过核膜和纺锤丝的变化,故C错误。
D. 细胞分裂间期是细胞进行物质准备和能量积累的重要时期,此时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接下来的细胞分裂做准备,故D正确。
2、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B. 基因突变对生物体都是有害的C.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D.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答案:B解析:A.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因此可以产生新的基因,故A正确。
B. 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即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但也有少数是有利的,如生物进化中的有利突变,故B错误。
C.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即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从而产生不同的等位基因,故C正确。
D. 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等位基因),从而增加了生物的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故D正确。
3、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高B.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C.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D. 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答案:B解析:A.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存在相反的关系。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是()。
A. 竞争关系B. 合作关系C. 捕食关系D. 共生关系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关系。
A. 竞争关系通常发生在两种或多种生物之间,它们为了争夺相同的资源(如食物、空间或配偶)而发生的相互作用。
这与题目中描述的“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不符,故A选项错误。
B. 合作关系是生物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或利益而进行的协同作用。
虽然合作在生态系统中很常见,但它并不是由食物关系直接形成的,故B选项错误。
C. 捕食关系正是一种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生物之间的直接联系。
在这种关系中,一种生物(捕食者)以另一种生物(被捕食者)为食。
这完全符合题目描述,故C 选项正确。
D. 共生关系是指两种生物之间形成的紧密而持久的相互作用关系,它们相互依赖,共同生活。
虽然共生也是一种生物关系,但它并不直接由食物关系形成,故D选项错误。
2、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进化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B. 物种的进化只取决于基因突变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 进化过程中新物种的形成一定需要隔离答案: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概念、原理和过程。
A. 进化是生物种群在长时间内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过程,它是定向的,通常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行。
而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机制,它是不定向的变异在定向的环境选择下逐渐积累成定向的进化。
因此,A选项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B. 物种的进化不仅仅取决于基因突变,还包括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遗传漂变等多种因素。
其中,自然选择是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关键因素。
因此,B选项中的说法过于片面,是错误的。
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在进化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因素的作用,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生物种群的遗传特性发生改变,形成新的生物类型。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6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doc
一、单项选择题
1图1缺失的部分应填写( )。
(A)原核细胞
(B)真菌细胞
(C)动物细胞
(D)植物细胞
2存放时间较长的大白菜会因发热而腐烂,能使大白菜产生热量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
(A)吸收作用
(B)呼吸作用
(B)在奶牛幼崽的饲料中添加抗病蛋白
(C)向奶牛的乳腺中注射外源抗病蛋白基因
(D)在奶牛的受精卵DNA中插入外源抗病蛋白基因
14阐述光合作用的教学目标表述正确的是( )。
(A)了解光合作用过程
(B)理解光合作用过程
(C)阐明光合作用过程
(D)探究光合作用过程
15某中学生物教师准备探查该校学生对生物学课程的态度,他应该选择的最佳工具是( )。
(A)种子萌发长成植株
(B)用花药离体培养进行育种
(C)噬菌体在宿主细胞中繁殖
(D)单细胞生物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2图5所示进化树中与生物丙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A)甲(B)乙(C)丁
(D)己
13科学家使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一种乳汁中含有抗病蛋白的奶牛,实现该技术是通过( )。
(A)向牛奶中添加外源抗病蛋白基因
(C)草坪→乔木→苔藓→地衣
(D)地衣→草坪→灌木→乔木
5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的屏障作用
(B)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C)吞噬细胞吞噬细菌
(D)给易感人群接种疫苗
6将带花的白玉兰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花瓣变粉,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组织是( )。
(A)输导组织
(B)结缔组织
(C)分生组织
2016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2016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简答题 3. 材料分析题 4. 教学设计题单项选择题1.图1缺失的部分应填写( )。
A.原核细胞B.真菌细胞C.动物细胞D.植物细胞正确答案:D解析:原核细胞无核膜,只有一种细胞器,即核糖体,故A错误;真菌为分解者,无叶绿体,故B错误;动物细胞无叶绿体,答案选D。
2.存放时间较长的大白菜会因发热而腐烂,能使大白菜产生热量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
A.吸收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光合作用正确答案:B解析:大白菜呼吸作用产生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其中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另外,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导致白菜易腐烂。
3.一分子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能够分解成两分子的葡萄糖,可以降低反应速率的方法是( )。
A.加水稀释B.适当升温C.增加酶量D.去除生成的葡萄糖正确答案:A解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温度、pH值、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A项,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加水稀释会降低底物浓度,从而降低反应速率,正确。
B项,麦芽糖酶是蛋白质,适当升温可以增强蛋白质活性,从而升高反应速率,错误。
C项,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增加酶量意味着增大反应速率,错误。
D项,降低反应产物浓度。
可增大酶促反应速率,错误。
4.某地区被火山喷发的岩浆覆盖,此后发生的群落演替最可能的顺序是( )。
A.地衣→苔藓→草坪→灌木B.苔藓→草坪→地衣→灌木C.草坪→乔木→苔藓→地衣D.地衣→草坪→灌木→乔木正确答案:A解析:火山喷发后,被岩浆覆盖后的地区将发生初生演替,演替的顺序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地衣→苔藓→草坪→灌木。
5.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的屏障作用B.溶菌酶的杀菌作用C.吞噬细胞吞噬细菌D.给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正确答案:D解析: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这些核心素养?A. 生命观念B. 科学思维C. 科学探究D. 情感态度价值观2、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以下哪个不属于探究性学习的特点?A. 学生为主导,教师为引导者B. 强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C. 教师直接传授知识D. 注重过程和方法的体验3、以下关于初中生物学科课程的性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具有科学性,强调对生命现象和规律的认识B. 具有人文性,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C. 具有实践性,强调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D. 具有工具性,仅作为实现其他学科目标的辅助4、以下关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理念的描述,错误的是:A.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关注StudentsB. 强调“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关注 TeachersC. 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关注LearningD. 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A(Attitude)5、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结构的说法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可以提供支撑和保护。
B、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
C、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负责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D、液泡在植物细胞中可以调节细胞内的水分平衡和色素的储存。
6、以下哪一种物质通常不会通过植物细胞的主动运输进入细胞?()A、氨基酸B、钾离子(K+)C、二氧化碳(CO2)D、钙离子(Ca2+)7、以下哪项不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A、实验法B、讨论法C、观察法D、网络教学8、在生物教学中,以下哪种情况不利于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A、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生物学概念B、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生物学概念C、教师过分强调生物学概念的文字定义D、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生物学概念9、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排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的细胞处于哪个时期?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 10、人的瞳孔可以通过环境光线的明暗变化调节,这一生理过程属于哪种类型的调节方式?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内分泌调节D、以上都是11、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教师应采取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小组讨论B. 传统讲授C. 多媒体演示D. 知识竞赛12、以下哪项不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A. 光照强度B. 温度C. 空气湿度D. 植物种类13、初中生物教材中,关于光合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A. 光合作用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B.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水C.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氧气和二氧化碳D. 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特有的过程14、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以下哪项教学策略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A. 传授大量的生物学知识B. 完成规定的实验和观察任务C.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D. 强调记忆和理解生物学概念15、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生物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A、基因突变B、染色体变异C、环境变化D、基因重组16、关于DNA复制过程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半保留复制B、以DNA双链的一条链作为模板合成新链C、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进行D、复制时不需要酶的参与17、在植物种子萌发时,能量的主要来源是:A. 叶绿体内的光反应B. 种子的胚乳C. 种子的子叶D. 土壤中的微生物18、以下哪项不是影响酶活性的因素?A. 酶的浓度B. 温度C. 酶的形态D. 纯水19、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生物体细胞内的DNA会进行复制?A. 细胞分裂过程中B. 有丝分裂前期C. 无丝分裂过程中D. 营养不良状态下 20、以下哪种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A. 细菌B. 病毒C. 蓝藻D. 动物21、下列哪个选项是细胞中能量的“货币”?A、糖类B、脂肪C、ATP(三磷酸腺苷)D、蛋白质22、下列哪项不是光合作用的产物?A、氧气B、水C、葡萄糖D、二氧化碳23、题干: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图像识别能力,通常采用的教学策略是:A. 讲授法B. 启发式教学C. 案例分析法D. 观察比较法24、题干:在进行《细胞的多样性》的教学时,一位教师设计了以下环节:(1)播放细胞结构的动画视频;(2)让学生讨论细胞的结构与功能;(3)让学生完成细胞结构的绘图;(4)进行细胞拍摄的实验。
初级中学生物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采用动画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了()。
A. 直观性原则B. 启发性原则C. 循序渐进原则D. 巩固性原则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的理解。
选项A,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题干中教师采用动画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属于直观性教学原则中的模象直观,故A选项正确。
选项B,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题干描述不符,故排除。
选项C,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与题干描述不符,故排除。
选项D,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与题干描述不符,故排除。
2、在生物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基因”的概念,首先通过展示“DNA”的分子结构模型,然后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 讲授法B. 演示法C. 实验法D. 讨论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的识别。
选项A,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题干中教师并未直接通过口头语言传授知识,故A选项错误。
选项B,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题干中教师首先通过展示“DNA”的分子结构模型,然后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属于演示法,故B选项正确。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基因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A. 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B. 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C. 翻译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中进行,以mRNA为模板D. 所有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都相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基因表达通常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
转录是DNA遗传信息转化为RNA的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翻译则是mRNA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被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选项A、B、C均正确描述了这些过程。
然而,并不是所有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都完全相同。
例如,原核生物(如细菌和蓝藻)的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进行,且它们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这与真核生物(如动植物和真菌)的情况有所不同。
因此,D选项是错误的。
2.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核糖核苷酸链组成B. DNA分子中的碱基对通过氢键连接,且A与U配对C.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D. DNA分子中,嘌呤数总是等于嘧啶数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DNA分子的基本结构。
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而非核糖核苷酸链,因此A选项错误。
DNA分子中的碱基对通过氢键连接,但A(腺嘌呤)总是与T(胸腺嘧啶)配对,而非U(尿嘧啶),U是RNA中的碱基,所以B选项错误。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正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的,这是DNA分子结构的一个基本特征,C选项正确。
在双链DNA分子中,由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嘌呤数(A+G)总是等于嘧啶数(T+C),但单独说嘌呤数等于嘧啶数是不准确的,因为A不一定等于C,G也不一定等于T,D选项错误。
3.下列哪项是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的主要产物?A. 葡萄糖B. ATP和NADPHC. 丙酮酸和NADHD. 乙醇和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主要产物。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21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21(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下列叙述中与蛋白质无关的是( )。
(分数:2.00)A.溶酶体处理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以及侵入的一般病毒B.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经血液循环引起靶细胞作出反应C.细胞核实现对细胞质中物质代谢过程的调控作用D.甲基绿和吡罗红进入盐酸处理后的口腔上皮细胞√解析:解析:盐酸处理后的口腔上皮细胞已经死亡,不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能力,所以甲基绿和吡罗红可以随意进入细胞,只有此项与蛋白质无关,故选D。
2.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A.胰腺细胞内,核酸合成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B.叶肉细胞内,氧气的产生发生在叶绿体内膜上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DNA能够发生转录D.破坏浆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后,免疫水平不变解析:解析:光合作用中,氧气的产生是在光反应阶段,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B错误。
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都发生在分裂间期,C错误。
浆细胞将抗体分泌到细胞产生作用需要高尔基体的作用,高尔基体被破坏,免疫水平将发生改变,D错误。
A项描述正确,当选。
3.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分数:2.00)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解析:解析:在本实验中,实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是否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因而有无胰岛素应该是本实验中的唯一变量,也就是说,对照组中没有胰岛素,而实验组中应该有胰岛素,且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应该与实验前发生变化,其一般做法是:给对照组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给实验组注射等量的用生理盐水溶解的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鼠的症状表现,可见对照组小鼠正常,而实验组小鼠出现血糖降低的症状,再给实验组小鼠注射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可见实验鼠的症状得以恢复。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20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20(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下列关于生物体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中都有核糖体和。
DNA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质粒中都含有核糖C.受体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D.细胞器之间都可以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解析: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含核糖体。
乳酸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两者都含有核糖体,且两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错误。
线粒体与核糖体中都含有RNA,RNA中含有核糖,而质粒是环状DNA分子,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B错误。
受体能特异性地识别特定的信号分子,C正确。
分泌蛋白,通过内质网形成囊泡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再分泌囊泡运输到细胞膜,通过细胞膜的流动性,将其分泌到细胞外.但不是所有的细胞器之间都可以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如线粒体和叶绿体,D错误。
2.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B.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解析: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
他们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A错误。
B、C、D描述的是细胞学说的内容,正确,故选A。
3.据新闻报道,在英国,一只刚失去幼崽的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就失去妈妈的小狗崽,“母子”情深宛如一家。
对猫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解析: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不同,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24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24(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下列对病毒、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A.病毒是由细胞构成的B.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C.细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D.细菌和真菌主要营腐生或寄生生活√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结构及其生活方式。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
真菌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但多数是多细胞的,如蘑菇、木耳等。
细菌有细胞结构,但是没有成型的细胞核。
细菌和真菌生活方式一样,既有腐生生活,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维持生存;又有寄生生活,靠吸食生物体内的营养物质生活。
2.刺绣工人不小心被针刺到了右手食指,她迅速缩回右手并感觉疼,以下对该反射的分析错误的是( )。
(分数:2.00)A.“针刺”是引起缩手反射的非条件刺激B.缩手反射的感觉器位于右手食指的皮肤内C.缩手反射并感觉到疼痛都是高级神经活动√D.上述反射活动说明脊髓有反射和传导功能解析:解析: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冲动由右手食指皮肤内的感受器经传入神经传导到脊髓神经中枢,又由传出神经传导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该过程属于低级神经活动。
同时脊髓神经中枢还将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使人产生痛觉,这一过程属于高级神经活动,说明脊髓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故C 项说法错误。
3.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生物膜是对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②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多种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条件③脂肪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④生物膜把细胞质分隔成多个微小的结构,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⑤各种细胞器膜都可以直接相连(分数:2.00)A.①④B.②③C.③⑤√D.①⑤解析:解析:生物膜系统是指细胞内所有的膜结构,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
生物膜的存在,把细胞质分隔成多个微小的结构,并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使得多种化学反应能够同时进行而不互相干扰。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考题初中生物面试试卷及答案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考题初中生物面试试卷及解答考题:初中生物《用药和急救》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初中生物《用药和急救》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运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身体不适或诸如感冒、腹泻之类的小病困扰时,通常都是怎样处理的?以此通过这种方式,引出本节所学内容。
(二)新课教学安全用药(1)通过学生对自己常用药的交流介绍,增加常用药及安全用药的使用常识承接导入的谈话内容,教师再次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回答:①我们平常用过的药有感冒药、消炎药,还有哪些呢?②这些病一般都是哪类?治疗什么病的?(属于治疗伤风、感冒、咳嗽、头痛、牙痛等。
)③这些药有什么共同特点?(主要用于治疗或缓解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病。
)④这些药物我们一般在哪可以购买到?(医院、药店、大超市)(2)非处方药和处方药教师利用学生的回答,引出非处方药。
随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有关非处方药的说明,共同讨论、交流,谈谈对于非处方药的了解。
随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处方药的用处所在。
教师提出问题之后,顺势引导出处方药的学习。
随后要求学生找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不同与相同。
(三)作业交流引导学生从网上或者其他途径查找有关安全用药的资料,在下次上课时组织学生交流学习。
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一些急救常识,你都会些什么方法?请同学们提前学习一种或几种急救方法。
下节课我们一起进行交流学习。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初中生物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教学设计类】【参照解答】(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精选)(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图1缺失的部分应填写( )A.原核细胞B.真菌细胞C.动物细胞D.植物细胞√解析:解析:原核细胞无核膜,只有一种细胞器,即核糖体,故A错误;真菌为分解者,无叶绿体,故B 错误;动物细胞无叶绿体,答案选D。
2.存放时间较长的大白菜会因发热而腐烂,能使大白菜产生热量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
A.吸收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光合作用解析:解析:大白菜呼吸作用产生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其中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另外,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导致白菜易腐烂。
3.一分子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能够分解成两分子的葡萄糖,可以降低反应速率的方法是( )。
A.加水稀释√B.适当升温C.增加酶量D.去除生成的葡萄糖解析:解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温度、pH值、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A项,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加水稀释会降低底物浓度,从而降低反应速率,正确。
B项,麦芽糖酶是蛋白质,适当升温可以增强蛋白质活性,从而升高反应速率,错误。
C项,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增加酶量意味着增大反应速率,错误。
D项,降低反应产物浓度。
可增大酶促反应速率,错误。
4.某地区被火山喷发的岩浆覆盖,此后发生的群落演替最可能的顺序是( )。
A.地衣→苔藓→草坪→灌木√B.苔藓→草坪→地衣→灌木C.草坪→乔木→苔藓→地衣D.地衣→草坪→灌木→乔木解析:解析:火山喷发后,被岩浆覆盖后的地区将发生初生演替,演替的顺序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地衣→苔藓→草坪→灌木。
5.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的屏障作用B.溶菌酶的杀菌作用C.吞噬细胞吞噬细菌D.给易感人群接种疫苗√解析:解析: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
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生来就有的,主要依赖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人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A项和B项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免疫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C项属于此类免疫作用。
D项属于特异性免疫,故选D。
6.将带花的白玉兰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花瓣变粉,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组织是( )。
A.输导组织√B.结缔组织C.分生组织D.保护组织解析:解析:木本植物的茎包括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树皮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筛管,筛管由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形成层的细胞能够不断地分裂向外产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木质部;木质部由木纤维和导管组成,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将带花的白玉兰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花瓣变成红色,是通过导管把红墨水(水和无机盐)运输到了花瓣,导致花瓣变成红色。
导管和筛管都属于输导组织。
B 项,结缔组织是人和高等动物的基本组织之一。
C项,分生组织具有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功能,分布在根尖和茎顶。
D项,保护组织主要分布在叶、茎和果实的表皮,有保护作用。
7.园艺师使用某种技术让同一株仙人掌上长有不同颜色的仙人球,这种技术是( )。
A.扦插B.嫁接√C.压条D.组织培养解析:解析:扦插也称插条,是指剪取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
嫁接是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
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压条是将植物的枝、蔓压埋于湿润的基质中,待其生根后与母株割离,形成新植株的方法。
植物组织培养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的方法。
扦插、压条、组织培养而成的植株性状与本体相向。
根据上述.题干中所采用的方法为嫁接,故选B。
8.关于二倍体生物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B.细胞中的DNA数目可能会加倍C.染色体DNA一定由两条链组成√D.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解析:解析:着丝点分裂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个时期可以是有丝分裂后期,也可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
DNA复制是在分裂间期,B错误。
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由两条链组成,C正确。
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D错误。
9.公安部门通过DNA检测确认被拐儿童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因为DNA是( )。
A.遗传物质的载体B.主要的遗传物质√C.控制性状的基本单位D.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解析:解析: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A错误。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父母与孩子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B正确。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C错误。
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蛋白质,D错误。
10.图4所示食物网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 )A.只有甲B.只有乙、丙C.只有丁、戊、己D.只有乙、丙、己√解析:解析:捕食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依次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从图中可看出丁、戊、己为初级消费者,同时己又以戊为食且被丙所食,故乙、丙、己为次级消费者。
11.下列过程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
A.种子萌发长成植株B.用花药离体培养进行育种√C.噬菌体在宿主细胞中繁殖D.单细胞生物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解析:解析: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发育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选项中花药为已经分化的细胞,能发育成完整个体,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A、C、D为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
12.图5所示进化树中与生物丙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A.甲B.乙C.丁D.己√解析:解析:在进化树上,距离越近的两种生物的亲缘美系越近,故己与丙的亲缘关系最近。
13.科学家使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一种乳汁中含有抗病蛋白的奶牛,实现该技术是通过( )。
A.向牛奶中添加外源抗病蛋白基因B.在奶牛幼崽的饲料中添加抗病蛋白C.向奶牛的乳腺中注射外源抗病蛋白基因D.在奶牛的受精卵DNA中插入外源抗病蛋白基因√解析:解析:题干中涉及的技术是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技术原理是将外源基因插入在奶牛受精卵DNA中。
外源基因在乳腺中特异表达,达到使转基因动物的乳腺组织生产药用蛋白的目的。
14.阐述光合作用的教学目标表述正确的是( )。
A.了解光合作用过程B.理解光合作用过程C.阐明光合作用过程√D.探究光合作用过程解析:解析:光合作用的知识目标包括简述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概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阐明光合作用的原理、作用及对农业生产的应用。
本题主要考查教学目标的表述中行为动词的使用。
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应是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量的行为动词,如说出、概述、阐明等。
15.某中学生物教师准备探查该校学生对生物学课程的态度,他应该选择的最佳工具是( )。
A.检核表B.档案袋C.评价量表D.观察和轶事记录√解析:解析:检核表是一组列出表现或成果的测量维度,并且提供简单记录“是”或“否”判断的资料表。
档案袋评价法是指教师和学生有意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努力、进步状况或成就。
评价量表类似检核表。
都是用来作为判断过程和成果的一种评价工具。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检核表仅提供是或否等简单的二分法判断,而评价量表是评定某个表现出现的频度大小,它所评价的表现行为特质通常都是属于连续性变量资料。
观察和轶事记录是通过系统地观察学生对于一些事情的专注情况、细心情况、态度以及在一些有意义的事件发生后,做简短、客观的描述,并对事件所隐含意义进行个别诠释。
根据题意,该教师想探查该校学生对生物学课程的态度,应选择观察和轶事记录。
二、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14.00)图6(1).图中①代表的气体在线粒体的__________(填结构)参与呼吸作用;②代表的气体参与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阶段;①与②都是通过____________(填结构)进出叶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内膜;暗反应;气孔)解析:(2).当光照强度增强时,图6中的葡萄糖生成的变化是__________。
(增加/减少/不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不确定)解析:(3).图6中水的产生发生在呼吸作用的__________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第三阶段)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的知识点,图中①代表O 2,②代表CO 20二者通过叶片表面的气孔进出叶片,参加反应。
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产生少量的氢(用[H]表示),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这个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个阶段,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第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氧结合而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在光反应阶段,水分解为[H]和O 2 (水的光解),然后NADP +与[H]结合生成NADPH,并产生ATP;在暗反应阶段,CO 2与C 5化合物反应生成C 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C3化合物接受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态氢和能量,生成有机物和C5化合物(有机物的生成或称为C3的还原)。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
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随之增强;光照强度超过一定限度之后,植物表面气孔关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光合作用强度也随之降低;最终达到光饱和阶段后,增强光照,光合作用速率不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