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教案 湘教版

合集下载

2019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案

2019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案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三个一”:一本书,一图册、一学案
3.学生准备中国空白轮廓图
4.按固定程序小组内复习提问(1分钟时间)
5.教师随机提问检查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并给每组加分
第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流程一:
激趣导入
出示目标
一、激趣导入(3分钟)
1.播放“中国地形的概况录像”短片,教师根据视频提问,引导学生直观了解中国的地形概况,激发学生兴趣。在放视频文件过程中,引出课题《中国的地形》,板书课题。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地图上的分布。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分享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二)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学校条件和自身特质,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和“小组合作积分法”,采用的学法是“读图分析法”。
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

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主要高原、盆地、平原的特征2.地形构成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学过程:中国地形图或挂中国地形图挂图。

①分别让学生指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横断山,并让他们说出各条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名称。

②分别让学生指出天山、昆仑山让其说出其南北两侧的地形区名称。

③分别让学生指出太行山、武夷山、巫山让学生说其东西两侧行政区的名称。

④指出其它一些山脉让学生说出其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四大高原(教师引导)为什么各个高原又有着如此大的差别,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引导学生看课本第31页“读一读“,在解释黄土高原成因的同时,简单介绍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成因及其它特点,以激发学生研究自然的求知欲。

(教师引导承转)在第一、二阶梯上,除高原外,还有四大盆地。

(板书)(四)、四大盆地(引导学生)指地形图,请学生想像盆地的形态。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根据地形图,指出各盆地的外围山脉。

同时看课本第32页各盆地分布示意图,并对照“中国政区图”,判断各判断所在的省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概括补充)(投影)(引导读书)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2-33页,总结各盆地特点、并填表。

教师概括补充将表格补充完整。

(教师引导)比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特点。

请学生思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分布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补充总结)大部分高原、盆地地区,或高寒,或沙漠广布,或地面崎岖、沟壑纵横。

总之,它们的自然条件恶劣。

所以,这些地区目前仍是我国经济相对贫穷落后有待发展的地区;但由于其自然条件独特,在这些年也充分展示了发展潜力,如塔里木盆地的石油、柴达木盆地的钾盐、青藏地区的牦牛、某某的畜牧业、某某盆地的农业以及某某、内蒙、某某等边境地区的边境贸易、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

若能加大这些地区的经济、人力投入及交通建设,昔日偏僻、落后的地区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热点地区。

让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教师指图提问〕我国第三级阶梯上又有哪些地形类型呢?学生答:平原和丘陵。

(原创)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1节《中国的地形》精品教案

(原创)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1节《中国的地形》精品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教材 P21 文字及图片,了解我国地形特征。

2.通过阅读教材 P22 文字及开展活动,在地图上指出各种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

3.通过阅读教材 P24-27,了解各种地形区的分布和地表特征。

4.通过阅读教材 P28 文字和图片资料,了解我国地形的构成特点,理解山区在发展经济方面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1.了解我国地形的两大特征。

2.认识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分布及特点。

3.熟悉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4.学会阅读统计图表,能查阅资料,分析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壮丽的山川,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我国的地形、地势基本特征,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位置及其特征。

难点:我国地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山区发展经济的制约条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名山图片。

二、新课学习(一)东西走向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东西走向。

(二)南北走向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的部分山脉。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南北走向。

(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西侧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的长白山、武夷山;东侧的台湾山脉。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东北——西南走向。

(四)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阿尔泰山、祁连山。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西北——东南走向。

(五)弧形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喜马拉雅山脉。

引导: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弧形。

(六)位于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交界处的山脉★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祁连山、太行山、武夷山和南岭。

2.1中国的地形教案 03(湘教版八年级上)

2.1中国的地形教案 03(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A、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B、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本节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势的整体特征,因此中国地势特征是本节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中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

四、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用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流程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首先多媒体放映“中国各大地形区”图片,同时播放歌曲《歌唱祖国》,从学生的最熟悉的图片入手,接着复习两个概念:地形和地势。

以前学过亚洲的地势,让学生回想亚洲地势特点,那么,中国的地势有什么特征呢?从而导入新课。

2、读图分析,探索新知设疑:用什么图能更形象地表示我国地势西东低的特点呢?――那就是地形剖面图。

然后多媒体展示“我国东西(北纬36°)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在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请两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其他同学做出纠正与评价。

从图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的特点是什么?(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我国地势呈阶梯分布,那么,我国地形的阶梯有哪几级?它们是怎样分布的呢?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的图2.1、2.2看一看。

(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陆地上自西向东有三级阶梯。

)让学生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图”,明确三级阶梯的界线,把三级阶梯的界线填在空白图上,并请两名同学在屏幕上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学生继续“读中国地形图”,结合列表比较法,通过对三级阶梯的海拔、地形的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4、课外延伸,学以致用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我们生活的地区位于第几阶梯,所在区域是什么颜色,说明海拔高还是低? 5、合作交流,熟悉国情以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一特点对我国自然环境其它方面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看大屏幕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图片。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1 中国的地形 课程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1 中国的地形  课程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重难点创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主要包山脉纵横交织、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三个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一为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及其对我国气候、交通等的影响,二为纵横交织的山脉组成了我国复杂多样地形的“骨架”,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等大地貌单元就如镶嵌在这些由山脉骨架构建起来的网格中的“宝石”。

本章节出现的地形类型和地形名称特别多,显得繁琐而且枯燥乏味,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帮助学生认清各个地理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建立起空间概念就成为难点中的难点。

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知识,为学习本章中国的地形地势做了铺垫;同时学好本章的地形地势,对将来学生继续学习气候、河流、工农业等都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引导学生分析说明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和交通的影响,使学生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以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等大地貌单元在网格中的具体位置,帮助学生梳理清楚各地理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导学案,组织学生通过自学、小组讨论交流、分组展示等多种形式,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逐步形成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2.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

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

中国的地形教学重点记住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及主要丘陵的名称、分布及其独特的特点。

难点认识我国山脉纵横交错的特点,记住各种主要走向的山脉。

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手段多媒体达标检测必做题幻灯片的内容选做题地图册P55、56教学过程课堂模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1、记住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及主要丘陵的名称、分布及其独特的特点。

2、认识我国山脉纵横交错的特点,记住各种主要走向的山脉。

朗读目标导学一、导入看中国地形图,数数中国共有多少种地形类型?二、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

播放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视频或出示题目,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地形区的特点。

三、山脉纵横交错1、展示中国的山脉图,说明山脉走向的概念:山脉延伸的方向。

指导学生找出我国五种走向的山脉。

思考中国地形类型的种类,引出中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

观看视频或自学课本P23-26的阅读内容,找出这些地形区的位置和主要特点。

阅读P25,找出中国的四大盆地,并说出以下相对应的名称:中国面积最大、且有中国最大的沙漠的盆地:___________;有”聚宝盆“之称的盆地:__________;中国第二大盆地:____________;有“天府之国”美称的盆地: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找出我国五中走向山脉的名称,并在中国地图上找出这些山脉。

指导学生在中国的山脉图中填充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用四分钟时间记忆5种走向山脉的名称和位置。

以抢答形式说出每座山脉的名称。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

中国的地形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地形剖面图概括我国地势特点。

2.阅读中国地形图掌握三级阶梯的海拔、主要地形区、各级阶梯的界线和主要山脉的分布。

3.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特征。

4.学会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分析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地势特点。

2.主要山脉、地形区在图上的落实。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歌唱祖国》歌曲导入。

(二)“过关斩将”第一关:总体把握中国地形特点1.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纵横交错,构成我国地形骨架(1)东西走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南北走向: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东北-西南走向: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4)西北-东南走向:________、 _________。

(5)弧形山脉:_________。

3 地形__________, _______面积广大(1)四大高原的分布、特点(2)四大盆地的分布、特点(3)三大平原的分布、特点(4)三大丘陵的分布(5)山区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占我国总面积的________。

第二关:观察地势对照“沿32。

N我国地势剖面图”和“中国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1)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第三关:找准山脉读“中国山脉图”,自己查找各种走向的山脉并确定它在全国及所在省区的位置,然后完成:(1)填空白图。

(2)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山脉分别是什么走向的?(3)哪列山脉与淮河构成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6)新疆地形特征为“__________”,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等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地图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地形这一概念还不是很清晰。

同时,他们对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地图和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掌握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和实例来分析中国的地形特点,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形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对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2.难点: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来展示中国的地形特点和地形区划,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2.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经济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和实例资料,包括中国地形图、地形区划图、地形对经济影响的实例图片等。

2.准备投影仪和电脑,以便进行地图的展示和实例的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形特点,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国的地形是什么样的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地形区划图,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形区划,包括高原、山地、平原、盆地等,并解释地形区划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对经济的影响,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析,如山区对农业的影响、平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材分析】1.教材用中国地形图斑斓的颜色引入新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形象、直观。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颜色的深浅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地区的地势走向。

2.一般来讲,我们将地形分为五种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总结出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3.山脉的走向是以地图上的方向为基础的,但与方向的表示方法略有不同,不能表示为向南走向或向北走向,而应该是南北走向。

4.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这是中国地形分布的一大特点。

除了教科书活动中所提出的山脉,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祁连山北侧为内蒙古高原,南侧为柴达木盆地;秦岭北侧为黄土高原,南侧为四川盆地等。

除了自然地理界线以外,山脉有时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例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等等。

第二章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第2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第2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复习提出
读图提问
教师提问
指导学生读图
学生回答
看图讨论,
回答提问
分组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
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条件,但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林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同时由于平原面积少,我国的耕地资源相对不足。
1.东北平原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南临渤海。辽河、松花江、黑龙江、嫩江
2.华北平原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临渤海、黄海,黄河、淮河、海河
3.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东至东海、黄海长江
四:练习设计,(见课件)
五:课堂小结:有两名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总结讲解
展示课件练习
在第一、二阶梯上,除高原外,还有四大盆地。让学生找出四大盆地,在第三级阶梯上找出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记住位置,掌握三大平原分布和特点。
三:掌握三大平原的名称、位置、范围、所临海洋及主要的河流。
讲述东部平原的形成,以使学生对平原的成因和分布有(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滚滚东流的江河携带泥沙在东部沉积,形成一条依山连海、南北分布的冲击平原带。)
学生读图
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
学生小结
作业设置
整理我国的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等级评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时间:签查(盖章):
课题
学习
目标
1、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并掌握其主要特征。
2、会运用比较法比较同类地理事物,从中找出差异。
3、知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为发展多种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立志建设祖国的感情。

2.1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2.1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梯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阶段性小结:填写下表:活动 4
第一级阶梯
平均海拔
地形类型
分界线 第二级阶梯
分界线
第三级阶梯
活动 5
对照我国地势模型,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产生哪些影响?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 为我国 广大地区带来了丰富的降水。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我国的大江、大河多发源于第一阶梯,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在阶梯交界 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 自西向东的河流沟通了我国东西部的交通, 但高大山脉也成了东西交通 的巨大障碍。 地形复杂多样
2、活动 2 读图总结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及各阶梯的海拔高度。 总结:第一阶梯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为 4000 米,第二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平均海拔为
1000 —— 2000 米,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多在 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大陆架。
500 米以下。陆地向海洋
3、活动 3 在课本空白图上绘制我国三级阶梯。
(一)情境导入
播放祖国不同地形区的视频断片或图片,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语言导入: 苏轼的《赤壁赋》中写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为何会东去呢?这与我 国的地势和地形有什么关系? (三)学习新课 地势西高东低
1、活动 1 读中国地形图,通过颜色的变化了解我国地势的特征。 总结: 我国地势总特征是:西高东低。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能力目标:能说出我国地势、地形的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这些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欣赏我国的大好河山,给同学们以美的享受,激发同学们的爱国 热情。 二、重点、难点: 1、我国的主要地形地势特点。 2、运用地图分辨各种地形。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 地图等 四、课时安排; 2 课时 五、教学设计: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08(湘教版八年级上)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08(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

②能在图上标出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名称。

③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④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⑤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地形区名称和位置。

⑥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分析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能力目标①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使用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②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③通过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①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②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地势对其它地理因素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师①用塑料泡沫制作中国地形剖面图。

②中国地形挂图。

③搜集中国不同地形景观图。

④制作课件。

学生橡皮泥、彩笔、半圆仪。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方案1】找学生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碧绿的是平原,金黄初一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学生的是沙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方案2】课件图片、视频引入:播放反映祖国不同地形区的视频短片,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习欲望和爱国热情。

会唱。

根据办学条件选择适当方案。

新授板书: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活动1:看图分析总结地势特征。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明确不同颜色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

学生观察:颜色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1《中国的地形》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地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基础知识,对本节课的地形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地形类型的划分、地形区划的理解和应用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实地考察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地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2.难点:地形类型的划分、地形区划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2.实地考察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地形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形案例,使学生掌握地形知识。

4.讨论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实地照片等教学素材。

2.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联系相关单位或场所。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幅地形图,你能说出我国的地形有哪些特点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讲解各类地形的特点,并通过实地照片、动画等形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典型地形案例。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地形教案(2)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地形教案(2)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地形教案(2)第二节主要山脉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山峰、山脉的意义并知道山脉走向的表示方法。

2.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我国主要山脉的位置并说出其走向,能在空白中国政区图上,填绘我国主要山脉。

3.使学生知道山脉不仅是构成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还多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4.使学生能根据我国山脉分布大势,分析我国各地形区分布的和谐与统一。

5.充分利用课本中"珠峰探险"的实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及勇于探险的精神,并要正确引导学生看待探险活动。

教学重点1.山脉的走向。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3.山脉不仅是构成地形的基本骨架,还是重要的地理界线。

教学难点1.山脉的走向。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媒体“中国地形”、“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持图,写有各主要山脉名称的吹塑纸条(与板图的比例要适当),投影仪及自制投影片(中国政区空白图),录像机,中国政区空白图(每个学生一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黑板上副板书位置写出“一______山峰,一______山脉”,让学生填写量词。

【引导思考】如何用图形的形式在黑板上表示一座山峰、一条(或列)山脉?用语言表述山峰、山脉的最大区别?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概括补充】拿一简单模型做示范,区别山峰、山脉,并讲述山脉是有一定延伸方向的,其延伸方向即走向。

拿两个相同模型,交叉放置,让学生说出两个模型各自的走向。

学生讨论。

【教师板图】在副板书位置画出地平面上的方向,再画几条线段,让学生说出其延伸方向。

学生讨论。

北如:1.东西走向 3 42.西北-东南走向 13.南北走向西 2 东4.东北-西南走向南【教师概括】走向即延伸的两端方向加起来。

【引导学生活动】同桌为一组,一人画线段,一人说走向。

【出示挂图】“中国地形图”,任指几条山脉的走向让学生判断,如大兴安岭、阴山等。

【板书】第二节主要山脉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出示挂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教案
备课时间
9月9日
授课时间
授课人
课题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分析我国地势的特征,以及它对河流、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灵活运用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具、学具
地图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举例说明法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注
一、导入:前面我们从总统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的总体趋势,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我国地形的特点。
(复习提问)地形有哪些主要类型?
学生回答: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2、水运:大河东流人海,成为我国东西水上交通大动脉,沟通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第二阶梯之间差大,致使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
3、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我国东部的第三阶梯,地势地平人口稠密、农业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地区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第二阶梯地势起伏大,多高原、盆地和山脉,交通条件不如东部,但有利农业的多种经营,成为重要的农牧业区,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独特,经济活动也具有特色。

2.1 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2.1 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一、本节课标内容要求: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的地形主要特征。

二、本节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中的第二课时,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地位。

本节内容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这一节知识内容与其它教材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大势。

2、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简单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了解我国地形的分布大势。

2、结合学过的相关知识和实际生活,讨论不同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能够简单评价我国的地形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简单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青藏高原的歌曲和图片。

同学们,伴随着熟悉的歌曲,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我们所在的地区属于哪种地形类型?又具有哪些特点?我国除了高原、平原还有哪些地形类型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地形》看一看。

二、展示目标:多媒体展示本课目标:1、知道我国的地形特征。

2、会评价我国的地形特征。

3、找出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并知道其特点。

三、问题导学:1、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问题(1):请仔细读图,你都看到了什么?根据你获取的信息总结出我国的地形特征。

结论: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然后提供地形扇形统计图表,验证以上结论的正确性,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描述五种地形的特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2.1中国地形说课稿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2.1中国地形说课稿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2一、教材分析《中国地势》是初中八年级地理(湘教版)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的内容。

地势是组成地理环境的要紧因素,由于地势与气候、河流、湖泊之间关系十分紧密。

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势特点,将为学生学习以后相关章节知识垫定坚实的基础。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识记我国地势的分布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要紧地势区和按走向分为五种类型的山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对我国壮美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难点: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二、教法分析本堂课我采纳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远教资源的地图和景观图片,使学生通过读图,直观猎取有关的知识。

充分运用新建构学习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精神,开展讨论、对比、练习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明白得。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表达“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新的课程教育理念。

三、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决定了具有好动、好奇、好表现的个性,同时具有注意力分散,爱发表见解等特点。

针对学生以上情形,我在教学活动中采纳以下策略: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尽量使课堂显得形象生动,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

同时创设讨论氛围,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已的见解和获得表现的机会。

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和欢乐感。

在学法指导上,我引导学生采纳观看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进行学习。

通过观看、摸索,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然后综合和小组的意见进一步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明白得,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四、远教资源的分析和采纳中央电化教育管资源中人教课标版中初二地理第三章《中国地势》中的媒体展现中的中国地势及中国地势剖面图的flah动画及中国地势山脉等十几幅图片形象生动,典型例题中的例子有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明白得。

其中flah制作的动画<古诗观赏>更是生动有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关心学生对知识的明白得。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地势西高东低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八年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地势西高东低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八年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激情互动1、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完成下列表格:及界限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级阶梯1000米~2000米之间高原、盆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级阶梯500米以下平原、丘陵三、合作探究(生生互动,你行我也行)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山脉分别是什么走向的?探究结论: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东西走向;祁连山---西北—东南走向;横断山—南北走向;第二、三级阶梯分界山脉均为东北—西南走向。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有什么影响?探究结论:问题合作探究归纳发言思考完成练习拓展延伸(1)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伸入内陆,形成降水。

(2)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流,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联系。

(3)使许多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段(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简单概括为“三水”:降水,水运,水能。

)三、自主检测(我过关,我快乐)(一)基础过关1、中国的大江大河大多由西向东流,这主要是因为我国( D )A、降水东多西少B、地形复杂多样C、季风气候显著D、地势西高东低2、下列四幅地形剖面示意图,正确表示我国地势变化特点的是( D )3、下列山脉属于我国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C )A、天山B、秦岭C、巫山D、横断山脉4、下列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是(B )A、柴达木盆地B、塔里木盆地C、青藏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二)拓展提升: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代表发言合作探究讨论归纳代表发言1、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沿32°N自西向东主要经过我国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某某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3、这种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有什么影响? 答:(1)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伸入内陆,形成降水。

2024年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新版)湘教版

2024年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新版)湘教版
2. 能力提升: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和图表等资源,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他们还能够通过户外考察和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地形的特点,提高实践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思维发展:学生在分析地形特点和地形区划分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并能够对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思考。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设置合适的座位排列,以便学生能够舒适地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5.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括导入、导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组织户外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地形区的特征,加深对地形区划分和特征的理解。
4. 邀请地形学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实际工作经验,启发学生对地形学的兴趣和认识。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年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的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的地形特点、地形区的划分以及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地理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的地形特点、地形区的划分以及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地理与环境、人与自然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2.1中国的地形(第二课时)
主备人
备课时间
周星期
第2课时
备课组长签名
教研组长签名
教学内容
四大高原、丘陵与山地
个性化备课




知识技能
1、能在中国地形图上准确指出主要地形,并能表述各地形区的主要特征。
2、培养学生阅读、分级分层设色地形图,培养学生的识图、用图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分析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1、四大高原
2、山地与丘陵
作业设计
“优化设计”上的能力提升部分




内容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方位
边界
特点
四、讨论答疑(20’)
1、如果让你来经营一片山区,你打算如何开发呢?
五、当堂达标(7’)
1.将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形名称填在横线上:
六、课堂小结(1’)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地理分区中的四大高原、山地与丘陵希望大家能记住各大地形的位置与特点。
板书设计
2、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Fra bibliotek本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各地形区的位置。
2、各地形区不同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




一、导入新课(1’)
(1)先画出中国轮廓图,再画出我国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和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边画边问,学生回答山脉的名称。
三、自学指导
参考书本23—25页两段阅读教材充分了解我国的高原与丘陵
自学自测(15’)
1、纵横交错的和复杂多样的,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
2、我国的丘陵分布:自北向南有丘陵、丘陵、丘陵。
3、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4、山区:把山地、、连同比较崎岖的合称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四大高原
名称
(2)按山脉走向依次画出其它山脉,边画边问,学生回答山脉的名称。
新课推进
二、学习目标(1’)
1、运用中国地形图和景观图,说出我国主要地形的分布,总结出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2、通过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基本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