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

合集下载

微生物考研方向及学校

微生物考研方向及学校

高校中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资源与应用微生物学病原微生物学微生物发酵与代谢工程生物防治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真菌学微生物分子遗传与功能基因组学海洋微生物学1.资源与应用微生物学微生物资源是地球上三大生物资源之一,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许多高校已经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方向,并且也形成了各自的研究特色。

中科院微生物所,有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资源收集、微生物分类和功能评估、极端环境微生物。

该所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拥有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队伍,仪器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该所的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所保藏的菌种数量在国内首屈一指,真菌标本馆的标本数量则为亚洲之最。

云南大学,有教育部微生物资源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有:放线菌生物学,微生物资源学,菌根生物学, 极端环境微生物学,其中放线菌方面研究处于全国先列,重点开展极端(重点是高温、高盐碱)环境或各种特殊环境(植物内生或海洋)下的放线菌资源收集、保存及分类学、系统学、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及其应用价值评估(活性筛选、代谢产物化学及酶学等)研究。

广西大学,有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广西省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发掘、鉴定和克隆具有特殊用途微生物的功能基因,并对重要功能基因进行改造和利用;发现、分离和克隆农作物抗病虫功能基因、构建抗病虫作物新种质。

中国农业大学,有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有微生物分类及系统发育、微生物生理及遗传学、发酵工程、药用及食用真菌、环境微生物学、分子病毒学和分子免疫学等,微生物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季伦教授等多名著名教授。

四川大学,微生物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拥有资源微生物及微生物生物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资源微生物,天然产物,生态环境保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拥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微生物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微生物资源多样性及利用研究,包括极端环境条件微生物的菌种资源、基因资源及多样性研究;根瘤菌为主的固氮微生物多样性及利用。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中国各个领域最具影响力和最先进的科研机构之一。

这些实验室致力于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名单,以便了解这些实验室在各自领域的突出贡献。

1. 国家脑科学中心国家脑科学中心是中国的一所重点实验室,专注于脑科学的研究。

该实验室聚集了全国范围内最优秀的脑科学专家和研究人员,致力于深入探索人类思维、意识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奥秘。

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该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已经在神经解码、神经疾病治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2.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致力于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该实验室集合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纳米结构、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的研究。

他们的研究成果已经在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为我国纳米科学的发展和产业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3. 国家基因组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基因组医学研究中心是国内领先的基因组科学研究机构之一。

该中心集结了遗传学、生物学和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目标是通过研究人类基因组和永久性遗传变异,揭示疾病的遗传基础以及个体化医疗的潜力。

他们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改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个体化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国家核科学中心国家核科学中心是中国核科学研究的核心机构之一。

该中心汇集了核物理学、核化学、核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致力于核能的研究、应用和安全等方面。

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核能发电、核医学和核安全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为中国核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 国家微生物资源中心国家微生物资源中心是我国重要的微生物研究机构之一,致力于保护和利用我国丰富的微生物资源。

该中心的研究工作涉及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培养和基因组学等方面。

通过收集、保存和研究微生物样品,他们为新药研发、农业生产和环境治理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分布

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分布

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实验室所在单位学科所属部门地区* 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生命教育部上海* 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生命中国科学院上海* 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生命教育部北京* 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生命卫生部上海* 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命农业部黑龙江* 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命卫生部北京* 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生命中国科学院上海* 蛋白质工程和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生命教育部北京*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生命教育部北京* 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生命卫生部北京*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生命中国科学院湖北* 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生命农业部海南*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生命卫生部北京* 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命中国科学院北京*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中国科学院北京* 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生命教育部湖南*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命农业部北京* 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生命教育部广东* 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生命教育部江苏*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生命教育部上海*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生命教育部山东* 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命国家计生委北京* 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生命卫生部北京* 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生命中国科学院北京* 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命中国科学院北京* 微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幑生物研究所生命中国科学院北京*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命中国科学院北京* 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生命中国科学院上海*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生命教育部湖北* 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生命教育部上海*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生命教育部江苏*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生命教育部北京* 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生命中国科学院云南* 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生命上海市科技厅卫生部上海* 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生命教育部湖北*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学生命农业部浙江* 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微生物研究所生命中国科学院北京* 创伤、烧伤与复合伤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军医大学生命总后卫生部重庆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分布1植物学: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2动物学: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3生理学:北京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4水生生物学:暨南大学5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6神经生物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7遗传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中南大学8发育生物学:武汉大学9细胞生物学:北京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南京大学、科学技术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山大学11生物物理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2生态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全国热带农业微生物资源开发与技术交流研讨会在海口召开

全国热带农业微生物资源开发与技术交流研讨会在海口召开
定 、保存 ;■ ,热 带农业病 原微生物 与生物 防治 ;三 ,热带农 产品的微 生物 加工利用 ;四 ,热带农
业固体废弃物 的资 源化和能 源化利 用 ;五 ,热 带农业有 害物质降 解 、农 业生态保 护与农 产品质量安 全 。同时 参会 的各农科院和大学介绍 了本单位微生物研 究现状和十 _五期 问的规 划 。 = :
精彩报 告 。 此次 会议是 落实温总理 对 “ 加快 扶持热 带农业发 展和科技 创新 ”的重要批 示具体 行动之一 。组 委会希 望通过本次 会议 ,加强热带 农业微 生物资源开 发利 用的能 力建设 .促 进热区微 生物工作者 之
间的交流 .及时 了解国 内外最新研 究成果 ,总结热区农 业微生 物资源研 究与技 术应用经验 ,加强 与 我国农业 微生物相 关研究单 位的交 流和协作 ,共同探讨 “ 二五”期 问热带农 业微生物 技术的发 展 十 方向和重点任务 ,推进热区新农村建 设和沼气工程的实施 。 会议收 到论文或 摘要 10 ,注册 参会单位3个 ,参会 人员 l0 0篇 3 0 多人 。会 议以大会特 邀报告 、专 题报告及 口头学术 交流为主 要形式 。交流的 内容涉及 :一 ,热 带农业微 生物资 源的收 集 、评价 与鉴
9 51 5 5 X
2 0 - ,0 01 , 0 8
生 物国家重 点实验室 联合承办 的 “ 国热带农业 微生物 资源开发 与技 术需求交 流研讨会 ”在 全 海 口 开 。邱小强 剧院长 代表王庆煌 院长 致开幕词 .邓子新院 士 、姚 新生院 士 、李 玉院 士到会 并做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
月第 2 巷筮
丛! 壁 塑
! 丛
, ! . !

重 点 实 验 室 介 绍 ・
微 生 物技 术 国家重 点 实 验 室 ( 东大 学 ) 山
山东大 学 的 微 生 物 学 科 有 着 悠 久 的 历 史 。 15 90
Junl f coe n nxi ! ora o r sadle: n Mi b ft o

0 : l :
( 接 封二 ) 上
2 环境 友好微 生物 技 术 .
环境 问题 同样 是 制约 我 国社会 经 济 发 展 的 主要 瓶 颈 。微 生 物 技 术 在环 境 污
染物 ( 废水 、 废气 和 废渣 ) 治理 、 洁生 产工 艺 ( 清 全封 闭 、 排放 、 能耗 工艺 ) 究 、 境 友好产 品( 物可 降解 无 低 研 环 生
为 良好 。
山东大 学在 以纤 维素 微生 物 降解 、 自养 细菌研 究 为特 长 的 资源 和环 境 微 生物 学 等 方 面有 长 久 的研 究历 史 和 良好 的工作 基础 。在 此基 础上 , 确立 了实验 室 的主要 目标 : 以资源 和 环境 微 生 物技 术 研 究 为 中心 , 强 加 相 关 的分子 生物 技术 、 化工程 等 方面 的应用 基础 研 究 , 究 和开发 微 生物新 产 品 、 工 艺 , 生 研 新 为落实 科学 发展 观, 建设 资 源节 约型 、 环境 友好 型 的循环 社会 做 出较 大 的贡献 。
年 王祖农 教授 留法 回国 , 生物 系 组 建 了微 生 物 教 研 在
组 和微 生物 学 专 门化 实 验 室 。 15 9 8年 建 立 微 生 物学 专业 , 9 2年 经 教 育 部 批 准 建 立 微 生 物 学 研 究 室 , 16 17 99年扩建 成微 生 物学研 究 所 ,94年又 率 先在 高 校 18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中心的详细介绍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中心的详细介绍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中心的详细介绍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中心的详细介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中心(IMCAS-BRC)是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和微生物所信息中心的微生物资源信息数据库与共享平台基础上,通过设立微生物功能评价部门,并完善质量保证系统而组建的公益性机构。

它在CGMCC的微生物物种保藏基础上,重点加强了微生物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的研究以及资源质量保证及其共享的标准体系。

IMCAS-BRC以科学家为主导,以技术人员为主体,依托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优势,将注重认识并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的功能;同时,以“整合资源、认识功能、开放共享、服务社会”为建设原则,IMCAS-BRC将对科研、教学及产业部门提供资源和技术服务,并与国内外科研机构、产业实体开展合作研发。

基于完善的信息数据系统,IMCAS-BRC与国际上多个微生物资源中心(BRC)合作共享资源信息,共建地区、乃至全球的BRC网络;同时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BRC标准,进一步完善资源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系统。

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东秀珠研究员担任IMCAS-BRC主任。

IMCAS-BRC下设4个部门:保藏部、功能评价部、信息部和质量保证办公室。

保藏部主任为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主任周宇光;功能评价部主任为中国科学院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车永胜;信息部主任为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主任马俊才;质量保证办公室主任为微生物研究所工业微生物与生物技术研究室研究员张立新。

1.微生物资源中心保藏部微生物资源中心保藏部(以下简称保藏部)以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为基础组建,宗旨是广泛收集保藏各类微生物菌株、细胞株和基因,为微生物资源的保护、共享和持续利用提供服务和支持。

CGMCC成立于1979年,是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公益性机构。

中国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微生物研究所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56年,是我
国微生物研究领域的重点实验室之一。

该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微生物学基础和应用研究,为国家的生物医药、环境保护、农业和食品安全等领域提供科学支持和技术服务。

中国微生物研究所拥有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设备和设施,包括基因工程实验室、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微生物遗传学实验室、微生物资源库等。

研究所拥有一支由知名微生物学家和科研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他们致力于研究微生物在环境适应、遗传变异、代谢途径及应用等方面的重要科学问题。

中国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重点包括微生物基因组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发酵与代谢、微生物工程与应用等方面。

该研究所曾先后完成了不少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例如,在微生物基因组学领域,研究所揭示了多种微生物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推动了微生物领域的基础研究,为生物医药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中国微生物研究所还致力于培养和培养人才。

研究所设有硕博士研究生培养点,积极组织科研人员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不断推动微生物学科的发展。

同时,该研究所还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

总之,中国微生物研究所以其优秀的科研团队、先进的科研设
施和丰富的科研资源,成为国内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通过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为国家的生物医药、环境保护、农业和食品安全等领域提供了科学支持和技术服务,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

中科院天地园区研究所介绍

中科院天地园区研究所介绍

1、国家天文台国家天文台拥有两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分别是光学天文和射电天文重点实验室。

一个国家大科学工程指挥中心—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项目指挥中心,承担了包括空间太阳望远镜(SST)、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FAST )及嫦娥工程地面应用系统等多项国家级大科学工程预研和研制任务。

2、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所包括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其科研设备和科研水平在国内外位居前列。

3、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应用研究所有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数字地球科学实验室。

内有红外辐射计、航空摄影机系统、GIS运行系统、数字地球原型系统等大型设备。

4、动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拥有农业虫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三个大型实验室,内有流式细胞仪、液相质谱联用仪、膜片箝与图像系统及其它大型仪器15台。

5、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所拥有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与免疫学所级重点实验室、蛋白质与多肽药物所级重点实验室4个重点实验室。

内有脑成像系统、透视电子显微镜、核磁谱仪、IP面探系统、分析超速离心机、核磁共振成像系统、X射线衍射仪、停留谱仪、三维减震仪等仪器设备。

6、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目前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拥有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分子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3大重点试验室。

7、微生物研究所目前微生物研究所拥有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共建)和中国科学院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设有微生物资源、能源与工业生物技术、微生物基因组研究、环境生物技术、微生物代谢工程、分子病毒和分子免疫等研究中心和一个为科研服务的技术与信息中心。

中科院微生物所物种鉴定资质

中科院微生物所物种鉴定资质

中科院微生物所物种鉴定资质
中科院微生物所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研究机构,具有国家一级研究所的职称体系,包括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和研究实习员等级。

该所主要从事微生物学基础和应用研究,设有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共建)、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生理与代谢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微生物所拥有物种鉴定资质,具体包括:
拥有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负责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和运行维护。

拥有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负责全国微生物科学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评估和共享。

拥有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和菌物标本馆等基础设施平台,开展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和病原监测等工作。

综上所述,中科院微生物所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可
进行物种鉴定工作。

浅谈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浅谈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成 为什么 样 的状 态 ; 二是 微 生 物为人 类 提供 所 需 的各 种物 质 。随
少 ,比较 容易 进 行基 因操 作 ,微 生 物 改 良易 于操
作 ,改造性能、提高产率相对容易。
2 4 微 生物 资源丰 富 .
微 生 物 资 源 丰 富 ,微 生 物 资 源 的 开 发 与 利
象 ,造 成 的天 然微 生物 的破坏 ,使 得 许 多在 该类 环境 中赖 以生存 的微生 物 在人 类还 没 有认 识 它 之
素 、酶 、醇类 、微生 物 肥料 、微 生 物农 药 等 以及 石 化工 业 、冶金 工业 使用 的微生 物 ,其 应用 潜力 是 难 以估 量 的 。仅 抗 菌 素对 人类 的医疗 保健 事业 的 贡献 无 论 怎样估 计 都不 为 过 ,人类 彻 底攻 克 疑 难病 症 的 希望 所 在仍 将 是现 代 医药 生物 技术 的发
Sh n o g F o e mena i a d n o dF r tt on
—3 ——
山东 食 品发 酵 l
2 1 .( 0 2 3 总第 1 6 ) 6期
高度 重视 。在 1 9 年联 合 国环 发 大会 上 ,全世 界 92 近2 0 0 多个 国家 签 字通 过 了 《 物 多样 性 公 约 》 生 ( o v nin B oo ia v ri ) 。该 公 约 明 C n e t ilgc l o Dies y t
微 生 物 可 以在 人 工控 制 条件 下 ,易 于实 现 大规 模
是微 生 物作 为 生态 系统 的积极 参 与者 ,对
于 维持 生 态 系统 的平 衡起 着不 可 替代 的作 用 。主 要 表现 在 自然 界 每年 自然 形成 的大量 的动植 物 的 残 体 、废 弃物 及其 他 有机 物 等 的分解 、消化 ,为

“饲用微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开放课题指南

“饲用微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开放课题指南
称 的科研 人员 1 3人 ,3人 拥有博 士学 位 , 1 1名博 士进入 中关 村科技 园 区海 淀 园博士 后工作 站 分站 。 实 验室 具有 良好 的设 备 条件和科 研环 境 , 有实 验场地 近 1 0 拥 0平方米 , 0 中试 车 间 157平方 米 , 7 设
备总值超过 1 0 万元。展望未来 , 0 5 实验室将 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 , 以市场为导向, 积极开展 国际 交 流合作 , 泛凝 聚科 技精 英 , 广 引领我 国生物 饲料 添加剂 领域 的科技 创新 。
养造就高层次创新人才 , 提高学科水平和科研水平。
三 、 要科 学研 究领 域 、 向 主 方 ★ 益 生菌应 用基 础研究 研究 内容 :
● 益生 菌对 肠道菌群 的调 节作 用 ● 益生 菌在 动物肠 道黏 附定植 机制研 究 ● 益生 菌免疫 调节作 用机 制研 究
★ 益生 菌 的选 育 研究 内容 :
★ 益 生菌 制剂工 艺关键 技术
研 究 内容 :
● 微胶 囊包 被材料 特性 的研究 ● 乳 酸菌微胶 囊低 温制 备工艺 的研 究 ● 高 活性乳 酸菌 产 品储 藏条 件 的研 究 ★ 饲用蛋 白质 工程技 术 研 究 内容 : ● 饲 用酶 的分子 改 良与产 品研究 ● 饲 用抗 菌肽 的分子 改 良与产 品研制 ★ 益生 菌配套 应用 技术研 究 研究 内容 : ● 多菌种 高效 复配技 术研 究 ● 动物 针对性 益生 菌 的配方研 究 ● 生长 阶段针 对性 益生 菌 的配 方研究 四 、 放研 究课题 的 申请 对 象 开 课 题 申请人 ( 及联 合 申请 人 ) 般应 有 高 级专 业 技 术职 务 或具 有 博 士学 位 的科研 人 员 。 申请 一

广东微生物所获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广东微生物所获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项 。 ”志 愿 者称 , “ 次 多 款互 联 此
术 ”现 场 开 印 ,环保 砂 基 透 水岩 直
《 科技 日报 》
广 东 微 生 物 所 获 批 省 部 共 建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培 育 基 地
近 日,广 东 省 微 生 物 研 究 所 “ 东 省 华 南应 用微 生 物 重 点 实 广
要研 究方 向是 :微 生物 资源 多样性
与 前期开 发 、微生 物生态 与环 境污
染控 制 、微生 物危 害及其 检测 与控
制 、微 生 物 分子 育 种 及生 物 转化 、
食 ( )用 菌 生物 技 术与 人 类健 康 药
势 ,集 合 国 内外 应 用微 生物 及相 关 领 域 人才 ,开展 前 瞻 性微 生 物 学科 应用 基 础 研 究 ,为 生物 产 业 的 技术 创新 和产 品研发 提供支 撑和 服务 。
等 。 该 实 验 室 将 以 省 部 共 建 为 契
机 , 充 分 发 挥 区 域 与 技 一 鼙
【 科技色 新论坛 】 叮
网 终 端 产 品 集 体 亮 相 北 京 馆 , 正 是 中
观 铺 装 ,等 等 , 在烹 饪 “ 技 ”盛 科 宴 的 同 时 ,也将 建 立 具有 全 球 影 响 力 的 科技 创 新 中 心 的愿 景 ,进 一步
称。
3 , 中 国 在 申 办 竞 日 争 中 脱 颖 而 出 , 获 得 2 1 年 世 博 会 主 00
办 权 , 国 际 展 览 局 秘 书 长 洛 塞 泰 斯 感
叹 , “今 天 , 世 界 诞 生 了 一 个 伟 大 的
希望 ” 。
原 来 ,世 博会 很简 单 ,它是人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招聘人员启事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招聘人员启事

中国科学院微⽣物研究所招聘⼈员启事中国科学院微⽣物研究所是⾪属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事业单位,⽬前已发展成为我国微⽣物学研究领域中学科齐全、⽔平的研究机构。

现因⼯作需要,该所职能部门、病原微⽣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孟颂东组、农业微⽣物与⽣物技术研究室邱⾦龙组、微⽣物所微⽣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拟招聘以下岗位⼈员。

招聘部门(⼀):微⽣物所职能部门中层岗位招聘启事中国科学院微⽣物研究所⾪属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事业单位,⽬前已发展成为我国微⽣物学研究领域中学科齐全、⽔平的研究机构。

根据中科院有关⼈事管理规定及研究所发展战略要求,为进⼀步优化管理队伍结构,提⾼我所职能部门的管理能⼒与⽔平,对以下职能部门中层岗位进⾏公开招聘:⼀、招聘原则: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程序,坚持条件。

⼆、招聘岗位:⼈事教育处副处长1名三、岗位职责:协助处长制定并实施年度教育⼯作计划,做好研究⽣培养的相关⼯作,包括研究⽣招⽣、免推、课程管理、学籍及学位管理、研究⽣思想教育、毕业分配,研究⽣及博⼠后⽇常管理等。

四、任职条件:1、有较强的⼯作责任感、组织协调能⼒、团队协作精神和⽂字、⼝头表达能⼒;2、研究⽣学历;3、任副⾼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5年;4、具有良好的英语⽔平,CET-6及以上。

熟练操作计算机及使⽤OFFICE办公软件;5、⾝体健康,年龄⼀般不超过40周岁;6、有研究⽣管理⼯作经历、海外留学经历或⽣物学相关专业背景优先考虑;7、具有北京市常住户⼝。

以上两个岗位应聘⼈员除需符合上述任职条件外,还须符合《党政领导⼲部选拔任⽤⼯作条例》(中发[2002]7号)中规定的党政领导⼲部六项基本条件。

五、岗位待遇:正式编制,试⽤期半年。

⼯资及福利待遇按中国科学院微⽣物研究所有关规定执⾏。

六、应聘⽅式:1、⾃发布招聘通知之⽇起⾄2009年9⽉30⽇,符合上述条件的应聘者,请将个⼈简历以附件形式发送⾄zhaopin# (注意,发邮件时将#改成@) ,邮件主题注明“应聘⼈事教育处副处长”;2、初选合格者电话或E-mail通知本⼈参加竞聘答辩,须准备PPT竞聘报告(报告15分钟,答辩5分钟);3、参加⾯试者需提供:1)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2)其它可以证明本⼈能⼒、⽔平的相关资料等;4、通过⾯试者到指定医院进⾏体检,体检合格者将被录⽤。

微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微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微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领域及在研课题(2003年)研究方向(1)微生物资源的收集、评估和生物学基础研究(2)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期研究研究领域以及在研课题(1)极端及厌氧微生物资源●中国特殊环境微生物资源的研究:通过对菌种和基因资源的收集、鉴定和遗传多样性评估,系统地认识我国的特殊微生物资源,建立有助于我国微生物研究和利用的特殊环境微生物资源储备。

●极端微生物遗传机制及其对环境适应性的研究:以极端嗜热古菌为材料,开展极端环境古菌遗传机制的研究,为开发极端环境古菌资源奠定基础。

●微生物极端酶的开发:利用本室的极端微生物资源,筛选具有生物技术开发前景的极端酶。

(2)微生物来源生物活性物质●微生物次生代谢分子调控的研究:通过对微生物次生代谢途径及调控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为提高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和发掘新的生物活性物质提供方法。

●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通过对某些疾病过程的糖生物学、细胞学和免疫学的研究,建立可用于微生物药物开发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筛选模型。

●微生物药物筛选:利用现有和引进的药物筛选模型,从微生物中筛选抗真菌、病毒和肿瘤等的生物活性物质。

●乳链菌肽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对乳链菌肽产生菌的筛选和菌种改良、发酵提取工艺的优化,实现乳链菌肽的工业化生产。

(3)生物化工●微生物发酵生产长链二元酸:通过菌种筛选和改良、发酵条件优化,实现不同碳链长度长链二元酸的微生物发酵生产。

●手性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与转化:通过筛选用于催化不对称合成手性药物中间体的新酶,建立新的手性生物合成及转化的技术基础。

微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和管理条例(2003年)1.开放课题申请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职称以上的科研人员均可申请本室开放课题。

课题申请经学术委员会批准后,正式列为本室客座课题。

具备申请资格的申请人也可以自带经费和符合本室研究方向的课题来本室工作,享受本室有关待遇。

2.课题期限研究课题的期限一般为一至三年,申请人应制定年度研究计划。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支撑平台】Support platform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作为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的一个子项目,由世界银行贷款120万美元,国内配套362万元人民币投资建设的。

1995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命名为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始运行和对外开放。

2001年、2006年、2011年3次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评估,成绩良好。

实验室基本概况实验室目前拥有一支年龄结构与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能够承担国家大型科研项目的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

现有“千人计划”专家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国家级“百千万”工程人才2名;“泰山学者”4名;“973”首席科学家1名。

固定人员有教授32人,副教授7人,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且80%以上具有1年以上的海外工作经历。

近5年,实验室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93项,经费总额17421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占70%,省部级和横向项目经费30%。

近3年,实验室获得发明专利70项,发表S C I论文30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实验室以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直接相关的微生物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侧重研究利用包括基因工程、代谢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内的各种技术手段,选育具有各种特殊功能的微生物新菌株,研究微生物的生理代谢活动,开发利用微生物功能的新工艺、新技术。

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生物质资源转化技术研究。

包如新型药物(谷氨酰胺、火菇素、L-肉碱等)、食品或饲料添加剂(乳链菌素、饲用益生素、光合菌剂)、酶制剂(脂肪酶、果胶酶、异淀粉酶等)、功能性食品、生理活性物质、抑菌杀菌剂、生物聚合物,以及精细化工产品的生物转化技术等。

4.分子生物技术研究。

利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代谢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有目的的改造乃至创造新的生物机能,为开发微生物应用新技术提供必要前提。

如构建具有抗砷功能的浸矿用自养型硫杆菌、具有嗜杀活性的酿酒酵母生产菌株,建立丝状真菌高效表达的基因转移系统等。

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执行合作协议

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执行合作协议

食用野生植物保育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执行协议甲方:食用野生植物保育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师范大学)乙方:根据《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食用野生植物保育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设置开放课题,为确保课题顺利实施,经协商,甲、乙双方就课题执行达成如下协议:1.乙方要执行的开放课题的名称为:2.本开放课题执行期为24个月。

从本协议签订之日起,乙方应在24个月内完成本开放课题。

3.本课题作为立项。

承担一般开放课题,必须发表1-2篇署名本重点实验室SCI 论文;承担重点课题,必须发表1-2篇SCI论文署名本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为第一或者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署名第一单位、或本实验室固定人员署名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若当年发布在JCR分区1-2区期刊,或IF>5.0的论文,将升级为重大项目立项,追加余下项目经费。

4.A、资助经费正式立项后即拔付。

B、资助经费结题后拔付。

C、资助经费正式立项后拔付50%,结题拔付余款。

(每份合同A、B、C三选一)5.署名和标注。

署名:食用野生植物保育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开放实验室(湖北师范大学),湖北黄石435002;Hubei Key Laboratory of Edible Wild Plants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 435002, China。

资助标注:食用野生植物保育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编号:×××);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grant *** of the Hubei Key Laboratory of Edible Wild Plants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6.乙方若无正当理由或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如灾害等)终止项目,未完成项目指标和结题报告,甲方将追回已拔项目经费。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病毒学》
【年(卷),期】2007(22)5
【摘要】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thogen and Biosecurity,SKLPBS)依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联合该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共同组成,主要包括细菌学、病毒学、立克次体学、微生物毒素学、分析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流行病学、媒介生物学、生物安全和微生物生物信息学等专业研究室。

有微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
【总页数】1页(P416-416)
【关键词】国家重点实验室;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生物工程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微生物学;流行病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28
【相关文献】
1.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J],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J],
3.加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提高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J],
4.加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提高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J],
5.加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提高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
方向、领域及在研课题
(2003年)
研究方向
(1)微生物资源的收集、评估和生物学基础研究
(2)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期研究
研究领域以及在研课题
(1)极端及厌氧微生物资源
●中国特殊环境微生物资源的研究:通过对菌种和基因资源的收集、鉴定和遗
传多样性评估,系统地认识我国的特殊微生物资源,建立有助于我国微生物研究和利用的特殊环境微生物资源储备。

●极端微生物遗传机制及其对环境适应性的研究:以极端嗜热古菌为材料,开
展极端环境古菌遗传机制的研究,为开发极端环境古菌资源奠定基础。

●微生物极端酶的开发:利用本室的极端微生物资源,筛选具有生物技术开发
前景的极端酶。

(2)微生物来源生物活性物质
●微生物次生代谢分子调控的研究:通过对微生物次生代谢途径及调控的分子
机制的研究,为提高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和发掘新的生物活性物质提供方法。

●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通过对某些疾病过程的糖生物学、细胞学和免疫学的
研究,建立可用于微生物药物开发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筛选模型。

●微生物药物筛选:利用现有和引进的药物筛选模型,从微生物中筛选抗真菌、
病毒和肿瘤等的生物活性物质。

●乳链菌肽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对乳链菌肽产生菌的筛选和菌种改良、发酵提
取工艺的优化,实现乳链菌肽的工业化生产。

(3)生物化工
●微生物发酵生产长链二元酸:通过菌种筛选和改良、发酵条件优化,实现不
同碳链长度长链二元酸的微生物发酵生产。

●手性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与转化:通过筛选用于催化不对称合成手性药物中间
体的新酶,建立新的手性生物合成及转化的技术基础。

微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申请和管理条例
(2003年)
1.开放课题申请
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职称以上的科研人员均可申请本室开放课题。

课题申请经学术委员会批准后,正式列为本室客座课题。

具备申请资格的申请人也可以自带经费和符合本室研究方向的课题来本室工作,享受本室有关待遇。

2.课题期限
研究课题的期限一般为一至三年,申请人应制定年度研究计划。

3.来室工作要求
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有关管理规定,本实验室客座课题承担人,每年必须安排不少于三个人月的时间在我室进行课题研究。

客座课题基金不拨给申请人所在单位,限在本室内使用,支付该课题的有关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小型专用仪器费以及京外客座人员来京的往返一次火车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补助费等。

4.年度进展报告和结题报告
本实验室客座课题承担人必须于每年五月三十一日前向本室提交上一年度工作的总结报告,课题结束后应及时写好书面结题报告上报本室。

对于无故不提交年度进展报告的课题,本室将停止提供经费。

遇有特殊情况而不能按期完成时,应及时申报,本室将酌情减少或冻结经费资助。

5. 仪器设备
本实验室客座课题承担人在充分履行本室仪器设备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无偿使用本室公用仪器。

利用客座课题经费购置的小型仪器设备,归属本室。

6.实验档案
由本室提供经费的客座课题,其研究记录及有关资料、菌种等均归本室所有。

若有必要,所外来室人员可以将记录资料的复印副本以及本课题组采集、分离的菌株复份培养带回原单位保存。

自带课题、经费、菌种来本实验室工作的课题,其研究资料、菌种等归研究者原单位所有,但应将副本资料、复份菌株等保存在本室。

7.成果归属
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时,由本室提供经费的课题组,本室署名在前,作者原工作单位署名在后;自带课题和经费来室工作的课题,作者原工作单位署在前,本室署名在后。

对于获奖、申请专利或进行技术转让的研究成果,处理原则同上。

微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课题申请书

课题名称:
申请人: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传真:
申请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