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主观幸福感综述

主观幸福感综述

文化视野主观幸福感综述徐杏玉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摘要:什么是幸福,怎样得到幸福,多年前已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

本文对国内外主观幸福感文献研究整理的基础上,回顾了主观幸福感的定义、结构、测量和理论,最后对主观幸福感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未来展望中图分类号:C4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30-0363-02一、主观幸福感定义什么是幸福?这是自古至今人们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学术界对幸福的界定有多种标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1.以外在标准界定的幸福这种标准认为幸福来自于观察者价值判断,而不是基于被观察者的自我判断。

许多人把他人在某方面取得的成就或是否拥有大量的物质财富作为标准来衡量幸福。

苏格拉底认为幸福和智慧密切联系,智慧是幸福产生的源泉;Tatarkiewica则将“成功”看作幸福的标准。

2.以内在情绪体验界定的幸福Bvudbern(1969)通过调查发现,人们积极的和消极的情绪相互独立,当积极情绪相比消极情绪占得优势,则会体验到较强的幸福感。

赫拉克利特反对把肉体快乐作为判断幸福的指标,认为应注重内在体验。

3.以个体自我评价界定的幸福Shin和Johuson(1978)认为幸福是评价者基于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对其生活质量作主观性的整体评价。

这种概念属于本文所讨论的主观幸福感(Subeject Well—Being,SWB)范畴。

当代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起自Wilson(1967)发表的《自称幸福的相关研究》。

Wilson(1967)认为快乐源于内在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满足到什么程度才能带来快乐感依赖于个体的适应或期望水平。

Diener(1984)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与Shin和Johuson(1978)提出的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相一致,即个体主观上认为自己已有的生活状态与自己心目中理想生活状态相符合,而产生的一种肯定的态度和感受。

Diener进一步指出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绪体验两个维度。

国内外主观幸福感定义及测量方法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主观幸福感定义及测量方法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主观幸福感定义及测量方法的文献综述摘要: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主观幸福感的早期研究,引进了大量的国外主观幸福感理论和测评量表,开始评估国外主观幸福感量表的应用性。

本世纪初至今是我国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学者们开始全面、深入的研究主观幸福感。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主观幸福感定义及测量方法的研究提出文献述评。

1.主观幸福感内涵界定国内外学者通常认为“主观幸福感”能从心理学角度形象准确地表达“幸福感”的内涵。

Bradburn[1]认为幸福是个体较少体验负性情感、较多体验正性情感,主观幸福感是当前的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的平衡结果,并假设主观幸福感由这两个部分组成。

Andrews和Withey[2]认为主观幸福感由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组成,他们以Bradburn的主观幸福感结构结论为基础进行研究,并增加了物质生活维度的内容。

Diener[3]指出主观幸福感是指评价者按照主观标准描述对生活质量的感受,具有整体性、主观性、相对稳定性的特征,提出主观幸福感主要包括:总体生活满意感、某方面生活满意感、正向情绪体验及较低频率的负面情绪体验。

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内涵界定的研究大多延续了国外成熟的研究理论,Diener的定义包含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内容,大多国内研究者认同Diener的定义。

刘仁刚[4]等学者都直接或间接引用了Diener对主观幸福感的界定。

有些学者还结合自己的研究目的、方法和假设,对主观幸福感内涵进行了表述。

佟月华[5]认为主观幸福感可反映心理健康状态,幸福感是个体对自身幸福与否的主观感觉;方黎明[6]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其自身生活满意度的认知评价;邢占军等[7]认为个体生成主观幸福感的路径存在差异,比如知足常乐者若感觉生活稳定、和谐,其就会感到幸福,追求自我价值的人若能充分发挥才能,就会感到幸福。

2.主观幸福感测量方法国外学者很早就开始研究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方法。

从心理学角度最早测评主观幸福感的量表是Bradburn编制的《情感平衡量表》,该量表共10个题目,包含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维度。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主观幸福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状况满意的程度。

它是人类普遍追求的目标,也是衡量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主观幸福感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综述将介绍主观幸福感的定义、衡量方法、影响因素等内容,并对相关研究进行简要概述。

一、定义和衡量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对自己生命的感觉,包括情感、感知和认知方面。

其中,情感方面主要指人们对生活的感觉,包括快乐、满足、兴奋等;感知方面则是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评价,包括健康、财富、年龄等;认知方面则是人们对自身的评价,包括自尊、自信、成就等。

主观幸福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它可能受到日常经历和生活事件的影响。

主观幸福感的衡量通常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让被试者给自己的幸福感打分,常用的量表有生活满意度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正面情感量表等。

另外,也有研究采用自我报告方法,即让被试者自己描述自己的幸福感。

二、影响因素主观幸福感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 个体特征: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等方面。

研究表明,女性、年龄较大、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通常更容易体验到高的主观幸福感。

2. 生活环境:生活环境包括住房、工作、家庭、邻里关系等方面。

住房面积较大、职业稳定、家庭和邻里关系和睦的人通常更容易感受到高的主观幸福感。

3. 经济状况:经济状况包括收入、消费、失业等方面。

收入丰厚、不愁吃穿的人通常体验到高的主观幸福感。

4.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包括亲密关系、友谊、社交等方面。

亲密关系和良好的社交能力有利于提高主观幸福感。

5. 价值观:价值观包括自我认知、宗教信仰、道德观点等方面。

具有较高的自我认知和积极的价值观通常具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三、研究综述以往的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受到的影响因素是多样的,而且因为个体和环境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当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 幸福感的测量尺度:不同的测量尺度可能影响到研究结果,因此当前的研究关注于建立更准确的测量尺度。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幸福感是一个个体对于自身生活从各种层面上的评价和感受。

主观幸福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经历的生活状况的主观评价。

主观幸福感成为学术研究的对像,成为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研究的热点。

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于生活的一个整体评价,包括对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如个人成就感、人际关系、健康、收入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如何提升人们的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开始于 1950 年代,在那个时代,精神医学家认为幸福只是一种表现出来的情绪,是主观幸福感的状态下的表现。

在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兴起,学界逐渐从幸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入手,梳理了大量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以及其相关领域的理论发展。

测量主观幸福感的方法也日趋丰富。

目前较为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幸福感量表”和“流程体验量表”两种。

其中,“幸福感量表”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测量主观幸福感的工具,它包括正向情绪、满意度、意义感、自主感、哲学自我等方面的测量。

“流程体验量表”则聚焦于具体的生活体验,可帮助采集与幸福感相关的精细数据,包括情感、行动、认知等各个方面的体验。

在研究主观幸福感的来源和影响因素方面,学界目前普遍认为,主观幸福感受人际关系、健康、经济收入、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其中,人们的人际关系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际关系的质量对幸福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健康也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身体健康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正向情绪和幸福感。

与健康紧密相关的经济状况也会影响主观幸福感。

一定的经济收入水平对于维持行居安乐的生活质量有必要的保证。

除此之外,文化、教育水平也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和感受不尽相同。

在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中,人们之所以会感到幸福和不幸的原因也不同。

教育水平也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受过良好的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从而提升自我的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已经成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焦点。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人心理状态好坏与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

本文介绍了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并对主观幸福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

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我认为主观幸福感历经了从外部影响到内部决定的轨迹,其中内部的影响因素如人格、自尊、认知模式、自我意识等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的影响。

这就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测量方法A Review of the Study of Subjective Well-Being//Wang YanchaoAbstract The study of subjective well-being(SWB)has become the focus of positive psycholog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SWB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measuring people's mental condition and living quality.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de-finition of SWB,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ts measurement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tudy if SWB.This study is of great help for educators to improve students'SWB.Key words subjective well-being;influencing factors;measure methodAuthor's address He'nan Normal University,453007,Xinxiang, He'nan,China1主观幸福感的提出1.1主观幸福感的含义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特指个体根据自己独有的标准对其生活状态的整体评价”,“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是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主观幸福感研究是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相关研究的主要发现和趋势。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满意程度的主观评价,其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由此以来,该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多。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心理实验和神经科学技术等。

问卷调查是最常用的测量方法,通过测量个体对幸福感的主观评价,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和社会支持等因素,从而评估个体的幸福感水平。

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与个体的生理健康、经济收入、社会关系、教育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较高的主观幸福感与较好的生理健康状况、更高的经济收入、稳定的婚姻关系以及较高的教育水平等正相关。

人们在社会支持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经验也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

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人们往往拥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还关注个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个体对于同一事件的评价因人而异,而不仅仅取决于事件本身。

具体而言,个体的价值观、心理特质和认知偏差等因素都会影响他们对事件的评价。

乐观的人更倾向于对事件做出积极评价,从而提升主观幸福感。

研究还发现主观幸福感对于个体的社会行为和决策有重要影响。

具有较高主观幸福感的人更加乐于助人,更有社会责任感。

主观幸福感还对个体的决策和风险倾向产生影响。

较高的主观幸福感与更加理性和谨慎的决策倾向相关。

最近的研究还探讨了主观幸福感的神经基础。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与脑内多个区域的活动有关,包括前额叶皮层、纹状体、杏仁核和海马等。

这些脑区参与了个体对于情绪状态和奖赏的感受和体验。

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目标是帮助人们理解幸福感的本质和影响因素,从而指导幸福感的提升和心理健康的促进。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幸福感的测量方法和提高幸福感的干预策略等,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幸福需求。

主观幸福感研究及进展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及进展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及进展综述魏卿李瑛郭亚宁(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 纵观主观幸福感(S WB)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从S WB的影响因素来看,从单一因素逐步扩展。

而对不同群体S WB的研究则十分广泛。

同时,S WB作为一项可靠的预测指标正在应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目前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涉及的具体领域有限,需要展开更深入更广泛的后续研究。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理论研究;影响因素;不同群体一、前言从最初关注心理疾病的预防到积极心理学兴起,使积极的情绪与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的情绪与健康等研究受到关注。

主观幸福感(S WB)是积极情绪研究中一项重要内容。

D iener E(1984)定义S WB: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

并提出S WB3个基本特点:主观性、稳定性及整体性。

衡量S WB主要从三个维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生活满意感来进行,其中生活满意感作为一项认知因素,是S WB一项重要指标。

从此对于S WB的研究越来越多,从理论结构、测量手段的不断改进,影响因素的研究,到对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区的人群进行测量,S WB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广泛。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S WB在应用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者们不断将理论逐渐深入到实际生活中。

不同学者将S WB与不同的应用领域相结合进行研究,表明S WB从最初的理论研究,逐步迈向实际研究,以能够更好的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文主要通过S WB在影响因素,不同群体测量这两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指出目前在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

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情况1、人格因素基于大五人格理论,Co sta等(1982,1991)研究表明,五个因素全部与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其中经验的开放性同时与正、负性情感存在正相关,宜人性和严谨性与生活满意度及正性情感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显著负相关,因此可通过相关因素提高S WB。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幸福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而主观幸福感作为对个体幸福感的一种感知和评价,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各种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都为我们揭示了主观幸福感的内涵和影响因素。

本综述将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影响因素和测量方法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能够全面了解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主观感知和评价。

在心理学中,主观幸福感通常被称为幸福感或幸福感受,它是一个根植于个体主观心理状态的概念,反映了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和情感状态。

主观幸福感包括情感维度和认知维度两个方面,情感维度主要指个体对自己当下的情感状态的评价,认知维度主要指个体对自己生活整体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的评价。

两者共同构成了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反映了个体的整体幸福感受。

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观幸福感受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内部的心理状态和外部环境等。

心理学者根据已有研究,总结了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特质:个体的性格、情感状态、习惯和人格特质都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乐观的人更容易体验到幸福感,而情感不稳定的人可能更容易感受到负面情绪。

2. 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对主观幸福感也有重要影响。

包括物质条件、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等。

有研究表明,物质条件的改善可以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而社会支持和良好人际关系对个体的幸福感也有积极影响。

3. 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也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东方文化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认可,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个体的实现和自我价值感。

这些文化差异对主观幸福感的体验和评价都会产生影响。

4. 生活事件:生活中的事件和经历也会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婚姻、工作、家庭、健康等都会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主观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我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

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及其发展都有积极影响。

本文介绍了主观幸福感的概念、测量,并探讨了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从而为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方法。

标签: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1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目前,大多数研究者比较认同Diener(1984)提出的概念,即主观幸福感包括人们的情感反应、领域生活满意度以及对生活满意度的综合判断。

主观幸福感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成分,其中,认知幸福感指生活满意度,而情感幸福感指积极情感体验和低水平的消极情感两个方面。

主观幸福感有三个基本特点,即主观性,它的评定主要依赖于评价者自身标准而非他人标准;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体验和生活满意度,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整体性,是一种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

2主观幸福感的测量(1)幸福感指数量表。

Campbell(1976)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主要用于测试个体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

该量表包括总体幸福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两个部分。

前者由8项组成,从不同角度叙述了情感的内涵;而后者只有一项。

我国盖笑松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

(2)总体幸福感量表。

Fazio(1977)编制的《总体幸福感量表》用来评价个体对幸福的陈述。

该量表共33项,除了评定总体幸福感,该量表还通过将其内容组成6个分量表从而对幸福感的6个因子进行评分。

这6个因子是: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焦虑)。

国内段建华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即采用该量表的前18项对个体进行施测。

(3)情感平衡量表。

Bradburn(1969)编制的《情感平衡量表》包含10个项目,其中5项涉及积极情感,另5项涉及消极情感。

根据个体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得分情况,就可以对其近期的情感状态做出判断,从而推测其主观幸福感状况。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幸福感的关注日益增加。

主观幸福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概念,代表着个体对生活满意度和主观感受的评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主观幸福感,并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是从个体层面进行研究,关注个体内心的满意度和感受;二是从社会层面进行研究,探讨社会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三是从文化层面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幸福感差异。

在个体层面的研究中,有很多研究关注个人特征对幸福感的影响。

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个人因素被认为与幸福感存在相关性。

研究发现,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容易感到幸福。

年龄方面的研究表明,年轻人和年长人群在幸福感上存在差异,年轻人更容易感到幸福,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幸福感逐渐下降。

婚姻状况也被认为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已婚人群的幸福感普遍高于未婚人群。

在社会层面的研究中,很多学者关注社会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

社会支持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因素,研究发现,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可以显著提高个体的幸福感。

经济因素也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收入水平与幸福感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其对幸福感的影响逐渐减弱。

在文化层面的研究中,主要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幸福感差异。

研究发现,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对幸福感有不同的理解和价值观。

东方文化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体的自由和个人实现。

这种文化差异可能导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幸福感差异。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如何准确测量主观幸福感,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和标准的测量方法。

二是幸福感的解释和理解还存在一定的争议,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从个体、社会和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探索,以期更全面地理解主观幸福感的本质和影响因素。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关于主观幸福感的定义,研究者们普遍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己生活满意度和幸福程度的主观评价。

主观幸福感包括情绪幸福和认知幸福两个维度。

情绪幸福指的是个体当前的情绪状态,通常通过问卷调查来测量;认知幸福则是个体对自己整体生活的评价,包括生活满意度、目标达成感等。

关于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方法,研究者们采用了多种研究工具。

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是主观幸福感问卷,包括正性和负性情绪定向量表、生活满意度问卷、SWLS问卷等。

一些研究通过生理指标如皮肤电阻、脑电波等来客观测量幸福感。

关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者们发现主观幸福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个体的基本生活条件如收入、教育水平、职业地位等对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

个体的个性特质如乐观、自尊等也与幸福感密切相关。

社会关系和社会支持也被证明对幸福感有积极作用。

关于幸福感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者们发现幸福感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正向的关系。

幸福感不仅可以预测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还与生活行为、免疫功能和寿命等健康指标相关。

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深入探讨幸福感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幸福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推动幸福感领域的发展,为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大学(1.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河j 生主观幸福感研白云莉1路明远2刘铭匕秦皇岛066004;2河北软件究综述思想政治枢1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保定071000)一、主观幸福藏的概念诠释及相关研究(一)主规幸福感的概念主观幸福感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D i ene r,1984),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了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

它包括如生活满意,高兴、愉快这些积极的情绪体验并且相对缺乏如焦虑和抑郁这些消极不快的I袁绪。

㈡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国外现代科学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始20世纪60年代,以W i l s on(1967)撰写的第一篇综述伯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

D i en er(1997)在其论文住观幸福感研究新纪元>中,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划分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在第一阶段,描述与比较不同人群幸福感,其基本假设是人口统计变量和社会结构(诸如年龄、性别、收入和物质状况等)会影响主观幸福感。

在第二阶段,D i ener对主观幸福感领域早期的描述比较研究进行了概括总结,区分了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外部与内部因素。

第三阶段的研究重心侧重主观幸福感测量技术发展。

形成以自陈量表为主体,结合其他评估技术,以正面评价为主,并兼顾负面指标的新格局。

我国主观幸福感研究起步较晚,类比国外研究的进展:从描述性研究方面来看:90年代至本世纪初,池丽萍、辛自强(2001)对城市成年人幸语感与社会支持研究:王艳梅(2002)的初中生幸福感的研究,对大学生人群研究也逐渐开展。

从理论建设方面来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是理论综述,这方面的文章较多,如何瑛(1999)的住观幸福感概论>,吴明霞(2000)的《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丁新华、王极盛(2004)的情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荽p,等文献,涉及有关的幸福感的概念、相关因素研究、理论发展、理论模型、跨文化研究、幸福感测量等内容。

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日益增强,其中,主观幸福感作为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反映了人们的心理满足程度和情感体验。

国内外学者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涉及众多领域,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梳理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文章首先回顾了主观幸福感概念的演变和定义,明确了研究范围和边界。

接着,从国内外两个维度出发,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

国内研究方面,重点关注了文化、社会支持、经济状况等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国外研究则更加注重个人特质、心理健康、生活事件等因素的作用。

文章还将对国内外研究的差异和共性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异同。

在梳理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将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如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研究对象的片面性等,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

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本文旨在为提升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

二、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基础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涵盖了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以及他们在情感上的反应。

其理论基础主要源自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哲学等多个学科。

在心理学领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理解主观幸福感提供了基础。

马斯洛认为,人们的需求从基本的生理需求到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呈现出层次性。

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满足,从而获得更高的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也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它强调个体的积极情绪、意义和投入在主观幸福感中的作用。

在社会学领域,社会比较理论指出,人们的幸福感往往来自于与他人的比较。

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
胡洁等(2001)研究表明,本科新生的总体幸福感明显高 于三年级学生。
不同的研究者均得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或部分存在 年级差异的结论,但是具体存在何种年级差异则有争议。
13
4.2 社会支持因素
• 孔风(2012)、严标宾(2006)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 意度以及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随着社会支 持的增加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随着增加(吴丹伟, 刘红艳, 2005)。辛 自强和池丽萍(2001)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个体快乐有很强的预测作 用,而且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程度也会影响个体的幸福感水平。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报告人:牛 羊 2015-01-06 1
主要内容
主观幸福感的界定及测量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理论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研究现状及展望
2
一、主观幸福感的界定
主观幸福感( SWB)指评价者 根据自定的标准对 其生活质量的整体 性评估。SWB是 一种主观的、整体 的概念,同时也是 一个相对稳定的值 ,是衡量个人生活 质量的重要综合性 心理指标。
• 全宏艳和周婧诗(2009)研究发现,大五人格中除开放性外,外向性、 宜人性、谨慎性、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均存在显著相关。外向性性格 者活泼,善于与人沟通,乐于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经历较多的积 极事情,故体验较多的积极情感,也就具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 学者安芹(2005)通过测量研究得出外向性对快乐存在显著性的影响, 而神经质者常处于压抑,焦虑不安等不良的情绪状态下,因体验较多 的消极情绪从而具有较低的主观幸福感。
• 姚小燕(2013)的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与总体幸福感呈负相关。
姜峰和郭燕峰(2010)的研究认为热恋中的大学生性别之间的总体幸福

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综述邢占军(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上海,200062)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 being)研究大致自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

考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不难发现,对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仅对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的渊源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加以回顾,展望其发展趋势,以求对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尤其是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1 主观幸福感测量的渊源:伦理学和经济学对幸福的度量1 1 功利主义伦理学对幸福的度量对幸福的最初量度,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柏拉图认为,有王者气质的人最幸福,最不幸的是专制的独裁者。

他用一种独特的方法计算出,王者的生活比独裁者的生活快乐729倍[1]。

18世纪末,英国功利主义伦理学鼻祖边沁从快乐主义原则出发,认为幸福可以通过人们所体验到的快乐和痛苦情感的权衡来测定,快乐或痛苦的价值由强度、持续时间、确定程度、切近程度、增殖性、纯度、扩展范围七个因素决定。

他还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计算方法来度量个人的苦乐状态及社会的苦乐趋势[2]。

边沁的努力重新激发了人们度量幸福的兴趣,但是由于过分注重构成幸福情感要素的量,他的研究也受到了广泛的质疑。

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另一位功利主义伦理学大师西季威克,对边沁及其之后伦理学对幸福度量的探索作了较为系统的反思。

西季威克认为,幸福度量的伦理学研究,主要基于利己的快乐主义的假设,它包括经验的快乐主义和客观的快乐主义两种取向。

然而,这两种研究取向所得到的幸福度量结果,都是极不可靠的。

经验的快乐主义采取的是经验 反思的方法,由于受到主体状态和外部条件的影响,人们对快乐的体验总是模糊不定,甚至体验到虚假的幸福;而且,用当前的体验来预测未来的幸福状态,是极不可靠的。

客观的快乐主义在对幸福进行度量时,着眼于幸福的客观条件和根源,而且依据的是常识或多数人的意见,似乎较为合理。

国内外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文献综述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具有个人评价的主观性,认知评价及情感评价的全面性以及跨时间跨情境的相对稳定性特点。

主观幸福感可以是对生活满意感等方面所作的概括性评定或对生活某一方面的特定评定;既涉及人的主观幸福感及主观不适感,又包含从极度绝望等消极状态到幸福完美等积极状态。

1.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概况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最多的为学生群体及教师群体,也有对城乡居民、社区老人及病残群体及医生护士等群体的研究,主要通过调查问卷或量表等手段收集数据;研究涉及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情感因素、认知方式、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及人口统计学因素、生活行为方式、生活事件、健康状况等因素的研究。

总体来讲国内在该领域研究中调查研究居多,干预研究相对较少;横断研究居多,纵贯研究相对较少,没能注重提出中国化的主观幸福感理论。

2.国外主观幸福感理论发展近五十年来,西方在主观幸福感领域研究较为深入,创建了许多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有些理论也遭到质疑与修正。

幸福感稳定论定值理论、动态平衡理论、适应理论都体现了幸福感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思想。

定值理论认为人的主观幸福感由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或某些生物学因素所决定,个体幸福感水平在成年后基本不会变化,具有恒定的点值;动态平衡理论认为在生活事件发生后,幸福感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上下波动,最终再恢复到原来的水平;适应理论认为个体适应生活事件后,重新生成新的幸福感或不幸感标准,幸福感处于动态的平衡。

该理论因不能解释生活事件引起的幸福感长期性改变及某些类型人幸福感水平的易变性等问题而受到质疑与批评。

认知比较论目标取向论、社会比较论都包含通过现实状况与自定标准间的认知判断与比较,产生幸福或不幸感,笔者都将其归于判断比较论。

目标取向理论认为人有不同的目标与价值取向,痛苦与幸福源自目标达成程度与设定目标间的比较:若向着实现自己期望、符合自己价值取向的方向进展,人们会有幸福感,否则痛苦;当外界提供的支持与帮助利于人的自我实现时,人会幸福;当问题或困难阻止目标实现时,人会痛苦。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满意程度以及对未来的乐观程度的评价。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者逐渐意识到主观幸福感对于个体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涉及到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和影响因素。

本文将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行综述。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是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基础。

一些经典的主观幸福感测量工具包括满意度生活面试(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正向情绪和负向情绪测量量表等。

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基于大数据和社交媒体的主观幸福感测量方法,例如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上的文本数据或使用移动设备的感知数据等。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

个体特征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包括性别、年龄、教育水平、经济收入等。

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体验到积极的情绪和更高的幸福感;年龄在幸福感中起着非线性的作用,中年人的幸福感相对较低,而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相对较高;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与幸福感正相关。

除了个体特征,社会环境也对主观幸福感起着重要影响。

社会支持、社会关系质量等都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

文化背景也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有些文化强调个体的独立和个人成就,而有些文化则强调集体利益和社会关系,这些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对个体的幸福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近年来,研究者还开始探索主观幸福感背后的生物基础。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大脑中某些区域的激活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

前扣带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和颞叶前部(anterior temporal lobe)的激活与幸福感呈正相关。

遗传学研究也发现,主观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基因的调节。

主观幸福感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主观幸福感往往是个体主观评价的结果,因此结果可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由于幸福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不同的文化和时代会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跨文化研究和长期研究对于全面理解主观幸福感的本质非常重要。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主观幸福感是一个人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认知和感受,是反映个人幸福状态的综合指标。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学者开始关注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以了解这种心理状态的发展和影响因素。

本文将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做一综述。

一、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与测量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身生活的整体评价和感受。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量表、积极负面情感量表等。

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1. 个体因素个体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庭收入、教育程度等。

年龄与幸福感呈现U型曲线,中年时幸福感最低;女性的幸福感比男性低;家庭收入和幸福感的关系呈现正向相关,但仅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增加;教育程度越高,幸福感越高。

2. 社会层面社会层面包括社会经济水平、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等。

社会经济水平与幸福感存在一定正相关,但这种关系不是非常明确;社会制度的公正性和社会文化的支持都会对个体幸福感产生影响。

3.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包括家庭、朋友和同事等。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体幸福感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4. 健康健康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非常重要。

5. 其他其他因素包括信仰、社会参与和娱乐活动等。

主观幸福感不仅是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还与个体的生理、心理健康以及生产力和经济产出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 培养正向情感² 发现自己的快乐源泉;² 关注自己被别人所赞赏的特质;² 把注意力集中在美好和积极的信息上。

2. 培养意义感² 给自己定位,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² 创建自己的权威,内化道德标准和责任感;² 平衡内外环境的压力,以及寻找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² 培养真诚和长久的人际关系;² 意识到亲密关系在人类幸福中的重要性;² 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增加社会参与感。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随着社会经济、科技及环境等变化,人们对于生活的幸福感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自己生活的一种评价,是一个涵盖身体、心理、社会、经济及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概念。

近年来,主观幸福感被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尤其是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

本文旨在综述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影响因素、测量工具以及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定义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总体评价,包括对于生活满足、幸福感、自我满足感及生活质量等的主观体验。

主观幸福感受到外界物质、社会、文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是一种具有多维性的概念。

主观幸福感的构成因素包括生活的物质水平、健康状况、人际关系、工作状态、文化素养等。

二、影响因素1.个体因素个体因素是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态、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健康状况等。

在个体因素的影响下,女性、老年人、已婚人士、受过高等教育、收入较高、身体健康的人群更容易拥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很显著,社会支持、社会资本、社会比较等因素都会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社会因素中的社会支持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支持可以提高个体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安全感,从而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3.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也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化因素包括国家、民族、宗教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人们对主观幸福感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

在西方文化中,金钱往往是衡量幸福感的关键因素,而在东方文化中,亲密关系、家庭、信仰等因素更容易关联到幸福感。

三、测量工具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工具有很多,包括常用的生命满意度问卷(Life Satisfaction Scale)、主观幸福感量表(Subjective Happiness Scale)、正向情感量表(Positive Affect Scale)和负向情感量表(Negative Affect Scale)等。

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2010年4月刊改革与开放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刘海珍(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银川750021)张鹤(宝鸡文理学院宝鸡721007)摘要:本文对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结构等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了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评工具及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最后探讨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中应注意的方向,旨在更好地认识和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Abstract:The article described the conception and structur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At the same time introduced the mea-suring tool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analyse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university students.At last, The article point some problems about the current research and gives some ideas for future research.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fluence factors作者简介:刘海珍(1979—),女,陕西宝鸡人,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张鹤(1978—),男,陕西安康人,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0)-04-0164-02一、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的概述主观幸福感研究大致自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综述邢占军(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上海,200062)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2being)研究大致自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

考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不难发现,对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仅对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的渊源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加以回顾,展望其发展趋势,以求对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尤其是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1 主观幸福感测量的渊源:伦理学和经济学对幸福的度量111 功利主义伦理学对幸福的度量对幸福的最初量度,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柏拉图认为,有王者气质的人最幸福,最不幸的是专制的独裁者。

他用一种独特的方法计算出,王者的生活比独裁者的生活快乐729倍[1]。

18世纪末,英国功利主义伦理学鼻祖边沁从快乐主义原则出发,认为幸福可以通过人们所体验到的快乐和痛苦情感的权衡来测定,快乐或痛苦的价值由强度、持续时间、确定程度、切近程度、增殖性、纯度、扩展范围七个因素决定。

他还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计算方法来度量个人的苦乐状态及社会的苦乐趋势[2]。

边沁的努力重新激发了人们度量幸福的兴趣,但是由于过分注重构成幸福情感要素的量,他的研究也受到了广泛的质疑。

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另一位功利主义伦理学大师西季威克,对边沁及其之后伦理学对幸福度量的探索作了较为系统的反思。

西季威克认为,幸福度量的伦理学研究,主要基于利己的快乐主义的假设,它包括经验的快乐主义和客观的快乐主义两种取向。

然而,这两种研究取向所得到的幸福度量结果,都是极不可靠的。

经验的快乐主义采取的是经验—反思的方法,由于受到主体状态和外部条件的影响,人们对快乐的体验总是模糊不定,甚至体验到虚假的幸福;而且,用当前的体验来预测未来的幸福状态,是极不可靠的。

客观的快乐主义在对幸福进行度量时,着眼于幸福的客观条件和根源,而且依据的是常识或多数人的意见,似乎较为合理。

但是仔细分析便可发现,在人们的日常习惯与追求中,引导他们对幸福做出估价的那些原则,却往往是错误的和虚假的,因而这种方法也具有不准确性和不确定性。

[3]自西季威克以后,伦理学基本将幸福度量问题拒斥于自身的研究范围之外。

112 福利经济学对经济福利的度量边沁对幸福的度量也对经济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些经济学家接受了边沁的“最大幸福”原则(经济学家一般将其称为“最大福利”原则),并试图对构成幸福的快乐情感体验进行经济学的实证探索。

这种努力在边际效用价值学说的创立者杰文斯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他坚信,在经济学上估计快乐与痛苦的数字材料,“比任何别种科学所有的材料都更丰富,更准确”。

[4]杰文斯的观念影响了后来的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创立者庇古认为,福利就是人们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应,福利有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之分,社会福利中能够用货币衡量的那部分是经济福利。

在庇古看来,经济福利主要体现在商品对消费者的效用上,因此可以用效用的大小和变动来表示个人福利的增减。

在计算经济福利时,庇古提出了边际效用基数论。

按照这种观点,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可以用边际单位商品的价格来表示。

[5]然而,相当多的主流经济学家对效用可衡量和个人间效用可比较性持批评或怀疑态度。

事实上,福利经济学以及后来的新福利经济学,都没有尝试对人们的主观体验进行边沁式的度量。

他们很快就将注意力投向了度量主观满足的“客观对应物”———诸如国民收入、社会福利函数等方面。

对消费者效用的度量,后来成为微观经济学研究消费者行为的重要方面。

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相对福利学说,对西方经济学长期以来将收入水平等客观指标作为福利标准的作法提出了质疑,强调相对收入对幸福的意义。

633心 理 科 学 2002年 第25卷 第3期 2 当代主观幸福感测量: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共同探索211 国外主观幸福感测量的两大研究取向21111 生活质量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测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从整体上看在不断提高,人类曾梦寐以求的“丰裕社会”似乎正成为现实。

然而,与此同时人们对生活的心理体验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为此,经济学家提出了“生活质量”的概念。

这一概念强调无形的精神生活水平对人的生存与社会发展的意义,向传统经济学仅仅以收入水平等客观要素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程度和国民生活水平指标的作法发起了挑战。

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生活质量的研究开始同社会指标运动结合在一起,一些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者在尝试建构生活质量的主观指标体系过程中,发展了生活质量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测量。

生活质量上的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一般将主观幸福感界定为人们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认知评价。

研究者们选取的主观幸福感维度主要包括总体生活满意感和具体领域满意感。

目前见到的较早的生活满意感量表是Neugarten等人1961年发表的“生活满意感量表(L SI)”。

该量表涉及到生活热情,毅力,所达到目标与期望目标的一致程度,身体、心理、社会方面良好的自我概念,愉快乐观的心理品质等维度[6]。

60年代中期,Cantril编制了“自我标定量表”(SAS),要求人们按照自己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现在、过去、以及预期未来的生活满意程度做出等级评价。

这种测量方法在70年代被Andrews和Withey等人进一步发展。

[7]总的看来,80年代以前生活质量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测量,对总体生活满意感的把握是有一定缺憾的。

大多数相关研究要么采用单项目(single2item)自陈量表的方法,要么通过统计技术从具体领域满意感得分中整合出总体满意感分数。

80年代以后,这种思路受到了广泛的质疑,不少研究者尝试构建多项目(multi2item)总体满意感量表。

1985年Diener等发表的生活满意感量表(SWL S)就是一种广为运用的多项总体满意感量表。

[8]21112 心理健康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测量主观幸福感测量的另一研究取向,是与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和健康心理学(Healthy Psychology)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自诞生之日起,心理学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影响的最重要方面,便是心理诊断与心理治疗。

在很长的时期内,在这方面心理学所关注的要么是非正常人的心理与行为、要么是正常人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而对正常人如何适应和应付生活、如何获得人生幸福却关注不够。

自本世纪40年代中后期始,Grant等人发起的健康心理研究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逐渐产生影响。

积极心理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便是对心理健康的评价与测量。

积极心理学对幸福感的关注,也影响着传统的健康心理学领域,为了能够对病人的临床治疗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研究者们也开始注意评价那些影响病人康复和适应的主观健康因素。

心理学家的这些努力,有时又被称之为“与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health2related quality of life)测量。

心理健康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曾经有过一种重要假定:一个幸福的人首先在于其拥有心理上的健康。

于是,一些精神疾病诊断量表被广泛运用于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其中比较常用的有70年代Derogatis等人编订的症状自评量表-90(SCL-90)在这类量表上得分低被认为是幸福的一个重要标准。

一些研究者认为人们的幸福感状况取决于一定时期内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权衡。

如果人们较多体验到愉快的情感、而较少体验不愉快的情感,便可推定他们是幸福的;否则就不幸福。

从这一假定出发,Bradburn在1963年编订了情感平衡量表(ABS)。

该量表包含10个项目,其中5个项目测量的是积极情感,另5个项目测量的是消极情感。

权衡被测者在这两个方向的得分情况,就可以对其近期的情感状态作出判断,从而推测其幸福感状况。

类似的还有Lawton等人编制的费城老年医学中心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量表(P GCPANAS)、Watson等人编制的积极与消极情感量表(PNAS)。

但也有研究者对短期情感反应能否用来说明一个人整体的幸福感状况表示怀疑。

K ozma和Stones针对上述量表所存在的不足,编订了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

该量表包含了24个项目,试图从短期情感反应和长期情感体验两个方面全面地把握被测者的幸福感状况。

[9]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健康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测量,往往针对的是老年人、儿童、以及某些生理疾病患者等特殊群体,因而在运用于其它群体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12 我国主观幸福感测量的研究状况国内研究者对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大致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

一些研究者在研究我国人民生活733第3期 邢占军: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综述质量的过程中,不同程度涉及到主观幸福感测量问题。

他们大致沿用了国外同类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林南等对上海市民的生活满意感研究,主要考察指标便是家庭生活、职业的社会特征、职业收入与家庭经济、文化休闲条件、公共服务设施、住房及环境、家庭外社会关系、子女教育8个具体领域的满意度。

[10]有人采用类似的方法研究了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在物质生活、社会关系、自身状况、家庭生活和社会变革5个方面的满意感[11]这类研究一般也涉及总体满意感的测量,但基本上没有见到总体满意感的多项目自陈量表使用报告。

国内心理健康层面主观幸福感研究主要针对的是一些特殊群体。

在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方面,一些研究者对《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进行了修订。

[12]也有人主张,幸福感只是评价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度之一。

认为,幸福感反映的仅仅是心理健康的正性情感维度。

[13]有人在我国大学生中试用了Fazio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

修改后的该量表包含48项,因素分析表明该量表由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健康状况3个分量表组成。

[14]还有研究者对我国少儿群体主观生活质量进行了测量,他们所编制的问卷也具有明显的心理健康取向。

[15]港台研究者在对当地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研究过程中,也在主观幸福感测量方面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

例如,K ee2Lee Chou在一项有关社会支持对香港年轻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中,对16—19岁香港年轻人的主观幸福感进行了测量。

Chou的测量是从抑郁症倾向、积极情感状态和消极情感状态三个方面分别进行的。

[16]Lu Luo自90年代以来对台湾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进行了研究,编订了中国人幸福感量表(CHI)。

该量表包含48个项目,另外还有两种包含20个项目的简本形式,测量表维度包括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生活满意感,并考虑到与中国文化有关的一些因素。

[17]这类测量基本上也是在心理健康层面上展开的。

3 当前主观幸福感测量的走势311 主观幸福感测量指标趋于整合基于不同研究目的和研究传统,从一开始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中便存在着两种类型的指标,即生活质量指标和心理健康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