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综述提纲
发言稿对幸福的看法的提纲
发言稿对幸福的看法的提纲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主题是“幸福”。
幸福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和向往的境界,它是人生最真挚的情感和最美好的事物之一。
幸福不同于快乐,它是一种更加深层次的、持久的心灵满足感受。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我对幸福的看法。
一、引言1、幸福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无论种族、宗教、文化背景,每个人都渴望获得幸福。
2、定义幸福:幸福是指人们在物质、精神、情感、社会和自我实现等多个层面上得到的满足感受。
3、我的立场: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追求并享受幸福。
二、幸福的根源1、物质条件与幸福:物质条件是幸福的基础,但并不是决定幸福的唯一因素。
2、精神追求与幸福:精神追求是幸福的核心,它包括思想觉悟、人生目标和意义的追寻等。
3、人际关系与幸福: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给予人们情感上的支持和满足感,是幸福的重要来源。
4、社会环境与幸福: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提供公平、正义、安全和机会平等,使人们获得更多幸福。
三、幸福的体验1、身体健康与幸福:身体健康是幸福的基础,没有健康的身体,人们无法享受其他层面的幸福。
2、情感满足与幸福:获得爱与被爱是人们情感上最重要的需求,它们可以带给人们巨大的幸福感。
3、心流体验与幸福:心流是一种完全投入和全神贯注的状态,它可以带给人们极大的满足和幸福感。
4、自我实现与幸福:每个人都渴望实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追求自我实现是获得幸福的重要途径。
四、奉献与幸福1、奉献给社会与幸福:通过奉献给社会,人们可以体验到乐于助人、奉献他人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2、奉献给他人与幸福:与他人分享喜悦和成功,帮助他人实现梦想,可以带给人们无比的幸福感。
3、奉献给自己与幸福:适时地做些自我奉献,给自己照顾、培养和成长的机会,也是获得幸福的途径之一。
五、幸福的秘诀和建议1、积极乐观的态度:乐观积极的态度是追求幸福的前提,它能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和挫折。
2、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关爱和支持他人,能够带来更多的幸福。
发言稿对幸福的看法的提纲
发言稿对幸福的看法的提纲
尊敬的评委、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幸福的看法。
幸福,这个词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它不仅涉及到个体的内心感受,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那么,幸福对于我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我认为幸福是一种内心的感受。
幸福并不等同于物质的富有,而是指的是内心的满足和愉悦。
人们通过实现心理需求、获得情感支持和与他人建立紧密关系来实现幸福。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当我和家人朋友们在一起相互关心和支持,享受彼此间的温馨时,内心感到踏实和安定,这是真正的幸福。
其次,对于社会来说,幸福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获得机会和权利。
社会的幸福是建立在公平和正义基础上的。
当一个社会存在着差距拉大、贫富不均、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时,幸福感必然会受到影响。
而当社会能够提供平等的教育、就业和医疗机会,给予每个人充分发展的空间和尊重他人的权利时,才能建立一个真正幸福的社会。
最后,我认为幸福也与个人的心态和态度密不可分。
无论外界条件如何,我们都可以通过积极的思维方式来创造幸福。
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使我们更加容忍和理解他人,增加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即使面临困境,我们也能坚持勇往直前,相信幸福就在眼前。
总结一下,幸福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是家庭、朋友和亲密关系带来的支持,是公平和正义在社会中的实现,也是个人积极乐观的心态所带来的满足。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心怀感恩和善良,努力追求幸福,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和充实。
谢谢大家!。
关于幸福感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幸福感研究的文献综述幸福感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也是社会发展和个体健康的重要指标。
为了更好地理解幸福感的本质和影响因素,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幸福感进行了综合性的文献综述。
本文将综述幸福感研究的最新进展,涵盖了幸福感的定义、测量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幸福感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幸福感是人们对自身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程度的评价。
要研究幸福感,首先需要准确定义幸福感的内涵。
幸福感通常包括积极情感、满足感和目标达成感等方面的心理体验。
根据这些定义,研究者们发展了各种测量幸福感的工具,例如主观幸福感问卷、积极情感量表等等。
这些测量方法能够客观地评估个体的幸福感水平,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包括个体特征、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等。
在个体特征方面,研究发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个体因素与幸福感密切相关。
例如,女性通常比男性更容易感到幸福,结婚的人比未婚的人更具有幸福感。
此外,人格特质也与幸福感密切相关,如乐观、自尊、内外控等。
社会环境对幸福感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支持体系和教育水平等都与幸福感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的幸福感越高。
此外,社会支持体系、人际关系以及工作环境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文化背景也对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幸福感的定义和评价标准存在差异。
例如,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体追求幸福的权利,而东方文化更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
因此,不同文化下的人们对幸福感的追求和评价方式也各不相同。
幸福感对个体身心健康和社会健康都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幸福感水平较高的个体更容易拥有积极的心理状态,更具有生活满意度和质量。
同时,幸福感也能够促进个体的身体健康,降低患病风险。
从社会带来的角度来看,幸福感水平较高的社会通常更加和谐稳定,经济发展更加可持续,社会关系更加和睦。
因此,提高幸福感不仅对个体有益,也对社会有益。
关于幸福的作文提纲
关于幸福的作文提纲幸福的作文提纲:一、幸福的定义。
1. 幸福的内涵和外延。
2. 幸福的主体和客体。
3. 幸福的多元表现形式。
二、幸福的来源。
1. 个人幸福的内在因素。
2. 社会环境对幸福的影响。
3. 幸福与经济状况的关系。
三、幸福的体验。
1. 幸福的感受和表现。
2. 幸福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3. 幸福的持久和短暂性。
四、幸福的追求。
1. 个人对幸福的追求方式。
2. 社会对幸福的关注和支持。
3. 幸福与人生价值的关系。
五、幸福的意义。
1. 幸福对个人的重要性。
2. 幸福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3. 幸福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范文:幸福,是人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生的最终目的。
幸福并不是简单的物质享受,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满足和对生活的热爱。
幸福的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它既包括个人的情感体验,也涉及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幸福的主体是每一个人,而幸福的客体则可以是家庭、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世界。
幸福的来源是多方面的。
个人幸福的内在因素包括健康、情感、成就感等,而社会环境对幸福的影响则体现在教育、文化、法律等方面。
同时,经济状况也是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经济富裕、社会和谐的国家,其公民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幸福的体验是多方面的。
幸福的感受和表现可以体现在个人的笑容、情感交流中,也可以从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得到体现。
幸福的心理和生理反应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心情愉悦、身体健康等。
然而,幸福并非永恒不变,它既有持久的一面,也有短暂的一面。
幸福的追求是每个人都在进行的。
个人对幸福的追求方式各不相同,有的人追求物质享受,有的人注重情感交流,有的人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社会对幸福的关注和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应该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社会应该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
幸福的意义是深远的。
幸福对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给人带来快乐、满足和幸福感。
同时,幸福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大学生的幸福感访问提纲
1、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2、性别男女
3、校园环境(宿舍、绿化、气候、公共设施、饮食是否可口、看到其他民族不同的习惯有什么看法)
评分:0~10(0是非常不幸福,10是非常幸福,以下以此类推)
笔记:
4、学习(对专业看法、课程安排是否觉得合理、对课程的适应程度、是否挂科、学习上有没有压力)
评分:
笔记:
5、课余生活(户外运动或上网还是看书、是否参加了社团或者其他校园组织、与舍友关系如何、交友圈子广泛吗、是否恋爱)
评分:
笔记:
6、经济(生活费来源、开支情况、有无对开支制定计划、是否兼职)评分:
笔记:
7、心理(对自己的性格有什么评价、在大学中有没有一件让你至今难忘的事、那件难忘的事对现在的生活是否有影响、平时感到压力很大吗、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
评分:
笔记:。
大学生综合幸福感研究综述
一
、
基本理论 问题
( ) 一 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
我国学者崔春华等人研究Rf y 心理幸福感量表在师范 f 大学生中的应用。结论是 :比较适合正在大学校园积 “ 极进取的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心理幸福感的测量。” 要 提高该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使用科学性需要进一步
心理。
高校 班主 任在大 学生生 活 中扮演 着重 要 的角色 ,
应该针对 当前 普遍存在 的大学生心理 问题来加强教 育 管理和 心理疏 导工作 。高 校的班 主任 不同于 中学班 主 任 ,其职责更 多地是积极 主动地引导 大学生树立正 确 的人生 观 、 价值观和世界 观 , 促进大学 生包括心理素 质
产生 了反感和质疑 。在这种消极心理的影响下 , 大学生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班主任可以在 对大学生进行 心理理论教育 的同时 ,积极创造一些大
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大学生 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其 自身在实践活动中的切 身感 受来感受健 康生活方式 的美 好 ,通 过与他人之 间 的交流和沟通来摆脱 自 身的消极心理。这种理论教育 和实践教育相结 合的方式 ,一方 面能够强化大学生心 理 教育的效果 ,另一 方面也可 以增 强大学生 的社会实 践 能力 , 在克服其 心理问题 的同时 , 也为其将来参加社 会 工作作好心理 上的准备 ,消除对毕业 和工作 的恐惧
【 特别关注 】
大学 生综合幸 福感研究综述
张海涛 ( 辽东学院 , 宁 辽 丹东 、 18 0 ) 10 3
摘要 : 近几年, 对大学生的幸福感研究较多, 多都是研究主观幸福感的, 但大 对大学生综合幸福感研究较少。
关于幸福感研究的文献综述
《近年来关于学生和老师幸福感研究》文献综述一、前言“有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大体分为两种取向:一是主观幸福感(SWB, Subjective well-being),一是心理幸福感(PWB,psychological well-being)[1]。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综合性心理指标,是评价者个人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
心理幸福感是对人的心理机能的良好状态和潜能的实现程度的评价。
国外幸福感研究始于20 世纪60 年代,经过40 余年的发展,研究方法日益多样、研究对象日益广泛、研究成果非常丰硕。
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定量、和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研究成果中论文上万篇,专著近百本[2]。
他们在研究的领域提出了幸福感稳定论( StabilityTheory)、定值理论(set- point theory)、动态平衡理论、认知比较论( Cognition and Judgment Theory)、应对方式论(CopingStyle Theory)、文化差异论(Cross Culture Theory)以及其他理论。
我国开展幸福感研究始于20 世纪80 年代,晚了国外20 余年,但是发展较快,取得了很多成果。
二、主体在现有的关于幸福感的研究中,从研究内容看,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是相当全面,涉及的内容有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职业幸福感、社会幸福感、人际幸福感等以及这些幸福感与各种要素的互相影响程度。
在人群涉及面上也是相当广泛,学生、医生、老年人、军人、少数民族等都包括在其中。
从研究的学科角度分析,现有研究更多的是从心理学和教育学学科角度出发的,管理学、社会生态学角、运动人体科学、经济学等学科角度也有涉及;从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角度分析,影响不同研究对象的幸福感的因素也是各不相同的,不可一概而论。
在每一个研究对象的背后,研究者考虑的更多的是研究对象本身的特质。
(一)学生学生主要包括儿童、中学生、大学生、医护专业学生等。
教师幸福的艺术提纲
教师幸福的艺术提纲一、幸福感概述(最重要的是主观感受)(1)幸福well-being (2)国民幸福总值GNH(3)国民幸福指数NHI对国人的研究发现(1)71%的人认为自己生活艰辛(2)17%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困难(3)12%的人认为自己幸福1.影响幸福的生理因素5-HTT基因(基因对幸福感的影响占40%,有很强大的作用。
但这只是推测)英国人研究发现,5-HTT基因与幸福感有关。
这个基因可以回收利用血清素,而血清素是引起人们情绪波动的因素。
这种基因分两种,一种是长型的,有这种基因的人容易满足,幸福感比较高;而短型基因的人则幸福感很低。
2.钱与幸福的关系(1)国家富裕程度与国民幸福感的关系:没有必然关系(北欧的人幸福感最强,但自杀率也是全世界最高。
挪威-丹麦-芬兰[他们的GDP不是很高,但幸福感强],澳大利亚-新西兰-哥斯达黎)城市的幸福感比较:(经济都不是最好的)杭州-成都-北京(发达)-西安(落后)-上海-武汉。
广州排在11位。
(2)金钱与幸福感的关系(3)经济增长与幸福感的关系(GDP增长初期,人的幸福感也增强,但随着GDP达到一定规模,幸福感保持并呈现向下趋势;当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时,人的幸福感下降。
美国经济学家伊斯特林提出了“伊斯特林悖论”——经济的增长并不能给人带来绝对的幸福,并不能使国家和谐和幸福)研究发现:①经济增长的初期,经济增长与幸福感呈正相关;②幸福感的提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幸福和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③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时,经济增长和幸福没有必然联系3.穷人和富人的幸福感(1)100位最富裕的美国人与普通人相比,他们的幸福感只比普通人略高(2)多次调查的结果均显示我国农民的幸福感比市民的幸福感更高(3)居住在小城镇的人比居住在大城市的人更幸福4.收入的增加与幸福感:先提高,后持平曲线,每个月工资达到8000块后幸福感不再增加(1)收入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幸福感增长缓慢或不再增长(2)收入的社会比较(不同地域的收入和物价)(3)对男性来说,高收入者的抑郁发生率较低;对女性来说,富裕的女性反而更加容易抑郁5.钱的功能(1)钱有镇痛的功能。
关于幸福的作文提纲
关于幸福的作文提纲
提纲:
I.幸福是什么?
A.它是积极的情感和快乐
B.它是丰富的人际关系
C.它是每个人追求的生活目标
II.为什么要追求幸福?
A.给自己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B.给生活更多的正能量
C.为了赋予生活更多的意义
III.如何追求幸福?
A.要学会放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B.学会珍惜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C.学会在失败和困难面前保持乐观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和快乐,是丰富的人际关系和愉快的时光,也是每个人追求生活目标的伟大召唤。
人们为什么要追求幸福?首先,追求幸福就是为了给自己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美好的生活自然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正能量;其次,追求幸福的意义更在于赋予生活更多的意义;最后,追求幸福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强,收获更多的幸福。
那么,如何追求幸福呢?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放松心情,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发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并把它们延续下去。
同时,要勇于挑战困难,哪怕碰到失败,
也要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
只有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才能让我
们的生活更有价值,更有滋味。
追求幸福,不仅需要改变自己的心态,还需要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只有行动,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只有不断改变自己,才能收获幸福,因为幸福在努力之中才能更加。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幸福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而主观幸福感作为对个体幸福感的一种感知和评价,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各种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都为我们揭示了主观幸福感的内涵和影响因素。
本综述将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影响因素和测量方法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能够全面了解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主观感知和评价。
在心理学中,主观幸福感通常被称为幸福感或幸福感受,它是一个根植于个体主观心理状态的概念,反映了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和情感状态。
主观幸福感包括情感维度和认知维度两个方面,情感维度主要指个体对自己当下的情感状态的评价,认知维度主要指个体对自己生活整体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的评价。
两者共同构成了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反映了个体的整体幸福感受。
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观幸福感受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内部的心理状态和外部环境等。
心理学者根据已有研究,总结了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特质:个体的性格、情感状态、习惯和人格特质都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乐观的人更容易体验到幸福感,而情感不稳定的人可能更容易感受到负面情绪。
2. 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对主观幸福感也有重要影响。
包括物质条件、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等。
有研究表明,物质条件的改善可以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而社会支持和良好人际关系对个体的幸福感也有积极影响。
3. 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也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东方文化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认可,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个体的实现和自我价值感。
这些文化差异对主观幸福感的体验和评价都会产生影响。
4. 生活事件:生活中的事件和经历也会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婚姻、工作、家庭、健康等都会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幸福感研究综述
心 理学研 究者 在尝试 构建生 活质量 的 主观指标 体系
过程中, 发展 出认 知 维度 ( 活满 意度 ) 生 的测量 , 并将
16 9 9年提 出幸福评 估 的情 感取 向模式 。 rd u 认 Ba b m
为 ,正性 情感 与负性情 感并 不是 同一维 度 的两 个方 面 , 是两个 彼此 独立 的维度 ; 福感应 理解 为正性 而 幸 情感 与 负性情感 之 间的平衡 ,正性 情感 增加一个 人
各种 事 件 的总 体 情感 反 应 [。 6 ]
二 战后 整个世 界都 发生 了剧 烈 的变化 ,随着 物质生 活 的不 断丰 富 ,人们 对生 活 的心 理体验 问题 逐渐显 现 出来 。 针对 这种变 化 , 方经济 学家 不再满 足于仅 西
素》 公开 发表 之后 , 经过 四十 余 年 的发 展 , 幸福 感 的
文献 以惊 人 的速度增 加 …。幸福 感 的研究 主要 存 在
的幸 福感 , 负性情 感降 低一个人 的幸 福感 , 以要 增 所 加幸福感 , 既要减少 负性情感 , 又要增 加正性 情感 晗。 ] 随后 , i e 等人 提 出 , De r n 应从情 感 类型 的频率 和强 度
两个 方面衡 量情感 。正 性情感 和负性 情感 频率变 化
相反 , 体验 正性情 感 的时间多 , 体验 负性情感 的时间
平 对人 的生存 和发展 的意义 。 与之 相适 应 , 社会 学和
11 主观幸 福感 的概念模 型 . 主 观幸福感 早期 的涵义 界定 是从情感 的角 度切
人 的 。 0世纪 6 2 0年代 之前 , 人们 普遍认 为情感 是单
一
维度 ,正性情 感与 负性情 感负 相关 。Ba b r rd un在
近年来关于幸福感研究的文献综述资料
近年来关于幸福感研究的文献综述资料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
在上个世纪的中国,吃饱喝足就是幸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富起来了,基尼系数下降,人们幸福的来源以及表现已经迥然不同。
本文根据前人研究讨论幸福感是什么、有哪些表现方面以及影响因素。
一、幸福感概述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到80年代中期,主观幸福感成为心理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
心理学家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探讨更多地来自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社会老年学三个学科领域。
由于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加入幸福感研究的行列,幸福感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得到了更多的揭示。
幸福感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口心理很多方面,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就业状况、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婚姻质量、价值观念、传统习惯、民族文化、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成就动机、民主权利、参与机会等。
二、幸福感表现方面幸福感体现在经济不断繁荣,收入不断提高,房价受到控制,科技不断进步,出行愈加方便,教育质量和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和谐稳定,政治权利充分体现等各个方面。
三、影响因素(一)内部因素1、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指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
心理学将人际交往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也称为人际关系,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关系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2身体健康:身体健康的人往往比身体不健康的人开朗乐观。
3心理状况:这里的心理状况指个人气质类型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表明稳定外向的被试幸福感分数最高,而不稳定内向的被试幸福感分数最低。
(二)外部因素1、人口因素:中国曾是封建帝制国家,受“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思想控制数百年,在中国人潜意识里有“重男亲女”看法,所以,在中国女性受到一定歧视,幸福感较低。
老年人岁月迟暮,心中担忧死亡,所以幸福感与儿童青年也不一样。
我好幸福作文提纲
我好幸福作文提纲
嘿,伙计们!今儿个我可高兴了,就跟小朋友过年一样兴奋。
为啥这么呢?哎,当然是因为我要给大伙儿讲讲我有多幸福了!
首先呢,我有一个超的家庭。
我爸妈对我是真心疼爱,从小到大体贴入微,让我吃香的喝辣的。
他们教导有方,使我成为了一个有修养、有教养的好孩子。
我和弟弟妹妹感情也是超好的,虽然有时候小打小闹,但那也是亲情的小小体现罢了。
我的朋友们都很真挚。
他们永远支持我、鼓励我,和我一起分享快乐,也一起渡过难关。
有这帮好哥们儿真是我的幸运!
再说学习和工作吧,我一直都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
从小学到大学,我都尽全力把学业做好。
现在进入社会后,我也一直很努力工作,虽然辛苦点但我乐在其中。
最后最重要的是,我拥有一颗快乐阳光的心。
我热爱生活,看到生活中的美好,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所以啊,我是一个幸福的人!
那么,你们幸福吗?如果还不够幸福,就从心里走出来,用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抱生活吧!对了,写作文的时候也要这样,用自己独特的声音讲出内心真挚的感受,那才是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沟通方式。
祝你们都幸福!。
幸福感综述
主观幸福感一、定义:(一)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
目前,幸福感用SWB(subjective well-being)来表达。
(二)构成部分(测量指标):情感平衡和生活满意度。
情感平衡:是指与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相比较,占相对优势的愉快体验,是个体对生活的一个总体、概括评价。
情感平衡包含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维度,但这两个维度并不具有必然的相关性,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量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的综合判断,作为认知因素,它独立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衡量SWB更有效的指标。
特点:(一)主观性:是以评价者内定的标准而非来自他人的标准来评估;(二)相对稳定性:是指虽然在评定幸福感时会受到情境和情绪状态的影响或外界的准则;(三)整体性:是指主观幸福感时一种综合评价,它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对认知的判断,即包括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三个维度。
三、理论模型三大转折情绪幸福感+认知幸福感一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一积极心理测量模型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心理学一现代心理社会健康模型四、解释幸福感产生的理论模式:(一)、动力平衡模型由于人格因素只能解释主观幸福感的一部分变异,而且,并非所有的生活事件都直接影响SWB而更多地是通过人格起作用,所以单纯的人格理论或生活事件理论都存在着不足。
动力平衡理论则试图弥补这一不足。
它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套平衡的生活事件水平和平衡的SWBK平,它们都建立在稳定的个人特点之上。
任何事件对SWB 都有三种可能的影响:使SW升高、降低或保持平衡水平。
当生活事件处于平衡水平时,SWBf变,一旦生活事件偏离正常水平,如变好或变坏时,主观幸福感会随之升高或降低。
但这种偏离是暂时的,因为稳定的人格特点具有重要的平衡功能,会使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都回返到平衡水平。
但这个理论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要进一步考察不同生活事件的变化对SWB勺相应影响,以及人格所起的作用究竟有多大。
大学生幸福感研究综述
大学生幸福感研究综述一、研究现状1.1幸福感的认识幸福,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体验,也是生命价值的终极追求。
因此,它是一个古老而又恒新的主题,从人类起源开始,人们就在不断探寻幸福。
千百年来,人们从未停止过对“幸福”的理解和思索的脚步。
人类在对幸福的永恒追求中进步。
幸福感的概念有如下几种认识:1.1.1幸福感的情感模型最早的幸福感概念界定是情感模型,Bradburn(1969)奠定了幸福感的情感取向模式。
他把幸福感理解为正性情感与负性情感之间的平衡。
正性情感增加一个人的幸福感,负性情感降低一个人的幸福感,总的幸福感是两者之间平衡的结果。
1.1.2幸福感的认知模型第二个幸福感的概念模型源于社会学家对生活满意的研究,他们把生活满意视为幸福感的关键指标,从认知角度展开了研究。
认知模式既包括对整体的生活满意的全面评估,也涉及到具体领域生活满意的评价。
1.1.3主观幸福感模型Andrews和Withey在1976年提出:主观幸福感包含三个基本因素,它们是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
生活满意度被看作是预测主观幸福感的关键因素。
主观幸福感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主观性,幸福感的评价完全依赖于个体本人的标准;(2)整体性,它是一种综合评价,是对生活的总体满意感;(3)相对稳定性,幸福感并不随时间的流逝或环境的一般性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
1.1.4心理幸福感的模型Ryff和Singer ( 1998, 2000)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引申中探索了幸福感背景问题—人的生活空间发展理论。
他们认为幸福不能等同于快乐,批评了主观幸福感研究对情感的过度关注,认为情感的评估不能够明确地回答主观幸福的涵义,幸福感应该定义为“努力表现完美的真实的潜力”。
1.2主观幸福感研究的进展1.2.1国外幸福感研究的进展从心理学诞生之初至20世纪50年代初,在有些心理学家的理论与研究中涉及到幸福与快乐的问题,产生了一些有关幸福感的重要思想,阿德勒把幸福感同生活的意义联系起来,认为“生活的意义不是为个人优越而奋斗,而是在于如何满足人类和谐友好的生活,渴望建立美好社会的需要,在于对人类全体发生兴趣。
幸福演讲稿提纲
幸福演讲稿提纲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幸福的话题。
幸福,是每个人都向往的生活状态,也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那么,什么是幸福?幸福又该如何去追求呢?接下来,我将从幸福的内涵、幸福的来源以及幸福的实践三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首先,幸福的内涵。
幸福,并不是奢华的生活、物质的享受,而是一种内心的感受,一种心灵的满足。
幸福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对生活的满足和快乐的感受。
它包括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热情、对家庭的温馨、对友情的真挚、对爱情的甜蜜等等。
幸福是一种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是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其次,幸福的来源。
幸福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来自于我们的努力和付出。
幸福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态度,源于对工作的努力和奋斗,源于对家庭的关爱和付出,源于对友情的珍惜和维护,源于对爱情的包容和理解。
幸福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对生活的满足和快乐的感受。
只有在不断的努力和奋斗中,我们才能够获得幸福的感受。
最后,幸福的实践。
要想获得幸福,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
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一切都要持有乐观的态度。
其次,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感恩身边的一切,学会从中感受快乐。
再次,要努力工作,追求事业的成功,这样才能够获得成就感和快乐感。
最后,要注重心灵的修养,学会放下包袱,学会宽容与理解,这样才能够获得内心的平和和满足。
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是只有在不断的努力和奋斗中,我们才能够获得幸福的感受。
让我们一起努力,追求自己心中的幸福,让幸福的阳光洒满我们的生活!谢谢大家!。
忽然,我感受到了幸福作文提纲
忽然,我感受到了幸福作文提纲
幸福作文提纲:
1. 引言:介绍幸福的概念,以及幸福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2. 家庭的幸福:描述家庭是幸福的基石,通过家人的相互关爱和支持创造幸福的氛围。
3. 友谊的幸福:探讨友谊对个人成长和幸福感的积极影响,分享友谊带来的喜悦和支持。
4. 健康的幸福:强调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讨论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健康带来的幸福感。
5. 成就的幸福:阐述个人成就和成功对于幸福感的作用,同时提倡积极追求个人目标和实现梦想。
6. 社交的幸福:讨论社交活动对于增加幸福感的重要性,如参加团体活动、志愿者工作等。
7. 小结:总结上述内容,强调幸福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和生活态度,鼓励每个人积极寻求幸福。
(注意:以上提纲仅供参考,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拓展和修改。
)。
幸福感研究综述
幸福感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发展轨迹进行了简单梳理,对幸福感研究的新取向——幸福感概念整合模型作了介绍,并对今后幸福感研究思路进行了思考。
论文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幸福感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活着,然后希望获得更好一点。
活着就是要满足生理需要,活得更好一点就是要满足社会和精神需要。
怎样才算满足呢?幸福和自由是满足的极限。
追求幸福,作为人的目的和权利,具有恒久而又常新的意义,同样,对幸福问题的研究也具有恒久而又长新的意义。
从古至今,学者们从未终止过对幸福问题的探索。
早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先哲们就在探求人类幸福的途径,当时的术语一直沿用至今。
幸福是一个多学科的命题。
它涉及到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
哲学的很大一部分内容都尝试着对“何谓幸福生活”的问题进行定义。
心理学侧重于对这种心理状态的描述及其成因的探讨。
自1967年Wanner Wilsion撰写《自称幸福感的相关因素》以来,源自社会学的认知幸福感模型与源自心理学的情感幸福感模型便综合成了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理论模型,占据了幸福感研究的主流地位,成了幸福感的代名词。
在研究的进程中,不同学科的学者根据自己探究的出发点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理论。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幸福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
幸福感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从总体上看,不断地提高,人们梦寐以求的“丰裕社会”似乎成为现实。
然而,与此同时人们对生活的心理体验问题逐渐显现称呼来,幸福感的研究也应运而生。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幸福感再次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国内主观 幸福感 的研 究还存在 一些 不足 此 问题 的重 视 程 度 也 不 断 加 强 , 温 家 宝 就
之 处, 有必要在这些方面加 强研 究。
关键 词 : 大学生 ; 主观 幸 福 感 ; 综 述 项 目来 源 : 河 南 省 教 育 厅 2 0 1 3年 度
使师 生处在一个完全平等 、 民主、 和谐 、 轻 索 、 学 习、 分 析、 解 决 问题 的 主 动 意 识 , 最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松、 自由、 融洽 的氛 围之 中 , 学 生 形 成 尊 师 大 限度 地 发 掘 出 学 生 作 为 学 习 主 体 的 学 [ 1 ] 蒋德启 , 卫慧平. 高级 财务会计教 学案 而不畏师 、 重本而不唯 本、 好 问而 不 耻 问 习潜力 。
大 学生 主观 幸福 感研 究综 述
口文 / 程 贵林
( 黄 河科技学院 河南 - 郑 州)
[ 提要] 幸福是 古今 中外人们 永恒 生活方 式 的变迁 对当代 中国人特 别是青 被提 出来 。2 O世纪五十年代后期 , 国外 开
的追求 , 对主观 幸福感 的研 究 , 特别是对 年 人 幸 福 观 的 形 成 产 生 了 重 大 影 响 , 中 国 始了对幸福 感的研究 。1 9 6 7年 国外开始
中图 分 类 号 : G 6 4 文 献 标 识码 : A
收 录 日期 : 2 0 1 3年 9月 1 6日
第6 6届 联 合 国 大 会 于 2 0 1 2年 6月 重 大 的理 论 意 义 和 现 实 意 义 。 同时 , 也 为 情感体验和消极情 感三个指标组成 。 根据 2 8日宣 布 , 将 今 后 每 年 的 3月 2 O 日定 为 大 学 生 的思 想 教 育 和 心 理 保 健 提 供 依 据 。 D i e n e r 的定义 ,主观幸福感 有三个特点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幸福感研究综述专业学前教育姓名裴丽学号20110406003内容提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很多研究学者对于幸福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在积极心理学发展的推动下,人们逐渐认识到幸福感是一个有意义的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幸福感所为一种主观心理感受,在儿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呢?他们是否能够感到幸福,因为什么感到幸福呢?如何能让儿童觉得更加幸福?研究幼儿的幸福感,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另一个方面能够为帮助儿童开始美好的一生打下根基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资料。
在查阅了相关研究后,我发现对于儿童幸福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
在参照关于幸福感研究的成果上,我列出了自认为对于儿童幸福感的研究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些文献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幸福感理论测量儿童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探讨主要来自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社会老年学三个学科领域。
由于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加入幸福感研究的行列,幸福感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得到了更多的揭示。
一、内涵(一)定义及构成1.在《幸福感及其测评研究述评》一文中,将幸福感依照哲学基础的不同划分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和心理幸福感(psychology well-being).其哲学基础分别是快乐论和实现论。
邢占军指出,上述两种不同取向的主观幸福感研究所追求的具体目标是不同的。
生活质量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力图找到一种能够用以评价特定社会主观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其着眼点在于社会群体体验。
而心理健康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力图找到一种对人们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的标准,其着眼点在于处于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个体体验1。
2.. 美国学者Diener(1984)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对我国学者的影响十分重大,他1984年提出:主观幸福感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
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2现在大多数研究者比较认同的是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何瑛也认为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以己,它是以行动者自己界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主观的整体评价。
对于幸福的定义可以归纳为三种:(1)以外界标准界定的幸福:这种标准认为幸福是建立在观察者的价值体系和标准之上,而不是被观察者的自我判断。
(2) 以内在情绪体验界定的幸福:这种标准认为幸福等于各种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的简单相加(Bvudburn,1969)。
(3) 以个体自我评价界定的幸福:这种标准认为幸福是依据行动者自己界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一种整体评价(Shin和Johuson,1978)。
Ruff&Singer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引申并探索了幸福感背景问题——人的生活空间发展理论。
他们批评了主观幸福感研究对情感的过度关注,认为幸福感不能等同于快乐,因为情感的评估不能够明确地回答主观幸福的涵义,幸福感应该定义为“努力表现完美的真实的潜力”。
3.许卓娅在《幼儿幸福感的成长》中以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视角出发,认为幸福感是人在自身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又对自身满足的情况进行了有意识的反省后,体验到的一种特殊的积极感受3。
4.在《城乡小学生幸福感成分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幸福感是人们对自身存在状况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其构成成分有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4。
综上所述,由于幼儿还处于一个不是很成熟的社会化阶段,幼儿幸福感主要侧重于儿童心理幸福感的体验。
即以内在情绪体验界定的,幼儿对于自身存在状况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幼儿对于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并对自身满足情况进行反省之后体验到的一种特殊的积极感受。
(二)特点1. Diener认为主观幸福感有三个明显特点:(1)主观性,以评价者内定的标准而非他人标准来评估。
每个人的评价指标是主观的,评价结果可能相同,但一系列的评价过程、所依据的评价指标及评价中各方面的衡量却不尽相同。
(2)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并不随时间的流逝或环境的一般性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
(3)整体性,是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
就主观幸福感本身来说,它主要涉及生活满意感、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方面变量。
积极情感包括合群、乐观、自尊、愉快等情感体验,消极情感包括悲伤、焦虑、愤怒等情感体验。
幸福感的认知成分常被称为生活满意度,指的是个体对生活的整体认知评价。
目前,有一种新的观点,把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维度合并成一个维度——情感平衡度:指与消极情感体验相比较占相对优势的积极情感体验。
另有研究者则认为还应加入外在准则和自我体验两项内容,前者属于认知方面,后者则属于情感方面。
2. Ruff等根据人的发展理论提出幸福感的多维模型,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心理幸福感的6个不同的维度:自我接受、良好关系、情境把握、生活目的、独立自主、个人成长,区分了心理幸福感和主观幸福感,并从理论和操作两个方面定义幸福感,认为心理幸福感能够促进心理和生理健康。
(三)发展阶段《幸福感及其测评研究述评》中指出,西方现代意义上的幸福感研究以WannerWilson(1967)撰写的《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
近二、三十年西方对幸福感有了较系统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Diener(1997)在其论文《主观幸福感研究新纪元》中,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划分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而国内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起步较晚,研究相对比较薄弱。
国内早期的幸福感研究大多是对国外幸福感的研究历程及研究成果的介绍,同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大量本土化的实证研究工作,其中大部分的幸福感研究都是采用主观幸福感的定义系统。
近年来,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都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
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已经进入幸福感的测量实证阶段。
从整体上来看,关于儿童幸福感的研究目前并不多见,这主要是由于关于幸福感的研究系统尚未健全。
国内关于幸福感的研究正在不断的深入发展阶段。
《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述评》中指出,从我国研究主观幸福感的数量看,涉及到主观幸福感涵义的论文共52篇。
另外,在64篇采用了测量方式研究主观幸福感的论文中,我国学者的研究对象比较丰富,把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占55. 6%。
如下表徐维东认为,当前幸福感研究大多集中于探讨影响幸福感的可能因素,即在研究中将幸福感作为因变量。
如研究者探讨性别(Diener,snadvik,&Laarsen,1955)、年龄(Diener&S汕,1998)、社会比较(几ylor&Lobel,1989;张兴贵,2004)、归因(KennonMSheldonetal,2001;郑雪,2003)、人格(Diener&Larson,1984;Costa&McCrae,1980;郑雪,2003)、社会关系(Eunnna&Bhunnestar,1992)、工作(Warr,1999;Hackimna,1976)、收入(C出npbelletal,1976;Brdabm,2969)、教育(eampbell,1981)、社会阶层(Haring,1984)对幸福感的影响5。
二、理论《幸福感研究概述》中指出20世纪70年代,幸福感的研究进入了理论建构阶段。
由于角度不同,形成了各种流派和观点。
概括起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种:1.状态理论。
又叫相加整合论或自下而上的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一个人是否感到幸福,取决于他日常生活中幸福事件的多寡。
2.人格理论。
又叫特质论或自上而下的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们具有快乐或不快乐的基因素质,这种基因素质使人们具有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体验生活的倾向。
3.判断理论。
该理论认为,幸福感取决于现实条件与某种标准的比较。
它强调幸福是比较的结果,即幸福是相对的,取决于判断的标准。
4.目标理论。
该理论认为,幸福感产生于需要的满足及目标的实现.5.活动理论。
该理论认为,幸福感是活动的副产品,是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时的感受,它来自于活动过程本身,而非活动的结果。
6.动力平衡理论。
由于人格因素只能解释幸福感的一部分变异,生活事件对幸福感的影响更多的是通过人格起作用,所以单纯的人格理论或状态理论都存在着不足。
动力平衡理论试图弥补这一不足,它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套建立在稳定的个人特点之上的平衡机制。
这套机制主要通过构成人格的协调因子作用6。
三、测量(一)邢占军认为,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来源于柏拉图。
从功利主义伦理学到福利经济学到目前国内对于幸福感测量的探索:主要分为生活质量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和心理健康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的测量。
两种类型的测量指标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趋于整合。
他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测量幸福感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包括:Gurin和Veroff的直接询问被试是否感到快乐;Cantrir 采取“自我安置等级法":让被试自己确立最好和最坏的生活标准,然后评定自己目前生活状况所处的位置;Brabdurn设计了“情感平衡量表",用于测查一般人群的心理满意程度;Kamman和Flat分别设计出测量情感频率和情感强度的问卷;Diener 编制了“生活满意度量表":包括三个独立的分量表,其一是他评量表,即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Life Satisfac-tion Rating Soale),简称LSR;另两个分量表是自评量表,分别为生活满意度指数A(Life SatisfactionA)和生活满意度指数B(LifeSatisfaction B),简称LSIA和LSIB。
(二)《幸福感及其测评研究述评》一文中指出近年来的测量体现出主观幸福感(SWB)和心理幸福感(PWB)两种不同测评模式的沟通与融合。
苗元江在文献分析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将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的概念模型与测评指标整合,并在整合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编制出了多方位、多测度、多功能《综合幸福问卷》(MHQ)。
这一问卷包括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两个模块,从认知、情感、生存、发展、社会5个层面,从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健康关注、生命活力、自我价值、人格成长、友好关系、利他行为9个维度,把握与反映幸福感的全貌与各个要素,反映了整体的幸福感功能状态。
(三)在《内隐幸福感研究》一文中,采用IAT测量个体的幸福感(幸福感IAT)。
在幸福感IAT中,试图考察个体对“我的生活十积极词汇”和“我的生活+消极词汇”进行共同分类时的反应时差异,如果被试对“我的生活十积极词汇”的共同分类的反应时快于“我的生活+消极词汇”共同分类的反应时,则可以认为被试持有积极的幸福感,如果被试对“我的生活+积极词汇”的共同分类的反应时慢于“我的生活+消极词汇,,共同分类的反应时,则可以认为被试持有消极的幸福感,被试在两个共同分类反应中的反应时差异代表着个体的幸福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