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3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围绕“解决问题的策略”展开,旨在通过具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课程内容涉及问题的分析、策略的选择、方案的实施及结果的评估等方面,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如何面对和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问题分析的准确性:学生往往在问题分析阶段难以抓住关键信息,导致解决方案偏离问题实质。
2. 策略选择的适宜性: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需要综合考虑问题的性质、自身能力等多种因素,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 问题情境案例资料- 小组讨论记录表- 评估反馈表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导入新课。
2. 新授:讲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和策略,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3. 实践:学生分组,针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讨论并制定解决方案。
4. 分享与评估:各小组分享解决方案,全班一起评估方案的有效性。
5. 总结: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强调问题解决过程中各个步骤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围绕问题解决的步骤进行,每个步骤下将列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并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展示,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策略,独立完成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设计。
作业将包括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环节旨在让学生回顾问题解决的过程,思考策略选择的理由,评估解决方案的效果,并总结经验教训。
通过反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解决的本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完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案
(完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5-10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策略分析问题,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转化的含义和应用,进一步培养转化意识和能力,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
3.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对转化策略的体验和主动应用。
教学难点:会用转化策略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例题图片、剪刀、研究单。
教学过程:一、直观演示,在复中引出转化策略1.抢答游戏:考考你的眼力。
(1)下面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一些?(出示课件)用数方格的方法可以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因为左侧图形有11格,右边是10格,所以左侧图形的面积大。
2.(出示课件)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平面图形的面积计较,出示课件提问:这两个是甚么图形?怎样可以得到它们的面积?如果老师把它们放到方格纸上,还可以怎样知道它们的面积?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1cm,你能判断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根据计较公式直接计较后比较大小。
相等,因为三角形的面积为8×4÷2=16(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面积为8×3=16(平方厘米)。
3.小结:我们发现,像这样可以用数格子、用公式计算出面积的图形,都比较规则。
我们称之为“规则图形”,这些图形可以用数方格和公式计算来进行面积比较。
(板书出示:规则图形面积——数方格、公式计算)二、自动探究,在交流中明晰转化策略1.课件出示:(105页例1,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一些?)指名回答,学生猜想。
如果要比较下面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否相等,还可以直接用公式吗?为什么不可以?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它们面积哪个大呢?2.提出建议。
同学们可以在研究单上画一画、算一算,需要时可以动手剪拼两个实物图,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教案)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2)-五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2)-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灵活运用。
2.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常见问题,例如比较大小、分组、找规律等。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1.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比较大小•分组•找规律2. 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分组、找规律等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1)”。
•引导学生思考:遇到问题怎么办?有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2. 学习内容(30分钟)1.比较大小•给出一组数字:6,8,9,3,12,7,13。
请将其从大到小排序。
2.分组•将一个 24 颗糖果分成 3 组,并保证每组糖的数量相同。
3.找规律•1,4,9,16,25,___,49,请填入下一个数。
3. 拓展应用(10分钟)•指导学生利用所学方法(比较大小、分组、找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归纳(10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
并指导学生如何在学习或生活中运用所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四、课堂互动•与学生互动,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任务和练习,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学习与思考。
五、作业批改•对作业进行批改,并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点评。
•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和鼓励。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学生们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也掌握了比较大小、分组、找规律等方法。
在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互动,加强了他们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相关推荐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例1、例2、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向”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教学新课1、教学例1。
(1)出示例1。
如果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入乙杯,这两杯果汁的数量分别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进行操作演示。
回顾操作过程,出示完整示意图。
(2)解决实际问题。
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入乙杯后,两个杯子的果汁总量有没有变化?一共还是多少毫升?那么现在每个杯子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知道了现在每个杯子中的果汁数量,可以怎样求原来两个杯子中的果汁数量?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小组讨论。
(3)汇报方法。
如果把乙杯中的40毫升果汁再倒回甲杯,两个杯中的果汁数量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4)小结。
看来“再倒回去”是个好办法,用这个方法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原来两个杯子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
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能按照解题的过程把课本上的表格填写完整吗?边填边说每个数据各是怎样推算出来的。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策略?你认为“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有什么优点?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2、教学例2。
(1)理解题意,提出问题。
用什么方法可以将题目的意思更清楚的表达出来?(2)解决问题。
指出:可以按题意摘录条件进行整理。
出示示意图。
你能根据示意图说说题目的大意吗?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你能仿照示意图的样四,表示出“倒过来推想”的过程吗?尝试画倒推的示意图。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苏教版
(2)图形面积的转化策略在复杂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在面对复杂几何图形时,可能无法准确找到转化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图形面积转化的常见方法,如切割、拼接等。
(3)问题简化与转化的思维方式。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可能不知道如何进行简化与转化。
其次,图形面积的转化策略让学生们感到有些挑战。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感到困惑。这说明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更直观、更具体地展示转化的过程,可以通过动画、实物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转化的方法。
此外,我发现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表现积极,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还不够强。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于今天所学的知识点掌握得还不错,但在提问环节,部分学生显得有些拘谨,不敢提问。这可能是因为课堂氛围还不够宽松,学生心理负担较重。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勇于表达自己的疑问。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将复杂问题变简单的情况?”比如,购物时如何快速计算折扣后的价格。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转化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无锡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无锡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列式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画图、列表等策略进行问题求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问题分析、列式计算等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策略意识,不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表等。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运用画图、列表等策略解决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问题情境和解决过程。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供学生练习。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和步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问题。
如:“小明有30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引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如:“妈妈买了5千克香蕉,平均分给家里6个人,每个人能分到多少千克香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画图、列表等策略。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画图、列表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挑选几组学生代表,分享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
五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凤阳县武店中心小学朱守丽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P105-P106例1及练一练教材分析:转化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策略,能把较复杂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熟悉的问题。
掌握转化策略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益于思维的发展。
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能够解决某一类问题、获得某一类问题的结论和答案,而应超越具体问题的解法和结论,指向策略的形成和应用意识。
通过例1的教学让学生联系实际感悟转化的含义,体会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转化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以及列举等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也掌握了一些技巧和方法,但当时这些技巧和方法更多是针对解决具体问题而言的,因而是零散的、无意识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乐于和同伴交流解决问题时所运用的策略,能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初步形成策略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方格纸、彩笔、卡片(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题纸。
教学过程:(一)感知转化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多媒体出示《曹冲称象》的画面)提出问题:曹冲是用什么方法称出大象重量的呢?(曹冲先把大象运上船,做上记号,然后把大象赶下船,装上石头,再做上相同的记号,称出石头的重量,就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下第2829页例2、“练一练”,第31页第4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感受假设的策略是为了先满足一个条件,进而调整以满足另一个条件,感受这种策略结合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会从题目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条件,利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
教学难点: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用调整从而有效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微视频。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上一节课学习例1的时候,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策略来解决问题呢?生:画图、转化。
师引入:其实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
今天我们将更加深入地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探索策略,解决问题1.教学例2。
出示例题: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
租的大船、小船各多少只?师:很据题目的已知信息,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策略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呢?师:课前凌老师已经让大家去思考这个问题,并观看了老师制作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微视频,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小组合作要求,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
出示要求:①每位组员在组内分享自己喜欢的策略,其他人仔细倾听;②小组选择确定好一种策略,并在练习本上运用这种策略解决问题。
学生开始交流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2. 交流汇报师:刚才每个小组都交流分享的非常积极热烈,哪个小组愿意带头向大家分享你们一组的成果呢?小组一:我们小组经过讨论,最后确定使用的策略是画图的方法。
(板书:画图)先画10只大船,每船坐5人,共坐50人,多出8个人,再在其中的4只船上,每船去掉2人。
这样可以得到:租大船6只,小船4只。
常州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公开课教案及思考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5~106页例1和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步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理解掌握转化的思想方法,并能正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合理地用转化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作业单、剪纸素材若干;学具准备:每组准备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一、初步尝试,产生需求1.小游戏:一捆小棒20根,要求取出其中的19根。
学生取,师评价。
我让他取19根,他咋只取了1根?(20根,取出1根,剩下的就是19根。
)我们将取19根转化成了抽出1根(板书:转化)。
转化是解决问题中一种重要的策略,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转化。
2.比面积:猜一猜,谁的面积比较大?1.针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展开讨论。
方法一: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后再比较。
当学生提出此方法后,引导他们进一步交流:想到先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再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这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但是为什么不直接计算面积,却要用数方格的方法?(图形较复杂)怎样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它们的面积呢?数方格时需注意什么?你觉得用数方格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方便吗?方法二:在不改变面积大小的前提下,将这两个图形转化成更为简单的图形,再进行比较。
如果学生没有想到这一方法,可以引导他们继续观察并思考:每个图形中凸出的部分与进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会给我们解决问题带来什么帮助?如果学生提出了这一方法,可以进一步追问:你是怎样想到这个方法的?如果用这样的方法能够解決这一问题,这与数方格的方法相比,哪个会更简便?2.小结并相机揭示课题:面对这两个比较复杂的图形,同学们开动脑筋,既想出了我们过去曾经用过的数方格的方法,也设想把这两个图形转化为简单一点的图形再来比较。
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56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探索简单图形沿一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答题纸;每人4个用硬纸做的长方形框,分别可框2个数、3个数、4个数和5个数;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五一节”就要到了,李萌要和妈妈去青岛的外婆家玩2天,七天的时间,她们可以选哪两天去呢?有几种不同的选法呢?(1)你能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她们选取吗?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我的答案是()种。
(交流:交流:可以一一列举,有6种;还可以用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每次框2天,有6种选法)反思:怎样做到不遗漏呢?(有序思考,优化选取的方法——平移)(2)如果想在外婆家玩3天,有几种不同的选法呢?你能用平移的方法找到答案吗?用3个格子的框子进行平移,将你的答案填写在表里。
我的答案是()种,平移了()次。
(3)如果想在外婆4天、5天呢?分别有几种呢?用准备好的框子平移。
选4个班:()种,平移()次;选5个班:()种,平移()次(4)完成下表二、互动探究1.观察上表思考:(1)平移的次数与每次框出几个数有什么关系?(2)得到几种不同的选法与平移的次数有什么关系?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平移的次数和每次框出数的个数相加正好是8;得到不同选法的数量比平移的次数多1;每次框出的数越多,平移的次数与得到的不同选法数量就越少;每次框出的个数加1,得到不同选法的数量就少1…)(3)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对学生总结的规律进行验证。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教学设计东兴中心小学王庆玲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第88—90页《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倒推”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实际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让学生体验“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运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难点: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感知策略1.教师:同学们听过相声里的正反话吗?也就是我正着说,你反着说,比如:子女就是(女子)。
同学们很有悟性啊,真聪明。
师:白雪、色彩、盒饭、心虚、我爱妈妈……学生参与活动。
2.谈话:这是老师每天上学从家到学校的路线,你能说说老师每天放学从学校回家的路线吗?(课件呈现:老师家→向北350米到菜场→向西50米到小学桥→向北60米到学校)3.揭题:刚才,我们学说了正反话,还研究了王老师返回的路线。
大家有没有感觉到,解决这两个问题时都分别使用了一些方法,这些方法之间有没有什么相同之处呢?(板书:倒过来推想)这种“从结果出发,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使用,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不信,咱们继续看——【设计意图: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
因此,通过“正反话”和“返回路线”两个已有经验的唤醒,为倒推策略的探索提供了清晰的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促进新认知的高效建构。
】二、初步体验,建立模型1.课件逐步出示例l师:这儿有两杯果汁,从图中你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假如有两人来喝这两杯果汁,你觉得要怎样做才公平一点呢?现在从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甲乙两杯的果汁数量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出问题:要求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2.解决问题填写课本第88页的表格。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的策略》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转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主动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体会转化的思想,感受转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四年级时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解决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运用转化策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转化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转化的概念,体会转化的思想,知道转化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主动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转化的方法,能够主动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解决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转化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转化的思想,体会转化的策略。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相关情境图片、实例、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一个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已知的图形,如矩形。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几个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实例中都运用了转化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主题为《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程旨在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问题分析、策略选择、解题步骤、结果验证等方面。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策略。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1. 问题分析的能力培养。
2. 策略选择和运用。
3. 解题步骤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
2. 数学问题案例。
3. 解题工具(如计算器、草稿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
2. 问题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性质、条件和目标。
3. 策略选择:根据问题特点,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
4. 解题步骤:按照策略,逐步解决问题。
5. 结果验证:验证解题结果是否正确,是否满足问题要求。
6. 总结提升:总结解题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板书设计1. 教学内容的框架和重点。
2. 解题策略的展示。
3. 解题步骤的展示。
作业设计1.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解决。
2. 让学生总结解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问题解决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问题分析、策略选择和解题步骤的合理性方面。
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这些方面的指导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时,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导致问题解决效率低下。
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总的来说,本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提升。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提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部分,因为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最大挑战,也是教师教学设计和实施时需要特别关注的方面。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揭示内容
谈话: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认识了转化的策略,知道转化 就是把要解决的新问题,变成已经能解决的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相应的思路 和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转化的策略,主要研究一些计算问题的转 化策略,发现一些转化的具体方法,获得一些计算的规律,使一些计算比较简 便。 二、学习策略 1.了解特点,计算结果。 出示例 2,让学生观察有没有什么特点。 提问: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 说明:这个算式中作加数的分数,后一个加数都是前一个的一半。 让学生想办法计算得数,和同学说说怎样计算的。 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板书算式和计算过程)先通分实际上用了什么 策略? 2.引导转化。 (1)引导:先通分再计算,实际上是把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成了同分母 分数加法,使算式可以直接计算得数。那这个算式能不能转化成更简单的,使 计算变得更方便呢?看看有没有办法。 (2)引导:那我们就把正方形看作单位“1” , (呈现图形)大家能在正方 形里填上算式里的 4 个加数吗?请在课本上填一填,然后观察图形,想想可以 怎样转化。 (3)转化计算。 (4)回顾反思。 三、内化提升 1.做“练一练”第 1 题。 引导:如果把这个算式继续按加数的特点加上分数,可以怎样计算呢?自 己计算。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 1.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已经解决过许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 解决新的数学问题,看看通过问题解决能学到什么新的内容。 2.创设问题情境。 出示例 1 引导: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平面图形,问题是要比较哪个面积大一些。 看一看图形,能不能直接比较出面积大小?请大家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看看 能不能找到比较的办法。 二、探索获得策略 1.引导思考。 引导:我们观察这两个图形,是两个比较复杂的、不规则的图形,不能直 接比较大小。大家通过观察,找到比较办法了吗?你准备用怎样的办法比较两 个图形的大小? 2.交流呈现。 提问:能不能变成规则图形比较?怎样变化的?把你的做法介绍给大家。 指名学生说明方法并演示, 让学生观察、 理解: 左边图形把上面半圆向下平移, 正好拼成长方形;右边图形把 2 个半圆分别旋转 180°,也正好拼成长方形。 两个长方形面积相等,所以原来两个图 形面积相等。 追问: 为什么要把两个图形都变成长方形比较?用哪些方法把两个图形变 成长方形的? 3.回顾反思。 引导:大家回顾一下上面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你从 中有哪些体会可以交流。把你的体会和同桌互相说说。 (教师巡视、倾听、指 导)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量关系和运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通过一一列举的方法,找出问题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这一节课的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五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量关系和运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还处于依赖直觉和经验的状态,缺乏系统的方法和策略。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一一列举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来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一一列举的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一一列举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来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共同探索,从而让学生理解一一列举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来解决问题。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等,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一一列举的策略,并通过例子演示如何运用这一策略来解决问题。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第1课《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第1课《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第1课《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转化策略,并能够运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探究、实践,理解转化的意义,学会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学会了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也接触过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是会感到困惑,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转化策略,并学会运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转化策略,并能够运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探究、实践,学会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转化策略,并能够运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学会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践性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激发思维,主动探究;实践性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转化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转化策略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从而引出转化策略的概念。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转化策略的有效性。
3.讲解:教师讲解转化策略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理解转化的意义。
4.实践: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实际问题,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转化策略的优点,以及如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转化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逆推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逆推>>教学设计设计者:河南省郑州师范学院学生教材: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九单元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画图、列表等策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逆推”就是“倒过来推想”。
教材通过两道例题让学生体会逆推的特点,了解逆推的过程,感悟运用逆推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练习中,教材安排不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逆推去解决,为学生以后的综合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用“逆推”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用“逆推”解决问题。
难点:。
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逆推的顺序与解题方法。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逆推”是在学生学习了画图列表等策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五年级学生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开始占主导地位,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色彩,外在刺激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根据本课时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小组合作体会逆推的特点,了解逆推的过程,学会运用逆推解决问题并体验逆推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资源准备:ppt多媒体演示课件学生用具准备:练习本、钢笔、修正液等可摆在桌面上的小物件七、教学过程八、教学流程图九、教学评价设计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本节课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评价。
(1)形成性评价。
小组汇总相互评价,教师即时鼓励与表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小结:解决上面这个问题,是这样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的?你认为适合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的问题有什么特点?
(某种数量经过一系列变化后,都是已知现在的结果,要求原来的数量,就可以用倒推的策略。先从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往前倒推,直到求出答案)。
2、观察直观演示图,理解“倒推”的思路。
3、回顾反思,初步体会“倒推”的策略
B、1、小组交流例2的情况。
2、全班交流:
思路一:
原用?张→又收集24张→送给小军30张→还剩52张
或用符号表达:
对应的算式:52+30-24=58(张)
思路二:
可以作线段图帮组学生理解。
算法:52+(30-24)=58(张)
3、追问:刚才解决这个问题运用了什么策略?
4、小结:倒过来推想就要从现在的数据出发,根据各自发生的变化往回推算出原来的数据,也可以简称倒推的策略。板书:倒推
B、出示例2。
1、大家课前已经作了预习,做了三步工作:
①按题意将信息进行整理。
②试着列式解答。
③想一想,怎样检验?
2、全班交流思路时,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的情况呈现出思路的过程。
调整与反思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学生交流,体会按原路倒回去走的策略。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预设15分钟)
A、1、全班交流例1的预习,介绍预习的思路。
填写表格:
甲杯/ml
乙杯/ml
现在
200
200
原来
200﹢40
200﹣400(ml)…甲杯
200-40=160(ml)…乙杯
【板块三】
1、这个数经过了两次变化得7,我们就从结果7开始一步一步往前推算。
2、指名学生板演,说一说每步算出的是什么?
3、思路可以不同,但讲评是教师要有意突出倒推的思路。
4、说说你对“最迟”是怎么理解的。
5、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运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你是怎样理解倒推的策略的?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整理信息?(板书:列表格——摘录条件——画线段图)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策略是解决问题的计策,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教学
资源
学生经验:已学习列表、整理信息、画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前偶尔接触过适合用“倒推”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
归纳:同样运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但是整理信息的方法是多样的,不是唯一的,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作业
设计
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65页。
家庭作业:《一课一练》相关内容。
2、板书课题: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板块二】
A、挂图呈现例1。
1、组织学生交流例1预习情况。
甲、乙两杯果汁前后的数量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怎样填写表格?根据表格的思路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求甲杯的容量要用200+40表示,而乙杯用200-40表示?
(板书倒推的思路)
2、教师边演示图边讲解,突出从结果往前推想的思路。
比原来少了6张,现在有52张,原来应该有58张。
3、学生辨析,理解和掌握检验的方法和过程。(可以根据答案和小明邮票张数的变化情况顺推过去,看看最后剩下的是否是52张。)
4、回顾反思,对比深化。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
1、小游戏:猜猜我是几?
一个数×3+1=7,这个数是几?你有什么依据?
2、出示课本第89页“练一练”。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
第十册第88~89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的第1、2题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预习单。
预习
设计
一、果汁问题,书本P88页例1。
1、甲、乙两杯果汁前后的数量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变的吗?想好后,填写书本上的表格中。
2、根据表中的思路,列出相应的算式。
二、邮票问题,书本P89页例2.
1、按题意将信息进行整理。
2、试着列式解答。
3、想一想,怎样检验?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学生解题后,组织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推想的过程。展示学生整理的信息或摘录的条件。
3、完成书本练习十六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4、完成书本练习十六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板块一】
1、请一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来上学的?依次说说在路上主要经过了哪几个地点?请一名没有去过该同学家的同学说说他回家会依次经过哪几个地点?你是怎样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