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021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可以说,这就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把握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
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所谓坚持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不意味着发展经济已退居次要位置,更不意味着经济建设不重要了。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遥没有过去20多年的高速增长,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局面。
我们既不能以经济发展代替社会发展,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不能否定经济建设这个党的工作中心。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临的新形势和发展需要,总结历史经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系统阐述的一种科学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包含了许多基本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之一。
全面发展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发展,还要注重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和社会公平为代价,而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只有实现全面发展,才能真正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进步。
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另一个基本要求。
协调发展要求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间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不同领域之间的发展不可偏废。
经济的发展要与社会的进步相结合,要与环境的保护相协调。
只有实现协调发展,才能保证各个领域的均衡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又一个重要要求。
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保护环境,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只有保护好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子孙后代也能享受到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资源福利。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只有实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社会的和谐进步,以及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也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惠及人民。
其次,要发展绿色经济,倡导低碳环保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同时,还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资源的节约利用。
最后,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在全球范围内,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同。
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加强交流与对话,才能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向。
为了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我们要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增强全局意识和长远发展眼光,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的统一。
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明确指出,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
我们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关注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各个方面,全面提高人民的素质和能力。
再次,要推动创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坚持以创新为核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要加强科技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科技竞争中的地位。
最后,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决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环境问题。
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要严格环境保护,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总之,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目标。
我们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改革创新,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坏境教案
人口、资源与环境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及特点,明确人口、资源、环境之问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提高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问关系的能力。
3.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问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国的资源国情是本课重点。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本课难点。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我国资源国情资料,思考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带来的危害。
学生:查阅资料。
教学设计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地球一一她是孕育世上所有生命的母亲;她是保护这些生命得以成长的本源;她蕴藏着一切现代文明;她象征着我们最本质的财富。
地球一一她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希望,是我们世代延续的生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小结:要善待地球,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二、教育活动活动一:“世界地球日”的来历板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我们共同的家园你知道“世界地球日”的来历吗?你了解现在地球的处境吗?思考举例:(1)人们迫于生存毁林开荒,乱采滥伐,破坏植被等;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2)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4)根据前面提供的材料,地球的命运应该无外乎两种:一种是人类的觉醒,爱护地球,共同创造美好家园;一种是任现状恶化下去,最终使人类失去生存的空间。
原因: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板书:2.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无所作为;也不能以主人自居,对大自然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
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活动二:开动脑筋,描绘明天人类的明天将是什么样子呢?悲观主义者描述了世界末日的景象,向全世界敲响了警钟。
人们承认面临着严重危机,但是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战胜它,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国情;知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要求;知道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国策,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活动环节,帮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以及热爱学习、参与实践的良好行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要求。
教学难点: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掌握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采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课前准备教师:收集我国资源国情资料,思考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带来的危害。
学生:查阅资料,收集在日常生活中关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引用歌曲《地球,你好吗》展现我国的三个基本国情。
师:请同学们在歌曲中找出与教材相关的问题生:略2、将准备好的道具(生活废弃品)拿上讲台,引用生活垃圾说出人口、资源和环境三者的关系。
师:垃圾的产生?生:人类师:垃圾产生之前是什么?生:资源师:如果垃圾处理不合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生:会污染环境所以,我们可以由此看出人口、资源和环境三者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
为此,我国也正在实施一个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国情大家谈]师:我们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与我国目前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密切相关的。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现状。
教师结合材料引导学生归纳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现状:(展示幻灯片)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1)我国前五次人口普查总数。
(中国人口基数大)(2)目前,中国大约每两秒钟就有一个婴儿诞生,每分钟大约出生30 多人,每天约有43200 人出生,每年大约有15768000 人出生。
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考点链接]国家的宏观调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我国的国家职能;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原则;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热点综述]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本专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观点:1、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可持续发展: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3、循环经济:把经济与环境由“仇家”变“亲家”。
[分析导航](一)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从政治学科角度思考(1)经济常识:①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
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要求。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就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发展就是在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上摆脱贫困,发展就要在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上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相协调,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国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论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论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实践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进一步深化。
文章从可持续发展观的视角来解读科学发展观,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寻找理论依据。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深刻变革,一经提出便很快在全球形成共识。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实践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进一步深化。
探究科学发展观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创新,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在新发展水平下提出的具有战略眼光的科学理论和发展目标。
它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创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它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促进社会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实现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1、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发展是硬道理”,只有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这一切都是党紧紧抓住发展这一主题的结果。
在现阶段,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决定,发展仍旧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这是党根据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所确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必然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以人为本顺应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强调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政治、文化、社会事业的发展,都不是发展的目的,而是手段,人的发展才是最终的目的。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1、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2、确立科学发展观,对于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
3、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4、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从而成为我们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
5、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可持续反战战略 教学设计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认识我国的资源形势。
2、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3、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自觉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资源现状;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学难点: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启发式探究交流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我国的人口现状和环境现状如何?导入:关于一次性筷子的探讨,分析回答。
为什么日本发明了一次性筷子,却全部使用进口的筷子? 中国森林覆盖率非常低,却大量砍伐森林制作一次性筷子,引人深思。
一、我们共同的家园1、我国的资源现状利用相关材料,让学生从材料中概括归纳我国资源的现状,即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资源量少,开发难度大。
2、造成我国资源现状的原因让学生从材料中得知我国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状况: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和损失十分严重。
3、人与自然的关系采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人类对自然的大肆索取造成自然对人类的惩罚,进而从理性上认识到人类应和自然和谐相处。
学生小组讨论教材第55页的三个观点,从情感方面引导我们人类应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要求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要求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含义)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要求)3、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利用两个牧场的不同做法,让学生探究可能会出现的后果,进而探究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总结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新成果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党的十七大深刻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的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十七大报告在总结我们前些年科学发展观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深刻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
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要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其次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再次,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再次,要正确地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再次,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最后,实现更快更好消费者和银行正在恶化的信贷状况可能拖延美国经济放缓的时间。
这是第一个状况,或者是咱们叫做频繁出现的经济名词叫次贷危机。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3
○ 我们还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 答案一: 节约资源:随手关灯;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使用纸张;节约每一粒 粮食等。 保护环境:少吃或不吃口香糖;不乱扔垃圾;自备购物袋,尽量不使 用塑料袋;不乱扔废旧电池等。 答案二:
(1)认真学习环保的知识,树立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一:
人们常说:“森林是地球的肺,损伤了肺,地球就 会窒息。”森林覆盖率仅为16.55%的中国是一次性筷 子的出口大国,每年因此减少森林蓄积量200万立方米。 ☆ l 棵50年树龄的大树的综合价值是19.6万美元。它 的功能包括:产生氧气,吸收有毒气体,增加土壤肥力, 涵养水源,为鸟类提供繁养场所等。 ☆ 如果l棵50年树龄的大树被砍伐,可以制成6000— 8000双筷子,价值不到40美元。
7、有一个小山村,山青水秀,盛产竹木、草药、蘑菇等,特别 是山上到处有泉水,各家各户都用竹管将泉水引进家门,用上 了“自来水”。但该村村民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生孩子很多,一 对夫妻,少的生三个、四个,多的生五个、六个。他们还滥伐 树木,毁林开荒。原来茂盛的竹林几乎全部被砍去卖掉。遍地 的草药、蘑菇,也因年年采摘而濒临绝种。最后,大部分青山 成了秃岭,“自来水”也由少到无,只好到山下挑水。现在, 该村村民很想致富,但经济始终发展不起来,特别是人们怀念 的“自来水”,再也没有流出来。(P44) (1)该村过去的做法有哪些失误?
(2)落实环保行动,如…… (3)向身边的人宣传环保的重要性; (4)与破坏环保的行为做斗争。
树立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 的共识。下列措施能体现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B D ) ①全国42个重点城市发布空气质量日报 ②我国颁布实施《国家 通用语言文字法》 ③“南水北调”、“西气东送”工程实施 ④我国进行第五次人口 普查 ⑤全国范围内开展“严打”整治斗争 ⑥国务院批准实施六大林 业重点工程 A、①② B、③⑥ C、②⑤ D、①④ 2、从水资源的总量看,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大国,但人均占有 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的24%,位于全球的第88位,加上分布不平衡 和污染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将我国列入世界12个贫书国之一。 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下列选项,哪些是解决我国水资源不 足的有效途径:( B D ) A、跨流域调水 B、兴修水库 C、大量开采地下水 D、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学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学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基本立场、基本思路、基本方法。
学习并贯彻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今后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辩证思维的实践价值。
以下是我对于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也是我们国家在发展中遇到的一大难题。
以前,我们在发展中往往只注重经济的增长,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公平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出台,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协调发展又包括了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
只有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长期而稳定的发展。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之一。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的问题。
以往的发展模式,经常是以牺牲人民利益为代价的,特别是在资源和环境方面。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既要注重经济增长,又要尊重人民利益的思想。
要从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注重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保障人民的权益。
再次,科学发展观强调改革创新。
这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
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创新驱动,推动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
只有在改革创新的基础上,才能够保持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并且,科学发展观也提出了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措施,比如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和机制等。
只有在改革创新的推动下,我们才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党的领导。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点。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强调了党的建设和党内政治生活的问题。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和国家取得一切胜利的根本保证。
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内民主,建立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制度。
中考政治《人与自然》知识点总结
中考政治《人与自然》知识点总结中考政治《人与自然》知识点总结1、什么是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2、环境问题的危害?答:环境问题它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面对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我们应该怎么办?道德方面:〈1〉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3〉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法律方面:〈1〉知道我国的法律体系。
〈2〉自觉遵守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自身法律意识。
〈3〉树立科学发展观,事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4、我国面临的'严峻资源形势及其原因是什么?状况: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
原因: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②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5、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及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状况:总体恶化,局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加大。
影响: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6、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2〉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要正确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4〉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
7、应怎样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⑴从国家的角度:①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②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
⑵从青少年的角度:①从现在开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②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
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怎样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国家:
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加强立法和执法工作,建立健全环境监控体系,加强环境监管,严惩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
③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和法律意识。
④鼓励企业生产和使用环保产品。
⑤加强宏观调控,采取法律手段(同②)、行政手段(如关闭违规排污企业)、经济手段。
企业:
①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
②依靠科技,推行清洁生产,消除污染。
③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④加大环保投入。
个人:
①树立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法律意
识,积极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②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举例):爱护花草树木,拒绝在街头、露天烧烤,不焚烧废弃物,不乱扔垃圾。
③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依法同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新)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课件(共23张PPT)
我们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做 些什么?
答:①学习与意识:学习相关节约资源方面的知识, 树立勤俭节约意识。 ②宣传与责任:向同学或周边的人宣传节约资源的意 义和常识,反对浪费,落实责任。 ③实践与行动:从小事做起,随手关上水龙头,节 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食、每一张纸;废 品再利用,用淘过米的水浇花等;从现在做起,培养 勤俭节约好习惯。
人口问题 世 界 性 问 题 发 实 展 质 问 题 怎么办
环境问题
资源问题
走 可 持 续 发 展 之 路
含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要求: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 任。 意义: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 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 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 明和谐发展道路。 树立的什么理念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 念,落实科学发展观。
我国的资源利用率不高
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地区分布不平衡。如铁主要分布于 辽宁、冀东和川西,西北很少;煤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和 西南区,其中山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最集中,而东南沿海各省 则很少。
一 “大”、一 “小”、一 “难”、 两 “不”
①资源总量大,种类多。
“世界地球日”宣传口号
•人与自然和谐才能拥有美好的明天! •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建设美丽家园! •善待地球,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科学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 用资源! •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 策! •节约和保护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自然资源有限,请您珍惜!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房前屋后栽树 节省纸张,回收废纸 垃圾分类回收 旧物捐给贫困者 回收废电池 回收废金属 回收废塑料 回收废玻璃 少用化肥,尽量使用农家肥 少用室内杀虫剂 不滥烧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物品
少吃口香糖 / 优先购买绿色产品 组织义务劳动,清理街道、海滩 避免旅游污染 / 参与环保宣传 做环保志愿者 / 认识、保护森林 爱护古树、名木 / 及时举报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 / 关注新闻媒体有关环保的报道 / 利用每一个绿色纪念日宣传环境意识 / 阅读和传阅环保书籍、报刊 /
参考答案二:
21世纪:清澈见底人人爱
原因:由于沿岸居民意识到环境恶化
带来的危害,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坚 持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 ,采取了 全方位多层次的措施,制定了明确的奋斗 目标,健全了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事, 人人积极参加环境保护的活动,并积极同 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做斗争,使河流清澈 见底,人人喜爱。
2001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2002年—让地球充满生机。
2003年—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
2004年— 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2005年—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2006年—沙漠和荒漠化
森林的童话
欣赏漫画,体会寓意 吞噬
结论: 珍惜资源,节约能源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保障。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的关键词
为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应怎样做
国家和政府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珍惜资源,节约能源 加大执法力度,禁止乱砍滥伐,严禁捕猎 野生动物 发展科技,开发新能源,应用科技环保
协调发展含义
协调发展,就是要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 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 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 方面相协调 。
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树立科学发屡观实施可持续发屡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和首要内涵。
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装备制造韭承担了重要的任务。
在首先转变发展观念的同时。
要避免传统工业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突破资源环境的约束,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新路子。
在实现工业化社会的进程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重大战略。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也就是必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物质需要。
又为子孙后代醑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
因此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为此必须:①利用好国内外的科技资源,坚持对先进技术的弓l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镬)健全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也就是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罨向、产学研相结含的创新体系;③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4.羞力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
二、节约能源是调整结构的优先目标{1)围绕“电为中心”协调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电能不仅是一种最清洁和最精确的可定时定量利用的二次能源,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实现自然界各种能源之间的相互转换,因此电气化程度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电力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表现在能源、经济、环境《3E l的平衡协调发展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2)煤炭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能源,用煤发电是清洁、高效利用煤炭的有效途径。
煤炭转化为电能比直接燃用要清洁、高效。
原因在于发电厂可以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和完善的除尘、脱硫、脱硝装置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提高煤电机组的蒸汽参数可提高发电效率。
降低煤耗,也就是减少CO。
的排放。
我国已掌握清洁煤技术和形成超超临界参数的火电机组批量生产的能力,这是装备制造业为节能减排作出的重大贡献。
可持续发展有关问题
可持续发展有关问题:一、你怎样看待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1、它们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2、它们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之间的实质是发展问题;3、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中,人口是核心关键因素,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引发包括环境、资源、经济状况及社会变动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二、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道难解的题是什么?协调好他们之间关系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提高人口素质。
三、我国在人口问题上的基本国策是什么?目的和内容是什么?国策:实行计划生育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内容: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四、我国的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除此之外,我国资源问题还有哪些表现?资源国情:总量丰富,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少。
表现:1、资源利用率低,破坏与浪费严重;2、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造成区域性短缺;3、资源结构性短缺。
五、说说我国现阶段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如何发展?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是什么?1.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现象。
2.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3.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加强自然资源的回收利用,运用科学技术,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运用科学技术扩大资源二次利用的深度和广度。
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是:科技六、在人地关系问题中,关键因素是什么?为什么?人口问题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引发包括环境、资源、经济状况以及社会变动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七、合理的人口观是怎样的?我们在人口问题上面临的首要任务是什么?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人口的增长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首要任务:控制人口数量。
八、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怎样建设?1、自然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类生存之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平和发展是世界永恒的两大主题,然而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是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国外可持续发展工作的进展国际社会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可持续发展,还有全球气候变化(uNFccc)等机构通过政府间协定,为可持续发展不断努力。
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和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经提出便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自1992年里约环发大会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至今已有十年的历程。
期间多数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依据《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纲领性文件,制定了适合自己条件的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
尽管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但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情的差异,它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及其实施管理存在着很大差异,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对待可持续发展的全球重大问题的立场上存在着明显的分歧。
这里对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来进行简单介绍。
(一)美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概况美国于1993年6月成立了美国总统可持续发展理事会(PcSD)。
与美国制定其他大的国家战略相比,可持续发展的制定旷日持久,其人员构成、工作方式也有明显的特点。
(1)人员构成以非政府人士为主。
鉴于美国的政体和国情,美国在制定其可持续发展战略时采用了新的方法,以企业界、非政府组织牵头,政府配合,企业、公众、政府共同参与制定此战略,减免了政府强制性作用的影响。
PcSD正式成员25名。
除一名专职执行主任外,其余24名成员中,工业企业9名,自然、环境组织、研究会、基金会4名,其他非政府组织7名,政府组织(商务、能源、内政部长、环保局长)4名。
(2)由专门的组织负责不同领域的工作。
PcSD下设8个工作小组和1个秘书组,共443人。
这些工作小组根据各自工作的特点,通过深入基层访问调查、对话协调等方法,确定不同领域的发展目标,并向PcSD推荐相应的政策和行动计划。
PcSD对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美国的理解是:追求一个生命永驻的世界,为一个高尚、和平、平等共存的未来而努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美国的经济增长能给予人们平等的机会,为现在和将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和高质量的生活。
同时为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和生命所依赖的自然生态系统而不懈努力。
这也是1995年美国PcSD提出的美国可持续发展长远目标。
根据上述美国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PcSD提出了美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16条原则。
这16条原则简要而全面地表述了美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见解,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1)可持续发展是以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为目标;(2)在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原则中,把“必须增加工作职位、生产能力、薪金、获取信息、知识和教育的机会,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物和贫困”放在第一位,说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还是经济发展;(3)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同目标需要完善综合调控的政策;(4)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这是“增加经济效率、保护和恢复自然资源以及改善消费模式的前提”;(5)把公众参与、人力资源、教育和法律等视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十分重要的手段,这些内容占了16条原则的一半。
(二)英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概况英国遵照在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上的承诺,由英国政府环境部于1994年制定了英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英国的战略选择》。
在这个长达260页的报告中,对英国目前的环境和经济问题分领域进行了审视,并明确地阐述了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与理解。
英国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是:大多数社会都渴望得到经济发展以保证提高他们自己和后代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追求保护和改善他们现在及子孙后代的环境。
协调这两个目标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英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文本最后得出结论:可持续发展已经在英国的国家层次和地方层次积极展开,但仍有以下三个方面需要改进:一是政府部门应对可持续发展提出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的建议;二是应加强有代表性的部门对可持续发展圆桌会议的参与;三是应进一步将可持续发展知识普及到社区和个人。
1996年3月,英国环境、交通和区域部(DETR)公布了英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将可持续发展按照压力—状态—响应(PSR)的模式分成了120个指标。
该指标体系以英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基础,采取目标分解的方式设计,是第一个将对可持续发展的衡量从定性到定量,从研究到实践的尝试。
当然,这套指标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初级指标过多,没有复合指标,社会方面的指标严重缺乏等。
(三)巴西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概况巴西是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的所在国,是拥有1.5亿多人口的拉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环发大会后,巴西政府从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悟出:社会经济发展应首选着眼于人,注重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环境、资源和世界经济发展之间密不可分的[4][5][6]下一页关系。
巴西由此开始着手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把社会稳定发展与自然供需平衡作为该战略的基石。
巴西的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协调机构为国家可持续发展部际委员会(cIDES),其作用是在联邦一级对各种活动予以协调,从而将可持续性纳入有关经济发展的决策中。
巴西可持续发展战略由以下7个部分组成:逐步消除贫困;合理利用能源;建立新的交通体系;建立生态平衡经济发展区;发展农业多品种种植和食品多样化;开发多样化生物产品;强化可持续发展手段,把培养人才、发展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
可见,巴西把逐步消除贫困作为其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个目标,把经济发展放在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地位。
二、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应该重视这一问题。
1994年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明确提出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一个十分突出的地位,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因发展不平衡而产生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十六届三中全会我党提出了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即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在发展理念上的转变,是可持续发展观的价值延伸和理念升华。
(一)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的长期发展战略中国是一个拥有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脆弱,人均资源严重不足,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十分尖锐。
从7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把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作为两项基本国策,从妥善处理人口和环境的根本关系上,谋求社会与经济、环境的协调和共同发展。
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中国政府在1994年率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确立了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框架和各个领域的主要目标,成为指导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发展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在此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和很多地方政府也相应地制定了部门和地方可持续发展实施行动计划。
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条重要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并明确做出了中国今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还具体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各领域的阶段目标。
2003年,由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成立了由多部门组成的全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领导小组,编制了《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
这是进一步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
根据纲要我国将在六大领域推进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方面,要按照“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的动态调整原则,透过调整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全方位逐步推进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初步形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体系。
社会发展方面,要建立完善的人口综合管理与优生优育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准,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
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准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体系、劳动就业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大幅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准。
建立健全灾害监测预报、应急救助体系,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资源保护方面,要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水、土地、能源、森林、草地、矿产、海洋、气候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水准。
建立重要资源安全供应体系和战略资源储备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证国民经济建设对资源的需要。
生态保护方面,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形成类型齐全、分布合理、面积适宜的自然保护区,建立沙漠化防治体系,强化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城市绿地建设,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环境保护方面,要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展流域水质污染防治,强化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重点海域的环境综合整治。
加强环境保护法规建设和监督执法,修改完善环境保护技术标准,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环保产业发展。
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环境合作,在改善我国环境质量的同时,为保护全球环境作出贡献。
能力建设方面,要建立完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法律制度,加强执法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媒体,全面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监测评价系统,建立面向政府咨询、社会大众、科学研究的信息共享体系。
(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我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与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城镇社会发展综合试点示范和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两个重要阶段,前后大约经历了两个十年。
应该说,实验区是在我国改革开发大潮中应运而生,并与时俱进,不断拓展。
为了抓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国家制定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办法》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大纲》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制定了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状况主要统计考核指标类别年度指标年年年年年年人口上一页[4][5][6]下一页1、计划生育率(%)2、人口自然增长率(‰)生态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4、森林覆盖率(%)资源5、人均耕地面积(亩)6、每万元产值能源消费总量(吨标煤)7、每万元产值水耗(吨)环境8、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生活污水处理率(%)10、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11、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12、生活垃圾处理率(%)经济13、gDP年均增长幅度(%)14、人均gDP(万元)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1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社会17、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19、城镇登记失业率(%)20、自来水普及率(%)21、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22、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23、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人)24、有线电视人口覆盖率(%)25、新生儿死亡率(‰)26、刑事案件案发率(‰)科技教育27、科技三项费占本级财政支出比重(%)28、每万人口大专学历以上人口比重(%)29、教育经费占本级财政支出比重(%)30、青壮年文盲率(‰)这个指标体系是我们抓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重要考核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