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1(39页)

合集下载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课件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课件

两个没有改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 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 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四个方面的原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树立和落实科 学发展观 抓住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必须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和落 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诞生时间表



2003年4月10-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首次提出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当时提法是全面发展观。 2003年6月:胡锦涛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抗击非典总结大会上,第 一次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个词。 2003年10月:在全国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科学发展观的表述得 到进一步完善。(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003年11月底:在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科学发展观得到全面 阐述。 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在参加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 时所发表的讲话,对科学发展观作了完整全面的阐述。 2004年9月:胡锦涛在十六届四中全会发表讲话,科学发展观成 为全党共识…… 十七大报告,确定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发展。 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依然是全国人民关注的中心问 题,依然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旧的问题不断解决,新 的问题又会产生。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更快更好的 发展。无论是全面、协调,还是可持续,最后都要落 到“发展”两个字上。既谓之发展观,第一要义就是 发展。学习、掌握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紧紧抓住 这个第一要义。

牢固树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1

牢固树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1

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新形势下必 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 务,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把国内发展 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 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 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立足基本国情、树立世 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注重全局谋划,做到 整体运筹、内外兼顾,趋利避害、把握主动, 以科学发展促进和平发展,以和谐社会推动和 谐世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 展前景,积极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是人 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 生态环境。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 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 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 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的实质: 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顺利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要在更大范围、 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 作和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就必须坚持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正确处理 好内需与外需的关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 力。
3、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这是对科学发
展观的集中表述和
科学发
展观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 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 统筹兼顾
高度概括,其中每
一点都包含着非常
丰富的思想内涵, 构成了科学发展观
最核心、最关键的
内容。
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经济社会 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 新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 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遵 循的基本原则。

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十分精深,它主要包括: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全面发展观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协调发展观就是要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其中,物质文明所体现的是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相依存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精神文明所体现的是科学、文化、宗教、艺术、道德、伦理、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等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政治文明所体现的是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它是反映特定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标志。

人类文明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要满足人类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的平衡;要注意当前的利益,也要注意人类未来的利益;要改变那些只管建设,不管保护;滥开发,不治理;只顾眼前的增长,缺乏长远的打算;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的错误做法,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就是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惠及子孙后代。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பைடு நூலகம்
改革与探 讨 ll1 I
罗 桥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 南华大学离退休 处, 湖南 衡 阳 4 10 ) 2 0 1
摘 要 : 学发展观是 马克思主义的科 学发展理论 , 科 是指导科 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 中体现。科 学发展现源于实践, 又能动地指导发展 实践 , 它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 实事求是 , 符合客观规律。 分别 阐述 了 们党树立和落 实科学发展观 , 我 坚持 实事求是 , 确立 了与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战略 目 标相适应 的发展理念, 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 中国为什 么要发展 的问题 ; 出了解决当代 中国发展 中紧迫 问题的发展 思路 , 提 回答 了新世 纪新阶段 中 国怎样发展 的问题 ; 体现 了实践 “ 个代表” 三 的发展 目的, 回答 了 新世 纪新阶段 中国为谁发展 的问题。 关键词: 学发展观 ; 科 实事求是 标全面完成 。 从总体上看, 国粗放 型经济增 发展联系起来称为科学发展观。要掌握科学发 但 我 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 , 经济发展付 出 展观 , 就必须强调坚持“ 以人为本 ” 的理念 。“ 以 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渐次地显现出一些 人为本” 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为目标 , 把人 问题 ,如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 日益 明显地暴露 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 ,不断 出来 , 城乡差别继续扩大 ; 、 东 西部地 区差距还 满足人 民群众 的多方面需求 和促进人 的全面发 在拉大 ; 困人 口还为数不少 ; 贫 经济社会发展还 展 。从而使人 民群众真正成 为发展 的主力军I | 1 。 不够协调 ;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未能根本改 由此可知 , 坚持“ 以人为本”全 面、 , 协调 、 可持续 变 ;国际上激烈竞争对我国的发展压力 日益加 的发展观 , 是经济 、 政治、 文化、 社会等各个方面 大; 资金原材料不足 ; 能源供求严重失调 ; 失业 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是经济社会与 和就业形势严峻; 腐败现象一时也难以遏制 , 等 人 口、 资源、 环境的统一 , 是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等。 所有这些严重问题如不加以解决 , 将会对我 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 国社会产生负面影 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落 坚持“ 以人 为本 ” 是树 立科学 发展观 的关 实科学发展观 , 胡锦涛同志提出 : 全面发展 , 就 键。要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首先 , 必须始终坚 是要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 全面推进经济 、 治、 持“ 政 以人为本 ” 的原则 , 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文化建设 , 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 调 因为它是实现经济社会 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 协 发展。 就是要 统筹 城乡发展 、 统筹 区域 发展 、 统 所在。其次 ,必须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 筹经 济社会发展 、 统筹人与 自 然和谐发展 、 统筹 展。只有 在经济发展 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和人 的 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 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 全面发展 , 才能有 利干落实科学发展观。再 次,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 调 , 推进经济 、 治、 必须把握我 国国情 , 政 同时也要借鉴外国的经验 , 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 、 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 但又不能 照搬别的国家模式。我们必须 坚持实 发展 , 就是要促进人与 自然的和谐 , 实现经济 发 事求是 , 一切从国情 出发 。只有从国情出发, 才 展 与人 口、 资源、 环境相协调 , 坚持走生产 发展、 能着眼于我 国人 口、 资源 、 环境状况及 经济社会 生态 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 保证一代 发展的长远 目标 , 也才能着眼于全面 、 协调 、 可 次会议 上作的《 政府工 作报告 》 , 出在 2 生活富裕、 中 提 O 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 代农 业、 现 接一代地永续 发展口 这是正确处理发展过程 中 持续发展 的统筹工作 。 。 最后 , 必须坚持理论与实 代工业 、现代 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 的社会主义 的影响全局的重大矛盾 的战略方针 , 该看 到 践 相结合 , 应 发扬实事求是 、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 树立攻坚克难的精神 。因此 , 要树 强国的奋斗 目 。1 7 年 , 标 9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 ,就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 义理论 品格 , 会开创 了我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没 的历史新时 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巩固和发展党执 政的基 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就必须着力提 高经济增 期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 ,明确提 出和回答了 础 , 取信于民。 长的质量和效益 , 努力实现速度、 结构 、 质量 、 效 实践表明, 国经济社会进入到 了新 的发 益 相统一 。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地解放和发展 我 “ 什么是社会主义 ,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的问题。 也就是如何发展 中国的问题 , 是硬道 展阶段 , 发展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难 以为继 , 需要 生产力 , 在优化结构 和提高效益 的基础上 , 使我 理, 发展必须始终坚持“ 一个 中心 、 两个基本点” 在新的发展平台上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实事求 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通过完 的基本 路线 , 实行对外开放 , 内改革 , 对 实施三 是 , 以消除当前经济运行 中不健康不稳定 因素 , 善 市场经济体制 , 形成更加 自由、 更具有活力的 步走的战略方针 , 最后达到共 同富裕的 目的。 继 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实事求是 经济体系 , 国内外工业化的经验教训 ; 总结 根据 邓小平之后 , 江泽 民同志强调可持续发展 , 他把 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 研究新 世界经济科学 发展的总趋势 , 结合本 国国情 , 实 发展 提到“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的高度 , 提 情况 , 解决新 问题。 必须在更高 的发展平台上解 施科教兴 国战略和可持续的发展 战略 ,以信息 出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 战略 。 在新世纪 , 决好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才能继续推进 化带动工业化 ,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 出一条 走 胡锦涛同志则提 出科学发展 观,把构建社会主 现代化建设 。 科技含量 高、 经济效益好 、 资源消耗低 、 环境污 3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 , 现 了践行 染少 、人力资源优势得 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 体 义和谐社会作为解决社会矛盾 的大政方针和战 略 目标 , 强调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发展 首 “ 1 三个代表 ” 的发展 目的, 回答 了新世 纪新阶段 化道路。 并在此基础上 ,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 发展 , 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较大幅度提高城 先要抓好经济发展 。只有坚持 以经济建设为中 中国为谁 发展的问题 重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缩小工 心, 不断增强综合 国力 , 才能抓好发展这个党执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 是为了解决发展 镇人 口的 比 , 不仅 城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 提供 政兴 国的第一要务 、为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 中出现的某些突出问题 ,而且它是社会主义现 农 、 乡和地区差 别, 的物质基础,胜利实现 全面建 没小康社会和社 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 于统领经济社 更多就业 机会 , 处 使人民收入普遍增加。 这样我国 会 主 义 现 代化 的宏 伟 目标 。 会发展全局的地位。 我们 只有这样去认识它 , 才 人 民群众才能过上更加殷实的生活 ,也才能实 2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 , 出了解决 能真正理解党中央提 出科学发展 观的深远考虑 现人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 目标的协调发展 提 科学发展观强调 以人为本, 把人 民群众作 为 当代中国发展 中紧迫问题 的发展思路 ,回答 了 和重大战略意义 。 新世纪新阶段 中国怎样 发展的问题 党 的十六届三 中全会提出了坚 持“ 以人为 经济社会 发展的价值主体 ,坚持尊重人 , 心 关 改革开放 以来 ,我 国社会生产力 迅速 提 本 , 树立全面 、 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 , 促进经济 人 , 解人 , 理 爱护人 , 解放人 , 发展人 , 使全体人 的战略任务 。 这是我们党 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 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 高, 综合 国力显著增强 , 民生活不断改善 , 社 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人 国 际地位明显提 高,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 目 首次正式使用“ 以人为本” 这个概念 , 把它与 这一核心 问题 。科学发展观 ( 并 下转 1 5页} 1

树立科学发展观 ——共41页文档

树立科学发展观 ——共41页文档
5
对此,有人举了个极端的例子:在国外的乡 间小路上两辆汽车相向而行,它们对GDP的贡献 几乎为零。但是,由于一个司机的疏忽,造成恶 性交通事故。随之而来的便是:救护车、医生、 护士、意外事故服务中心、汽车修理或买新车、 法律诉讼、亲属探视伤者、损失赔偿、保险代理、 新闻报道、背景整理行道树等等,所有这些都被 看作是正式的职业行为,都是有偿服务。即使任 何参与方都没有因此而提高生活水平,甚至有些 还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是GDP在增加。3来自一、从一个极端的例子说起
4
因为中国是在一个人口众多的落后的国度里 建设社会主义,因为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我们 习惯将GDP同翻两番的目标联系在一起 ,所以 最近20多年,中国比世界其它任何地方都更关注 GDP,追逐GDP。 如果能够正确认识GDP,它 确实是衡量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确实是 社会走向全面进步的重要基础。GDP这个看似简 单枯燥的指标,在见证一种神奇的“中国速度” 的同时,也见证着一个古老民族的复兴。但是如 果不能正确地认识GDP,误将GDP的增长理解成 是社会的全面发展,这就有可能走向极端。
6
实际上,没有质量的生产活动,不可能带来 社会财富的累积。固定资本的质量不好,没有到 使用期限就得报废,即使固定资本形成的总额再 多也不能提高国民财富。当你要拆毁“豆腐渣工 程”重建时,它不仅要从国民财富统计中剔除, 而且为了重建又消耗了一次自然资源。如果盲目 地把这样的生产投入也算作了当年的GDP,那就 对国民财富形成了负积累。这就是有的地方GDP 不低、群众汗水流得不少,干部“政绩”不小、 利益分配严重不公,老百姓生活质量不高的重要 原因之一。
7
二、GDP——经济的世界语
8
GDP是指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 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 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它的 核算是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了解经济运行状 况的重要手段,是制定经济战略和规划的 重要依据,也是一个国际通用指标,称为 “经济的世界语”。没有它,人们就无法 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富状况和人民的 平均生活水平,也无法确定一国承担怎样 的国际义务,享受哪些优惠待遇。有的经

第5课 树立科学发展观

第5课 树立科学发展观

源、环境保护②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的需要③说明了我国将把环保作为一切工作
的中心 ④强调了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以生经济活建富设裕为、中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④
3、下面的诗词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的是 (C )
• ①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 ③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 ④泛舟清河上,漫步水云间 • A.①③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
环节三:考点相联系知识梳理
• 考纲52 指导我国的人口状况,了解实行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 考纲53 知道我国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 了解我国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 ,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 念,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知识问题归纳
• 1、人口国情及对策 • 2、资源国情及对策 • 3、环境国情及对策 •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
环节四、课堂检测: 完成 《时政与社会热点》P16选择题
• 1、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前的全球性共识。下
列语句中与发展低碳经济理念相一致的是( C )
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记》) 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者殆。(《论语》) 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环节二 背景热点材料分析、解读
• ——参看《时政与社会热点》P15 • 1、十九大报告:有关美丽中国 • ——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②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现代化国家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广东省卫生厅近年来,我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设的一系列部署,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在卫生部的指导下,大力推进卫生应急体系与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应急能力,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省的做法是:一、高度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近年来,我省围绕构建小康社会、和谐广东的大局,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框架。

特别是通过抗击非典、禽流感的斗争,我们充分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不再是单纯的卫生和医疗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发展成为影响政治、经济和外交的重大问题。

卫生应急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建设和谐广东目标的1实现,是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卫生工作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领导,完善机制,提高能力。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成立了卫生应急专门机构,制定实施了《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加大了投入。

省政府将卫生应急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2004年,省财政投入925万元,为15个经济欠发达市的卫生院和县妇幼保健、结防、慢病防治机构装备1529台电脑,完善网络建设,加强人员培训。

目前,全省所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97%以上卫生院实现了疫情信息网络直报。

2005年,省财政共拨出500万元作为省级卫生应急专项经费,保障了卫生应急工作的正常开展。

为推动各地应急工作,省政府部署开展了卫生应急机制等建设情况的督查活动。

同时,结合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检查,督促各地强化应急意识与危机管理。

省人大也开展了执法检查。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①推进改革和发展。

这样完整的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背景和意义(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1.目前我国达到的小康只是总体上的小康,发展是不平衡的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基本上实现小康不等于完全实现小康,整体上实现小康不等于所有地区及社会经济发展各个方面都实现小康。

既然我们是一个非平衡协调发展的过程。

因而,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没有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还在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总的来说目前的小康社会有以下特点:(1)低水平的小康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收入水平一直很低。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篇一: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及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即政治、环境、体制、组织四大保证)(1)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政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2)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环境保证)【此小题可这样考:怎样从经济学角度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杭州2009年公选副局级笔试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A、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B、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C、从经济角度看,我们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因为单纯经济增长并不代表经济发展的最佳状态。

经济增长只体现经济总量在指标数据上的增长,而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除了看经济总量的指标数据的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比如结构的调整、对环境的影响等。

爱德华.艾比曾经说过:“为增长而增长,乃癌细胞生存之道”。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1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1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健康协调持续发展——在2005年度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2005年3月15日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05年度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2004年全市教育工作,交流各地的典型经验,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省教育厅年度教育工作会议和市“三会”精神要求,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谋划2005年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大计,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下面,我代表中共六安市教育局党委、市教育局讲三个问题。

一、2004年全市教育工作回顾与总结刚刚过去的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全市教育系统坚持农村教育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紧紧围绕国家、省政府要求,积极实施“两改”、“三建”和“一加强”工作,教育各个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育改革和发展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是农村教育工作重中之重地位进一步落实。

召开了全市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和2004年度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把发展农村教育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工作的重心。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开展城市中小学对口支援农村中小学工作。

以控制学生辍学和救助贫困学生为重点,加强对“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督查,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和内涵。

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67%,辍学率为1.25%;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5.95%,辍学率为0.72%,小学和初中毕业升学率分别为101.81%和50.16%。

重视特殊教育,市特殊教育中心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已分别建成或投入使用,三类残儿入学率为94.75%。

幼儿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到54.50%,学前一年入园(班)率为83.90%。

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普通高中招生46608人,比上年增加8301人,增长21.67%;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115969人,比上年增加19852人,增长20.65%。

二是教育“两项改革”扎实推进。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
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资源、环 境承受力
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资源、环 境承受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全面满足人的需要,它包括人的物质文 化需要、政治需要、以及人生存和发展的良好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需要; 第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思想道德 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等; 第三、全面发挥人的才能,包括通过教育、激 励和竞争机制,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 造性等。
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小康目标
在本世纪的头20年,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 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 加建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十七大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 活的新期待,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这四句话是对 科学发展观的内 涵所作的最全面、 最深刻而又最鲜 明的新概括。
第一要义是发展 :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发展首先是发 展经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 其次发展必须尊重规律、讲究效益; 再次把握发展的关键是要抓住机遇。

核心是以人为本

“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 “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 人民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归人 民共享,三者的统一构成了以人为本的完整内 容。
思考:为什么说统筹兼顾是社会主义建设 的重要经验和战略方针?

统筹兼顾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 关系的方针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根本方法。只 有坚持统筹兼顾,才能处理好我国这样一个十 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的改革发展稳定问题, 处理好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方面的具体利 益问题,从而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更好的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随着21世纪的发展,科学与技术日新月异,对于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发展而言,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已经成为不可忽略的事实。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理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

本文将分别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树立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状以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一、科学发展观的概念科学发展观是指建设一个科技兴国、人民富裕、国家强盛、社会和谐的发展目标和旗帜,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等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

二、树立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状1.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识不断提高。

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推动,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已经逐渐深化,很多人都将科学发展观视为是推动中国发展的重要思想。

2.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状况与日俱增。

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了诸多实践活动,包括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基于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倡导和谐社会以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实践活动。

3.科学发展观在各级领导中的应用大大提高。

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和指导思想。

通过广泛开展培训和研讨,各地领导干部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识不断提高。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1.有助于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通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能够实现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有助于国家稳定。

通过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平等和生态保护,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助于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定。

3.有助于增强国家竞争力。

科学发展观所提倡的创新和技术发展,有助于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增强国家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

4.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更快更好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更快更好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更快更好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更快更好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新认识,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又一次飞跃,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

在新的发展阶段,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处理和解决好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突出主题,全力以赴加快发展近年来,---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团结拼搏,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但也应当看到,虽然同自己比,有了很大发展,与先进发达地区比,经济总量、人均占有量、发展速度、综合实力等都还有较大差距。

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全力以赴加快发展不停步,集中精力谋划高速度、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强化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工业经济、城市经济),加大三个力度(加大外引内联力度、加大民营经济发展力度、加大项目工作力度)”的发展思路,锐意进取,争创一流,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一)强化一个中心:紧紧扭住经济建设中心,进一步营造芗城业已形成的良好发展势头,乘势而上,迅速崛起,实现跨越发展,确保实现“两个翻番”(即:到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3.24亿元,年均递增14.87%,实现翻一番;财政总收入达到7.85亿元,年均递增14.87%,实现翻一番,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4.59亿元,年均递增14.87%),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突出两个重点:1、突出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近年来,--城强化“大工业、大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工业兴区”战略,---工业区规划面积由18平方公里扩大到33.9平方公里,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引办创办了侨兴电子、正兴钢圈、三川钢铁、宏源表业等一批大项目,产业聚集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全区工业经济呈现积极发展态势。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的内涵是以人为本,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是协调发展,统筹兼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是可持续发展,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联系我具体分管工作的实际情况,谈谈我局当前存在的三大矛盾和几点建议。

一、运输和修理的矛盾运输的发展是铁路进步的永恒主题,尤其当前我国运输能力不足,更需要大力发展铁路运输,提高运输速度、缩短运输时间。

铁路设备修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运输稳步发展,提高旅客舒适度,满足列车不间断、快速运行的需要。

运输与修理,相互支持,相互制约,是矛盾而统一的两个方面,。

在处理运输和修理这对矛盾时,我有时缺少科学发展观念。

如鹰厦线的“4.1”提速图的制定一事:在核定新的鹰厦线小半径的允许速度时,仅从满足行车安全角度考虑,采用了“突破困难条件”的工作思路,其结果是:第一,以旅客列车的舒适度的减少保证提速工作按时实施。

列车运行在小半径曲线,这点尤为突出。

旅客乘车时身体将会严重不适,有违“以人为本”的原则,远离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二,加大了机车司机的作业强度。

因列车经常贴线运行,要求机车司机频繁变换手柄,使机车司机长时间处于高度警戒状态,容易加剧疲劳,对安全构成险患,未能做到“统筹兼顾”。

第三,将会使工务维修成本大幅增加、加剧机车能耗。

事实证明,该套提速方案的系统分析不够全面,侧重减少列车运行时分,轻成本经济比较。

运输部门在编制鹰厦线“4.1”提速图时,未与维修部门协调一致,将原本不足180分钟的施工天窗(130分钟)缩减至120分钟,使得施工与运输的矛盾更加突出。

3月28日,刘部长得知此事,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高瞻远瞩,及时指出我们在该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并予以制止,以具体的行动要求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坚持科学发展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市政规划)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市政规划)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城市管理工作作为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应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要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做到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法为民,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利益观。

在城市管理中,要从洪湖的宏观和微观经济来综合管理城市,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入手,改革管理体制,拓宽管理模式,在硬件上加大对城市建设的投资,全面促进洪湖形象实现质的飞跃。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导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理论武器,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城市管理的工作产生根本性、全面性的影响。

因此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城市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和本质以人为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五个统筹”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城市管理的全部内容,在城市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严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做到立党为公、执法为民,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

要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尊重劳动者的生活和生存权利,保障他们享有的自由。

作为执法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权利观,把人民赋予的权利用来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不能置群众的生存发展而不顾,不考虑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乱收费、乱罚款。

城管部门面对着社会的各个阶层,特别是一大批失业下岗人员,当前洪湖经济落后,工矿企业破产倒闭,为了谋生计,有的占道为市,有的流动经营,严重影响洪湖的市容环境卫生,影响了洪湖招商形象,面对这柄双刃剑,城管部门一方面坚持文明执法,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规范法律程序,实行柔情操作。

对极少数家庭特别困难的,帮助其办理最低生活保障,为其解决后顾之忧;二是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兴办市场,并以最低的市价让经营户入场,这样既盘活了经济,减少了占道经营,同时减少了城管工作的矛盾,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达到了共赢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