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乘旦

合集下载

纪录片大国崛起学术指导钱乘旦教授做客锦江大讲堂

纪录片大国崛起学术指导钱乘旦教授做客锦江大讲堂

纪录片《大国崛起》学术指导钱乘旦教授做客锦江大讲堂本报讯(学院新闻中心记者王潇)4月21日晚,纪录片《大国崛起》学术指导、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组成员钱乘旦教授做客锦江大讲堂,为我院师生带来题为“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的精彩演讲。

讲座开始前,院长李志强教授代表全院师生对钱乘旦教授表示热烈欢迎。

他说:“作为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学术顾问,钱教授的学术成就不仅得了业内的广泛赞誉,也得到了党和国家的认同。

2003年11月,他曾与齐世荣教授一起向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作《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的专题讲解。

他是尊贵的演讲者,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今天,我们有幸聆听到钱教授的精彩演讲,是我们锦江人的荣耀!”学术报告厅内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传达出我院师生对钱教授的景仰与对演讲的期待。

“我从此起彼伏的掌声中感受到了锦江学生满腔的热情,这让我很感动!”钱乘旦教授开始了长达三个小时的演讲。

钱教授的讲座一开始就牢牢地把大家吸引住了。

他说,任何课题都需要明晰概念的界定。

因此,我们必须弄明白大国与强国的概念。

世界强国是指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起,对世界整体发展和格局的变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国家。

这里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

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随后,钱教授依次介绍了上述九个国家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强国历程,展现出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

讲座中,钱教授运用地图、图表和翔实的史料,并结合他渊博的知识、幽默诙谐的语言,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将繁杂的历史讲演得浅显易懂。

钱乘旦视频-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

钱乘旦视频-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

钱乘旦视频|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
下面是WTT整理的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供大家参考!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

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

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

”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
A.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欧盟
B.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世界银行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
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欧洲共同体
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建立世界银行
第 1 页共 1 页。

中国的英国史研究_钱乘旦

中国的英国史研究_钱乘旦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中国的英国史研究钱乘旦中国的英国史研究和整个世界史研究一样,从一开始就与中国走向世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国人寻求国家强盛的曲折经历和中国知识分子报国报民的拳拳之心。

一中国第一位真心实意希望了解世界的知识分子是林则徐。

道光十九年(1839年),他在广州任职时组织幕僚编写了《四洲志》,第一次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外国的历史地理知识,其中关于英国历史的记载有一两千字。

这些记载多有似是而非之处①。

林则徐未能出版《四洲志》,他在充军途中将书稿交给魏源。

1841年,魏源将搜集到的各种见闻、笔记、奏折等与《四洲志》合为一书,取名《海国图志》。

书中除收入了《四洲志》全文外,又增加了关于英国其他方面的许多摘录,其中摘自《环志略》的一节文字最详且相对准确,不过仍然有一些是道听途说。

自鸦片战争起,为寻求富国强兵之路,中国知识分子试图从西方国家历史中寻找它们富强的原因。

左宗棠在为《海国图志》重刻本所作的序中说:“百余年来中国承平,水陆战备少驰。

适泰西火轮车舟有成,英吉利遂蹈我之瑕,兵思逞……”②。

将西方的强大归于器物之发达,这是中国人受到西方“器物”打击后第一个本能的反应。

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英国史研究),就是在这个“经世致用”的背景下开始的。

到光绪年间,许多西方历史著作被译成中文,其中包括英国史著作。

笔者所见到的最早一部纯英国史译著是《大英国志》,刊行于光绪七年(1881年)。

该书·161·①②左宗棠:《重刻海国图志·叙》。

林则徐译撰《四洲志》,辑为王锡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十二秩。

译者是一位英国传教士,他向中国介绍英国历史,意在说明英国的强盛是上帝的旨意,一切国家“所以盛衰升降者之原于上帝”①。

这是第一部较完整地介绍自古至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英国史译著。

英国史知识也出现在早期出版的世界通史译著中,这些译著包括《泰西新史揽要》(1898年)、《万国通史》三编(1900—1905年)、《万国史略》(1906年)等等。

历史的“训诫”:现代经济的目的何在

历史的“训诫”:现代经济的目的何在

专访钱乘旦: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英国史学会会长,《大国崛起》和《公司力量》的学术顾问历史的“训诫”:现代经济的目的何在李海强黄晨霞中国的崛起,如今不是一个愿望,已经成为了一个事实。

过去三十年,经过改革开放带来持续性快速发展,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超越日本,居全球第二,而2008年的经济危机,似乎也加速将中国推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

在钱乘旦看来,中国正走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三步”之间。

钱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英国史学会会长;从域外诸国到观照中国,他试图从发达国家几百年来的变化发展中总结经验教训,探讨世界现代化的基本轨迹,以求对中国现代化有所借鉴。

按照他的研究,一个国家要完成现代化建设,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即建立现代国家、发展现代经济和建立现代社会。

而对当下的中国而言,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成绩,但还依旧任重道远”;而另一方面,社会全方面的整合的问题越来越多地涌现,如何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也已经变得刻不容缓。

而相比经济发展本身,钱乘旦认为,一个“更重要、更根本”的问题,便是我们要去追问“现代经济的目的”。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正是历史的“训诫”。

19世纪上半叶,即将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也遭遇了这种“目的意识”缺失带来的挑战。

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J.L.Hammond和Barbara Hammond)说过:“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

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

”最终,贫富的分化、阶层的对立以及人文匮乏震惊了整个英国社会,就连后来成为保守党首相的本杰明·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也在当时惊呼:英国已成为“两个民族”的国家,一个是富人,一个是穷人,两个民族将会开战。

诸多内生性的社会压力,最终促成了英国上下各阶层的觉悟,由此,英国开始了持续了将近百年时间的现代化社会建设。

钱乘旦等著_欧洲文明_民族的冲突与融合_

钱乘旦等著_欧洲文明_民族的冲突与融合_

某一具体历史事件,则从中美两国的首脑、外交部门、媒体、精英分子等不同阶层的倾向、意见等多维视角来解读。

第三,史论结合,夹叙夹议。

作者不仅让历史活灵活现地呈现于读者面前,而且在论史时深刻的见解,让人如淋春风,酣畅淋漓。

虽置身于历史,却如同谈论的是现实。

在导言中,作者首先对中国传统民族思想及其在近代的危害作了精辟的分析,提出了以非理性排外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民族主义,与以人民主权和全民国家思想为核心的近(现)代民族主义的概念及区别。

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现代民族主义是自觉的、理性的、有组织对外抗争,但是这种抗争在反对西方欺凌的同时,并不反对西方先进文化,也不是像“义和团那样驱逐所有外国人”。

在评价清政府在中美关于粤汉路权的交涉中获得初步胜利时,作者对民意、舆论在外交中的影响力作出了深刻分析,指出在“现代社会集中反映国民意见的舆论,不仅对国家的外交政策有巨大影响,而且可用来作为支持力量”。

当谈到美国为了稳定与秩序而支持袁世凯时,作者指出“稳定不因为绝对专制的权力的建立而实现”,独裁、高压的结果只能是“中国的长期动乱”,“中国社会的稳定只有通过加速民主化进程才能实现”。

类似的独到而透彻的分析,比比皆是。

不过,在笔者看来,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发展是内在的、外在的、政治的、经济的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作者在书中很少提到这些因素对中国民族主义的影响,以至于读后让人产生这样一种错误印象,即美国对华政策是影响中国民族主义的惟一因素。

此外,虽然作者在导言中,一再表明将探讨美国对华政策与中国民族主义之间的互动关系,但书中多数笔墨用于强调美国对华政策对中国民族主义的影响,而中国民族主义对美国政策的影响却犹如蜻蜓点水,论述得相对不够充分,从而使得这种互动关系的揭示,至少是不全面的。

不过,暇不掩玉,总体而言,该书仍然不仅称得上近年来研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一步优秀著作,而且无疑也是研究中美关系史的一部力作。

(储昭根)钱乘旦等著:《欧洲文明:民族的冲突与融合》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477页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为中心的雅尔塔体系宣告终结。

钱乘旦:大国崛起之路--浙江人文大讲堂

钱乘旦:大国崛起之路--浙江人文大讲堂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钱乘旦嘉宾简历:钱乘旦,男,江苏人,历史学博士,荣誉文学博士(英国)。

现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世界史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通讯会士等职。

著有《走向现代国家之路》、《英国通史》、《世界现代化进程》等。

主编《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欧洲文明:民族的冲突与融合》、《在蓝色海洋的一边――欧洲文明》等,译著有《剑桥艺术史》、《帝国斜阳》、《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等,撰写论文百余篇。

曾与齐世荣教授合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讲解“十五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专题,担任中央电视台12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学术指导。

其著作多次获奖,包括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吴玉章奖等。

1991年获“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6年获国家级“特贡专家”称号。

现场实录钱乘旦:各位早上好,谢谢大家光临,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大国崛起之路》。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叫做世界强国,什么叫做世界大国,这个世界强国、世界大国这个概念,它只能够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以后,对世界整体的发展和格局的变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

世界大国只有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格局出现以后,才开始出现,在此之前,我们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有过世界大国或者是世界强国,比如西方的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波斯帝国,还有屹立于东方世界的中华帝国,但是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发挥过世界性的作用,所以这些国家都是地区性的大国强国,还谈不上世界大国。

那么世界大国只能够是在一个世界性的全球性的格局体系形成以后,对整个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影响的。

这些个大国、强国才能叫做世界大国、强国,因此按照这样一个理解,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曾经是世界大国,或者现在是世界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德国、英国、法国、苏联、美国、日本。

西方那一块土:钱乘旦讲西方文化通论

西方那一块土:钱乘旦讲西方文化通论
西方那一块土:钱乘旦讲西方 文化通论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社会
政治
通论
时期
战争
特征
欧洲
文化
学生
文明 国家
世纪
土钱
文化
英国
社会
希腊
民族
殖民
内容摘要
本书原型为北京大学全校本科学生通选课,适合于非历史专业本科学生选修。本书主要内容是用历史学、文 化学、社会学的方法动态地介绍西方文明的特点、形态、其发展的过程、演变的经历、各时期的不同表征及相互 之间的关联等。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西方文明有相对宏观同时又比较深入和系统的了解,懂得西方社会是如何 形成的,如何变成现在这样,它的价值基础是什么,各时代的特征如何,各时期的文化成就及它们如何反映时代 精神,人们应当如何认识当代西方文明和西方社会,等等。本课程还适当介绍世界上其他相关文明的某些方面, 以图通过对照而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西方文明的特征。
奴隶贸易与全球贸易 体系
美洲的开发 大国争霸
殖民地的遗产 新民族的缔造
美国精神与“美国梦” 美国崛起
民族主义与国家 战争与社会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现代文明的悖论
作者介绍
钱乘旦,男,汉族,1949年生,江苏金坛人。1973年参加高考,考入南京大学英语系。1985年于南京大学历 史系获博士学位后,曾赴哈佛大学和爱丁堡大学作博士后。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 会历史学科组成员。现任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
目录分析
山川湖泊与自然环境 人类的出现

钱乘旦的“现代化”——送给每一位历史人

钱乘旦的“现代化”——送给每一位历史人

钱乘旦的“现代化”——送给每一位历史人中国正在现代化的道路上狂飙突进,而国内现代化研究的领军人物——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乘旦,却在各种场合发出不那么乐观的声音。

无论是在中南海还是大学教室,无论是通过专题片《大国崛起》还是自己的学术专著,钱乘旦始终在提醒人们:不要过于信任现代化,那注定是一条不平静的旅程。

研究历史的目的是服务当下中国英国史研究、现代化研究的领军人物,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通讯会士,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后……这样的学术身份,让钱乘旦罩上了一层“西洋”色彩。

而他的许多做派确实也像个西方学者,尤其是英伦学者。

无论举手投足还是遣词造句,钱乘旦都洋溢着一种绅士风度;他撰写的专著,也往往诗意纵横、文采飞扬,让人联想到汤普森、褒曼等英国思想家兼有抒情与文学品质的作品。

钱乘旦与共和国同龄,是一个“老三届”,十几岁就中断了学业,到苏北泗洪插队,一呆就是6年。

在那个大动荡的年代,钱乘旦凭借“读书”这个天生的兴趣,在插队岁月中奠定了迈向未来的基石。

“文革”结束后两年,钱乘旦顺利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师从蒋孟引先生研究“世界历史”,学术潜力从此喷薄而出。

1987年,钱乘旦的第一部著作《走向现代化国家之路》出版,成为国内第一部系统探讨现代化研究的著作。

书中,钱乘旦提出了现代化发展的“三种模式”:以英国为典型的和平、渐进方式;以法国为典型的革命、暴力方式;以德国为典型的旧统治者主导现代化的方式。

10年之后,钱乘旦又出版了《世界现代化进程》,对这些模式作了进一步阐述,并对各国经济发展模式也进行了探讨,指出英、法等国采用的是“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德、日等采用的是“统制式”经济模式,前苏联等采用了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等等。

作为一位历史学教授,钱乘旦遵循中国传统“以史为鉴”的思路,注重历史的借鉴和训诫作用,其立意在求其用于当世。

他着力从发达国家近几百年来的变化发展中总结世界现代化的基本轨迹,力求对中国现代化有所借鉴,这一研究思路因立意深远而见称于学界。

读钱乘旦教授

读钱乘旦教授

钱乘旦教授《西方那一块土》读书报告钱乘旦教授向来认为“文化”是一个大的概念,其最基础的理解就是“读书写字”,第二种理解即是指文学、艺术、小说、戏剧,还有唱歌、跳舞等,粗略地等同于我们现在的“文学艺术活动”。

而“西方文化通论”中所指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它包括社会的制度设计、生活状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物质创造以及精神导向,这即是对文化的第三种理解。

读过钱乘旦教授的书后,我明白他并不想像教科书一样重复别人的说法,授予我们僵硬的知识,而是向我们介绍了他自己的体系,一个奇特而具有缜密逻辑思维的体系,教会了我们如何思考,如何站在历史的角度看问题。

第一讲人的出现,农业的出现这一讲主要讲述的问题是:人是从哪里来的?农业是怎么出现的?首先,钱乘旦教授先讲述了文明的扩散,文明波及的陆地范围非常小,差不多只是欧亚大陆南部加上非洲北部沿地中海一带这一条连续不断的地块,除此之外就只是一些星星点点的地区了,发达的文明都集中在欧亚南部和非洲北部。

那么文明为什么没有扩散到全世界呢?文明之所以没有扩散到全世界是由地理因素造成的,地理的障碍隔绝了农业,使农业不能进入更广泛的地区,因此抑制了人在更广范围内的生存,使得文明不能生成发育。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人是哪来的”主题,钱乘旦教授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是拿现在推断过去,这样就把历史看做成一个预先设定的过程了,而这种思维方式是不对的。

最后,书中归纳出了一个结论,几百万年之前有一些比较偶然的因素凑在一起,使地球上某个地方出现了重大的环境变迁,促进了部分动物解放了前肢并学会劳动,向“人”的方向转变。

接下来再谈农业是如何出现的,总的来说,钱乘旦教授认为农业也是一些突发突发事件引发的结果,人类为了生存,放弃了采集渔猎的生活方式。

然后农业直接引发了文明,把人类带进了文明阶段。

由此一切就变得顺理成章,具有缜密的科学性。

通过钱乘旦教授的讲述,我们应该明白历史绝不是必然的,或是固定的,我们不应该以现在产生的结果来推断历史,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看问题。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钱乘旦教授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钱乘旦教授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钱乘旦教授 2006年11月27日19:39新浪娱乐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钱乘旦教授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新浪娱乐讯 11月13日至24日,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隆重推出,一套共8册的同名系列丛书也已同步发行。

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

图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钱乘旦教授。

钱乘旦钱乘旦,男,汉族。

1949年生,江苏金坛人。

钱乘旦,1949年生,1985年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后,曾赴哈佛大学和爱丁堡大学作博士后。

现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通讯会士,澳门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等职。

2003年11月曾与齐世荣教授一起向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作《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的专题讲解。

主要著作有:《走向现代国家之路》、《第一个工业化社会》、《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工业革命与英国工人阶级》、《英国通史》、《二十世纪英国》、《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世界现代化进程》、《欧洲文明:民族的冲突与融合》等;主编《英联邦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丛书》等,另撰写论文90余篇。

其著作多次获奖,包括国家教委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一等奖,吴玉章奖等。

近年来获得的荣誉称号有“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优秀社科工作者”,“江苏省优秀学科带头人”等。

现正主持国家“211工程”项目“英国与英联邦国家发展研究”,以及“985工程”项目“英国与发达国家现代化研究”。

钱乘旦教授:以国家的力量推动重商主义,是富强的一个重要方式了望东方周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探兴衰定律2003年12月01日07:09新华网15世纪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标尺。

几个采访提纲

几个采访提纲

探索历史的意义——钱乘旦教授访谈钱乘旦王宇博卢新建采访时间:2003年8月采访人:王宇博,江苏教育学院历史系教授;卢新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编者手记:乘旦,即乘且,且即驵,古之骏马也;或意为勤勉惜时。

钱乘旦,俊才也,人如其名,勤于学,敏于思,常怀为学济世之心。

虽弱冠遭际文革风雨,亦未泯此志,遂于前世纪80年代后脱颖而出,成为新一代著名青年学者。

他不仅是我国英国史研究的领军人物,也是现代化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本刊在酝酿"中青年史学家访谈计划 "时,钱先生是我们议论、首选的对象之一。

因编辑部人力所限,我们将采访意图和提纲传达给他的学生,委托他们完成了这篇访谈录。

两位采访人告诉我们,他们与先生聊了近三个小时,所谈内容使他们深受启发。

相信读者们也会从中受益。

问:钱先生,当初您为什么选择世界史专业?又是怎样开始学术生涯的?答:我从小喜欢读书,把读书当成是最大的欢乐。

十六七岁的时候,我到乡下插队,繁重的劳动非常艰苦,但我觉得最痛苦的是失去了学习机会。

我不甘心命运的摆布,挤出时间看书。

奇妙的是,读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使我解除疲劳,消除苦恼,劳动的艰辛一扫而光。

当时我看了很多马列的书,马列书中有很多对他们同时代的事件与人物的评价,我不知其所以然,就去找历史书,这样我开始接触世界历史。

1978年我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选择了世界史专业。

领导把我分配给蒋孟引先生做学生,于是我就走上了学习英国史的道路。

在学英国史的过程中,我对英国近代以后的发展过程特别感兴趣,并且感到英国现代化的道路很特别。

我把英国史学习和寻找英国现代化道路结合起来,这样,就产生了我以后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英国史研究和世界现代化比较研究。

把这两个方向结合在一起是很特别的,至少在当时没有人做,但我起初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只觉得有兴趣。

问:那么,在您的学习和学术生涯中,受谁的影响比较大呢?答:我的老师蒋孟引先生对我帮助很大。

蒋先生很有学问,是我国英国史研究的创始人,在学术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声誉很高。

钱乘旦: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

钱乘旦: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

钱乘旦: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钱乘旦,1949年生,1985年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后,曾赴哈佛大学和爱丁堡大学作博士后。

现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通讯会士,澳门大学历史学系学兼职教授等职。

2003年11月曾与齐世荣教授一起向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作《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的专题讲解。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英国史;世界史;现代化历史比较;西方文化史内容提要:钱乘旦教授是我国现代化研究领域的开创者之一,他从历史学的视角出发,对英国及世界现代化进程进行了分析和考察。

在钱教授看来,和平渐进的改革是英国政治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特色;政治现代化和工业化都存在着3种基本模式,这些模式对现代化后来者都产生过程度不等的影响力;世界近现代史的主题是现代化,应该以现代化为主线,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现代化失误与“反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中常见的现象,对它们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供有益的经验。

作为一个历史过程,现代化潮流方兴未艾,在中国乃至整个第三世界,现代化依然是人们孜孜以求的最为迫切的目标。

对现代化后来者而言,如何认识与把握世界现代化的进程,并从现代化先行者的经历中吸取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现实课题。

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现代化领域的研究专家钱乘旦先生。

制度创新与英国现代化道路记者:作为现代化的开创者,英国在近代历史上曾建立起长达一个世纪的世界霸权。

英国霸权的兴衰是学术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您曾从制度创新角度对英国霸权的兴衰进行了解释,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此您能否对这一点予以展开阐释呢?钱乘旦:英国的霸权与现代化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现代化也就没有它的世界霸权。

从某种程度上说,现代化也是一种制度创新;在近代世界,英国就是通过制度创新引领时代潮流,并迅速崛起成为欧洲强国、乃至世界强国的。

?钱乘旦:文明的多样性与现代化——兼评“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

?钱乘旦:文明的多样性与现代化——兼评“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

钱乘旦:文明的多样性与现代化——兼评“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文明是怎样发生的?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清楚。

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几百万年前人类开始脱离动物界,然而进入文明的时间,只占人类全部历史的千分之一多一点。

文明之所以形成如此晚,是因为它需要诸多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是原始状态中各种不同的人群(比如部落、血亲集团)之间相互的交流,迫使他们改变原有的生存状态,从而突破血亲的纽带,形成地域性的社会组织,也就是早期国家。

我们都知道,最古老的文明出现在大河流域,比如尼罗河、黄河、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印度河,等等。

这里除了“水源”这个因素,“交往”的重要性常常被忽视:河流是远古人类最便捷、也是最容易利用的交往通道,住在水边的先民们,最容易与其他人群进行交往,包括物资交换、掠夺、征服与反征服、技术与器具的交流等等,因此也最经常受到改变自己的压力,以应对种种变化。

文明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水给人类带来文明,老子说:“上善若水!”住在水边的人最容易产生文明,水把星星点点散布在各处的早期文明幼芽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文明成长的中心。

欧洲最早的文明也出现在水边,只不过那爿水是海而不是河。

和其他地区的早期文明有一点不同,古希腊文明以“城邦”为最显著特点。

“城邦”这种早期的国家形态,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曾出现过,比如在两河流域下游。

不过希腊却被城邦制度“固化”了,长期不变化,长期不发展,几百个城邦组成“希腊世界”,相互间有永远打不完的仗。

在世界其他地方,像波斯、埃及、两河流域,乃至中国,最终都向地域国家或“帝国”发展,这是古代世界的共同现象,最终就发展出许多地区性的强大国家。

但古代希腊没有出现这种情况,结果,辉煌无比的古希腊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只如同流星般一闪而过,很快就在茫茫的黑暗中湮没了。

古希腊的情况很特别,在古代世界不是普遍现象;可是近代以后却有人把这种独特的现象说成是“普世”的,历史由此被修改了。

大国崛起(钱乘旦)

大国崛起(钱乘旦)

大国崛起讲座钱乘旦今天晚上历史文化节的开幕式和开幕讲座,讲座是钱乘旦老师的大国崛起。

下面是整理的部分笔记,记得不是很详细,望大家原谅。

一、大国的定义这里指的大国,是指世界强国,即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起,对世界整体发展和格局变化有着重大影响的国家.(世界体系,时间上应当从地理大发现开始算起,此前的所谓大国、强国都只能在某一区域内有着影响,比如奥斯曼帝国和中原王朝乃至更早的古罗马帝国)根据以上定义的九大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德国、日本、苏联、美国。

这些大国都是具有时代性与阶段性的,这些大国的兴衰更替是与资本主义体系的不同时期相对应的(苏联除外)。

二、按不同发展时期分类的大国重商主义时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葡萄牙与西班牙为重商主义早期,荷兰则处于重商主义的成熟期.重商主义:一种经济思想和经济实践,其基本理念是认为国家的财富就是国家持有的货币量,在当时的背景下,货币量就是国家拥有的贵金属(金、银)量.因此,落实在经济实践上,就要求重视商业贸易,同时在国际贸易中多出口,少进口,创造尽可能大的贸易顺差。

●西班牙与葡萄牙的崛起:西班牙与葡萄牙是最早进行航海探险的国家,也是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最开始的参与者,地理大发现以后一系列如三角贸易、殖民活动都是重商主义的推动下进行的。

Q:为什么是葡萄牙与西班牙最早进行重商主义实践?A:早期现代国家最早出现在伊比利亚半岛,即葡萄牙与西班牙。

两国都是在对抗统治伊比利亚半岛的阿拉伯国家过程中逐渐成立的。

背景资料:“收复失地运动".结论:集中的国家权力的出现(在这里表现为专制王权)保障、支持了航海活动。

●荷兰的崛起:荷兰是一个国土面积很小的国家,但是其商业却极其发达.缺陷:荷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独立的国家(参考尼德兰的历史和联合省)荷兰的独立:16世纪下半叶反抗西班牙的统治。

国家的形成对贸易增加了极大的保障。

荷兰的贡献:完善了商业贸易实践,如创制了证券交易所和银行制度。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课件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课件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课件摘要:1.引言:钱乘旦的西方文明观2.钱乘旦的西方那一块土课件内容概述3.钱乘旦西方文明观的特点4.钱乘旦西方文明观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启示5.钱乘旦西方文明观在当代世界的重要性6.结论:钱乘旦西方文明观的价值和影响正文:自从钱乘旦的《西方那一块土》课件问世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西方文明的研究掀起了一股热潮。

钱乘旦的西方文明观具有独特的见解,既彰显了西方文明的魅力,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反思自身文化发展的全新视角。

钱乘旦的西方那一块土课件内容涵盖了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剖析。

钱乘旦认为,西方文明具有多元性、包容性和创新性等特点。

这种文明观的形成得益于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传播与影响。

在钱乘旦的眼中,西方文明不再是单一的体系,而是由多种文化交融、互动而形成的复合体。

钱乘旦的西方文明观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他关注西方文明的历史演变,强调历史脉络对于理解西方文明的重要性;其次,他关注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如民主、自由、人权等,认为这些价值观念是西方文明发展的基石;最后,他关注西方文明的现状及其对全球的影响,认为西方文明在当代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钱乘旦的西方文明观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借鉴西方文明的同时,我们应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特色,提倡文化交流与融合。

此外,我们还应关注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积极引导我国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文化自信心。

钱乘旦的西方文明观在当代世界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了解西方文明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世界发展的大局,为我国的文化发展和国际交流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通过研究钱乘旦的西方文明观,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文明冲突与文明互鉴,为推动世界多元文明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钱乘旦的西方文明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深入的理解西方文明的新视角,其独特的见解和广泛的涵盖面使得这一观点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读书笔记

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读书笔记

《新世界史纲要》读书笔记钱乘旦教授的《新世界史纲要》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世界历史的著作,这本书不仅介绍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还着重强调了全球化和文化交流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和笔记。

一、全球化的视角钱乘旦教授在书中强调了全球化的视角,他认为全球化是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越来越普遍。

这种全球化的趋势对于世界历史的认知和理解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书中还重点介绍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交流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近代欧洲的文化革命也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文化交流的作用,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三、多元化的历史发展钱乘旦教授在书中还介绍了多元化的历史发展。

世界历史并不是线性的发展过程,而是由许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交— 1 —织而成的。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这些传统和文化对于当地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历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发展道路和特点。

四、历史研究的方法在书中,钱乘旦教授还介绍了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他强调了实证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也介绍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这些方法和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研究的精髓和要领。

《新世界史纲要》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全球化和文化交流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世界历史的认知和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 2 —。

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读书笔记

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读书笔记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卷首语: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和缓,平稳,渐进英国特色:工业化社会,民主化政治,理性化思维,英国式道路,英国绅士风度第一章:现代政治观念由来一·来自天国的权力第一阶段:战争胜利是王存在的前提,武力是唯一的合法性基础,野蛮人的军事领袖第二阶段:主权在神,仅是封建贵族的军事首领职能:分封土地,收取封建义务征召军队(1066年诺曼征服,征服者威廉,安格鲁萨克逊结束)仲裁内部纠纷合法性来源:血统,神的旨意诺曼王朝,安茹王朝,兰开斯特王朝,约克王朝第三阶段:都铎王朝民族利益+国王私人野心=专制王权(民族国家形成的必须)控制宗教: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君权神授神授下的合法性来源:民意(议会)——矛盾所在二,生而自由的英国人:王权限制-对自由的追求(王权必要而危险,必须加以限制)自由传统:诺曼枷锁的传统自由即是权力,始于贵族与王权的斗争,贵族与国王的斗争以权力为中心展开,而权力在中世纪即是自由,两方实力均衡,于是终成传统。

封建关系用法律形式固定,约束王权,法律高与王权,“抵抗暴君”。

1215年,《大宪章》王权之于法律之下,贵族开创自由,扩大到平民阶层议会:冲突妥协的产物。

“国王在议会”-“混合君主制”“以法治国“保证中央集权,保护古老自由三,君主立宪制度:胡可:公共权力高于一切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密尔顿:民权神授国王主权——议会主权——人民主权光荣革命:王权与自由的调和,维护传统与寻求变革的适中,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第二章,工业民族精神的演进人的创造力+社会不平等=福利国家一,财富的召唤有利条件:有利的政治环境:城市自治权,私有财产保护,旧贵族衰落市民商人崛起社会结构:三层式社会结构,阶层的开放性与适应性合理谋利精神(社会提供的谋利机会,以自由为本质的渴望变化心理,虔诚)思想革命:工业民族精神的新的价值观念体系形成霍布斯,洛克自由主义——重商主义工业革命的文化与社会因素:追求与进取精神在全社会弥漫,并得到社会的承认与鼓励,激发人的创造力二,平等的召唤第一个提倡财产公有:约翰·威克里夫(1329-1384)鲍尔:民主与公产17世纪,掘地派1649.4.1土地公有,农民公社温莱斯坦:真正公正的立法与真正的自由就是自由使用土地,否定财产权,向后看潘恩:赋税致贫——改善政治权利才能改善经济地位,社会福利计划农业社会主义者托马斯·斯彭斯:平等的重要条件是财产公有,土地公有为目标罗伯特·欧文:引发合作社会主义运动——工人运动三大理论来源工人运动三大方向:合作运动,公会运动,争取选举权费边社会主义:现存制度下再分配、三,福利国家社会立法协调冲突:都铎王朝济贫法,斯品汉姆兰法贫穷威胁统治阶级与国家安危:双方软化——工党上台,自由党成功改革,福利国家开端贝弗里奇报告,1947.8生效对财富的追求与对平等的追求在福利国家上契合,形成新的民族精神:工业民族精神第三章:英国发展道路形成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稳重守成的保守主义:可维持时守旧,不可维持时变革,之后立刻转入新阵地守旧——天然守旧思想立宪保皇派首领:爱德华·海德有保留的变革:柏克,小皮特,——一切权力来自于传统激进派:杰里米·边沁,功利主义;托马斯·潘恩,天赋人权——改革必要性1832年改革形成英国式道路——财产选举权第四章:理性思想的孕育诺曼征服前,宗教兴趣淡漠,之后,教权低于王权中世纪观念:1.自由选择与自由意志,本质是宿命论与精神独立人不可能有完全的独立精神,只能在上帝的框架内自由2.幸福:本质是上帝与人类之间某种神秘的联系,通过对上帝的沉思默想来获得3.道德本能圣洁不灭,良心易陷入错觉与迷误4.善恶观念:罪恶是魔鬼的化身,信仰上帝吧,你就会得救!理性存在的空间:1.欧洲文化传统,神学研究的必要2.基督教本身的理性精神——启示精神(信仰)神律(理性改造世界)走出中世纪:教会自身问题:买卖圣职;赎罪券;肉体诱惑观念转变:始于爱情领域:蔑视爱情,敌视婚姻——13世纪。

钱乘旦关于工业革命的论述

钱乘旦关于工业革命的论述

钱乘旦关于工业革命的论述:
钱乘旦教授在《第一个工业化社会》中指出,工业革命这个词有三层含义。

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动力在生产中的运用;其次,它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转变;最后,它指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指社会整体变革的过程。

此外,钱乘旦教授还指出,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人政治运动基本上是手工工人的斗争方式,而不是工厂工人的行为模式。

历史的悲剧是,手工工人是一个被工业革命消灭的群体,当这个群体一点点退出历史舞台时,他们的斗争与他们的存在一同消失了。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作者: 钱乘旦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教授
出版物刊名: 探索与争鸣
页码: 46-48页
主题词: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意识形态;美国;国际关系;书评
摘要:意在为后“冷战”世界定调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文中提出,“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已发生根本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对立与冲突已不复存在,今后的世界将进入“文明的冲突”的新阶段,在“文明的冲突”中,“文明”是冲突的主体,以“文明”为界,世界将重新期分阵营.在当今世界上.“文明”有以下若干种类:“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教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儒家文明”、“日本文明”等等。

文明的多样性

文明的多样性

文明的多样性钱乘旦【期刊名称】《国际人才交流》【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2页(P54-55)【作者】钱乘旦【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人类古老的文明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即都是发生在水边,大部分都在河边,比如尼罗河、黄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等。

欧洲最早的文明也是在水边发生的,爱琴海、地中海。

欧洲最早的文明,古代的希腊文明,在政治结构方面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希腊的城邦制度。

其他以大河为依托的那些文明,经常是通过不断向外扩展,覆盖了越来越广大的地域,但是希腊的几百个城邦,总是在不断打仗,不断发生冲突,从来没有像其他地区的文明那样逐步融合成比较大的地域性的、地区性的国家,甚至于发展成帝国,这是希腊文明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

古希腊还有另外一个遗产就是民主制,主要以雅典的城邦民主为代表。

作为古希腊直接继承人的罗马,在很多的方面都继承了希腊的文明、文化。

但在罗马历史发展上,我们会发现,人类迄今为止所知道的各种各样的政治制度在罗马历史上都出现过,唯独一个政治制度没有过,就是民主制度。

在西方的历史上大约2000年的时间中,民主这个概念是一个贬义词。

可以说,人类文明从一开始,就是多种多样的。

古代的埃及,在公元前3000多年就已经形成了非常强大的统一的国家。

这样一种制度,在西欧的荷马时代刚刚开始的时候,在尼罗河已经存在了2000年。

古代的印度,小国林立,政治上经常不统一。

由于雅利安人进入这个地区以后带来的种姓制度,使得印度的古代文明有很大的特点,就是虽然政治上分裂和动荡,但社会超常稳定,比如说一个村庄1000年是这样,过了1000年情况大体上还是这样,这是古代印度文明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在很多人的眼中,尤其是西方人的眼中,中国是非常神秘的。

大约在5000年以前,在中国的土地上就已经形成了很多很小的政治实体,叫作酋邦;3500年前,商朝留下的甲骨文已经清楚地记录了这个王朝、这个国家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乘旦: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大国"兴替一、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重商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的早期阶段是重商主义阶段。

重商主义是一种经济理论,但更是一种实践。

重商主义和后来的经济理论相比,尤其是和20世纪以后的经济理论相比,只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思想。

按照重商主义理论,财富唯一的表现形式是贵金属,简单地说就是金和银。

我们都知道金银是货币,它们不是财富本身,而是财富的衡量标准或保存手段。

可是重商主义把金银看作财富唯一的体现形式,这样一来,任何人要想富有就要拥有更多的金银。

但重商主义是讨论国家贫富的一种理论,所以所谓的财富多少,是针对国家而不是针对个人的。

弄到最多的金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实际上无非两个途径,一是经商、贸易,二是暴力抢劫。

我们发现在15、16世纪之交,西方有些国家走出国门开始进入海洋,做什么?第一经商,第二掠夺,经商不过瘾就掠夺。

最早的殖民主义国家飘洋过海到处觅宝,结果出现了“地理大发现”。

没有地理大发现,我们这个世界还不成为一个“世界”;地理大发现之后,不同的地方都联系起来了,形成了“世界”,一个世界体系。

地理大发现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追求财富,而且财富的概念非常明确,就是贵金属,是金银。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那个时期的所作所为。

尤其是西班牙对所谓新大陆的劫掠极其残暴,充满了血腥。

印第安人90%以上被消灭了。

为了填补人口空缺,就开始从非洲进口黑奴,这样又造成一种新的类型的商业贸易,即奴隶贸易。

这就是在资本主义早期发展阶段的情况,西班牙和葡萄牙代表着重商主义的早期阶段。

我们可能要问:为什么最早出现在大国舞台上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而不是其他国家?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两个国家在欧洲最早从封建分裂状态中走出来,形成了自己统一的国家,出现了强大的中央政府。

当时,国家统一的形式表现为绝对主义王权(我们过去翻译成“专制王权”),在欧洲所有国家中,这两个国家最早出现这种国家形态。

资本主义追求金银财富,绝对主义王权则执行和推动重商主义,两者结合,才使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近代以后世界上最早的“大国”。

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重商主义是早期重商主义,在这个阶段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种血腥的暴力、直接的抢劫、赤裸裸的争夺。

西班牙和葡萄牙当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世纪的封建主义残余,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

到19世纪两国残存的封建主义因素仍然相当多,因此,它们没有继续发展。

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被一个新兴国家取代,这个国家就是荷兰。

17世纪是荷兰的世纪,荷兰有一个绰号叫“海上马车夫”,非常贴切地表述了荷兰的特点。

什么是马车夫?就是运输队。

荷兰人17世纪在世界海洋上到处跑,跑来跑去运输商品,赚取了无数的商业利润。

荷兰通过海上贸易,把重商主义推向比较成熟的阶段。

今天人们在商业活动中继续使用并且是非常熟悉的许多方式,比如说信贷、金融、簿记等等,都是在荷兰创造或完善的。

荷兰创造了早期的信贷制度和金融体系,更重要的是创造了银行——在荷兰之前,人们只知钱庄而不知银行。

荷兰的做法是让国家出面来提供担保,在此基础上把欧洲很多闲散的资金吸收到荷兰,积聚起非常雄厚的商业资本。

荷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世界强国必须在世界上起金融中心的作用,这个经验为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先例,所以后来的资本主义大国都在不同阶段上充当世界金融的中心,比如英国、美国等。

荷兰取代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有道理的。

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早期重商主义中,封建因素太多,到荷兰的时代这些残余被清除。

荷兰是商人的国家,这和荷兰的历史发展有关。

历史上,荷兰从来没有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一直到16世纪都是这样。

荷兰独立的政治实体是在16世纪才出现的,当时荷兰反抗西班牙的统治,通过解放战争组成独立国家,走上世界舞台。

荷兰很早就是一个商人的社会,是商人城市组成的地区。

1560年荷兰已经拥有1000多艘商船,是中世纪欧洲最强大的海上强权威尼斯最强盛时商船总数的三倍。

到1700年,荷兰拥有1万多艘商船,这个数字非常庞大,当时记载说荷兰沿海布满了港口,港口中停泊着无数船只,桅杆竖立在那儿就好像是树林一样。

二、英国和法国: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荷兰的强大维持了一个世纪左右,到18世纪就衰落了。

取而代之的是两个新的国家,英国和法国。

这两个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上都各自接连走出了两步,它们的影响更大,在世界上取得控制权的时间更长。

这两步,第一步是从早期重商主义走向晚期重商主义;第二步是从商业主义走向工业主义。

这是走向现代世界的关键两步。

晚期重商主义和早期重商主义的理论差别其实不大,两者的出发点基本相同,都把贵金属看作是财富的唯一体现形式,看作是国家基本的追求目标。

但是如何得到最多的贵金属?两者看法则不相同。

晚期重商主义在如何少买多卖问题上有自己的看法,它认为卖东西应该是卖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才有牢靠的保障。

别人的东西也可以卖,但卖别人的东西终究有风险,天灾人祸一来,别人的东西就没有了,你就无法卖;没有东西卖了,从哪里去获得金银呢?这是晚期重商主义非常重要的思想。

自己的东西从哪里来?这是一个问题。

自己的东西最好就是自己生产出来,农业生产的粮食可以卖,但赚不了多少钱;最好是卖制造品。

这样一来,手工业生产就重要了,因此,国家鼓励生产,尤其是鼓励手工业的发展。

英、法在这个方向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使它们和荷兰的情况不再相同。

荷兰在18世纪开始衰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重商主义始终停留在早期阶段。

荷兰太小,资源也太少,今天这个荷兰已经比原来大出1/3了,是填海造出来的。

原来的荷兰面积更小,很难在生产的方向上取得突破。

英、法的资源要丰富得多,人力资源也多,一旦把注意力转向生产,工业主义的倾向就会出现。

换句话说,工业革命的前提之一是社会注意力转向生产,尤其是制造业生产。

生产环境如果比较好,有比较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保障;同时对生产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产品的接受能力非常大(包括海外市场),这时,人们就会想尽办法保证需求得到满足。

这种情况下,如果已有的人力资源和生产潜力已经发挥到最大,仍无法满足市场需要,人们就会在其他方向上想办法,会在新的技术、新的生产组织方面考虑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工业革命就出现了。

这就是英、法为什么又迈出了第二步。

都铎王朝统治下的英国和波旁王朝统治下的法国都具备了向现代社会过渡的一些条件,即它们都走出了中世纪,走出了封建分裂状况,形成了统一国家和强大的中央政府,在强大政府的保证下,执行着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

我坚持一个非常基本的观点,就是重商主义并非个人行为,而是国家行为。

在英国和法国,当它们建立了统一国家、克服了封建分裂状态之后,强大的国家政权推行晚期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使国家出现了较快发展,并且把自己变成欧洲强大的国家——英国成为海上强国,法国成为陆上强国。

英国成为海上强国其实并不早,16世纪下半叶都铎王朝形成后英国才建立第一支海军,都铎王朝建立前,海洋对英国所起的作用都是负面的,它为入侵者提供了一条进入英国的大道,所有人都可以坐着船进入英国,进行入侵。

而一旦海军建立起来,海洋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成为英国走向世界的通畅途径。

都铎王朝大力发展生产,保护和促进贸易,使英国第一次成为欧洲强国。

法国的波旁王朝也一样,它也动用国家力量执行重商主义,发展本国工商业,特别是发展手工业。

但两国侧重点不同,英国注重像羊毛这样的日用品,而法国比较偏重宫廷用品、贵族消费品,比如说香水,直到今天都有这种倾向。

一开始就出现的细微区别,到后来影响到工业革命的不同特征。

这样,英、法在17、18世纪都成为重商主义的欧洲强国。

但第二步是从商业主义走向工业主义,这一步的影响更大,工业革命就是在这个阶段出现的。

但这一步是绝对主义王朝统治所不能完成的。

绝对主义王权控制下的重商主义实际上是在国家严格控制下的经济活动,专制君主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对各经济部门采取不同态度,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强烈的束缚作用。

绝对主义王朝统治曾经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里对国家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可是越出这个阶段,就会阻碍国家发展。

所以重商主义和绝对主义政权之间有非常微妙的关系。

这样看来,走出第二步的条件应该是在经济领域之外寻找新的环境和制度建构。

我们看到英、法的确在这方面出现了新动向,出现了推翻绝对主义君主制的努力,在英国表现为17世纪的革命和光荣革命,在法国表现为从大革命开始的一系列政治革命。

英国在17世纪爆发革命,旨在推翻君主专制。

但最终它是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绝对主义王权、建立君主立宪制的。

光荣革命创造了新的政治制度,这就是君主立宪制,在这种制度下,君主仍然存在,但权力被议会取代,议会成了国家最高主权。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出现宽松、平和的政治和社会氛围,并且一直维持到今天。

光荣革命后的300多年中,英国内部始终没有出现过其他国家所不断发生的内乱、动荡、内战和暴乱,这对英国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使它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发展上。

光荣革命后出现的新政治结构有可能让社会中的每个人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发挥创造性,这种社会和政治形态在当时的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18世纪,英国经济突飞猛进,前半个世纪是“农业革命”,后半个世纪爆发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一方面得益于国内市场扩大,一方面与殖民扩张有关。

英国殖民统治和西班牙、葡萄牙的不同,英国把殖民地当成帝国商业网络的组成部分,殖民地和母国之间是一种以生产为基础的商业往来。

这种关系及帝国在整个世界的大规模商业活动,使英国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扩大,最终达到无法满足的程度。

这样,人们开始寻找新方法、新技术、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等等,企图去满足无限扩张的需求,于是工业革命就被刺激出来了。

我想这就是英国最早发动工业革命的原因。

回过头来看法国。

无论是从资源的丰富、政府的强大、国力的增长,还是从各种资源的整合来说,法国都远远优越于英国,理应比英国更早发动工业革命。

但是法国没有做到这一点;问题出在法国的绝对主义王权统治没有像在英国那样及时消失,它太强大,太牢不可破。

法国直到18世纪末才终于启动推翻绝对主义君主制度的过程,结果就没有能及时从第一步迈向第二步;而在终于迈出第二步时,受到的干扰又太大。

推翻绝对主义君主制度的过程延续了很长时间,法国大革命本身就延续了25年,结果又没有能完成这个任务,后来又多次发动革命,才算初步解决问题,但这已经是19世纪中叶了,英国早已启动了工业革命。

可是法国的绝对主义阴魂不散,仍然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到19世纪下半叶我们仍不时看到恢复个人统治的努力和企图,法国的政治氛围始终不利于经济发展。

英国的工业革命对法国造成了巨大压力。

工业革命一旦启动,就立刻对周边造成巨大压力,而法国是最早受到压力的地区,并且压力最大,所以它也最早体会到必须追上英国的步伐。

英法争夺海洋控制权已有一个世纪,18世纪两国一直在争夺世界霸权,法国已经居于下风,而英国的工业革命一爆发,法国就意识到不得不紧紧追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