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之正确使用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2. 能够正确辨别和使用实词、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 通过复习,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在句子中的运用。
2. 教学难点:辨别和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句讲解实词、虚词的用法。
2. 运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3. 采用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1. 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举例。
4. 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5. 课后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讲解:结合具体例句讲解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分析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
3. 互动: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实词、虚词的用法,组织讨论,加深理解。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练习:1. 请举例说明下列实词、虚词的用法,并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a. 动词b. 形容词c. 副词d. 介词e. 连词f. 助词2. 请辨别下列句子中实词、虚词的使用是否正确,并对错误之处进行修改。
a. 他很努力学习。
b. 我和她一起去商场买东西。
c.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d. 他们两个人很相似。
3. 请用所学实词、虚词造句,要求句子意思完整、通顺。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实词、虚词概念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后练习、课堂讨论、提问回答。
3. 评价内容:实词、虚词的概念记忆、用法辨析、句子构造。
4. 评价时间:课后、课堂。
七、教学拓展1. 实词、虚词在古汉语中的应用。
2. 对比分析现代汉语与古汉语中实词、虚词的差异。
3. 引导学生阅读古代文献,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
八、教学资源1. 教案、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03.3正确使用词语(虚词)教学目标明确考点要求,掌握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方法技巧教学重点正确使用词语(虚词)的几种辨析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做题规律教学过程一考点概要虚词在语言中起着“经络”的作用,虽然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使用频率很高。
虚词往往没有实在意义,使用十分灵活。
在高考命题中一般与实词合并命题,更多体现在语病辨析题中,要想准确辨析或使用虚词,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二题点讲解(一)正确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五看”辨析虚词使用正误1.看词性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只有把握词性,才能准确使用。
例如:“固然”和“诚然”都可充当连词,但“诚然”还可充当副词意思是“实在”。
[例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过分推崇文笔,其实折射出的是一种孱弱的文学观。
文笔差劲不行,但仅仅文笔好,也实在不配自傲。
若沉迷其中,对自己抚词弄句的能耐沾沾自喜,可能耽误自己更上层楼。
退一步说,在随笔里,对文采的推崇应有所节制。
文采若不能与主题、风格水乳交融,只是一种美感噱头,类似汤面上的几根青葱、奶油蛋糕上的几朵花。
A.虽然就算还绝对B.固然即使也充其量C.诚然尽管却或许D.当然如果仍实际上2.看搭配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混用。
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关联词是否搭配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的搭配关系。
一些虚词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则只能与“反而”搭配。
常用关联词语如下: (详见课件)[例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定延续的基本前提。
人类社会的活动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正确使用词语考点相关语法知识补充资料实意词实词是具有比较具体实在的意义、能够在句法结构中充当成分的词。
现代汉语的实词有以下类型: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拟声词和叹词。
其中,前面六类一般都可以进入句子与其他词语相结合;后面两类即“拟声词和叹词”没有组合功能,不能与其他词语组合应用,只能充当独立成分或者独词句。
(一)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等名称的词,能够用数量短语修饰而一般不用否定副词“不”、“没”修饰。
1.名词的语法特征①名词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和宾语。
例如:人都来全了。
大会现正在向各位代表征集意见。
2、名词的类型① 普通名词表示一个人或事物的名字。
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和宾语。
根据名词前面出现的量词,一般名词可分为个别名词和集体名词。
个体名词可以计个体量,前面可以受个体数量短语修饰。
例如:(一棵树)(两盘磁带)(三头牛)(八辆卡车)(九朵玫瑰)集合名词不能计算数量,只能用集合量词修改。
例如:(一批)衣物(一些)马匹(一些)青年(一部分)群众(一部分)船只②抽象名词是表示抽象概念意义的名词。
例如:风格、道德境界、氛围、时尚、思想、精神鼓舞、党性、友谊、理念原因内容形式政治文化社会革命欲望力量交际裨益师资③专有名词表示特定的人或事物的名称。
例如:中国北京香港渤海台山长城太阳火星壳牌国务院葡萄糖酸钙李白鲁迅钱学森诺贝尔爱因斯坦中文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央电视台④时间名词是表示时间的名词。
例如:春天秋天春节元旦清明中秋早晨晚上就在今天,昨天,课外课现在开始了。
周日时间名词是一种特殊的名词。
时间名词和量词短语的组合能力较差,少数成员没有被数量短语修饰。
除了主语和宾语之外,时间名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状语。
例如:(昨天)我检查了三次。
医生建议他先接受外科治疗以消除炎症。
[现在]一切都结束了。
他在十点[晚上]之前上床睡觉。
⑤处所名词是表示地点的名词。
例如:近处远处高处低处明处暗处周围附近学校食堂教室会议室图书馆故宫南京济南⑥方位名词是表示方向和位置关系的名词。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04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现代汉语虚词的类别
主标题:现代汉语虚词的类别副标题:虚词没有实在的意义,你能正确的区分虚词的类别吗?关键词:词语,虚词,类别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一)副词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表程度的: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表时间频率的: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赶紧表肯定否定的: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表语气的: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1.副词只有“很”、“极”可以作补语。
例如:①这办法好得< 很> 。
②这办法好< 极> 了。
2.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
(1)单用的:说了又说吃得下就吃说清楚再走下大雨也去(2)前后配合用的:又…又越…越也…也不…不既…又非…不(3)和连词配合用的:不但…还只有……才既然…就虽然…却如果…就不论…都即使……也除非……才3.“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
例如: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
(副)②你没有《诗经》吗?(动)“没有”和“没”是有区别的:“没”不能用在句末,也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没有”就可以。
如不能说“他来了没?”“没。
”只能说“他来了没有?”“没有。
”4.有少数形容词和某些副词,都经常作状语,要细心分辨。
例如:①雨后青山格外秀丽。
正确使用虚词
7、注意主语前后虚词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前后分句主语相同,虚词用 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虚词用在主 语前。 (16)我不仅不认识他,我奶奶也不认 识他。 (主语不同,“不仅”应放在“我”之前) 同类的虚词还有:因为、除了、不但等
8、注意口语和书面语色彩
有些虚词使用随意,属日常口语,不能用于书 面语色彩浓重的句子中。而一些文言虚词就要用于 书面语中。 (17)咱们去散散步吧,或者就去看电影,别总这么 闲坐着。 (“或者”应改为用于口语的“要么”)
有些虚词一般单独使用,不和其它词语构成搭 配关系。比如“进而”、“从而”、“因而” 等。
(3)乡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正确策),从而推 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4)下游河床狭窄,因而河水容易泛滥(。正确)
常用成套关联词语有
表并列的“不是…而是…、是…不是…、既 (又)…又…”;
表选择的“不是…就是…、是…还是…、与 其…不如…、宁可…也不…”;
3、分清是用于前一分句还是后一分句
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 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 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 致”。在例句中的位置不对了,就是误用。
(7)他没能参加这次考试,由于他工龄少了 半年。 (“由于”应改为“因为”)
(8)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 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
(“至于”表另提一事,用在后分句开头, 应改在“哪所”前)
为了表达需要,用在前一分句的关 联词语会改变位置,用在后一分句,起 强调作用。
(9)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 利自然,生动活泼,虽然不能完全像实 际说话。
4、分清虚词前后连接的是词语还是句子
高考语文知识讲解_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课标版)对本考点的考查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这部分主要讲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正确使用实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词语,要求考生能够利用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来认识其不同的表达效果,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它考查的是词语的“动态”使用。
正确使用虚词是高考考查的一个能力点,考查内容有二:一是辨析句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二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又以考查近义虚词为主。
命题趋势随着高考试卷结构与题量的调整,实词与虚词合在一起来考查已是大势所趋,在语病的辨析和修改中也可能会涉及到实词、虚词运用是否正确的问题。
所选语料也将更加注重生活化。
考查重点仍将是结合语境把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从而正确使用词语,干扰点为其中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不一致的词语。
所考近义词语将会是课本涉及或日常生活、报刊杂志中出现率较高但又是特别容易错用的常用词语。
所考虚词仍将主要是平时常用、语法意义上比较接近但在使用中容易混淆和误用的虚词。
词语的正确使用不仅同词语的知识(如词义、词类等)有关,同时还与句子的正误,修辞、语言的规范和清晰连贯、语言得体等内容密切关系,因而,词语的考查也常常同病句、修辞、语言的规范清晰、语言得体等内容的考查结合在一起。
知识讲解实词辨析词语确切的含义有些词语意思看起来比较接近,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常常有细微的差别,因此一定要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比较其异同。
如,“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截至(截止)九月中旬,已完成施工计划的90%”,“至”与“止”应用与不同语境中,“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停止,它与“已完成施工计划的90%”不符;“截至”是指停止于某个时候,与建设尚未最后完工的语境相符。
辨析词义的轻重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表示的程度深,语义重;有的程度浅,语义轻。
词义的轻重一般是同义的动词、形容词表现出来的一种意义上的差别。
正确使用虚词
例11 今年要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 重要任务,切实抓好。 重要任务,切实抓好。
介词与其他词语的搭配关系要恰当, “以”应和“为”搭配,“把”应和 “作为”搭配,而此句却把“以”和 “作为”搭配在一起,搭配错误。
(2)关联词的误用 ①错用连词 使用连词应当与句意关系相符合。 例12 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 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 打自己的小算盘, 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 益。 “进而”用于递进关系,上述语句前后 是因果关系,应当使用“从而”。
由于技术水平太低, 例3 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 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 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 高。 “不是……就是……”是表示选择关系 的关联词语,这里,前一分句的主语是 “质量”,后一分句的主语是“成本”, 因此“不是”要移到“质量”前面。
二、正确使用虚词的要领 2.防止虚词滥用 防止虚词滥用 虚词的功能是帮助表意,不能随便省略, 但也不能滥用,否则就多余,使表达啰嗦, 造成语病。 (1)滥用介词 不该使用介词却使用了就会造成句子成 分残缺。
二、正确使用虚词的要领 4.辨析近义虚词的差别 辨析近义虚词的差别 准确辨析相近虚词之间的差别与熟练掌握 虚词的习惯用法是正确运用虚词的前提条件。 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 例16 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 上熟悉的大街小巷, 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 上熟悉的大街小巷, 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 难免不免) (难免不免)
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 例4 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 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句中的介宾短语“对于……现象”不能 作主语,应删去“对于”。
(2)滥用连词 关联词是用来表达句意关系的,如果没 有某种关联,却使用关联词,或者多用了关 联词,就是滥用了连词。
正确使用虚词
3. 关联词搭配不当
①这篇文章,语言虽然平易近人,但
却朴素无华。
◆解析:强加转折,“平易近人”与“朴素
无华”之间无转折关系。
② 这本书已经出版好多年了, 所以
作者最近作了较大修改。
◆解析:强加因果,前后分句间无必然因
果关系
③这个村很好地执行了党的富民政
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公斤余
粮,而且还不吃国家的救济粮了。
【考点透视】
◆正确使用虚词是从“正确使用词
语”中分解出来的一个考点。重 现率很高,是高考常考的考点之 一。除了在“正确使用词语”这 个考点之外,在“辨析并修改病 句”考点和“语言表达要简明、 连贯、得体”考点,也常常考到 虚词的运用。
考查的重点是副词、介词、连词、 助词等几类词,其中考查最多的 是连词,尤其是复句中关联词的 运用。 主要考查虚词的混用、误用、滥 用、搭配不当等问题。
副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1、自相矛盾 例:经专家鉴定,这一只明朝景泰年 间制作的景泰蓝铜罐价值至少在三 万以上。
“至少”是表示最小限度的 副词,而“三万元以上”表示 的不是最小限度,虚词与语境 矛盾,应删去“以上”。
2、词性不明
例:①他常常写小说,偶然也写诗歌。 ②他在工作中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不是偶尔的。 ③台湾岛内的分裂分子挑衅“一个中国”的原则 由来已久。臭名昭著的,莫过于刚才被民众轰下台的 李登辉。
“诸”是一个文言兼词,相当于“之于”,已 经包含一个和“于”字在内,再在后面加 “于”就造成了重复,应删掉“于”。
【提醒】介词的使用应切合语 境的需求,如果随意滥用,往 往会造成语意的累赘、重复, 甚至破坏句子的结构,造成句 子成分残缺。
2、漏用介词,造成成分残缺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正确使用虚词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正确使用虚词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实词虚词0625 2015正确使用虚词时必须注意的问题虚词,词汇意义比较虚,它是汉语语法意义上的主要表现形式,除副词能单独充当状语外,其它都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能帮助实词造句,表示各种语法关系。
因此,虚词的考查,重点在其句法功能。
同类虚词都有共性,每个虚词又有它的个性,而且往往不只一种语法意义,因此,虚词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其语法功能比较复杂。
又由于一些虚词是由实词虚化而来的,还容易与实词混淆,例如:“用”和“在”两个介词,有时还是动词;副词与形容词有一部分相同的语法功能(都能做状语),易混淆。
有些虚词还兼有两类虚词的功能,例如:“与”、“和”等词,兼有介词与连词两类。
由于以上原因,学习虚词得一个一个记,不能以知道词性为满足,虚词的运用也存在辩析近义词的问题,只不过这里的意义指的是语法意义罢了。
另外,一些虚词除了有它的语法功能外,也有它特定的意思。
例如“以至”和“以致”。
“以至”,连词,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例如: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也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例如:他狠狠地咬了一下手指,以至在手背上留下了深深的齿痕。
“以致”也是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也表示因果关系,但多指不好的结果或陈述者不想看到的结果。
例如:他没有认真复习,以致考试成绩不理想。
这一点,也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和使用虚词。
(一)介词1、对于、对第一、该用“对”而用了“对于”,例如:①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对于人民负责。
第二、主客位置颠倒。
“我对《红楼梦》很感兴趣”一句里,“我是主体”,“《红楼梦》”是客体,这种主客体的排列是正确的。
下面两个句子是把主客体弄颠倒了。
②科学著作,对我们这些粗通文字的人是看不懂的。
③这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对于具有文化教养的人是不能容忍的。
2、关于、对于“关于”和“对于”的用法相近,有时可以互换。
例如:①关于(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有不同的看法。
高考语文复习攻略正确使用词语(虚词)
高考语文复习攻略基础知识对策(五正确使用词语(虚词虚词是语言结构关系中不可或缺的词语,它是搭建语言关系的桥梁,让词语与词语、句子与句子很有逻辑地组合起来,形成合乎语法规则的语段,从而鲜明而准确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义。
所以,高考考查语言部件——词语,就不能不涉及到虚词。
实际是,近年来,高考语文卷确实也考查了许多虚词。
例如:【江西卷】第三题中考查的“以至、以致”就属于虚词。
“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示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而“以致”是“因而导致”的意思,后面接的往往是不好的结果。
(在基础知识对策(四“正确使用词语(实词”中也作过分析又如:1998年,考查了“虽然、而、却、即使、也”等五个虚词,主要是连词;1999年,考查了“再、尽管、得以、进而”等四个虚词,其中有副词、连词、助词;2002年,考查了“一再、稍微、常常、往往、多少”等五个虚词,主要是副词;2003年,考查了“莅临、亲临、计划、规划、不是、而是、不仅是、而且是”等八个词语,前四个为实词,后四个为虚词。
从以上分析可知,虚词的考查重在连词、副词、助词、介词。
虚词题的作题思路概括为八句话:区别词性,归纳整理;弄清意义,掌握用法;分析语境,辨明关系;比较排除,确定选项。
也可概括为“积累、析用、解境、定案”四个词语。
如:①. 一整天了,水都.没喝一口。
②. 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一个女同志的缘故。
(茹志鹃《百合花》③. 飞机虽然..脱险了,但.秦岭仍然难以飞越,我们只好又返回西安。
(《一次难忘的航行》④. 与其..留下一片白地,让别的好园丁来种可以永久观赏的佳花。
(鲁..来种荆棘,不如迅《再论重译》例①的“都”是“甚至”的意思,副词,“一整天”和“水……没喝一口”对举,强调辛苦。
例②中的“因为”是介词,从意义上讲,它仅表示目的或原因,而不表示动作、行为等,从语法功能上讲,它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必须跟别的词语组成介宾短语,一起充当谓语的修饰成分,与谓语一块回答问题。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使用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栏目导引
1.正确使用结构助词。注意它们的固定结构和习惯位置。 【误例】 这次我是受人所迫害,的的确确是冤枉的。
• 解析: “这次我是受人所迫害”改为“ 这次我是被人所害”。
第二编·第一部分
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栏目导引
2.正确使用动态助词“着”“了”“过”。 【误例】 广东农村正在掀起了科学种田的新 高潮。
【误例】 小男孩吃力地推着车,但无论如 何也推不上那个山坡。我上前帮了他一把, 趁机向他聊了起来。
解析: “向”和中心语“他聊了起来”不能 搭配,应是“和他聊了起来”“同他聊了起 来”;与“向”相搭配的,应是“向雷锋学 习”“向老师请教”“向专家咨询”等。
第二编·第一部分
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第二编·第一部分
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栏目导引
四、助词 助词是附在别的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起辅助 作用,表示一些附加意义的词。
①结构助词: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 “所”、 “的、地、得”都读de(轻声),它们的分工是 书面上的。定语后面的de写成“的”,状语后面的de写 成“地”,补语前面的de写成“得”。 ②动态助词 :动态助词表示动作进程状态。汉语中的动 态助词主要有: “着” “了” “过” “的” “来”和 “来着” “着呢” ③比况助词 比况助词附着在名词性或谓词性词语后面, 构成比况短语,表示比喻。常见的比况助词有“似的、 一般、一样”等。
第二编·第一部分
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栏目导引
解析: A.“终于”与“最终”都表示经过较 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结果,但“终于”较多用于 希望达到的结果,不合语境。依照B句我们可以 另造一个句子:“他不反对这样做,他提倡这样 做。”显然前后分句间不是转折关系,而是递进 关系,因此B宜用“而且”;D.“恰好”侧重表 示“正好、正合适”;这里宜用“恰巧”,表示 偶然的巧合。 答案: C
正确使用虚词
正确使用虚词一、吃准含义虚词的作用主要是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帮助实词造句,其本身的意义不大实在,但并不意味着虚词一点实在意义都没有。
在虚词使用中,我们同样需要吃准虚词的含义。
1、要不是老师及时提醒我,否则,我准会办错事。
句中“否则”就是“要不是……就……”的意思,与前面“要不是”语意重复,应该删去。
2、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句中“至少”是表示最小限度的副词,而“五万元以上”表示的不是最小限度,二者相互矛盾,去掉“至少”或“以上”句子才讲得通。
二、分清区别近年来考查近义虚词运用的试题屡见不鲜。
有不少考生就是因为不能辨析它们的区别,带来了误答。
3、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这么一条小船。
(况且/何况)句该用“何况”。
“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带有对比的意味。
“况且”有再说的意思,表示进一步说明理由,但没有对比的意味。
4、他非常用心地写生,野地里刮起风沙也不理会。
(以至/以致)句中,“以至”和“以致”都可以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而形成的结果,但后者多指不好的结果。
而“野地里刮起风沙也不理会”,只能说明他“用心”,说不上“不好”,因此这里应该用“以至”。
三、合理搭配汉语的虚词多数是单独使用的,但有许多是搭配起来使用的,它们的搭配都有一定的规矩,所以我们必须了解搭配的情况。
5、为学生减负,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情。
因此,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
句中的关联词“不只是”表示递进,“而是”表示并列,二者不能搭配,应该将“而是”改为“而且是”。
6、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
句中“只有”与“才”搭配,“只要”与“就”搭配,此句任选一种即可。
7、国产纯平彩电的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因为此种彩管全被进口货垄断。
句中“之所以”只能与“是因为”搭配,而不能与“因为”或“由于”搭配。
四、摆正位置一般说来,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是有一定限制的,不能随便摆放,否则会使句子不流畅,意思不清楚。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使用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第二编·第一部分
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栏目导引
典型例题 选出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最恰当 的词语。 ①微生物“偷渡”到太空并在空间繁殖,目 前已成为载人航天领域一个________解决 的严重问题。(A.亟待 城买粮种。(A.动身 B.急需) B.启程) ②思考了一夜,爷儿俩决定明早________进
第二编·第一部分
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栏目导引
二、从色彩方面辨析 1.注意感情色彩 词语在表达某种意义或概念时,往往带有一定 的感情色彩,具体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 中性词三类。如“爱护”与“庇护”,前褒后 贬,不可混用。再如:“鼓励”“纵容”,两 个词语都有“允许别人做”的意思,但是“鼓 励”是褒义词,“激发、勉励”的意思;“纵 容”是贬义词,“放纵、容忍、该制止的也不 制止”的意思。分析二者感情色彩就能辨析其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使用。
第二编·第一部分
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栏目导引
3.(2010· 全国卷Ⅱ)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适当 的关联词语,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 辑严密。 人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学说 ,①____很少有人确切地了解这种理论。跟我们所 熟知的经典物理学相比,相对论学说中有关新概念 的表述充满了数学公式和演算,②____目前常见的 有关相对论的科普书籍一涉及重要概念,③____在 表达上或含糊不清,或繁琐难懂。④____这也不能 全怪那些作者,⑤____用非数学语言来表述那些新 概念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二编·第一部分 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栏目导引
解析: ①这是两个同音近义实词,可以从词语的 不同语素意义上区分:“轻”,年纪小;“青”, 借指青少年。“年轻”指a.年纪不大;b.年纪比相 比较的对象小,有相比较而言之义,“年青”则为 处于青少年时期。依据语境,应该选A。②信任, 相信而敢于托付。信赖,信任并依靠。词义由轻而 重,应选A。 答案: ①A ②A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正确理解运用实词虚词
一、多义词的语境义理解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极其丰富的多义词,多义词往往具有几个义项,但 在具体语境里多义词所包含的义项只能有一个被显现出来。
如“要”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常用的多义词,它的义项有:(1)希望得到; (2)希望保留;(3)重要;(4)将要;(5)应该;等等。“我要这本书”,显示 义项(1);“这捆资料我还要呢”,显示义项(2);“摘要记录了今天会议的
能(动词) 颜色的“能”,意义和用法相 阶段:
202 3
全国 乙卷
同的一项是(3分)
第一阶段为2016~2021年,主要考查近义实
是(A是A, 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
词、虚词的选用。以实词为主,所选词语不偏
B是B) (词 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 不怪,皆为生活、学习中常见常用的,难度不
语的结构 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包括言语交际行为的主题、目的、表达方式、当时当地 的情景、对话双方的关系、距离等因素;
第三,话语的宏观使用环境,包括话语活动的社会、
历史和文化背景等。
语境知识
语境制约和影响着语义的理解。在具体语境中,会产
生增义、减义或反义等现象。
语境 “增义”是指由于
的影响,所表达的语义内容
有所增加,可能是表达者有意增加的附加义,接受者也可 依据语境,凭借自己的理解获得。如鲁迅《藤野先生》: “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 ‘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 圈。”联系语境,上下文中有学生会干事曾怀疑作者的解 剖学作弊,由此可知,这特地加圈的“漏”字另有增义, 是影射作者得到了教员透露的考题。
C. 看到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相信每一位游客都会激动不已。
D. 翠翠还是不离开码头,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回家。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掌握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3. 能够正确辨别和使用实词、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实词、虚词的分类和基本用法。
2. 难点: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练习巩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实词、虚词的案例及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知识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分类,引导学生关注实词、虚词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2. 知识梳理:讲解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
3.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辨别和运用实词、虚词。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课堂讨论:选取典型例句,引导学生分析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实词、虚词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积累和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实词、虚词的知识,提高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挑选一些常见的实词、虚词误用例子,如“他的成绩非常的好”、“我昨天吃了一碗大大的米饭”。
2. 分析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
3. 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词、虚词的正确用法,提醒学生在日常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注意避免类似错误。
七、实词、虚词辨析练习1. 练习设计:编写一些实词、虚词辨析的练习题,如“辨析下列词语的用法:好好、美好、好好地”。
2. 练习解答: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后给予讲解和反馈。
3. 错题分析:针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错题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高三高考必备:正确使用虚词 试题
正确使用虚词单位:乙州丁厂七市润芝学校时间:2022年4月12日创编者:阳芡明重点难点梳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使用虚词。
虚词的考察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和副词在动态语境中使用情况的判断和分析,偶然也涉及助词的使用,题型或者是选择填空,或者是断定已给出句子中虚词使用的正误,或者是根据提供的语境填入虚词,考察考生的分析才能、理解才能和判断才能。
金题透视例1.〔2021年高考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接起来。
汶川地震,制造了一场极其可怕的灾难,①会让我们经历苦痛,②我们的希望不会沉沦,③会升腾。
④从灾难发生那一刻起,我们都在为那些灾难中的生命祈祷,⑤这场灾难产生如何可怕的破坏力,我们也都有理由相信,随着我们所有人的力量向同一个方向聚集,爱心与力量⑥可以在最快的时间是内传递到灾区。
【解析】此题考察关联词语运用以及语言衔接、连接的才能,才能层级为D级。
考生在做这类题目时,一方面要注意一些常用关联词的搭配,以及它们表达的逻辑关系;另一方面要掌握文本提供的信息之间是何种逻辑。
解题关键一要理解句意,二要注意语境。
“让我们经历苦痛〞与“我们的希望不会沉沦〞之间,显然是转折关系;“我们的希望不会沉沦〞与“会升腾〞之间是并列关系;而前一个句子与后一个句子之间,又是因果关系,④处可填“因为〞;⑤与后面的“也〞是假设关系,⑥与前面一句的内容构成因果关系。
在分析中明白了这些关系后,就可以选择相应的关联词语去试填,试填后要再读一下,在语感上读起来逻辑明晰,语意明白,句子通顺即可。
【答案例如】虽然……但是……而……因为……即使……就……例2.〔2021年高考全国卷Ⅰ〕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有的不能删去。
请把它们找出来,将序号分别写在横线上。
夏天到了,人们喜欢吃一些生冷的①食品,外出就餐的②频率也③高了,这④都将⑤给肠道传染病的⑥发生埋下了隐患。
某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79%的⑦痢疾患者有过⑧不洁饮食史,他们食用的⑨不洁物多为不干净的⑩熟食,冷荤或者剩米饭等;从饮食地点看,51%的患者曾在外就餐,13%为1〇有野炊经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可以看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严重影响。 就可以看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严重影响。 4、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尽管”用于让步转折句,“不管”用于无 尽管”用于让步转折句, 不管” 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应把“尽管……还 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应把“尽管……还……” 改为“不管……都 改为“不管……都…… "。
总结四: 总结四: 虚词表示特定句子的语法关系。 虚词表示特定句子的语法关系。辨析 时一定要扣紧句子,防止多用( 时一定要扣紧句子,防止多用(对句子来 说是必须的,但与其它词语重复, 说是必须的,但与其它词语重复,也属多 )、少用 误用。 少用、 用)、少用、误用。
●有些词的意思相互包含,不能同时使用,如 有些词的意思相互包含,不能同时使用, 仔细端详”“公诸于众”“万一若” ”“公诸于众”“万一若 “仔细端详”“公诸于众”“万一若”。 有些词本身即表程度深, ●有些词本身即表程度深,不能再饰以程度副 十分酷似” 非常奇缺”“ ”“过分溺 词,如“十分酷似” “非常奇缺”“过分溺 爱”。 有些词不能和表相同意思的标点符号连用, ●有些词不能和表相同意思的标点符号连用, 如连词与顿号、 等等”与省略号。 如连词与顿号、“等等”与省略号。
因例求法三
划线的虚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D ) A、所谓综合,不只是各部分简单相加, 各部分简单相加, 、所谓综合,不只是各部分简单相加 而是再现事物各部分的本质联系 再现事物各部分的本质联系。 而是再现事物各部分的本质联系。 B、无论是王子和王孙,犯了法,都将 是王子和 、无论是王子 王孙,犯了法, 与庶民一样接受法律的惩处。 与庶民一样接受法律的惩处。 C、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 、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 没停,而且越下越大 越下越大。 但没停,而且越下越大。 D、这同学本来就聪明,况且又上足了 、这同学本来就聪明,况且又上足了 明年的高考肯定差不了。 劲,明年的高考肯定差不了。 条件非常艰苦, E、无论条件非常艰苦,他都从不畏惧。 、无论条件非常艰苦 他都从不畏惧。
总结一: 总结一: 有些虚词, 有些虚词,在使用过程中有 范围、意义、语法等方面的特殊 范围、意义、 规定,只有了解这些规定性用法 了解这些规定性用法, 规定,只有了解这些规定性用法, 才能做到准确运用。 才能做到准确运用。 要了解用法,一靠积累 积累, 要了解用法,一靠积累,二可在 辨析时造些熟悉的句子加以类比 类比. 辨析时造些熟悉的句子加以类比.
1、或者,不能用于疑问句,只能用于肯定句 或者,不能用于疑问句, 中表选择。 中表选择。 2、均为连词。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 均为连词。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 范围上的延伸;以致,用于下半句开头, 度、范围上的延伸;以致,用于下半句开头,表 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但多指不好的或陈述者不愿看到的结 果。 3、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再”,多用 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 于未实现的动作, 用于已实现的动作。 于未实现的动作,“又”用于已实现的动作。 4、往往,对于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 往往, 有一定规律性,不用于主观意愿;常常相反, 有一定规律性,不用于主观意愿;常常相反,单 指动作重复。常常可用于将来的事,往往不能。 指动作重复。常常可用于将来的事,往往不能。
因例求法五: 因例求法五: 1、选择准确的关联词语填在横线上。 选择准确的关联词语填在横线上。 小说家应尽量把对话写得流利自然, 小说家应尽量把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 不能完全像说话。 动活泼, 不能完全像说话。 讲故 动活泼, 事或作报告, 事或作报告, 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 支离破碎, 不写稿子, 支离破碎, 不写稿子, 应像写一 篇文章。 篇文章。 ( A ) A、虽然 而 却 即使 也 B、尽管 可是 而 虽然 但 C、尽管 而 却 虽然 但 D、虽然 相反 可 即使 也
因例求法二 判断下列句中的虚词使用是否恰当。 判断下列句中的虚词使用是否恰当。 1、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 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 尽管”放到“ 发生过重大事故。 发生过重大事故。 × “尽管”放到“已”前 2、由于国棉一厂长期不抓革新,产量不 由于国棉一厂长期不抓革新, 是比国棉二厂低,就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 是比国棉二厂低,就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 “不是”放到“产量”前 不是”放到“产量” (× ) 3、本·拉登将潜入印度。及时把这个消息 拉登将潜入印度。 不通报印度政府,可能造成新一轮危机。( 不通报印度政府,可能造成新一轮危机。( ) × 4、巴甫洛夫每天都忙着把青蛙用绳子绑 起来做条件反射试验。 起来做条件反射试验。 ( × )
总结二; 总结二; 虚词的位置 虚词的位置由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 位置由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 自身的语法特点确定,必须摆正 摆正。 自身的语法特点确定,必须摆正。 1、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 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 放在主语的后面;各分句的主语不同时, 放在主语的后面;各分句的主语不同时, 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 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 2、把字句的动词前一般不能加否定 词和助动词。 词和助动词。 3、表对象的介宾结构一般紧挨在谓 语中心词前。 语中心词前。
在下列对联的末尾加上什么虚 词能使其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 词能使其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
君恩深似海 矣 臣节坚如山 乎
正确使用词语之
正确使用虚词
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辩析
虚词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 虚词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口 语尤其是书面语中使用频繁。高考中做虚词题目, 语尤其是书面语中使用频繁。高考中做虚词题目,需要 语感,但更需要理性的分析 虚词考查主要包括一些副 理性的分析。 语感,但更需要理性的分析。虚词考查主要包括一些副 介词、连词及关联词语等 主要命题形式是选择题 词、介词、连词及关联词语等,主要命题形式是选择题 分析应考虑这样几点: 型。分析应考虑这样几点: 一、对单句中的虚词,要分析前后词语的联系; 对单句中的虚词,要分析前后词语的联系; 二、对复句中的虚词,要注意前后虚词的关联,如果 对复句中的虚词,要注意前后虚词的关联, 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 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 三、要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 要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 上保持一致。 上保持一致。
因例求法四: 因例求法四:
“过”表动作曾发生,但未延续至今 表动作曾发生,
从虚词使用角度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从虚词使用角度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1、“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 华夏汉民族文化” 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 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 范畴。 并非” 范畴。 “并非”与“是”重 × 复 2、教育启蒙之路不通,历史遂将此重任寄托 教育启蒙之路不通, 于一场新文化运动, 五四”于是应运而生 应运而生。 于一场新文化运动,“五四”于是应运而生。
从虚词使用角度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从虚词使用角度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1、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 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 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教人的口味。 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教人的口味。
应去掉"因为" 应去掉"因为"
2、一月三十日夜,本市普降大雪,对城市交通 一月三十日夜,本市普降大雪, “对”应改为“给”。 应改为“ 带来不便。 带来不便。
●“即使、尽管、虽然”区分: 即使、尽管、虽然”区分: 即使” (1)“即使”表示的情况一般是假设性 尽管、虽然”是表示一种事实。 的,“尽管、虽然”是表示一种事实。如: 即使条件再差,我们也要搞。 即使条件再差,我们也要搞。 尽管条件很差,我们还是搞了起来。 尽管条件很差,我们还是搞了起来。 尽管、虽然” (2) “尽管、虽然”的后面可以用连词 “可是、但是、然而”等呼应,“即使” 可是、但是、然而”等呼应, 即使” 不能。 不能。 尽管(虽然)很晚了,可是(但是) 尽管(虽然)很晚了,可是(但是) 他还不肯离开。 他还不肯离开。 即使再晚,他也不会离开。 即使再晚,他也不会离开。 相反,充当连词,后面一般停顿。 ●相反,充当连词,后面一般停顿。
因例求法一
选择准确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 选择准确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 1、你至今还没拿定主意考文科 B 考理科? 考理科? 还是) (A、或者 B、还是) 2、他非常用心地写生, B 野地里刮 他非常用心地写生, 起沙来都不知道。( 。(A 以至) 起沙来都不知道。(A、以致 B、以至) 3、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接着飞快地 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 在地图上画了一些符号, 在地图上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 看了一阵。( 。(A 地 A 看了一阵。(A、又 B、再) 4、这几天我 B 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 邮件。 常常) 邮件。 (A、往往 B、常常)
1、不是……而是 …… 不是……而是 表并列关系 不只是…… 而且是…… 不只是…… 而且是…… 表递进关系 不是……就是 不是……就是 …… 表选择关系 2、无论、不管……还是(表选择)……都…… 无论、不管……还是 表选择)……都 还是( 多么( 无论、不管……多么 表任指)……都 无论、不管……多么(表任指)……都…… 尽管……非常 十分(表确指)……还是 非常、 尽管……非常、十分(表确指)……还是 3、不但…… 而且…… 不但…… 而且…… 不但不、 反而…… 不但不、没…… 反而…… 表反向递进 4、“何况、况且”用法比较: 何况、况且”用法比较: 都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追加理由。 同:都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追加理由。 何况” 异:“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比较起来更进一 步的意思。 步的意思。
“于是”与“应运而生”重 于是” 应运而生” × 复 3、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会议展开了 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句首加“ 句首加“对(于)” 热烈的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