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单元《政治制度》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单元《政治制度》测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1.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 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 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2. 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辽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
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
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
”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A. 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B. 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C. 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D. 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3. 苏州某中学高二(1)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扮演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自己的丰功伟绩。
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是()A. 秦始皇:“我首创了有利于维护统一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 唐太宗:“我三分相权,使其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 明成祖:“我设立内阁,感受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 康熙帝:“我设置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4. 下表所示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制度创新汇总(部分)。
表格信息反映了()朝代制度特点西汉中外朝制尚书、常侍等组成中枢权力的“决策班子”隋唐三省六部制、设置政事堂中枢机构分工合作;宰相集体负责,相互牵制宋初设枢密院管军政、整编禁军统兵权和指挥权分离明清内阁制、军机处决策权高度集中,执行效率高A. 中央对地方控制力不断加强B. 中枢决策机构逐渐完备化C. 行政效率不断提升的趋势D. 皇权不断加强的过程5. 古代雅典城邦机构中,主要包括执政官、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民众法庭;而古代罗马共和国机构中,也同样出现了执政官,公民大会、元老院、保民官。
此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 )A. 古雅典更重视法律建设B. 古罗马更重视平民利益C. 执政官数量不同D. 民主政治与贵族政治的不同6. 雅典由贵族制走向共和制,而罗马却由共和制走向帝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A. 两国统治阶级的意愿B. 两国地域的大小C. 两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D. 两国民族传统的差异7. “作为现代宪法的基础的一些普遍原则,即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已在新英格兰的法律上得到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政治制度测试题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政治制度测试题一、单选题1.在唐代,诏赐国(李)姓比较盛行。
这一时期的“诏赐国姓”有两大特点,一是武将居多,二是唐朝初创时和安史之乱后居多。
由此来看,唐朝统治者“诏赐国姓”旨在()A.冲击传统宗族观念B.笼络人心维持统治C.扩大政权统治基础D.实现文化心理认同2.田澎在《明代内阁政治研究》中认为内阁有教育功能、筹划功能、补过功能等,但这几种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定的前提条件,即皇帝勤政、皇帝亲信并尊崇阁臣、阁臣与皇帝保持接触、阁臣地位平等且彼此和谐相处等。
.作者这一主张从侧面反映了()A.内阁是传统的秘书或参谋视角B.内阁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C.皇权对内阁权力的实行有制约D.内阁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3.南宋学者叶适在《水心别集》中说:“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
作者意在强调()A.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动乱频发B.唐朝措施提高了行政效率C.宋朝加强集权措施存在弊端D.宋初有效解决了割据问题4.美国学者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中国原始居民的宗教信仰有灵魂的恐惧,崇拜无处不藏躲的幽灵,敬畏上天,以丰盛的祭品感谢大地……帝王和僧侣几乎是一体的,他们的丰功伟业常常是得之于祷告和诸神的惠助。
作者实质上强调的是()A.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B.王权具有神秘化色彩C.封建迷信色彩浓厚D.君权神授思想的出现5.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封建”领地。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A.官僚政治的弊端B.君主专制的强化C.中央集权的削弱D.割据势力的膨胀6.元朝,江浙、湖广、江西行省以镇压新征服地区和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其治所往往设在便于与朝廷联络和指挥的水陆交通要冲;位于中原、关中及西南边境要地的陕西、四川云南、河南行省,则往往以控制军事重镇为重心;至于岭北、辽阳行省则以“防范蒙古诸王,控制蒙古部众以及供给军需”为主要使命。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单元综合检测一(第一单元)(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开发了一些原来领土中比较边远的地区,然后派出周王比较信任的诸侯,让他们去统领这些地区。
由此可见,分封制()A.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强调权利和义务的统一C.注重构建森严的血缘等级D.树立了周王的至尊权威解析:根据题干中“开发了一些原来领土中比较边远的地区,然后派出周王比较信任的诸侯,让他们去统领这些地区”可以看出,分封制的推行扩大了西周的疆域,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可知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排除B项;材料与血缘等级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周王的权威无关,排除D项。
答案:A2.秦朝的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
如“三公”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
秦朝中央机构的设置()A.使军政大权完全由皇帝掌控B.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C.标志君主专制发展到最高峰D.具备了民主政治的最基本特征解析:据材料中的“‘三公’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可知是为了保证军政大权完全由皇帝掌握,故答案为A项。
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机构的设置,不是对地方采取的措施,不能起到有效控制地方的作用,排除B项;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发展到最高峰,排除C项;秦朝通过对中央机构的分权,使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D项。
答案:A3.钱穆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钱穆认为郡县制()A.形成了官僚政治的形态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压抑了帝国的创新发展D.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可以看出,钱穆认为郡县制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故答案为D项。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易错知识点考点讲义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易错知识点考点讲义1.中国古代夏商周时期实行的王位世袭制,并非禅让制。
2.分封制下诸侯有相对独立的权力,但也要对周天子履行义务。
3.宗法制的目的是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4.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5.三公九卿制中的三公并非完全平等,丞相权力较大。
6.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后来的王国问题。
7.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旨在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8.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
9.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武将的权力。
10.元朝行省制下,行省长官由中央任命。
11.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1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13.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14.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15.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
16.罗马帝国时期皇帝掌握绝对权力。
17.英国《大宪章》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1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制,国王逐渐“统而不治”。
19.美国 1787 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原则。
20.法国 1875 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21.中国古代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2.察举制注重品德和才能。
23.九品中正制后期被世家大族所操纵。
24.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强调政治中立。
25.中国古代法律以刑法为主。
26.罗马法包含公民法和万民法。
27.中世纪欧洲的教会法具有重要地位。
28.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对法律有一定影响。
2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30.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31.中国古代货币经历了多次演变。
32.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33.租庸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
34.一条鞭法简化了赋役征收手续。
35.古代户籍制度是国家管理人口的重要手段。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民国成立后,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
但在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时,邮政总办帛黎(法国人)敌视辛亥革命,竟然搞起“临时中立”,在大清邮票上加印“临时中立”字样。
据1926年的一个统计,当时中华邮政中有洋员119人,均占据较高级的职位。
这侧面反映出当时()A.西方列强敌视中华民国B.实现民族独立任重道远C.中国邮政发展举步维艰D.清政府的统治根深蒂固2.1931年8月,鄂豫皖苏区颁布《粮食收集储藏暂行条例》,将群众手中分散的余粮集中到政府手中,统一保存管理;实行粮食调查登记;需购粮者须领取粜粮证,打击粮食投机买卖。
苏区政府意在()A.打破国民政府的“围剿”B.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C.为实施战略转移做准备D.支援中央革命根据地3.1954年,中共中央提出,在没有党组织的12万个新区乡村、2万个老区乡村中建立党组织。
此后,中共中央又在第一次全国农村党的组织工作会议上要求,1955年到1957年间再发展200万到300万农村新党员,使农村党员总数达到600万至700万。
这些规划有利于()A.促进农村经济的恢复B.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C.维护人民的政治权利D.加强基层的组织建设4.1949至1951年,在全国解放的过程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产生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
在新解放区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由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用民主选举方式产生人民政府。
这反映了新中国()A.社会主义的性质B.确立了根本政治制度C.人民当家作主的特征D.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5.竹枝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下面这首竹枝词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①皇帝制度结束①共和政体飘摇①政局更迭频繁①民权实现平等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6.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12月—1913年3月召开了第一届国会选举,全国参加投国民党占40%、共和党占20%、统一党占5%、民主党占5%,跨党者占20%、无党派占10%。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复习提纲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复习提纲第1单元政治制度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及特点1.演变(1)经历了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王位世袭制(夏商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周)→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秦汉至明清时期)的演变历程。
(2)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战国、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经过历朝发展完善,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在中国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
2.特点(1)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源流分明,沿革脉络清晰,具有继承发展的特点。
(2)以皇权为中心,鼓吹“君权神授”,严格的尊卑等级,确保君主专制权力的独断性。
(3)人治高于法治。
其实质是权治、官治的独裁专制统治。
(4)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
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完备的政治结构,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严密的统治网络。
(5)宗法关系残余严重影响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国家政治制度中。
(6)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制定政治制度与政策的依据。
二、17、18世纪中西政治体制不同趋向及原因中国西方趋向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代议制确立、发展原因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地主阶级维护其利益需要资本主义发展较快,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资产阶级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政治中国地域辽阔,专制统治有利于国家统一西欧各国地小人少;为了缓和矛盾,巩固统治思想传统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忠君思想、八股取士束缚人们的头脑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思潮使人们追求自由、平等、民主历史传承大陆文明,专制日久海洋文明,古希腊、罗马文化影响三、中国古代改革内容的特点(以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为例)1.从政治角度看,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
商鞅变法更侧重于制度的重建,其实质是加强中央集权;而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接受汉族先进政治制度。
王安石变法很少涉及政治制度变革,这是时代背景决定的。
阶段检测:第一~六单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阶段检测:第一~六单元一、选择题1.光武帝刘秀加重内朝官尚书台协助决策的作用,重大或机密事务多与尚书台讨论决定,再交付外朝官僚机构之长——三公监督执行。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光武帝( )A.废除了丞相制度B.打击豪强地主的势力C.致力于加强皇权D.裁减官吏,节省开支2.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认为,法国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秩序。
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法国大革命( )A.摧毁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B.建立起人人平等的政治秩序C.完成了国家政治体制的转变D.建立了真正意义的理性王国3.1901年7月,清政府按照辛丑议和过程中西方列强的要求,谕令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在六部之前,设总理大臣一名,会办大臣及会办大臣兼尚书各一人,内设各司分别执外交、通商、路矿、关税、邮政、海防等事务。
这说明清末中央机构改革( ) A.重视社会民情B.解决了内外困境C.与旧制度决裂D.具有被动性特征4.1872年,美国文官委员会制定了新的文官分类(如表所示)。
这一新官制的实施( ) 类别职务选拔方式第一级普通文职通过竞争考试第二级领事人员推荐的基础上考试第三级海关税收直接从各附属部门选拔第四级高级官员按政党分肥的方式任用B.提高了高级官员的素质C.滋生了僵化的官僚习气D.促进了政府的有序运行5.1910年宣统皇帝发布上谕,北洋大学堂毕业生考列“最优等”的学生,“均赏给进士出身,授为翰林院编修”,其他“考列中等”的毕业生,则赏给进士出身,令各部“尽先补用”。
这一材料可以说明当时( )A.通过科举制选拔经世之才B.新式教育与官员选拔相结合C.北洋政府统治基础的形成D.六部分别办学培养对口人才6.子孙“违犯教令”罪由来已久,秦汉已经出现类似罪名,唐朝正式立法。
《唐律疏议》规定“祖父母、父母有所教令,于事合宜,即须奉以周旋,子孙不得违犯。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政治体制单元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新人教版高二必修1历史试题
单元检测卷(一)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
”周朝解决这一问题的举措是( )A.强化血缘联系 B.加强中央集权C.实行封邦建国 D.推行礼乐教化2.下图反映出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主要特点是( )A.相互配合,彼此牵制 B.三权分立,相互制衡C.分别决策,相权分割 D.相权空虚,中央集权3.根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线索,下图中的“?”应是( )A.郡国并行 B.刺史C.中外朝 D.巡抚制4.据史料记载,从宋真宗起,相权逐步得到强化,皇权反而受到种种限制。
那时,经济发展较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
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
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巧妙地抵制了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
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宋朝设三司使的目的是加强相权B.自宋朝后,皇权逐渐衰落,相权不断加强C.此史料记载应合了明朝废除宰相的原因D.此史料记载与教材所述相悖,不可信5.元代的行省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行省之区。
该做法( )A.扩大了元代疆域 B.提高了行政效率C.维护了国家统一 D.加剧了民族隔阂6.“其时(明成祖时期)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论其性质,当时的内阁是( )A.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B.宰相共同议定大政的场所C.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D.皇帝监察百官的中枢机构7.下表为伯利克里时期雅典人口中各类型人数统计表,该表反映的雅典某某政治的特点是( )A.主权在民 B.轮番而治C.少数人的某某 D.直接某某8.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其中的“责任内阁”是指( )A.内阁实际对国王负责B.内阁向议会负责C.内阁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D.内阁责任重大9.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几种意见及最终方案,这些意见及最终方案体现了( )A.国会是联邦政府权力中心B.某某与妥协是美国宪法的特征C.美国总统应该对宪法负责D.联邦政府的权力高于各州权力10.法兰西第三某某国宪法的一条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某某国总统。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二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二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25 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 2012年的《文化周刊》评论我国古代某些政治制度时认为:“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
”与此评论观点无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C.丞相制度D.世官制度2. 北宋前期,皇室成员的宗子们,从童稚即可享受赐名授官特权。
到了南宋,宗室子弟则要参加科举考试以获得官职。
这说明宗室科举()A.利于政治机构的完善B.体现宗室平民化的倾向C.导致宗室特权被取消D.是科举制由盛转衰的标志3.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
学者指出,此时孝廉以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来自贫寒之家,但才德兼备的,则很少,这一时期最可能是()A.东汉B.东晋C.北周D.北宋4. 隋唐以后,御史监察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长官的指令。
除御史之外,皇帝还常派使臣临时巡察地方。
这表明()A.皇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B.御史的权力超越了宰相C.地方官吏腐败日益严重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5.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之一。
19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于1853年制订了一套行使至今的制度。
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选官制度弊端B.英国政府的推动C.工业革命的影响D.中国科举制的影响6.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文官法》,规定在文官制度中实行功绩制,以择优录用和考核晋升为基础,并对试用制度、严禁考试作弊作出规定,以保证功绩制的贯彻执行。
据此可知这一法案的最大成果是()A.打破了政党分肥格局,确立了平等原则B.使美国文官制走向成熟C.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D.维护了美国联邦的统一7. 北京临时政府在文官制度建设方面,将西方、日本等国家的经验,与清末预备立宪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建立的制度加以磨合的同时,又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寒假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寒假作业1.西周贵族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礼、乐、射、御、书、数。
关于“射”,《论语》记载“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躟(作揖谦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这表明西周A.贵族完全垄断教育发展B.形成了完善的教育体系C.借助礼乐强化等级制度D.注重培养高尚竞技精神2.伯里克利曾经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原则作出了这样的陈述:一个公民只要在某一方面是杰出的,就可以优先予以公职,这不是一种特权,而是对功绩的肯定与回馈。
在这里,伯里克利A.要求法律保证社会公平B.反对以道德水平作为公民的资格条件C.强调对才能的充分重视D.认为所有公职都要体现对功绩的回馈3.观察下列图片。
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表述正确的是()《把自己最满意的人选出来了》(1953年钱大钧作)和选民证(1953年)①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①用普选的方式产生人民代表①《共同纲领》是选举的法律依据①选举产生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4.北魏孝文帝在位时,大力推动民族交融,使鲜卑族由以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以农耕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这表明当时民族交融的过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B.农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5.面对北宋中期出现的“三冗”问题,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变法内容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等诸多领域,其主要目的是()A.巩固国家统一B.实现富国强兵C.整顿吏治D.防止金兵南下6.有学者在评论明朝内阁时说,它“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机构的官员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这说明内阁A.由皇帝的亲信近臣组成享有决策权B.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防止泄露而设C.其建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D.是一个非正式的但职权清晰的机构7.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字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
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4.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了解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提高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5.通过学习政治制度,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对我国历史有一定的基础了解,但政治制度这一领域较为抽象,学生掌握程度可能参差不齐。经过前期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史料阅读与分析能力,但在深入探讨政治制度与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方面,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启发。此外,学生对现实政治的关注程度较高,但可能缺乏对历史政治制度的深入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我国历史上不同政治制度的内涵、特点及其演变过程。
2.分析政治制度与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炼有效信息,对政治制度进行深入探讨的能力。
接着,我会展示一组反映我国古代至近现代政治制度的图片,如封建制度、科举制度、君主专制、辛亥革命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历史发展的影响。这样,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就能带着问题去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二)讲授新知
1.封建制度与科举制度
在这一部分,我将详细介绍封建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入科举制度,讲解其在选拔人才、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5.选择一部关于我国历史政治制度的纪录片,观看后撰写观后感。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感悟深刻、表达流畅。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制度与发展 巩固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2022·河北·统考模拟预测)汉昭、建帝时期,涌现出一批有名的效力,如扬州刺史黄霸,因政绩斐然,受到宣帝称赞,“宣帝下诏曰:‘销诏御史,其以贤良高第扬州刺史霸为颍川太守,秩比二千石,居官赡车盖,特高一丈,别驾主簿车,缇油屏泥于轼前,以彰有德’”。
据此可知,当时朝廷()A.开创巡视监察B.重视调整地方行政制度C.注重澄清地方吏治D.掌握了地方属官任用权2.(2022·浙江杭州·统考一模)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因中央集权的强弱和国家治理的需要处在不断调整之中。
以下关于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制度和基层组织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秦汉:郡、县二级制——乡里制度B.唐朝:郡、县二级制——乡里制度C.明朝:路、州、县三级制——里甲制度D.清朝:省、路、府、州、县多级制——里甲制度3.(2022·广西北海·一模)殷商社会崇拜天帝,祭祀祖先,认为人间任何事情都要受到冥冥之中神的支配。
因此,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帝王贵族们的私人生活,都要求神问卜。
这说明殷商时期()A.神权色彩十分浓厚B.王权至上不可僭越C.商王大宗地位神圣化D.血缘政治趋向淡化4.(2022·四川雅安·统考模拟预测)商周大部分青铜器表面都装饰有精美的纹饰,这些纹饰不仅折射出当时的艺术表现特点与技法水平,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李泽厚认为“以饕餮为突出代表的青铜器纹样,呈现给你的感受,是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
由此可知商周时期()A.思想文化一脉相承B.青铜制造技术领先C.王权神权紧密结合D.民本思想潜滋暗长5.(2022·海南·统考模拟预测)从有关文献看,西周及春秋前期所谓的禄,主要指的是分封土地,而春秋后期至战国时代,禄则主要是指作为薪俸的粟米等实物,举凡智能之士,只要得到国君信任,都可以领取薪俸而登卿相之位。
这一转变()A.瓦解了分封制度B.强化了宗族的凝聚力C.加速了君主集权D.标志着贵族政治结束6.(2021·重庆·统考二模)中国历史上,大多以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作为行政区划的两大原则。
2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6课选择题强化训练
选必1(5-6课)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英国,撒切尔夫人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
这一行为()A.延续了英国文官传统选拔标准B.试图打破英国政务官“政治中立”的原则C.反映了执政党的政治诉求D.推动了英国民主化进程2.英国是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
美国在1883年建立了文官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建立了文官制度。
下列关于资本主义文官制度的建立,说法错误的是()A.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B.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C.严重影响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D.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3.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
关于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搭朝代选官制度选拔标准A夏商周世袭制血缘B汉察举制门第声望C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家世、道德、才能D隋唐宋科举制考试4的中央在职官员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
当时这一政策()A.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B.造成了“取士不问家世”的局面C.促进了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D.将选官权收归中央5.汉朝官秩仅六百石的十三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监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朝官仅七品的察院院长,可察尚书省;宋朝御史台的察院,上自宰相,下及郎官违法、失职皆可弹奏。
材料表明古代的监察机构()A.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B.代表社会履行职能,能有效防止腐败C.位卑权重,能提高监察效果D.与官员的考核相辅相成,缺一不可6.郭素萍在《论西方文官的职业化》中认为西方文官制度要求文官对政党必须是公正超然的,不得公开参加党派之争和政治活动,对政治问题保持缄默,忠诚地为政府服务。
第一单元_政治制度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1.1302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
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
这表明三级会议A.具有最高立法权B.加强了了中央集权C.有利于强化王权D.代表人民的利益2.1948年,山东解放区发生严重灾荒,陷入“国困民穷”的境地。
中共中央华东局将救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心,通过“以工代赈、民间互济”等方式进行救灾,使山东解放区得以继续为战争提供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援。
这一做法()A.适应了解放战争的需要B.标志着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C.赢得了全体农民的支持D.利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美国预算拨款权力掌握在国会手中,国会不通过预算案就意味着政府不能花钱,很多需要花钱的工作无法开展,员工的工资也将难以支付。
从1977年到1996年19年间,由于民主党和共和党分歧较大导致预算拨款案多次搁浅,联邦政府被迫关门17次,几乎平均每年关门一次。
由此可知A.政府权力的大小与行使完全取决于国会B.两党因阶级利益不同无法达成一致意见C.美国式的民主运行方式仍然有待于完善D.两党轮流执政的制度根本无法实现民主4.汉武帝曾言:“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
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
”材料说明汉武帝变革制度A.根源于汉初政治形势,是无奈之举B.受汉初少数民族侵扰其边疆的影响C.是汉走向全盛之后彰显国力的表现D.损害民众利益,引发了汉末的暴政5.清朝雍正年间,始设军机处。
军机大臣根据旨意,草拟文书。
上谕形成后,直接发给有关官员。
这表明军机处A.办事效率较高B.拥有法定地位C.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D.直接统领六部6.据《尚书》记载,商王在决定国家大事如祭祀、战争、迁都等活动时,都多次借用巫术,试图以鬼神权威来争取大臣和人民对决策的支持。
这反映出商代A.政治受神权影响B.专制王权有所削弱C.迁都是民心所向D.中央集权已经建立7.酎(zhòu)金是汉朝时诸侯于宗庙祭祀时随同酎酒所献的黄金。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礼记·礼运》中指出,在“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大同”之世后,社会进入“小康”之世,其基本特点有“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表明“小康”之世( )A.国家统一安定B.王权高度集中C.实行血缘政治D.违背历史潮流2.商朝的国家政体是方国联盟制,商王不过是“盟主”,而周王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由此可见与商朝相比,西周( )A.对地方实行间接统治B.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统治C.依靠分封以开疆拓土D.王权政治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3.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东征,周人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七百七十三国”。
周初广建诸侯国( )A.扩大了王畿区域B.开发了边远地区C.削弱了周王权威D.解决了内部矛盾4.《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讲述了姜齐以及田齐的兴衰史。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
这反映了( )A.分封制度逐渐恢复B.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C.贵族政治逐渐瓦解D.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5.秦始皇在完成对全国的统一后,对战国以来的官僚制度进行了一次大的整理,在全国建立起一整套整齐划一的行政机构。
秦始皇的做法( )A.出于完成全国统一的需要B.根除了国家分裂割据的隐患C.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确保了秦王朝统治的稳定6.秦朝规定各级官僚机构均以文书行政,“毋口请”,并形成了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还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
秦朝的这种做法( ) A.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实现了思想统一C.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D.导致了暴政统治7.“堂贴”是唐朝中后期中书门下处理政务的主要公文之一,不仅用来“处分百司”,也“判四方之事”。
遇有日常政务,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然后集体签署下发“堂贴”。
“堂贴”的出现表明当时 ( )A.宰相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B.皇权与相权矛盾日益尖锐C.三省分权的体制逐步形成D.国家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8.汉、魏时,州郡长官可以自行选用僚佐;北周、北齐以来,州郡僚佐已归吏部选授,隋更确立制度,地方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单元检测1.“机构精简,行政效率提高:遇事不互相推谈,能迅速处理军国大事。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机构设置的作用()A.唐朝中书省B.元朝行省C.明朝内阁D.清朝军机处2.如表涉及军机处的一些现象。
表中变化()清初“奏折直达皇帝,臣僚不得与闻”成为成例乾隆时和珅“在军机时,虑人举发,凡有奏折,令具副本,关会军机处”嘉庆时闲杂人等“借回事画稿为名”聚集军机处周围,虽经整肃好转,但是不久“折稿未达于宫廷,新闻早传于街市”A.说明大臣专权现象严重B.反映了军机处的性质发生变化C.显示出军机处规模扩大D.表明军机处的保密原则被破坏3.宋仁宗曾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
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
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
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为易。
”该言论突出反映了宋代()A.监察机构的多元化B.相权与君权的相互抗衡C.削弱地方割据势力D.君主专制下的理性精神4.下表为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据《宋史地理志》整理)时间州县公元960年111638公元979年2971860根据上表中的信息,最有可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宋初()A.崇文抑武得到贯彻B.地方治理得到强化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地方机构人浮于事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詹姆士二世退位的事件结束,历时近50年,但最终的结果却并未“革了国王的命”,反而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受启蒙思想的影响B.王权势力的壮大C.英国政治传统的影响D.人民群众的要求6.雅典公民索弗隆尼科已剥夺了其子(苏格拉底)的继承权利,然而雅典的法律还是会承认苏格拉底为合法继承人,最终苏格拉底继承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遗产。
材料意在说明()A.民主政治背离了人文精神B.苏格拉底思想得到了认可C.家长制与雅典法律相背离D.雅典城邦重视保护公民权7.明朝中期,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吏部尚书成为事实上的外廷之长。
与此同时,为防范吏部权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
这说明了()A.内阁逐步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B.有效规避了文官集团的斗争C.内阁与六部共同协作制约皇权D.阁部制衡下君主专制的加强8.1713年,英国外交委员会通过了一份结束欧洲战争的条约,安妮女王将条约提交枢密院,要求予以通过。
枢密院长克蒙德里勋爵告诉女王说,枢密院需要一段时间讨论再决定。
结果安妮女王大发雷霆,并警告克蒙德里说条约必须立即批准。
克蒙德里则强调枢密院决策权的独立性,并顶撞了女妊。
结果他为自己的轻率举动而受到惩罚,丢了官职。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A.议会至上原则面临极大挑战B.权力制约平衡机制遭受冲击C.贵族未能有效限制专制王权D.君主立宪制有待进一步完善9.明朝中后期,内阁的票拟制度被逐渐固定下来,内阁首辅因拥有票拟权而权威渐重,政事决于一身,但是首辅进朝时对宦官的态度却愈来愈谦卑。
这说明()A.内阁逐渐统领六部B.内阁成员来源广泛C.宦官操纵国家权柄D.制度本质没有改变10.有学者指出,现有关于商鞅变法中将土地私有化的依据仅仅是《汉书.食货志》中董仲舒的言论,除此再无别的资料可以证明当时秦国土地政策是私有制,反倒是《云梦秦简》和《青川秦牍》中的记录可以佐证,在商鞅变法时,秦国土地政策是国有制,这可以看出()A.史学观点随时代发展B.历史很难被准确认知C.亲历者的记录更客观D.历史史实有不确定性1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三个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文件。
这反映出当时()A.新生人民政权有广泛的代表性B.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建立C.人民政协在代行全国人大职权D.依法治国的方略得到落实12.自启继承禹王位始,王位世袭制下的政治权力交接方式发生改变,即以血缘亲疏为基础,王权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据此可知,王位世袭制()A.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发展B.阻碍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发展C.与宗法血缘的关系密切D.避免了王位传承中的夺权现象13.下图是一幅描绘1215年英王约翰与贵族签订《大宪章》的漫画。
画中贵族们用《大宪章》紧紧地裹挟着国王,国王的手脚被牢牢束缚。
这幅漫画表现出()A.贵族推翻了国王的统治B.英国宣布为共和国C.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D.国王权力受到限制14.殷商统治者认为其权力来自于至上的神一“帝”,因而受到“帝”的庇佑,这种“受命”是“恒常”“不易”的,为此商王尊鬼神而重祭祀。
周公提出“天命不常”的思想,认为商因“不敬厥德”而亡,至上的神“天”应是有“德”的,“天佑有德”,因而主张“明德”“慎罚”。
这种变化反映出西周()A.以德治国观念深入人心B.民本思想取代天命观C.王权与神权趋向于背离D.治国理念更注重人事15.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
此后,晋国、楚国都组织过类似的会盟。
这说明()A.宗法制完全崩溃B.会盟能消除战争C.周王依附齐桓公D.分封制逐渐瓦解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三省围绕着皇帝的诏敕运转,合成一套完整有机的施政体系。
另一方面,三省首长既各领本省庶政,又以宰相身份联袂入朝,在门下内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通过政事堂会议将三个不同机构整合为一个统一的中枢体。
这样,三省权能配合,既各自发挥自己的职能,又相集发挥整体功效,推动着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袁刚《隋唐三省体制析论》材料二北宋集权统治所起的有利作用是短暂的,不利的方面却对北宋起着长期的决定作用。
在中央削弱和分割宰相之权,行政、军事、财政、司法分别直属于皇帝,加强皇权专制。
在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长官的事权。
地方监督知州的通判权力过大,妨碍了地方行政职能的正常发挥。
政权过分集中,分散与削弱了各级机构与官员的事权,虽在较短时期内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但势必形成机构庞大,职能分散,官员众多,吏治败坏,重叠机构之间和官吏之间相互牵制,行政效率低下,使整个国家机器运转不灵。
——艾光国《略论北宋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得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三省体制的运作程序及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权宣言》一共有十七条,第一条就把重点讲清楚了:人人生而自由,权利平等。
这份宣言既是法国人的宣言,也第一次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表达出了全人类对于自由和平等这些基本人权的渴望。
每个纲领性的文件后面,都有一个主要的推动力。
《大宪章》的背后是英国贵族,《权利法案》的背后是工商阶级,《人权宣言》的背后是平民百姓。
本质上,《人权宣言》是平民阶级的政治呼声。
《人权宣言》,既有平民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愿望,又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崇高色彩。
里面很多句子,都是流传已久的名言,比如,“政治结合的目的在于保护自然、不可侵犯的人权”,还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不得被剥夺该权利。
”再比如“法律是公共意志中的表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英国人那,主要是代表一种国家结构。
比如,哪几个阶级执掌政权,哪几个部门组成政府。
但是,到了法国这里,主题就变了:结构不重要了,价值站在了最前面。
国家结构再稳定,阶级关系再和谐,不符合人权理念、不利于平等自由,那也不行。
——王人博《宪法学三十讲》材料二近代民主体制到了18世纪中叶,也只是在英国建立起来了,是君主立宪制的形式。
法国经过1848年革命、1871年的革命以后,它的共和制度才逐渐巩固起来,影响到比利时等一些小国。
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到了19世纪末还未进入近代民主国家的行列。
比如说德国,俾斯麦统治下的德国有了帝国议会,但并不是真正近代意义的民主。
俄罗斯就更不用说了,还是一种专制的政体。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人权宣言》与英国《权利法案》的不同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世纪中叶在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并指出19世纪末德国帝国议会“并不是真正近代意义的民主”的表现。
参考答案:1.D2.D3.D4.B5.C6.D7.D8.D9.D10.B11.C12.C13.D14.D15.D 16.(1)运作程序:中书省草拟诏令一一门下省审核封驳一一尚书省执行诏令;三省集中在政事堂议政。
积极作用:既有明确分工,又能相互协作配合,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权力运作的程序化设计(对诏令的审核封驳),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
(2)发展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17.(1)不同点:《人权宣言》明确了对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人权的渴望,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崇高色彩;《权利法案》在内容上主要是规定国家结构,开始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度,具有理性务实的色彩。
《人权宣言》反映的是平民阶级的政治呼声;《权利法案》代表了英国工商阶级的利益。
原因:法国:法国在近代历史上较早地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君主权力强大,贵族势力较弱;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较弱;受到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的影响(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
英国:英国历史上形成了限制国王权力的传统;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早期启蒙思想的影响。
(2)特点: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或内阁)的监督控制权(或内阁对议会负责);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或虚君制);选举权扩大。
(任答两点)表现:帝国议会作用很小(或德意志皇帝有创制法律、主宰议会的权力,或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