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历史变迁
论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
结 构与 产业结 构为 主要特 征 的阶段 。而农 村产业 结构 和产 品结 构 的调 整 , 到 底 是 资金 结 构 的调 说
收 稿 日期 :0 91 - 8 2 0 —2 1
作 者 简 介 : 经 勇 (9 8 , , 建 惠 安 人 , 门大 学 经 济 学 院 教 授 , 士 生 导 师 , 家 级 有 突 出贡 献 专 家 。 许 13 一) 男 福 厦 博 国
全” “ 而全” 、大 的格局 还没 有根 本改 变 。出现这种
先寻 找其他 促进农 村经 济增 长 的政 策_I ¨ 1 ”。 (
一
、
发 育农 村 金 融市 场 对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的拉 动作 用
当前我 国农 村 经济发 展 已经进入 以调 整产 品
局 面的根本 原 因 , 是农 村 产 品 市场 和 要 素 市场 就 发育 不 同步 , 即要 素 市场 发 育 特别 是 金 融 市 场发 育严重 滞后 于 产 品 市场 发 育 。始 于 1 8 9 5年 的我
的 中国来 说 , 如果 是 农村 金 融 发 展促 进 农 村 经济
其量 是纸 上谈 兵 。如 果 资 金 配 置是 非 市场 化 , 那 么 , 金 以外 的其 他要 素 的配置 , 资 也不 可能合 乎市 场化 的要求 , 即不 可 能配 置 到 效率 或 效 益 最好 的 领 域 。随着 我 国农 村 商 品 经济 的发 展 , 品生 产 商
许经 勇
( 门 大 学 , 建 厦 门 3 10 ) 厦 福 6 0 5
摘 要 : 国城 乡金 融体 系结 构 存 在 着 巨大 的 差 异 , 何 理 解 这 些 差 异 及 其 与经 济 发 展 之 间 的 关 系 , 仅 是 一 我 如 不 个 有 争 论 的理 论 问题 , 而且 具 有 重 要 现 实 意 义 。 我 国农 村 经 济 发 展 之 所 以 滞 后 于 城 市 经 济 发 展 , 固然 有 很 多 原 因 , 其 中一 个 重 要 原 因, 是 农 村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滞 后 于城 市 经 济体 制 改 革 , 就 以及 与 其 相 联 系 的农 村 金 融 体 制 改革 滞 后 于 农 村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 农村 金 融体 制 改革 面 临 的 主 要 问题 , 如 何 培 育 农 村 金 融 交 易 条 件 。 当前 应 当 把 深 化 农 村 信 是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变迁
此 ,实质上还 是 由中国人 民银 行办理业 务 ,于是在 15 9 2年开展的 “ 三反” 动 、 运 精简机构过程 中被撤销 ; 15 9 5年 3月 ,经 国务院批准 成立农业银行 ,负责吸 收农 村各项存款 ,办理农 村的长短 期贷款和农 业的
基本 建设投资拨 款与监 督等业务 。但 由于 当时财政
一
拨款 仍由中 国建 设银行负 责 ,农业 长期贷款 由于国 家没有 拔给资金 无法展开 ,相当一 部分金融业 务还 是 由中国人 民银行 办理 ,所 以农业银 行实际上 是个 “ 农贷 银行 ” 。由于 管理体 制和 业 务职能 均未 理顺 , 造成了许多人为的矛盾 , 15 于 9 7年 4月再次被撤消 ;
种特殊的金融活动 。
农业 作为 弱势产 业 ,其 高风 险 、高投 入 、低 收
益 的特征 ,使得以市场 为导 向的商业性金 融机构和 处 于改革过程 中的合作 性金融机 构难 以成 为当前农
村 金融市场 主要供给 者 ,政策性 金融机构 ( 政策性
金 融业 务 )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 。
—
资本市场 7 9
家农业 和农村产业 政策 、区域发展政 策以及农 业科
核 ,贷款给指标 ,按 指标放款⑤ 。
技进步 政策为主要 目的 ,在 农业及相 关领域从 事资 金融通 ,旨在改善 农业基础 设施条 件 ,支持 、保 护 农业生产 ,促进农 业 、农村经济 发展和 农 民增 收的
7 8资本市场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变迁 木
王彬 刘天然
摘要 : 本文对农村 金融体 系中 的农村政 策性金 融 、商业性金 融和合 作性金融这 三个正规 金融组织在改 革开放之后 各个重要发展阶段 的制度性变化进 行了研 究。研究发现 ,农 村 政策 『金融 、商业性金融和合 作性金融这 “ 生 三驾马 车”在制度变迁 过程 中职能逐 渐明确 ; 农村金融和农 村经济之 间相互 依存 、相互影 响的关 系在 我国的农村 制度 变迁 过程 中表现 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 : 农村金融 ; 制度变迁 ; 农村政策 胜金 融 ; 村商业性金融 ; 农 农村 合作性金融
浅谈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历史变迁
浅谈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历史变迁作者:方金兵刘荣茂张富友来源:《商业时代》2009年第13期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为了更准确地把握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变迁的方向有必要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变迁进行客观描述。
本文分四个阶段对其进行了阐述,并初步归纳了每个阶段的特点,为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农村金融体系变迁农业银行农村金融体系对农业和农村发展起着巨大支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业银行的体制经历了多次变动;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与改革也并非一帆风顺。
现阶段农村金融体系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
初步形成阶段(1949—1957年)在此阶段,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了农村金融管理部门,然后建立了农业合作银行,接着中国农业银行成立,指导和扶助农信社,农村金融体系初具雏形。
(一)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历程1951年5月,第一届农村金融会议确立了农村金融工作的基础地位。
第二届全国金融会议提出了筹设农业合作银行(农业银行的前身)的提案。
农业合作银行于1951年7月建立后,并没有在全国建立各级分支机构,基层农村金融工作仍由各级人民银行管理,农业合作银行对各级农村金融部门没有直接隶属关系,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1952年被撤消。
农村金融工作由人民银行的农村金融管理局负责。
中国农业银行于1955年3月再次成立。
建立后,扩大了各项农村金融业务,加快了农村信用合作事业的发展,壮大了农村资金力量,更好地支持了农业生产。
但是,由于人、农两行并存,出现了一些矛盾。
1957年2月,人民银行总行认为:两行的工作很难划分,特别是县级以下工作更难划分;两行分别设立,需要大量增加机构干部、增加基本建设和费用开支。
1957年4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撤销中国农业银行的通知》,农村信贷工作由人民银行统一负责办理。
(二)农村信用社的推广与调整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试办信用合作组织,打击当时盛行的高利贷盘剥农民的现象。
红色金融的发展历程
红色金融的发展历程红色金融是指以政府为主导、发挥金融工具作用的一种金融模式。
在红色金融发展的历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变革,下面就红色金融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描述。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刚刚经历了解放战争和土地,全国金融资源严重不足,金融机构在经济建设中起到的作用有限。
为了满足国家建设资金需求,中国政府开始实行计划经济,并开始建立社会主义金融体系。
在这个阶段,国家对金融设施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农村合作社逐渐成为金融服务的主渠道。
农村合作社为农民提供贷款和储蓄等金融服务,缓解了经济困难。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实践,经济体制得到重大调整。
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开始注重发展农村经济,并面临增加农村投资的急需。
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正式开展工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化交易,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生产和获利机会。
为了满足农村资金需求,中央和地方政府开始探索建立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贷款和储蓄等金融服务。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进一步推进开放,国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
1984年,国家决定发展与国际贸易挂钩的经济特区,为吸引外资和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制。
在这个阶段,中国开始引入外资金融机构,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金融体系。
同时,中国政府还开始进行金融体制,实行分业经营,推动市场主体发展。
此时,国家政府开始发挥重大作用,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发展和引导金融机构的发展。
21世纪初,中国逐步实行金融市场化和全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金融领域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各种金融创新开始崭露头角。
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逐渐减弱,金融市场的自主性和竞争性增加。
红色金融逐渐由国家垄断转变为市场化的金融模式。
此时,红色金融已经逐渐融入到中国金融的大环境中,成为一种特色金融模式。
红色金融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政府主导、农村金融、引入外资和金融市场化等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红色金融为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和社会民生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
农村金融的发展历程
农村金融的发展历程
农村金融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的时期。
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相对闭塞,金融服务主要由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合作银行提供。
这些金融机构在小额储蓄、贷款和支付等方面对农民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中国经济逐渐市场化,农村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金融需求,1984年,中国成立了农村信用社,逐步取代之前的合作社和合作银行。
农村信用社通过提供贷款、储蓄、支付和保险等金融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了资金周转和金融风险的问题。
同时,农村信用社还与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关系,深入了解他们的经营状况,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随着农村金融的发展,1996年,中国农业银行成为了独立的国有商业银行,并开始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包括农业贷款、农业保险等。
此举进一步完善了农村金融体系,并为农民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金融选择。
2005年,中国政府启动了农村金融改革试点项目,鼓励农村信用社向村镇银行转型。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金融机构,致力于为农民和农村经济提供更加专业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型金融科技公司,通过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等技术手段,为农村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目前,农村金融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农村金融体系
逐步完善,金融服务日益便利化。
农民可以通过各类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通过金融机构进行支付和结算,方便农村经济的发展。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不断优化,农村金融的发展将会更加健康、持续。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的演变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的演变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引言2016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农民要富,必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农村金融现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农民的增收致富等问题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
我国已经连续十一年出台中央“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关心重视,而所有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了农村金融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正面意义,要求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步伐,农村金融发展要适应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健全的农村金融体制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提升农民福利待遇,推动国民经济和谐健康发展。
金融抑制导致农民信贷资金的缺乏会在多方面产生消极影响,其直接或间接的波及到农户的技术选择、生产效率以及反映福利水平的食品安全、营养和健康的方方面面。
因此,梳理国内外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的演变历程,比较分析各种理论诞生的历史背景,对于农村金融理论在我国的运用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的演化历程任何理论都是特定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的产物,理论的发展总是跟随历史发展的轨迹。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主流经济思潮在农村领域的反映,这些理论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第一阶段:管制理论农村金融管制理论,又称信贷补贴理论,诞生于凯恩斯主义盛行的20世纪六十年代,该阶段的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和主流的凯恩斯主义具有同样的政策主张,强调政府干预在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
农村金融管制论支持信贷供给先行的农村金融战略。
该理论基于对农村经济的一个基本判断:农村居民收入普遍偏低致使农村储蓄能力低下,资金供给不足,同时农业生产的脆弱性、高风险性和低收益性,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不愿涉足农村金融市场,因此应该利用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加以干预。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70年:演变逻辑与现实选择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70年:演变逻辑与现实选择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已经经历了70年的历程,这一过程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和金融制度的改革,中国农村金融不断发生演变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演变逻辑中国农村金融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对农村金融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
国家对农村金融的战略定位是“政策性金融服务”,主要目的是满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金融需求。
即政策性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之间形成了相互补充和协同的农村金融体系。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末,非政策性金融逐渐介入农村金融领域,诸如商业银行等新兴金融机构与政策性银行并存,成为中国金融服务体系中的一员。
第三阶段:21世纪以来,随着国内金融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金融体系的完善以及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模式的发展,农村金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政策性金融以及商业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越来越激烈,金融创新不断涌现,促进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和进步。
现实选择但是,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依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首先,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还不够完善。
虽然金融机构的数量及业务覆盖面不断扩大,但是如何建立有效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培育金融市场的发展潜力,还需要在金融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建设。
其次,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发展不足。
虽然在农村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还存在单一化和同质化的问题,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程度不高,难以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
最后,农村金融风险管控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相对滞后,金融风险等方面问题相对较多。
这就需要金融机构不断加强风险管理能力的建设,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强化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等。
总之,在中国农村金融发展70年的历程中,我国农村金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历程,具有可贵的历史意义。
但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未来的农村金融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完善,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浅析
其产 生 的风 险 。
其 它 问题 如 市场 缺乏 竞争机 制 , 贷 项 目评估 与信 息不对 称 信 的矛 盾 , 政策 扶持 力度 不够 也依 然存 在 。 三、 农村 金 融的 可持 续发 展 ” 农” 三 问题 是我 国 发展 的关键 性 问题 , 何建 立农 村金 融 的 如 可持 续 发展 是重 中之 重 。 1农村 金融 区域模 式 、 融业 务多样 化发展 , 、 金 促进 农村金 融 的 创新 。中国土 地辽 阔 , 各区域 发 展不均 衡 , 实行 单一 的模 式必 然不 利于 各地 实 际的 发展 。因此 , 当结 合各地 区实 际情 况 , 重 发展 应 侧 分布 不 同的金 融机 构 , 决 当地 实 际需求 , 解 防止 盲 目发展 。明确 金 融市场 对 自己的功 能需 求 , 在此 基础 上选 择合 理 的金融组 织结 构 。 随着 农村 市场 迫切 需要 金融 服 务多 样化 的需求 ,金 融工 具也应 当 逐步 发展 , 券 、 债 期货 、 险、 保 互换 以及 中长 期融 资等 业务 的发 展 , 拓宽信 贷 资金支 农 渠道 , 突破 只 以存 贷 为业务 的单 一局面 , 必将 促
日前 , 国银监会 党 委书记 、 席刘 明康 主持 银监会 党委 中 中 主 心 组关 于” 农业 形势 、 现代 农 业发 展与 金融服 务” 专题 学 习时指 出, 2 0 年 以来 , 03 以深 化农 村信用 社改 革试 点为标志 , 农村 金融市 场稳 步 开放 , 村金 融体系 逐步 建立 健全 , 村金融 业务 快速 发展 , 农 农 金 融支农 服务水 平逐 步提 高 , 村金 融改革 发展 取得 了突破 性进 展 , 农 但 由于” 农” 作和 农村金 融本 身的复杂 性 , 三 工 当前农村 金融供 需矛 盾 仍然 突 出, 村金 融服 务 能力仍 显不足 , 农 农村 金融 仍然 是金 融体 系中最 薄弱 的环节 。 二、 农村 金 融发展 中所 凸显 的 问题 虽 然近 年来 国家 不断建 设农 村金 融体 系 , 建立新 型农 村金 融 机 构 , 是环境 历 史等 诸多 原因依 然 限制其 发展 。 但 首先 , 村金 融组织 结构不 完整 , 农 没有 形成 完整 意义上 的农 村 金 融体 系 。 然 2 0 年 农村 金融 改革 以来 , 虽 03 农村 中小 银行 机构 的 模 式 已出现 多样化 , 括农 村商业 银行 、 包 农村 合 作银行 、 村信 用 农 社 等等 , 是在 部 分地 区 , 融机 构分布 不均 衡 , 但 金 导致 部分 地 区由 于 金融 机构 过 少而 出现 金融 供 给不 足供 需不 平 衡 的现象 。同 时, 部 分农村 银行 基本 不与 农户产 生 直接 的信贷 关 系,加 之 民间金 融 发 展处于 初级 阶段 , 分农户 融 资难依 然存 在 。 部 其次 , 村金 融机构 目 不 明确 。部分 农村 金融机 构 一味地 农 标 追求 利益 最大化 的商 业 目标 , 将从 农村 吸 收的大量 储 备投 入城市 , 没 有取之 于农 村用 之于农 民,没有起 到优 化 农村 资源优 化配 置 的 作用 。金 融系统 如农 村信 用社 、 邮政 储蓄 、 中国农业 银行 等成 为农 村 资金输 出的 一个重 要通 道 。为 了考虑 自身 的利 润发 展 , 构运 机 行 中的城 市化 商业化 趋势 明显 , 多数 农户 及 个体经 营者 依然 遭遇 贷 款 难 的瓶颈 , 许多 农信社 通过 购 买 国债 、 转存 央行 、 放 同业等 存 方式转 移 资金 引起 农 村 资金流 失 , 存不 贷现 象诸 多 。这一 问题 只 严 重制 约 了农村 金融 的发 展 。 然 后 , 融创 新能 力不足 , 得金 融工 具单 一 。 金 使 农村 金融 体系 中基本 以农 村商 业银 行 、 村合 作银 行 、 农 农村信 用社 三足 鼎立 , 使 得 单一 依靠农 村信 用社 的供给 能 力满足 日益 多元 的农村 金融 需求 的增长 的 问题 得 以缓解 , 传统 的金 融服 务需求 在发 展 , 且潜 在的 而 金 融服 务需求 不断 被激 活 , 其业 务大 多是吸 储放贷 , 但 以及短 期信 贷 业务 , 融服 务单一 化 , 形成 配套 的保 值增 值体 系 , 村 居 民 金 未 农 投 资理财 方式 稀少 , 重 限制 了农村 金融 服务 多元化 的发 展 。 严 之后 , 险保障 体系 不 完整 , 村保 险业 发展严 重 滞后 。 风 农 融资 需 要抵押 , 农村 金融 的弱 项 , 贫 困的农 村 , 民大 多没 有值 钱 这 在 农 的抵押物 , 农 民对 _ 不具 有所有 权 , 而 十地 不能抵 押 , 押 品少 , 款 抵 贷 担 保难 以落 实 。农 村 资本运 行安 全性 的保 障还 不到位 , 以规 避 难
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特征
● 建 昌
村信用 社的职责 。吸取 以往 的经 刘
验教 训 ,恢复 了农 村信用社 名义 上 的合作 金融组织 地位 ,其后 虽
金,国家必须直接控 制金融
,
通过 压低利率 的手 段来降
金价格 ,经常直接用 财政手 鸵有限的资金 。在很 长的时
斫中国成立 以来 ,我 国经济 弪历 了由计 划经济 向市 场经 涛变 ,农村 经济市场化 程度
】 l深 。金 融 是 为 经 济服 务 的 , Ⅱ
为 社员 的生 产 生 活 提 供 信 贷 支
持, 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 。
15 9 8年 ,大跃 进 ” “ 开始 , 国 我
承包责任制 的实行 以及 农村工业
管 全 国金 融 业 的 中 央 银 行 。 逐 步
村信用 社两 家金 融机 构 , 两 陶之间毫无竞争 ,更像是 出
会计 的 关 系 。
恢 复 和设 立 了农 、 工 、 四大 中、 建 国有商业银行 。
17 9 9年 ,农 村 信 用 社 的 管 理
浙中 国 成 立 后 , 经 过 社 会 主 大改 造 ,我 国迅 速 建 立 起 了
维普资讯
C a a pi lM a t
一
。 …
rt资本市场 l1 k e l 8
的 日益提高 的资金需求 ,决 定大
一
( ) 二 体制 转轨 时期 的专 业银
、
1 9 9 3年 9 农村金 融 制度 的变 迁 力 发展农村信用 社 ,实行社 员 民 行 体 系 阶 段 f 7— 19 ) 主 管 理 , 本 金 由农 民人 股 , 要 资 主 改 革 开放 后 , 随着 家 庭 联 产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及其绩效分析
高息 息相关 。 只要农 村金 融制 度安 排合 理 , 效 较 绩 高 , 村 经济 发展和 农 民收入 增加 就较 快 , 农 反之 则 比较 缓慢 。我 国农村 金融 制度 的建 立 和发 展 已有 5 O多年 的历 史 , 经 历 了几 次 大 的制 度 变迁 , 它 每 次 变迁对 农 村经济 的发 展影 响各 不相 同 。农村 金 融 制 度 的变迁 具 有 一定 的路 径依 赖 , 不幸 的是 这 种 路径 依 赖 是坏 的路径 依 赖 , 即任 由初始 状 态 的 特 征不 断强 化 , 支农绩 效越 来 越差 。 文拟对 这 其 本 种差 的路 径 依 赖进 行 分析 , 提 出相 应 的政 策 建 并
议。 Leabharlann 我 国农 村金融 制度 变迁 的历 史 我 国农 村金 融制 度 的变迁 大体 可 以分为 紧密
一
、
14 9 9年之 后 , 各级 政 府 一直 鼓励 和支持 农 民创 办 信用社 , 办社 原 则 是 农 民 自愿 入 股 , 一人 一票 , 民 主管 理 , 为社 员服 务 。 1 5 到 9 4年底 , 国共有 各种 全 形式 的信用合 作 社 1 . 2 4万个 , 数地 区做 到 了一 多 乡一社 I 。后来 , 府将 农信 社 合并 到 中央银 行 , 】 ] 政 并 由其农 村 基 层 机构 人 民公 社来 经 营 和 管理 , 农 信 社 成 为 了政 府在 农 村 设 置 的准 官 办 金 融机 构 , 丧 失 了其作 为合 作社 的本 来 面 目。通过 分 析可 以 发 现 , 始 阶 段 的 变迁 具 有 四个 特 征 : 先 , 村 初 首 农 金 融制 度 是 由政府组 建 的 , 人所 占股 份很 少 , 私 实 际 由政 府控 制 和管理 。 次 , 村 金融 制度 具有很 其 农 强 的支持 工 业 倾 向 , 量 资金 流 向城 市和 工 业 部 大 门 。 三 , 村 金融 制度 一直 默默 分担 了部 分农 村 第 农 经济 体制 的改 革 成本 。 后 , 最 农村 金融 制度 为大 一 统模 式 , 乏竞 争机 制 。 缺
浅议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
积累或 亏损该 由谁 享受 或承担 , 难加 以界定 。此外 , 很 许多地 区 农信社在实际运作 中 , 不仅规定 了社员户均股金额 , 而且规定 了 保息 分红和可 以退股 , 这样 “ 入股 ” 际上与原 来 的存 款差别不 实 大 , 员并 没有 形成独立 的产权 , 社 也没有 与农 信社建立起稳定 的 利益制约机制 , 所谓 民主管理也就成 了一句空话 。农村信用社虽 然按合作金融要求建立 了社 员代表大会 、 理事会 和监事会 制度 , 但是 形同虚设 。政府在农信社管理 中仍有无形 干涉 , 并且农信社 要 同时接受人 民银行 、 地方 政府 、 省农 信社协会 、 县农信联社 的领 导。省农 信社协会形式上是农信社行业 自律组织 , 但负责人 和工 作人员均 由人 民银行委派 , 并采用人 民银行的管理方式 。县农信 联社 虽然不具有法人地位 ,但 其职能也远远超 出了行 业管理范 围, 对农信社具有撤并 、 任免法人 代表 、 调度资金 、 审批 财务开支 等权力 , 许多基层农信社 的独立法人地位 已名存实 亡。 () 2 农村 信用合作社 内部管理机制严重缺乏效 率。各基层农 信社 在成 立之 初 , 无一例 外都是在政府 主导 下进行的 , 而不是农 民在 自愿基础上 的 自主选择 , 因此 , 这种合作金融形式 一开始就 与合作制 的自愿原则是不相 吻合 的。由于农 民人股的非 自愿性 , 加上我国在成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时产权制度的不配套 , 使农村 信用合作社的产权从一 开始就没有得到清晰的界定。首先 , 社员 代表大会虽然每年 召开一次 ,但社 员代表普遍缺乏参会 的积极 性, 即使 到会 , 也极少有 代表能够就信 用社经营管理 中的问题进 行有价值 的质询和探 讨 , 权力机构成了摆设 。 使 其次 , 理事会虽然 由社 员代 表大会选举产生 , 但没有任何 实质 的意义 。社员选 不出 他们 满意的理事会 , 为所谓 民主选举不过是一种空架子 , 认 久而
浅谈我国的金融体制及其改革
浅谈我国的金融体制及其改革引言金融体制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我国金融体制的历史背景、现状以及改革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历史背景我国的金融体制在改革开放之前处于过度集中的状态,国家独揽金融业务,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金融体制方面也开始进行改革。
现状我国金融体制的主要特点是银行主导、多层次、法人独立。
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
其中,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的金融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银行间市场、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等多个市场。
这些市场的发展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然而,目前我国金融体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金融资源配置不够合理,金融服务依然偏向大企业和城市地区。
其次,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竞争不充分的问题,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
此外,金融监管不够完善,风险控制仍然存在一定隐患。
改革方向为了解决金融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金融改革应该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服务的普及化。
同时,加强金融教育,提高公众金融素养,确保金融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金融风险应急机制,提前预防和应对金融风险的发生。
推动金融市场化进程加强金融市场的建设,提高市场竞争的程度。
逐步取消对金融机构的直接干预,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策和经营。
同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等金融市场化改革。
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的国际化水平。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机构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金融风险和挑战。
结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不断摸索中前进。
我国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
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应该强化对于涉农贷款发放 的信贷 风险
管理 , 确保专款专用 “ 三农 ” 信贷资金 , 降低 信贷 的坏账率 , 提 高资 金的 回收率 。不断建立健全 风险预警 机制 、 风险分 类机制 以及 风 险补偿机制等信贷风险管理控制机制 。差别管理不 同风险等 级的 信贷资产 , 监督 检查 不 同时间段 的信 贷状 况 , 提 高资产 的风 险质 量。对于不同信贷项 目, 不 同类 型的信贷企 业应该 进行 风险评 估 工作 , 政策扶持拥 有 良好 信贷 纪律 , 经 营状 况收 益高 的企业 与 项 目; 将那些信贷纪律差 的 , 经 营状况不好 的企业 应该拉 入黑名 单 。
更好更快发展 , 促进 “ 三农 ” 飞跃发 展 , 政 府更 要加快 政策 性金 融 政策 的实施力度 。银监会应 该拓宽 支持农业 发展 的金融领 域 , 加 大准入经营的业务范 围。对于农村 中长期 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农 业
【 关键词 】 现代农村; 金融制度变迁; 创新研 究;
1 . 我 国现 代 农 村 金 融制 度 变 迁
的 变迁的 特点 上提 出一 些制 度创 新措 施 。
6 1 0 0 6 5 )
2 . 我 国 现 代 农 村 金 融 制 度 创 新 研 究
2 . I 加 快 政 策 性金 融 实施 力 度
政策性金融制度在农村 金融制 度上不 可缺少 的 , 在促 进农 业 经济发展 的过程 中, 需 要大量 的政 策性金融机 构 的支 持 。在 当前 我 国实 现现代农业 的关键时刻 , 为 了引导农村经济 以及农业 经济
行农业建设金融融资债券 , 建 立健 全金 融融资发行机 制 , 从广 大资 本市场来筹集资金 。
中国农村金融变革路
经济而言 。 金融则 是外生 的) 决定 了农村金融被抑制以 作基金会。同期 , 当时邮政部在各地的邮局陆续开办邮
实 现 对城 市 金 融 的 强化 ,这 是 与 工业 化 进 程 中 国 家对 政储蓄业务 , 农村 邮局也 随之吸收存款 , 并将存款大量
农业 、 农民和农村经济资源 和经济剩余的制度性控制 、 转 移 出农村 。
改 变农村 金 融供 需 严囊 不平 衡 的现 象 , 加农 村 金融 机 新 农村 建设 的若 干 意见 > 增 ,鼓 励 各 类资 本到 农 村 地 区新
构对农村建设事业的资金投入量。
设 主要 为 当地农 户 提供金 融服 务 的银 行 业金 融机 构 , 适
20年 底 , 村信 用 社开 始 进行 股份 制试 点 。2 1 度 调整 和放 宽 了农 村地 区银行 业 金融机 构准 入政 策 。 00 农 ∞ 这 年 1 月 中国首批 股份 制农 村商 业银 行在 江苏 省张 家港 、 标志着我国银行业市场准入政策有了重大突破 , 1 也是农 常熟、 江阴等地建成。20 年6 7 国务院下发< 03 月2 日, 深化 村 金融 政 策的 重大 创新 。 以此 为契机 , 式 启动 了 中国 正
机 构 , 是我 国农 村金 融体 系改 革 重 组 的有益 尝试 。而 也
重构 : 农村金 融体 制改革的深化
正是 意识 到 农村 金融 机构 对 农 村 “ 水 ” 象 严重 , 这 一注 资也 使得 农 村金融 主体 呈现 出 多元化 , 村金 融 抽 现 农
进入 2 1世纪之后 , 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和措施 , 继续深化 机构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农村 金 融改 革 , 此一 方 面想 通过 市 场对 金 融 资源进 行 借 20 年 1 月 2 06 2 2日, 银监会颁布了< 关于调整放宽 优化配置 , 提高农村金融机构 的经营效率 , 同时也期望 农 村 地 区银 行 业金 融机 构 准 入 政 策 更 好 支持 社 会 主 义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制度变迁特征及趋向
Ke od : rr l n n il y tm eom , isi to a h n ete r id c d isi t n l h n e yW r s u a a ca se r fr i f s n t in l a g oy, n u e tt i a a g u t c h n u o c
、
我 国 农 村 金 融 体 制 改 革 强 制 性 制 度 变迁 的 主
要 特 征
Hale Waihona Puke 收 稿 日期 :2 1-0 1 0 11.5 作 者 简 介 :杨 金 栋 (9 9) 17 一 ,男 ,山东 寿光 人 ,供 职 于 中 国人 民银 行 济 南 分 行 。
【1 金融发 展研 究》 1 81《 第 1期
关键 词 :农 村金 融体 制改革 ;制 度变 迁理论 ;诱 致性 制度 变迁
Ab ta t Thsp p ra ay e 0y aso rlf a ca y tm eom a e nisi to a h n ete r a d c n i— src : i a e n lss3 e r f u a n n ils se rfr b s do tu in l a g oy, n o sd r i n t c h esta er r l n n ils se rf r a b iu h rceitc fc mp lo siuin l h n ea d s e i ch so ia r h t ua a ca y tm eo h t i f m h so vo sc aa trsiso o u s r i ttt a a g n p cf itrc l y n o c i i e ia ii . u o nr m esasa eo eu b na e ss p ot gterr l ra n d sr u p rig a rc l r h e n vtbl y Aso rc u t e r tg ft r a r a u p ri u a e s d i u t s p otn giut e,t t y h n h a a n y u r rlf a ca y tm eo s r e fe t eyme t h iesf dfn ca e d fh e - i n in l u a su sa d u a n n il se r fr mu t ag t oefci l e edv ri e a il e so r edme so a r l s e n i s m t t v t i i n n t r i
再论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和发展
再论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和发展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6-000-03摘要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从新中国诞生之初成立到今天已经60多年了。
这些年来,它一直是充当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特别是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的蓬勃发展之后,到如今为了适应农村新形势,满足“三农”对资金的多层次需要,由政府主导对其进行了多次改革,形成了目前的不同发展路径。
文章在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之上,阐述了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围绕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路径所展开的理论讨论和实践模式的探索研究,并以此对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发展一、传统农村合作金融的定义农村信用合作社是由个人或集体集资联合组成、以彼此互助为主要宗旨的一种合作金融组织形式。
它的经营目标是依靠简便的手续和较低的利率,向社员提供信用贷款服务,帮助经济力量薄弱的个人及群体解决资金困难。
信用合作组织的最基本准则就是:入社及退社实行完全自愿的原则;管理上实行普遍的民主,入社成员具有平等的权利;主要经营目标是为社员提供服务而不是为了盈利等。
在它成立之初,国家的设计是让它服务农村经济,承担农村信用合作金融的任务,按合作金融的原则运作。
它也确实对新中国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国家的发展,它表现出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经济的需要。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经济形势也随之水涨船高,农村信用合作社更是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三农”对资金的多层次的需求。
改革农信社的呼声从没断过,国家也多次发文、主导改革。
到目前为止,农村信用合作社经历多次改革后其功效、作用还是不能让人满意。
有的想让它变成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按合作金融的模式发展;有的想让它成为商业性的金融机构,按商业化模式运作。
从已有的研究和实践来看,农村信用合作社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两种路径操作的。
建国以来农村金融的发展历程及其评述
支机构 ,并将农村营业所和农业信用社作为其基层机构 。18 0 9 年至 19 年 ,农村社会总产值增加 了1 .4 93 23 a,而农业银行和信 用社 的各项存款却增加了l .倍 ,各项贷款增加了l .倍 ,农 87 56
村 信贷服 务在这一 时期基 本能够适 应农村 经济发展 的需要 。 19 年,我 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人 了快车道 ,农村政策性金融从 94 商业性金融 中分离 出来 ,专门从 事粮棉油储备和农副产品合 同 收购等政策性衣村金融业务 ;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改 革取 向先是合作性金融组织 ,后 是商业性金融组织。在从专业
统 ”的金融体制下 ,最终没有建立起广泛 的分支机构,又被三
次撤 并 。
改革开放至 19 年 ,我 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的主要特征是 94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政策创新 ,为衣村经济的发展注
入 了活力 ;城市改 革的主要 特征是 政策创新 和 巨大 的资金支
年以后逐渐转变为商业性金融组织。改革的主要 内容 ,从存量来 看,是对农业银行的恢复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 ;从增量来看 ,主
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 ,用于支持本乡、本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 发展商品生产,其本质是 自愿、民主的信用合作性质 。但由于缺 乏监管,农村合作基金会的经营行政干预严重、管理混乱 ,存在
高息揽储现象,风险日益暴露并最终被清理。 六十年 农村 金融建设 的本质是从 国家层面 出发的 、自上而 下推动 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在这个过程 中,作为农村金融主体 的农 民参与制度设计的程度不高。农村 金融制度 的这种顶层设 计模 式,对于快速建立农村金融体系具有积极作用 。但是 ,由
体的农 民参与进来 ,成为制度选择 的主体 。实践证明 ,我国农
农村金融文献综述
农村金融体系研究一、引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的后劲”。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解决农业问题是重中之重,因此“三农”问题已经不再仅仅是单个部门或局部的问题而是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局战略部署的重要问题。
“三农”经济在我国经济腾飞的过程中做出了卓绝的贡献,但是,长期以来,“三农”被忽视的问题远远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虽然2014年11月以来,央行多次下调农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意在扶持“三农”融资,但是小农业经济转型中资金融通和金融服务问题仍然是三农经济成长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多年来,学界围绕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做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首先从我国农村金融供求现状出发,指出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现状,并已经有学者针对这一现状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
其次从内在与外在两面着手,分析“三农”面临融资困境的原因。
最后对构建农村多元化金融体系给出建议。
二、农村金融供求现状农村金融体系是农村地区经济主要的资本要素配置方式,其存在的主要作用就是解决“三农”融资问题。
学界在讨论“三农”经济组织融资问题时,通常以农村金融的需求与供给作为研究的起点。
因此,多年来学者们持续、广泛的关注着农村金融的供求问题。
汴静(2010)通过深入地考察我国农村地区的信贷规模总量、信贷用调结构、信贷额度机构和信贷期限结构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村金融整体供求处于失衡状态,另外他还指出失衡不仅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而且制约农村金融的发展和财政支农的作用,加剧城乡发展的不均衡。
为解决供求失衡的矛盾,学者们做了很多有价值的探索。
王玉靓(2013)认为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农业的生产流程、技术含量和资金回收速度与其他行业相比独具特点;在金融监管当局没有对农村信贷产品给予特别规定,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在推出农村信贷产品同时并未设计相应的审批流程和风险控制措施的情况下,按照统一的审核流程和风控措施使得融资手续过于复杂不符合“三农”经济的实际融资需求。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历史变迁及现状分析
4
月 与 中 国人 民 银 行
,
合 并 至 此 农 村金 融 组 织 体 系 已 经 粗 具 雏 形 即形 成
了 以 中 国人 民 银 行 为 领 导 农 村 信 用 合 作 社 为 主 要 助
、
手 的 农 村 金融 体 系
。
( 二 )人 民 公 社 时 期
19 5 8
,
:1
958
年
-
19 7 8
。
。
19 9 6
年 底 农 村 信 用 社 与 中 国农
, ,
市 场 形 成有效 的竞争 所 以 从
。
,
一
定意义 上 讲 农村信
,
一
业 银 行脱 离行 政 隶 属 关 系 农 业 银 行 不 再 领 导 和 管 理
用 社 在 目前 几 乎 还 是 农 村 金 融 市 场 上 唯 融 组 织 农 村 金 融 市 场 竞争 性 缺 乏
,
用 社 为 主 农 业 银 行 为辅
,
。
( 三 ) 市 场 化 改 革 初 期 :1 9 7 8 年
一
199 2
年
,
中 国改 革 开 放 以 后
,
中 国农 业 银 行 再 次恢 复 并
,
且 自上 而 下 地 建 立 了 分 支 机 构 农 业 银 行 成 为 办 理 农
一
、
农 村 金 融 发展 的组 织 变迁 过 程 ) 建 国初 期
作 者 简 介 :顾 春 静 ( 1 9 8 3
) 女 江 苏泰 兴 人 硕 士 研 究 生
, , ,
,
从
事农 村 金 融 与 投 资 研 究
。
2 0 0 8
农村金融发展历程
农村金融发展历程农村金融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
1949年以前,由于长期受到封建主义和农村经济落后的影响,农民在金融领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农民几乎没有获得贷款的机会,只能通过高利贷或者亲友借贷来解决经济问题。
因此,农村金融发展成为解决农村经济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金融得到了改善。
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农民开始组成农民合作社,实行集体经济。
这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合作社开始提供小额贷款和储蓄服务,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资金需求。
这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机构成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进入新阶段,政府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意味着农民可以租赁土地并独立经营农田,这种改革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也对农村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中国政府成立了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农民提供贷款和储蓄服务。
同时,也开始引入普惠金融政策,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民的经济发展。
21世纪初,中国农村金融进一步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政府推出了农村金融政策的创新举措,鼓励商业银行和农信社在农村设立网点,并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为农村金融带来了新的机遇,农民可以通过手机等渠道方便地获取金融服务,促进了农村金融的普及化和便捷化。
到了今天,农村金融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农村金融体系逐渐完善,包括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多种金融机构。
农村金融产品也日益多样化,不仅有传统的贷款和储蓄服务,还有农村保险、微型金融等新兴金融产品。
通过金融服务的发展,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总之,农村金融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贫困农民到现在的富裕农民,农村金融一直在为农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我相信农村金融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历史变迁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变迁的方向有必要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变迁进行客观描述。
本文分四个阶段对其进行了阐述,并初步归纳了每个阶段的特点,为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农村金融体系变迁农业银行
农村金融体系对农业和农村发展起着巨大支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业银行的体制经历了多次变动;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与改革也并非一帆风顺。
现阶段农村金融体系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
初步形成阶段(1949—1957年)
在此阶段,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了农村金融管理部门,然后建立了农业合作银行,接着中国农业银行成立,指导和扶助农信社,农村金融体系初具雏形。
(一)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1951年5月,第一届农村金融会议确立了农村金融工作的基础地位。
第二届全国金融会议提出了筹设农业合作银行(农业银行的前身)的提案。
农业合作银行于1951年7月建立后,并没有在全国建立各级分支机构,基层农村金融工作仍由各级人民银行管理,农业合作银行对各级农村金融部门没有直接隶属关系,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1952年被撤消。
农村金融工作由人民银行的农村金融管理局负责。
中国农业银行于1955年3月再次成立。
建立后,扩大了各项农村金融业务,加快了农村信用合作事业的发展,壮大了农村资金力量,更好地支持了农业生产。
但是,由于人、农两行并存,出现了一些矛盾。
1957年2月,人民银行总行认为:两行的工作很难划分,特别是县级以下工作更难划分;两行分别设立,需要大量增加机构干部、增加基本建设和费用开支。
1957年4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撤销中国农业银行的通知》,农村信贷工作由人民银行统一负责办理。
(二)农村信用社的推广与调整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试办信用合作组织,打击当时盛行的高利贷盘剥农民的现象。
1954年2月全国第一次农村信用合作社会议对农村信用工作提出了“积
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对当时信用社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信用社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为此,1955年对信用社进行整顿巩固。
此阶段只有农村信用社一直存在,基本上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而农业合作银行与农业银行都在建立的两年之内撤并,未发挥其应有作用。
曲折发展阶段(1958—1978年)
(一)经济建设曲折发展时期的农村金融
1958年,人民银行总行先后三次召开重要会议,组织发动了银行工作的“大跃进”。
1958年8月,金融工作全国第一次现场会议肯定了对商业收购资金采取充分供应和“实物存款”方式。
1958年10月,全国财贸工作会议拟订了“两放、三统、一包”的财贸管理体制,将农村财贸机构下放给人民公社。
始于1959年1月的营业所下放工作给金融活动带来极大混乱,同年4月中共中央把农村银行机构收回,不再下放。
1963年11月12日,农业银行在北京成立。
第三次成立后,在全面安排支农资金、建立贫下中农无息专项贷款、对农贷资金实行基金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但是当时的农业银行并没有以真正的金融中介形式存在,经营范围十分狭窄,没有自有资金来源,1965年12月2日又不得不与人民银行合并。
1958年信用社的业务经营与管理基本上都下放到公社和生产大队。
信用社的人权、财权、资金使用权全部下放,独立性丧失,国家银行对它的有效领导也随之削弱。
1962年与1958年相比,信用合作组织的存款由40亿元降至28亿元,贷款由25亿元降为15亿元。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农村金融
1966年开始的“文革”使农村金融事业遭到了巨大损失,冲击了银行对信用社的领导,使不少信用社制度荒废,业务停顿,信用社的经营出现困难,农村高利贷又逐渐浮头。
1973年全国有盈余社4.9万个,盈余7300万元;亏损社4.1万个,亏损2300万元。
1977年底,国务院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又作如下规定:“信用社既是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
双重性质显然混淆了国家银行与合作金融的本质区别,使信用社变成了国家银行的基层机构。
公社化大跃进和“文革”均对农村金融体系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信用社业务经营曾一度陷入停顿与衰退,最后成为农业银行的附属物,失去了原有的合作性质;农业银行没有以真正的金融中介形式存在。
农村金融体系就转变为单一的国家所有制、单一的国有银行。
与此同时,农村高利贷现象也就非常严重了。
全面改革阶段(1979—1996年8月)
1979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正式成立。
1979年10月,邓小平强调:“必须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
1979年10月,农业银行总行行长会议对信用合作“官办”体制的弊端作了认真的剖析。
1982年底,信用合作社“既是、又是”的双重管理体制被否定,合作金融组织性质得以重申。
1984年6月,农业银行总行并经国务院批转的报告指出:必须把信用合作社真正办成集体所有制的合作金融组织。
农村信用合作基金会于上世纪80年代末在四川省率先成立。
1989年,农村金融开始治理整顿。
受“双紧”方针影响,农行和信用社面临了一些新问题。
1993年12月,《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标志着国家专业银行开始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
1994年4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组建后,农业银行向其转让了政策性业务。
本阶段取得如下成就:恢复了信用社合作金融的性质;初步理顺了农业银行、信用社之间的关系,农业银行对信用社按照政策上领导、业务上指导、具体工作上放权的原则;中国农业银行于1979年第四次成立并向商业银行转变;民间信用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深化改革阶段(1996年至今)
以1996年8月《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为标志,农村金融体系进入深化改革阶段。
(一)农村信用社
农信社改革的核心是把农村信用社办成由社员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服务的真正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不再受农业银行管理,业务管理改由县联社负责。
1996年底,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
1997年6月,在人民银行系统建立了农村合作金融监管机构,具体负责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金融监管和行业管理工作,并按照合作制原则对基层信用社和县联社进行规
范。
截至2002年年末,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1.98万亿元,各项贷款1.39万亿元。
其中,农业贷款达到5563.6亿元,法人机构4万家。
(二)中国农业银行
1997年农业银行向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不良资产。
至此,农业银行经历了“一分一脱一剥”的重大改革。
199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各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及县以下)机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以后,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日渐收缩县及县以下机构。
截至2002年末,农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 91万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8660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48万亿元,有分支机构5万多个。
(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粮棉购销主体的多元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量明显下降,以购销信贷为主的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资产业务也出现规律性明显下降。
据农业发展银行统计,2002年,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的8个主销区省份,农业发展银行的粮油购销贷款比上年下降56%。
(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从1986年恢复开办以来,邮政储蓄余额快速上升,截至2002年末,邮政储蓄余额达到7369亿元。
2007年3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正式成立。
此外,1999年在全国范围内撤销农村信用合作基金会,并对其进行清算。
通过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逐步形成了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并存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
结论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历史变迁是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演进的。
相对独立的农村金融关系的形成,改善了城乡金融关系,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架设了一座桥梁。
随着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也是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渐由单一的国家银行系统分化改组成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三大体系,在广大农村地区形成融资渠道多元化、信用形式多样化的局面。
这种分化改组使农村金融体系日益完善,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唐龄.中国农村金融史略[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
2.张世明.四起三落话农行[J].中国金融家,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