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意识层次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及其人性观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及其人性观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及其人性观。
弗洛伊德,作为心理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理论对心理学、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揭示了人类心理的深层结构,也为我们理解人性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弗洛伊德的生平及其精神分析理论的背景,为后续深入解析其理论奠定基础。
接着,我们将详细阐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包括其核心概念、理论框架以及具体应用。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弗洛伊德的人性观,包括其对人的本质、欲望、行为动机等方面的看法。
本文还将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及其人性观进行评价和反思,指出其理论的局限性以及在现代心理学中的影响。
我们将总结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及其人性观对我们理解人类心理和行为的重要性,并展望其在未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及其人性观,为我们认识自己和他人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工具。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概念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其核心概念主要包括“潜意识”“性欲理论”以及“人格结构理论”。
首先是“潜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并非全部都能被个体所意识,只有一小部分能够上升到意识的层面,而大部分的心理活动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
潜意识中包含了大量的被压抑的欲望、冲动和记忆,这些元素虽然不为个体所意识,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情感。
弗洛伊德通过精神分析的方法,如自由联想、梦境解析等,试图揭示这些潜意识的内容,从而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的目的。
其次是“性欲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所有心理活动都可以追溯到性欲的根源。
性欲不仅仅是指生殖器官的性欲,更是一种广义的、无处不在的、驱使人行动的内在力量。
在弗洛伊德看来,性欲是推动个体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导致许多心理问题的根源。
他提出了性欲的三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和生殖器期,认为每个阶段的发展都对个体的性格和行为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1.引言1.1 概述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中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他对人类心理的研究和分析为后世的心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中,他的人格结构观是他重要的理论之一。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主要关注个体的心理结构和心智过程,探讨了人类内心中的不同力量和冲突对个体行为以及人格形成的影响。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中,他将人类内心的结构划分为三个要素:本我、自我和超我。
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并共同塑造了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
首先是本我,它是个体生命力的源泉,包含了个体的原始冲动和欲望,是个体最原始、最基本的部分。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追求满足和快乐,驱使着个体寻求满足欲望的方式。
本我不受道德和理性的限制,通过冲动和本能的表达来满足个体的欲望。
其次是自我,自我是个体的中心,是个体与外部世界和他人进行交互的媒介。
自我负责平衡个体的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自我受到现实的考虑和道德法则的限制,通过思考、判断和决策来调节并满足个体的欲望。
最后是超我,超我是个体内心中的道德标准和规范,它内化了社会和文化中的价值观念。
超我代表内化的社会规则和道德准则,对个体的行为和欲望进行监督和制约。
超我内部的道德标准可能来自个体所处的文化、宗教、家庭等。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认为,个体的人格是由这三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所决定的。
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力量和冲突,直接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个性发展。
个体在满足本我欲望和符合超我要求之间需要寻找平衡点,这个平衡点也会随着个体成长和经历变化。
总而言之,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是一种解释个体内心结构与行为形成的理论框架。
通过对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分析,他揭示了个体内心中的冲突和力量之间的关系,并为理解人类个性和行为提供了重要的思考视角。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对于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和个体心理疾病的研究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的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口腔期 (oral stage,0~1岁)
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允、咀嚼、吞咽等活
动获得满足。婴儿的快乐也多得自口腔活动。此时期的口腔活动
若受限制,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
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不顺利所致。在行为上表现贪吃、酗
东西不给钱会被揍,为了避免这个结果,"自我意识"要求我们给
钱。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
追求现实,超我的目的则在于追求完美。
本我、自我、超我及与意识等的关系:无意识大部分是本我
的范畴,也有包括自我和超我的一小部分内容。前意识大部分是
自我的内容,是自我隐藏,但通过注意就能出现的部分。但它也
比如,人生而喜欢享乐--从本源意义的角度考虑,这和动物是
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因此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理解"本我"为
"本能"。
2? 超我——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构成超我的
成分是社会道德规范、个体的良心、自我理想等。超我是人格结
构中的道德部分,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
所谓超我,指的是泛道德、伦理角度的"我"。如果将本我概
的,即在根据患者显性梦去解析其隐性梦的涵义,从而找出当事
人潜意识中的问题。
移情(transference)。即患者对心理医生的情感反应。移情有
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和负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正
移情是患者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负移情是患者将消极
包含超我的一部分内容。意识主要是包括自我表现和超我的可意
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
浅析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1】弗洛伊德在治疗癔症与神经症的病人时发现,通过催眠暗示和宣泄法让病人重新回忆起过去的经历、体验和宣泄被压抑的情绪,或将产生症状的原因谈出来后,症状就消失了。
由此,他认识到被压抑的潜意识中未满足的冲动和情感,遭受过的创伤及未解决的冲突才是导致心理障碍的原因。
于是,弗洛伊德以一种“心理地形学”的观点,将人的心理活动分成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次,并指出产生症状的原因主要存在于潜意识层面。
很多情况下都会有这样的一句话:“解铃还须系铃人。
”没错,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理论很贴近于这一事实,弗洛伊德作为一名临床精神病治疗师,发现并创造了一系列对于人类进步有着极重大意义的理论学说,开发并且丰富了心理学领域。
其中关于“潜意识”理论的提出与确立,被赞誉为可与发现新大陆相媲美。
其对于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弗洛伊德的学术理论博大精深,其思想观念更是睿智深刻。
在这里仅对“潜意识”理论进行极浅的讨论,并对其在文学艺术中的心理形式表现作简要分析。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
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它包括个人现在意识到的和现在虽然没有意识到但是可以回想起来的感知部分;而无意识则是不能被本人所意识到的潜在思维表现,它包括个人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和本能有关的欲望。
这些冲动、本能、欲望,与社会风俗、习惯、道德、法律不相容而被压抑或排挤至人本身无法意识到的领域内。
虽然不为人所意识到,它们却并未被彻底排挤出心理范围。
而是不自觉地积极活动着,追求满足。
这是关于潜意识理论的基础认知。
无意识(潜意识)的概念,是精神分析的核心部分,是弗洛伊德的理论的基础。
在文艺心理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不难发现以文学形式表现出来的与潜意识理论相关的人物心理刻画与细节描写。
如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主角的恋母情结及最后的弑父娶母,是其潜意识中本能的欲望操控着一切的发展。
简述弗洛伊德对意识层次的阐述
弗洛伊德是20世纪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他对意识层次的阐述是他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的意识是由不同层次组成的,每个层次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作用。
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介绍弗洛伊德对意识层次的阐述。
一、意识的三个层次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1. 意识:意识层次是我们能够直接感知和意识到的心理活动。
在意识层次,我们能够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感觉、思维和行为,能够主动控制和加以认识。
当我们看到一朵鲜艳的花时,我们会意识到这朵花的美丽,并产生相应的情感和感觉。
2. 前意识:前意识层次是我们没有立刻意识到,但稍加注意或努力回忆就能够使其进入意识的心理活动。
在前意识层次,信息处于半意识状态,需要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够使其成为清晰的意识内容。
我们在回忆起昨天的晚饭菜谱时,需要稍加努力才能回忆起来。
3. 潜意识:潜意识是指我们意识之下的心理活动,这些活动可能并不受到自我控制和监控,在平常情况下我们并不会意识到这些活动的存在。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储存着一些被压抑的愿望、冲动和记忆,这些内容可能会对我们的行为和情感产生影响。
一些童年的创伤经历可能会被压抑到潜意识中,但却会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影响我们的情感和行为。
二、意识层次的作用和特点弗洛伊德对意识层次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对其结构的描述,同时也对其作用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1. 意识的作用:在弗洛伊德看来,意识是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是对内在心理活动的监控和调节的重要途径。
通过意识层次,我们能够清晰地感知到外界的事物和刺激,也能够自我监控和调节内在的心理活动,使得我们的行为更加灵活和适应环境。
2. 意识的特点:弗洛伊德认为,意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意识是有限的,在同一时间段内,我们只能清晰感知到有限的信息,而没有意识到的信息则会存储在前意识和潜意识中。
意识是有选择性的,我们能够选择关注和忽略某些刺激和信息,从而使得我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和专注。
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简介
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简介1. 引言1.1 概述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研究领域。
在心理学中,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一个备受争议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
他提出了许多创新的理论,其中潜意识理论被视为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深入探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并对其关键概念和假设进行简要介绍。
此外,文章还将讨论潜意识在梦境解析、符号与象征意义以及口误、幻觉和心理疾病表现等方面的表现形式。
最后,我们将审视该理论所面临的批评与争议,并探讨它对心理学领域的贡献与影响。
1.3 目的通过本文,旨在帮助读者加深对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了解,并促使读者思考该理论背后的科学验证问题、社会背景以及可能存在的替代理论和发展方向。
同时,我们也将探索这一理论的局限性和未解之谜,以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潜意识理论在心理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
2.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简介2.1 弗洛伊德简介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20世纪最为知名和有争议的心理学家之一。
他是奥地利裔的精神分析学创始人,被誉为心理学的先驱。
弗洛伊德生活在维也纳,并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心理理论,即潜意识理论。
2.2 潜意识理论概述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认为,个体的心智结构不仅包括显性意识(我们能够主动控制和认知到的思维过程),还包含着一个更深层次的无意识部分,即潜意识。
潜意识是隐藏在我们日常意识之下、不易察觉或完全无法察觉到的心理过程。
根据弗洛伊德,潜意识中存在许多冲突、欲望和情感,它们对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
通过深入探索个体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弗洛伊德相信可以解释人们行为和心理疾病背后的根本原因。
2.3 关键概念和假设在潜意识理论中,弗洛伊德引入了几个关键概念和假设:- 本我(Id):本我是个体最基本、最原始的心智结构。
它主要由无意识的冲动和欲望组成,追求满足生理和情感上的需求,不受道德和社会规范束缚。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摘要人的行为,有时是受意识不到的心理倾向所支配的。
所以,人,也有受无意识支配的情况。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将人的精神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层。
他认为在这三者中无意识最重要。
弗洛伊德认为,如果不承认无意识的存在则许多心理现象无法解释。
无意识成份是指那些在通常情况下根本不会进入意识层面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望,秘密的想法和恐惧等。
在整个的心理过程中,无意识有着比意识更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弗洛伊德无意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既是一种神经症的治疗方法,又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的一套心理学理论。
无意识是这一理论的中心概念。
无意识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生存需要——忘记过去的创伤,继续生活下去。
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因为人们不必为它作出努力,所以能缓解心理活动而带来的疲劳,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变得轻松。
一、无意识的内容和特点在人清醒的状态下,无意识的内容也经常改头换面地冲破阻力,到意识层面上来表演。
由于它的干扰,人们常常会产生各种“错失”行为,如口误、笔误、遗忘等。
此外,精神病患者的想法、艺术的象征性作品以及儿童思维的某些方面,都显现着无意识的内容。
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有两项:其一是各种本能冲动。
“无意识中所包含的内容就象一个原始王国中的原始臣民。
如果说在人的内心存在着遗传而来的心理构成——与动物本能相似的东西——它们便是无意识系统的核心”(《无意识》)。
其二是被压抑的心理活动。
这些心理内容往往是与社会的伦理、道德等相背离的。
无意识的特点:(一)各种本能冲动并列。
如性本能、自我保存本能、死的本能等。
(二)各种本能是人的心理的一种初始活动,只知满足,无否定性。
(三)无时间性。
(四)以心理实在代替外部实在。
二、主要的无意识情况有:①确实没有意识到,如视而不见,听而未闻;②曾有所意识但没有与别的意识片段联系起来,因而一过去就丧失了;③对个别情况的意识被组织在一较大片段的意识活动中而没有特别显示其存在。
关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
关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和⼈格结构理论潜意识(⽆意识)弗洛伊德提醒我们,在我们⾏为中的⼀部分(也许是相当主要的部分),是由潜意识的⼒量所决定的。
我们的能量有许多不是⽤在为潜意识的想法寻找适当的表达⽅式,就是⽤在将它保留在潜意识中。
弗洛伊德在后来的理论发展中,⼜增添了许多新的概念,但是潜意识概念⼀直是其整个理论构架中的重要部分。
本我、⾃我与超我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我、超我的⼈格内部结构之理论。
根据弗⽒的理论,本我代表⼈的⽣物本体,是⼀切驱欲能量的来源。
弗⽒认为,⽣与死的本能,也即性与攻击的本能,乃是本我的⼀部分。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它追求快乐,逃避痛苦。
本我寻求⽴即的、全部的释放,本我作⽤的时候丝毫不加抑制,就像⼀个被宠坏的孩⼦,想要什么就要什么,想何时得到就得何时得到。
本我是不讲道理、不合逻辑、没有道德的。
总之,本我是⾮理性、⾮社会化、⾃私⾃是、盲⽬⽽且纵情享乐的。
弗⽒认为,超我代表⼈的道德分⽀,包括我们努⼒寻求的道德价值,以及当我们违背道德标准时所预感到的惩罚(即负疚感、罪恶感)。
超我的功⽤在于规范⼈的⾏为,对好的⾏为提供奖赏(如⾃豪、⾃爱),对坏的⾏为给予惩罚(如⾃卑、负疚)。
个⼈也许囿于⾮⿊即⽩、或全或⽆的判断,并将追求完美。
过度使⽤好与坏、是与⾮这⼀类字眼,经常是严格的超我表现。
这时候,超我是严峻的、刚愎的。
本我追求快乐,超我追求完美,⽽⾃我则追求现实。
弗⽒认为,⾃我的功能是配合现实和超我的要求,来满⾜本我的欲望。
呵呵,此句精辟。
⾃我遵循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也即本能的满⾜要延宕到适当的时机。
本我的能量将被拦阻或转移或慢慢释放,这些均视现实的需要和良知⽽定。
弗⽒把⾃我描述为⼀个弱的结构,⼀个可怜⾍,它得服侍三个主⼈,即本我、现实与超我。
我们或可把⾃我和本我,⽐拟为骑师和马的关系。
马提供运动的能量,⽽骑师则有权决定⽬的地,⽽且有权引导这匹有⼒的马朝向⽬的地⽽去。
弗洛伊德意识划分
弗洛伊德意识划分
弗洛伊德提出了意识的三个层次划分,它们是:
1. 意识的顶层:也被称为明意识(conscious mind)或有意识(conscious awareness)。
这是我们直接注意到的部分,包括我们当前的思维、感觉和知觉。
在这个层次,我们能够自由地控制和引导我们的思维和行为。
2. 潜意识:也称为无意识(unconscious mind)。
潜意识包含我们不易察觉的想法、欲望、冲动和记忆,它们被压抑或遗忘在我们的心理深处。
潜意识对个体的思维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尽管个体无法直接察觉或认识到这些影响。
3. 前意识: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是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交界处。
前意识是指那些我们尚未直接意识到,但又能够轻松地唤起和引导到意识层面的心理内容,如记忆碎片、梦境和暂时性的念头。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意识的划分并非静态的,而是动态演变的。
潜意识中的心理内容可能从潜意识中被唤起到前意识,然后成为意识的一部分,或者被重新压抑回潜意识中。
这个过程被称为心理动力学。
弗洛伊德相信,解开潜意识中的冲突和压抑,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成长至关重要。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
1、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弗氏把心理过程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无意识又称潜意识。
他认为,意识是与直接感知的有关的心理部分;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能从无意识中召回的心理部分;无意识是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这种本能所产生的欲望,而被风俗习惯和道德压抑到意识阈界下所不明白的心理部分。
弗氏认为,无意识是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
弗洛伊德的本能论弗氏从无意识学说出发来解释他的本的学说。
弗氏所讲的本能,主要是指性本能。
他认为“性本能冲动在神经的和心理的疾病中都起着一种不平凡的巨大作用。
弗氏后期提出还存在两种基本的本能:爱恋本能和破坏本能,破坏本能又称为死亡本能,这两种本能都是通过无意识起作用的。
弗洛伊德的梦论弗氏从无意识学说出发,来勾勒他的释梦学说。
他认为,梦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愿望的实现,他在《梦的解析》一书中讲,“梦并不是无意义的,并不是荒谬的,并不是以我们的观念储蓄的一部分休眠而另一部分开始觉醒为先决条件的。
它是一种具有充分价值的精神现象,而且确实是一种愿望的满足,它在清醒时我们可以理解的精神动作的长链中占有它的位置,它是通过一种高度错综复杂的理智活动而被建造起来的。
”弗氏认为,梦经历四个过程,即第一个过程是凝缩作用;第二个过程是转移作用;第三个过程是戏剧化作用,即将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东西,把思想翻译成视觉意象的作用;第四个过程是润饰作用。
他说,“梦不可能意味着别的,而只能意味着梦的工作的结果,也就是内梦的思想由梦的工作所改译成的形式。
”弗洛伊德的人格论弗氏的“人格三部分结构”说,即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的。
本我是指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结构部分。
本我按照快乐原则,急切寻找出路,一味追求满足;自我,是指意识的结构部分,是来自本我经外部世界影响而形成的知觉系统。
它代表理性与机智,处于本我与超我之间,按照现实原则,充当仲裁者,它监督本我,适当满足;超我,是指人格中最道德的部分。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提出了一套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对于理解人的行为和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包括其理论框架、关键概念和发展阶段。
一、理论框架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基于他的精神结构理论,即人的心理活动由三个层次组成: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
他认为人的行为和个性特征受到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影响,而这些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来自于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冲突。
二、关键概念1. 冲突: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和心理问题源于冲突。
这些冲突主要包括本能冲突(如性欲与道德观念之间的冲突)和童年经验带来的心理冲突(如童年创伤经历对个性发展的影响)。
2. 本能:弗洛伊德将人的本能分为生命本能(如食欲、性欲)和死亡本能(如侵略、自我毁灭欲望)。
他认为,本能是人格发展的基础,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产生重要影响。
3. 个性结构:弗洛伊德将人的个性结构分为三个部份: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的原始本性,追求满足本能的欲望;自我是个体的意识和现实感知的部份,负责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超我是个体内化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对个体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三、发展阶段弗洛伊德将人的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与特定的冲突和发展任务相关。
1. 口腔期(出生至1岁):此阶段主要关注婴儿的口腔满足和依赖。
如果在此阶段口腔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满足过度,可能会导致吸吮习惯、咬指癖等问题。
2. 肛门期(1岁至3岁):此阶段主要关注儿童的控制和排泄。
如果在此阶段父母对儿童的训练过于严格或者宽松,可能会导致个性特征上的问题,如顽强、强迫等。
3. 繁殖器期(3岁至6岁):此阶段主要关注儿童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的形成。
如果在此阶段经历了创伤或者困惑,可能会导致性别身份问题和性心理问题。
4. 潜伏期(6岁至青春期):此阶段儿童的性冲突被抑制,关注点转向学习和社交。
如果在此阶段遭受挫折或者压力,可能会导致自卑、焦虑等问题。
弗洛伊德理论的基本概念
弗洛伊德理论的基本概念深层假设深层假设它是精神分析的关键概念,同时也是弗洛伊德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这种观念认为几乎所有的心理活动都是无意识得发生的。
依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心理被分成两个层次,表层是知觉意识,又个人意识到得心理活动组成,这个意识范围是有限的。
在知觉意识下的潜意识,由所有的心理活动(记忆、愿望、恐惧等)组成,这部分往往不为人察觉。
弗洛伊德相信我们忘记的事物没有从头脑中消失,他们只是进入了潜意识。
而且,该事物的大部分不是被动忘记的,而是主动忘记的,由意识所推动——一种称为压抑的过程——因为这些内容困扰着我们。
当心理控制松懈的时候,这些被潜意识压抑的事物就可能进入我们的意识,例如当我们进入催眠状态,或当我们做梦的时候。
但是在我们清醒的时候,潜意识中的内容被牢牢的排除在我们的意识之外。
同时,重要的是,这些潜意识中的事物在决定我们的行为方面总是扮演着某种角色。
当我们选择一种职业而不是另一种,或者当我们同某人结婚而不是另一个的时候,我们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告诉自己的那些理由,也是由于我们过去经历中的事件所决定的,这些事件现在一被我们忘怀——这是一个既迷人又让人烦忧的观点。
解析的必要性如果弗洛伊德关于我们行为的起源埋藏在我们心理深处的观点正确的,那么心理学不能将自己仅限于观察表层行为,它必须进行解析,揭示隐藏在心灵的内部动机。
解析式弗洛伊德的主要工具。
在所有的人类行为中——行动、梦想、幽默、艺术品——他看到两层意义:明显的内涵或表层意义,潜在的内涵或真实的、潜意识的意义。
他的理论著作和他的疗法的目的是通过分析揭示潜在的内容:导致人们去做他们所作事情的潜意识力量。
结构假设:本我、自我、超我在提出深层假设之后的几年,弗洛伊德创立了第二个心理模式,及所谓的结构假设。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自弗洛伊德开始,心理动力学的特性是,它关注心理动力的相互作用。
结构假设描述的就是这种相互作用。
简单的说,它声称心理可以被分成三股主要的力量(本我、自我、超我),并且这些力量不断的相互作用,经常是抵触的。
弗洛伊德的五个层次
弗洛伊德的五个层次引言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概念。
其中,他的五个层次理论对于理解人类心智的运作方式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弗洛伊德的五个层次以及它们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一、意识层意识层是弗洛伊德理论中最显而易见的一个层次,它包含我们当前意识到的思想、感觉和感知。
这些内容是我们可以清晰意识到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
意识层的内容通常是我们对外界的直接感知和认知。
它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和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在意识层,我们能够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欲望、目标和动机。
这些意识到的内容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情绪。
然而,弗洛伊德认为,意识层只是心智中的冰山一角,更多的心理过程在无意识层中发生。
二、前意识层前意识层是介于意识层和无意识层之间的一个层次。
在前意识层,我们存储着一些并非马上处于意识的内容,但是我们可以轻松地将其带入意识之中。
这些内容可以通过回忆或者专注来获取。
前意识层的内容可能包括我们过去的经历、潜在的欲望和概念等等。
虽然前意识内容不直接出现在我们的意识之中,但它们对我们的思考和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许多心理问题可以通过揭示前意识层的内容来解决。
三、无意识层无意识层是弗洛伊德理论中最具争议性的一个层次。
在无意识层,存在着我们不自觉的、压抑的、甚至是冲突的思想和欲望。
这些内容常常被我们的意识排斥和忽略掉,但它们却对我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
无意识层的内容可以是过去的经历、潜意识中的冲突、梦境中的符号等等。
弗洛伊德认为,这些无意识内容的存在可以通过心理分析等方法来揭示和解决。
他认为,无意识层对于理解心理问题和个人成长非常重要。
1. 无意识的冲突在无意识层,存在着许多我们可能不自知的内心冲突。
这些冲突可以是由于我们的欲望和社会规范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
比如,一个人可能不自觉地渴望权力和控制,但又被社会价值观所禁止。
这种冲突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问题。
弗洛伊德的三我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的三我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把人格看作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这个整体是分成不同层次的,各个层次起着不同的作用,执行不同的功能。
弗洛伊德在1923年出版的《自我与本能》一书中,他把人格分成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个组成部分。
他认为人格的这三个部分是经常发生冲突的。
1.本我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部分。
它像一口本能和欲望沸腾的大锅,具有强大的非理性的心理能量。
它按照快乐的原则,急于寻找出路,一味追求满足,而不受物理的和社会的约束。
例如婴儿看到东西就伸手去抓,无论这东西是否属于他或是否有害。
2.自我自我是人格中意识结构的部分。
它是在生命的头两年里,经过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才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对外部世界的知觉系统。
它代表理智和常识。
自我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按照现实的原则行事,充当裁判的角色,对本我实行监督,既使本我的要求得到适当的满足,又不违背超我的道德的原则。
因此,自我既是仲裁者、监督者,又是调解人、和事佬。
例如,有一个朋友向你借钱去炒股票。
你借还是不借?借吧,怕朋友还不了钱(本我);不借吧,又怕说你对朋友不讲义气(超我)。
于是你对朋友说:“我怕你炒股票亏本,背上债务,所以,决定不借钱给你”(自我)。
这样,你既保护了自己的利益,又不至于背上“不讲义气”之名。
这就是自我在人格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
3.超我超我是人格结构的最高部分,代表社会的道德、价值的要求,是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内化。
超我是在大约5岁左右开始形成的。
超我表现为良心和自我理想,使人的行为受到更多的限制,按道德的或至善的原则行事。
例如你无意中抬到一个钱包,里面有一笔数量可观的现钞,还有一份医院给病人家属的病危通知书。
你家里小孩上学正需要用钱,假如把这笔钱占为已有,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困难,还可以不为人所知。
你藏好钱包,急忙离开现场。
但没有走多远,你又想,这是别人的救命钱,现在失主正万分着急呢。
弗洛伊德的人格层次理
弗洛伊德的人格层次理(1)“本我”,是人的本能,包括生活本能和死亡本能。
这是一种生物冲动,是人的原始力量的来源。
它属潜意识范围,按照快感原则,要求满足原始本能的需要。
弗洛伊德认为延续个体和种族生命的本能是“生活本能”,或者称为里比都。
他还认为人类除有“生活本能”外,还有一种项亡本能”。
它包括“自我毁灭”、破坏性、侵略性等冲动。
本我包括人的生活本能和死亡本能。
由于译名不同,它又被称为“意底”或“伊德”。
它属于潜意识范围,不受理性、道德、法律和各种社会习惯的约束。
如果仕它自由泛滥,就可能造成危害社会和个人的严重后果。
(2)“自我”,这是人格结构的表层。
它是现实化了的本能。
婴儿最初只有“本我”。
但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逐渐懂得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才能顺利地满足“本我”的要久于是形成了“自我”。
本能始终是为了要达到追求快乐的目的,但是通过它的教师——必然性的教育,使它接受了事实的原则。
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是:“这个原则说到底也是以快乐为目的的,不过由于考虑到事实,是被延续和减轻了的快乐,“自我”是保护个人的精神调节因素,它控制“本我”,以免本能肆元忌惮,造成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代表不可遏制的欲念,“自我”代表理智和深谋远虑。
1(3)“超我”,这是道德化了的“自我”。
它是人格结构中的——个组成部分。
“本我”所遵循的是快感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而“超我”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弗洛伊德在对病人进行精神分析时,发现许多病人由于自己违反了社会道德而深感内疚,甚至有一种犯罪感。
可见在他们的人格结构中有“超我”的部分。
这是人和动物不同之处。
动物有本能。
在和环境的接触中,也多少发展了“自我”。
但“超我”却是人类所特有的。
“超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常所谓的“良心”,另一方面是“自我理想”。
儿童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特别是在父母的影响下,不仅发展了“自我”,而且逐步有了明辨是非的道德观念。
弗洛伊德认为,在冗长的儿童时期,正在长大的人依赖父母生活,留下一个沉淀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洛伊德意识层次理论
弗洛伊德的意识层次理论阐述了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
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无(潜)意识三个层次,好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前意识和无意识却对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意识即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
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前意识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
无意识(潜意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
那么怎么来通俗的理解这三个意识层次呢?举个例子来说吧·,如果我问你:你正在干什么,你会马上回答你正在进行的活动,这就是意识,即我们能够随意而清楚地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我再问你:你中午吃的什么饭?你可能不能马上回答出来,但是通过稍微努力你便能够很轻松的回答上来,这就是前意识,即不能马上回忆出来,但通过努力便能提取到意识层面的主观经验;什么是潜意识呢,我只能通过下面的这个问题来说明了,即你为什么喜欢男人(或女人),你为什么愿意跟男人(或女人)结婚?你肯定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因为你自己也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这就是潜意识,是人类最原始的冲动和本能通过遗传而得到以及你个人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
所以说孩子童年时期的早期经验对他未来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三岁以前的生活经验,虽然那时候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记得,但是他所经历的那些强烈的刺激是印在他的潜意识里的,如果未来遇到与之类似的事情,他便会不知所措,或者表现出异常行为,或者退回到孩童时期,以一种孩童的方式来对待此事。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自成年就性冷淡,像毕淑敏写的《女心理师》里的女主人公贺顿,为什么有的人同性恋,为什么有的人强迫,为什么有的人恐高等等一些异常心理或异常行为出现的原因。
曾经老师给我们放过一个很典型的电影,章子怡演的《茉莉花开》,里面的茉、莉、花三人均是未经过家人同意就和他人结婚,尤其是莉,他结婚之后患了精神分裂症也是由于早期经验,在莉很小的时候曾多次目睹母亲与外婆的情人之间的暧昧与亲昵,这些记忆与莉对这种关系的困惑深深印刻在她的潜意识里,从而导致了婚后的莉对自己深爱的丈夫邹杰与其养女花之间的关系的怀疑,最终导致悲惨结局。
至于茉、莉、花三人为何如此相似均不经过家人同意与别人私定终身,当然是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了。
电影虽然没有继续讲开的未来,但这也给观众留下了很大的悬念和遐想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