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与喜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剧与喜剧
1.悲剧性的概念及悲剧性的本质特征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也就是说,在历史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由于客观社会原因或历史的必然冲突,真善美、生命、爱情、信仰、理想等等“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损害或被毁灭,这个过程或结果使人们陷入剧烈的悲痛,但马上又被正面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所感染,被惊心动魄的感人力量所震撼,因而由痛苦转化为快感,从而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即悲剧性美感。
悲剧的本质是“历史的必然性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这里所说的“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指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要求,它代表着正义的、进步的、新生的力量,以及他们的合理要求,但是由于旧势力的强大和新旧力量对比的悬殊,在矛盾冲突中导致悲剧性结局.这就是说,悲剧性的本质归根结底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矛盾冲突的反映。
从一定意义上讲,悲剧性与崇高是一致的。
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处于尖锐对立与冲突时,客体以外在巨大形式暂时压倒了主体,主体则在严峻冲突中最终征服客体,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充分显现.悲剧性的本质比崇高更加深刻,悲剧性的主客体冲突更加尖锐和更加激烈,具有合理性的社会力量在悲剧中遭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或毁灭,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人们正是从这种毁灭中更深刻地认识到它们的价值,使人们在悲哀与痛苦的同时,努力去奋斗、去抗争。
正因为如此,悲剧的意义,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是与崇高相通的。
悲剧的美是一种崇高的美.
2.喜剧性的概念及喜剧性的本质特征
喜剧性,是同悲剧性相对应的。
“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也就是说,滑稽可笑的人物或事物披上了一件令人炫目的漂亮外衣,以此来掩盖自己的庸俗或丑恶,而当这件漂亮的外衣被撕破时,不仅暴露出自己的本质原形,而且当众受到嘲笑、讽刺和否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喜剧性是一种突现了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和谐,给人以笑的审美类型。
喜剧性的本质特征是“用另外一个本质的假象来把自己的本质掩盖起来。
”生活的喜剧把本质隐藏在假象中,喜剧艺术则是透过假象揭露本质,通过撕开假象,让无价值的内容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喜剧性艺术具有“寓庄于谐"的美学特征.“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谐”是指主题思想的表现形式诙谐可笑。
在喜剧中,“庄”与“谐”处于辨证的统一。
失去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就失去了灵魂;但是,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就不成其为喜剧。
喜剧性艺术之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在倒错中显真实.一切艺术都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而喜剧艺术是要在倒错(自相矛盾)的形式中显示真实,以取得喜剧效果.第二,以夸张揭示荒诞。
通过夸张乃至变形,揭示真实,常常能够产生明显的喜剧效果。
3.美学史上关于悲剧的著名观点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写的《诗学》主要是探讨悲剧的。
他在悲剧的理论中提出:第一,“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所谓有一定长度的行动就是指情节,他认为在悲剧的成分中,“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
悲剧艺术的目的,在于组织情节.他认为悲剧之所以能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主要靠“情节”的“突转”和“发现”,并不靠性格的描写和矛盾冲突。
第二,悲剧有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人物.他说:“悲剧是对比一般人好的人的摹仿",但是悲剧并不是写一般情况下的好人,而是有写在特定条件下的好人,这样才能产生怜悯与恐惧的悲剧效果。
所谓“特定条件"是指一个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也就是好人受苦难和折磨,才会引起怜悯。
而且这个遭受厄运的人和我们相似,由于这种“相似"而引起“共鸣”,才使我们感到恐惧。
第三,悲剧所引起的对人的恐惧与怜悯之情,在积极方面能起“陶冶"作用。
所谓“陶冶”要从道德上来理解,在潜移默化的同时,悲剧还能引起一种理性的力量,在道德上震撼人心的同时给人以审美享受,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奠基作用。
2)黑格尔的悲剧观点
黑格尔从矛盾冲突出发来研究悲剧,认为悲剧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实体性伦理力量的冲突,不是个人的偶然的原因造成的.冲突双方代表的伦理力量都是合理的,但同时都有道德上的片面性.每一方又都坚持自己的片面性而损害对方的合理性.这样两种善的斗争就必然引起悲剧的冲突.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的特点是:第一,承认悲剧矛盾冲突的必然性。
在黑格尔看来,悲剧是两种合理观念斗
争的必然结果,肯定了悲剧矛盾的必然性。
但悲剧的根源不是现实生活中各种物质力量或阶级力量的矛盾冲突,而是两种伦理观念的冲突。
第二,黑格尔所说的悲剧矛盾冲突中,抹杀了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别,在理论上混淆了现实中美丑、善恶的斗争,因而看不到悲剧冲突本身是反映着新旧两种势力的斗争。
第三,黑格尔的悲剧观还具有一定的乐观主义因素,他强调悲剧通过双方的冲突,扬弃了各自的片面性,肯定了双方的合理性。
黑格尔用“永恒主义”得到胜利,来反对悲剧给人一种哭哭啼啼的效果,有一定的乐观主义因素。
但用“永恒正义"来和解矛盾冲突,是对悲剧矛盾冲突的极大歪曲。
他不懂得:悲剧矛盾斗争的结果,虽然新生事物暂时受到压制或牺牲,但在斗争中得到锻炼,无论付出多大代价,新生事物胜利的趋势是不可改变的。
3)车尔尼雪夫斯基首先批评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认为他不从生活出发,而从理论出发规定悲剧的本质,这实际上是宿命论的观点,企图将悲剧的观念和命运的观念联系在一起。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命运的观念和科学的观念是相矛盾的,是不可调和的。
其次,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悲剧是人生中可怕的事情,与艰苦斗争有联系,但又不能等同。
再次,车尔尼雪夫斯基还批评了黑格尔认为悲剧中死者都有罪过的思想.最后,车尔尼雪夫斯基反对黑格尔悲剧矛盾冲突必然性的思想。
在这里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悲剧没有任何必然性,纯粹是偶然的原因造成的,完全抛弃了黑格尔悲剧理论合理内核,把脏水和小孩一起到掉了。
车尔尼雪夫斯基给悲剧下的定义是:“悲剧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
”他说:“悲剧是人的苦难和死亡,这苦难和死亡即使不显示出任何无限强大与不可战胜的力量,也已经完全足够使我们充满恐怖和同情。
无论人的苦难和死亡的原因是偶然还是必然,苦难和死亡都是可怕的。
”但是我们认为在生活中并不是任何苦难和死亡都是悲剧。
正如生活中并不是任何可笑的事情都是喜剧一样。
在森林中被猛兽咬死,在路上被车辆撞死,虽然都是很悲惨的死亡,却不一定是悲剧性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悲剧理论虽然强调了变化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却否认悲剧矛盾的必然性,这恰好削弱了甚至丧失了悲剧所特有的审美意义和巨大价值,同时,也暴露了他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缺陷。
4)马克思、恩格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科学地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对悲剧的本质作了深刻的说明.恩格斯在评论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时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所谓“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指那些体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人的合理要求。
理想以及在实践中所体现的人的优秀品质等等.“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上述人的合理要求、理想等不能实现.这两方面的矛盾冲突是悲剧的本质所在。
马克思也曾经说:“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喜剧出现。
”这也是运用历史的观点分析了悲剧的根源。
马克思所说的“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
就是指历史上的新生事物在成长过程中所必然出现的失败和牺牲,无产阶级的革命是如此,资产阶级的革命也是如此。
总之,悲剧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信号,是社会生活中新旧力量矛盾冲突的必然产物。
5)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里所说的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是指那些合乎历史必然性的人类进步要求和美好的品质。
这里所说的“毁灭”是指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遭受的挫折。
失败和牺牲。
在毁灭中表现正面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
恩格斯和鲁迅对悲剧本质特征所作的概括精神是一致的。
但分析的角度略有不同.恩格斯所说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的不可能实现”,是侧重从历史发展中的矛盾冲突来揭示悲剧的本质,强调的是悲剧产生的历史条件。
鲁迅所讲的“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侧重于说明悲剧所反映的特定对象,即被毁灭的是有价值的东西,并从事件的结局上暗示出悲剧的效果,即有价值的东西遭到毁灭而引起人们特定感情反映.所以鲁迅的话,可以作为理解恩格斯对悲剧本质所作的概括的补充。
4.关于悲剧的类型
悲剧的本质在于悲剧的矛盾冲突,由于矛盾性质不同,悲剧艺术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类型:
1)体现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牺牲
这种类型的悲剧人物具有的特点是:第一,自觉地捍卫真理,为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而斗争;第二,牺牲的英雄与人民的命运有着深刻的联系;第三,在巨大的苦难中显示出他们的崇高品质,他们的牺牲成为新世界代替旧世界的信号。
这种悲剧的特点不是悲惨,而是悲壮;不是怜悯,而是自豪;不是恐惧,而是无畏。
2)善良的普通人民的不幸和苦难
在这种情况下,历史的必然要求表现人们对生活劳动的正当要求,但是在强大旧制度的压迫下,广大劳动人民遭到不幸、苦难和死亡,产生悲剧。
鲁迅称这种悲剧为“几乎无事的悲剧",象“无声的语言一样”。
3)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
这主要是由于在一定历史阶段上,曾经是先进的、合理的社会力量,社会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始转化为旧的力量,而与社会历史进程相矛盾,但是,它又还没有完全丧失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因而,它的代表人物的失败或毁灭,也有一定的悲剧性。
它之所以还有一定的悲剧性,在于代表毁灭的悲剧人物为争取自己的合理性而斗争。
此外,旧事物的悲剧也可能产生在旧世界内部的矛盾冲突中。
当不处于统治地位的旧力量起来反对统治阶级,反对占统治地位的现存制度,他们的目的虽然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但是,他们的斗争在客观上有利于推翻旧制度,推动历史向求发展,因此,这些不占统治地位的旧势力在斗争中遭到的不幸、苦难和死亡仍带有一定的悲剧性。
5.关于悲剧的客观审美效果和积极审美意义
悲剧的客观效果也就是欣赏悲剧的美感特点。
它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由于悲剧反映了先进的社会力量在严酷的实践斗争中的苦难和死亡,美暂时被丑所压倒,因此,悲剧使人产生一种痛苦之感,是痛苦之中的愉快,使人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这就是悲剧中的崇高感.
2)人们在欣赏悲剧时不仅仅是流泪,同时由于美在受到摧残时,显示出光辉的品质,又使人在道德感情上受到“陶冶”.在美感的各种形态中,悲剧所引起的美感最接近道德的判断和实践的意志。
3)在悲剧的美感中显示着认识与情感相统一的理性力量,伦理特点非常突出。
悲剧必然使人产生痛苦,但革命的悲剧使人从痛苦中产生力量,使人从先进人物的痛苦和毁灭中认识到真理,它能唤醒人们,鼓舞战斗,从而使我们受到教育。
由悲剧的客观效果可以看出,悲剧对人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主要表现为:
1)认识生活道路上充满了矛盾、曲折和艰苦的斗争,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坚持需要付出代价,有时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2)激发人们学习英雄人物在严重的实践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和极大的精神力量。
3)激起人们对丑恶事物的憎恨,增强美丑的识别能力。
悲剧使人们自觉地向进步人物学习,树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在实际生活中追求美好、崇高的人生境界.
8.喜剧性、喜剧艺术和喜剧艺术的多样性
美学中的所讲的喜剧包括“生活中的喜剧”和“艺术中的喜剧”。
艺术中的喜剧是生活喜剧的艺术表现,是艺术家提炼、概括生活喜剧,用艺术形式再现和表现生活喜剧的结果。
从根本上说,生活喜剧与艺术喜剧的根源是一致的,因为社会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艺术是社会生活的集中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充满各种进步与落后力量(包括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的矛盾,当进步与落后的事物本质与其现实表现形式之间出现矛盾、乖讹、倒错现象时,就产生了令人发笑的喜剧。
虽然生活喜剧与艺术喜剧的本质和根源是相同的,但社会喜剧与艺术喜剧的区别还是明显的。
生活喜剧是在现实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生活喜剧是现实本质显现为乖讹、倒错、自相矛盾的形式;艺术喜剧是艺术家有意识地创造符合生活本来面目的诙谐幽默形式,去表现生活的本质。
喜剧艺术的本质特征是“寓庄于谐",即用诙谐幽默的形式表现真实的社会生活本质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喜剧的形式是诙谐可笑的,但喜剧的内容是严肃深刻的,艺术家在喜剧作品中体现的创作态度也是严肃认真的。
构成喜剧艺术寓庄于谐的主要方法是夸张、倒错、巧合等.
喜剧艺术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喜剧的表现形式方面,如讽刺、幽默等等。
当然,喜剧艺术的本质特征和喜剧艺术的多样性,都是有生活喜剧的本质特征和多样性决定的,都是由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及其表现的多样性决定的。
现在社会有多少人在温柔的富贵乡中疲软胫骨麻木神经?有多少人选择质朴,选择刚健,选择永恒?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阿谀逢迎迎合了庸人,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
当今社会为何市场充满假货、情场遍布陷阱、学校屡爆丑闻、医院见死不救、崇高受人嘲笑、无耻视为正常,
拾金不昧难觅踪影、尊老爱幼离人远去、卖淫嫖娼屡禁不止、吸毒传黄恣意蔓延?人们只知道这些社会丑恶现象的根源是道德滑坡,却不知道导致道德滑坡的原因是腐败官员们的始作俑.看看那些包二奶、养情人、到处沾花惹草,早已突破道德底线,并由此而大肆贪腐的失德官员们骄奢淫逸、寡廉鲜耻的丑态,我们就可发现,这种普遍性道德是非颠倒、道德良知丧失恰恰是腐败的官场造成的。
腐败官员的无情造成社会人性冷漠,腐败官员的无信造成社会诚信缺失,腐败官员的无行造成社会犯罪日增!
无论是文学艺术中的悲剧还是喜剧,都根源人的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然而它们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现实生活。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悲剧”一词,人们也常常把一些不幸的、痛苦的事情称作“悲剧”,然而严格说来,这只是一些“悲惨的事件”,不属于美学意义上的悲剧。
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与文艺美学的悲剧在内涵上的区别可以有如下几点:
第一,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概念是极广泛的、不严格的、零散的,它与“悲惨的事件”等同.而艺术中的悲剧却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审美形态,其首要任务是描写尖锐激烈的社会冲突,并且代表进步正义的一方暂时毁灭,激发人们崇高的审美感。
第二,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可以是必然的,但绝大多数是偶然的,一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发生。
但艺术中悲剧都涉及人与人或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悲剧的发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第三,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可以以丑为对象.但艺术中的悲剧主人公必然代表正义的力量,策略上可能有缺陷,但伦理人格上必须是完善的.
由此,我们可以给美学意义上的悲剧范畴的内涵作这样的界定:悲剧体现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其中,“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指那些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代表民意的正义、进步的力量,或是善良、光明、美好的杰出代表,就是那种既符合真、又体现善的崇高势力;“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旧势力暂时占据优势,阻止代表“历史必然要求”的理想的实现与追求,并使它们遭受暂时的挫折与失败,使其合理要求得不到实现.
鲁迅先生关于悲剧也有过一句著名的论断:“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是从悲剧的最终结果上来认识悲剧的本质的,悲剧最终是以“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而结束的.“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正是符合历史必然要求的东西,正是这种有价值的人生的被毁灭,客观上赋予了人生以一种非常严肃的意义,进而使人们在同情与怜悯之中萌生了对善良、正义和真理的渴望,形成了一种悲剧性的审美效果.
这里,我们可以从三方面阐述一下悲剧的美学特征,以加深我们对悲剧范畴的理解.
第一个特征,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正面人物。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悲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
”这就规定了悲剧主人公善的品格。
这里所说的“正面人物”,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它既包括英雄人物,又包括那些默默无闻的平凡的小人物(《祝福》中的祥林嫂),但是他们共同一致的品格是进步、纯洁、善良。
正面人物是多种多样的,其内心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
有的悲剧主人公不但以美的魅力去吸引观众的注意,而且以善的品质去引起观众的同情与怜悯。
如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以死殉情,用人文主义克服家族封建意识;还有的悲剧主人公内心深处充满了真理与谬误、进步与落后的激烈斗争,斗争的结局是: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真制服了假,善克服了恶,美战胜了丑,然而却在这一倾刻遇到失败或毁灭.如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中的奥赛罗、《李尔王》中的李尔等。
之所以悲剧主人公要是正面人物,这主要原因是为了唤起人的同情感,产生悲剧效果。
第二个恃征,在悲剧冲突的展开中,用美的毁灭来否定丑的存在.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充满了善与恶、进步与落后的斗争,新生力量在强大的邪恶势力之下暂时毁灭了,失败了,造成了悲剧,但是,悲剧可以摧毁一个崇高伟大的人,却不能摧毁一个人的崇高伟大,美的被毁灭只是具体形式,其精神却完全战胜了丑和邪恶势力。
如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取火造福,而被判永久锁在悬崖绝壁上被凶鹫啄食肝脏,岂不悲壮!然而他的精神
之壮美却永远存留天地之间,并彻底战胜了宙斯的凶残。
第三,从悲剧效果来看,怜悯、恐惧、陶冶、净化、提升—-这是欣赏悲剧逐步展开的心态感受。
这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悲剧必然首先要唤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进一步在领略悲剧美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心灵得到陶冶和净化(即情感上的熏陶、感染与升华)。
“恐惧”,是因为美的毁灭而引起的惊骇之情,但这种恐惧要适度,过多或不足,都可能影响悲剧的效果。
由于悲剧的特殊性,它不但给人莫大的审美愉悦,还会给人以真的启迪:理想的道路并不平坦,而是充满了艰辛曲折;要实现理想目标,必须经受住挫折,准备付出代价,以赢得更加光明的未来。
我们再来看喜剧。
喜剧在通常情况下被当作戏剧的一种类型,但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它指的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中一切喜剧性的审美现象。
同悲剧一样,现实生活中的喜剧与艺术美学中的喜剧也不能等同,其区别是:第一,现实生活中的喜剧现象较为广泛零散,没有一定的集中形态,因之不一定具有审美价值。
而艺术中的喜剧则具有强烈的审美形态,既表现了现实中的喜剧性冲突,又表现了主体的审美态度;第二,现实中的喜剧现象可以是必然的本质的,但大量却是偶然的(如善意的挖苦、讥笑),但在艺术中,喜剧必然排除偶然性,并且集中表现喜剧性本质;第三,现实中的喜剧缺乏鲜明的否定性,有时还可以伪善的面目出现,但艺术中的喜剧具有鲜明的否定性与批判性,它是美对丑,善对恶的彻底胜利。
如果说悲剧是通过五对美的暂时的优势而表达人生的严肃,并揭示美的理想的话,那么喜剧则是通过对丑的彻底否定和批判,来表达人们对美的理想追求,并体验胜利后主体人格的愉悦与轻松。
质言之,悲剧是对美的间接肯定,而喜剧则是对丑的直接否定。
喜剧在其具体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名实不符、以假乱真、当众出丑等。
这里我们结合论述喜剧的基本特征谈一谈。
喜剧的特征有如下几点:
第一,揭穿旧势力、旧世界的内在空虚本质和无价值形式,以激起人们最后埋葬它的勇气和力量,这是喜剧的最基本特征。
鲁迅先生在讲了“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之后,紧接着又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喜剧的真正本质就在于,当丑的恶的东西已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依据,但仍与善进行挣扎,并以美的形式来掩饰其空虚、愚蠢的内容,因而呈现出种种可笑的丑态,使审美主体在自由、轻松的感性形式中,以笑来嘲笑、揶揄丑。
人们在嘲弄丑时,看到了恶的渺小与空虚,因而体现出告别旧势力的自豪、优越、愉快的审美感。
第二,笑是喜剧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笑也是喜剧性在欣赏者生理上的集中反映。
喜剧来自笑,通过笑的形式才得以实现人格的轻松。
也只有当笑用于否定丑、肯定美时,才构成喜剧。
什么是笑?美学史上,许多美学家对此作过有意义的探讨。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因为他认为在一切引起活泼的憾动人心的大笑里必然有某种荒谬悖理的东西存在着;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喜剧性的笑是“感性形式压倒理性内容,从而表现其空虚。
”柏格森强调“笑是处于内在矛盾对立的对象中的机械性压倒生命性的结果。
"马克思认为笑首先是人对社会或艺术中的喜剧现象所处的一种主观态度,是对丑的东西的一种情绪上的反映,因此笑的内容是社会性的。
通过这些论述我们可以看到,笑与人的不正常的语言、行为等因素相联系,也与日常生活中的背离情理的现象有关,如成年人头上戴一顶婴儿帽,一个现代裁缝扮演一个罗马大将去演悲剧,一个猴子穿上一件上衣等都会令人发笑。
喜剧大师卓别林在《摩登时代》里扮演的工人拧螺丝的动作,是机械的生产动作形成的。
后来,成了习惯动作,见了什么都想拧,便十分滑稽可笑了。
第三,夸张也是喜剧的重要表现形式.如堂吉诃德的形象便融入了许多夸张手法,卓别林的喜剧动作也是通过变形夸张进行的。
但是夸张要抓住实质,表现要适度,否则就引不起喜剧性美感,反而可能生厌、流于浅薄。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进步,悲剧与喜剧在其内涵和形式上都将有很大的变化,随着人们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对于悲剧和喜剧的效果将有新的独特的理解。
如对于悲剧主人公的失败或灭亡的命运,也不止停留在一般的怜悯同情上,而是升华到更高的境界,即在内心里产生这样的欲念:为了人类的理想,为了我们能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