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开放性试题解答指导.docx
考点11开放性试题(原卷版)-初中记叙文阅读指导与训练
![考点11开放性试题(原卷版)-初中记叙文阅读指导与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ebffd68c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b.png)
考点十一:开放性试题巧解答在记叙文阅读中,最后一道题往往是一些开放性试题。
做这类题时,主要是选好角度。
【考题形式】1.仿写类:此题型一般式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类似的句子。
2.评价类:此题型一般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3.感悟类:此题型一般问在文中某一具体情境下你的感受、体验、做法或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
4.续写类: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或者在指定的情境下进行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5.材料类:此题型一般出示链接材料,结合原文后写出探究所得。
【答题技巧】1.仿写类:方法:(1)要读懂题旨要求。
(2)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
(3)抓住例句的修辞手法或句式特点。
(4)确定仿写对象时可以联想与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联想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2.评价类:评价感受的对象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感情;(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方法:统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
3.感悟类:(1)问在文中某一具体情境下你的感受、体验、做法。
方法:A、指出这一具体情境下蕴含着的思想意义,道理;B、结合文中具体的事例谈你的感受、体验、做法,并说明理由。
C、总结你的观点。
(2)或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
方法:观点正确、思想健康、结合实际、言之有理。
答题顺序:A、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
4.续写类:方法:把握题目要求,充分理解原文有关内容,理清原文思路,与前后文意思连贯,同时联想和想象要合理。
开放性试题如何解答
![开放性试题如何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c01333f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c.png)
开放性试题如何解答从语文知识角度讲,是让学生在命题人创设的得一定情境中运用所学语文知识、体现语文能力的一类试题。
语文开放性试题的考查不局限于语文知识,更侧重语文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开放性试题的开放性是针对试题的答案而言,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
试题在考查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要考查汉字的音、形、义的识记程度,就列举社会用字不规范例子,让学生发现、识别、纠正,在虚拟实践中考查学生语文素养。
要考查语言的准确性,就从时间运用的语段和句段中,找出使用同义或相近的短语实例。
让学生从语段中筛选有用信息,来考查理解语言、概括语言的能力。
变幻语境填句,来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创设情景,考察古的理解运用能力。
总之,开放性试题是在放开视野,在切合实际的、更为广阔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开放性试题,因其开放性,所以新题型层出不穷,以下举四种简要分析:(一)仿写类例题:依照例句,再写出3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
例: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1)语文是,让人。
(2)语文是,让人。
(3)语文是,让人。
(山西)解答此类题型,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要统一;结构要一致;修辞一致;语意协调(语体色彩、感情色彩、风格);做到创新有个性。
(二)述感类例题:你认为一个人的成长跟环境有没有关系呢?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解答此类题型,考生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不能局限于一个方面答题,可以多角度,正反两方面回答。
答案要求,语言精练,表意准确,抓住关键,言简意明。
(三)类例题:指出下面两幅对联分别指的是谁,并写出主要作品。
A、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B、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远,唯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边,尚有三庙旧祠堂。
()《》这题型考察文学常识与过去不同,很有创意,能够真正检验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素质,体现了中考命题的创新精神。
六阅读七、巧妙解答开放性题目
![六阅读七、巧妙解答开放性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6a4d6002227916888486d7aa.png)
她心里一直涌动辍学的想法,而且越来越强烈。
这天,她刚转(zhuǎn zhuàn)过路口,就看见了奶奶。同时, 她还发现一个老人在那里摆摊修车。她和奶奶走的时候,老人也
收了摊,不紧不慢跟在后边一起往回走。
她觉得这位修车的老人很慈祥,奶奶也觉得他人很好。由于 老人一般在她放学的时候收摊,于是,奶奶放心的把我交给了老 人。每天很晚的时候,悠长的巷子里,就回荡这一老一少回家的 欢声笑语。 她不知道老人一天内出摊多少时间,也不知道老人一天能挣 多少钱,她所清楚的是,有了这位老人,她也没有想过辍学的事 情。 后来,她上了大学。再后来她有了不错的工作。那年冬天, 她回去看望已经风烛残年的奶奶,听说后街的那位老人去世了, 她去吊唁碰上了老人的女儿,她悲戚的说,老人可是位好的修车 师傅啊。老人的女儿并不认识她,说,我爸哪会修车啊,刚退休 的那一年,他在晚报上看到了一个故事,就说什么也要去那个街 口修车。她突然想到几年前,她在晚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表达 过那条悠长的巷子带给她的烦恼。她问老人的女儿,老人读到的 故事主人公是不是一个女孩子?
1、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偏僻 )的山村 ( 胡子拉碴 )的中年男人 ( 破败 )的屋子 ( 遥远 )的乡下 ( 不期而遇 )的温暖 ( 生生不灭 )的希望 2、读下面的句子,然后在括号里写一个词用代替加点的词。 (1)他所在的报社还专门为他开辟了一个“寻亲”的栏目,收起 许多读者的关注。 注意 ( ) (2)之后,孤苦无依的他,一个人从遥远的乡下流落到这座城市。 ( 孤苦伶仃 ) (3)家破人亡的那一年,我遇到了许多冷遇,没有感受到笑脸, 没有得到过帮助,人人都躲着我。 ( 冷落 ) 3、用关联词把下面的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我缺少温暖。 我想给你温暖。 因为我缺少温暖,所以才想给你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方法doc
![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方法doc](https://img.taocdn.com/s3/m/41fa21270722192e4536f6eb.png)
开放性试题的主要类型•模拟仿写类•筛选提取类•感受启示评价类•赏析类•续写补写改写类一、仿句的技巧:1.仿修辞,仿句意,仿格式。
参照对偶。
2.积累仿句美词词库,分类储存,进行造句训练.分为:日月星辰\花鸟虫鱼兽\琴棋书画\陆地海洋天空\天地宝物.仿描述句二、筛选提取类答题方法:•注重平时积累.•理解意思,准确表达.(后面专项练习)三、感受启示评价类(一)理解关键词句:(1)理解多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字面意义,词性感情色彩隐含义。
(2)词语顺序:认识事物由浅入深,表里顺序,现象到本质,与上文对应关系;递进关系。
(二)句子的深层含义(注意作者的感情倾向)(1)分清类别,是弦外之音还是言简意丰.(2)是弦外之音注意象征比喻双关,找到本来事物,来道理;是言简意丰的句子,展开扩充,细致,讲清感情内涵.。
特别注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起限制作用的副词,对句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三)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典型题型:“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答题方法前提:首先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对人物的态度倾向,赞美抨击与肯定否定.注意文章中议论抒情句.扣紧材料,确立感点:(1)记叙文或文学作品,抓住任务最突出的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含义;(2)议论文,围绕中心论点;(3)寓言散文:领会深刻寓意。
采用3+1模式回答问题•一句:谈自己的感悟,自己受到的启发,自己的评价.态度鲜明,语意明确.(提出问题)•二句:引用原材料中话和事,证明自己的感点,谈自己的扩展理解.•三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相关的感悟,启发理解. (分析问题)•四句:重新强调感点,加深印象.(解决问题)•注意:如果限制字数,一定要精练,点点俱到.四、赏析类:答题方法:形成语文知识系统:•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列图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心情,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理论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阅读训练6 解答开放性题目 - 答案
![阅读训练6 解答开放性题目 -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552e7a960590c69fc37645.png)
阅读训练6 解答开放性题目的能力开放性题目的增多,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成果,衡量的是同学们的创新意识、综合能力,是形势发展的必然。
阅读文章后,针对文章提出的一些开放式问题,很多同学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
其实,开放性问题虽然问法千变万化,但是在回答时也有一定的方法可循。
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恰当的方法找到答题的思路,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充分利用起来。
1.抓文章主要内容,解答开放性题目开放式题目主要考查我们平时的知识积累,回答这类问题,我们可以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入手,通过对主要内容的把握来思考,来谈我们受到的启示。
2.抓文章关键段落,解答开放性题目一些开放式问题所问的内容很具体,我们可以根据问题的具体范围在文中找到关键性段落。
文章的关键段落可能是问题的一种起因,也可能是问题的一种结果,还可能是问题发生的过程。
我们可以从这些关键段落展开思考,回答问题。
3.联系学习、生活,解答开放性题目一些开放性问题是让我们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感受的。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还是应该抓住文章的中心和主要内容来思考,具体谈谈自身受到的启示和内心的真实感受。
1.一条红围巾一个小男孩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
家里很穷,母亲日夜劳作仅能维持生存而已。
小男孩非常懂事,他发奋学习,期望有朝一日回报母亲的厚恩。
他的数学老师是一位善良的女教师,知道他家境困难,常常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他。
冬天里的一天,母亲上山砍柴不小心划伤了脖子。
由于天冷,伤口一时很难愈合。
小男孩心急如焚,却有心无力。
数学老师围着一条漂亮的红围巾,火一样的颜色让人感到温暖又舒适。
小男孩想:要是母亲也有这样一条红围巾,她的伤一定很快就会好的。
但他只是想想而已,一条围巾的钱,对他来说是昂贵而可望不可及的。
然而有天中午,他回校取遗忘的东西时,一眼就看见了挂在铁丝上晾晒的红围中。
四周无人,他的心紧张地跳动起来,母亲的疼痛和他对母亲的担心占了上风。
终于,他取走了那条围中。
送给母亲时,他谎称捡来的。
母亲微笑着围上围巾什么也没说。
《中考语文复习开放性试题解答技巧》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开放性试题解答技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60f538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3.png)
分点
•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句, 突出重点。
分段
• 确保每个段落只讨论 一个主要观点,理解并分析作 者的意图和观点。
写作
要求根据提示或给定的素材, 进行自由创作。
作文
根据题目要求,发表个人观点 或对某个问题进行论述。
注意事项
1 避免无中生有
不要编造没有依据的信 息,始终以真实的素材 为基础。
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
1
分析题目
仔细审题,理解题意,确定自己需要回答的问题。
2
表达思路
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
举例说明
使用恰当的例子,以加强自己观点的可信度。
4
扩展思考
展开思考,从多个角度深入解读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开放性试题解答结构
分层
• 按逻辑关系进行层次 分明的组织。
2 认真审题
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确 保准确理解并完整回答 问题。
3 合理发挥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和创造力,展示个人独 特的观点和见解。
总结
总体复习策略
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确 保全面复习各个知识点。
解答技巧总结
掌握开放性试题解答的基 本技巧,包括分析题目、 表达思路等。
实战演练建议
参加模拟考试,提高解答 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中考语文复习开放性试题 解答技巧
准备中考语文复习?本课件为你提供开放性试题解答的技巧,帮助你更好地 应对这一考试要求,取得优异的成绩。
开放性试题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开放性试题是指那些可以有多种解答的题目, 要求考生能够用独立思考的方式给出个人的 见解和观点。
特点
开放性试题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主观性的 特点,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 造力。
初中语文阅读开放性试题的解答
![初中语文阅读开放性试题的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8fb84e035901020207409c99.png)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开放性试题的解答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生活的领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题型小结: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表述;2、对某一现象发表独特的看法和见解;3、结合实际对某问题谈自己的认识;4、自然界对人类的启示;5、对人类关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6、针对生态环境提出警示性标语、建议或公益广告。
7、记叙文阅读开放性试题: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如:①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字数在100字以内)(6分)②第(21)—(24)段是“我”对自己过失的反思,从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不少于80字)(5分)二、开放性习题具有两大鲜明的特点:1、限制条件比较少,很少有审题障碍,给我们的答问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紧扣文本,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拓展性比较强;或从文本的全篇入手,或从某个句段生发,触发学生的思考,由此沟通我们学生的生活、情感、思想。
三、得分偏低的原因我们在平时训练和考试中往往觉得这类题的回答并不困难,有话可说,可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得分很低。
究其原因,主要容易出现下列三种现象:一是“偏”。
我们没有很好地读懂题干的要求,没有读懂文章的主题,没能弄明白作者所要叙什么事,抒什么情,说什么理。
我们常常拉起笔就答,要么就文章说文章,要么踢开文章“另起炉灶”,只谈自己的生活或体验。
二是“空”。
我们有时只满足于空谈大道理,没能把自己的独特体验融会其中,常常套用名人名言,来一句干巴巴的说教,缺乏说服力。
三是“乱”。
我们有时洋洋洒洒写了一大段,却只是重复着一层意思,不能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没有一定的层次。
另一个方面,对语言没有很好的推敲、整理,常常表达混乱,言不达意。
四、解答方法:这样的题目事实已经成为我们训练、考试的主要失分点之一。
要回答好这类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一要读懂文本,或全文的感知,或句段的透析要紧扣文本的主旨,不能脱离文本空谈。
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31aca66bec0975f465e2a3.png)
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及答案1、联想题: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示例:秦始皇战争景点金字塔(答案两个字)——长城题目:武松交响曲张艺谋夏完淳(答案两个字)——(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阳光”的本义,即太阳所散发出来的光芒。
感情色彩上不合褒贬,中性词。
如“温暖的阳光,阳光灿烂”等,今天由于社会的日新月异,“阳光”这个词语也发展变化.人们赋予它更多新的内涵。
如“阳光女孩”,这里的“阳光”与“青春”相近,“健康年轻”的意思;我们还常听说政府处理事务时要“阳光化”,其实也就是说要公开化,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试说出下面句子中“阳光”的含义。
(1)冯乡长帮风舞山庄挖你们的人才,虽然做法有些不阳光……(《刘老根》续集中的台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阳光”再造一个句子,使其含义与(1)句中的“阳光”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水浒》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饿,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大旗在门前,上面写着五个大字:‘三碗不过岗。
’”从现代商品经济观点来看,“三碗不过岗”是绝妙的广告词。
它究竟蕴含了酒店主人怎样的用心?请回答两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有关内容,写出第三个同学的回答。
老师在课堂上讲了玫瑰的有关知识。
讲完后,老师问学生:“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第一个同学回答:“虽然花儿美,但是刺扎人,我要远离它!”第二个同学回答:“即使刺扎人,但花却很美,我要欣赏它。
”第三个同学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多年以后,前两个同学都无所作为,只有第三个同学以其培育出的新品种玫瑰而闻名。
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41562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8.png)
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及答案1、联想题:按照提醒写出相关内容。
示例:秦始皇战斗景点金字塔(答案两个字)——长城题目:武松交响曲张艺谋夏完淳(答案两个字)——(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阳光”的本义,即太阳所散发出来的光线。
感情颜色上不合褒贬,中性词。
如“暖和的阳光,阳光绚烂”等,今日因为社会的日新月异,“阳光”这个词语也进展变化.人们给予它更多新的内涵。
如“阳光女孩”,这里的“阳光”与“青春”相近,“健康衰老”的意思;我们还常听说政府处理事务时要“阳光化”,其实也就是说要藏匿化,提高工作的透亮度。
试说出下面句子中“阳光”的含义。
(1)冯乡长帮风舞山庄挖你们的人才,虽然做法有些不阳光……(《刘老根》续集中的台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阳光”再造一个句子,使其含义与(1)句中的“阳光”全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水浒》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饿,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大旗在门前,上面写着五个大字:‘三碗不过岗。
’”从现代商品经济观点来看,“三碗不过岗”是绝妙的广告词。
它毕竟蕴含了酒店仆人怎样的专心?请回答两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4、按照有关内容,写出第三个学生的回答。
教师在课堂上讲了玫瑰的有关学问。
讲完后,教师问同学:“你们最大的感触是什么?”第一个学生回答:“虽然花儿美,但是刺扎人,我要远离它!”其次个学生回答:“即使刺扎人,但花却很美,我要观赏它。
”第三个学生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年以后,前两个学生都无所作为,惟独第三个学生以其哺育出的新品种玫瑰而著名。
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解答指导
![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解答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f457c2f40740be1e640e9a48.png)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1、:有与虚两大。
(1):表示在的意,能作短或句子的成分能独立成句。
虚:一般不表示在的意,不作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例外),它的基本用途是表示法关系。
A、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
表示人的名称,好像志、作家;表示详细事物,河流、高峰;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名称,上午、夏季;表示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向名称:上、下(称方向)名的法特点 : ①表示人称的名,能够在后加“ ”表示多半②方向常用在其余名后,成表示所、范或的方向短③名一般不受副修。
B、:是表示作行、展化、心理活等意的。
表示作、行:坐、听;表示存、消逝或展化:有、生;表示心理活:、恨;表示使令:叫、;表示可能、意向(能愿):能、会;表示向(向):来、去;表示判断(判断):是。
的法特点:① 一般受副“不”的修。
② 后边能够“着、了、”,表示。
③一部分能够重叠,表示短或的意思。
④判断“是”主若是句子的主和。
⑤能愿后边不可以跟名,能愿能够和后边的一同作中心,也能够独作中心。
⑥ 向能够独作中心,也能够在中心后边作。
C、形容: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状的。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的:美丽、;表示事物状的:快、慢;形容的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能够用重叠形式来加。
②大部分形容能够受副“很”修。
D、数:是表示数目的。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的法特点:①数目增添,能够用分数表示,也能够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好用分数,不可以用倍数。
E、量:是表示事物和作、行位的。
表示事物位的量叫数目。
表示作、行位的量叫量。
表示事物位的:个、只;表示作、行位的:次、回,有也借用某些名来表示,如:脚、年;量的法特点:①量常和数用,成数目短,也称数目启数目。
②表示物量的数目常用在名的前方。
③表示量的数目数目常用在的后边。
F、代:起取代或指示作用的。
代分人称代、疑代、指示代三。
代的法特点: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假如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位”②第三人称复数代“他”可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 指女性③注意“我”和“咱”用法的区。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怎样解答开放性考题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怎样解答开放性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9a136c2c650e52ea55189883.png)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怎样解答开放性考题近年来,为了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教材改革,各省市高考语文正实现以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而试卷中开放性试题的设置,便是这一转变的突出表现。
可以说,开放性试题作为高考试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不仅对中学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怎样解答开放性试题呢?建议考生注意如下几点:(1)要注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开放性题目无论怎么变化,都是围绕阅读材料“中心”而进行辐射的,因此,理解分析能力的高低是开放性题目回答好坏的关键。
对原材料理解准确,就能进行类比、引申和拓展。
如2005年上海春考题第13题:沙漠玫瑰的开放给了作者认识历史的方法,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它给你认识事物带来的启发。
此题三句话就是三个要求,第一句话要求考生必须明确作者认识历史的方法是什么?才能答好后面两问。
作者在文中举沙漠玫瑰的例子无非是想说明不能片面、静止、孤立地看待事物,应该全面、发展、联系地认识历史。
许多考生不能全面地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认识方法,尤其不能上升到思想认识层面,该题回答就不准确,不能拿满分。
(2)要注意审题,把题目看清楚。
2006年上海春考题第4题:“请任选所附的一幅图,作一简评。
”许多考生把题目中的一个关键词“简评”当作了“简述”,只是照抄原文或把原文的观点用自己的话重述了一遍,导致失分严重。
(3)要有清晰的思路和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回答时应做到“意在笔先”,想清楚了再回答。
一是要注意有问必答,问什么答什么,怎样问怎样答。
考生易犯的毛病是答非所问、答案与题目所问的顺序不对应。
二是要先“亮”观点,再述理由;观点要清,叙述要明;考生回答往往在没有表明自己的观点时,就急于阐述举例。
三是要阐述清楚,言简意赅。
赅者,完备也。
简答题当然在于“简”,但在强调语言简洁时,千万不可忽视表意的完整性。
如谈某一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一般步骤是:a.该句在文中的特点(意思)是什么?b.表达作用(效果)是什么?c.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语文开放性试题及答案
![语文开放性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f05d73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1.png)
语文开放性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 请描述文中描绘的春天景象。
答案:文中描绘的春天景象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
山变得朗润,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也变得红润。
小草从土里偷偷地钻出来,园子里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的绿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花下蜜蜂嗡嗡地闹着,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 文中“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桃树、杏树、梨树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形象地描绘了它们竞相开放的景象。
二、作文题题目:《我的家乡》要求:请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描述你的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
答案:略(作文题答案应由考生自行创作,此处略去。
)三、古文翻译题阅读下面的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之后,按时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四、诗词鉴赏题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
高中语文开放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开放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7abe8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0.png)
高中语文开放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共40分)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20分)(文章内容)(1)文章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5分)(2)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主题?请简要概括。
(5分)(3)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5分)2.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20分)(诗歌内容)(1)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是什么?它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5分)(2)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5分)(3)这首诗歌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5分)二、作文(共60分)1. 请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30分)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
2. 请以“我眼中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30分)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挚,描写生动,结构完整。
三、古文阅读(共50分)1.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25分)(古文内容)(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5分)(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5分)(3)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5分)(4)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10分)2. 默写《出师表》全文,并注明作者。
(10分)(1)全文默写。
(8分)(2)注明作者。
(2分)(3)解释文中“先帝”和“陛下”的含义。
(2分)四、语言运用(共50分)1. 根据语境,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10分)(1)在这段话中,应该填入的词语是______。
(2分)(2)根据上下文,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空。
(2分)(3)在句子中,哪个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2分)(4)选择一个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准确。
(2分)(5)在这段话中,最合适的词语填空是______。
(2分)2. 改错(10分)(1)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5分)(2)指出句子中的错误并改正。
(5分)3. 语言综合运用(30分)(1)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表达你对材料中现象的看法。
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解答指导
![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解答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a854662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6.png)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能够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能够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能够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能够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能够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能够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能够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能够用重叠形式来增强语义。
②绝大部分形容词能够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很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能够用分数表示,也能够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如何解答高考语文开放性试题
![如何解答高考语文开放性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1dd54f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6.png)
如何解答高考语文开放性试题近年来,高考语文正实现以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而试卷中开放性试题的设置,便是这一转变的突出表现。
可以说,开放性试题作为高考试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不仅对中学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所谓开放性试题,它是相对于封闭性试题而言的。
封闭性试题一般指选择题和有固定答案的填空题,人们也称之为客观题;开放性试题一般是指试题允许、提倡并鼓励答案多元化的一种主观性题型。
开放性试题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答案多元不唯一,考生答题可不必拘泥于一个思路和单一的、固定的答案,所答内容也不必要求与答案完全一致。
从试题形式看,主要包括没有固定答案的填空题、简答题和作文题三种。
开放性试题答案的多元化,并不意味着考生答题想怎样答就怎样答,违背题目主旨、不符合题目要求、“牛头不对马嘴”和“风马牛不相及”的答案,显然是“不受欢迎的”。
可以说,开放性试题的开放,并不是漫无目的、毫无条件的开放,而是在开放的同时还有一定的限制,是开放性与限制性的统一。
在答题过程中,不少考生对开放性试题中限制性信息的忽视,是导致高考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把握开放性试题中的限制性信息是做好开放性试题的重要前提。
一般来说,开放性试题中的限制性信息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明确标示于题干中的限制性条件,如:在你常读的报纸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报纸名称)?请从两方面作简要介绍。
这里的“常读”,说明不是大家不熟悉的报纸;“最喜欢”中的“最”回答时要凸显出来;“两方面”不是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
另一种是出现在试题材料中的限制性内容,如:就作品中的画线句(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展开想像,作一段场景描写。
此题要求考生展开想象进行场景描写,不是凭空想象,随心所欲,而是要紧紧围绕“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两句来展开,尤其是“万家”、“闹”、“十里”等词要着力表现和描写。
怎样解答开放性试题呢?建议考生注意如下几点:(1)要注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开放性试题的解答
![初中语文阅读开放性试题的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c3dea5d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d.png)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开放性试题的解答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生活的领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题型小结: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表述;2、对某一现象发表独特的看法和见解;3、结合实际对某问题谈自己的认识;4、自然界对人类的启示;5、对人类关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6、针对生态环境提出警示性标语、建议或公益广告。
7、记叙文阅读开放性试题: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如:①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字数在100字以内)(6分)②第(21)—(24)段是我”对自己过失的反思,从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不少于80字)(5分)二、开放性习题具有两大鲜明的特点:1、限制条件比较少,很少有审题障碍,给我们的答问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紧扣文本,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拓展性比较强;或从文本的全篇入手,或从某个句段生发,触发学生的思考,由此沟通我们学生的生活、情感、思想。
三、得分偏低的原因我们在平时训练和考试中往往觉得这类题的回答并不困难,有话可说,可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得分很低。
究其原因,主要容易出现下列三种现象:一是“偏”。
我们没有很好地读懂题干的要求,没有读懂文章的主题,没能弄明白作者所要叙什么事,抒什么情,说什么理。
我们常常拉起笔就答,要么就文章说文章,要么踢开文章“另起炉灶”,只谈自己的生活或体验。
二是“空”。
我们有时只满足于空谈大道理,没能把自己的独特体验融会其中,常常套用名人名言,来一句干巴巴的说教,缺乏说服力。
三是“乱”。
我们有时洋洋洒洒写了一大段,却只是重复着一层意思,1不能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没有一定的层次。
另一个方面,对语言没有很好的推敲、整理,常常表达混乱,言不达意。
四、解答方法:这样的题目事实已经成为我们训练、考试的主要失分点之一。
要回答好这类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一要读懂文本,或全文的感知,或句段的透析要紧扣文本的主旨,不能脱离文本空谈。
中考语文开放型题解题思路精点例释.doc
![中考语文开放型题解题思路精点例释.doc](https://img.taocdn.com/s3/m/21eea574c850ad02de804188.png)
中考语文开放型题解题思路精点例释近两年来,开放型试题在中考试卷上的权重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解答这一类试题就成了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
目前,大多数学生面对这一类试题时,还仅仅是“凭感觉做题”,于是得分率就偏低。
其实,这一类试题在解题思路上也大有规律可循,只要我们能够变“凭感觉做题”为“靠规律解题”,自然就可以大大提高其得分率。
笔者在认真研究各地中招试题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开放型试题的解题规律(约20余类),以期能给大家带来些帮助。
一)话题类精点:紧扣话题,选一角度,申明观点,讲点理由。
例释:例⒈“充满良好习惯的生活,才是合于‘自然’的生活”,合于“自然”的生活应是怎样的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哈尔滨市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27小题例⒉抗“非典”引发了人们的一些深思,你是怎么想的,谈谈你的见解。
(50字左右)——贵阳市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32小题例⒊上文阐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请从中选择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安徽省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13小题上面所选的三道例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让我们围绕某一话题谈谈自己的见解或看法。
这一类题在解答过程中,我们应从四个方面去把握答案:①紧扣话题这是一个基本前提,如果组织的答案脱离了话题,自然就不行了。
②选一角度一般这类题可以切入的角度很多,在组织答案时,我们只需选取一点即可,不能东说西道,多点开花。
③申明观点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态度一定要明朗,不能模棱两可。
④谈点理由作为一道小题,它不要求我们展开论述,只需围绕自己的观点,用三两句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理由就可以了。
如例⒉我们就可以这样来答题:我认为“非典”并不可怕,因为“非典”并非不治之症,已经康复的患者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应当坚信,只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去预防、治疗,“非典”一定会远离我们而去。
(二)矛盾类精点:先作结论,再分说作用或含义,最后点明二者合用有何意义。
开放性试题参考答案
![开放性试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038aeb4a7302768f9939df.png)
参考答案1.从闰土和“我”两方面试探作答并与课文内容相关即可。
2.对对方的深爱、关切等。
3.例如:文天祥,拒绝元人的高官厚禄,宁死不降。
(或:“人一辈子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闻一多,赞不绝口,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帝国主义的救济粮。
4.只要围绕诸葛亮作答,且与课文内容相关即可5.略(所写古诗文句子,只要符合题意即可)6.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8.直挂云帆济沧海醉里挑灯看剑将军白发征夫泪铁马冰河入梦来老夫聊发青年狂9.例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令人愁/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两句不相连亦可) 10.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句不相连亦可)11.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王勃;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端人——王维;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12.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同是被强逼,君尔妾亦然。
等等。
(只要出自不同篇目,是直接描述女性形象的诗句即可。
)13.只若是唐诗宋词中吟诵月色、明月的诗句即可。
14.例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端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开放性试题解答指导语文开放性试题解答指导开放型试题已进入屮考阅读测试卷中,这是屮考改革试题“稳中求变”的“变”的方面。
所谓“开放”,是指解题思路的多元化和试题答案的多元化,不追求一种解题思路和唯一答案,注意肯定学生的创见,使答案的界定有一•个合理的自由度,鼓励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握解答这类试题的技巧,应从以下儿方而入手。
一.熟悉开放型试题类型。
1.模拟仿写类。
如阅读朱自清的著名散文〈春〉中第5、6两段对春风、春雨的描写后,要求用一个比喻句把你对春风的感受吗出来。
题干中还有一句提示性的话我们必须抓住:“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它启示我们,在解答这道题时,首先耍多角度思考,变思维的单向性为多向性,关键是看能否打破思维定势,放捷而灵活的思考问题。
例如:同样面对春景,有人高歌:“春色满园关不住”,有人低吟“流水落花春去也”。
同样面对秋景,有人但见明丽金秋,硕果累累,有人却见秋风萧瑟,清秋凄婉。
朱自清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抚摸”,非常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
在思考屮,可以从春风“温煦”的角度进行求同思维,造出“煦暖的春风拂面而來,就像疼爱你的人用温暖的手轻抚着颜而”的句了。
也可以从“春寒料峭”的角度进行求异思维,造出“春风不着肉,好似尖刀割”的比喻句。
由于对春风的感受各杲,加上所比的事物不同,所以这道题的答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但必须符合以下网点要求:①要写出对春风的感受;②必须用比喻句,把这种感受写出來。
2.筛选捉取类。
例如:文章细致地描绘了春南的特征,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一句能表现这种特征的诗句。
这类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它要求考生在记忆的仓库里搜索读过的描绘春西轻盈,细密特征的诗句。
诸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沾衣欲湿杏花雨”都符合答题中的两个耍求:①描绘春用的特征。
②古诗句。
3.续写补写类。
下边是一段课外文的阅读题,题冃是《根的联想》,在作者看來树根的奉献同春蚕、蜡炬的奉献和比,更深的意义在于树根为了更好地奉献而不断壮大口己。
-与其把老师比成春蚕、蜡炬,不如把他们比成树根。
为了讲清这道题,这里选录了一段文字。
不仅老师,各行•各业都是如此,我们要有无私奉献的粘神,但更重要的是不断壮人口己。
一个医生只冇不断学习新的医疗技术,才冇更大的才力去奉献;乙社会需耍我们的奉献精神,更需要我们有更大的奉献才能。
依照画线的句子,在乙处补充一个论据,要与上卜•文内容一致,语气连贯。
这道题更能体现出开放性试题的特征,又有一定的难度,不町能也无法设置统一的标准答案。
但不等于说这类题无从解答。
关键是耍找准切入口,从分析原文中的这个事实论据入手,看一看它和上下文的联系。
“只有不断学习新的医疗技术”这句是承接上文“不断壮大自己”的,而“才有更人的才力去奉献”是和下一句“社会需要我们的奉献精神,更需要我们有更人的奉献才能”紧密衔接的,因此,所补论据应包含两层意思:①吸收,壮人自己;②奉献。
考虑到上下文的内容一致,语气连贯,这两层意思必须按先后次序,不能调换。
接着我们就要广开思路,从例句开始拓展,由老师到页生,再到工程帅、科学家,甚至想到从事各行各业的人,他们都冇一个吸收,壮大口己,然后才能奉献的问题。
例如:“一位工程师只有不断开辟新的领域,才能使自己发挥更人的作用。
4提炼表述类。
如阅读了汪曾棋《多年父子成兄弟》这篇文章后,设置了这样一道题:你对“我”的父亲印象如何?把你的看法写出來。
(不少于60字)首先找出文章的屮心句(结束句),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然后理清文章围绕中心句进行叙述的三层意思:第一,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
第二,作为一个父亲,常常保持一点童心。
第三,由于父子Z间有点“没大没小”,因此家庭充满人情味。
显然,这是一位好父亲。
在以上捉炼的基础上把握以下两点,即可正确表述出来:①一定要写出自C的看法。
②要写出这种看法的根据。
5、设例改写(补写)类。
阅读了美国海伦凯勒的题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文章,设计了这样一道题:④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止每-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一-阶段瞎上儿天,聋上儿天该有多好。
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
在笫④段的结尾填上一句与“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相对称的句子。
(提示:根据“瞎上儿天、聋上儿天”的意思來填写。
)解答这道题,首先要仔细分析与要求我们填吗的句了相对称的句了:“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是根据“瞎上几天”的意思来填写的,那么根据“聋上几天”的意思可填出:“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快乐。
”二、掌握开放型试题解答方法。
1、祛除艮难,确立自信。
一见阅读理解就怕,一见陌生题就冋避,耍么就连自己也不知所云地胡写一通,这是课外阅读题解答的最大心理障碍。
要解答好这类题,必须确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学习观。
具实有的阅读文章虽然陌生,只要祛除畏难,确立自信,认真揣摩,是不难解答的。
如:阅读《陋室铭》第--段,改写下边句子中画线部分,使它和前面的句子形成和写陋室环境的一句同样的修辞格。
原句:山间炊烟袅袅,如丝如缕;江河中的片片帆影,像一首诗,又像一teimio这题属“设例改写类”。
首先明确要改的是句子中画线部分,并使它和前而的句子形成和写附室环境的一句同样的修辞格。
认真搜索,不难找出写陋室环境的句了一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再进一步分析得出:此句用的是“对偶”修辞格。
这样,题忖是要求我们把画线句改成和上一句对偶的句了。
画线句中的“江河”与“山间”相对,“帆影”和“炊烟”相对,“片片”和“袅袅”相对。
“像诗像画”和“如丝如缕”相对,这样,就把逝线句改成“江河帆影片片,像诗像画”以和“山间炊烟袅袅,如丝如缕”构成“对他”修辞格。
2、善用积累,巧取信息。
背诵名言名句和名篇,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既是“大纲”对初屮学生的要求,史是为现在的写作和将來的运用储备更多的语言精华。
正因为如此,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越來越重视对“语言材料积累”的考杳。
这类考杳除体现在中考语文试卷上的默写外,还岀现在如下的开放型试题上。
阅读《无翼鸟的联想》,默写古诗词中字面上含冇“鸟”字的词句,并注明作者或标题(不限课文)这题属“筛选提取类”。
学生平时背诵积累了许多古诗词,现在要从记忆的仓库里取出的是“带鸟字的诗句”,这就冇一个“回忆再现,巧取筛选”的过程。
学过的诗句如“胡马依北风,越冈巢南枝”等就有许多。
3、认真阅读,仔细揣摩。
认真阅读,深入分析,仔细揣摩,反复推敲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前捉与必备素质。
大凡粗心的学生往往是与止确的答案擦肩而过,失之交臂而怅叹不已。
我们要防止出现那种不仔细阅读,而只从选文中支离破碎的寻找答案的做法。
如:阅读《骆驼赋》,根据木文内容,请你为范介民写一份“个人简介”。
这题属于“提炼表述类”。
文章没有系统介绍范介民,而把他的有关事迹穿插在整篇文章的记叙、描写之中。
现在要为范介民写“个人简介”,首先耍在整体阅读感知的基础上思考“简介”的一般要点,诸如: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职业、主要事迹等,然后在文中搜索检择,提炼取舍。
4、合理想彖,自然联想。
小说是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重要材料來源有一篇题为《窗》的小说,大致内容是:某医院狭窄的病房里,住着两位重病人,一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他每天为病友讲述“窗外的景色”,这全凭想象编出来的,他所以这样做是想在生命最后阶段为他人送去一些快乐,用对美好生活的描述鼓舞病友的意志,表现了临终前仍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不靠窗口的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的一切。
他突然想到: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一天晩上,靠窗口的病人停止了呼吸,医护人员按另一位病人的要求把他挪到窗口的那张病床上去,当医务人员刚一离开病房,这位病人就挣扎着支起身子,气喘吁吁的探头朝窗口望去。
小说结尾是这样一句话: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试题是这样设计的:“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根据人物和小说情节,发挥想象,用两三句话续写“他”的心理活动。
这题属“续写补写类”。
“窗”是贯穿整个故事情节的线索,由窗外引起的故事恰如洞悉人们内心【II:界的“窗口”。
当这位急不可待想临窗观景的病人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时,一定思绪万千,他会想到些什么呢?他会想到原来那位靠窗病人为他讲述“窗外美景”的用意,也会想到那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给别人带来快乐的靠窗病人关心同志,为他人着想,不让人寂寞的善良心意,当然也会为口己的自私心理感到惭愧。
认真阅读了小说,仔细揣摩了文章作者的用意,这样的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
5.思维发散,聚合筛选。
有一篇题为《夹竹桃》的文章。
其中第四段是:我幻想这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
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门的地方是人海。
碰巧有儿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屮的特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枚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幅画。
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题冃要求:文章第④自然段从“我幻想它是地图”到最后末尾的描述充分展现了作者丰富奇妙的联想和想象。
试以“风雨中河边悬崖上的一棵树”作三种以上的联想和想象,再仿照这节文字的句式作描述。
这题属模拟仿写类。
是一道思路开阔,想象丰富而乂无法有一种统一答案的题。
联想和想象时切不能忘记借鉴参照《夹竹桃》中这段文字。
这里试作一仿写:我幻想它是一位慈爱的老母亲,我见她顶着风迎着雨,伫立在悬崖上,仿佛在盼望着远航儿子的平安归来;我幻想它是一位无艮的勇士,我见他用手抹去满脸的雨水,而对着滔滔的河水,振臂喊道:“不管怎样,我也要过河去。
”我幻想它是一位善良的长考,我见他在风狂用骤Z时,总是坚持守在悬崖上,为迷路的跋涉者指路导向。
要捉高解答这类开放型试题的能力,应在发散思维的同时,进行聚合筛选,即対发散思维所得到的多种结果进行比较,从中选择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组合式阅读:屮考阅读的新亮点山东省五莲县魏家中学丁兆存一、什么是组合式阅读?组合式阅读是指围绕一个主题把相关的阅读材料组合在一•起,使它们各自相互独立又有相互联系,形成的一种类似于“蒙太奇”手法的阅读。
这种大组合式阅读的一个主耍特点是,阅读材料纽接多,容纳的信息量大,空间跨度大,形成一种集综合性阅读、比较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于一体的大视野阅读形式。
二、典型试题举例认真阅读下边几段材料,然后答题。
(2005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题)【材料1】南方风俗,新媳妇过门第三天,公婆耍检验其烹调手段,并推及家教。
某书香门笫同时娶两房媳妇。
大媳妇起早洗手下厨,果然整治一桌佳肴,公婆齐口夸奖。
大媳妇谦虚道:,有葱有姜,煮粪也香。
’众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