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反思15篇
《木兰诗》教学反思.doc
《木兰诗》教学反思篇一:《木兰诗》的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木兰诗》的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一、教学案例:这篇课文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的课文主题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现在很多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学习还把握不好,还有他们心中都普遍缺乏一种爱国热情,所以很有必要对学生传授一些文言文的重要知识,还要顺便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
她意味着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等等。
学习这篇课文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导入语:一提起花木兰这个人物,我们心中都有既亲切又遥远的感觉。
因为对于木兰,我们中国人真的太熟悉了,但她毕竟生活在千百年前,距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又实在太遥远。
原汁原味的木兰诞生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南北朝一首民歌《木兰诗》。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民间叙事诗“双壁”的美誉,一首是汉代的《孔雀》,另一首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木兰诗》,它们都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同学们现在带着对木兰诗这个人物的理解和倾注的感情,放声的、自由地读这首诗,然后争取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课堂呈现师:现在请哪位同学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木兰诗》的主要内容。
生:这首诗讲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师:用替父从军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完整吗?木兰是一位女性,她是怎样完成替父从军的任务的?生:女扮男装。
师:你从诗中何处知道木兰曾经女扮男装?生: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师:对,《木兰诗》就是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
(板书)现在请同学再思考一个问题:围绕中心内容,这首诗叙述了哪些情节?也就是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有哪些经历?生:木兰先是离开家,然后??师:木兰是怎样离开家的?生:木兰是叹息着??师:很聪明。
木兰是怀着复杂的、矛盾的心情,最后下定决心从军的。
生:然后,木兰勇敢地在战场打仗,胜利以后不愿做官,最后回到她的家里。
师:这位同学说得相当简洁,语言组织也好。
木兰先是决定从军,然后登上征程,在沙场多年征战,最后荣归故里。
《木兰诗》初一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6篇)
《木兰诗》初一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6篇)木兰诗篇一教学目的1.体会恰当详略表达和胜利运用排比、对偶、夸大等修辞方法的表现力气,培育处理题材和运用修辞方法的力量。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设想1、这首诗以木兰代父参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进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大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
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进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气,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2、这首诗表达详略得当。
对此单独进展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留意朗读和背诵。
这首诗安排两个课时进展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木兰代父参军的缘由,预备出征的急迫,奔驰征途的思亲。
教学过程1、由教学过的现代诗歌,引到将要教学的古代诗歌,引出《木兰诗》(板书诗题)。
2、教师指出:《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
它表达木兰代父参军的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板书:木兰)。
3、要求学生参看解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
4、出示小黑板,引导学生读准上面加黑字的音,辨析一些字的形、义。
机杼:zhù,织布梭子。
不能念zhū,左旁偏旁从“木”,不能与“抒情”的“抒”相混。
可汗kèhán,专用名词,不能念kěhàn。
鞍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不能念jiàn。
辔头:pèi,缰绳。
燕山:yān,山名,不能念yàn。
胡骑:jì,战马,不能念qí。
戎机:róng,军事。
与“戍”的念shù,当防守讲,形音义都不一样。
朔气:shuò,北方。
金柝:tuò,打更用的。
梆子。
木兰诗反思总结(2篇)
木兰诗反思总结我的基本思路是引导学生按照“朗读诗歌-了解情节-疏通文意-揣摩语言-体会主题-背诵积累”的步骤来欣赏这首乐府民歌,课前的也作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在实际课堂组织教学当中,效果却不够理想。
课后认真思考一下,最大的原因还是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问题,也许是作为一名新教师的关系,在这堂课的组织教学上我仍然使用了传统的串讲法进行教学,过分注重了教师的讲授,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作用,没有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通过这堂公开课,我的这个缺点毫无保留的暴露了出来,今后我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木兰诗》这篇课文我在教学设计中计划用二个课时来完成,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课文字词语句翻译以及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上。
第二课时的教学,这就要求我在第一课时完成对全文的正音、字词翻译、音节停顿,进而将课文熟读成诵的教学任务,以便第二课时展开对花木兰人物形象、文章主题思想的解析。
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在第一课时并未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这就影响到了我第二课时的教学效果。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没有真正读懂课文,二是也影响到完成自己备课时确定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而我也没有根据第一课时的授课情况对第二课时内容及时做出恰当的调整,这一点暴露了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经验上的不足之处,也可以说是我在教学准备上存在不足。
木兰诗反思总结(二)《木兰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之一,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广为人知。
诗中讲述了一个勇敢坚强的女子木兰,为了替父从军,在磨砺中成长,并最终获得胜利的故事。
然而,这个传奇故事中也蕴含着一些反思,下面就对此进行总结。
首先,木兰诗反思了社会的性别歧视。
诗中木兰以女儿的身份替父从军,展现了女性坚毅勇敢的一面。
然而,在那个年代,女子往往被视为弱者,传统的性别观念使得人们对女性的能力和价值产生了质疑。
木兰的行动正是对这种传统观念的挑战,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女性同样能够胜任男性的任务。
《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教学反思《木兰诗》教学反思1这节课让我感到,课堂教学做到既真实又扎实,既生动又生效才是一节好课。
这节课使用了EEPO方式中的要素组合方式,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加强他们的诵读能力,努力体现知识性、个性、创造性和互动、主动、能动等特色。
首先,我认为我这节课的优点有:(1)课件制作比较精心,经过认真整理,化繁为简。
课前我花费大量时间精心设计准备课件,为的是更好的梳理课文思路,让学生目的明确。
(2)分析文本和学情,找准切入点和实破口。
对切入点的选择,实际上就是教师对如何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完成教学目标的选择,也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外在表现。
《木兰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民歌,可圈可点之处实在太多,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
根据本课时的设计理念,木兰可亲可敬的英雄形象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因此,把“通过课文原句,找出人物形象”确定为本次教学的核心目标,这也是本次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我认为这个切入点和突破口找的比较好。
(3)注重朗读,适当的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朗读的语调、语速、情感方面,我都认真点评、引导、分析,学生的朗读比较理想。
(4)有效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都有明确的合作要求,操作简单,避免了合作形式化。
同桌互说,6人小组合作完成不同形式的呈现方式,成果呈现多元化,促进了学习的实效。
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首先是一开始的“温故知新”环节,此环节设计意图是想感悟诗意,检测学生前一节课学习情况和概括能力。
不过学生还不在状态,我的调动还不到位。
一两个学生后,状态恢复,回答和朗读渐入佳境。
其次是经验不足,第二个教学目标没有全部完成到位《木兰诗》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只抓木兰形象,忽略分析本诗的语言美、音韵美。
并且没能实现在课上讲本诗背诵下来。
《木兰诗》教学反思2在这篇__的教学中我觉得的做的不错的有这些做法,我在第一课时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让他们想象木兰回乡后在家变回女儿身后的形象及火伴看到她后的情景。
《木兰诗》教学反思(15篇)
《木兰诗》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木兰诗》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木兰诗》教学反思1这节课让我感到,课堂教学做到既真实又扎实,既生动又生效才是一节好课。
这节课使用了EEPO方式中的要素组合方式,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加强他们的诵读能力,努力体现知识性、个性、创造性和互动、主动、能动等特色。
首先,我认为我这节课的优点有:(1)课件制作比较精心,经过认真整理,化繁为简。
课前我花费大量时间精心设计准备课件,为的是更好的梳理课文思路,让学生目的明确。
(2)分析文本和学情,找准切入点和实破口。
对切入点的选择,实际上就是教师对如何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完成教学目标的选择,也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外在表现。
《木兰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民歌,可圈可点之处实在太多,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
根据本课时的设计理念,木兰可亲可敬的英雄形象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因此,把“通过课文原句,找出人物形象”确定为本次教学的核心目标,这也是本次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我认为这个切入点和突破口找的比较好。
(3)注重朗读,适当的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朗读的语调、语速、情感方面,我都认真点评、引导、分析,学生的朗读比较理想。
(4)有效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都有明确的合作要求,操作简单,避免了合作形式化。
同桌互说,6人小组合作完成不同形式的呈现方式,成果呈现多元化,促进了学习的实效。
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首先是一开始的“温故知新”环节,此环节设计意图是想感悟诗意,检测学生前一节课学习情况和概括能力。
不过学生还不在状态,我的调动还不到位。
一两个学生后,状态恢复,回答和朗读渐入佳境。
其次是经验不足,第二个教学目标没有全部完成到位《木兰诗》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只抓木兰形象,忽略分析本诗的语言美、音韵美。
《木兰诗》课后反思
本堂课的问题:
(1)本节课内容较多,所以要注意课堂时间的分配,各环节能够更紧凑。如:课文
的翻译时间能够再多点。
(2)大展示环节,生生、师生之间对抗不够激烈。
(3)对于个别习惯在座位上回答问题的学生,即时用评价去改变这个不好的习惯。
二、整改方向与措施:
针对本节课的问题和验评专员做了交流。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整改。
(1)增强对学生预习效果的督察,注意分层;课前能够对课代表及各组的语文组长
实行培训,主要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做适当的讲授。让学科组长更好的带领本
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
(2)大展示环节,师应该多预设,注重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发言,让课
堂更活跃。
(3)教师要更多的注意评价的即时性。
(4)多和和班主任一起强化班级的课堂规范,(如:对兰诗》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在朗读课文,初步翻译全文。
本堂课的亮点:
(1)课堂规范比较好,学生整体状态投入。独学安静;对学投入且共同体之间无干
扰;板书速度较快、书写工整。
(2)主持人使用得当,课堂流程清晰。
(3)多形式的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对子背诵/全班齐读/男女PK)充分调动
更加高效。
今后我也将多钻研相关教材和教辅书,把握好文本,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向他们多请教,多学习。每节课后,自己也该多反思课堂的亮点和不足,及时整改。
备课组长签名:
《木兰诗》教学反思(通用15篇)
《木兰诗》教学反思《木兰诗》教学反思(通用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木兰诗》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木兰诗》教学反思1我在问题的设置上,也不够明晰,指向性不强,问题也显得有些“苍白”。
例如我在解释“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说明了木兰积极投身到战争的准备当中,想尽快奔赴前线时,所设置的问题时,我直接的问了学生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就不太明白老师设置问题的意图,如果我具体的问“为什么木兰要积极地四处奔波,准备道具”,学生应该更能体会到木兰奔赴战场的决心和战场的紧张气氛。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然而我却没有很好地兼顾。
这堂课对人文性比较重视,但是忽略了工具性。
教学中应该在“诗词的艺术特点”、“字词的锤炼”、“背诵课文”等方面还要下一番工夫,虽然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放在了突出地位,但是却没有很好突出语文课的学科特点,尤其是“学生翻译”这个环节,只是选取了三句重点句子让学生翻译,互文修辞讲得也过于匆忙,由于时间关系,学生读得不够深入,这种情况下就进入下一个环节了。
总的来说,这节课堂教学,内容虽然详实,教法却不尽得当;准备充分,实际教学过程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为一名正在成长的见习教师,在整个上课的准备过程中我都得到我们组其他老师的指导,使我感悟颇深,我也发现了许多问题。
我十分希望在更多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内修外炼,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木兰诗》教学反思2《木兰诗》是一首北朝著名民歌,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重要价值。
如何上好这一类的诗歌鉴赏课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琢磨的。
关键在于怎样让诗歌教学真正成为引领学生欣赏古典文学,提升古典文学的修养,而不是上成简简单单的一节课。
一、探索诗歌教学,与课堂思路相结合。
这节课我主要就是考虑以朗读和分析木兰形象作为主线,体现诗歌教学的特点。
木兰诗的反思总结(2篇)
木兰诗的反思总结我的基本思路是引导学生按照“朗读诗歌-了解情节-疏通文意-揣摩语言-体会主题-背诵积累”的步骤来欣赏这首乐府民歌,课前的也作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在实际课堂组织教学当中,效果却不够理想。
课后认真思考一下,最大的原因还是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问题,也许是作为一名新教师的关系,在这堂课的组织教学上我仍然使用了传统的串讲法进行教学,过分注重了教师的讲授,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作用,没有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通过这堂公开课,我的这个缺点毫无保留的暴露了出来,今后我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木兰诗》这篇课文我在教学设计中计划用二个课时来完成,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课文字词语句翻译以及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上。
第二课时的教学,这就要求我在第一课时完成对全文的正音、字词翻译、音节停顿,进而将课文熟读成诵的教学任务,以便第二课时展开对花木兰人物形象、文章主题思想的解析。
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在第一课时并未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这就影响到了我第二课时的教学效果。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没有真正读懂课文,二是也影响到完成自己备课时确定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而我也没有根据第一课时的授课情况对第二课时内容及时做出恰当的调整,这一点暴露了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经验上的不足之处,也可以说是我在教学准备上存在不足。
木兰诗的反思总结(二)木兰诗是一首反映中国古代女性坚毅、勇敢和忠诚的民间诗歌。
通过讲述花木兰假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诗中透露出多种含义和人生哲理。
从整体上看,木兰诗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下面将通过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总结。
首先,木兰诗让人们反思了中国古代女性地位的局限性。
在古代中国,男权社会的主导地位使得女性的价值和地位被限制在家庭生活中,妇女只活在男人的阴影下。
然而,木兰诗通过花木兰的形象展示了女性具有超越传统角色的潜力,展示了女性能在危机中发挥男子汉的作用。
2023年木兰诗教学反思
2023年木兰诗教学反思木兰诗教学反思1通过这节课我深刻的相识到:一、老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导演老师在课前周密的设计环节当然很重要,但是实施是关键,它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本课老师设计的环节,都将学生自然推到演员的位置上,老师的不适时机的`引导,老师的配乐朗读,将学生导入遥远的斗争年头,让学生进入角色;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老师又引导学生入境,将课文的内容清晰的理解;依据课文内容进行发挥创新写作,老师时刻用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尽情表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尤为重要本篇课文结构清楚、语言生动,如按旧的教学模式老师灌输,学生无味的听讲,这节课只能讲结构层次,语言特点,学生接收的效果可想而知。
老师采纳“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留给学生更广袤的空间进行创新写作,培育学生的动手实力,激活思维,提高写作水平。
所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木兰诗教学反思2对于文言之类的文章,以前我总是放不开。
不能像上现代文那样大刀阔斧激荡跳动,总是规规则矩地先疏通文意再朗读背诵,最终分析课文,基本上始终是这个模式。
因为学校提倡课改,我作了一下尝试,引导学生根据以下步骤来观赏这首乐府民歌,在课堂组织教学当中,达到了不一样的效果。
《木兰诗》是一首乐府民歌。
为了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进入情境,感受木兰的形象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纳小组竞赛的方式贯穿整个课堂,把课堂活动分成三个版块──我能读准、我能读好、我能读懂。
意图从三个层次动身来训练学生的阅读实力:首先读准字音、知道词语释义,其次是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最终是读懂木兰的形象,提高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实力。
这篇文章我用三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我看过许多的教学实录,大部分老师都是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本课的教学,我想这样须要一个前提,那就是学生在家进行了充分的预先,对文章的字句的理解已是很到位了。
木兰诗课后反思总结(2篇)
木兰诗课后反思总结1.在阅读中注重双基,落实语言的训练。
在完成这一环节时,根据诗歌的特点,我特别重视朗读,让学生读准、读上口,读上心,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了味道,这为下面通过想象和联想推度人物形象这一核心目标的落实打下基础。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时而勾画,时而默想,时而小声朗诵,时而大声吟咏,学生投入到精彩的故事情节和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的感知之中,并不时在书上作圈点批注。
这说明初读的效果十分明显。
例如有的学生在读到:“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时抑扬顿挫,缓急相间,重音、节奏、语调都把握得比较好,确实读出了战前的紧张而又井然有序的出征准备场面。
如果没有充分地朗读,而是由老师包办代替分析恐怕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
2.注重学生对问题的生发。
传统的教学中的问题往往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或者是教学目标而强加给学生的问题。
有些是学生并不感兴趣的问题,有些是没有难度和深度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收效甚微。
或者是一堂课中没有问题。
这都是不符合新课程要求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在反复阅读和思考后生发出来的问题,因为这才是最有效的、有价值的问题。
并且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这一过程比直接寻求问题的答案更加重要。
当然,在学生问题生发时老师要注意把学生引向核心目标上来。
以免学生的问题过宽过范,漫无边际。
教学第一环节中就有意识地鼓励和引导学生围绕核心目标提出最有价的问题,为第二和第三个环节打下基础。
后面才会有学生精彩的发言展示和老师精彩的点拨点评。
总之,这节课的几个看似不经意的教学预设中重视夯实学生双基,落实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语言训练,为二三环节学生与老师、学生与书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发展学生阅读、表达、倾听能力作好铺垫,为四五环节方法迁移埋下伏笔。
可见第一环节的精心设计无疑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阅读”的教学指导策略。
木兰诗课后反思总结(二)课程结束后,我对木兰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和表达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木兰诗》的教学反思(精选17篇)
•••••••••••••••••《木兰诗》的教学反思(精选17篇)《木兰诗》的教学反思(精选17篇)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那要怎么写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木兰诗》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木兰诗》的教学反思篇1《木兰诗》是一首乐府民歌。
为了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进入情境,感受木兰的形象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贯穿整个课堂,把课堂活动分成三个版块──我能读准、我能读好、我能读懂。
意图从三个层次出发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读准字音、知道词语释义,其次是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最后是读懂木兰的形象,提高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种层次分明的教学设计在帮助学生认识这节课我们需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能最大限度地让所有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来,并最终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首先是朗读的时间把握方面,我用了近20分钟时间让每个小组赛读整首诗,导致完成人物形象分析这个教学任务时时间比较紧迫,因此我认识到在赛读时可以分段进行,那么在时间的把握方面也就比较宽裕了。
其次是对于朗读的语调分析方面,我做了较细致的分析,其实这里只要对感情基调做一次整体的把握就足够了,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也许会更真切一些。
再次是在如何能让学体学生的思维都动起来方面,我做得还不够。
其实,让每位同学都能提笔来写一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我意识到,在分析木兰形象这个环节中,我可以让学生在课文上做一些旁批──你从哪些情节了解到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在旁边标注出来,这样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最后是在生字词的训练方面,某些同学回答错误,我却没有意识到,没有进行及时的纠正。
总之,诗歌教学注重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注重以读为本,熟读成诵的训练,但这些在这堂课上没有达到最佳的效果。
木兰诗的教学反思
木兰诗的教学反思(总6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木兰诗的教学反思木兰诗的教学反思木兰诗的教学反思一一、成功之处1、教学观念突破传统,适时创新这堂课不在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而是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
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交流属于互动性和互惠性,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实现教学相长的愿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特别是对木兰勤劳、爱国、孝顺等传统美德的宏扬,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如在“百度”搜寻译文时关键字的指导。
并且在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对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赞赏学生独特和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2、教学环节设计新颖时尚,符合学生心理孙老师这堂网络课的导入非常自然,说是带来一款网络游戏《木兰诗》,然后、请学生输入网址,这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大部分都是网络游戏高手,没想到今天语文课也能在玩中学课文。
五个板块的设计是围绕主人公木兰设置的,而且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体现了一个学生认知的梯度规律。
“读木兰”是初读课文,“译木兰”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评木兰”是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聊木兰”是思考质疑阶段,“写木兰”则是课文的拓展延伸。
对于课文的重点,诗词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教师采用观看flash、找相关语句的方式突破。
五次密码的设置,也别巨匠心,体现了课堂的主题:我爱花木兰。
而每次进入的一把金钥匙也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
3、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处理问题较灵活在教学过程中,孙老师始终对学生进行赏识教学,鼓励教学,而且教态亲切自然,遇到教师电脑出状况也能灵活处理。
《木兰诗》教案反思
《木兰诗》教案反思《木兰诗》教案反思范例一一、成功之处1、教学观念突破传统,适时创新这堂课不在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123下一页《木兰诗》教案反思二、不足之处1、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没有很好兼顾这堂课对人文性比较重视,但是忽略了工具性。
教学重点中“诗词的艺术特点”、“字词的锤炼”、“背诵课文”基本没有提及,虽然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放在了突出地位,但是感觉就像一堂历史课或者思想品德教育课,尤其是“译木兰”这个环节,只是选取了三句重点句子让学生翻译,而“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互文没有强调。
查找译文也没有花时间让学生浏览或齐读,学生在对课文内容还比较生疏的情况下就进行“评木兰了”。
2、倡导对话,但有些远离根本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有几个环节与文本似乎关系不大,只是泛泛而谈。
3、学生提问时应该进行引导,学生的提问价值不大三、改进措施1、“读木兰”这个环节要加强,加强朗读。
2、“译木兰”要加强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3、学生写感想时出现中英文夹杂的现象,应予以指导,保持汉语纯洁性。
范例二《木兰诗》教学反思我的基本思路是引导学生按照“朗读诗歌——了解情节——疏通文意——揣摩语言——体会主题——背诵积累”的步骤来欣赏这首乐府民歌,课前的也作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在实际课堂组织教学当中,效果却不够理想。
课后认真思考一下,最大的原因还是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问题,也许是作为一名新教师的关系,在这堂课的组织教学上我仍然使用了传统的串讲法进行教学,过分注重了教师的讲授,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作用,没有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通过这堂公开课,我的这个缺点毫无保留的暴露了出来,今后我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木兰诗》这篇课文我在教学设计中计划用二个课时来完成,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课文字词语句翻译以及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上。
《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木兰诗》
在教授《木兰诗》的过程中,首先我给学生们讲解了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然后,我逐句解读了诗歌的内容及意义,帮助学生们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然而,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这首诗的理解仍然有一些困难。
其中,一些学生对于古文的
理解能力较弱,导致他们无法准确把握诗歌中的意味。
另外,一些学生在阅读理解方
面存在困难,无法从诗歌中捕捉到作者表达的细微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进
行了更多的互动和问答,以帮助他们理解和分析诗歌。
此外,我还发现学生们对于古诗词的欣赏能力有待提高。
他们对于诗歌中的美感和意
境的感受能力较弱,需要更多的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
力和创造力,通过绘画、表演、朗读等活动,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体验诗歌所展现的美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古文积累能力。
我计划使
用更多的练习题和阅读材料来帮助学生们加强对于古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另外,我
还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安排更多的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总结起来,《木兰诗》的教学反思是,要注重学生的古文理解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
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改进,
相信学生们在对于《木兰诗》的理解和欣赏中会有所提高。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学反思这节课让我感到,课堂教学做到既真实又扎实,既生动又生效才是一节好课。
这节课使用了EEPO方式中的要素组合方式,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加强他们的诵读能力,努力体现知识*、个*、创造*和互动、主动、能动等特*。
首先,我认为我这节课的优点有:(1)课件制作比较精心,经过认真整理,化繁为简。
课前我花费大量时间精心设计准备课件,为的是更好的梳理课文思路,让学生目的明确。
(2)分析文本和学情,找准切入点和实破口。
对切入点的选择,实际上就是教师对如何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完成教学目标的选择,也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外在表现。
《木兰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民歌,可圈可点之处实在太多,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
根据本课时的.设计理念,木兰可亲可敬的英雄形象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因此,把“通过课文原句,找出人物形象”确定为本次教学的核心目标,这也是本次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我认为这个切入点和突破口找的比较好。
(3)注重朗读,适当的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对于朗读的语调、语速、情感方面,我都认真点评、引导、分析,学生的朗读比较理想。
(4)有效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都有明确的合作要求,*作简单,避免了合作形式化。
同桌互说,6人小组合作完成不同形式的呈现方式,成果呈现多元化,促进了学习的实效。
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首先是一开始的“温故知新”环节,此环节设计意图是想感悟诗意,检测学生前一节课学习情况和概括能力。
不过学生还不在状态,我的调动还不到位。
一两个学生后,状态恢复,回答和朗读渐入佳境。
其次是经验不足,第二个教学目标没有全部完成到位。
只抓木兰形象,忽略分析本诗的语言美、音韵美。
并且没能实现在课上讲本诗背诵下来。
EEPO有效教育,是教师有效的指导,有效的调控,更是学生有效的学习。
这节课,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来组织学习,这么做,学生的个体意识就能够有效的被激发出来。
《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教学反思作为一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数一数之中所用到的数字相对较小,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学会数这几个数字了。
看图数物体时,只要他们观察的够仔细,相信他们都能数出自己所选物体的个数,所以我感觉着一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所以在上课时,可以尽可能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数物体,比如数人时可以先数女同学有几个,再数背书包的女同学有几个,再数扎辫子的女同学有几个等等,尽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以下是初中课文《木兰诗》的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篇一:《木兰诗》教学反思我的基本思路是引导学生按照“朗读诗歌——了解情节——疏通文意——揣摩语言——体会主题——背诵积累”的步骤来欣赏这首乐府民歌,课前的也作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在实际课堂组织教学当中,效果却不够理想。
课后认真思考一下,最大的原因还是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问题,也许是作为一名新教师的关系,在这堂课的组织教学上我仍然使用了传统的串讲法进行教学,过分注重了教师的讲授,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作用,没有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通过这堂公开课,我的这个缺点毫无保留的暴露了出来,今后我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木兰诗》这篇课文我在教学设计中计划用二个课时来完成,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课文字词语句翻译以及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上。
第二课时的教学,这就要求我在第一课时完成对全文的正音、字词翻译、音节停顿,进而将课文熟读成诵的教学任务,以便第二课时展开对花木兰人物形象、文章主题思想的解析。
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在第一课时并未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这就影响到了我第二课时的教学效果。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没有真正读懂课文,二是也影响到完成自己备课时确定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而我也没有根据第一课时的授课情况对第二课时内容及时做出恰当的调整,这一点暴露了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经验上的不足之处,也可以说是我在教学准备上存在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诗》教学反思15篇《木兰诗》教学反思1《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主人公花木兰的传奇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
诗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
诗歌韵律和谐,朗朗上口,表现了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
因此在教学中,我从木兰是一个“女英雄”切入,通过“初读诗歌、感知故事——细读诗歌、感受形象——深读诗歌、对话木兰”三个板块引导学生进行了“原来英雄也妩媚、女子亦刚强”的个性化解读,品读出了一个刚柔相济、千娇百媚、隐忍刚强的英雄形象。
一、深入解读文本,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即教师引领学生开始阅读文本的角度、方式、方法。
教师对切入点的选择,实际上就是教师对如何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完成教学目标的选择,也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外在表现。
好的切入点使课堂衍生着意外和精彩,使师生享受这解牛析薪般的快感。
《木兰诗》往往被视为英雄的赞歌。
“英雄”是什么呢?英雄就是保家卫国的人,会打仗,很勇敢。
可是关于“打仗”就写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作者却浓墨重彩的描写了木兰为父亲担心、决心出征、凯旋归来及家人团聚的欢乐。
因此本文立意的重点不是花木兰参加了战争和她战斗的英勇,而在于她是一个“女英雄”。
战争的责任本来并不在她,她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作为一个女子,她承担起了“阿爷”和“长兄”也就是男性的职责。
这个职责不单是家庭的,也是国家的。
她主动参战,为国而战,立了战功却辞官还乡,享受父母、家庭的欢乐。
这个英雄的内涵,从承担“家”的重担开始,到为国立功,最后又回到家庭,享受亲情的欢乐,文本突出的恰恰是一种非英雄的姿态,木兰还尤其为自己成功的掩盖了女性的身份感到自豪!二、教师适时追问,引导学生个性解读“追问”,在已提出问题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够理解透彻甚至出新出彩的问。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书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而追问就是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教师在动态发展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并能随机应变地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思维作即时的疏导、点拨。
“追问”无疑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通读懂诗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复述诗文内容。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展开多种形式朗读,为下一步背诵诗文做准备,同时在理解诗文的环节注意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木兰诗》教学反思2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和颁布,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有力的支撑条件下的语文课堂,越来越呈现出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
今天听了宿迁的孙老师执教的一堂网络课《木兰诗》,感触很多。
一、成功之处1、教学观念突破传统,适时创新这堂课不在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而是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
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交流属于互动性和互惠性,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实现教学相长的愿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特别是对木兰勤劳、爱国、孝顺等传统美德的宏扬,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如在“百度”搜寻译文时关键字的指导。
并且在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对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赞赏学生独特和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2、教学环节设计新颖时尚,符合学生心理孙老师这堂网络课的导入非常自然,说是络游戏《木兰诗》,然后、请学生输入网址,这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大部分都是网络游戏高手,没想到今天语文课也能在玩中学课文。
五个板块的设计是围绕主人公木兰设置的,而且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体现了一个学生认知的梯度规律。
“读木兰”是初读课文,“译木兰”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评木兰”是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聊木兰”是思考质疑阶段,“写木兰”则是课文的拓展延伸。
对于课文的重点,诗词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教师采用观看flash、找相关语句的方式突破。
五次密码的设置,也别巨匠心,体现了课堂的主题:我爱花木兰。
而每次进入的一把金钥匙也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
3、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处理问题较灵活在教学过程中,孙老师始终对学生进行赏识教学,鼓励教学,而且教态亲切自然,遇到教师电脑出状况也能灵活处理。
二、不足之处1、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没有很好兼顾这堂课对人文性比较重视,但是忽略了工具性。
教学重点中“诗词的艺术特点”、“字词的锤炼”、“背诵课文”基本没有提及,虽然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放在了突出地位,但是感觉就像一堂历史课或者思想品德教育课,尤其是“译木兰”这个环节,只是选取了三句重点句子让学生翻译,而“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互文没有强调。
查找译文也没有花时间让学生浏览或齐读,学生在对课文内容还比较生疏的情况下就进行“评木兰了”。
2、倡导对话,但有些远离根本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有几个环节与文本似乎关系不大,只是泛泛而谈。
3、学生提问时应该进行引导,学生的提问价值不大。
三、改进措施1、“读木兰”这个环节要加强,加强朗读。
2、“译木兰”要加强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3、学生写感想时出现中英文夹杂的现象,应予以指导,保持汉语纯洁性。
《木兰诗》教学反思3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觉得的做的不错的有这些做法,我在第一课时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让他们想象木兰回乡后在家变回女儿身后的形象及火伴看到她后的情景。
我想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里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练笔的情境也有助于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
在上课的过程中谈到木兰的形象时,我引入豫剧花木兰的视频片段及好莱坞花木兰电影的片段,这有助于学生了解花木兰在世界文学中的影响同时也调节了课堂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我还让学生参照”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样式,给花木兰写一个颁奖词,很多地方的中考中出现过类似的题目,我想趁热打铁既有助于学生深入感知花木兰的形象,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我明确对学生表示,会背这篇课文那么就完成了70%的学习任务,剩下的30%中,能翻译课文占20%能感知木兰的形象占10%。
虽然我这样地位,但是我在课堂中还是没有创设各种情境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就把文章背下来,说明我的设计还是不精练,没有抓住重点的字词开展教学,而且对于文章中的修辞如很难懂的”互文“也是教的很松散。
所以,这样留学生在课堂中做练习的时间就相对比较少。
在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个意外的”回答“,在说到”木兰不用尚书郎“时,大部分学生都说这句反映了木兰淡泊名利热爱家乡的性格,可是有一个学生却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木兰这么做是因为她害怕,因为她怕做官久了自己的性别会被别人发现,如果那样,她就犯欺君重罪了。
“这样的回答,让我很意外,好像完全脱离了正统的思想,但是也不能说毫无道理。
我只是肯定了这个学生善于思考但却没有用很好的方式把她引到”正道“,我想这需要老师的教学机智,这样的学生也能锻炼老师的教学机智。
《木兰诗》教学反思4《木兰诗》是一首北朝著名民歌,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重要价值。
如何上好这一类的诗歌鉴赏课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琢磨的。
关键在于怎样让诗歌教学真正成为引领学生欣赏古典文学,提升古典文学的修养,而不是上成简简单单的一节课。
一、探索诗歌教学,与课堂思路相结合。
这节课我主要就是考虑以朗读和分析木兰形象作为主线,体现诗歌教学的特点。
因此,设计为“朗读诗篇__赏析诗歌__朗读诗篇__认识木兰__聆听豫剧__想象表演__构思练笔__赞颂木兰”这样一条主线贯穿整节课教学,让语文的人文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也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这样设计也是立足于学生学习实际,因为一直以来不是说学生不重视诗歌的鉴赏,即使教师平时又有几个重视对诗歌的鉴赏教学呢?鉴于此,我认为首先就是加强朗读教学,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味道读出美感读出意境;二、抓住朗读教学,在读中感受古典诗词的力量。
在朗读中感悟形象,木兰这样一位千百年来备受喜爱的形象,如何准确解读不仅需要学生会借助文本解读也要有自己的独特理解,才是重要的,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质疑,形成民主气氛。
因为自己朗读并不是特别好,因此在看到网上有非常纯正的朗读时就决定用名家朗诵来营造一种朗读的氛围,再让学生自己反复诵读,走进文本之中真切感受木兰的伟大形象。
在第一次讲的时候,按照这种思路进行,学生自己在下面读的很不错,然而当让他们主动起来展示时,就有些扭扭捏捏的不敢起来,是课堂陷入一种沉闷氛围,究其原因其实不怪学生不主动,还是我们平时教学上训练的不够,尤其是朗读的训练上比较的缺失,没有还语文课真正的语文味,所以才使学生不敢站起来朗读。
这启示我自己今后一定要重视朗读的教学,不能使之成为一种形式而已。
再者,以读促写是落实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要想充分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能够准确的百搭和写作也是不可或缺的额,因此,我在写这个环节上注重学生的认知,在此基础上进行尝试表演加写作,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木兰诗》教学反思5花木兰这位巾帼英雄,一向为人们喜爱,流传深远。
木兰其勤劳、善良、勇敢、刚毅、淳朴的形象,她不慕名利、深明大义、替父从军的事迹,也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引发学生的敬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真正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改革应是学生问、学生答或者教师点拨,引发学生回答。
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这是学习《木兰诗》一课,给我最深刻的感受。
对于这篇课文,学生的兴趣很浓,学习积极性很高。
在课堂上,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了文章的大意。
通过小组的自主、合作、探究,分析了木兰的形象。
我正准备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时,一个学生举起手,我疑惑不解地问:“有事吗?”“‘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我不但不信,更理解不了。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说:“是呀,木兰上厕所或洗澡,不是很容易被发现吗?”为此,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体会到木兰的谨慎、机警。
果然,有学生回答:“这些生活细节,木兰可以巧妙地回避。
这从文章的结尾‘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可以看出木兰是谨慎、机警的。
”学生都信服了。
这堂课结束后,给我的感受是学生应该有参与意识,要积极去思考,通过提出疑问来学习,积极、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
《木兰诗》教学反思6通过这节课我深刻的认识到:一、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导演教师在课前周密的设计环节固然很重要,但是实施是关键,它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