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类切口手术抗菌素使用情况及分析.doc
一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2019年第2季度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检查总结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对全院抗菌药物应用特作如下要求:医疗机构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病区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60%;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20%;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得超过40DDD。
Ⅰ类切口及介入手术原则上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如:1、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2、甲状腺疾病手术3、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4、关节镜检查手术5、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
6、白内障手术原则上也不需使用抗菌药物。
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一、检查情况统计:经智业电子系统与杏林院感系统综合数据显示,2019年第2季度检查一类手术病历总365台台,使用抗生素为129台台,抗生素使用率为35.34%:一、检查结果分析1、一类切口分析:全院手数对比:2019年第一季度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未达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相关要求,术前0.5~2h预防用药执行较好,无出现不合理用药现象,骨科:术前0.5~2h预防用药执行较好,但术后预防用药时间仍然≥24h,普外科:普外科及心胸乳腺外科甲状腺、乳腺、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表现为术前基本无执行预防用药,执行比较好。
2018年同期比2017年度抗生素使用率下降。
2、与上1季度抗生素使用情况同期相比:2019年第1季度抗生素使用率为32.7%,2019年第2季度抗生素使用率35.34%,同期相比上升2.64%,总体差别不大,但都已超过30,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我院开展手术类型。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比例超标的原因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比例超标的原因近些年,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越来越重视,管理力度不断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化管理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不规范使用仍比较严重。
旗县二级综合医院,作为农村牧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纽带,承担着旗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危急重症抢救及疑难病转诊的任务;抗菌药物能否合理应用,直接关系到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
为了揭示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本文只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作为切入点,分析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超标的原因,探讨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途径和办法。
1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内蒙古自治区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 年版)》规定,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5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 min 至2 h(剖宫产手术除外);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 h[2]。
通过我院2014 年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各项指标均超标严重,441 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有386例(87.5%)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超标37.5%,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 min 至2 h 者61例(13.8%),不足14%,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 h 者14 例(3.2%)。
2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超标的原因2.1 医生凭经验和习惯用药长期以来,基层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一般为7 d,有的长达10~14 d。
近两年,随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力度不断加大,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下降10%左右,用药时间减至2~3 d。
相对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生往往更依据其临床用药经验,术后预防使用抗菌菌药物后方能认为治疗有效。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规范
台山市第二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办法为进一步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规范我院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根据卫生部《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和《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研究制定本办法。
一、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一般情况下,Ⅰ类(清洁) 切口手术不需预防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污染机会多;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4、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大于70岁)、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 、营养不良等。
二、Ⅰ类(清洁) 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1、Ⅰ类(清洁) 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不准联合用药。
2、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病人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
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3、Ⅰ类(清洁) 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不准使用三代头孢菌素作为Ⅰ类(清洁) 切口预防使用。
4、常见手术预防用药见附件: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三、预防用药的给药方法1、严格把握预防用药时机,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 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医疗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认识不足
医疗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了解不足
在i类切口手术中,医疗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症、不良反应等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可能导致药物选 择和使用不当。
培训和知识更新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合理使用水平,同时定期进行知识更新 和培训。
抗菌药物的使用可以有效预防i类切口手术后的切口和手术部位感染,降低感染 风险。
预防术后全身性感染
抗菌药物还可以预防术后由手术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如肺炎、心脏疾病等。
降低医疗费用
减少住院时间
通过预防术后感染,抗菌药物的使用 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降低 医疗费用。
减少额外的治疗费用
抗菌药物的使用可以减少因术后感染 而需要的额外治疗费用,如额外的手 术、药物治疗等。
头孢菌素类
如头孢唑啉、头孢拉定等 ,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 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 阴性杆菌均有良好疗效。
其他
如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 ,适用于某些特定感染, 需根据病情选择。
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
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 1500ml,可手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 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认知误区
盲目使用抗菌药物
部分患者认为抗菌药物是万能药,盲目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不能 解决问题,还可能带来不良反应和耐药性问题。
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
患者对抗菌药物的作用、适应症、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 ,容易产生误用和滥用现象。
宣传教育
医疗机构和媒体应加强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 的认知水平,引导患者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
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发表时间:2011-11-03T09:30:47.6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3期供稿作者:景明勇罗阳李耘胜[导读] 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景明勇罗阳李耘胜(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四川宜宾 644000)【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3-0031-03 【摘要】目的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现象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对本院各临床手术科室2010年1月~2010年11月住院病历随机抽查进行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分析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
结果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较多的不合理现象。
结论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不合理应用【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rrational use phenomena of preventional use of antibacterials for Ⅰkind of margin surgery , to promote rational drug use in the clinic .Methods The case histories of the inpatients in various departments of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 2010 and November , 2010 were random selected for the analysis of prventional use of antibacterials for Ⅰkind of margin surgery , and th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chiefly from 4 aspects .Results It was so much irrational use phenomena of preventional use of antibacterials for Ⅰkind of margin surgery .Conctusion Strenghen the management of clinical aplllication of antibiotics,Tightening the control of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s. 【Key words】Ⅰ kind of margin surgery Antibacterials Prevention use Irrational use 抗菌药物是预防Ⅰ类切口手术术后感染的主要手段,目前在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特别是预防使用中,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情况非常突出。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规范总结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规范总结一、引言手术部位感染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一种,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等问题。
为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在手术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抗菌药物的滥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医疗费用的增加。
因此,制定一套规范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指南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规范进行总结。
二、Ⅰ类切口手术的定义及特点Ⅰ类切口手术是指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这类手术的感染发生率较低,通常在1%左右。
因此,对于一般的Ⅰ类切口手术,如头、颈、躯干、四肢的体表手术,无人工植入物的腹股沟疝修补术、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等,大多无需使用抗菌药物。
三、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虽然Ⅰ类切口手术的感染发生率较低,但在某些情况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必要的。
这些情况包括:1. 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 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4. 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四、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药物选择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选择对细菌敏感、副作用小、价格合理的药物。
常用的药物包括:1. 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林、头孢拉定等;2. 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头孢替安等;3. 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4. 其他类别的抗菌药物:如克林霉素、甲硝唑等。
五、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应根据手术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患者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通常的给药方案包括:1. 单次给药:在手术前1小时内给予一次剂量,适用于手术时间短、污染风险低的情况;2. 分次给药:在手术前1小时和手术后6-12小时各给予一次剂量,适用于手术时间较长、污染风险较高的情况;3. 术后连续给药:在手术后连续给予抗菌药物,适用于手术后可能发生感染的情况。
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经直肠前列腺活检
泌尿外科手术:进入泌 Ⅱ 尿道或经阴道的手术
(经尿道膀胱肿瘤或前列 腺切除术、异体植入及取 出,切开造口、支架的植 入及取出)及经皮肾镜手
术
泌尿外科手术:涉及肠 Ⅱ 道的手术 有假体植入的泌尿系统 Ⅱ 手术
革 兰 阴 性 杆 菌 , 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 氧菌 或氨基糖苷类+甲硝唑 葡 萄 球 菌 属 , 革 兰 第 一 、 二 代 头 孢 菌 素 [3]+ 阴性杆菌 氨基糖苷类,或万古霉素
脑外科手术(经 Ⅱ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 [5]甲硝唑, 球菌属,口咽部厌氧 或克林霉素+庆大霉素 鼻窦、鼻腔、口 菌(如消化链球菌) 咽部手术) 脑脊液分流术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MRSA感染高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 万古霉素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给药方案 维持时间:覆盖时间包括手术全过程 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 药一次 。 手术时间>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2倍 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术中应追 加一次。 清洁手术预防用药不超过24小时,心脏手术 可视情况延长至48小时。 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亦 为24小时,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 防用药时间超过48小时,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
颌面外科(下颌骨 Ⅰ
折切开复位或内固定, 面部整形术有移植物 手术,正颌手术)
耳鼻喉科(复杂性 Ⅱ
鼻中隔鼻成形术,包 括移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凝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3]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I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I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发表时间:2012-11-29T11:52:07.7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5期供稿作者:李淑英程明礼[导读] 术后需要者每日需要分次给药,一日一次给药效果差。
李淑英程明礼(平凉市庄浪县人民医院感控科甘肃平凉 744600)【摘要】目的了解医院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方法监测我院2012年3月—2012年8月手术科室I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1080份,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I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高达95%,术前0.5h--2h内用药者占98%,术后用药者占2%,用药时间超过3d者占70%,联合用药者占3%。
结论我院I类手术切口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指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合理、用药时机不当、使用疗程不合理以及过度用药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管理。
【关键词】I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用药调查分析【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5-0378-02 加强I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外科领域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也随之产生。
可见,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监测,对于遏制其滥用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2012年3月-8月我院手术科室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监测并综合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监测我院2012年3月-8月手术科室I类切口手术病例1080例。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对每份病历逐项查看,填写自行设计的《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监测表》。
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一般情况:科室、住院号、住院医师、入院诊断、手术名称、住院天数、用药种类等。
我院一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合理性分析
我院一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合理性分析目的:了解我院一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调取2014年我院所有一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对其抗菌药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2014年度一类切口手术144例,预防用抗菌药51例,预防用药率35.42%;原则上不预防用抗菌药一类切口手术49例,预防用抗菌药3例,预防用药率为 6.12%;品种选择合理例数33例,品种选择合理率64.71%;术前0.5-2小时给药例数50例,术前0.5-2小时给药比率98.04%;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例数37例,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比率72.55%;无联合用药。
结论:.2014年度我院一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只有无联合用药一项指标达标,存在品种选择不合理、术后给药、预防用药疗程超标等现象,需加强一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管理。
标签:抗菌药物;合理用药;一类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正确预防性应用抗菌药有利于减少手术部位感染。
一类切口手术为清洁手术,一般不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为了了解我院一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调取2014年我院一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144份,对其围术期抗菌药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医院一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调取我院2014年一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144份。
1.2 方法按自制统计表格(包括病案号、科室、姓名、年龄、性别、主要诊断、手术名称、危险因素、给药时间、使用药物、用药疗程等)进行统计、分析。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
2012年病例点评中存在的问题
2、预防用药选药不尽合理
头孢呋辛和头孢西丁对Ⅰ类切口手术术前预防病原菌针对性不强; 头孢他啶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对G-菌的作用突出,而对G+葡萄球 菌的抗菌力较差; 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因为其在皮肤组织的浓度不高,且国内G-杆菌 耐药率高,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硝基咪唑类替硝唑仅对厌氧菌感染有效; 青霉素类半衰期较短、耐药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 所以均不宜作为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 (高危者)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高危者) ERCP(高危者)
头孢唑啉1-2g或头孢拉定1-2g或头孢呋辛1.5克ivgtt
头孢唑啉1-2g或头孢拉定1-2g或头孢呋辛1.5克ivgtt 头孢唑啉1-2g或头孢拉定1-2g或头孢呋辛1.5克ivgtt
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的过程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不宜联合用药。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推荐表
手术名称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 乳腺手术 腹外疝手术 其它部位(皮肤、腋下等) 手术 血管外科手术 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 脾切除术 药物选择/单次使用剂量 头孢唑啉1-2g或头孢拉定1-2g静脉给药 头孢唑啉1-2g或头孢拉定1-2g静脉给药 头孢唑啉1-2g或头孢拉定1-2g静脉给药 头孢唑啉1-2g或头孢拉定1-2g静脉给药 头孢唑啉1-2g或头孢拉定1-2g或头孢呋辛1.5克ivgtt 头孢唑啉1-2g或头孢拉定1-2g或头孢呋辛1.5克ivgtt 头孢唑啉1-2g或头孢拉定1-2g或头孢呋辛1.5克ivgtt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
官和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 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手术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进行抗菌药物预防的重要依 据。 并非所有手术都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
一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2013年第三季度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检查总结按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对全院抗菌药物应用特作如下要求:医疗机构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病区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60%;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20%;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得超过40DDD。
Ⅰ类切口及介入手术原则上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如:1、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2、甲状腺疾病手术3、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4、关节镜检查手术5、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
6、白内障手术原则上也不需使用抗菌药物。
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一、检查情况统计:1、类切口及介入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统计页脚内容1二、检查结果分析1、一类切口分析:从总体情况来看,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呈上升趋势,海符合规定,基本保持不变,而逐月升高9月使用率接近40%,大大超过了卫生部要求的标准。
具体存在问题如下:骨科:使用率高一般在60-70%左右,术前0.5~2h预防用药执行较好,但术后预防用药时间仍然≥24h,药物单次剂量选择偏大(五水头孢唑啉2.0g、克林霉素1.2g),抗菌药物指导原则明确指出一类切口预防使用量:头孢唑啉为1.0g或1.5g;术后预防用药时间偏长。
基本为5天,部分病例药物剂量选择偏大,38号文规定头孢唑啉预防使用剂量为1.0g或1.5g,用2.0g剂量偏大。
抽查的病例中溶媒选择不合理,多数选择氯化钠250ml,建议改为100ml。
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分析
情况 , 将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 、 分析 、 上报, 并及时反 馈给临床科室; ④医院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问 题与各临床科室主任签订 目 标责任状 , 将抗菌药物临 床合理应用与科室的绩效考核挂钩。 通过督查 、 评价 、 反馈、 干预、 再督查、 再评价 、 再反馈、 再干预的 P D C A
合等级 I / 甲的 1 3 1 例, I / 乙的 1 例。
2 . 2 抗 茵 药物 的使 用情 况
2 . 2 . 1 预 防使 用率 干预前组抗 菌药物预 防使用 率为 1 0 0 %,部分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有联合用 药或更换 药品情况 , 故应用抗菌药物的次 / 例数多
①临床药师针对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 查
讨 论通 过 ,由院医教 科分 发各 临床 科室认 真 学习执 行 ;② 特别是 2 0 1 3 年 以来我 院 以等级 医院评 审为契
性增加及加重患者 的经济负担 ,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成为临床外科用药所面 临的难 题 , 为此 , 我 院临床
药 师 以普 外 科 I 类 切 口手 术 预 防用 药 为 突破 口进
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 , 参照《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办法》 《 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有关抗菌药物 的指
南和规定 ,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围手术期预防应用 抗菌药物评价标准 , 进行汇总、 统计和分析 。
1 . 4 干预措 施
1 4 d , 平均 4 . 6 9 d ; 有药物过敏史 的 3 例; 手术切 口愈
阅有关文献 , 参与修订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
作者单位 : 8 3 3 0 0 0 新疆 乌苏 乌苏 市人组 抗 菌 药 物 预 防使 用 率 为
我院Ⅰ类切口手术病历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点评
我院Ⅰ类切口手术病历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点评摘要】目的监测和评价我院Ⅰ类切口手术病历预防用药的现状,为我院持续改进、合理用药工作提供参考信息。
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第三季度(7-9月份)Ⅰ类切口{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冠状动脉造影术,脑动脉造影术} 499份病历。
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对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情况逐份进行点评。
结果我院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27.61%;介入诊断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1.28%;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用药时机合理率92.43%;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率92.33%;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疗程<24h占91.42 %;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0.2%。
结论通过Ⅰ类切口手术病历点评,提高了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特别是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为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提供了基础,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供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以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1]。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包括内科系统非手术预防用药和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需充分考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预防用药的效果、耐药菌的产生、二重感染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价格以及患者的依从性等多种因素,再决定是否应用。
要规范用药品种与给药方案,不应随意选用光谱抗菌药或某种新品种以及耐药后果严重的药物作为预防用药。
一、资料与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第三季度Ⅰ类切口病历499份病历进行专项点评。
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3]等相关规定,对抗菌药物用药情况逐份进行点评,现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二、分析与点评1. 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不合理:在检查的499份病历中,有55份给药时机不合理,占11.02%。
最新 眼科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精品
眼科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本院眼科住院患者以手术居多,感染是眼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而且后果严重,不仅影响患者的预后,严重者将导致患者失明。
因此眼科手术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对于预防手术后感染,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同时,若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也可导致患者菌群失调及细菌耐药性增加,从而增加院内感染的风险,并可能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为了解本院眼科 I 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在行政干预的作用情况,以及目前使用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干预方向做好调研工作,为本院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2.3.2 制定标准细则、持续改进分析、反馈、公开由药事委员会联合院感科、医务科、护理部、微生物室、手术科室、麻醉科和手术室召开专项研讨会,制定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评价标准、细则和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和管理制度。
每个月由主任药师和院感科专职人员调查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原因,结合标准和细则,进行专业讲评和对比(科室与自己、科室与科室之间),每个月向各科室反馈,每季度在院感委员会和药事委员会上反馈,结果在院内网上公开。
1.2.3.3 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合理应用纳入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每个月对不合理项目给予科室考核和科主任考核双重扣分(经济惩罚)。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 SSPS 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围手术期静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干预前 1052 例中使用抗菌药物 952 例,使用率 90.5%;干预后 648 例中使用抗菌药物 65 例,使用率 1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30.91,P<0.05)。
2.2 手术切口感染率干预前 1052 例中,出现 1 例切口感染,发生率 0.9%,干预后 648 例患者中,无感染病例。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的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
一、预防用药的适应证: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一)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二)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
(三)异物植入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四)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五)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二、预防用药的选择(一)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患者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
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二)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
当考虑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
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0.6~0.9克静脉给药)预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1~2克静脉给药)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三)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不宜联合用药。
三、预防用药的给药方法(一)严格把握预防用药时机,应于切开皮肤(粘膜)前30分钟或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应在术前1~2小时给药,在麻醉诱导开始前给药完毕,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
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100毫升,一般应30分钟给药完毕,以保证有效浓度。
(二)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分析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分析发表时间:2018-12-04T17:17:14.3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9期作者:阿里亚·阿不都拉[导读] 对不合理用药加大处罚力度,以达到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规范、经济、有效的用药目的[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9)【摘要】目的:分析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
方法:抽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出院的所有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剔除不符合要求病历后,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对剩余316份病历进行合理性评价。
结果:我院Ⅰ类切口手术使用存在应用指征掌握不严、药物选择欠妥、给药时机不当、应用时间过长等问题。
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范用药,确保经济、有效、合理。
【关键词】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9-0154-02外科Ⅰ类切口手术,理论上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但是目前仍有常规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这既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又因抗菌药的过度应用导致细菌耐药日趋严重。
本文通过对2017年6月—2018年6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发现预防用药存在的主要问题,更好地规范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
1.资料与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8年6月出院的所有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剔除不符合要求病历(存在高危感染因素、术前合并感染、术后继发感染或合并其他部位手术者),对剩余316份病历的患者年龄、性别、抗菌药物品种、给药时机及使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抗菌药物合理性应用评价参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2.结果2.1 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本文收集的316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多为已婚成人,年龄20~50岁居多,共239例,占75.6%,最小12岁,最大75岁,其中男性102例,女性214例。
I类切口手术中抗生素的使用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82期239脉内路径相对直接容易,出现导管异位或小分支血管或折返的几率低。
为了提高超声引导下行上肢PICC置管的成功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术前评估很重要,左侧乳腺肿瘤术后、左侧肺部肿瘤术后的患者,左侧腋窝或左侧胸部解剖组织因手术而发生变化,应选择对侧上肢贵要静脉行PICC术。
(2)术前检查,包括出凝血时间及凝血功能检查,如果患者高凝体制,手术者一是要备足肝素抗凝,二是穿刺时即使没有回血,只要高频探头看见穿刺针在血管内,可以试放入导丝,但是术后密切随访,预防血栓形成。
(3)术前超声定位很重要,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一,检查血管走向时,探头放置的方向与血管走向平行,定位穿刺时,探头放置方向与血管走向垂直。
二,判断动静脉时可轻压,看是否能压闭,三,必要时可加用彩色血流技术。
四,有条件的医院可以配备高频穿刺支架,以便更直接更准确的穿刺。
参考文献[1] 马姗,马蓉莉,林静.超声引导和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0,25(9):89-91.·经验交流·I类切口手术中抗生素的使用分析李云成1,章安娜2(1.武汉六七二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七医院 药械科,湖北 襄阳 441000)摘要:目的探讨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情况及其合理性。
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至2015年期间在本院I 类切口手术在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患者81例,对其手术时间、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用药种类、时间、手术并发症等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 81例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患者中,肌注12例,静滴69例,术前3~7天用药19例,术后用药1~3天17例,4~6天38例,一周以上26例;发生切口感染4例:切口红肿2例,线结反应1例,溢脓1例,占比4.93%;一、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最高,分别为39.50%,32.09%。
最新Ⅰ类切口病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点评报告
最新Ⅰ类切口病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点评报告一、引言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
合理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是预防和治疗切口感染的重要手段。
本报告旨在对最新I类切口病历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点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疾病特点切口感染是指术后手术切口受到细菌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
常见症状包括红肿、疼痛、渗液等。
严重的切口感染可能引起切口裂开、组织坏死、深部组织感染等并发症。
三、临床应用点评1.非限制性使用最新I类切口抗菌药物(如头孢曲松钠)常规应用于非限制性切口手术,具有广谱抗菌活性,适合预防大多数细菌感染,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2.针对性使用针对特定感染病原体的切口感染,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如产气杆菌感染可选用具有活性的喹诺酮类药物,多黏菌属感染应选用抗假单胞菌活性好的药物。
3.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对于切口感染中存在多种细菌感染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联合抗菌药物治疗。
联合治疗可以通过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来增强抗菌效果,同时减少单一药物的使用导致的耐药性问题。
4.时机和疗程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和疗程应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病情等因素综合考虑。
通常情况下,应在手术前30分钟给予首剂抗菌药物,手术后48小时内进行维持治疗。
治疗疗程通常为7-14天,但对于严重感染或存在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可以适当延长疗程。
四、建议1.临床应用时应根据疾病特点、患者病情和细菌培养结果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和滥用。
2.应加强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工作,为精确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可靠的依据。
3.应加强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培训,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意识和能力。
4.加强对切口感染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病例,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五、结论最新I类切口病历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点评报告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治疗切口感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2年第一季度我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情况及分析
2012年第一季度我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情况及分析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院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第一季度出院的I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住院病历180例,对围手术期抗菌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180例手术病人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达45.56%,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占39.02%;术前2 小时内用药占90.24%;术后平均用药2.49天。
结论:我院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用药日趋合理,但仍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品种选择欠妥、盲目联合用药、用药时机不当和用药时间长等问题,亟需加强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2-0351-02为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院积极响应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围手术期的预防用药的管理规范。
为了解我院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对我院2012年第一季度180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进一步规范我院围手术期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并提出干预措施作为参考。
围手术期也称手术全期,是指以手术治疗为中心,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这段时期[1]。
围手术的合理用药是预防术后感染的关键和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措施。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但若使用不合理,将会造成医院感染、耐药菌株增加和医疗费用增高[2]。
1 资料与方法调查我院2012年第一季度出院的I类切口手术病例180例,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查阅患者病历,分别填写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诊断)及用药情况(有无用药指征、药品名称、起止时间、联合用药)。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参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关于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3],结合本院实际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联合用药比率高
建议:
针对我院出现的以上情况,希望我院在针对1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制度,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落实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医疗质量和用药安全。
结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
用药品种的选择存在问题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选择要根据手术种类的常见病原菌、切口类别和患者有无易感因素等综合考虑。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主要感染病原菌应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阴性葡萄球菌)。因此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选择针对葡萄球菌且在骨关节中浓度高的药物,如头孢唑林钠或头孢拉定等第一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呋辛钠等第二代头孢菌素,或林可霉素类。但是实际上多数使用的是三代头孢菌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和氟喹诺酮类,属于用药不合理。乳腺和甲状腺手术中可能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也应首选第一或第二代头孢菌素或青霉素类较为合理,但是大多数选用的是头孢噻肟钠、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钠等三代头孢菌素。其实,三代和四代的头孢菌素对格兰阳性球菌比一代、二代和青霉素类并不具优势,作为无感染指征的围手术期用药时不合理的。
xx
药物分析
抗菌药物是我院广泛使用的药物之一,国内目前抗菌药物的滥用的情况依然非常严重,给患者的医疗费用和耐药菌的发生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外科一类手术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标准:1)术前大于2小时用药2)术后持续使用抗菌药物大于48小时3)二联及以上的联合用药4)所选品种不符合规定者
(二):
预防用药时间没有掌控好
国内规范认为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能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血药浓度,预防用药最佳时间是术前0.5-2小时或在麻醉诱导开始前静脉给药,若手术时间长(大于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超过该药的2半衰期及术中失血过多(大于1500ml)时可在术中追加1剂抗菌药物。在整个手术期间,血液和组织中的抗菌药物必须保持有效的杀菌浓度。
结果:
(一)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过高
抗菌药物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对于预防手术部门感染具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在污染手术和大型手术的应用价值不言而喻。一般认为1类切口手术原则上无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因为抗菌药物的使用并不能明显降低术后感染与并发症的发生率。1类切口手术一般认为属于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反应,无损伤,也不涉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通常无需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手术时间长(大于三小时)、手术创面大时才会考虑使用。如果患者为高龄、糖尿病、免疫力低下以及有植入性器械等情况或由于其他原因造成潜在感染时可以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但是现实是我院的1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很高,且大多患者术前、术后均无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感染迹象,术后也未出现切口感染。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