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原理与应用电子教案14

合集下载

GIS原理与应用电子教案13

GIS原理与应用电子教案13

第二节 GIS 的空间分析模型
二、GIS 空间分析模型的作用
1、空间分析模型是联系 GIS应用系统与专业领域的纽带,必须以广泛、 GIS应用系统与专业领域的纽带,必须以广泛、 深入的专业研究为基础; 2、空间分析模型是综合利用 GIS 中大量数据的工具,数据的综合分 析和应用主要通过模型来实现; 3、空间分析模型是分析型和辅助决策型 GIS 区别于管理型 GIS 的一 个重要特征,是解决空间分析和辅助决策问题的核心。
第二节 GIS 的空间分析模型
三、空间分析模型的类型
1、空间分布分析模型
用于研究地理对象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包括:空间分布参数的 描述,如分布密度和均值、分布中心、离散度等;空间分布检验,以 确定分布类型;空间聚类分析,反映分布的多中心特征并确定这些中 心;趋势面分析,反映现象的空间分布趋势;空间聚合与分解,反映 空间对比与趋势。
第一节 关于模型的一般知识
五、模型生成的一般步骤
1、建模准备:了解所分析的问题的实际背景,弄清建立模型的目的,掌 握所分析的对象的各种信息。 2、模型假设: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并用明确的语言对模型 作出假设,即用语言对模型予以描述。 3、模型建立: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建立各种量之间的关系,给出具体的 数学结构。 4、模型求解:求解数学方程参数,绘制图形,证明定理,进行逻辑运算 等,一般利用计算机完成。 5、模型分析:对上述结果进行数学上的分析,给出预测或给出最优决策 或控制。 6、模型检验:用实际现象、数据等检验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7、模型应用:如果检验结果符合要求,就可实际应用;若检验结果不符 合实际情况,还需对模型进行修改、补充、假设、重新建模。
第一节 关于模型的一般知识Fra bibliotek二、模型的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其应用教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其应用教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其应用教案一、教学目的和重点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技术平台。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并能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

本课程的重点是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数据模型和空间数据分析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的方法和技术。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和空间数据结构。

(3)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4)地理信息系统在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和决策支持等领域中的应用。

2、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理论授课: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背景和发展历程,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和数据处理过程。

(3)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的实践操作。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方法。

三、教学时长和课程安排本课程的教学时长为40学时,按照以下课程安排进行:第一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6学时)第二周: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和空间数据结构(8学时)第三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10学时)第四周:地理信息系统在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和决策支持等领域中的应用(10学时)第五周:实践操作(6学时)四、教学评价和资料准备本课程采用考试和实践操作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师将根据学生学科考试成绩、实验报告和综合评价等多方面考虑,并以期末成绩作为学生绩点的评价依据。

为了保证课程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准备以下资料:(1)教材:选用较好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应用的教材,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电子教案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电子教案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电子教案第一章:地理信息系统概述1.1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1.2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1.3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1.4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2.1 遥感技术2.2 全球定位系统(GPS)2.3 数字地形模型2.4 空间数据库第三章:地理信息系统数据3.1 数据类型与质量3.2 数据采集与处理3.3 数据存储与管理3.4 数据可视化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与应用4.1 常见GIS软件介绍4.2 GIS软件的操作与应用4.3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选择与评价4.4 案例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第五章:地理信息系统的前景与发展趋势5.1 云计算与大数据在GIS中的应用5.2 与深度学习技术在GIS领域的发展5.3 物联网技术与GIS的融合5.4 未来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第六章:空间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6.1 空间分析基本概念6.2 空间分析方法6.3 空间数据分析实例6.4 空间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第七章: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7.1 系统需求分析7.2 系统设计原则7.3 系统开发流程7.4 系统维护与管理第八章:土地管理中的应用8.1 土地资源调查8.2 土地利用规划8.3 土地管理监测与评估8.4 案例分析:我国土地管理中GIS的应用第九章: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9.1 城市规划概述9.2 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GIS技术9.3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9.4 案例分析:GIS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实例第十章:环境保护与监测中的应用10.1 环境保护概述10.2 环境监测与评估10.3 环境影响评价10.4 案例分析:GIS在环境保护与监测中的应用实例第十一章:交通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11.1 交通规划概述11.2 交通网络分析11.3 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11.4 案例分析:GIS在交通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实例第十二章: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12.1 水资源管理概述12.2 水文分析与模拟12.3 水资源分配与规划12.4 案例分析:GIS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实例第十三章:灾害管理与应急响应13.1 灾害类型与风险评估13.2 灾害管理与应急响应流程13.3 GIS在灾害管理与应急响应中的应用13.4 案例分析:GIS在自然灾害应对中的应用实例第十四章:农业与农村发展中的应用14.1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概述14.2 农田管理与农业决策支持14.3 农村发展规划与扶贫14.4 案例分析:GIS在农业与农村发展中的应用实例第十五章:GIS伦理与法律问题15.1 GIS数据与隐私权15.2 地图设计与版权15.3 GIS信息安全与合规性15.4 案例分析:GIS伦理与法律问题实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您提供了一份关于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的教学教案,内容涵盖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技术基础、数据、软件与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以及在土地管理、城市规划与管理、环境保护与监测、交通规划与管理、水资源管理、灾害管理与应急响应、农业与农村发展等领域的应用。

GIS原理与应用

GIS原理与应用

GIS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前言《GIS原理与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以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为基础,系统地学习地理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科学管理,地理信息的空间分析和地学建模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是覆盖领域十分广泛的高新技术,它包括空间数据输入子系统,空间数据存储和检索子系统,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子系统,数据和图形输出子系统,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要掌握该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GIS上机实习是十分必要的,地理信息系统上机实践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上机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又让他们加深对GIS的基本知识,原理,应用和发展的掌握,并通过上机实习课巩固和拓展课堂讲授的内容.目前实习的场所主要在河海学院仿真实验室,使用的GIS软件主要有MAPGIS和ArcView GIS等,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了解MapInfo和ARCGIS软件.实习资料除了有本指导书外,还有实习所需要的全部数据和PPT详细操作指导课件,它们可以在仿真实验室服务器机器的软件库-专业软件类-2006GIS原理与应用中获取.林孝松实习一 ArcView GIS简介和MAPGIS矢量化一,实习目的(1)了解ArcView GIS和MAPGIS软件的安装,操作界面和基本功能;(2)了解ArcView GIS的简单查询功能;(3)掌握MAPGIS地图扫描矢量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完成栅格地图的矢量化.二,实习准备1.软件准备:ArcView GIS和MAPGIS;2.数据准备:该实习用到的数据全部保存在提供的PAGIS子文件夹DATA的01中. 三,实习内容1.ArcView的安装ArcView的安装过程比较简单,要求大家能独立安装,基本软件一般情况下可以按照缺省情况进行安装;另外在以后的应用与学习中会用到相关扩展模块,因此必须安装才能使用.扩展模块也可以完全按照缺省进行安装,但其必须在安装基本软件之后才行.第一次安装完成后启动需要填写软件使用单位,个人名称和序列号(511111111111)等信息.2.ArcView的操作界面ArcView GIS的操作界面主要包含六个基本文档界面,即工程,视图,数据表,统计图表,地图布局和脚本程序等窗口或界面.其中工程窗口是对所有文档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场所.视图文档及其界面是用户显示,查询,分析研究各类专题文件的场所.表格主要用于对表格类数据进行管理,分析,查询和处理.每一个窗口界面都有不同的菜单,按钮和工具等.其中视图界面是我们用得比较多的界面,其主要由菜单条,按钮条,工具条,目录窗口,地图窗口和状态栏等组成.结合上机PPT课件对视图界面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解,为后续操作打下基础.3.简单查询简单查询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单个要素,记录查询;(2)点击记录查询和(3)选择要素查询记录.结合教学课件进行操作.4.ArcView的退出与进入退出ArcView按windows操作系统常规,在不同窗口的菜单File中依次关闭View,关闭Table,关闭Project.退出ArcView选File/exit,返回到windows操作系统,在关闭Project时,系统会提示是否保存对工程所作的改动,请选择NO.ArcView的再次启动.按windows常规有三种启动途径:(1)从windows的"开始/程序/…"菜单中启动;(2)直接进入项目文件.根据项目文件的存储路径,双击项目文件名即可进入.注:项目文件的后缀名为apr;(3)在windows的桌面窗口中设置ArcView 的图标或项目文件的图标,在桌面上直接启动ArcView或项目文件.5.利用MAPGIS进行矢量化(1)MAPGIS软件的安装MAPGIS软件的安装主要包括两个部分,首先需要安装软件加密狗或虚拟狗,具体安装根据操作系统不同而有所差别,安装的图解示意见PPT课件.第二部分是安装MAPGIS系统软件,一般情况下安装缺省方式安装即可.(2)矢量化等高线启动MAPGIS,通过输入编辑子系统进入矢量化界面.然后打开光栅文件(扫描图件),打开的文件如果不是白线灰底的话就需要进行光栅文件求反操作.接下来可以利用MAPGIS交互矢量的各项功能完成等高线的矢量化.在矢量化过程中用到的各项功能简介如下:当一条线结束时,按鼠标右键完成;当跟踪的线不要时可以按ESC键取消.F5键(放大屏幕):以当前光标为中心放大屏幕内容.F6键(移动屏幕):以当前光标为中心移动屏幕.F7键(缩小屏幕):以当前光标为中心缩小屏幕内容.F8键(加点):用来控制在矢量跟踪过程中需要加点的操作.按一次F8键,就在当前光标处加一点.F9键(退点):用来控制在矢量跟踪过程中需要退点的操作,每按一次F9键,就退一点.有时在手动跟踪过程中,由于注释等的影响,使跟踪发生错误,这时通过按F9键,进行退点操作,消去跟踪错误的点,再通过手动加点跟踪,即可解决.F11键(改向):用来控制在矢量跟踪过程中改变跟踪方向的操作.按一次F11键,就转到矢量线的另一端进行跟踪.F12键(抓线头):在矢量化一条线开始或结束时,可用F12功能键来捕捉需相连接的线头.当所跟踪的线为闭合时,你在跟踪结束按右键结束时同时按住Ctrl键,则所画线自动封闭.(3)等高线高程自动赋值将矢量化好了的等高线进行自动赋值比一条一条的赋值要快捷的多.在等进行高线自动赋值之前应该建立等高线的属性结构字段以存放高程数据.注意在输入好后按回车键到下一行完成属性字段的建立.然后利用高程自动赋值菜单项功能,通过鼠标拉出的伸缩线结合设定的参数将与该线相交的所有等高线赋以高程值.(4)多边形矢量化制图打开光栅文件F1,光栅文件求反后,按照矢量化线一样进行跟踪矢量化,当所跟踪的线为闭合时,在跟踪结束按右键结束时同时按住Ctrl键,则所画线自动封闭,后续工作要减少很多.在画相交线时尽量延长点,以便后续由计算机自动工作,但注意主要不要延长太长.具体图示见PPT课件.所有的线矢量化完成后,执行自动剪断线功能,将所有相交的线自动剪断.自动剪断线后,我们通过执行删除微短线功能,将没有用的微短线删除.不过删除微短线的大小值要一定要注意,最小线长的值大了,就有可能将有用的线删除了,如果最小线长的值小了,那么就不能将无用的微短线完全删除.一般情况下可以看一看无用的微短线长度值再来填数值.如果确认所有线都为无用的微短线,那么可以点中框中任意一条记录,点鼠标右键,然后点删除所用微短线.将微短线删除后,进行线拓扑错误检查.当完成线拓扑错误检查后,执行线转弧段功能,生成新的弧段文件.关闭线文件,打开弧段文件.由于系统缺省为弧段不可见,因此刚打开弧段文件时是看不到的.需要通过设置-参数设置来进行设置弧段可见.完成后点按更新窗口按钮,显示弧段.为了正确建立多边形以及多边形的拓扑关系,还需要进行区拓扑错误检查.如有错误,可以通过区编辑菜单下的功能项修正.完成区拓扑错误检查后,可进行拓扑重建,完成后记得保存.最终我们得到后缀名为wp的多边形文件.(5)MAPGIS数据输出为了将数据转换为其他软件数据格式,我们需要利用MAPGIS的文件转换功能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先装入我们需要转换输出的数据,为了核查装入的文件是否为我们所需要的,可以通过窗口-复位窗口功能进行浏览核查.注意数据保存的路径不要太长,同时在路径中尽量不要有中文.四,实习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两个软件的安装并完成等高线和多边形栅格数据的矢量化以及数据格式的转换.实习二 GIS数据的输入,编辑,显示与查询一,实习目的GIS数据的输入,编辑,显示和查询是地理信息系统最基础的工作和相应重要功能,在此实习中,要求学生:(1)掌握MAPGIS和ArcView GIS软件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基本步骤;(2)掌握ArcView GIS软件数据显示与查询的方法与步骤.二,实习准备1.软件准备:MAPGIS和ArcView GIS;2.数据准备:该实习用到的数据全部保存在提供的PAGIS子文件夹DATA的02中. 三,实习内容(一)空间数据的输入与编辑1.矢量数据的输入(1)用ArcView GIS做屏幕数字化所需数据:landuse.shp,用来作数据化的背景地图.屏幕数字化在技术上与手扶跟踪数字化相似,所不同的是:①在数字化时用鼠标替代数字化仪的游标;②计算机屏幕的分辨率低于数字化仪;③屏幕数字化时,需要有一个背景图.具体操作见PPT课件.在屏幕数字化过程中,为了确保要数字化的要素会相交并完全对准,需要使用交互捕捉选项.同时有3个数字化选项:左击鼠标数字化点(顶点);右击鼠标打开弹出菜单,它包括如顶点捕捉,交互点捕捉等选项;双击鼠标则为完成数字化.注意:屏幕数字化由于分辨率较低,因此其精度较差不适合于大批量的数据生产.如果进行大批量的数据生产我们采用前面介绍的用MAPGIS来进行数字化.(2)在ArcView GIS中增加事件专题所需数据:events.txt,一个含有GPS的x,y坐标读数的文本文件.启动系统并进入工程界面,将events.txt以表格数据的形式添加进来.然后在视图界面利用Add Event Theme功能将文本文件数据转换为点文件数据.(3)在ArcView GIS中读取CAD文件启动系统,加载CAD读取扩展模块.选用菜单View/Add Theme…,添加Landuse.dwg,注意:一个cad文件包含四个部分,分别为点,线,面和文字注记,点击文件名前面的文件夹符号可以浏览cad文件的四个组成部分.激活Landuse.dwg专题,选择菜单Theme/Conver to Shape file…,并将生成的Shapefile Name命名为"Landshp",以便我们进行编辑修改.激活专题Landshp,打开该专题的属性表,查看属性表.(4)用MAPGIS进行扫描矢量化输入与编辑该部分内容已经在前面相关专题完成.主要内容是点,线和区编辑以及相应的属性数据编辑.(5)用ArcView GIS编辑空间数据所需数据:editmap2.shp和editmap3.shp;该习作主要涉及3个常用编辑功能:合并多边形,分割多边形和多边形边界整形.我们只对editmap2.shp进行编辑,而editmap3.shp用来说明编辑后的editmap2.shp 有何变化.启动系统,打开一个新视图,并将editmap2.shp和editmap3.shp加入视图.为了更好地进行编辑,先需要对editmap2.shp进行自动标注(Auto-label).点击Pointer工具,点击多边形74,然后按下shift键的同时点击多边形75.现在环绕两个多边形出现操作手柄(矩形框),从Edit下拉菜单中选择Union Feature(合并要素)合并多边形74和多边形75.点击绘图工具,选择画线分割多边形工具.要分割一个多边形,分割线必须穿越多边形边界.在要开始绘制分割线之处点击鼠标左键,点击每个组成分割线的节点,在结束点双击鼠标.试采用该方法分割多边形71.对多边形73进行整形:放大多边形73所在的区域;点击节点编辑工具.在多边形73内点击以查看用小方框表示的现有节点;将光标移到需要添加节点处;当看到十字丝圆圈符号时,左击鼠标.移动鼠标并再次回到该节点处,按下鼠标拖动至新地点. 2.栅格数据的输入(1)在ArcView中看USGS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启动系统,加载栅格空间分析模块.打开一个新视图,利用视图界面文件菜单中的Import Data Source功能项输入USGS DEM 数据,文件名为filer.dem.注意将其保存后并添加到视图中.(2)在ArcView中看卫星影像所需数据:tmrect.bil,由前五个波段组成的陆地卫星TM影像.该习作让我们可以看到由前五个波段组成的陆地卫星TM影像.通过改变每一波段的颜色分配,我们可以改变影像的视觉效果.启动系统,打开一个新视图,将文件tmrect.bil添加到视图中来.通过双击专题目录名可以得到Image Legend Editor对话框,修改该对话框中红,绿和蓝三色所显示的波段从而突出遥感影像的不同地物特性.(3)从矢量到栅格数据的转换启动系统,加载栅格空间分析扩展模块.打开一个新视图,添加nwroads.shp和nwcounties.shp到视窗中.设置视图界面的地图单位和距离单位为米.激活需要转换的专题,然后利用Convert to Grid...功能项进行矢量到栅格数据的转换.在转换过程中需要设置输出格网的范围,输出格网的尺寸大小,提取的字段等参数信息.具体设置见PPT课件.3.属性数据的输入与管理(1)属性表的新建与数据输入启动项目02-a.apr.在Project窗口中,点击Tables的图标 ,点击New按钮,根据New Table对话框,选择建立表状数据文件(dbf)的路径,输入文件名(File Name)为ld_far.dbf.选择菜单Edit/Add Field…,在出现的字段自定义对话框中输入字段名,字段宽度和小数点位数.选择菜单Edit/Add Record,增加空白记录,再点击Edit工具编辑属性.注:添加完毕后要加回车键,否则最后一次输入的数据将丢失.常用的编辑操作方法: (1)修改属性:点击Edit工具进行修改;(2)增加字段:选用菜单Edit/Add Field…;(3)删除字段:用Select工具选择要删除的字段,再选用菜单Edit/Delete Field;(4)删除记录:用Select工具选择要删除的记录,在选用菜单Edit/Delete Records.关闭编辑状态选用菜单Table/Stop Editing,如果需要保存,点击OK;如果需要对已存在的属性表进行编辑,选用菜单Table/Start Editing.(2)独立表的加载独立表加载,打开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1)在Project窗口中,单击Tables Document的图标,再单击窗口中的Add按钮,弹出Add Table对话框;(2)在Add Table对话框左下侧的数据类型中(List Files of Type:),选择dBASE(*.dbf),INFO或Delimited Text(*.txt);(3)在右侧路径对话框中选择要加载的表,双击表名;(4)在Project窗口中单击Tables Document的图标,将显示所有加载的表;用鼠标选择需要打开的表名后,再点击Open按钮,打开选择的表(具体操作见PPT课件).(3)表与表的关联与连接ArcView为表提供了Join(合并)和Link(关联)两种连接方式.①Jo in(合并)方式连接打开专题属性表"Attribute of土地使用"和"ld_far.dbf(该表为前面自己创建)";点击ld_far中的字段名landuse,再点击土地使用属性表中的字段名landuse,选用菜单Table/Join.属性表ld_far关闭,"Attribute of土地使用"表增加字段FAR.注意:在执行菜单命令前两个表不要关闭,同时要注意点击两个表的顺序.②Link(关联)方式连接打开属性表"Attribute of动迁地块",在Project 界面中加载rsdt.dbf表,并打开.点击rsdt中的字段名parcel_num,再点击动迁地块属性表中的字段名parcel_id,选用菜单Table/Link.用要素选择工具选择一个或几个要素,rsdt.dbf的相关记录同时被选择;其次用选择工具选择"Attribute of动迁地块"的记录时,rsdt.dbf的相关记录同时被选择.③Join(合并连接)和Link(关联连接)的区别(1)连接关系不同.Link方式连接的两个表之间的记录可以是"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的查询关系;而Join方式连接的二个表之间只能是"一对一","多对一"的查询关系.(2)表达形式不同.Link连接后,仍是两个独立表,查询其中一个表的记录时,另一个表中的对应记录也同时被查询;Join连接后目标表中的字段增加.(4)表的显示设定与要素过滤①表的显示设定打开属性表"Attribute of土地使用";利用鼠标拖动字段的排列位置;选用菜单Table/Properties…,打开Table Propertie对话框改变表的显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表名(Title):用户可在Table Propertie对话框中修改Title的属性.字段的可见性(Visible):用户可以在Table Propertie对话框中,每一字段的左侧Visible列来改变字段是否可见,如果"√"号,表示可见,否则不可见.字段设定为不可见后,对操作所起的变化:(1)查询时不再显示;(2)不能用于专题地图分类显示控制;(3)不作为地图注记;(4)不参与条件组合查询;(5)不用于热连接.使用字段假名(Alias):在Table Propertie对话框中,可以修改或添加每一个字段名的假名,以便让用户直观易懂.②要素过滤要素过滤是利用条件组合查询法(Query Builder),在选择记录时使符合条件的要素进入专题显示.激活要过滤的专题"土地使用";选用菜单Theme/Propertie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Definition图标;在对话框右侧点击图标Query Builder,在弹出的条件组合查询对话框中输入组合条件.可以通过双击和单击输入条件,也可以直接将下式复制输入:( [Landuse] = "C3") or ([Landuse] = "C2" ).按OK键,可得到其查询结果.(5)热链接打开"Attribute of土地使用",选用菜单Table/Start editing,接着选用菜单Edit/Add Field,增加新字段F_image;利用Edit工具添加F_image字段输入包括存放路径的图像文件名(具体情况如下): D:\PAGIS\DATA\02\A\I001.tif D:\PAGIS\DATA\02\A\I002.tifD:\PAGIS\DATA\02\A\I003.tif D:\PAGIS\DATA\02\A\I004.tifD:\PAGIS\DATA\02\A\I005.tif D:\PAGIS\DATA\02\A\I006.tif注:完成后注意保存对表的编辑.激活专题"土地使用",选用菜单Theme/Properties…,在弹出的专题对话框中选择热链接(Hot link)图标,并设置好链接字段,热链接方式等;按OK键返回,关闭专题特征设置对话框,在View窗口中点击工具(热连接图标),然后在专题图上单击任一地块,系统弹出该地块的建筑设计表现图.ArcView提供的5种预定义热连接: (1)Link to text file,打开指定的文本文件;(2)Link to image file,打开指定的图像文件;(3)Link to Document,打开同一个Project中另一个Document;(4)Link to Project,进入到另一个Project;(5)运行某个特定的,或由自己编写的Avenue的程序,完成上述四种类型以外的功能.(二)GIS显示与查询1.GIS专题地图显示(1)建立新专题启动ArcView系统;新建一个View ,在Project Window(项目窗口)中选择Views,然后单击New按钮,系统会打开一个空的View Window.增加专题:点击Add Theme(增加专题)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所需添加的专题. 显示新增的专题:在新添加的专题前面的选择框打勾,专题将被打开,在View窗口中将显示图形;调整各专题间的先后顺序,先激活需调整的专题,然后拖动使其之间的顺序发生改变.设置View的特征:在View菜单里选择Properties…,出现View Properties对话框,将Name的内容View1改为"视图1",将Map Units(地图单位)改为Kilometers (千米),将Distance Units设为Kilometers (千米),按OK退出.设置Theme的特征:激活Theme,选择菜单Theme/Properties…,在弹出的Theme Properties对话框中,点击左侧图标Definition,右侧会显示出专题定义的对话框,在将Townshp改为人口密度.点击左侧窗口中的Display图标,在左侧出现的对话框中修改比例尺,在Minimum Scale中填入50000,在Maximum Scale中填入1000000.设置好后,在放大缩小过程中,只有当比例尺在两者之间时才会显示.删除某个专题:在专题目录表中选择需要删除的专题,选择菜单Edit/Delete Themes.(2)设置显示符号ArcView所显示的四类专题地图符号:(1)点状符号图,用不同的颜色,大小,形状的符号表达点状符号;(2)线状符号图,用不同的颜色,宽度,线型表达线状要素;(3)面状符号图用不同的颜色,密度,填充图案表达面状要素;(4)字符注记,用不同的颜色,大小,字体表达地图的注记.在ArcView中专题的符号由图例说明,调整图例改变专题的表达符号.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在View窗口左侧的专题目录表内双击专题名字,打开图例编辑器(Legend Editor); 在图例编辑器对话框中,字段Theme表示当前的专题使用的名称.字段Legend Type表示专题图例的类型,在此选择Graduated Color(颜色渐变);在Classification Field中选择Popden(人口密度),在Normalized by中选择默认值;在Color Ramps字段里选择Red Monochromatic为默认;单击Apply按钮.(具体操作见PPT课件). (3)专题地图的类型ArcView的专题地图主要有六种:单值图( Single Symbol):专题的所有要素均用一种符号,不分类;指定值分类图(Unique Value):按需要以指定的属性值分类显示要素;颜色渐变图(Graduated Color):根据要素属性值的大小,使符号的颜色逐渐变化;符号大小渐变图(Graduated Symbol):用不同大小的点状符号或不同宽度的线条表达要素,适合于点状,线状图;点密度图(Dot Density):该类型图只适合于多边形的数值属性;统计图(Chart):适合表达点状,面状事物的多重属性.(4)分类方法对于颜色渐变图,符号大小渐变图,ArcView提供了五种分类法:(1)自然分类( Natural Breaks,默认为5段);(2)等量分类(Quartile);(3)等距分类(Equal Distance);(4)等面积分类(Equal Area);(5)标准差分类(Standard Deviation).(5)符号选择与控制①符号选择在图例编辑器中双击Symbol字段名下任一种符号式样,将弹出符号选择窗口(Symbol Window),其中从左至右六个图标按钮分别代表六种操作:选择多边形填充图案;选择线型;选择点状符号;选择字体;选择颜色;自定义符号集.具体操作见PPT课件.②符号的缩放与倾斜在图例编辑器(Legend Editor)中点击Advanced按钮,在弹出的Advanced Options 对话框中选择点状,线状符号依地图的缩放而同时缩放或倾斜符号.(6)地图注记①图形(Graph)注记左键紧按View窗口工具条中的Draw Point按钮,在出现的下拉菜单提供用户在菜单中选择点,直线,折线,矩形,圆,多边形,可应用以上工具在地图上注记一些简单的图形.②将要素属性注记到地图上将Hi_way添加到View中,将专题改名为"道路",并激活道路专题,选择菜单Theme/Autolabel对话框,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按下图选择,选择结束按OK键. 选用菜单Window/Show Symbol Window…,在弹出的符号选择窗口中选择字体,大小,颜色,然后关闭窗口,重新激活道路专题,选用菜单Theme/Remove Labels,取消属性注记,重新对道路进行自动标注.③使用注记专题点击Add Theme按钮,添加annotation注记专题,并可使用图例编辑器调整注记的字体,大小,颜色.(7)统计地图在视图1(View1)中添加town.shp的Polygon专题,并将专题名改为"产业结构";双击打开产业结构的图例编辑器,在Legend Type下拉表中选择Chart(统计圆饼图),在对话框左边的字段表(Fields)中依次点击字段名F_ind和按钮Add, S_ind和按钮Add ,T_ind和按钮Add;点击右下角的按钮Properties…,在弹出的Pie Chart Properties对话框中设置相关参数.按OK键返回,点击右下角按钮Apply,按照设置可生成统计地图.(8)点密度图激活专题"人口密度",选用菜单Theme/Properties…,单击图标Display,删除Minimum Scale和Maximum Scale两个数据框内的值,按OK键返回.打开专题"人口密度"的图例编辑器,调整其中的参数:将Legend Type改为Dot类型,Density Field 为Pop94,点按Calculate按钮得到一个点代表的人口数量,同时改变点的尺寸(Size)为2.点击Apply按钮,生成人口密度统计专题图.注意:由于地图窗口的大小不同,采用同样数据点按Calculate按钮计算得到的一个点代表的人口数量值不一样,具体原理在《地图学》中介绍.(9)对项目文件的操作项目文件是对项目工程中所有信息文档的详细记载.用户可在View窗口的File菜单中选择Close,退出View Document,回到Project Window(项目窗口);还可保存项目文件;可从Project窗口的File菜单中打开(Open)已有的项目文件;可从Project窗口的File菜单中保存(Save)已有的项目文件.2.GIS数据查询(1)要素及其属性的查询①点击选择要素启动系统,打开指定的工程项目(02-b1.apr).进入该项目的View1,激活要查询的专题"乡镇(人口密度)".在工具条上点击"选择要素"图标,再用鼠标单击地图上的要素,被点击的要素改变颜色.利用SHIFT键可选择多个要素.点击"打开要素属性表"按钮可打开其数据表.属性表中的信息与图形界面上的要素一一对应.②通过图形选择要素关闭视图View1,打开视图View2.在View窗口的工具条中按下图形绘制工具不放,系统会显示下拉式图标菜单供用户选择.用鼠标绘多边形或折线时,双击左键表示输。

gis原理PPT教案

gis原理PPT教案

几种取值方法外,
C
还可以采用缩小单
A
个栅格单元的面积,
增加栅格单元总数
B
的方法
重 要 性
面 积 占 优
A
连续分布地理要素
C
具有特殊意义 的较小地物
A
分类较细、 地物斑块较小
第49页/共77页
三角形的面积为6个平方单位,而右图中则为7个平方单位,这种误
差随像元的增大而增加。 c
c
几何偏差
5
3
a
4
b
a
第44页/共77页
链状双重独立式编码--拓扑数据结构
1、弧段坐标文件:
6
1
弧段号 A
坐标系列(串) x2,y2,X10,y10…
P
9 10
2
2、弧段文件:链—面,链—结点关系
7 5
弧段号 左多边形 右多边形 起点 终点
P
A
P1
P2
25
8 11
12
15 P
14 13
3、面文件
面号
弧段号
4
3
P1
A,B,-C
e
C,A
f
C,D
g
E,E
弧段与多边形的拓扑关系
弧段 左多边形 右多边形
a
P0
P1
b
P2
P1
c
P3
P1
d
P0
P2
e
P0
P3
f
P3
P2
g
P1
第33页/共77页
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对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具有重要的意 义: • 拓扑关系能清楚地反映实体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它比几
何坐标关系有更大的稳定性,不随投影变换而变化; • 利用拓扑关系有利于空间要素的查询; • 可以根据拓扑关系重建地理实体。例如根据弧段构建多边

《GIS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GIS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GIS原理及应用》Ⅰ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质工程课程编号:31160214 课程类别:必修课课内学时:36 开课学期: 7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课,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各方面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课程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理论,结合相关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使学生初步掌握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相关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和算法,熟悉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软件的使用。

(三)课程的重点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相关算法,熟悉相关软件的使用。

(四)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学生要有一定的数学、地理学、美学、计算机科学、地图学等课程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空间数据结构;GIS的数据模型;空间数据库的设计。

第三章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概述;空间数据的地理参照系和控制基础;地理实体分类和数据编码;空间数据的采集;GIS的数据质量;空间数据标准。

第四章空间数据的处理矢量数据拓扑关系的自动建立;矢量数据的图形编辑;空间数据的坐标变换;空间数据的压缩处理;空间数据的结构转换;空间数据的插值方法;图像数据的处理方法;空间数据的更新处理。

第五章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空间数据的查询;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数字高程模型分析;空间数据的叠置分析;空间数据的缓冲区分析;泰森多边形分析;空间数据的网络分析;空间距离的量算;空间分析模型。

第六章空间信息的可视化空间信息与可视化;地图语言与符号库;空间数据的可视化;电子地图;动态地图;虚拟现实技术的空间。

第七章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GIS的应用概述;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的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的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决策应用;Web GIS概述。

《GIS原理与应用》课件

《GIS原理与应用》课件
《GIS原理与应用》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GIS基本概念GIS发展历程GIS核心技术GIS应用领域GIS实践案例GIS挑战与展望
01
GIS基本概念
1
2
3
GIS定义: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捕获、存储、操作、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GIS的英文全称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中文译为地理信息系统。
精细化应用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对GIS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促进GIS在各行业的普及和应用。
普及化推广
感谢观看
THANKS
环境质量评估
利用GIS技术进行灾害风险评估、预警和应急响应,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自然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
GIS可以整合各种交通数据,进行交通流量分析、拥堵预测等,为交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交通流量分析
利用GIS进行最优路线规划,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路线规划
将GIS与智能交通系统相结合,实现实时交通信息共享、交通调度和车辆导航等功能。
实现方式
利用GIS技术,对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通过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实际效果
通过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土地利用中的问题,为土地资源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01
02
03
04
介绍洪水灾害风险评估的概念、目的和方法。
03
GIS核心技术
地图投影是利用数学方法将地球椭球面上的地理坐标转换为平面直角坐标的过程。
地图投影定义
投影分类
投影选择
根据投影变形性质,地图投影可分为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和任意投影。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教案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教案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

2、使学生掌握 GIS 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 GIS 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GIS 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GIS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流程。

运用 GIS 软件进行简单的地理数据分析。

2、难点GIS 空间分析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如何将实际地理问题转化为 GIS 可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 GIS 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 GIS 在解决地理问题中的应用。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操作GIS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0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地理信息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城市规划图、卫星遥感图像、交通流量图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分析这些地理信息,从而引出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2、 GIS 基本概念(20 分钟)讲解 GIS 的定义:GIS 是一种用于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介绍 GIS 的组成部分: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方法。

阐述 GIS 的功能:如数据采集与输入、数据编辑与处理、数据存储与管理、空间查询与分析、地图制作与输出等。

3、 GIS 数据(30 分钟)介绍 GIS 数据的类型:包括矢量数据(点、线、面)和栅格数据(像元阵列)。

讲解 GIS 数据的获取方法:如野外测量、遥感影像解译、地图数字化等。

让学生了解数据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数据预处理,如数据格式转换、坐标系统转换、数据清理等。

4、 GIS 空间分析(40 分钟)讲解空间分析的概念和类型,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

通过实际案例,如城市设施服务范围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等,让学生理解空间分析的应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如何运用空间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5、 GIS 应用(30 分钟)介绍GIS 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农业等。

《GIS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GIS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GIS原理与应用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10550X10课程名称:GIS原理与应用/ The Fundamentaland application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课程类别:学科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测量学适用专业:地球物理学教材、教学参考书:龚健雅, 2001,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科学出版社邬伦刘瑜张晶马修军韦中亚田原等. 2012,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科学出版社.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该课程是地球科学、地质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解决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与应用等与地理相关实际问题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建立中小型地理信息应用系统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数据结构(数据模型)、基本算法及其软件使用等知识,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情况下需要选用哪种空间数据模型来解决相应的问题。

为后续《毕业设计》等课程学习提供专业知识知识与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对应的专业培养要求1.知识要求①具备坚实的数学、物理学、地质学、信号处理、计算机应用和电子技术基础,并了解当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2.能力要求①能应用地球物理勘探基本知识从事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地质灾害勘察,工民建、水利、电力、交通等的勘查与设计。

知识:掌握空间数据及其表达方法,包括矢量数据单元、栅格数据单元、矢量数据模型、栅格数据模型、数字高程模型等,空间数据查询与处理的基本算法等;能力:具有根据空间问题,选用合适空间数据与数据表达模型、合适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相应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素质:既能独立工作,又具有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竞争学会合作;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及科学的工作心态;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注:要求学生每次实验后提交手写实验报告,可附图。

[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教案第六章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教案第六章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第六章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第一节GIS空间分析模型一、地学模型概述地理信息系统以数字世界表示自然世界,具有完备的空间特性,可以存储和处理不同地理发展时期的大量地理数据、并具有极强的空间系统综合分析能力,是地理分析的有力工具。

因此,地理信息系统不仅要完成管理大量复杂的地理数据的任务,更为重要的是要完成地理分析、评价、预测和辅助决策的任务,必须发展广泛的适用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地理分析模型,这是地理信息系统走向实用的关键。

所谓模型,就是将系统的各个要素,通过适当的筛选,用一定的表现规则所描写出来的简明映像。

模型通常表达了某个系统的发展过程或发展结果。

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地理系统各地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客观规律信息的语言的或数学的或其他表达形式,通常反映了地学过程及其发展趋势或结果。

地学模型也称为专题分析模型。

对于地理信息系统来说,专题分析模型是根据关于目标的知识将系统数据重新组织,得出与目标有关的更为有序的新的数据集合的有关规则和公式。

这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生产和科研的重要手段。

模型化是将主观性的思考,以模型的形式反映出来,不同的理论观点,不同的体系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

地学分析模型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形式:1、逻辑模型:由地理名词和逻辑运算符组成的逻辑表达式表示;2、物理模型:由物理模拟过程表达;3、数学模型:由常数、参数、变量和函数关系等组成的数学表达式表示;4、图像模型:由某种图像或图像运算的集合表达,如各种专题地图。

1、专题分析模型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任何地理信息系统都是为一定的应用目的而建立的,必须根据具体需要采用适用的分析模型指导地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主要包括:①数据项的选择,数据的范围、精度、量测方法等,如果毫无选择地录入数据,只会使系统增加负担,降低效率,无法突出主要因素,甚至因为数据采集周期过长而失去意义;数据结构应以最好地表示地理现象和易于模型实现为标准;②硬件环境的选择,根据模型的输入、输出和运算方法选择经济实用的硬件支持;③软件功能的选择,根据模型的管理和运行设计适用的软件功能。

GIS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GIS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GIS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GIS不仅可以对地理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还可以实现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功能。

因此,GIS的原理及应用已经成为许多专业课程的必修内容。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设计一个实际的GIS应用项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的GIS原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熟悉GIS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2.了解GIS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3.能够进行GIS应用项目设计、开发和实现4.掌握GIS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三、课程设计内容1. GIS基础知识介绍GIS的基础概念、发展历程、系统组成等方面的知识。

2. GIS数据采集介绍GIS数据采集的常用方法,包括现场GPS测量、数字化、遥感图像解译等。

3. GIS数据处理和分析介绍GIS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包括数据清理、转换、格网化、空间分析等。

4. GIS应用项目设计介绍GIS应用项目设计的方法,包括项目目标明确、数据准备、模型设计、开发测试等。

5. GIS应用项目实现介绍GIS应用项目实现的技术,包括开发环境配置、程序编写、调试测试等。

四、课程设计实践1. 课程设计范围本课程设计以某省市公共交通管理为例,设计一个基于GIS技术的公交线路规划系统。

该系统需要实现以下功能:1.公交线路规划2.公交路线查询3.公交车辆跟踪4.公交站点查询2. 课程设计流程步骤一:需求分析首先,需要对公交管理部门的需求进行分析,确定项目范围和功能列表。

步骤二:数据采集根据功能列表,确定需要的数据类型和来源,进行数据采集和整理。

步骤三: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和数据准备工作,进行系统设计,包括模块划分、数据结构设计、功能实现等。

步骤四:系统实现根据系统设计,进行系统实现,包括编写程序、调试、测试等。

步骤五:系统部署完成系统开发后,需要进行系统部署,包括数据迁移、环境配置、系统上线等。

地理信息系统课教案GIS应用与实践

地理信息系统课教案GIS应用与实践

地理信息系统课教案GIS应用与实践教案主题:地理信息系统课教案GIS应用与实践一、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以地理空间数据为核心,集成数据获取、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和空间可视化于一体的工具与技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GIS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并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GIS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GIS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 GIS的定义与发展历程a. GIS的定义:GIS是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一种专门用来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工具和技术。

b. GIS的发展历程:介绍GIS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包括GIS技术在地理学、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2. 地理空间数据的分类与获取a. 地理空间数据的分类:介绍地理空间数据的分类,包括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

b. 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介绍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方法,包括GPS定位、遥感技术和地理测量等。

3. GIS的基本原理a. 数据建模与管理:介绍GIS中的数据模型和数据管理方法。

b. 空间分析与可视化:介绍GIS中的空间分析方法和地图制作技巧。

三、GIS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 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a.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介绍GIS在城市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规划中的应用。

b. 土地利用规划:介绍GIS在城市土地利用、绿地规划、建筑控制等方面的应用。

2. GIS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a. 自然资源管理:介绍GIS在森林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b. 环境监测与评估:介绍GIS在空气质量、水质监测等环境评估中的应用。

3. GIS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a. 突发事件响应:介绍GIS在地震、洪水等突发事件响应中的应用。

b. 空间决策支持系统:介绍GIS在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

四、实践操作:GIS软件的基本使用1. GIS软件的介绍:介绍常用的GIS软件,如ArcGIS、QGIS等。

《GIS 的基本工作原理》 说课稿

《GIS 的基本工作原理》 说课稿

《GIS 的基本工作原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GIS 的基本工作原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用的教材是_____出版社出版的《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GIS 作为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交叉的产物,在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是整个教材的重要基础,通过对 GIS 基本工作原理的学习,为后续深入学习 GIS 的功能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信息技术基础,但对于 GIS 这样较为复杂的技术,还处于初步接触阶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理解上的困难,例如对空间数据的概念和处理方法较难理解,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难以整体把握等。

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引导得当,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 GIS 的概念和组成部分。

(2)掌握GIS 中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3)了解 GIS 的输出形式和应用领域。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认识到 GIS 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GIS 的组成部分和工作流程。

(2)空间数据的采集和管理方法。

2、教学难点(1)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

(2)GIS 中地理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对 GIS 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有初步的了解。

1.12级工程测量专业GIS原理与应用-教学方案.

1.12级工程测量专业GIS原理与应用-教学方案.
教学重点
软件的界面及结构、软件基本曹组
教学难点
及处理
教学组织

媒介运用
课堂设计
阶段
教学目标
内容
课堂活动
时间
复习
回顾上单元的内容
1、回顾
总结GIS的基本理论知识,和ArcGIS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分钟
课程内容
引入引入本单元课题
一.ArcGIS Desktop软件界面
1.ArcMap的软件界面介绍
2.ArcCatalog的软件界面介绍
单元名称
项目一:地理信息系统与ArcGIS基础知识(二)
授课次序
3、4
教学地点
13311机房
教学时间
/课时
2节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悉ArcMap的软件界面及结构
2.熟悉ArcCatalog的软件界面及结构
2.能力目标
1.掌握ArcGIS Desktop软件的常规操作
2.掌握ArcMap的基本操作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方案设计
主讲教师:
授课学期:
所属系部:
单元名称
项目一:地理信息系统与ArcGIS基础知识(一)
授课次序
3、4
教学地点
13311机房
教学时间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
2.了解ArcGIS软件的设计理念
3.了解ArcGIS软件的平台结构
2.能力目标
10分钟
课程内容
三.ArcMap的基本操作
教师演示讲解如何在ArcMap中加载图层、放大、缩小、调整图层显示顺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相关分析模型
GIS地理数据库中存储的各种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现象) GIS地理数据库中存储的各种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现象) 的数据并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彼此之间存在 着一定的联系。相关分析模型就是用来分析研究各种地理要素数 据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 地理数据库中各种地理要素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通常可以 分为参数相关和非参数相关两大类。其中,参数相关又可分为简 单(两要素)线性相关,多要素间的相关模型,非参数相关可以 分为顺序(等级)相关和二元分类相关。
第二节 空间数据的查询
一、空间数据查询的概念
查询属于数据库的范畴,一般定义为作用在库体上的函数, 它返回满足条件的内容。查询是用户与数据库交流的途径。 查询是 GIS 用户最经常使用的功能,GIS 用户提出的很大一 用户最经常使用的功能,GIS 部分问题都可以以查询的方式解决,查询的方法和查询的范围在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GIS 的应用程度和应用水平。 目前 GIS的空间查询主要有下列 4 种方式: GIS的空间查询主要有下列 (1)扩展关系数据库的查询语言(SQL)。 )扩展关系数据库的查询语言(SQL)。 (2)可视化空间查询。 (3)超文本查询。 (4)自然语言空间查询。
第二节 空间数据的查询
三、可视化空间查询
可视化查询是指将查询语言的元素,特别是空间关系,用直观 的图形或符号表示。因为对于某些空间概念用二维图形表示比用一 维文字语言描述更清晰、更本质和更易理解。 可视化查询主要使用图形、图像、图标、符号来表达概念,具 有简单、直观、易于使用的特点。例如某些基本空间操作可表示为:
第二节 空间数据的查询
二、扩展关系数据库的查询语言(SQL) 扩展关系数据库的查询语言(SQL)
目前 GIS的地理数据库大多是以传统的关系数据库为基础的,但 GIS的地理数据库大多是以传统的关系数据库为基础的,但 GIS 中的地理数据库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库,其最大的不同是具有“空间” 概念。而 SQL语句通常是由关系运算组合而成的,非常适合于关系表的 SQL语句通常是由关系运算组合而成的,非常适合于关系表的 查询与操作,但并不支持空间运算, 查询与操作,但并不支持空间运算,因此,不能进行空间数据的查询。 目前的空间数据查询语言是通过对标准 SQL的扩展来形成的,即 SQL的扩展来形成的,即 在数据库查询语言上加入空间关系查询。为此需要增加空间数据类型 (如点、线、面等)和空间操作算子(如求长度、面积、叠加等)。在 给定查询条件时也需含有空间概念,如距离、邻近、叠加等。 如,“显示与价值超过 60000 的地块相交的土壤图”,表示为:
第十四章 空间查询与统计方法
空间查询与统计分析,一般是基于空间图形的属性进行的,查询统 计的结果以图形或报表的形式显示和输出。查询统计一般是根据一 些数学模型进行的。图形查询还涉及一些图形操作的计算。图形查 询统计分析是 GIS的重要分析内容之一。 GIS的重要分析内容之一。
第一节 GIS 常用的空间统计分析模型
第一节 GIS 常用的空间统计分析模型
三、预测模型
GIS 地理数据库的数据除了反映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现象) 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相互关系外,还能反映地理要素的动态发展规律, 并用于预测分析。这种预测分析是建立在现象间因果关系的基础上 的,即某些现象作为原因,另一种现象作为结果,原因与结果的关 系可以用确定的函数来描述,函数中的参数能说明这种因果关系的 本质。预测模型常用于判断结果随原因的变化而变化的方向和程度, 用于推断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大小。 所谓回归模型方法,就是从一组地理要素(现象)的数据出 发,确定这些要素数据之间的定量表述形式,即建立回归模型。通 过回归模型,根据一个或几个地理要素数据来预测另一个要素的值。 这种回归模型就是一种预测模型。如一元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 模型等。
SELECT SOIL.MAP FROM SOIL,PARCELS SOIL, WHERE VALUATION > 60000 AND OVERLAY(SOILS,PARCELS) OVERLAY(SOILS,PARCELS)
第二节 空间数据的查询
通过对标准SQL 通过对标准SQL 的扩展来实现空间数据的查询主要优点是:保 留 SQL风格,便于熟悉 SQL 的用户掌握,通用性较好,易于与关 SQL风格,便于熟悉 系数据库连接。 局限性: (1)SQL 结构很难描述复杂的空间关系查询。 (2)简单的表格形式不能作为空间数据的表现形式。
第一节 GIS 常用的空间统计分析模型
四、聚类模型
聚类分析是根据多种地学要素对地理实体进行划分类别的 方法,对不同的要素划分类别往往反映不同目标的等级序列,如 土地分等定级、水土流失强度分级等。 聚类分析的步骤一般是根据实体间的相似程度,逐步合并 若干类别,其相似程度由距离或相似系数定义。进行类别合并的 准则是使得类间差异最大,而类内差异最小。如最短距离聚类模 型、模糊聚类模型、模糊多元统计分析模型、相似聚类等。
SELECT name FROM Cities WHERE temperature is high,以及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处理,认为 当城市气温大于或等于 33.75°C 时是高气温。则对上述用自然语言 33.75° 描述的查询操作转换为: SELECT name FROM Cities WHERE temperature >= 33.75 在对自然语言中的模糊概念量化时,必须考虑当时的语义环境。 例如,对于不同的地区,城市为“高气温”时的温度是不同的;气 温的“高(high)”和人身材的“高(high)”也是不同的;等等。 温的“高(high)”和人身材的“高(high)”也是不同的;等等。 因此,引入自然语言的空间数据查询只能适用于某个专业领域的地 理信息系统,而不能作为地理信息系统中的通用数据库查询语言。
第一节 GIS 常用的空间统计分析模型
二、趋势面分析模型
在 GIS 的空间分析中,经常要研究某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 与变化规律。许多现象在空间都具有复杂的分布特征,它们常常呈 现为不规则的曲面。欲研究这些现象的空间分布趋势,就要用适当 的数学方法将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区域变化趋势模拟出来,这就是 趋势面分析方法。 趋势面分析,是用一个多项式对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进 行分析,用该多项式所代表的曲面来逼近(或拟合)现象分布特征 的趋势变化,也就是用数学方法把观测值分解为两个部分:趋势部 分和偏差部分。趋势部分反映区域性的总的变化,受大范围的系统 性因素的控制;偏差部分反映局部范围的变化特点,受局部因素和 随机因素的控制。
五、自然语言空间查询
在空间数据查询中引入自然语言可以使查询更轻松自如。在 GIS 中很多地理方面的概念是模糊的,例如地理区域的划分实际上并没有象 境界一样明确的界线。而空间数据查询语言中使用的概念往往都是精确 的。 为了在空间查询中使用自然语言,必须将自然语言中的模糊概念 量化为确定的数据值或数据范围。例如查询高气温的城市时,引入自然 语言时可表示为:
第三节 属性数据的查询统计
属性查询也是 GIS 空间查询统计分析经常使用的方法。蕴藏在属性 数据里的大量潜信息,通过属性查询统计被挖掘出来。
一、属性数据的集中特征数
反映属性数据集中特性的参数有:频数和频率、平均数、数学期望、 中数及众数。
二、属性数据的离散特征数
在分析 GIS 的属性数据时,不仅要找出数据的集中位置,而且还要 查明这些数据的离散程度,即它们相对于中心位置的程度,同时,还要 分析它的变化范围。对于两组数据,可能它们的平均数是一样的,但它 们分布在平均数附近的疏密程度却可能不同,即它们的离散程度可能不 一样。从统计规律的角度讲,离散程度较小的区域,其平均数的代表性 较好;反之则较差。很明显,前述的平均数、数学期望、中数和众数是 不可能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的,因此需要引入刻划离散程度差异的统计 特征数,即极差、离差、方差、标准差、变差系数。
第二节 空间数据的查询
四、超文本查询
超文本查询把图形、图像、字符等皆当作文本,并设置一些“热 点”(HotSpot),“热点”可以是文本、键等用鼠标点击“热点”后, 点”(HotSpot),“热点”可以是文本、键等用鼠标点击“热点”后, 可以弹出说明信息、播放声音、完成某项工作等。但超文本查询只能预 先设置好,用户不能实时构建自己要求的各种查询。
第二节 空间数据的查询
可视化空间查询的主要优点是:自然、直观、易操作,用不同的图符可 以组成比较复杂的查询。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当空间约束条件复杂 时,很难用图符描述;用二维图符表示图形之间的关系时,可能会出现 歧义;难以表示“非”关系;不易进行范围(圆、矩形、多边形等)约 束;无法进行屏幕定位查询等。 可视化空间查询是为方便用户输入查询条件而设计的,在 GIS 中仍然要 翻译成形式化的 SQL 语言。目前可视化空间查询所设计的图符以及所表 示的操作缺乏规范性,不能表达所有的空间查询,但其简单、直观的特 点值得其它空间查询方法借鉴。
第二节 空间数据的查询
1、显示方式(the display mode) 、显示方式(the mode) 有 5 种显示方式用语多次查询结果的运算:刷新、覆盖、清除、相交和强调。 2、图形表示(the graphical presentation) 、图形表示(the presentation) 用于选定符号、图案、色彩等。 3、绘图比例尺(the scale of the drawing) 、绘图比例尺(the drawing) 确定地图显示的比例尺(内容和符号不随比例尺变化)。 4、显示窗口(the window to be shown) 、显示窗口(the shown) 确定屏幕上显示窗口的尺寸。 5、相关的空间要素(the spatial context) 、相关的空间要素(the context) 显示相关的空间数据,使查询结果更容易理解。 6、查询内容的检查(the examination of the content) 、查询内容的检查(the content) 检查多次查询后的结果。 通过选择这些环境参数可以把查询结果以用户选择的不同的形式显示出来, 但离把查询结果以丰富多彩的专题地图显示出来的目标还相差很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