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玻璃状滴落物理案例

案例来源:某浮法玻璃生产企业提供

案例描述:某浮法玻璃厂700t/d浮法线投产后,距锡槽进口9-19米区域内的锡槽顶盖砖下表面出现大量的玻璃状物质,并且在不断地长大,当其重力大于表面张力时,就会滴落到玻璃带或锡液上,掉到玻璃带上的就使该块玻璃成为等外品,生产12m时,有的滴落物还会引起退火炸板。滴落物的出现对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经检测、分析,发现该玻璃态物质为低熔点的磷酸盐玻璃,其具体的化学成份见表5-9:

表5-9 锡槽顶盖砖下表面的玻璃状物质化学成份

成分SiO2Al2O3CaO K2O Fe2O3P2O5SO2TiO2

含量(%)26.54 57.44 0.08 0.34 1.34 13.77 / 0.49 经分析,判定该磷酸盐玻破状滴落物的形成与锡槽顶盖硅线石质耐火材料中加入的磷酸盐结合剂有关。

案例分析:

(1)钠在某一温度段的沉积与吸附

浮法玻璃生成过程中,玻璃带在锡槽内成形时其表面玻璃成分中的Na2O有5%左右的量能挥发,挥发出的Na2O一部分随着保护气体排出锡槽,另一部分沉积在锡槽耐火材料的内表面,根据以往对锡槽耐火材料侵蚀机理的研究可知,在700~900℃范围内,硅铝质耐火材料对Na2O 的吸附沉积作用比较强,并且这种吸附作用随耐火材料中的Al2O3含量增高而加强。

在锡槽高温段,由于Na2O的吸附沉积量很少,因此在砖体中的磷反应生成的玻璃相量很少,不能在项盖表面沉积并滴落。在锡槽中温区,耐火材料对Na2O的吸附沉积作用比较强,砖体内的磷酸盐不断地与Na2O及自身所含硅、铝反应形成玻璃相,随着釉层的不断增厚,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滴落到玻璃板上,从而形成缺陷。

(2)钠蒸汽与含磷挥发物凝结

项盖耐火材料中的磷在锡槽温度范围内慢慢挥发,与玻璃表面挥发出的Na2O相遇,形成磷酸钠类蒸汽,这种磷酸盐蒸汽在700~900℃的锡槽顶盖表面凝结并与硅线质的顶盖耐火材料作用,形成玻璃状的物质,随着玻璃状物的不断积聚,其粘滞力不足以承担其重力的作用,从

而滴落到玻璃表面。

锡槽顶盖砖材质为硅线石,硅线石耐材是以高温锻烧后的硅线石熟料为主要原料,配以可塑性结合粘土耐制成的高铝质耐火制品,按照正常设计,其主要化学成份见表5-10:

表5-10 高铝质耐火制品的主要化学成份

成分Al2O3SiO2Na2O Fe2O3

含量(%)70%~72% 26%~28% ≤0.5%≤0.5%

对表5-9与表5-10进行对比,可以看出锡槽顶盖砖产生的玻璃态物质主要是多了P2O5成份,经调查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由于500t/d生产线上线工期特紧且在订货时间上的延误,导致要货急等原因,生产硅线石耐火材料厂为了按期交货,故对硅线石生产配料工艺进行了局部调整,在原料中加入了磷酸盐作为结合剂,目的是降低烧成温度、提高成品率.再加上顶盖砖到厂后因工期紧没有进行成份检测,由于这一忽视导致投产后的严重后果,且将影响整个窑期的生产。处理措施与结果:

当发现液滴初期就及时进行了处理,为保证维持正常生产,采取了打开锡槽进口端排气管排废气、调整保护气体分配量以及槽内各区含氢量,降低流道温度并辅以机械清除等手段,有的措施在短期内有效,但不能长期维持,有的措施则无效。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解决这个难题,此企业组织工程技术人员以尽同行的专家和耐火材料厂家经多次专属讨论,最后决定依次采取三步处理措施。

(1)第—步处理加热升温措施

①处理方案

据磷酸盐在高温下黏度特别低、表面张力小的特性,将玻璃状滴落物形成区域大范围温度升高,使顶盖下表面的温度达到1070℃,通过保温,顶盖下表面的磷酸盐玻璃附着物粘度大大降低,同时表面张力很小,粘滞力不足以抵抗其自身的重力,从而使大部分以致全部低熔点玻璃在较短的时间内漓落下来,达到消除玻璃状漓落物的目的。

采取升温处理措施,除了上面提到的黏度及表面张力影响的理论依据外,实际情况也证明这一措施是可行的。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高温区(900℃以上区域)基本无磷酸盐玻璃积聚,这是由于一方面高温状态的硅线石质顶盖表面对所凝结形成的磷酸盐类玻璃具有较好的“润湿”

作用,液态的磷酸盐玻璃基本上是以一层很稀薄的薄膜状态出现。另一方面这类液态的磷酸盐玻璃在如此高的温度下有较强的挥发性,以汽态形式进入锡槽气氛中,因此,此区域基本不形成滴落物,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现象相同的结果。

将当时形成滴落物比较集中区域的平均温度800℃,升高到1070'℃,将该区域内电加热功率完全打开,平均升温速率达到15℃/h,则需要约14个小时,在1070℃温度下保温10个小时,共计需要24小时,在此期间应确保玻璃带不断板,避免因断板造成退火窑温度下降。此外必须确保锡槽安全运行,防止升温给锡槽带来损害。因此应同时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②处理结果

锡槽经升温处理后,顶盖上的玻璃状液滴当时是减少了很多,但恢复正常生产后两个多月,板上的液滴又开始增多,打开检查,发现顶盖上液滴恢复了处理前的状况。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此措施只能把顶盖表层的磷酸盐渗透挥发掉。但因处理时间不能过长,无法及时把顶盖砖内层的所有磷酸盐渗透挥发掉。当恢复正常生产后,顶盖砖内层的磷酸盐又会慢慢渗透至表层。因第一步处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经过技术人员专题讨论,决定接下来采取第二步处理。

(2)第二步处理:机械清楚和化学加固方法

①处理方案

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成形区温度,使顶盖砖的下表面的磷酸盐玻璃粘度下降,然后通过长水管铲子,人工手动铲除的方法,消除顶盖砖下表面的部分磷酸盐玻璃,最后向顶盖砖下表面喷扫硅烷(SiH4)气体,按如下化学反应原理除去残留的磷酸盐玻璃中的磷(P),以硅(Si)取代。

SiH4→Si+2H2↑ 5-42

5Si+4PO43—→5SiO32—+4P↑ 5-43 残留的磷酸盐玻璃中的PO42—量下降、SiO32—含量升高,从而提高顶盖砖下表面附着物的粘度,经过几次处理,应基本能消除顶盖砖表面的低熔点玻璃。

②处理结果

采用以上方案,经过3次清除和加固后,槽内顶盖砖内表面却没有什么好转,玻璃液滴仍然不断地生长,滴落。专题小组人员分析,其原因还是喷涂所形成的项盖砖表面Si以及SiO32—层表面强度不够,不能制止磷酸盐的外透,第二步处理仍没有取得实效,专题小组最后决定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