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心脏骤停与心脑肺复苏

合集下载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般是指患者在心脏相对正常或无全身性严重致命性疾病情况下,在未能估汁到的时间内,心搏突然停止,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为心脏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

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脑及全身器官组织的不可逆性损害而导致死亡。

对于心脏骤停的病人,若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有可能使之获得新生,这些措施称为心肺脑复苏(cardk)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其中脑复苏是关键。

任何慢性病患者在死亡时,心脏都要停搏,这应称之为“心脏停搏”,而非“骤停”。

如晚期癌症病人临终消耗致死,心脏停搏是必然结果,这类病人当然不是心肺复苏急救的对象。

而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骤停,病人虽处于“临床死亡”状态,但经过积极抢救,完全有可能复苏并恢复健康生活。

[ 病因与发病机制]一、心脏骤停的病因任何一种疾病或意外均可导致心脏骤停,但一般将其分为两大类,即由心脏本身的病变引起的所谓心源性心脏骤停和由其它因素和病变引起的非心源性心脏骤停。

(一)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血管疾病是心脏骤停最常见且最重要的原因。

其中以冠心病最为常见,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AMl)的早期。

在西方国家心脏性猝死中至少80%是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所致;其余20%是由其它心血管疾病所引起,如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马凡综合征、心肌病(其中以肥厚型者最多见,扩张型者次之)、心肌炎、心脏瓣膜损害(如主动脉瓣病变及二尖瓣脱垂)、原发性电生理紊乱(如窦房结病变、预激综合征及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

详见表99—1。

(二)非心源性心脏骤停1.严重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严重的钾代谢紊乱易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而引起心脏骤停。

高血钾(血清钾>6.5retool/I,)时,可抑制心肌收缩力和心脏自律性,引起心室内传导阻滞,心室自主心律或缓慢的心室颤动而发生心脏骤停;严重低血钾可引起多源性室早,反复发作的短阵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颤动,均可致心脏骤停。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五章心搏骤停及心肺脑复苏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五章心搏骤停及心肺脑复苏教案

教案单位:护理学院教研室:临床综合教研室姓名: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急救护理学英文名称Emergency Nursing课程简介《急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等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的学科,也是护理学专业本科护生的必修课程。

其内容涉及范围广,与医学、护理学基础知识及临床各科护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学好本门课程是胜任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明确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范畴,了解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熟悉临床常见急危重疾病如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昏迷等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

掌握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急救原则及护理措施。

掌握常用的急救技术,增强急救意识,提高应变能力。

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必需严肃认真地备课,精通本学科的内容,同时必需熟悉相关课程,教学中做到能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形态与功能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

2、教师必需深入研究教学法,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目标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分层次分专业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思想品德的培养。

教材选用《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关青主编参考书籍与常用网地址参考书籍:网络课件与常用网址:授课章节第五章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授课对象2010级护本1班学时 2 时间第5周授课地点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2版)教学目的要求掌握:1、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2、基础生命支持的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及注意事项,成人与婴、幼儿基础生命支持的区别,电复律方法及注意事项。

3、心肺复苏的有效标志。

熟悉:1、进一步生命支持的控制气道方法、氧疗及人工通气方法、常用药物适应症及用法。

2、脑复苏常用药物及护理措施,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学习】第五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学习】第五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
9
鉴别
心脏骤停
cardiac arrest
心脏停搏
asystole
心脏猝死
是指心脏射血功能(搏动) 突然终止,导致全身血液循 是环刚任处发何于生患停的慢止停性状搏病态者。在未死预亡料时的、 的是必指然由结于果心,脏心原跳因都引会起停、止以,
这急就性称症为状“开心始脏一停小搏时”内、、而骤
非然“丧骤失停意”识,为二前者提有的本、质无的法 不预同料。的预自料然之死中亡的。停强调搏自然、 快速、不被预知。
sudden cardiac death
.
10
Las Vegas(拉斯维加斯 ):
心脏猝死抢救成功率 是全世界最高 (74%)
.
11
Las Vegas 的经验
◆ 重视 当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都会放 置心脏除颤仪等急救设施
◆ 普及 当地法律规定年满18岁的青年都 要学会急救,复苏知识灌输到了公众
.
.
7
第一节 心搏骤停
概述
心搏骤停(SCA): 是指在严重致病因素作用下心脏突然停搏,心
音消失,重要脏器,特别是脑组织的严重缺血缺氧, 以致出现呼吸停止,意识丧失等一系列症状。
.
8
概述
心脏停博: 指各种慢性疾病的晚期于临终前表现 的心搏停止。
猝 死:是指平素健康的人或病情稳定或正在 改善中的患者,突然发生意料之外的循环、呼吸 停止,在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
n 心室完全无收缩,ECG无心室激动波,偶见 P波
.
23
心室静止
常见原因为高血钾,室性自主心律或病态
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 滞等。( 小儿心室静止约占78%,室性心律 的发生率<10% ) 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力。 较难复苏成功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PPT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PPT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PPT
了解心脏骤停及心肺复苏救护流程,掌握生命抢救的关键,让我们一起来了 解。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的定义
1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停止跳动,引起意识丧失、需要急救的心脏事件。
2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指在发生心脏骤停时,通过一定方法使心脏恢复跳动和呼吸恢复的过程。
心脏骤停的原因
心源性因素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的预防措施
1.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2.定期体检
3.掌握心肺复苏技能
控制体重、减少吸烟、加强锻炼等。
定期进行血压、心电图、血脂等项目检查,及早发 现可疑情况。
心肺复苏技能可为自己及家人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 助。
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心肺功能下降,是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
高血压长期存在会使心脏负荷增加,是患心脏骤停的
心肺复苏的常见错误
1
胸外按压不够力
按压次数和深度不够,导致心肺功能恢复受阻。
2
呼吸急促或过缓
呼吸过急或过缓都会影响人体代谢紊乱。
3
生命体征未恢复即离开
未能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导致复苏效果缺乏统计。
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脏手术等因素导致心肌 收缩力降低,引起骤停。
非心源性因素
麻醉意外、中毒、溺水、窒息、触电、低温等因素均 可导致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的步骤
呼叫急救实施救护操作 Nhomakorabea在一般情况下,要首先立即拨打120,呼叫急救救护车。 心肺复苏主要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两种操作。
电除颤治疗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早使用心电监护仪和除颤仪, 进行电除颤治疗。
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避免不可逆的损伤
心肺复苏可以防止意识丧失、高乳酸酸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3.心电-机械分离:心肌仍有生物电
活动,而无有效的机械功能。多为严重心 肌损伤的结果,常为左心室泵衰竭的终期 表现。断续出现的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 QRS波群。
三、心肺骤停的表现和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原来清醒的病人意识突然丧失,呼之不应。
2.摸不到大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测
不到血压,心音消失。 3.呼吸呈叹气样或停止。 4.面色死灰色或转为紫绀。 5.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3.立即将病人置于复苏体位(平卧位),触摸 颈动脉,未触及立即施行胸外心脏按压!
心肺复苏体位
将病员双手上举 一腿屈膝 一手托其后颈部 另一手托其腋下
头、颈、躯干 整体翻成仰卧位
一、基础生命支持(BLS)
初期复苏可归纳为CAB三个步骤:
1.C(circulation)人工循环
(1)心前区叩击:简便快捷,在发现患者心脏停跳而无法 获得除颤器时可考虑使用,对于终止室颤有一定的作用。
三、持续生命支持(PLS)
1.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2.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 3.防止肾功能衰竭 4.脑复苏 (1)低温疗法: (2)脱水疗法: (3)其他药物治疗: (4)高压氧治疗:
第三节 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一.监测生命体征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末梢循环的观察 四.神志和瞳孔变化的观察 五.监测尿量、尿的颜色和尿比重 六.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持续性心动过速 心室纤颤或室性心动过速中止后,有恶
性心律失常危险。
3.阿托品
适应症:
1.心室静止和心电机械分离的心脏骤停病人 2.复苏成功后心率慢至50次/分以下的心脏骤 停
病人 3.伴室性期前收缩及低血压的心动过缓病人。
4.碳酸氢钠
适应症

急救护理技术(中职护理专业案例版) 第5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急救护理技术(中职护理专业案例版) 第5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h
24
(六)心肺复苏有效指标和终止抢救的指征
1.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 (1)颈动脉搏动 (2)面色由发绀转为红润 (3)眼球活动,甚至手脚抽动 (4)出现自主呼吸 (5)瞳孔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
h
25
2.终止复苏的指征 (1)脑死亡 (2)无心跳及脉搏,再加上心肺复苏持续30min以上无效
h
10
(三)心电-机械分离
心肌虽有生物电活动,但无有效的机械活动,断续出现间断而弱的“收缩”
h
11
三、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h
12
(一)临床表现 1.清醒病人神志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 2.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3.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搏骤停后30秒内 4. 瞳孔散大,多在心搏停止后30~60秒出现 5. 心音消失 6. 面色苍白兼有发绀
分钟后送至医院急诊科。接诊时发现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具体时间不详。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气管
插管、气囊辅助呼吸、电除颤及药物复苏等处理,约5分钟后患者自主窦性心律出现,15分钟后自主呼吸
出现,约6次/分,约30分钟后呼吸恢复至12次/分以上,心率、血压正常,但仍呈深昏迷状态,四肢神经








h
5
第一节 心搏骤停的原因、类型及诊断
h
6
一、心搏骤停的原因
(一)心源性 (二)非心源性
h
7
h
8
二、心搏骤停的类型及心电图特征
心搏骤停在心电图上有三种表现: (一)心室纤颤 心跳呈无效收缩的排血动作,但心室壁有快而不规则、不协调、如蠕虫蠕动状颤动。
h
9
(二)心脏停搏 肉眼见心脏完全静止,毫无动作。心电图上无心电波型,呈一条直线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三版-第五版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三版-第五版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三版-第五版摘要:1.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三版第五章概述2.灾难护理3.心脏骤停与心脑肺复苏正文: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三版第五章概述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关于危重病患者的护理知识体系,第三版第五章主要介绍了灾难护理和心脏骤停与心脑肺复苏等内容。

本章旨在为护理人员提供应对灾难和紧急情况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提高危重病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二、灾难护理灾难护理是指在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等突发事件中,对受害人群进行的紧急护理。

灾难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能够快速评估受害人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

1.灾难后心理应激性损伤灾难后的心理应激性损伤主要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包括:(1) 暴露于一种恐怖、危险或有生命威胁的事件。

(2) 在事件发生后,对事件的回忆和相关情境的回避。

(3) 睡眠障碍、易激惹、集中注意困难等症状。

(4) 至少有上述2 项症状持续1 个月以上。

2.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主要有暴露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

三、心脏骤停与心脑肺复苏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停止跳动,导致全身缺氧和器官功能衰竭。

心脑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通过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胸部按压、人工呼吸和电击除颤等操作,恢复心脏跳动和呼吸功能。

1.心脏骤停的诊断心脏骤停的诊断依据包括:(1) 突发性意识丧失或抽搐。

(2) 大动脉搏动消失。

(3) 呼吸停止或严重呼吸困难。

(4) 心电图显示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心动过速。

2.心脑肺复苏的流程心脑肺复苏的流程包括:(1) 迅速判断患者是否处于心脏骤停状态。

(2) 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启动应急预案。

(3) 对患者进行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

(4) 如有条件,进行电击除颤。

(5) 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至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

常见疑问第五章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1. 什么是心搏骤停?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是指患者的心脏正常或无重大病变的情况下,受到严重的打击,如急性心肌缺血、电击、急性中毒等,致使心脏突然停搏,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

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有可能恢复;否则可导致死亡。

2. 什么是猝死?猝死(sudden death)是指平素健康的人或病情稳定或正在改善中的患者,突然发生意料之外的循环呼吸停止,在发病6小时内死亡。

3.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由心血管病变引发的猝死又称心源性猝死。

4. 心搏骤停的原因的分类有那几种?如何分类?导致心搏骤停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①心源性心搏骤停,因心脏本身的病变所致;②非心源性心搏骤停,因其他疾患或因素影响到心脏所致。

5. 哪些心源性因素可引起心搏骤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变,主动脉疾病等。

6. 哪些非心源性因素可引起心搏骤停?呼吸停止,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药物中毒或过敏,电击、雷击或溺水,麻醉和手术意外等。

7. 根据心脏活动情况及心电图表现,心搏骤停的表现为哪几种类型?心室颤动、心脏停搏、心电-机械分离三种类型。

8. 什么是心室颤动?又称室颤。

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而又不协调的颤动;心电图表现为QRS 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为200-400次/分。

此时心肌无收缩排血功能,心脏听诊时听不到心音,周围动脉扪不到搏动。

9. 哪些情况下易发生室颤?多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或严重心肌缺血时,是冠心病猝死的常见原因,也见于外科心脏手术后,其复苏成功率最高。

10. 什么是心室静止?又称心脏停搏。

心房、心室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房室均无激动波可见,呈一直线,或偶见P波。

此时心肌无收缩排血功能,心脏听诊时听不到心音,周围动脉扪不到搏动。

11.哪情况下易发生心脏停搏?心脏停搏多见于麻醉、外科手术及缺氧、酸中毒、休克等。

第五章-心肺复苏术(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五章-心肺复苏术(急危重症护理学)

D
(Defibrillation):心脏除颤
2.初级急救者AED计划:
在机场、飞机、娱乐 场等各种公共场所放 置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对警察、消防队员等 第一应答者及公众进 行普及型教育
D (Defibrillation):心脏除颤
3.先电击与先CPR 院外: 当施救者在院外目睹心脏骤停并且现场 有AED可用,那么应该尽可能的使用AED
B
(Breathing):人工呼吸
2.技术要点: 吹气量:10ml/kg(700-1000ml/次) 吹气速度:缓慢(1-1.5秒) 吹气频率:10-12次/分(成人) 12-20次/分(1-8岁) 人工呼吸时应注意: 观察有效吹气时可见胸廓起伏 “正常”吸气后,再进行第二次呼吸
B
(Breathing):人工呼吸


患者:仰卧在硬平面上,松开限制患者 呼吸的衣扣、皮带等 术者:立于患者一侧或跪于患者一侧 (两腿与肩同宽,中线 与病人两肩的连线对齐)
C (Circulation):人工循环 (胸外按压)
1.判断:
成人触摸颈动脉
小儿触摸肱动脉
C (Circulation): 人工循环(胸外按压)
2.胸外心脏按压部位:
D
(Defibrillation):心脏除颤
除颤完成后,应继续5 个周期的CPR后,再判断 心律是否恢复
重新评估
时间:5个循环周期后(大约2分钟) 内容:呼吸、循环(注意时间控制) 评估结果处理: 有呼吸、有循环意识无恢复 --复苏体位 有循环、无呼吸 --继续人工呼吸
后期复苏 进一步生命支持 (高级生命支持)
判断意识及呼救
(非专业人士不判断呼吸)
1.患者肩及在耳边大声呼唤: 可以唤之睁眼; 无意识,立即呼救。 2.启动120急救系统 或医疗机构应急抢救系统(EMSS)

急重症护理 -- 第五章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急重症护理 -- 第五章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法。患者仰卧,急救人员将两手置于病人头部两侧,肘部
支撑在病人所躺平面上,双手手指放在患者下颌角,一面
使头后仰,一面将下颌角前移,即可打开气道。这种技术
对开放呼吸道非常有效,但急救者容易疲劳,操作技术要
求较高。
(三)人工呼吸
在人工规律吹气条件下,可使血PaC02达30~40mmHg, PaO2≥75mmHg,SaO2≥90%。
住前额,用另一手的食指、中指找到气管,两指
下滑到气管与颈侧肌肉之间的沟内即可触及颈动
脉。
• 3.急救人员在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立即呼救 在院外通过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呼叫EMSS,院
内呼叫医护人员。拨打电话时应尽量镇静地提供 以下情况:
• (1)发生地点(最好有明显标志); • (2)所发生的紧急事件; • (3)需要急救的人数; • (4)病人目前情况; • (5) 报告人联系电话与姓名。注意不要先放下话筒,
急重症护理学
北京出版集团 北京出版社
第五章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心博骤停的原因、类型 2.熟悉进一步生命支持,延续生命支持 3.掌握心博骤停的临床表现、口对口人 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 4.学会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是猝死的原因之一, 系指心脏突然停搏,心音消失,重要脏器,特别是 脑组织的严重缺血缺氧,以致出现呼吸停止,意识 丧失等一系列症状。心搏骤停后经及时有效的心、 肺、脑复苏措施可存活,否则,会迅速导致死亡。
气管内给药。有条件时应尽早进行气管插管,插管前给予患者充分供
氧,操作要迅速,齐备,手法熟练,应在30s内完成,以免停止心肺
复苏时间太长。常用的有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

急救护理学教案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急救护理学教案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一、急救护理学教案--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心脏骤停的识别、心肺复苏技术和脑复苏护理措施,提高护理人员在急救过程中的应急能力和护理水平。

教学目标:1. 掌握心脏骤停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2. 学会心肺复苏(CPR)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步骤。

3. 了解脑复苏的重要性,掌握脑复苏的基本护理措施。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在急救过程中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有效护理。

教学内容:第一节:心脏骤停的识别1. 心脏骤停的定义2. 心脏骤停的原因3. 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4. 心脏骤停的诊断与评估第二节:心肺复苏(CPR)技术1. CPR的意义和原则2. 胸外按压的正确方法和技巧3. 开放气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4. 人工呼吸的正确方法和技巧5. 婴儿和儿童CPR的特殊要点第三节:脑复苏的重要性1. 脑复苏的概念2. 脑复苏的意义3. 脑复苏的目标和原则4. 脑复苏的护理措施第四节: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1. 心脏骤停患者的初期评估与处理2. 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措施3. 心脏骤停患者的转运护理4. 心脏骤停患者的心理护理第五节:急救护理情景模拟1. 情景设置: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护理2.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演练3. 教师点评和指导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和脑复苏的相关知识。

2. 演示:教师现场演示CPR操作步骤,学生跟随操作。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演练,提高急救护理技能。

4. 讨论:学生之间交流急救护理经验,探讨如何提高急救护理质量。

教学评价:1. 课堂讲授环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操作演示环节:观察学生在模拟演练中的操作准确性,评估其技能水平。

3. 课后实践环节:要求学生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能力。

六、急救护理学教案--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教学内容:第五节:急救护理情景模拟(续)1. 情景设置: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护理2.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演练3. 教师点评和指导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和脑复苏的相关知识。

急救护理学教案--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急救护理学教案--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1. 理解心脏骤停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了解急救护理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的重要性。

4. 学会正确评估和处理心脏骤停的紧急情况。

二、教学内容1. 心脏骤停的定义和分类心脏骤停的定义心脏骤停的分类及特点2. 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打开气道检查呼吸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电除颤3. 急救护理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的重要性急救护理的角色和职责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流程4. 正确评估和处理心脏骤停的紧急情况识别心脏骤停的迹象和症状紧急呼叫和获取医疗援助组织急救护理团队和资源1. 讲授法:讲解心脏骤停的定义、分类和急救护理的重要性。

2. 演示法:演示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模拟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模拟练习,互相指导和纠正。

4. 案例分析:分析心脏骤停的案例,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估和处理紧急情况。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心脏骤停定义和分类的理解。

2. 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心肺复苏的技巧和准确性。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心脏骤停案例的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急救护理学教科书。

2. 多媒体课件: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的图片、视频和动画。

3. 模拟人:用于演示和练习心肺复苏的模拟人。

4. 急救设备:如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等。

5. 案例资料:心脏骤停的案例及相关数据和信息。

六、教学活动1. 观看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的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心脏骤停的紧急情况,练习急救护理技能。

4. 互动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

1. 心脏骤停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 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

3. 急救护理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

4. 心脏骤停的预防和管理策略。

八、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模拟练习,互相评价和指导。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应立即招呼医生或其他医护人员前来协助 抢救。
方法:大叫“来人啊!救命啊!”
(3)将病人放置复苏体位
进行CPR时,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supine-face
up) 。气道管理和救生呼吸都需要在仰卧位下进行。病
人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4)畅通呼吸道/开放气道
Open the Airway and Check Breathing
双人面罩通气法
单人面罩通气法
心脏骤停时实施人工呼吸注意事项

每次人工吹气的时间应超过1秒钟 人工呼吸时不可太快或太过用力

每次通气量不要过大,通气量只要产生明显的
胸廓起伏即可, >1200ml可造成胃大量充气

面罩要与病人皮肤密封良好,以保障有效通气
心脏骤停时实施人工呼吸注意事项

有效气道建立之前,无论单人与双人CPR,均为每 按压胸部30次后,通气两次,即按压与通气之比 是30:2
心脏停搏:就是心房、心室肌完全丧失 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房室均无激动 波可见,呈一直线,或偶见P波。
心电机械分离:指心肌虽有电生物活动, 但无有效的机械活动,断续出现间断而弱 的“收缩”。心电图表现为间断出现的宽 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
三、心脏呼吸骤停时的临床表现
1.意识突然丧失,病人昏倒于各种场合; 2.颈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到; 3.心音消失; 4. 叹气样或抽气样呼吸或有短暂抽搐,伴 头眼偏斜,随之呼吸停止; 5.瞳孔散大; 6.面色苍白兼有紫绀。
不能冲击式的猛压;下压及放松的时间应大致 相等; 垂直用力向下,不要左右摆动; 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 但应尽量放松,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

心肺复苏说课稿

心肺复苏说课稿

心肺复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参加面试, 有机会向各位领导请教和学习, 我感到万分荣幸, 首先, 请允许我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我是--, 今年--岁, 共产党员, 郑州大学医学院本科毕业, 副主任医师,现在是--兼职教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急危重护理学》的第五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课程设计。

主要包括五部分: 教材分析、教法简述、学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效果总结。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我选用的教材是《急危重症护理学(第2版)》, 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用, 由周秀华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章节。

其中心肺脑复苏术是临床护士必备的操作技能, 也是医院选拔护理人才的重要考试项目。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知识目标掌握心脏骤停的原因、类型及临床表现, 基础生命支持的ABC步骤、注意事项;熟悉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2.能力目标能正确评估病人, 判断病情, 及时发现心脏骤停, 规范熟练地进行心肺复苏术并主动配合医生完成脑复苏的救治与护理。

3.情感目标培养“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 具备在面对急危重症情况时能沉着应对、冷静思考的素质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4.重点及难点确定上述目标中, 对心搏骤停的类型是理论上的难点, 应对内科护理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能正确评估病人, 发现心搏骤停, 以及对病人实施心肺复苏术是能力培养的重点, 也是难点;基础生命支持的ABC步骤和注意事项中的一些数据和方法已落后于临床实际, 在参考《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及其他医学护理文献的基础上应做适当知识调整。

二、学情分析本章内容教学时数是3学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系统学习了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等, 对“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护理工作程序已非常熟悉, 会对病人进行病史采集, 会进行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 为本次内容的学习作了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骤停时实施人工呼吸注意事项
• 每次人工吹气的时间应超过1秒钟 • 人工呼吸时不可太快或太过用力 • 每次通气量不要过大,通气量只要产生明显的胸 廓起伏即 • 面罩要与病人皮肤密封良好,以保障有效通气
七、电除颤(Defibrillation)
(1)定义:
心脏电除颤(defibrillation)又称心脏电复律 (cardioversion)。是用高功率与短时限电脉冲通过胸壁 或直接通过心脏,在短时间内使全部心肌细胞瞬间同时除 极,中断折返通路,消除异位兴奋灶,使窦房结重新控制 心律,转复为正常心律的方法。
无脉搏
胸外按压30次
开放气道并进行人工呼吸2次
除颤仪/AED到位,检查是否为可除颤心律
可除颤 不可除颤
除颤1次 立即继续CPR2分钟
立即继续CPR2分钟 每2分钟检查心律1次
2010新CPR指南变化


• 1、胸外按压能够向心脏和脑提供重要的血流量,研究表 明,心脏骤停时,患者经过抢救的生存率要比那些未作 CPR的高。 • 2、动物数据表明,延误胸外按压会减少生存率,所以被 延误的情况应最小化。 • 3、胸外按压不受体位的影响,可以即时进行,而定位头 部和进行嘴对嘴呼吸都需要花费时间。
检查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呕 吐物、异物,检查并取出口腔 内活动义齿
如有舌后坠 安置口咽通气管
注意事项
1.动作轻柔
2.头部后仰角度:成人 90°,儿童60°,婴儿30°
3. 选择合适型号口咽 通气管
六、人工呼吸
吹气时间不少于1秒,观察胸廓有无起伏; 婴儿应罩住口鼻,避免过度通气及交叉感染;
尤其是对溺水、婴幼儿等应该实施有效的人工呼吸.


心脏停搏( ventricular standstill)
心电—机械分离(electro-mechanical dissociation,
EMD
心室颤动:简称室颤,常见;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完全消 失,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均匀的波形,是极严重的心律失 常。若颤动波幅高、快,较容易复律;反之颤动波幅低、 慢,复律可能性小。
基础生命支持步骤
C: (Circulation) 人工循环 A:(Assessment + Airway)畅通呼吸道 B:(Breathing)人工呼吸 D:(Defibrillation) 除颤
心 肺 复 苏 流 程
无反应 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仅有喘息) 激活EMSS,取来除颤仪/AED 检查脉搏<10S
• 4、在双人抢救时,C-A-B的优势更突出,在第一个抢救者 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第二个抢救者施行开放气道。在开 始做人工呼吸时,第一个30次胸外按压也就结束了。
基础生命支持主要内容
1
判断反应 启动EMSS 检查脉搏 胸外按压 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 电 除 颤
2 3 4
5
6 7
一、判断反应
判断病人的意识、呼吸 排除危险,确保病人及医护人员安全,通过动 作和声音的刺激判断有无意识、呼吸。
判断意识: 你怎么了?
二、启动EMSS
呼救 一旦初步确定病人为心脏/呼吸骤停, 应立即招呼医生或其他医护人员前来协助 抢救。
呼救: 救命啊!!
将病人放置复苏体位
进行CPR时,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supine-face up) 。 气道管理和胸外按压都需要在仰卧位下进行。病人头、颈、 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高级生命支持
PLS,ACLS
进一步生命支持
ALS
基本生命支持
BLS
(一)基础生命支持(BLS)
(1)迅速准确地判断心肺功能衰竭或停止; (2)立即实施初级心肺复苏术,以从体外 支持病人的心泵循环和通气; (3)通过BLS,至少能维持人体重要脏器的 基本血氧供应,直致延续到建立高级 生命救护或恢复自主的心跳、呼吸活动。
成人:至少5cm 儿童和婴儿: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儿童约5cm,婴儿约 4cm
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
• 至少100次/分
• 2005版:100次/分
按压者的更换
• 为避免按压者的疲劳,专家建议每2分钟轮换按压者一次 • 交换间隔时间要少于5秒
胸外按压要点
• 一手掌跟置于按压部位,手指翘起,双手轻扣,掌跟重叠
3
保证胸 廓完全 回弹
4
尽可能减 少中断时 间
胸外按压并发症
• • • • • • • 肋骨、胸骨骨折 继发心血管损伤 气、血胸 肺挫伤 肝脾撕裂伤 胃内容物反流 脂肪栓塞
强调高质量CPR
1、按压速率至少100 次/分 2、按压幅度: 成人至少为 5 厘米, 儿童大约为 5 厘米, 婴儿大约为 4 厘米。 3、保证每次按压后回弹 4、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中断 5、避免过度通气
2. 进一步生命支持ABCD四步法 A(Airway)确定初次开放气道技术和通气 是否适当,必要时,气管内插管; B(Breathing)评估气管内插管通气是否充 分,经气管内导管作正压通气; C(Circulation)连接心电监护,开放静脉 通路,给抗心律失常药; D(Differential diagnosis)识别心搏骤 停的可能原因,并作鉴别诊断。
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部位 在胸骨下1/3处 即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或 剑突上2横指
过高:按压无效 过低:肝脾损伤、胃内容物反流 偏移:肋骨骨折、血胸、气胸、心 脏损伤
成人:用双手胸外心脏按压 儿童:根据身高大小,应用单手或双手 胸外心脏按压
儿童按压手法
婴 儿 按 压 手 法
胸外心脏按压的深度
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
1. 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2.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 3. 快速除颤 4.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2005版
2010新增
心肺脑复苏术(CPCR) (cardio-pulmonary-cerebral resuscitation) 是指对呼吸/心脏骤停病人所采取的使其恢复自主循环和自 主呼吸,并尽早加强脑保护的紧急医疗救治措施。 包括:
注意事项
1.动作轻柔,尤其是脊 柱骨折、脱位的的病人
2、取消“一看二听三感
觉” 3. 就地抢救
三、检查脉搏
• 成人及儿童:检查颈动脉
• 婴儿(小于1岁):检查肱
动脉或股动脉
• 检查脉搏的时间要少于10s
四、胸外按压
一旦确定无颈动脉搏动,立刻开 始胸外按压。
胸 外 按 压
是通过增加胸腔内压力和(或) 直接按压心脏驱动血流,有效胸 外按压能产生60~80mmHg动脉压
单人面罩通气法
双人面罩通气法
按压/通气比例
• 按压/通气比(compression-ventilation ratio)
目前推荐使用按压/通气的比例为30︰2,每 个周期为5组30︰2的CPR,时间大约2分钟。
建立高级气道后,按压与通 气分别进行。每6-8秒通气1次, 每分钟通气8-10次;匀速按压, 按压频率100次/分,按压5组交 换按压人员,交换时间<5s。
心脏停搏:就是心房、心室肌完 全丧失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房室 均无激动波可见,呈一直线,或偶 见P波。
心电—机械分离:指心肌虽有电生物活 动,但无有效的机械活动,断续出现间 断而弱的“收缩”。心电图表现为间断 出现的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
三、心脏呼吸骤停时的临床表现 1.意识突然丧失,伴有短暂抽搐; 2.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到; 3.心音消失; 4.叹气样或抽气样呼吸,随之呼吸停止; 5.瞳孔散大; 6.面色苍白兼有紫绀。
3.心脏循环支持
3)给药路径
• 中心与外周静脉通路 • 建立外周静脉通路不需要中断CPR • 在外周静脉注射药物后应随即再推注20ml液体, 抬高肢体10-20s以利药物转移到中心循环
4)药物治疗:
▲在1~2次电击后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例如: 肾上腺素。 ▲抗心律失常药物将在2~3次电击后应用,例 如:利多卡因。
五、开放气道 (Open the Airway and Check Breathing)
• 清理呼吸道异物及分泌物 • 人工气道:各种通气道;气管插管
仰头抬颈法
开放气道的方法
托下颌法
仰面举颏法
仰头抬颏法(head tilt-chin lift):最有效
90°
托颌法(jaw thrust):怀疑颈部损伤
四、心脏骤停的诊断
最可靠、出现最早
• 意识丧失 • 大动脉搏动消失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
Cardiao-pulmonary-cerebral resusciation
心肺复苏的历史
• 1958年,Safar发明了口对口呼吸 • 1960年Kouwenhoven首先创立并倡导不开胸心脏按压术。 • 1974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开始制定心肺复苏指南。分 别于1980、1986、1992年多次修订再版。 • 2000年第一部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正式发表。 • 2005年修订2000年指南。 • 2010新CPR指南
充电
检验除颤的效果
• 除颤之后先进行CPR,然后再检查脉搏 • 即:除颤→ 2分钟的CPR → 检查脉搏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目前仅适用于大于8岁 的儿童(体重>25公斤)。
• AED操作简单方便 • 取下并打开AED装置,将所附2个粘性电极板分别 贴于患者右锁骨下及心尖处 • 打开开关(on/off)后按声音和 屏幕文字提示完成 几步简易操作 • 根据自动心电分析系统提示,确认为恶性室性心 律失常后,即可按下电击(shock)键。 • 此后系统立即进入节律再分析阶段, 以决定是否 再次除颤,心电节律将被自动记录以供参阅。 • 心律失常的识别及放电均可自动进行,操作更趋 简易
3.心脏循环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