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版
23
压胸 外 按
可编辑版
24
交替式胸腹按压术
原理:下腔静脉缺少静脉瓣 优点:提高主动脉压力20-30mmHg 缺点:腹部按压不宜过强、时间过长,
易发生肝脾破裂及食管返流 方法:胸部同前。腹部手法同胸部,双
手重叠于脐部,胸部按压放松时按压腹 部。
可编辑版
25
交替式胸腹按压方法(一)
瞳孔散大—循环中止后约50~60秒时出现 呕吐、大小便失禁—部分患者或早或晚有此表现
可编辑版
6
心室颤动
可编辑版
7
心室停搏
可编辑版
8
无脉性电活动
可编辑版
9
心脏骤停的诊断
突发意识丧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搏呼吸骤停的判断,是看反应、 看呼吸,而不要像过去那样花太 多的时间去摸脉、听心音。
可编辑版
人工循环的机制(二)
胸泵学说:胸外按压时主要通过胸腔来 起到泵血作用,心脏仅作为一个管道来 起作用,部分病人中可能同时存在心脏 泵血,但作用可能极小。胸部按压时胸 腔内压力升高,主动脉内压升高,血液 流向外周,放松时胸腔内压下降,静脉 血被吸回心腔,反复不停按压、心脏瓣 膜与上腔静脉瓣的阻隔作用,血液前向 运动。已得到超声的证实。
心泵学说:胸外按压时直接挤压心脏, 使心脏起到泵血作用。心脏挤压时,心 腔内血液受到驱动,由于各瓣膜可起到 正常生理作用,从而使心腔内血液按正 常方向流动并排出心脏;心脏按压放松 时,胸廓因有弹性而扩张,胸腔内压力 为负压,静脉血被吸回心脏,反复不断 的按压与放松即可起到推动血液循环。
可编辑版
20
维持不间断按压,尽量避免8秒以上的暂停。
正规操作。最好由2-3名医护人员轮流按压, 每人每次不宜超过5分钟。
可编辑版
31
人工循环常见并发症
主要并发症:肋骨骨折
其它并发症:胸骨骨折、肋骨胸骨 分离、气胸、血胸、肺挫伤、肝 脾穿孔、脂肪栓塞
正确的心肺复苏可减少并发症,但 也不能完全避免
可编辑版
21
人工循环的方法
1.胸外心脏按压法 2.交替式胸腹按压术 3.主动加压—减压心肺复苏术
可编辑版
22
胸外心脏按压法
✓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 ✓姿势:掌根平行胸骨,肘固定、臂伸, 垂直向下按压 ✓深度:胸骨下压4-5cm ✓时间:按压与放松相等 ✓频率:100次/分 ✓按压呼吸比:30:2(一人);15:2(双人)
麻醉意外 手术 介入性操作 电击
可编辑版
3
心脏骤停
临床表现
可编辑版
4
心脏骤停的判断
心脏骤停症状体征的先后顺序(一)
原发病的表现或意外事件的发生 心脏停跳—心电图示心室颤动,心室停搏, 大致正常心电图(电-机械分离 ) 循环中止—血压测不到,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音消失 意识丧失—心脏停跳后6~8秒出现,呈深 度昏迷,对强刺激无反应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 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 死亡。
心脏骤停是造成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病因
心源性猝死:80%
其他:电解质紊乱 酸中毒 药物中毒
可编辑版
13
心肺脑复苏三个阶段
现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 (basi life support BLS)
二期心肺复苏---高级生命支持 (advenced life support ALS)
后期复苏---持续生命支持 (prolonged life support PLS)
可编辑版
14
基础生命支持---A B C
可编辑版
26
交替式胸腹按压方法(二)
可编辑版
27
主动加压—减压心肺复苏术
原理:应用吸盘可使胸廓主动、迅速扩张,增加 回心血量,心室充盈更充分。
优点:增加心输出量2-3倍,增加脑血流量1倍, 冠脉的平均灌注压增加30-40%,心内膜血流量增 加70-80%,通气量增加。
方法:双手握主动加压—减压复苏泵手柄,将吸 盘按压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其它同胸部按压。
1.判断(Assessment) 2.人工呼吸 (Breathing) 3.人工循环 (Circulation)
可编辑版
15
人工呼吸
可编辑版
16
开通气道——仰头抬颏
可编辑版
17
人工呼吸—700-1000ml/次
吸口








பைடு நூலகம்
吸气 囊
口 对
-







人工循环
可编辑版
19
人工循环的机制(一)
超过10min存活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可编辑版
12
现代心肺复苏的发展
➢ 1956年发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在内的各种心律失常在体外电击后可迅 速终止
➢ 1958年发现:口对口人工呼吸可增加潮 气量和血氧饱和度
➢ 1960年提出:胸外心脏按压的观点 ➢ 近年认识到:脑复苏的重要性,提出心
肺脑复苏(CPCR)的概念
缺点:按压力量不易控制,用力过度易发生骨折, 不适用于胸廓畸形、胸部皮肤瘢痕者。
可编辑版
28
主动加压—减压复苏泵
可编辑版
29
人工循环有效指标
大动脉搏动扪及; 肱动脉收缩压80mmHg以上; 瞳孔缩小; 知觉, 反射, 自主呼吸恢复; 缺氧改善。
可编辑版
30
人工循环的基本原则
心跳停止后,心脏按压越早越好。对心输出 量已不能维持人体最低需求、心音明显减弱、 SBP<60mmHg,既可开始心肺复苏,如心 率>60次/分,按其自主心率决定按压频率。
10
心肺复苏术
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
为恢复心跳与呼吸而采取的紧急急 救措施。 成功的心肺复苏-心肺脑复苏
恢复心跳 、呼吸 恢复智能和工作能力
可编辑版
11
时间就是生命
要尽可能早地进行CPCR,不要因为任
何原因而延误复苏时间。
现已证实:“4分钟技术” 4min内50%的存活率; 4~6min10%的存活率; 超过6min者4%的存活率;
可编辑版
5
心脏骤停的判断
心脏骤停症状体征的先后顺序(二)
全身抽搐—部分病人有此表现,无器质性心脏病或 心脏病较轻、全身情况良好者易出现,表现为全 身伸侧肌群强烈收缩,可在意识丧失同时或之后 出现
呼吸停止—意识丧失后出现,先为断续样呼吸,然 后停止,并出现全身发绀,也可能为间歇性叹气 样呼吸,如在心肺复苏中措施及时而得当,其自 主呼吸可能维持较长一段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