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隋朝建立于581 年,都城在长安,建立者是隋文帝杨坚,其年号为:开皇。
●唐朝建立于618年,都城是长安,建立者是李渊。
●唐太宗是李世民,年号为贞观。
●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和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是唐太宗吸取历代、特别是隋朝灭亡的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唐太宗制定的有利于发展生产、巩固政权的措施直接产生了作用;唐太宗本人的精明能干,励精图治;国家统一,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第2课走向全盛时期的唐朝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她于690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唐玄宗前期任用的著名宰相是宋景和姚崇,他们都是被武则天发现和提拔的人才。
●712年,李隆基(唐玄宗)当了皇帝,,唐玄宗统治前期,主要的年号是开元。
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唐朝科举分常科和制举两大类,常科设明经、进士等科目,其中占主导地位的
是进士
●科举制度中最重要的科目是进士科。
●唐朝进士科考试内容包括儒家经典、诗赋、时务策写作。
●科举制度的实施与唐朝的繁荣关系是科举制的实施满足了中小地主参政的愿
望,缓和了阶级矛盾,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有利于统治者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相比,国家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利,开放了仕途之路,选拔了一批促进国家发展的优秀人才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写出下列民族的祖先
(1)藏族吐蕃(2)彝族、白族六诏(3)维吾尔族回纥。
●7世纪前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建立了以逻些为都城的强大政权。
●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并建立会盟碑
●755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唐朝在回纥兵的帮助下,收复了长安和洛阳。
●帮助唐朝灭亡东突厥、平定安史之乱的少数民族是回纥。
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唐朝时,日本官方十多次派使节到唐朝访问的目的是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其代表人物有空海、阿倍仲麻吕(晁衡)和吉备真备。
●唐朝时为中日两国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僧人是鉴真,他东渡日本,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
●中国古代称印度半岛为天竺。唐朝时僧人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天竺。学习佛学,求取佛经,他和他的弟子还把旅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第七学习主题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国,定都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后来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
夏。
●1127年,北宋灭亡。赵构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建立了南宋政权,
他就是宋高宗。
●1005年宋辽议和,史称澶渊之盟。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1141年底南宋
与金订立和约。
●与北宋并存的政权有辽、西夏、金
●被金灭亡的朝代有辽、北宋。
第2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南宋时,棉纺业在南方兴起,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手工业行业。
●著名的瓷都景德镇兴起于北宋景德年间。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叫交子,出现于北宋(朝代)四川地区。南宋时发行的纸币叫会子。
●南宋主要的外贸港口是广州和泉州,政府在那里设市舶使进行管理。
●宋朝时期,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
●宋朝时我国新兴的重要手工业部门是棉纺织业。
●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南方是在两宋时期。
●南宋都城临安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一座繁华的商业都市。
●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实仰东南财赋。1.“故都”指东京,是今河南开封。2.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江南经济发展,成为国家的经济重心所在,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依托
第3课宋代的社会生活
●宋代的主要衣料是麻布。但随着棉纺织业的兴起,南宋时以棉布作衣料的人逐
渐多起来。
●宋代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南方人以米饭为主。
●北方人多以羊肉为肉食,南方人除吃猪肉外,鱼肉已成为桌上的大餐。
●以前的食用油多是动物油,宋代开始普遍食用植物油
●东京除用柴草作燃料外,还大量使用煤作为燃料。
●宋朝商人在海上航行,用指南针导航。
●东京有专门供人娱乐的场所,叫瓦子,临安供人娱乐的场所叫瓦舍。
第4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1206年,蒙古各部落尊推铁木真为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形成。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第二年定都大都(今北京)。
●1279 年,元朝统一中国。
●南宋抗元英雄是文天祥。
●行省制度建立于元朝。元朝设宣政院,专门负责对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
政事务的管理。设置澎湖巡检司作为管理琉球(今台湾)和澎湖列岛的专门机构。
●棉布取代麻布开始成为老百姓的主要衣料始于元朝
●元朝的汉人包括汉族人、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契丹族人和女真人。
●回族形成于元朝。
●黄道婆的棉纺织业技术学自黎族。
第八学习主题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建立了明朝,年号为洪武。
●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被朱元璋(人名)废除。
●明成祖时,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设立了内阁。
●明朝的“厂卫”制度是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的合称,职权很大。●明朝统治者加强君权的主要措施有:
(1)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2)明成祖时,设立内阁;
(3)利用厂卫制度;
(4)实行八股取士;
(5)大兴文字狱。
●建立后今的统治者是努尔哈赤;改国号为清,改女真族名为满洲的统治者是皇太极。
●清军入关的时间为1644年。
●明清两代,曾作为政府的中枢机构是内阁。
●明太祖废丞相,撤中书省的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
●清初,使皇权受到限制的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
第2课明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1405年,郑和率领船队从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境内)出发,第一次出使西洋。
●郑和先后七次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早在唐朝时,我国就有人到南洋谋生。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并宣扬国威。
第3课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1561年,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基本扫清了浙江沿海倭寇。
●17世纪中期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以雅克萨、尼布楚为据点,建立城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1685—1686年,清军在雅克萨两次大败沙俄侵略军。
●《尼布楚条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明朝中期,政府派到浙东进行抗倭的将领是戚继光。
●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的目的是为了保卫中国边疆不受侵犯。
●决定武力驱逐沙俄侵略者的清朝皇帝是康熙。
●郑成功收复台湾前,盘踞台湾的殖民者是荷兰。
●中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尼布楚条约》。
第4课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
●清初,顺治帝册封西藏喇嘛教首领为五世达赖。
●清政府通过金奔巴瓶制度确定达赖、班禅的继承人。
●清初,决定武力统一台湾的皇帝是康熙。
●1684 年(康熙年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