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西周东周

中国古代的西周东周

中国古代的西周东周西周东周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分别位于战国时期之前和之后。

它们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西周东周展开讨论,重点介绍两个朝代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文化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西周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1. 历史背景西周是指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的一个历史时期。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文王建立周朝的时候。

西周前期是以周文王、周武王为代表的显赫时期,周辙的政治和军事政策帮助周朝在中原地区稳定统一。

2. 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以封建世袭制为主。

它采用了分封制度,将国土分封给亲信的贵族,并要求贵族向周王朝上缴部分税收和军队。

贵族们在自己领地内行使地方政权,由此形成了多个小国。

西周的统治系统为后世的封建社会模式奠定了基础。

二、西周的文化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1. 文化特点西周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礼乐制度和易经的发展上。

礼乐制度是周朝一种重要的道德伦理体系,它规定了人们在各种场合下的言谈举止、礼仪仪式等,具有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功能。

易经则是古代中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典籍之一,它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哲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对后世的影响西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是政治制度的发展。

西周的分封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并延续了几千年。

其次,西周的礼乐制度和思想文化对后世有着深刻的影响。

礼乐制度在后来的朝代中被不断改进和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易经对于道家、儒家等学派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三、东周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1. 历史背景东周是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的一个历史时期,它是西周灭亡后周朝的继承者。

东周经历了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两个阶段,是一个动荡的时期。

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国各诸侯国形成,并相互争夺地盘和势力。

2. 政治制度东周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春秋时期,东周的政治权力逐渐衰落,各大诸侯国纷纷割据,周王室只是名存实亡。

高考关于西周的知识点

高考关于西周的知识点

高考关于西周的知识点西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所涵盖的时间从公元前1046年持续到公元前771年,作为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西周的知识点在高中历史科目中被广泛教授和考察。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西周相关的知识点,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时期。

西周的建立:西周是在商朝灭亡之后,周武王率兵推翻商纣王建立的。

商纣王腐化堕落,残暴无道,引起了商朝臣民的不满和骚动。

周武王以商朝违背天命为借口,发动革命,取得了胜利,并建立了西周朝代,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首次封建王朝的诞生。

周天子的地位:在西周时期,天子作为君权的最高代表,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从封建制度的角度来看,天子是诸侯的封君,对诸侯起控制和监督的作用。

同时,他还被视为天命的代表,与天地神灵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西周,天子承担着祭祀祖先、定制礼乐、任命官员、颁布法律等重大职责。

封建制度:西周时期的封建制度是基于宗法制度的。

封建制度分为三级,分别是天子、诸侯和卿大夫。

天子封授众多的诸侯,以此来维持政权稳定。

诸侯则在自己的领地内任命卿大夫,以统治地方。

卿大夫则辅佐诸侯管理国家事务,同时在自己的领地内进行封建统治。

这种封建制度有助于维护政权和社会稳定。

礼乐制度:在西周时期,礼乐制度被大力发展和推广。

礼乐制度的核心是实行礼制,以及通过音乐的形式达到教化人民的目的。

周天子通过制定礼制来规范各级官员和民众的行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同时,音乐在西周社会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用于祭祀、宴会、军事行动等场合,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武装力量。

曾国的灭亡:西周时期,曾国是雍夏地区的一个强大国家,对西周政权产生了威胁。

周幽王时期,曾国的君主太宰嚭乘着西周内乱的机会发动了叛乱,并最终灭掉了周朝的东部诸侯国。

这次事件被称为“曾子之乱”,成为西周朝代衰亡的标志。

青铜文化:西周时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

青铜器是周朝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们在宗教祭祀、日常生活和军事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七年级历史上册西周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西周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西周知识点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而七年级历史上册中也有关于西周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西周的起源、政治制度、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一、西周的起源西周存在的历史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武王灭掉商朝之后,他就将周天子的权力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周公旦,实行了封建制度。

周公旦又封了自己的几个儿子,这种制度被称为封建制度。

周公旦还划分了天下的土地,实行了属地管理制度。

二、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实行的是封建制度。

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而各个封建国家则是周天子统治下的地方政权,这些国家的君主被称为诸侯。

周朝的军事力量主要靠淮泗地区的国家,这些国家在军事上相互协作,以维护天下的稳定。

此外,周朝在政治上也执行了有名有实的“分封制”,即将天下土地划分给不同的诸侯分封下去,并由他们管理。

这些诸侯君主需要向周天子进献土地上产生的一定量的物品,也就是所谓的“赋税”。

三、文化艺术西周的文化艺术十分繁荣,是中国最初的一个黄金时代。

西周的典型艺术形式是青铜器,如鼎、壶等等,它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高超的规模,代表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和文明水平的最高峰。

西周的音乐、礼仪、哲学和宗教等方面也十分发达,这些文化都体现了当时广泛流行的面貌。

四、社会生活西周的社会生活大致遵循“尊卑有序,各得其所”的思想,人们的生活充满着仪式感和阶级感。

封建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等级只能靠先天的身份而定,身份卑下的人处处受到歧视和排挤。

西周中,“男尊女卑”的思想依然十分强烈,而且周朝有彩礼、嫁妆等一系列封建礼俗,人们的婚礼和生活也都是按照一定规矩来进行的。

总体来看,西周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也是中国封建制度建立的代表。

西周丰富的文化、艺术和宗教、哲学等方面的内容,使得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光荣的时期之一。

西周重点知识点总结

西周重点知识点总结

西周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周朝的建立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周朝的建立经历了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是周朝建立初期的时期,东周是周朝成熟时期的时期。

周朝的建立主要是由周文王和周武王这两位君主完成的。

周文王是周武王的父亲,他在商纣王统治时期就开始了抗商事业,提出了"武王之伐殷,克商之境,告天下,商之不祥"的口号,他通过游说和联盟,最终实现了西周的建立。

周武王是周建立后的第一位君主,他在知道其父的志向后,积极筹备,加强各地的军队,最终通过伐商战争,成功推翻了商纣王的统治,建立了周朝。

西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大事件。

二、周朝的政治制度周朝的政治制度采取了封建制度。

周朝君主实行世袭制,国家政权处于王室家族的控制之下。

周朝君主分封诸侯,对列国进行管理。

周朝政权的核心是国君和诸侯,国君掌握了各种政府权力,而诸侯则各自管理自己的领地。

由于周朝的国土辽阔,为了方便管理,国王把自己信任的亲属和宠臣分封给各地的诸侯,这就产生了"封建世系"。

周朝政治制度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封建制度和分封制度,它们直接反映了周朝封建社会的性质。

周朝政治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在政治上产生的一种新的制度形式,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周朝的社会经济周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农业的进步和手工业的发展。

周朝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农业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周朝手工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青铜器的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青铜器的品种和规模得到了扩大,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周朝的贸易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地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贸易量日益增加,贸易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周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周朝政权的统治稳定、地方使得势力分散、经渐渐稳定、人口逐渐增加和社会安定,农、商、手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西周历史介绍

西周历史介绍

西周历史介绍西周历史介绍西周(前1046~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陕西长安沣河以东),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成周(河南洛阳),宅兹中国、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制礼作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西周历史介绍,欢迎阅读和收藏!周康王姬钊姬钊,即周康王,生卒年不详。

汉族,成王子,成王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葬于毕原。

姬钊继位时,召公、毕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登基仪式。

召公、毕公还率领诸侯周康王塑像。

陪姬钊来到祖庙,把文王、武王创业的艰辛告诉康王,又作了一篇文章,告诫姬钊要节俭寡欲,勤理国事,守住祖先的基业。

姬钊在位时,不断攻伐鬼方(今陕西省西北部)和东南各地,掠夺奴隶和土地,分赏给诸侯、大夫。

在一次大战中,周军俘虏了犬戎兵士13000多人,为了庆祝胜利,姬钊赏给参战的贵族孟以1700多俘虏,作为奴隶使用,并将此事用文字铸在鼎上,这只重500多斤的鼎在清朝中期被发掘出来,至今还陈列在北京的中国博物馆里。

姬钊在位期间,国力强盛,天下统一,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安定,史书载,“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

姬钊死后的庙号为康王。

后世将这段时期和成王末年的统治誉为“成康之治”。

夏商周断代工程考证把康王在位时间定为前1020年至前996年,在位25年。

《考古》杂志2007年3月发表了朱凤瀚的文章《尧公簋与唐伯侯于晋》,介绍了香港地区私人收藏的西周青铜器尧公簋,其铭文有“唐伯侯于晋唯王廿又八祀”的内容。

据陈久金说,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就此专门召开会议,认定此“廿又八祀”也就是以28年来纪年的王为周康王,以此器作为周康王在位超过28年的证据。

春秋时代的公元前538年,楚国的大夫椒举向追求霸业的楚灵王提到上夏启王、商汤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齐桓公和晋文公这“六王二公”之功业。

椒举提到周康王有“酆宫之朝”的功业,杨伯峻指出酆宫为周文王庙,在今陕西省户县东五里。

西周

西周

西周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

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

西周共传12王,历时275年。

另:东周赧王时其地亦分为东西二周。

西周还是日本一个学者的名字。

一、周朝的前段——西周西周简况西周政权天子列表历史年表都城变更西周陶器文化特征历史地位二、东周时的东西周分治西周地图周朝的前段——西周关于周是否属于封建制度或奴隶制度,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

周的先祖起源于黄帝族,夏朝是周人的首领是帝喾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即“后稷”,负责管理农事,其氏族是一个善于农业耕作的部落,这大大促进了氏族经济发展。

商朝初年,弃的后代公刘率族人从邰迁到磁。

古公亶父时,又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自称为周。

周武王牧野一战打败商纣,建立了周朝。

周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

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起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

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诸侯立周平王(宜臼)为国王,平王将京都从宗周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周族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在陕甘一带活动,后以岐山之南的周原为主要的根据地。

至公元前11世纪初,周族的力量日益强大。

它一面征伐附近小国,扩充实力;一面把它的都邑从周原迁到今天长安县沣水西岸,建成丰京。

它不断向东进逼的势态,加剧了与商朝的矛盾。

商王帝辛一度将西伯昌(文王)囚于羑里。

周臣用美女、珍宝进献商王,帝辛才放了西伯昌。

(毛泽东主席很赞扬商王帝辛的功业,商纣王经营东南,是有功劳的。

而且其体格健壮,空手格虎,很有本领。

但因为周送了美女给他,他就把文王放了。

说明英雄还是难过美人关那,可见帝辛并不是百毒不侵的。

)西伯昌回到国内后,进一步加紧了伐商的准备。

此时,商王朝政治腐败,内外矛盾空前尖锐。

文王认为伐商条件已成熟,临终前嘱太子发(武王)积极准备伐商。

西周历史故事

西周历史故事

西周历史故事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留下了许多令人感慨的历史故事。

其中,有一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更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和哲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西周历史故事吧。

故事一,周武王伐纣。

周武王姬发在东夷长大,后来回到西周,得到了周公旦的帮助,联合商、蔡、葛等国,最终推翻了暴虐的商纣王,建立了周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善良的人终将得到幸福。

故事二,周公旦辅佐武王。

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大臣,他在武王伐纣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不仅出谋划策,还亲自上阵,与商军作战。

最终,他帮助武王取得了胜利,成为了西周的宰相。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智慧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故事三,姜尚治水。

姜尚是周武王的大臣,他在周武王伐纣之前,曾经治理过淮水,使得百姓免受水患之苦。

后来,在周武王伐纣的过程中,他也出谋划策,为周朝的兴起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治理水患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智慧和勇气。

故事四,管仲和齐桓公。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他和齐桓公一起,使得齐国强大起来。

他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政策,使得国家繁荣昌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大臣,可以对国家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故事五,周公旦与召公奭。

周公旦和召公奭都是西周的大臣,他们一起辅佐武王,帮助周朝建立起来。

他们的忠诚和智慧,为周朝的兴起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团结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以上就是一些西周历史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古代的历史,更让我们明白了许多道德和哲理。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智慧,不断进步。

西周是哪个朝代

西周是哪个朝代

西周是哪个朝代秦朝之前,商之后。

西周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公元前771年灭亡,定都于镐京西周随着周平王东迁而结束,之后就是东周建立,又分别划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西周与东周统称周王朝。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灭商后所建立,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

定都于镐京和丰京(今陕西西安西南),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

历史上将东迁之前那一时期的周朝称为西周。

周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

从西周开始,进行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期间,华夏族逐步形成,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前身。

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其它还有夷、蛮、越、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少数民族。

西周国野之制最为典型,到春秋时期国野之制开始瓦解,到战国则普遍为郡县。

西周后期社会矛盾包括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对土地以及政权的争夺,加速了西周的灭亡。

国人b动动摇了西周统治的基础,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了。

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诸侯立周平王(宜臼)为国王,平王将京都从宗周迁至洛邑(洛阳),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国号“西周”除了朝代名,还是东周时期的国家名称,即西周侯国(前367年—前256年),是战国末年周王室分裂的产物。

在《战国策》当中有“东周与西周争”“昌他灭西周”等记载,显然战国时代出现的`“西周”并不是那个灭亡于公元前771年的西周王朝。

而是西周国。

公元前367年周王室内乱,京畿之内分出东周、西周二侯国。

两国以伊洛河交汇处为界,西属西周都王城,东属东周都巩,经东西周一分,周天子失去了养生地,孤居成周城,经济依赖于西周。

周显王四十二年(公元前327年),九鼎宝器沦于泗水,没于渊。

秦孝文王于公元前256年破周王城洛阳,攻灭西周国,周郝王及西周君被废为平民,迁出成周城与王城,不久寄居在西周国的周赧王卒,挂名天子不复存在。

高一西周知识点

高一西周知识点

高一西周知识点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它的兴起和衰落对于后来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一西周知识点,包括西周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一、西周的历史背景西周是指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的一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被视为封建制度真正确立的开端。

西周的兴起与商朝的灭亡有着密切的联系。

商朝晚期,贵族腐败,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

商王朝被西戎民族的袭击所摧毁,周公旦在西戎的支持下建立了周朝,开启了封建社会的新篇章。

二、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为基础,实行了分封制。

国家由天子和诸侯组成。

天子作为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实际政务由宰相负责。

诸侯领地中设立了诸侯国,由贵族领导,但受到天子的监视和控制。

这一制度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模式,对后来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社会文化西周时期,社会主要由农民、贵族和奴隶构成。

农民是社会的基础,他们务农耕作,为贵族提供粮食和财富。

贵族是社会的统治者,享有土地和劳动力,掌握政治和军事权力。

奴隶则是被逼迫从事劳动的无产阶级,他们没有任何权利,受尽压迫和剥削。

在文化方面,西周时期出现了著名的《诗经》,这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生活状况,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

四、经济发展西周时期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农耕生产是社会的主要经济活动。

农民种植粮食,为社会提供稳定的经济基础。

同时,贵族通过分封制度,掌握了大量土地和劳动力,使得他们获取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贵族通过土地耕种和收税等方式获取利益,但由于劳动力的剥夺和剥削,为后来社会的不稳定埋下了隐患。

总之,高一西周的知识点包括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西周的兴起和衰落对于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立的开端,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历史节点。

通过学习了解西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变迁,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西周知识点总结

历史西周知识点总结

历史西周知识点总结一、建立和衰亡1. 建立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商朝被推翻建立的王朝。

周文王和周武王是西周的奠基之人,他们率领周军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西周王朝。

周文王在位时期,开国建都于镐京,后迁都于洛邑。

2. 衰亡西周的统治共历经了12个君主。

到了周幽王时期,西周渐渐陷入衰亡。

周幽王昏庸自暴自弃,国家政治日益腐败,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周幽王被强臣(西伯)褚无宇和褚师等人所废,致使周朝灭亡。

二、政治和社会1. 封建政体西周建立了封建政体,实行封建制度。

封建政体主要表现为诸侯封建和宗法制度。

周朝的国家权力高度分散,诸侯享有独立的政治权力,并在其领地上建立自己的封建政权。

2. 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封建政体的一种制度,它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家族和宗族的制度。

在西周时期,宗法制度得到了完善和进一步发展,成为了周朝社会的基本制度。

3. 相邦制相邦制是周朝的政治制度之一,它是指周朝国家把国家权力分散到各个封建诸侯手中,使得各个封建诸侯成为了政治主体。

相邦制实际上是封建政体的一种表现形式。

4. 赋役制度赋役制度是封建政体的一种制度,它是指国家向诸侯和百姓征收赋税和劳役。

在西周时期,赋役制度得到了较为完善的发展,成为了周朝政治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社会结构西周的社会结构主要表现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和农工商各阶层。

天子是周朝的最高统治者,诸侯是周朝的封建诸侯,卿大夫是诸侯的属官,士是尚武之士,农工商是主要的生产劳动者和经济人。

三、经济和农业1. 社会经济西周时期,以农业为主,农民是周朝社会的主要生产力。

周朝的社会经济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是西周的经济命脉。

此外,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 农业生产西周时期,农业生产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粟、稻等。

周朝的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农业工具主要有耒耜、犁、镰等。

农田耕作主要采取了灌溉、肥沃、耕放等农业生产技术。

3. 手工业和商业西周的手工业已经开始发展,主要包括陶器、青铜器等。

高一历史西周的知识点

高一历史西周的知识点

高一历史西周的知识点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贡献。

本文将从西周的建立、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及衰落等方面,介绍西周的知识点。

一、西周的建立西周建立于公元前11世纪中叶,由姬姓商朝王室后裔周武王建立。

周武王在商王朝的统治下,发起了反抗战争,最终推翻商朝并建立了西周。

西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诞生。

二、政治制度1. 分封制:西周采用了封建制度,周武王将国土分为多个封地,分封诸侯,以此巩固自己的统治。

2. 诸侯领土:周王将诸侯分封在全国范围内。

这些封地相对独立,有权处理地方事务,但仍需向周王朝臣服,接受朝贡。

3. 天子至尊:尽管有众多的诸侯,但周天子位于封建社会的最高地位,掌握着最高权力。

周天子扮演着祖先祭祀的角色,宣扬礼乐文化。

三、社会经济1. 农业发展:西周时期农业生产逐渐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繁荣。

周朝实行了统一的农业政策,提倡农业生产,加强灌溉工程建设。

2. 青铜器文化: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达到了一个高峰,青铜礼器成为了贵族阶层身份和权力的象征。

3. 贸易与商业: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商业活动也逐渐兴起。

人们通过水路和陆路进行商品交流和贸易活动,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文化艺术1. 周礼:西周时期,周天子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礼仪制度,为政治和社会生活提供了规范。

尊奉祖先、重视礼仪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2. 诗经:西周时期,收集整理了一批民间的歌谣诗歌,成为后世《诗经》的基础。

《诗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3. 周易:周朝时期形成了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理论。

《易经》则是根据这一理论制定的,对于后世的哲学和神秘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西周的衰落1. 内部矛盾:西周时期,诸侯的分封制度导致权力分散,加剧了周王朝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这使得周天子的统治逐渐失去了中央集权的威信。

2. 外来侵袭:西周后期,西戎、东夷等外族不断侵袭周边边境,造成了社会的动荡和秩序的混乱,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周朝历史简介

周朝历史简介

周朝历史简介周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标志着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周朝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分别是西周和东周。

本文将就这两个时期进行简要介绍。

一、西周时期西周是周朝的初期,起始于公元前1046年,终于公元前771年。

周朝建立者周武王在农民起义中推翻了商朝,建立了西周政权。

1. 周朝的统治体制在西周时期,周朝采用了封建制度,以王为中心,下分封建诸侯。

周王作为天子,有绝对的权威,他掌握着最高的政治、军事和宗教权力。

封建诸侯是周王的亲戚或功臣,分封在不同的地区,负责管理本地的政务和军事,并向周王纳贡。

2. 社会制度和文化繁荣西周时期的周朝社会相对稳定,生产力得到了发展,农业得到了大力推动。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冶铸业和制陶业也得到了相应发展。

文化繁荣是西周时期的一大特点,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萌芽就出现在这一时期。

3. 西周的衰落然而,西周时期也有其内外因素导致的衰落。

首先,封建制度导致地方诸侯势力日益强大,对周王的统治构成了威胁。

其次,商朝的亲商政策和奢侈生活导致国库贫困,无法有效管理国家事务。

最后,西周面临的外部威胁也不容忽视,西周与其他民族的战争不断,加剧了国家的动荡。

二、东周时期东周时期紧接着西周,开始于公元前770年,终于公元前256年。

东周时期又分为两个时期,即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1.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东周时期的初期,这一时期以分封制的削弱和贵族诸侯之间的争斗为特点。

周王的权威逐渐削弱,各个诸侯国开始推行相对独立的政权。

春秋时期同时也是历史上文化思想发展的辉煌时期,诸子百家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2.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东周时期的后期,战国七雄相互争霸,形成了与春秋时期相比更加复杂的政治格局。

战国时期军事技术的发展也是突出的,铁制武器的使用和战争策略的变革都对战国时期的历史演变产生了影响。

东周时期最终衰落的原因也包括了内外因素的交织。

外部的北方民族入侵,内部的分封制削弱和贵族争斗等因素导致了东周政权的崩溃。

周朝历史总述西周历史简介

周朝历史总述西周历史简介

周朝历史总述西周历史简介展开全文(公元前1066 —前256)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

西周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东周自公元前772年到公元前256年。

周朝共传30代37王,延续约800年时间。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

周部落兴盛于周文王姬昌作首领的时候,他的统治使周部落势力强盛,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姬发才有条件伐纣灭商而建立周朝。

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摄政,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巩固政权,并进行了东征。

此后周朝向外扩张长年不断,并对周边的一些国家分封了诸侯国,疆域覆盖了长江、黄河流域和今天的东北、华北的大部,西部曾到昆仑丘。

周厉王时,周朝的统治开始衰落。

宣王即位后,采取了明智的政策改善统治,在对外征讨和开拓疆域上接连取得胜利,出现了“宣王中兴”。

前781年,周幽王即位,宠幸妃子褒姒,用人不当,加上各种天灾人祸,民怨沸腾,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第二年,周平王即位,将都城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

东周之后的周王室大权旁落,诸侯纷争加剧,进入了列国征战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周朝的统治很有特点,主要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井田制与礼乐制,对以后的社会有很大影响。

周朝享国约800年,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

可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西周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到公元前771年结束。

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周朝各诸侯国的统治范围包括今黄河、长江流域和东北、华北的大部。

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

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

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之称。

西周(公元前1066 —公元前771年)从周武王灭商朝建国,到周幽王亡国,共历三百多年,是中华帝国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古典文明的全盛时期,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后世历史的发展有巨大而很深远的影响。

解释一下中国历史上的西周时期

解释一下中国历史上的西周时期

解释一下中国历史上的西周时期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指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西周末年景。

在中国历史上,西周时期是商朝结束、东周时期开始的过渡时期。

本文将从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解释一下中国历史上的西周时期。

一、政治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封建专制制度,国家行使中央集权管理,设有君主、诸侯和王公等不同级别的贵族阶层。

西周的君主以天子自居,尊奉天地神明,采取礼法典礼来管理国家事务。

诸侯则是各个封地的地方领主,负责管理当地的事务。

二、社会在西周时期,封建领主的社会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贵族阶层依附于君主,形成了一个严重的等级制度。

社会上主要分为贵族、平民和奴隶三个等级,贵族享有特权和高禄,而平民则是普通百姓,奴隶则是最底层的劳动力。

社会秩序相对稳定,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加剧。

三、经济西周时期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人民的生活主要依赖于耕作和农业生产。

大规模的农田开发,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增加,农业生产逐渐朝向一定的规模化发展。

此外,手工业和商业也开始兴起,贸易活动逐渐展开,城市和集市逐渐兴起,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繁荣。

四、文化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周文化的鼎盛时代。

周文化以儒家思想和礼乐制度为基础,通过对礼制的规范和乐舞的演出来传承文化。

西周时期也是古代文学的发展时期,诗经的创作和流传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同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制造技术也达到了高峰,青铜器被广泛应用于礼仪和宗教活动。

总结西周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

政治上,西周时期的封建制度为后来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社会上,贵族阶层和平民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经济上,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商业的兴起推动了经济的繁荣;文化上,儒家思想和礼乐制度的形成,以及诗经和青铜器的创作,对后世的文化演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西周时期的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演变,并体会到其中的价值与意义。

西周文化的主要内容

西周文化的主要内容

西周文化的主要内容
西周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礼仪制度:西周时期,实行了严格的礼仪制度,包括官员的宴会仪式、朝廷的礼仪规定等,这些礼仪规定体现了尊重祖先、尊重君王、尊重官员等价值观念。

2. 文字文化:西周时期使用的文字是金文和铜文,这些文化是古代中国文字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3. 社会阶级:西周社会按照官职和血统进行了严格的等级划分,上层贵族享有特权,担任朝廷官员和领地所有者,下层由农民和奴隶组成。

4. 宗教信仰:西周时期,人们普遍崇拜神灵,并在生活中追求与神灵和谐的关系。

在宗教活动中,民众会祭祀祖先和神明,以求神保佑和丰收。

5. 艺术文化:西周时期,青铜器制作达到了巅峰,铜器的制作工艺精湛,设计多样,大量的青铜器从中央政权流向地方。

6. 农业和手工业发展:西周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相对独立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手工业也有了较大的进步,琴、瑟、盐、铁等工艺品开始形成。

7. 教育传统:西周时期注重家庭教育和官方教育,以培养合格
的统治者、官员和领导人才为目标。

家庭教育注重品德修养,官方教育注重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历史西周的知识点总结

历史西周的知识点总结

历史西周的知识点总结一、西周的历史背景西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时间大约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前后约275年。

西周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打破了夏商两代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在西周建立之前,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夏朝、商朝的统治。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传说的夏朝始祖是大禹,大禹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工程师和政治家,他治理了黄河流域的洪水问题,得到了人民的爱戴,最后成为了夏朝的君主。

夏朝的政治制度是以宗法制为主,由宗族领袖来管理地方事务。

商朝是夏朝的后继者,商汤领导的商朝推翻了夏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商朝的政治制度继承了夏朝的特点,仍然是以宗法制为主。

然而,在商朝中后期,国家内部出现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各地的贵族豪强侵占土地,贫苦的农民处境愈加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周文王带领部落发动了周商之战,最终推翻商朝的统治,建立了新的王朝,即西周王朝。

西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的新篇章的开始,也奠定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格局。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以封建制度为主要特征的。

在政治上,西周实行天子一统的制度,天子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国家各地都有分封诸侯,位居次于天子。

这些诸侯负责管理当地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事务,但他们必须听从天子的统一指挥,不能有自行其事的行为。

这样的政治制度被称为"分封制",它奠定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格局。

西周的政治制度还包括了世卿制和守成制。

世卿制是指官职的世袭制度,它使得地方官员的职位可以传给子孙后代,这样的制度有利于加强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守成制是指天子和诸侯要和亲,旨在加强王朝内部的政治联盟,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此外,西周还实行了民科制度和府政制度。

民科制度是指天子在政治上设置了一些官员,他们负责考核各地的官员,监督他们的政绩,以此来保证政府的有效运作。

府政制度是指天子在各部族地区设立了府,由官员管理府政,负责处理各地的事务,维护天子的统治。

西周的制度

西周的制度

西周的制度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也是封建社会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

西周建立之初,推行了一系列严格的制度,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秩序。

西周的制度主要有三个方面:政治制度、农业制度和礼仪制度。

首先是政治制度。

西周物业建立的是封建社会制度,国家有君主,君主居于国家之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前期,君主通过征讨和征服蛮夷民族,统一了大部分地区。

西周实行的是封建宗法制,君主建立了众多的封国,封国由封君管理,封君受到君主的掌控和监管。

君主通过封国制度,建立了与封君之间的层级制度,实现了对全国各地的有效统治。

其次是农业制度。

西周实行的是庙天启示农业制度,即农耕和祭祀相结合的制度。

庙天是西周宗祖庙和天地神的总代称,庙天对于实行庙天启示制度的封君和百姓来说,是政治和宗教的核心。

庙天启示制度规定,每年开始耕作和收获的时候,君主和封君必须率领百官和百姓一起到庙天祭祀。

这不仅是对上天的尊崇,更是对百姓施行政治教育和农事管理的手段。

庙天启示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国家和封君对农业生产的调控能力,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确保国家粮食的供给。

最后是礼仪制度。

西周实行的是尊卑异等制度。

根据封国系统的层级制度,西周追求不同等级的人有不同的待遇。

君主和封君享有最高的尊荣,并且可以享受到国家的资源和权力;百官则根据自己的官位有不同的权威和地位;普通百姓则居于最底层,没有太多的权力和地位。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必须遵守尊卑异等的原则,保持等级分明,以确保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此外,西周还注重礼仪规范,强调人们在日常行为和社交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规范和仪式。

这有利于培养公民的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加强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社会价值的传承。

总的来说,西周的制度通过政治、农业和礼仪的方面,实现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

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周的国力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制度也逐渐出现了问题,造成了社会结构的不稳定和制度的衰败。

西周知识点总结

西周知识点总结

西周知识点总结历史背景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的存在时间约为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是周朝的一个重要时期。

西周的建立标志着商朝的结束,同时也拉开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序幕。

在西周初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也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

西周时期的历史背景非常复杂,主要包括周朝的建立和发展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周朝的建立周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的开始。

周朝的建立发生在公元前11世纪中期,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周文王是周朝的建立者,他在得到商朝的统治者帝辛的支持下,发动了对商朝的战争并获得了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商朝被推翻,周文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君主。

周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新的王朝的诞生,这一时期也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周朝的发展西周时期,周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国家的疆域也得到了不断的扩大。

在周朝的统治下,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国家的政治制度也得到了一定的完善。

封建制度是周朝政治的主要特征,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在封建制度下,国家的政治权力分散到地方诸侯,这种政治体制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制度西周时期,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西周时期,周朝的政治制度是一个比较完善的封建政治体制,这种政治体制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周朝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国家的组织结构、官员的选拔和任免、土地制度等多个方面。

在这种政治制度下,国家的政治权力分散到地方诸侯,这种政治体制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家的组织结构是周朝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周朝时期,国家的权力基本上是分散到地方诸侯手中,国家的领土也基本上是由诸侯统治的。

同时,国家还设立了不同的官职,这些官职负责国家的事务管理,同时也是国家的行政机构。

西周高中知识点

西周高中知识点

西周高中知识点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古代中国文明的重要阶段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西周高中知识点。

第一部分:政治 1. 西周的政治体制:西周时期的政治体制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国家由君主统治,分为诸侯国和封地。

2. 天子与诸侯:天子是最高统治者,诸侯是各个领地的统治者,但仍需向天子效忠。

3. 宗法制度:西周时期,宗法制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宗法制度是通过血缘关系来确立社会地位和权力的制度。

第二部分:经济 1. 农业发展:西周时期农业生产得到了显著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使农业产量大幅增加。

2. 纺织业的兴起:在西周时期,纺织业开始兴起,人们开始使用纺织机具进行生产。

3. 铁器的使用:西周时期,铁器开始普及,农具、武器和生活用品等都开始使用铁器。

第三部分:文化 1. 书法艺术:西周时期,中国书法艺术开始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篆刻和隶书作品。

2. 音乐舞蹈:西周时期,音乐舞蹈在宴会和宗教仪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形式。

3. 礼仪制度:西周时期,礼仪制度得到了重视和发展,成为了维系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第四部分:科学技术 1. 医药学的发展:西周时期,医药学得到了积极发展,人们开始研究草药和针灸等治疗方法。

2. 数学和天文学:西周时期,人们开始研究数学和天文学,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学和天文知识。

3. 陶瓷技术:西周时期,陶瓷技术得到了提高,陶器的制作工艺变得更加精细。

总结: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通过学习西周高中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演变过程,对于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西周重要制度

西周重要制度

西周重要制度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重要制度有:
1. 封建制度:西周实行封建制度,以君主为中心,分封诸侯,诸侯向君主效忠,并负责管理自己的封地。

2. 周礼制度:周礼是西周制定的礼仪法规,包括祭祀、宴飨、祭祀神祗的仪式等,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

3. 五等爵制:西周将贵族分为五等,分别是公、侯、伯、子、男,根据爵位的不同,享有不同级别的优待和特权。

4. 宗族制度:西周以宗族为基础组织,宗族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单位,宗族内部通过世系关系互相联系,维持族群间的联系和团结。

5. 分封制度:西周通过分封制度将国家划分为若干个封地,由封地的诸侯负责管理,有效地将国家地方政权下放,加强了诸侯的封建统治。

这些制度对西周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 之 繁 弱 。 殷 民 六 族 : 條 氏 、 徐 氏 、 萧 氏 、 分 鲁 公 以 大 路 、 旗 , 夏 后 氏 之 璜 , 封 大

而 封 于 夏 虚 。 皆 启 以 商 政 , 疆
之 东 搜 。 聃 季 授 土 , 陶 叔 授 民 , 命 以 康 诰 ,
之 土 , 以 共 王 职 。 取 于 相 土 之 东 都 , 以 会 王

因 商 奄 之 民 , 命 以 禽 , 而 封 于 少 嗥 之 虚 伯
田 倍 敦 , 祝 宗 卜 史 , 备 物 典 策 , 官 司 彝 器 ,
是 使 之 职 事 于 鲁 , 以 昭 周 公 之 明 德 。 分 之 土
分 族 , 将 其 类 丑 , 以 法 则 公 , 用 即 命 于 周 , 周
索 氏 、 长 勺 氏 、 尾 勺 氏 。 使 师 其 宗 氏 , 辑 其
第二讲 西周
周初重要封国( 周初重要封国(一)
以 上 史 料 均 出 自 《左 传 定 公 四 年 》 · 虚 。 启 以 夏 政 , 疆 以 戎 索 。 怀 姓 九 宗 , 职 官 五 正 。 命 以 唐 诰 , 而 封 于 夏 分 唐 叔 以 大 路 、 密 须 鼓 、 阙 巩 、 姑 洗 , 之
第二讲 西周
第二讲 西周
参考书目 司马迁《史记》 司马迁《史记》卷4《周本纪》 《周本纪》 国语·周语 周语》 《国语 周语》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人民出版社 1980 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 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人民出版社 1992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科学出版社 2003 西周史》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95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许倬云 《西周史》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郡 一 带 以 及 淮 域 。 此 文 王 化 行 南 国 之 线 。 昭 王 一
第 二 道 由 陕 西 出 武 关 , 向 江 、 汉 , 经 营 南 阳 、 南
黄 河 下 流 。 此 武 王 殷 、 周 公 东 征 之 一 线 。 伐
第 一 道 由 陕 西 出 潼 关 , 向 河 、 洛 , 达 东 都 , 经 营
文王 , , 。 。 ——《 ·周本 》 其 。周 ——《 · 。 , ,其 》
第二讲 西周
武王克商
容 已 之 而 闾 命 召 公 命 释 闳 箕 夭 子 封 之 比 囚 干 之 墓 命 。 毕 公 表 商 微 、 卢 、 彭 、 濮 人 。 —— 《尚 书 牧 誓 》 · 师 氏 , 千 夫 长 、 百 夫 长 , 及 庸 、 蜀 、 羌 、 髳 、 我 友 邦 冢 君 御 事 , 司 徒 、 司 马 、 司 空 , 亚 旅 、 诸 侯 。 《史 记 周 本 纪 》 · 津 是 时 , 诸 侯 不 期 而 会 盟 津 者 八 百 九 年 , 武 王 上 祭 于 毕 。 东 观 兵 , 至 于 盟 …… —— …… —— 《史 记 周 本 纪 》 ·
《史 记 》 所 记 周 族 世 系
→ → → → →
第二讲 西周
大王居岐
周原遗址 (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8世纪) 周人灭商以前的都邑和西周城址,位于陕西省歧山、扶风两县。 发掘年代:1976年 在探索先周文化的起源及西周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物质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 的价值。 史墙铜盘:礼器(上,口径47.3厘米,高16.2厘米) 玉人:推测为装饰品(左下,高6.5匣米) 父乙铜觚:礼器或酒器(右下,高25厘米) 岐 后 之 稷 有 而 俗 於 阳 之 司 邑 , 是 别 而 古 , 孙 《史 。 实 , 居 营 公 《诗 始 实 之 筑 乃 记 。 城 贬 经 剪 维 周 商 大 作 郭 戎 本 鲁 五 室 狄 纪 颂 。 王 官 屋 之 。 》 》 居 , —— · —— ·
—— —— —— —— —— —— —— —— · · · ·
第二讲 西周
分封制
不 个 同 封 的 君 人 受 群 封 。 的 不 仅 是 许 土 倬 地 云 , 更 《 重 西 周 要 史 的 》 是 分 领 了 东 西 方 周 的 分 故 封 地 并 , 不 分 只 封 是 制 周 度 人 是 殖 人 民 口 队 的 伍 再 分 编 别 组 占 , 有 每 一 一 片 汤 武 之 所 不 得 也 。 柳 宗 元 《封 建 论 》 已 殷 , 武 王 不 得 而 易 。 徇 之 以 安 , 仍 之 以 为 俗 , 为 以 黜 夏 , 汤 不 得 而 废 。 归 周 者 八 百 焉 , 资 以 胜 后 天 下 会 于 一 盖 以 诸 侯 归 殷 者 三 焉 , 资 千 方 伯 连 帅 之 类 , 又 就 而 听 命 焉 , 以 安 其 人 , 然 伯 连 帅 之 类 , 则 其 争 又 有 大 焉 。 德 又 大 者 , 者 诸 侯 之 列 又 就 而 听 命 焉 , 以 安 其 封 。 于 是 有 方 有 诸 侯 之 列 , 则 其 争 又 有 大 焉 。 德 又 大 者 , 者 者 , 众 群 之 长 又 就 而 听 命 焉 , 以 安 其 属 , 于 是 群 之 分 , 其 争 必 大 , 大 而 后 有 兵 德 。 又 有 大 有 后 畏 , 由 是 君 长 刑 政 生 焉 。 故 近 者 聚 而 为 群 , 明 者 , 所 伏 必 众 , 告 之 以 直 而 改 , 必 痛 之 而 不 而 不 已 , 必 就 其 能 断 曲 直 者 而 听 命 焉 。 其 智 而 言 , 必 将 假 物 以 为 用 也 。 夫 假 物 者 必 争 , 争 者 不 能 搏 噬 而 且 无 毛 羽 , 莫 克 自 奉 自 卫 。 荀 卿 有 彼 其 初 与 万 物 生 , 草 木 榛 榛 , 鹿 豕 狉 狉 , 人 皆 之 初 乎 ? 不 初 无 以 有 建 , 封 建 非 圣 人 意 也 。 封 盖 非 不 欲 去 也 , 势 不 可 也 。 势 之 来 , 其 生 人 之 彼 封 建 者 , 更 古 圣 王 尧 舜 禹 汤 文 武 而 莫 能 之 , 去
略 , 自 武 父 以 南 , 及 圃 田 之 北 竟 , 取 于 有 阎
繁 氏 、 锜 氏 、 樊 氏 、 饥 氏 、 终 葵 氏 。 封 畛 土
茷 、 旃 旌 、 大 吕 , 殷 民 七 族 : 陶 氏 、 施 氏 、 分 康 叔 (周 公 旦 弟 ) 以 大 路 、周公东征
周公东征之后,周人的势力才达到他们的远东。 周公东征之后,周人的势力才达到他们的远东。——张荫麟 张荫麟
放 蔡 叔 命 , 。 伐 诛 武 —— —— 《史 记
。周公 。 ⋯⋯ 。 , , , , 之 公 , , , 之 , 。 , ,周公 , 公 ,周公 ,东 东 。 —— ·周
成 王 庚 作 乱 武
与 国 。 管 叔 、 。 畔 庚 周 。 弟 周 疑 公 奉 周 公 , 叔 群 蔡
恐 诸 侯 畔 周 周 , 公 乃 摄 行 政 当 公 周 , 下 天 定 初 , 少 王 成
周 公 东 征
周 本 纪 》
、 管 叔 ,
·
第二讲 西周
周势力的扩展
(最强大者为鬼方、严允)犬戎 最强大者为鬼方、严允)
第二讲 西周
周族的兴起
刘 卒 , 子 庆 节 立 , 国 记 周 本 纪 》 。 於 此 豳 公 始 之 业 , 务 虽 …… 稷 · 自 后 公 刘 以 , 兴 之 复 脩 间 不 务 不 窋 , 不 窋 年 末 》 稷 , 舜 典 后 》 。 书 , 汝 生 民 。 载 履 · …… 狄 之 稷 —— —— 《史 周 道 , 种 戎 狄 之 间 戎 , 去 立 窋 而 饹 衰 子 不 。 黎 民 阻 饥 经 后 稷 震 。 如 , 载 子 民 · —— —— 《尚 官 氏 政 , 谷 , 育 攸 介 , 时 维 止 无 。 生 后 稷 攸 以 弗 , 姜 嫄 帝 喾 —— —— 《诗 …… 耕 在 失 其 后 卒 百 弃 生 载 , 祀 时 维 夏 后 稷 时 : 播 曰 。 载 敏 歆 禋 克 , 蟜 极 民 帝 夙 武 ? 克 生 帝 何 厥 初 玄 嚣 帝 黄
肃慎 ↖↗ 周 → 东夷 ↓ 淮夷(最强者是徐方) 最强者是徐方) 荆蛮
路 。
宣 王 中 兴 , 其 力 征 经 者 , 依 然 是 此 两 营
穆 王 西 征 , 是 周 人 势 力 东 展 在 第 一 线 上 的 大 。 扩
南 征 不 复 , 是 周 人 势 力 东 展 在 第 二 线 上 之 折 。 挫
兴 灭 , 继 绝 世 。 国 —— —— —— —— —— —— —— —— 《 左 传 · · · · 僖 公 二 十 四 年 》
封 建 亲 戚 以 藩 周 。 屏 —— 郭 沫 若
《 论 语 尧 曰 》
郡 周 县 统 是 一 统 的 一 程 。 度 不 够 , 封 建 就 不 是 统 一 ,
西 周 的 分 封 实 际 上 是 一 种 殖 民 策 , 西 政
第二讲 西周
文王时期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大雅· 文王》
曰 「西 伯 盖 受 命 之 君 」 。 —— 《史 记 周 本 纪 》 · 祇 取 辱 耳 。 」 遂 还 , 俱 让 而 去 。 诸 侯 闻 之 , 惭 , 相 谓 曰 : 「吾 所 争 , 周 人 所 耻 , 何 往 为 , 畔 , 民 俗 皆 让 长 。 虞 、 芮 之 人 未 见 西 伯 , 皆 之 人 有 狱 不 能 决 , 乃 如 周 。 入 界 , 耕 者 皆 让 西 伯 阴 行 善 , 诸 侯 皆 来 决 平 。 於 是 虞 、 芮 —— 《史 记 周 本 纪 》 · 断 立 发 季 , 历 以 以 让 传 季 昌 历 , 。 乃 二 人 亡 入 荆 蛮 , 纹 身 其 在 乎 ? ” 长 子 太 伯 、 虞 仲 知 古 公 欲 昌 昌 少 , 子 有 季 圣 历 瑞 , 。 季 古 历 公 娶 曰 太 : 任 , “我 皆 世 贤 当 妇 有 人 兴 , 者 生 , 古 公 有 长 子 曰 太 伯 , 次 曰 虞 仲 。 太 姜 生 伯 仲 让 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