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文化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西周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西周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西周知识点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而七年级历史上册中也有关于西周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西周的起源、政治制度、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一、西周的起源西周存在的历史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武王灭掉商朝之后,他就将周天子的权力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周公旦,实行了封建制度。

周公旦又封了自己的几个儿子,这种制度被称为封建制度。

周公旦还划分了天下的土地,实行了属地管理制度。

二、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实行的是封建制度。

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而各个封建国家则是周天子统治下的地方政权,这些国家的君主被称为诸侯。

周朝的军事力量主要靠淮泗地区的国家,这些国家在军事上相互协作,以维护天下的稳定。

此外,周朝在政治上也执行了有名有实的“分封制”,即将天下土地划分给不同的诸侯分封下去,并由他们管理。

这些诸侯君主需要向周天子进献土地上产生的一定量的物品,也就是所谓的“赋税”。

三、文化艺术西周的文化艺术十分繁荣,是中国最初的一个黄金时代。

西周的典型艺术形式是青铜器,如鼎、壶等等,它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高超的规模,代表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和文明水平的最高峰。

西周的音乐、礼仪、哲学和宗教等方面也十分发达,这些文化都体现了当时广泛流行的面貌。

四、社会生活西周的社会生活大致遵循“尊卑有序,各得其所”的思想,人们的生活充满着仪式感和阶级感。

封建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等级只能靠先天的身份而定,身份卑下的人处处受到歧视和排挤。

西周中,“男尊女卑”的思想依然十分强烈,而且周朝有彩礼、嫁妆等一系列封建礼俗,人们的婚礼和生活也都是按照一定规矩来进行的。

总体来看,西周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也是中国封建制度建立的代表。

西周丰富的文化、艺术和宗教、哲学等方面的内容,使得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光荣的时期之一。

西周的漫长政治体系与文化底蕴

西周的漫长政治体系与文化底蕴

西周的漫长政治体系与文化底蕴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代表。

它的政治体系和文化底蕴都非常深厚,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巨大。

本文将从西周的政治体系和文化底蕴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西周的政治体系西周的政治体系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西周初年的封建政治和西周中期的军阀混战阶段。

在西周初年,周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封建制度。

周武王把自己的亲戚和功臣封在不同的地方,加强了自己的统治。

他采用“礼乐教化”和“天人感应”的思想,加强了国家的宗教性和文化性。

在西周中期,诸侯国获得了更多的独立性,朝臣多为诸侯国的代表,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各大诸侯为中心的多元政治局面。

在西周的政治体系中,宗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周武王在太原地区建立了周公庙,做为天子祭祀天地、祖先和诸神的重要场所。

在这个庙里,周武王定出了《周礼》。

《周礼》是西周的法律和行政规定,内涵丰富,堪称古代法律制度的杰出代表。

在行政上,周武王建立了封建制度,制定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身份等级。

这个身份等级系统不仅构成了社会等级制度,还成为了天子和各诸侯之间权力关系的基础。

在农业方面,周武王规定了耕作、养蚕、农时等各种细节的条文。

可以说,周武王在政治制度的建设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西周的文化底蕴西周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文化底蕴包括文字、音乐、哲学、建筑、雕塑、绘画等方面。

其中,周代的文字和音乐影响最为深远。

周代的文字是甲骨文的前身,通过甲骨文刻写在龟骨和兽骨上,成为了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周代的音乐非常丰富,有乐舞、歌唱、器乐等多种形式。

同时,周代也是哲学的开端,孔子、荀子、孟子等各种思想体系开始在周代形成并丰富。

西周的建筑、雕塑和绘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

在建筑方面,西周的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屋顶为对脊式,其建筑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建筑发展。

在雕塑方面,古代铜器制作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许多铜器被用作贵族祭祀天地、祖先的物品。

西周的思想文化总结

西周的思想文化总结

西周的思想文化总结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在西周时期,中国的思想和文化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对西周时期的思想文化进行总结,认识到它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影响。

首先,西周时期的思想文化以礼制为核心。

在周公制定的《周礼》中,明确规定了社会等级、仪式和礼仪的重要性。

礼制的出现,不仅成为社会秩序的维护,也为国家法律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指导。

此外,礼制的实施还促进了社会团结与和谐,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发展。

在礼制的指导下,西周时期还形成了尚宗敬神的风气,君臣之间有着明确的职责与义务,以及富有仁慈的理念。

其次,西周时期的思想文化以文王文化为代表。

文王是周朝的奠基者,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化思想家。

文王注重礼仪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倡导“以文修身,以文治国”。

他提倡人文主义的思想,注重道德、礼仪和文化的传承。

此外,文王提倡贤臣之治,旨在选拔人才,以实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再次,西周时期的思想文化以音乐教化为特色。

西周时期的乐舞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一种仪式性的表达方式。

通过音乐和舞蹈,人们能够表达情感、沟通思想、传承文化,也能够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

西周的音乐教化主要通过雅乐来实现,后来成为后世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雅乐的特点是庄重、端庄、肃穆,深受后世文人士的推崇,也对后世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后,西周时期的思想文化注重历史记载和文献整理。

西周时期,出现了众多的编纂和整理文献的重要著作,例如《尚书》、《诗经》和《周易》等。

这些著作不仅具有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的特点,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文献的编纂和整理,不仅为后世的思想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也为后世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提供了重要方法。

综上所述,西周时期的思想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礼制、文王文化、音乐教化和文献整理是西周时期的主要思想文化特点。

西周时期的礼制文化研究

西周时期的礼制文化研究

西周时期的礼制文化研究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礼制文化的发展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礼制刚刚形成,成为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西周时期礼制文化的背景、特点和作用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探究。

一、西周时期的礼制文化背景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一个由衰微走向崛起的过程。

周武王、周文王、周宣王等周朝君王,均在实施“王道”政策上,重视礼制文化的发展。

其中,周武王在太原之战中,打败商纣王后,便在全国实行“三代之礼”,以求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周文王时期,又制定了“振鬼神之礼”,以加强国家信仰。

周宣王则强调尊重“宗法制度”,在封建制度中,礼制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这些都是西周时期礼制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深刻背景。

二、西周时期的礼制文化特点西周时期,礼制文化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礼法的正式化。

西周时期,礼法逐渐正式化,其规范性和系统性得到提高。

它不仅成为了国家法律的一部分,还成为了人们行为的导则和道德准则。

2. 礼的仪式化。

在西周时期,礼逐渐成为了一种严格的仪式,它的流程、程序和细节都被规定得十分详尽。

以至于人们在日常生活和聚会中都要遵守相关的礼仪规范。

3. 礼的时代化。

在西周时期,随着时代的演进,礼仪逐渐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更新。

4. 礼与神的关系。

在西周时期,人们的信仰和尊重神祇的情感得到了极大的强化。

礼制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与社会的精神和信仰密切相关。

因此,在礼制文化中,神祇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元素。

三、西周时期的礼制文化作用西周时期,礼制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重要制度和文化,它在封建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礼制文化在政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封建时代,礼制文化成为了一种行政管理、社会治理和权威制度。

君王和高级官员需要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使得君臣关系更加稳定和合理。

西周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西周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西周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西周文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它的发展与传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西周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传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西周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建立之初。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其封建制度为中国之后的王朝奠定了基础。

在封建制度的背景下,西周王朝注重礼制,开启了中国礼制文化的发展之路。

周文王和周武王在位期间,提出了“礼乐”的思想,将礼乐贯穿于各个方面,使之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形式。

礼乐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个人修养和家庭教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西周王朝的不断发展,周文化逐渐形成,成为二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周文化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尊重自然,与自然相融。

这种和谐的思想贯穿于周代的祭祀活动中。

据史书记载,西周的祭祀活动注重与自然界和神灵的沟通,将天地万物看作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同时,周代各类文献中也有很多关于人类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论述,这种观念对中国后世的自然观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西周王朝也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农业收获的好坏与周朝的政治稳定密切相关。

西周王朝实行的颁行制度,为农民提供了安定的土地保障,保证了农业的发展。

此外,周代还出现了铁器的生产和使用,这对于农业、战争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周代的铁制品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周代的文化传承主要体现在教育方面。

西周王朝实行的乡考制度,非常注重教育。

在这个制度下,乡里有学堂,进行基础教育,鼓励人们学习礼乐、经书等文化知识。

这种教育制度不仅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也为周王朝的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西周文化的传承并不一帆风顺。

周朝的后期,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个诸侯国相互争斗,文化传承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然而,周代的礼乐制度仍然是后世各个王朝的重要参考,体现了其重要性和长久的影响。

西周文化的社会意义与历史评价

西周文化的社会意义与历史评价

西周文化的社会意义与历史评价西周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化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

它伴随着周朝这一重要的政治时期而形成和发展,涵盖了包括礼乐、宗教、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西周文化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历史评价也是复杂而丰富的。

一、西周文化的社会意义1、从王权和政治手段上看西周文化是在周朝这一重要的王权统治时期形成的,因此,它在王权和政治手段方面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周朝以天地之理和六官之制为核心,将天地之道与人伦制度相结合,构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

周朝在王权方面强调上下贵贱的明确区分,兆民庶士有所不同,同时也对富贵贫贱的差距加以规定,维持社会稳定。

2、从礼乐和宗教上看在西周文化中,礼乐和宗教也是极为重要的。

礼乐体系深刻体现了周朝的伦理观念和社会价值观,通过礼仪进行思想教化和行为规范。

宗教方面,则体现在古代神话和祭祀形式之中。

周朝祭祀以尊重、感恩和敬畏祖先为核心,更是将宗教和王权结合在一起,为王朝的稳固和繁荣提供了宗教支持。

3、从文学和艺术上看西周文化的文学和艺术领域也是其社会意义的重要体现。

在文学方面,诗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史的开始,它不仅是记录了周朝的政治生活和农耕生活,更是表现了当时人们的情感和抒发。

而在艺术方面,则表现为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等多种工艺品的诞生,它们不仅代表了当时的审美观念,更证明了周朝的文化和经济实力。

二、西周文化的历史评价1、文化激荡与历史传承西周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与商、秦、汉、唐等历史时期的文化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周朝通过借鉴和吸收先前文化,再加以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制度和文化体系。

这种文化激荡和历史传承,表明了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和韧性,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2、王权和等级制度西周文化从王权和等级制度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分层结构和稳定性。

周朝王权的集中和等级制度的明确,为当时的社会治理提供了一个相对可行的模式。

西周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西周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西周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较为繁荣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之一。

在西周时期,周天子实行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为主,社会秩序和文化传承体现了某些特点。

政治制度西周时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周天子封建制,它主要以天子为中心,分封诸侯,以建立统一的政治实体。

其主要特点为尊奉天命、封建分封和周天子祭祀礼制。

周天子封建制的最高统治者是周朝的国君,他掌握着最高权力,能够制定国家重大政策和行使重大权力。

周天子还通过上下封建制度,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掌握了相当的权力,也保证了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健康的社会生态。

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则是以分封制为主,以封建国君为中心点,逐渐地在华夏之地形成统一的政治力量。

周朝将天下分为大封、小封和卿士三个等级,封地从大到小逐渐分支,以形成一种层级制度。

周天子通过这种地理上的分封,实现了对地方势力的控制和对属下诸侯的禁锢。

西周时期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周天子祭祀制度,这是周天子权力体现的最重要方面。

周天子通过制定一系列祭祀制度,来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同时也将其权力嵌入到文化和祭祀的体系中,以增强其社会的影响力。

文化特点在西周时期,中国文化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礼制的形成西周时期的礼制主要以周天子的祭祀制度为中心,以形式、文化、礼仪等方面为主,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部分。

周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促进了礼制的形成,也使得礼制成为西周社会中最为重要的文化形态。

二、文化传承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传承始于商朝,是在周天子权力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周天子封建制和祭祀活动的开展,使得文化传承变得更为系统和规范化,充满了一种神圣和崇高的感觉。

三、书法艺术的起步西周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艺术的起步阶段。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将文字刻在各种器物上,将文字形态和书法艺术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书法文化。

这一时期的书法艺术以卜辞、铭文、金文等为主,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西周时期的宗教信仰及其文化意义

西周时期的宗教信仰及其文化意义

西周时期的宗教信仰及其文化意义在中国历史上,西周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此时期围绕祭祀活动而建立起来的传统信仰和文化内涵,对于随后历史的发展以及中国社会的形态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详细分析西周时期的宗教信仰及其文化意义。

一、祭祀制度的形成在西周时期,祭祀制度是极其重要的,祭祀考究、礼治宏扬。

西周时期,周武王灭商,使用了一系列兴杀释兵的政策,恢复了以祭祀为核心的政治“秩序”,确立了“天人合一”的国家观念和中央集权制。

周朝通过祭祖神、封禅等文化儒礼,使得领地东至黄河以北,西至焦山、南至岷山、北至阴山的国土各诸侯的政治观念赞同天朝圣祖,神明之议在各方贤达和主宰层面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深化。

在这种情况下,祭祀活动逐渐形成并走向规范。

周代的祭祀制度先后发展出宗庙、祖庙、郊庙等礼制,建立了礼乐典章,并提出了“君子求知于文,有以利民稷之”、“不废百祀,以宁万民”等至理名言。

二、传统信仰的内涵除了规范的祭祀制度外,周代的宗教信仰也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根据《周礼》的描述,周人信仰的主体是天、地、祖先神,其中天和地则被视为宇宙的两个基本元素。

而在西周时期,君权的内容主要取决于其对于天理的认知能力,因此君权与天命,天命与道德,道德与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与文化思想都紧密相连,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三、文化意义的体现西周时期的宗教信仰对于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宗教信仰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着探索本质、提升思想精神的重要角色。

其次,通过规范礼制,宗教信仰使得周朝的社会形态更加稳固,宗教信仰成为周朝统治秩序的重要内容。

另外,周代的宗教信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地位并没有在随后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消失,而是一直沿袭着并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儒家”等深层次的文化符号。

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周代宗教信仰不仅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中国文化的快速繁荣和强大提供了重要条件。

西周的文化思想

西周的文化思想

西周的文化思想一、礼乐西周礼制继承商代而有所变革。

周初,力求扭转商末流行的奢靡风气,曾反复告诚禁止翻酒。

从成王时的《尚书·酒诰》,到康王时的大盂鼎铭文,都讲到必须尊奉周文王的告诫,不得纵酒。

反映到青铜制造的礼器上,商朝常见的许多酒器,西周时逐渐归于消失。

周礼非常繁缛,据《周礼》有吉、凶、军、宾、嘉五礼:吉礼指对先祖与各种神祗的祭祀;凶礼指丧葬,还包括对天灾人祸的哀吊:军礼指战争,以及田猎、筑城等动员大量人力的活动:宾礼指诸侯对王朝的朝见、诸侯间的聘问和会盟等;嘉礼指婚、冠、飨燕、庆贺、宾射等。

所有礼制都和法律一样,体现出贵贱等级的区分。

乐在西周很受重视,有专门职官管理。

金文中也记有乐官。

例如师整簋“命汝司乃祖考旧官小辅(斜)眾鼓钟”,即相当《周礼》的鎛师和钟师。

周代有的乐舞起源很早,如《大武》为周武王克商所作,曾在武王凯旋告于周庙时表演。

这一乐舞的歌辞还保存在《诗》中,即《周颐》的《武》、《酌》、《桓》、《赍》等篇。

二、宗教周人的宗教观念,与商代有较大的不同。

商代那种尚鬼的神秘色彩,到西周已经淡薄。

周代的祭祀对象分为天神、地祗、人鬼三类。

天神有吴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地祗的社稷、五祀、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人鬼则指祖先而言。

人殉现象在西周不像商代那样普遍。

由于没有发现相当于殷墟西北冈、武官村规模的大墓,当时人殉数量尚雅判定。

用人作为祭祀的牺牲,在西周时期亦史无明文记载。

宗教思想的变化也表现在青铜礼器的纹饰上。

商代流行的带神秘意味的花纹,只在周初延续了一个时期。

到西周中期,大多数礼器的纹饰都图案化了,除装饰作用外,很少有宗教或神话的意义。

三、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知识在西周时期有不少增长。

比如在天文历法方面,《诗经》若干章里出现有星宿名称,而且以其在天空的位置来确定季节和农作。

传统的二十八宿体系,很可能在这时已经构成。

周人非常注意月相,称月的有光部分为霸(魄)。

周人记年月日常提到“初吉”(另有“既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与商代不同。

西周的文化成就

西周的文化成就

西周的文化成就文化是指人类活动的模式以及给予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号化结构。

不同的人对“文化”有不同的定义,通常文化包括文字、语言、地域、音乐、文学、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等。

那么西周有哪些文化成就?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西周的文化成就:礼乐周代礼乐制,等级森严,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所用乐器也不同。

如祭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 ;祭地示,“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 ;祭山川,“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 两君相见,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来访使臣用小雅《鹿鸣》、《四度》、《皇皇者华》。

又如天子祭祖用的《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

在周雅乐中,器乐、舞蹈、歌唱往往分别进行,并不完全合在一起,舞蹈由与笛相似的管和歌唱配合,歌唱由弹奏乐器瑟或簧管乐器笙伴奏,器乐即所谓“金奏”,是钟、鼓、磬的合奏。

“金奏”规格很高,只有天子、诸侯可用。

大夫和士只能单单用鼓。

钟和磬以其宏大的音量和特有的音色交织成肃穆庄丽的音响,加上鼓的配合,确实能造成天子、诸侯“至尊至高”、“威严”无比的功效。

当时可以看到“六代乐舞”,即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濩》、周时的《大武》。

西周所用雅乐的歌唱部分均属于《诗经》中的《周颂》、《大雅》和《小雅》。

而《国风》中只有《周南》、《召南》在西周后期用于等级较低的“礼”。

清代学者方玉润在分析《周南·芣苡》一诗时对诗所表现的情形进行了想象性的描述:“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馀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 今天,我们只能从文字中去品察其中的节奏和韵律。

周代还兴办了音乐机构“大司乐”,在音乐方面系统的训练贵族子弟。

《周礼·春官·大司乐》中记载了大司乐教授乐舞的具体内容: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西周的文化体系与思想传统考察

西周的文化体系与思想传统考察

西周的文化体系与思想传统考察在中国历史上,西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从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经历了8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和思想传统。

西周王朝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的新时代开始,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文明进步的重要时期。

今天,我们将对西周的文化体系和思想传统进行考察。

一、宗法制度西周的宗法制度是其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宗法制度中,宗族是最基本的组织单位。

宗族是祖先和后代的血脉联系,在西周时期,宗族是财富和权力的来源。

为了维护宗族的权力,在西周时期,实行了以宗法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即父系宗法制度。

对于父系宗法制度,它的基本特点是以男性血缘为主线的血缘关系制度。

在这一制度中,各个宗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组成了比宗族更大的团体-氏。

氏是由若干个有相同祖先的宗族所构成的一个团体,它在历史上常常拥有相当强的势力。

氏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在西周时期各个氏之间互相约束,从而避免出现单一氏族的霸权。

二、周礼周礼是西周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礼内容繁杂,但它的核心思想是“恪守礼法,尽忠职守”。

周礼的实施要求人们在各种社会生活场合中的言行举止、礼节仪式和社交礼仪等都必须合乎礼法规范,以此来维护周朝政治权威。

从西周时期开始,周礼成为官方制定的官制、法律、礼仪和习俗的总和。

西周各个官职都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官制非常严格,符合周礼的规定和规范。

周礼的社会影响深远,对中国的历史影响也是难以估量的。

三、天命思想西周的天命思想是其思想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周创立之初,商朝的统治者已经被视为不守道德,暴政为患,因此西周王朝兴起的同时,也传播了“天命”思想,这是一种力图证明周王朝合法性存在的思想。

“天命”在实践中被定义为上天授予某位统治者的权柄和权力,这位统治者受此权力驾驭着全国人民,为国家建设和民生福祉负责。

天命思想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也是支持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王朝的思想基础。

西周时期的文化发展与风貌

西周时期的文化发展与风貌

西周时期的文化发展与风貌西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在这个时期,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在文化方面,西周时期的文化发展与风貌也呈现出了一些独特的特点。

一、文化发展在西周时期,先民们逐渐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实现了从游牧生活向农耕生活的转变。

这种转变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在农业生产领域,先民们不断探索新的种植、养殖技术,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繁荣了农业经济。

同时,农业生产也为西周时期的人们提供了更加稳定的生活条件,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化、艺术等领域。

在西周时期的文化领域,周朝的朝廷重视文化教育,出现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文化现象。

例如,周公制定的《周礼》,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重要法典,对中国政治、法律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又如《诗经》、《周易》、《尚书》等文献是西周时期的经典文化作品,反映了当时人们精神生活的特点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在音乐、舞蹈等艺术领域,西周时期出现了《商调》、《大雅》、《小雅》等许多流传至今的古乐曲目,同时传统的礼仪舞蹈也逐渐发展成了一种具有独特艺术性的文化现象。

不仅如此,在医药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西周时期也出现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学术成就,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

二、文化风貌在西周时期,文化氛围浓郁,文化景观多样,反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时代气息。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风貌包括:1. 朝廷官员文化在西周时期,朝廷官员是当时文化的主要传承人和宣传者,他们不断推广文化教育和思想观念,并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表现人文精神。

朝廷官员集结于周王的宫廷上,在周王的带领下,以诗歌、礼仪等表达对自然和人类的敬仰,形成了顶天立地、如日中天的文化风貌。

2. 文化艺术场所在西周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化艺术场所,如学宫、图书馆、博物馆等,这些场所吸引了许多文化爱好者,激发了他们探究崇高文化的热情。

历史西周的知识点总结

历史西周的知识点总结

历史西周的知识点总结一、西周的历史背景西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时间大约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前后约275年。

西周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打破了夏商两代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在西周建立之前,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夏朝、商朝的统治。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传说的夏朝始祖是大禹,大禹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工程师和政治家,他治理了黄河流域的洪水问题,得到了人民的爱戴,最后成为了夏朝的君主。

夏朝的政治制度是以宗法制为主,由宗族领袖来管理地方事务。

商朝是夏朝的后继者,商汤领导的商朝推翻了夏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商朝的政治制度继承了夏朝的特点,仍然是以宗法制为主。

然而,在商朝中后期,国家内部出现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各地的贵族豪强侵占土地,贫苦的农民处境愈加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周文王带领部落发动了周商之战,最终推翻商朝的统治,建立了新的王朝,即西周王朝。

西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的新篇章的开始,也奠定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格局。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以封建制度为主要特征的。

在政治上,西周实行天子一统的制度,天子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国家各地都有分封诸侯,位居次于天子。

这些诸侯负责管理当地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事务,但他们必须听从天子的统一指挥,不能有自行其事的行为。

这样的政治制度被称为"分封制",它奠定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格局。

西周的政治制度还包括了世卿制和守成制。

世卿制是指官职的世袭制度,它使得地方官员的职位可以传给子孙后代,这样的制度有利于加强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守成制是指天子和诸侯要和亲,旨在加强王朝内部的政治联盟,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此外,西周还实行了民科制度和府政制度。

民科制度是指天子在政治上设置了一些官员,他们负责考核各地的官员,监督他们的政绩,以此来保证政府的有效运作。

府政制度是指天子在各部族地区设立了府,由官员管理府政,负责处理各地的事务,维护天子的统治。

西周文化的主要内容

西周文化的主要内容

西周文化的主要内容
西周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礼仪制度:西周时期,实行了严格的礼仪制度,包括官员的宴会仪式、朝廷的礼仪规定等,这些礼仪规定体现了尊重祖先、尊重君王、尊重官员等价值观念。

2. 文字文化:西周时期使用的文字是金文和铜文,这些文化是古代中国文字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3. 社会阶级:西周社会按照官职和血统进行了严格的等级划分,上层贵族享有特权,担任朝廷官员和领地所有者,下层由农民和奴隶组成。

4. 宗教信仰:西周时期,人们普遍崇拜神灵,并在生活中追求与神灵和谐的关系。

在宗教活动中,民众会祭祀祖先和神明,以求神保佑和丰收。

5. 艺术文化:西周时期,青铜器制作达到了巅峰,铜器的制作工艺精湛,设计多样,大量的青铜器从中央政权流向地方。

6. 农业和手工业发展:西周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相对独立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手工业也有了较大的进步,琴、瑟、盐、铁等工艺品开始形成。

7. 教育传统:西周时期注重家庭教育和官方教育,以培养合格
的统治者、官员和领导人才为目标。

家庭教育注重品德修养,官方教育注重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西周文化及其影响研究

西周文化及其影响研究

西周文化及其影响研究中国历史上,西周文化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此期间,中国古代文明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发展和变革。

西周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深远,它在政治、文化、宗教、艺术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西周文化及其影响,从多方面全面地了解这一历史时期。

一、西周文化的背景西周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在这个时期,周朝取代了先前的商朝,成为中国的新王朝。

西周文化的背景经历了繁荣和衰落两个阶段。

在周初,周文王、周武王通过战争取得了政权,开创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和文化传统。

在这个时期,周朝国力强盛,社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朝逐渐衰落。

春秋战国时期,周室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权力,但周朝的文化和制度仍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政治制度西周文化的最大特点是政治制度。

周朝引入了封建制度,划分领土为诸侯国,掌握政权的是一族或者一个家族。

周朝其中一个最著名的政治制度是“封建制度”的“分封制度”,它将周朝掌控的领地分封给许多藩国。

这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央集权,同时也鼓励了地方自治。

这个制度的成立,还鼓舞了许多农民和商人的产业。

三、文化传承西周文化不仅在政治制度方面有着杰出的成就,在文化传承方面也同样不可忽视。

西周文化是古代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包括了诸如天文学、历法、气象学、占卜、祭祀、礼教、音乐及舞蹈等多个方面。

西周时期的许多文化传统直接或间接地在后世的演变和发展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四、宗教信仰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西周文化时期的宗教非常丰富。

周朝时期流行的宗教有祖先崇拜、巫术、儒家思想、阴阳五行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祖先崇拜。

以周文王和周武王为代表的智者,利用祖德来合法化周王朝政权的合法性,由此形成了一种契约式的社会网络,即王权与诸侯、民众之间的契约关系。

五、艺术表现周朝时期的艺术呈现比较单一,以青铜器为主,同时还有其他艺术形式,比如玉器、丝绸、文化衍生品等。

西周文化(两节)

西周文化(两节)

带四条墓道的周公庙M18 周公庙陵坡墓地围墙残段
2、大型建筑基址
确认夯土基址40余处,集中 分布于陵坡墓地西南约360 米,呈东北—西南走向,其 范围南北长约300、东西宽 约90米。
始建年代不早于先周晚期, 废弃年代可能不晚于西周中 期。
出土数量较多的空心砖和条 形砖。
3、刻辞卜甲、卜骨
基址群面积达6375平 方米,规模大大超过 凤雏基址。
已发掘的15座基址分 为上下两层,下层有 2座,上层有13座,各 个建筑基址之间的关 系不易确定。
2、扶风 召陈建筑
基址群
召陈F3磉、础、柱构造示意图
为了增强高大建筑柱 基的稳定性,在安放 柱子位置深挖地基, 着重加夯,筑成一个 坚固防潮,可以不受 冰冻影响的地基,即 为“磉”。
陶大口尊
原始瓷罍
陶觚形尊
陶四足瓮
原始瓷罍
其他重要遗址的分期
1、河南洛阳北窑西周墓葬 ➢ 分早、中、晚三期 2、山西曲沃天马—曲村遗址 ➢ 居址和墓葬各分三期六段 3、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 ➢ 居址分三期,墓葬分三期六段
综合分期断代
西周早期相当于武、成、康、 昭时期
➢ 公元前1046—前977年 西周中期相当于穆、共、懿、
单叔鬲 总计9件 口径15CM 通高19.8CM 铭文17字
孙 孙 永 宝 用
其 万 年 子 子
皇 考 尊 壶
单 五 父 作 联
单五父方壶(2件) 口径20×15、通高59.6CM
逨盘 口径53.6、通高20.4CM
铭文372字
逨盉 通高48厘米
铭文20字
叔五父匜 通长36、通高18.4CM
铭文14字
长安马王村 97SCMT1西壁剖面

中原文化与西周文化的关系

中原文化与西周文化的关系

中原文化与西周文化的关系中原文化,即华夏文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最为庞大的文化之一,它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由黄河流域的各种文化传承而来,历经数千年的演变,成为今天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西周文化则是指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在黄河流域西部地区兴起的一个朝代所创造的文化,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中原文化和西周文化在历史上有着紧密的关系,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是由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吸收而成的。

而西周文化则是源自于商代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显著的连续性和发展性。

中原文化在战国时期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不仅在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还为中国传统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也为西周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土壤。

二、文化的交流互动中原文化和西周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是不可避免的,两种文化的相互影响具有广泛深远的历史性、文化性、地域性和民族性。

中原文化对西周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思想文化层面,中原文化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深刻影响了西周文化的发展;二是艺术 style 层面,中原文化的 bronzeware 、calligraphy、painting等美术艺术成就也在西周文化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而西周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也同样显著,西周文化在艺术、工艺、礼制、音乐等方面,都对中原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青铜器制作、玉器制作、服饰、建筑、礼乐等的发展都大大促进了中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三、文化的宗教信仰中原文化和西周文化在宗教信仰方面也有相互影响之处,两种文化都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尤其是西周文化的“王权神话”对中原文化乃至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文化的遗产中原文化和西周文化的遗产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许多文物、遗址也充分体现了中原文化与西周文化的思想、文化、艺术等重要方面。

西周王朝的政治体制与文化蓬勃

西周王朝的政治体制与文化蓬勃

西周王朝的政治体制与文化蓬勃西周王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而繁盛的王朝之一。

它管理广大的领土,控制多个部落和族群,并对其所辖的文化与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西周王朝的政治体制和文化,以了解其成功和繁荣的基础所在。

一、政治体制西周王朝的政治体制主要以封建制度为基础。

周天子是封建制度中的最高统治者,全国各地的诸侯是天子的臣属,分别管理其所辖的领土。

这些诸侯被授予封地,以贡献土地和资源来支持王室。

采取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既保证天子的统一领导,又保证其效率和繁荣。

西周王朝的中央政治机构,如“三公”,是王权的代表,负责管理国家的军事、财政和司法。

此外,中央政治机构还有许多监察机构,如“九卿”、“三正”,他们监管诸侯和地方政府的行为。

这种集中式的政治机构保证了王室的统治,从而促进了国家的繁荣。

二、文化西周王朝的文化主要表现在宗教信仰、礼仪制度、文学艺术和礼器制度方面。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其对中国文化的发扬光大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周天子以天命为理由,维护封建神权制和鬼神信仰。

诸侯常常为了显示其忠诚和讨得天子的喜爱而进行城垣修筑。

周宗教家和阴阳家也为天子进行忠诚宣传和讲解周代神话和崇奉仪式。

集中于黑白两鬼神崇拜和五帝崇拜中。

这种宗教和神秘主义的传统继续影响着中国文化方面至今。

礼仪制度是西周王朝文化的核心。

它的内容包括官场事务、婚嫁、葬礼、祭祀和宴会等方面。

周天子负责制定礼仪制度的规定,以加强其权威。

他的行为和举止被视为标准,典礼与礼仪的严肃性及其文化内在性之上也是西周文化的特殊性。

文学艺术在西周王朝时期也发展得非常发达。

经文和典籍中,出现了众多的文学作品,如《诗经》和《赵驴》等。

这些作品反映货币交换制度和宗教信仰,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民心所向。

礼器制度也是西周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各领域的礼器不仅服务领事活动还寓意着一种文化价值。

器物制作和使用都是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

三、结论总的来看,西周王朝的政治体制和文化是其成功和繁荣的基础。

西周礼制的内容及意义

西周礼制的内容及意义

西周礼制的内容及意义一、西周礼制的内容1. 礼的基本理念:西周礼制以尊崇天地神灵为核心,崇尚礼仪规范,尊重祖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2. 礼的分类:西周礼制分为祭祀礼、宴会礼、官制礼、婚丧礼等多个方面。

祭祀礼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用于祭祀神灵和祖先,以祈求丰收和国家安宁。

宴会礼是国家外交交往的一种方式,通过宴请来宾展示国家的富强和礼仪之美。

官制礼则是官员任命、升迁等过程中的一系列仪式,体现了国家管理和权力运行的规范。

婚丧礼是民间生活中的重要仪式,用于庆贺婚姻和悼念亲人的离世。

3. 礼的具体形式:西周礼制注重礼仪的规范和细节。

比如祭祀礼中要求祭品的品质和数量,宴会礼中要求宴席的摆设和菜肴的品种,官制礼中要求官员的着装和仪仗队伍的编制等等。

这些形式的严格要求,体现了西周礼制对于礼仪的重视和规范性。

二、西周礼制的意义1. 维护社会秩序:西周礼制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和交往方式,维护了社会的秩序。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不同场合下应该如何行动,不仅使人们的行为更加有序,也使人们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

2. 弘扬国家文化:西周礼制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通过丰富多样的礼仪活动,展示了西周国家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为后世的文化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增强国家凝聚力:西周礼制作为国家的正式制度,不仅统一了国家的行为规范,也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

人们在共同参与礼制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4. 约束权力滥用:西周礼制对于官员的任命和升迁等过程进行了规范,有效地约束了权力的滥用。

官员必须按照一定的仪式和程序来进行任命和升迁,不得随意乱用职权,从而保证了国家政权的稳定和公正。

5. 传承文明传统:西周礼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通过代代相传,使得礼仪文化得以传承。

人们在接触和学习西周礼制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古代的文化和历史,也培养了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有助于培养国民的文化自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人本”文化特征的体现
二、严密礼仪制度 (一)周礼概述 概念——西周时约束所 有社会成员行为规范 的准则,包括政治、 经济、军事、法律制 度等,以及社会交往 规则、家庭礼仪等各 方面,其形式是仪。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人本”文化特征的体现
(二)周礼施行的原则、目的和主旨 原则——礼不下庶人。 目的——贯彻“亲亲”、“尊尊”原则。 亲亲:亲其亲者,要求父慈、子孝、兄爱、弟 敬、夫和、妻柔,核心是孝。 尊尊:尊其尊者,要求尊君及各级官长,核心 是忠。 主旨——别贵贱,序尊贵。
二、注重伦常关系,提倡忠孝道德 (一)注重伦常 五伦: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 有叙、朋友有信。 五常: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二)提倡忠孝 孝的地位——“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忠臣必出孝子之门”……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文化“少年老成”性格的体 现
孝的内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 西周历史概况和文化综述
一、历史概况 统治时间——约前11世纪至前771年 发展阶段——奴隶制时代的鼎盛时期
前1046年1月20日 牧野之战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历史概况和文化综述
二、文化综述 (一)文化特征 “人本”性——表现为重 视血缘亲缘关系,强调 等级秩序,制定严密的 礼仪制度等。
第二节 西周“人本”文化特征 形成背景及实质
一、形成背景 (一)周族人对神的崇拜程度逊色于商族人 ——周人最重视的神是天神和祖先神
羑里城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人本”文化特征形成背景及实 质
(二)周族具有“重民” 传统 古公亶父:“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 予不忍为。”(迁周原避战)——《史记· 周 本纪》
陕西岐山周原 周公庙遗址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人本”文化特征形成背景及实 质
(三)殷商灭亡促使西周初年 “重民”思想 产生及“重民”政策实施 1.从重神到重民的理论突破 殷商灭亡——“天命靡常” 天命转移——“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皇天辅德——“以德配天” 敬天有德——“敬德保民” 安民治民——“明德慎罚” 周公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文化“少年老成”性格的体 现
(二)西周发达的农业生产 金属农具出现——见书第38页 粮食产量增加——见书第38页 农作物品种丰富——见书第38页 (三)农业文化发展的特点 ——长期在一地农耕,逐渐趋向保守、僵化、 孤陋寡闻、缺少生气。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文化“少年老成”性格的体 现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小 宗
天下大宗、共主
周天子(嫡长子即位) 诸侯 诸侯(周天子庶子) 卿大夫 卿大夫(诸侯庶子) 士 士 士 士 士 士(大夫庶子)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人本”文化特征的体现
3.宗庙祭祀制度——加强嫡长子地位,团结宗 族(宗:尊贵;庙:面貌) 天子七庙:始祖(后稷)、文王、武王、高祖、 曾祖、祖父、父亲。 诸侯五庙:始祖和四亲。 大夫三庙:始祖和祖父、父亲。 士 一 庙:祖先神主。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人本”文化特征的体现
2.分封制——宗法制的政治表现 西周天子:统治王畿(首都镐京)。 同姓诸侯:卫、鲁、晋、燕…… 异姓诸侯: 功臣(齐)…… 先贤之后(陈—舜、宋—汤、杞—禹)……
注:异姓贵族纳入西周血缘宗法体的方式——通婚( “男女同 姓,其生不藩” ; “娶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
上一页 结 束
河南安阳羑里城周文王姬昌像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历史概况和文化综述
(二)文化性格 “少年老成”——表现为 “少年持重”取代“年幼无 知” 。
齐国始祖。姓姜,吕氏,名望,字子牙,亦称师 尚父。辅佐武王克商有功,封齐。有太公之称, 俗称姜太公。(覆水难收)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文化”人本”性的形成
上一页 下一页
一、“家天下”与“家国同构”长期延续 二、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三、等级观念严重,等级制度森严 四、血缘亲缘关系发达,人际关系复杂 五、强调伦常,提倡忠孝
上一页 下一页
作业
1.自学第四章第四节《西周文化对后世的影 响》。 2.预习第五章《中国文化的辉煌时代》。
骊山烽火台遗址—— 西周末年幽王宠褒姒, 废申后及太子,又烽 火戏诸侯,致西周灭 亡。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人本”文化特征形成背景及实 质
2.“重民”政策的实施 ——加强宗法统治 ——制礼作乐,完善 典章制度等。
虢季子白铜盘(1950年刘肃增捐献) 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高39.5厘米、重215.3千克,陕西宝鸡市出土, 此铜盘的内底铸有110字铭文,是现今发现商周时代青铜器中最大的铜盘。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文化“少年老成”性格的体 现
三、讲礼崇仪,规矩行事 (一)周礼举例 诸侯生太子之礼——见书第49页 跪拜之礼——见书第50页 (二)文化结果 ——周礼实行起来,费时、费力、费财,且 约束严格,致使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节奏 缓慢,缺少灵气。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节 西周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四节 西周文化“少年老成”性格 的体现
一、农业生产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经济格局的 确定 (一)周人悠久的重农传统 ——始祖弃被祀为农神后稷(姜原)。 ——公刘(弃曾孙)迁豳(陕西旬邑西)农业 初步发展。 ——古公亶父迁岐山,农耕迅速发展。 ——后世周天子保持重农传统,每逢春耕举行 “藉田之礼”。(先农坛)
三不孝:“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 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 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三不孝:生不能事,死不能葬,葬不能祀。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文化“少年老成”性格的体 现
孝的作用——为君服务,立身社会,名扬后世 《孝经》:“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 于立身。” 《孝经》: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 于官。是以成名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三)文化结果 ——过度重视以孝、忠为核心的人际关系,逐 渐使社会关系变得凝重、僵硬。
一、完善的宗法制 (一)概述 宗法制——以家族为中心,依照血统远近以区 别亲疏的法则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等级制度。 起源——原始氏族公社末期父系家长制。
前841年国人暴动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人本”文化特征的体现
(二)主要内容 1.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的政治基础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雏形:殷商 帝乙……微子启(庶长子) ——帝辛(嫡长子) 完善:西周世子制度(宗子)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电子教案
第五章
中国文化基本特征的初步定型
——人文发轫的西周文化
重点和难点
河南安阳羑里城—— 传为商纣王关押周文王姬昌处
——中国文化从“神本性”向 “人本性”转化的原因 ——西周宗法制的主要内涵 ——周礼的内容及形式 ——西周文化对后么说中国文化的特征及性格定 型于西周时期? 2.西周“人本”文化特征形成的背景 及实质是什么? 3.宗法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西周宗 法制具有怎样的特点? 4.西周文化“少年老成”性格是怎样 形成的,其表现在哪些方面? 5.西周文化对后世具有怎样的影响?
西周“人本”文化特征形成背景及实 质
二、西周文化“人本”性的实质 ——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及人们的日常生活 开始以人为中心,但天命神权思想依旧起决 定性作用。
附耳铜盘——2003年1月19日 陕西5位农民发现的27件西周 青铜器中最有考古价值器物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三节 西周“人本”文化特征的体 现
(注:庶人无庙:祭祀祖先在嫡长子的寝室)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人本”文化特征的体现
(三)西周宗法制完备的原因 生产力水平低,私有制发展不充分,商业经济不活 跃——致使周人进入阶级社会后,氏族血缘关系未 能被突破。 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经济发达,加之周族人又格外重 视农业生产——致使周人以家族为单位长期聚族而 居(诸侯国),氏族血缘关系化解非常缓慢。 周族人口较少,被统治的异族人数众多——致使血缘 亲缘关系受到格外重视并被强化和政治化(分封 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