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化学冲刺复习学科综合题提高知识讲解含-精品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18年中考化学全册考点知识点总结(超强)

人教版2018年中考化学全册考点知识点总结(超强)

人教版初三化学总复习分章精品(2018版)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3)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3)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4)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5)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0)课题1 空气 (10)课题2 氧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3 实验室制取氧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课题2 原子的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课题3 元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课题4 离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21)课题1 爱护水资源 (21)课题2 水的净化 (21)课题3 水的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拓展性课题氢气(H2)课题4 化学式和化合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8中考化学冲刺复习化学探究题提高知识讲解

2018中考化学冲刺复习化学探究题提高知识讲解

2018中考冲刺:化学探究题(提高)【中考展望】探究性试题是在新情境中,将真实的实验事实作为探究的基础,需要学生以科学探究方式,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步骤和方案进行验证,最终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并能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一类试题。

探究性试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了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代表了中考改革的方向,在近几年的中考中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此类试题在中考中频频出现,且分值相对较高,现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和亮点。

预计今后的命题将更加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以及现代科技等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自主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方法点拨】一、化学探究题的题型特点1.从试题结构看,试题主要由“情景设置”“探究过程”和“问题”三部分组成。

其中“问题”部分贯穿于整个探究过程。

2.从情景内容来看,主要取材于实验情景、日常生活情景和社会问题情景等;命题方式主要有文字叙述、图表数据、实验装置及实验报告等形式;探究内容是从“情景设置”中提出的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小课题,比如物质的化学成分、组成、结构、性质、制备、用途、元素含量或数据处理、理论推测等。

3.从答题要求看,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即题目看起来新颖独特、要求高,但解决问题用到的知识却很基础。

4.从中考题型来看,探究题主要涉及填空、简答、实验等,尤其侧重实验探究,一般不涉及选择题。

二、化学探究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1.猜想与假设验证类探究题:要仔细分析题目,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和假设。

提出的假设要严密、合理,有科学的理论依据。

2.实验方案设计类探究题:根据试题的要求、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简单的化学探究性实验。

设计探究性实验是综合考查学生能力的题目,对学生的要求很高。

它不仅要求学生对物质的性质、检验和制备很熟悉,而且还要求实验方案简单易行,原料价格低廉,无污染等。

对于该类问题同学们实际上只要根据题意搞清或确定实验的原理,然后紧紧抓住原理进行设计,难点也就化解了。

2018中考化学冲刺复习学科综合题提高知识讲解含解析20

2018中考化学冲刺复习学科综合题提高知识讲解含解析20

2018中考冲刺:学科综合题(提高)【中考展望】学科综合题是指以培养学生综合性或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突出学科间知识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类化学试题。

在内容上常常与物理、生物、数学、环保等多学科知识相融合,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河北、海南、武汉、长沙、包头、浙江台州等地市已实行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或理化综合或科学卷。

预计在未来几年的中考中这些地市仍保留以上命题特点,并加强对学科内或学科间综合知识的考查。

【方法点拨】一、学科综合题的题型特点1.从试题的结构看,学科综合题主要由“题干”和“问题”两部分组成。

2.从题干内容看,主要来源于物理、生物、数学、地理等学科边缘的交叉知识,有时也取材于时事新闻、环保材料、能源科学等。

问题的解答涉及多学科的综合知识。

3.从解答要求看,找出题中有效信息,灵活运用和渗透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找到各学科知识的结合点,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思考整合,解决化学问题。

4.从题型来看,学科综合题以选择、填空为主,偶有简答、计算和实验题。

二、学科综合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1.化学与物理综合型:此类试题的特点是将物理学科中的压强、密度、浮力、能量问题、电学问题、天平问题等渗透到化学知识中去。

解题时,不仅要从化学角度去分析,还要抓住学科间的联结点,从物理的角度去理解题意,或解决问题。

2.化学与生物综合型:此类试题的特点是将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胃液的酸性、血红蛋白的生理功能、一氧化碳的中毒机理、土壤的酸碱性等与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

解题的关键是要了解生物体内发生某种变化时,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3.化学与数学综合型:此类题的特点是将数学中的比例法、假设法、估算法、平均值法、极值法、函数图像等知识与化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处理化学中的数据或结论,要学会用数学知识为工具解决化学问题。

4.化学与其它学科综合题:自然界的变化错综复杂,要解决一个问题,往往要用到很多学科中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中考冲刺:学科综合题(提高)【中考展望】学科综合题是指以培养学生综合性或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突出学科间知识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类化学试题。

在内容上常常与物理、生物、数学、环保等多学科知识相融合,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河北、海南、武汉、长沙、包头、浙江台州等地市已实行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或理化综合或科学卷。

预计在未来几年的中考中这些地市仍保留以上命题特点,并加强对学科内或学科间综合知识的考查。

【方法点拨】一、学科综合题的题型特点1.从试题的结构看,学科综合题主要由“题干”和“问题”两部分组成。

2.从题干内容看,主要来源于物理、生物、数学、地理等学科边缘的交叉知识,有时也取材于时事新闻、环保材料、能源科学等。

问题的解答涉及多学科的综合知识。

3.从解答要求看,找出题中有效信息,灵活运用和渗透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找到各学科知识的结合点,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思考整合,解决化学问题。

4.从题型来看,学科综合题以选择、填空为主,偶有简答、计算和实验题。

二、学科综合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1.化学与物理综合型:此类试题的特点是将物理学科中的压强、密度、浮力、能量问题、电学问题、天平问题等渗透到化学知识中去。

解题时,不仅要从化学角度去分析,还要抓住学科间的联结点,从物理的角度去理解题意,或解决问题。

2.化学与生物综合型:此类试题的特点是将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胃液的酸性、血红蛋白的生理功能、一氧化碳的中毒机理、土壤的酸碱性等与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

解题的关键是要了解生物体内发生某种变化时,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3.化学与数学综合型:此类题的特点是将数学中的比例法、假设法、估算法、平均值法、极值法、函数图像等知识与化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处理化学中的数据或结论,要学会用数学知识为工具解决化学问题。

4.化学与其它学科综合题:自然界的变化错综复杂,要解决一个问题,往往要用到很多学科中的知识。

将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与化学联系起来,体现了化学要为社会生产、为人类发展服务的理念。

因此,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有意识地加强化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要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关注社会发展,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典型例题】类型一、化学与物理综合型1.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

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

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A.温度差 B.重力差 C.压强差 D.浮力差(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A中现象为________,B中现象为________,C中现象为________。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第二组同学滴加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

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思路点拨】要证明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可以从反应物二氧化碳量的减少或生成物碳酸钠的存在来设计实验。

前者必须在密闭的体系里实验,通过压强变化来判断,后者通过典型的化学反应特征——碳酸盐的检验即可判断。

从图示可以看出,上述设计都是在一个密闭的体系里设法消耗CO2,使得气体压强减小,从而观察到明显现象;但NaOH溶液中有水,CO2又能溶于水,究竟是CO2溶于水使气压减小的结果?还是CO2与NaOH反应使气压减小的结果?所以进一步的实验设计就是对CO32-的检验。

【答案与解析】(1)C(2)软塑料瓶变瘪了(合理描述均可,下同)鸡蛋进入(或部分进入)瓶中气球胀大(3)CO2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消耗了CO2(4)稀酸冒气泡 CaCl2溶液(含Ca2+或Ba2+的溶液均正确)产生白色沉淀(两种方法不分先后)【总结升华】本题是一道开放性实验探究题。

考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性质,同时注意了学科间渗透——压强与化学反应,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试题。

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的实验来观察到明显的反应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也可从检验生成物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实验过程中,对比实验是学习化学、开展探究的有效方法。

2.化学小组同学用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了2个兴趣实验,每次实验时,打开止水夹,均可见C瓶内的水流入D中,B中有气泡逸出。

(1)在A处放置燃烧的蜡烛,B中无色溶液变浑浊,B中的试剂是________。

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________。

(2)在A处放置某溶液,若B中盛有紫色溶液甲,则变红色;若B中盛有红色溶液乙,则变无色,乙可能是________,结合A、B两处物质的性质解释乙变色的原因:________。

【思路点拨】(1)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使B中无色溶液变浑浊,B中试剂是氢氧化钙溶液。

由于C瓶内的水流入D中,使C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A处气体被吸入B中。

(2)根据B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A处挥发出来的物质显酸性,当B中盛有红色溶液乙时,则变无色,说明乙为含有酚酞的碱性溶液;由于A中挥发出来的酸性物质进入B中,与B中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使溶液变为中性,使红色褪去。

【答案与解析】(1)氢氧化钙溶液 C瓶内的水流入D中,使C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A处气体被吸入B中(2)含有酚酞的碱性溶液 A中挥发出来的酸性物质与B中乙溶液反应使溶液显中性而褪色【总结升华】解答此题注意两点:(1)打开止水夹时,C瓶内的水流入D烧杯中,使C瓶内压强减小,则使得A处气体被吸入B试管中;(2)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酚酞溶液不变色,碱性物质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举一反三:【变式】如右图所示,在250 mL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充满SO2气体,并用带尖嘴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导管另一端的橡胶管事先用夹子夹紧),实验开始时,先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推人到烧瓶中,一段时间后,打开夹子,会观察到:烧杯内的蒸馏水________,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所以瓶内气压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外大气压。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________,若将SO2气体换成________,也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

【答案】沿着导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SO2+2NaOH=Na2SO3+H2O 小于装置不漏气二氧化碳或氯化氢气体【解析】这是一道涉及压强知识的化学试题。

圆底烧瓶中充满SO2气体,用注射器将NaOH溶液推入到烧瓶中,此时发生化学反应,SO2气体与NaOH溶液反应被消耗掉,导致瓶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即大气压把烧杯中的水压人烧瓶而形成喷泉。

将SO2气体换成HCl气体或CO2气体等可达到同样效果。

类型二、化学与生物综合型3.为了验证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实验室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并将它置于适宜的温度(25℃~35℃)环境中。

几天后,发现位于水面以上与位于水面以下的种子没有萌发,只有位于水面处的种子萌发了。

由此说明,(1)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是________;(2)种子萌发时会发生呼吸作用,由此可观察到小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3)该现象产生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4)U形管中放入NaOH和CaO固体混合物的作用是________。

【思路点拨】此题以种子发芽为背景设计一个探究性实验,把生物、化学等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联系生物学知识,可以知道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而且题设问题有关联,如果不懂得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吸收O2放出CO2就写不出第(3)问的化学方程式,那么第(4)问的设计思想就更难理解。

【答案与解析】(1)需要空气(或O2)、水和适宜的温度(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Ca(OH)2+CO2=CaCO3↓+H2O (4)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瓶内【总结升华】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科学的严密性,如果U形管中不放NaOH和CaO固体混合物,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CO2不能确定来源。

类型三、化学与数学综合型4.某班同学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对回收的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进行了以下实验:取40 mL该溶液于烧杯中,滴入4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3.8%的K2CO3溶液。

滴入K2CO3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求:(1)所取40 mL 溶液中HCl 和CaCl 2的质量。

(2)实验结束后,若将烧杯中的物质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化学与数学相结合的试题。

由坐标图像知:滴入K 2CO 3溶液后,并没有马上产生沉淀,是因为K 2CO 3首先与过量的盐酸发生反应,之后才与CaCl 2反应。

与盐酸反应用掉的K 2CO 3溶液的质量为10 g ,与CaCl 2反应生成CaCO 3沉淀的质量为2 g ,根据两个反应方程式即可求出40 mL 溶液中HCl 和CaCl 2的质量。

将烧杯中的物质蒸干后得到的固体质量为生成的CaCO 3沉淀和两次反应生成的KCl 的质量及未反应掉的10 g K 2CO 3溶液中的K 2CO 3质量之和。

注意:剩余的10 g K 2CO 3中的未反应的K 2CO 3质量易被忽略或遗漏。

【答案与解析】(1)设40 mL 溶液中所含HCl 和CaCl 2的质量分别为x 、y ,K 2CO 3与HCl 反应生成KCl 的质量为m ,K 2CO 3与CaCl 2反应生成KCl 的质量为n 。

K 2CO 3 + 2HCl = 2KCl + H 2O + CO 2↑138 73 14910 g ×13.8% x m138 1.38g 73x = 解得 1.38g 730.73g 138x ⨯== 138 1.38g 149m = 解得 1.38g 149 1.49g 138m ⨯== K 2CO 3+CaCl 2=CaCO 3↓+2KCl111 100 149y 2 g n1111002g y = 解得2g 111 2.22g 100y ⨯== 1002g 149n = 解得2g 111 2.98g 100n ⨯== (2)剩余K 2CO 3的质量为:10 g ×13.8%=1.38 g固体的质量为:1.49 g+2.98 g+1.38 g+2 g=7.85 g答:40 mL 溶液中所含HCl 和CaCl 2的质量分别为0.73 g 、2.22 g ,得到固体的质量为7.85 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