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生介绍

合集下载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

四、课后思考 1.屠格涅夫《猎人笔记》的主题、思想内容。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的主题、思想内容。 屠格涅夫 2.《父与子》的主题与巴扎罗夫形象。 《父与子》的主题与巴扎罗夫形象。
4、《父与子》 、 父与子》 作品展示的是两种社会力量即革命主义主 义者同自由主义者,也就是“ 义者同自由主义者,也就是“父”与“子” 之间的不可调和的冲突和斗争。 之间的不可调和的冲突和斗争。前者的代 表是巴扎罗夫, 表是巴扎罗夫,后者的代表是基尔沙诺夫 兄弟,特别是巴维尔。 兄弟,特别是巴维尔。 巴扎罗夫是作品的中心人物,同时也是一 巴扎罗夫是作品的中心人物, 个复杂的艺术形象。作者在这个“祖父种 个复杂的艺术形象。作者在这个“ 过地” 过地”的平民知识分子身上真实地表现出 许多平民知识分子的特征。 许多平民知识分子的特征。
主人公罗亭是一个“多余人” 主人公罗亭是一个“多余人”,或者说是继 奥涅金和毕巧林之后的一个新的“ 奥涅金和毕巧林之后的一个新的“多余 人”。
《 罗 亭 插 图 》
罗亭形象分析: 罗亭形象分析: 罗亭身上集中了40年代俄国进步贵族知识 罗亭身上集中了 年代俄国进步贵族知识 分子的优点和缺点,是这些人的一个典型。 分子的优点和缺点,是这些人的一个典型。 他受过良好教育, 他受过良好教育,接受了当时哲学思想中 最主要思潮的影响,有很高的美学修养; 最主要思潮的影响,有很高的美学修养; 他信仰科学,关心重大社会问题, 他信仰科学,关心重大社会问题,追求崇 高的人生目标并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决心; 高的人生目标并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决心; 他热情洋溢,才思敏捷,口才出众,能感 他热情洋溢,才思敏捷,口才出众, 染人、吸引人。但是他徒有过人的天赋和 染人、吸引人。 才智,却不会正确将其运用、 才智,却不会正确将其运用、付诸斗争实 成为“语言的巨人和行动的侏儒” 践,成为“语言的巨人和行动的侏儒”。 罗

屠格涅夫乡村-文档资料

屠格涅夫乡村-文档资料

斗争的方式不是行动或狡计而是思想交锋,这就形成了屠格涅夫小说
显著的论辩风貌。

屠格涅夫是俄国小说家中最具悲剧意识的作家,他在自己的小说
中力图贯彻一种悲剧的美学精神,因而他的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的主
人公都成了悲剧主人公。
4
这是一幅乡村风景风情画。
屠格涅夫以他的一双慧眼去观察和感受,为我 们描绘了俄罗斯乡村周边的风景,蓝天、白云 、山川、河流、花草、树木。不仅有美丽多姿 的自然风光,还有人:孩子、青年、年轻妇女 、老大娘、车夫、躺在峡谷边上的诗人自己, 他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是典型的的俄罗 斯式的……这一切,都散发着浓郁的俄罗斯气 息。所以,文章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俄罗
②作者运用了间接(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不直接写溪水如何清澈,而写“似乎可以 见水底的小石子在微微颤动”,含蓄而简洁 地写出了溪水的清澈见底。(3分)
2020/5/19
8
小题2:本文②—⑤段是按怎样的空 间顺序描写俄罗斯乡村景物特点的?有 何好处?(5分)
2020/5/19
9
空间顺序:写景时由上到下,再由近 及远(“先是典型的初夏的天空,然后
由天空逐渐降到空中和地面,接着是峡
谷。最后,又由近及远,摇向天边的地 平线”亦可)。(2分) 好处:使景物层 次分明,能增强画面的立体感(或“层 次感”),(1分)有利于展现俄罗斯乡 村景物清新优美的特点,(1分)给读者 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1分)
2020/5/19
10
本文描写的俄罗斯的乡村生活有 何特点?你欣赏这种生活吗?联系现 实谈谈。(6分)
• 屠格涅夫终身未娶。他一生中唯一的真爱献给了歌唱家波琳·维亚尔多 夫人。她是有夫之妇,而且婚姻美满,屠格涅夫和她的家庭保持着友 好关系。个人的幸福毫无指望。但他还是把一生都献给了这位维亚尔 多夫人,只要有可能就住在离她家不远的地方。

屠格涅夫的生平和创作

屠格涅夫的生平和创作

屠格涅夫的生平和创作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于1818年生于俄罗斯中部的奥略尔省的一个贵族家庭。

他的父亲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是个性情温和的退职军官,母亲瓦尔瓦拉·彼得罗芙娜则是个脾气暴躁的农奴主。

屠格涅夫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他家的庄园斯巴斯科耶*.路德维诺沃度过的。

母亲的专横和暴戾给少年时代的屠格涅夫留下阴暗的回忆,而父亲的温文尔雅也给他以深刻的印象。

后来屠格涅夫在自己的作品《木木》和《初恋》里,分别写到了他的母亲和父亲。

1827年屠格涅夫全家迁居莫斯科。

1838年屠格涅夫进莫斯科大学学习,一年后他转入彼得堡大学,1837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言专业。

1838年屠格涅夫去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1841年回国。

还是在大学时代,屠格涅夫就开始了文学创作,写过一些诗歌作品,并创作了诗剧《斯捷诺》。

1843年是屠格涅夫生活史和创作史上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屠格涅夫出版了长诗《帕拉莎》,这是他的第一部公开发表的大型作品。

屠格涅夫因这部长诗结识别林斯基,并得到别林斯基的赞赏。

这对屠格涅夫一生的创作都有重要的意义,诚如作家后来所说的,别林斯基与他的《给果戈理的一封信》是自己的“全部信仰”。

也是在这一年,屠格涅夫结识了法国著名女歌唱家波里娜·维亚尔多,并终生与她和她的一家保持着亲密的关系,而这也是屠格涅夫长年侨居在国外的主要原因之一。

1847年屠格涅夫在《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随笔作品《霍尔与卡里内奇》,获得他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功,于是他便一发而不可止地写作了20余篇这样的随笔作品,在社会上和文学界产生巨大影响。

这就是后来结集出版的《猎人笔记》,它给屠格涅夫带来了巨大的文学声誉。

与此同时,屠格涅夫还创作了一系列戏剧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食客》、《乡村一月》等,这些后来被人们称之为“抒情心理剧”的作品虽不是屠格涅夫主要的文学成就,但当年俄罗斯剧坛正处于萧条时期,所以它们在当年确有某种填补空白的意义,从而在俄罗斯戏剧史上占有一席位置。

作家屠格涅夫介绍

作家屠格涅夫介绍

人物影响
屠格涅夫是第一个拥有全欧乃至全世界影响的俄国小说家。 他以自己不朽的创作和丰富的艺术经验,扩大了俄国现实主义
文学的影响,为俄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的确立和巩
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物影响
屠格涅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创作 反映了俄国从封建农奴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这一过渡时期的
总体风格
他的作品,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尤其善于 刻画自然景物的瞬息万变,并赋以诗意和哲理。在人物心
理描写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他的创作的一个最根本的倾
向就是不追随某种社会思潮,而致力于描绘和建塑俄罗斯 民族特有的人情风俗、民族的伦理观念及具有鲜明的民族
性格的俄罗斯民族风骨。这对俄国文学的发展有良好的影
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
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代表作《父与子》
《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 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
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
子巴札罗夫。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 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他宣称
评价
作为一个贵族地主和接受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的贵族知识分子, 屠格涅夫的思想是矛盾的。他从小就从母亲和其它农奴主身上看到了
地主对农奴的残酷剥削和虐待,否定农奴制度,后来还在自己的庄园
里进行解放农奴的改革。19世纪俄国人民反专制农奴制的斗争,帮助 他认清了时代的任务,特别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对他的直接影响, 使他能在自己的作品中揭露农奴制的罪恶,谴责农奴制的不人道,创 作出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现实主义作品。但他毕竟是一个贵族地主, 就世界观而言,他是一个温和的自由主义者。贵族的根本利益与自由 主义的思想要求在他的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位置。

人生的名句_屠格涅夫名言

人生的名句_屠格涅夫名言

人生的名句_屠格涅夫名言关于人生·屠格涅夫名言大全【作者简介】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的小说不仅迅速及时地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现实,而且善于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恰当的言语、行动,通过对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他的语言简洁、朴质、精确、优美,为俄罗斯语言的规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

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人生我们的生命虽然短暂而且渺小,但是伟大的一切却正是由人的手所造成。

出处:《屠格涅夫论》给予短暂的人生以永恒的意义。

出处:《屠格涅夫论》人生既不是游戏,也不是娱乐;人生更不是享乐……人生——应该是艰巨的工作。

放弃,永久的放弃,——那就是人生的奥秘,它的谜底;怀抱着的梦想与渴望,即使它们是多么崇高,那也不会有所成就。

完成义务,那才是人所应该注意的;如果不把身子套在链子里,套在叫义务的铁链里,就不可能毫无挫折地达到他自己生活的尽头;但是,在年轻的时候谁都会想:愈是自由愈好,愈是前进愈能获得自由。

青年人那样想,是可以原谅的。

可是,到了真实的严肃的脸孔终于正面地看着他自己的时候,再要欺骗自己,就是可耻的了。

出处:《屠格涅夫评传》生活中哪能不经风雨?出处:《烟》生活本来就不是什么别的,只不过是经常克服矛盾而已。

出处:《回忆录》假如他没有实际经受过不学无识的全部痛苦,他随时随地为启蒙工作奋斗的那股热情和劲头,又是从哪里来的?出处:《回忆录》如果面貌长得丑,就不要怨镜子。

出处:《回忆录》最好的钻石也需要经过一些加工琢磨。

出处:《单身汉》“蠢人的评判和群氓的嘲笑声”……对这两点又有谁不曾领教过?出处:《“你将听到蠢人的评判……”》人心真是充满矛盾的。

中華励志网出处:《贵族之家》他勇敢地、快乐地一往直前,一帆风顺;人生对于他,有如油般平滑。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

《里果夫村》
作品中主要刻画了弗拉季米尔与苏乔克两个人。佛拉基米尔深受当时社会风气毒害,对上层 阶级奉承献媚,歧视下层人民,对不如他的人讽刺挖苦,是一个可怜而又可悲的人物。最让人印 象深刻的是苏乔克,他出场已是六十左右的老人“光着脚丫,衣衫褴褛,蓬头乱发,外表像丢了 饭碗的家仆”,声音“疲惫而微弱”,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他的生活经 历早已教会了他服从。一生被卖六七次,仅仅是作为土地的附带品而被卖出或被继承。职业是不 由他选择的,厨师、车夫、戏子、船夫……一切只能随着主人的好恶而定。面对主人公的问话, 苏乔克回答毕恭毕敬。丑恶的一切已把他对生活的期望值挤压到了动物的层次“有口饭吃,就谢 天谢地了”。更别提别的“人”权了。封建农奴制的怪癖的女主人终身未婚,她就不允许所有人 结婚。可怜又善良的他祝她“进天堂”。这样的他当然是没有反抗能力的。当船最终于因为不堪 重负而坠入水里时,叶儿莫莱没有责怪自己为了抓一只死鸭子而使船倾侧并最终导致船的沉没, 首先训斥的是苏乔克。而苏乔克只是回答“都怪我”。是的,他只知道服从,他还会辩解吗,他 还有思考的能力吗?……当最后返回岸上时,另一名马车夫请苏乔克吸引,精疲力尽的老头苏乔 克“猛吸一口烟,以致感到恶心,他又吐痰又咳嗽”,样子却“相当满足”。看来让人心酸不已。 也许对于他来说,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为就是一种满足,健康是他们考虑不到的,真正的幸福 是什么样子是他们从来就不知道也无法去享有的。
《猎·屠格涅夫,十九世纪俄 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罗亭》、 《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 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省一个贵族家庭,但自 幼厌恶农奴制度。曾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 学就读,毕业后到柏林进修,回国后和别林斯基成 为至交。从1847年起为《现代人》杂志撰稿,出于 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反对农奴制。19世纪60 年代后长期居住巴黎。屠格涅夫在大学时代就开始 创作,1847~1852年陆续写成的《猎人笔记》是其 成名作,主要表现农奴制下农民和地主的关系。

屠格涅夫树林与草原

屠格涅夫树林与草原
社会矛盾的激化使得“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 静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 互关系”。
浪漫主义文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代 之而起的是真实表现现实生活、深刻揭示社 会矛盾的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
法:司汤达、小仲马、巴尔扎克、福楼拜…… 英:狄更斯、勃朗特三姐妹、哈代…… 俄: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大学和德国留学期间 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
创作概述
特写集《猎人笔记》是他的成名作。屠格 涅夫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前 夜》《父与子》《贵族之家》《烟》《处 女地》,中短篇小说有《初恋》《木木》 《阿霞》等,散文名篇有《门槛儿》《乡 村》等。
作品注重抒情和写景,对俄罗斯大自然的 热情描绘,影响了后来许多俄罗斯作家和 中国作家。
树林与草原
屠格涅夫
——选自《猎人笔记》
本讲大纲
一、作者简介 二、创作背景 三、思想内容 四、艺术特色
一、作者简介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 格涅夫(1818— 1883),俄国19世纪 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
出生于奥尔省一个大贵 族地主家庭。从小目睹 了母亲对农奴的残酷虐 待,对农奴制产生不满。
也是对启蒙理想的反拨。(知识、进步、民 主、自由、平等、博爱……)
背景
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 ◦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自然科学的长足发展。
◦ 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学说和进化论
哲学背景和理论基础。
◦ 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说” 、孔德的实证哲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溪流低语
牧羊人安详地打盹
脚旁睡著夏日懒狗
天空很快被黑幕遮蔽
雷鸣和闪电宣示暴风雨的 当春临大地 仙女和牧羊人

第六单元自主阅读推荐《猎人笔记》知识点总结+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自主阅读推荐《猎人笔记》知识点总结+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猎人笔记》知识点总结作者简介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

1818年11月9日,他生于俄国奥廖尔省一个旧式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位骑兵团团长,母亲是一位残暴的农奴主。

1833年,屠格涅夫进入莫斯科大学文学系,随后转入圣彼得堡大学学习经典著作、俄国文学和哲学。

1838年,他前往柏林大学学习黑格尔哲学。

在欧洲,屠格涅夫见到了更加现代化的社会制度,被视为“欧化”的知识分子,主张俄国学习西方,废除包括农奴制在内的封建制度。

1843年春,屠格涅夫和他最早的师父共同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这标志着他的风格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在这之后屠格涅夫逐渐开始从事散文创作。

第一篇散文作品是中篇小说《安德烈·柯洛索夫》,继而发表叙事诗《地主》和中篇小说《彼土什科夫》。

他还创作了许多剧本,其中《食客》《贵族长的早宴》《单身汉》等,主要反映贵族的生活习惯。

19世纪50年代初,屠格涅夫发表中篇小说《多余人日记》《雅科夫· 帕辛科夫》等。

1847年到1852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

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的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

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高潮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

1883年8月22日,屠格涅夫病逝于巴黎,根据他生前的遗嘱,遗体被运回俄国,安葬在彼得堡的沃尔科夫墓地的别林斯基墓旁。

创作背景《猎人笔记》是19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问世的。

这正是俄国解放运动从贵族革命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时期,是俄国社会处在大转变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俄国专制制度腐朽的本质愈发暴露,农奴制度的危机加深了,农民反对农奴制度的斗争也在不断地增加。

名著导读-《猎人笔记》

名著导读-《猎人笔记》

名著导读《猎人笔记》1、作者简介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木木》,短篇小说《猎人笔记》等。

2、作品简介全篇以作者自己行猎漫游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串联起25篇独立小说。

这些小说广泛而真实地展现出19世纪30年代俄国外省城乡的社会生活,语言简洁优美,人物性格生动典型。

《猎人笔记》被高尔基评为“异常优美”的作品。

这部作品最大的特点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既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表现出作者对俄罗斯民族与自然的热爱。

3、作品主题从中,我们能看到俄国农民的淳朴聪明、天真友善、满怀理想和多才多艺。

除此还有县城医生、小地主、破落贵族、磨坊主、工人、学生等人物形象。

他们有的正直善良、有的活泼可爱、有的却愚蠢凶残。

这篇作品反映了作者对当时俄国农奴制的深刻认识,将农奴制置于一切美好品质的对面,从而深刻揭示了农奴制度对所有人任性的践踏。

4、主要篇章及人物(1)《“黄鼠狼”霍尔与卡里内奇》:“我”是个有高文化、出过国的知识分子,关心农民,同情妇女;“我”平易近人,没有架子,虚心向农民学习,四天的工夫,就跟“黄鼠狼”霍尔这样的农民交了朋友。

(2)《从草莓泉水到伯爵管家》:米哈伊洛·萨魏里甫·“涂蛮”(名·父名·姓)。

老人对自己的主人至今有好感,怀念多于埋怨。

看来他是个相当聪明、颇有见解、比较良善的老人。

(3)《我邻村的地主拉其洛夫》:唯一的主人公是小地主拉其洛夫。

他至多五十来岁,年富力强,步履轻快,为人慷慨,待人和善,包括自己的仆人。

他不仅当过兵,打过仗,参加过俄、土战争;而且负过伤,住过院,几乎送了命。

他见多识广,谈吐自由,但性情内向。

(4)《来自美奇河畔的侏儒卡西杨》:卡西杨,是深受农奴制度压迫的广大俄国农民的代表。

伊凡

伊凡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基本介绍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和“现实主义作家”。

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

1847~1852年发表《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

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

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

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

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

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

此外还写有剧本《村居一月》和散文诗《傻瓜》等。

他以写作中多篇和长篇小说为主。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罗亭》(1856)《阿霞》(1858)《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中短篇小说:《初恋》(1860)《春潮》〔1872〕《普宁和巴布林》(1874) 《蔚蓝的王国》(被选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剧本:《贵族长的早餐》(1846) 《一著不慎,满盘皆输》(1847) 《单身汉》(1849) 《村居一月》(1850)作品翻拍:《春潮》〔1989〕《猎人笔记》名言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

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没有一种不幸可与失掉时间相比了。

爱的格言: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

——罗兰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印度·泰戈尔。

【最新文档】屠格涅夫简介-精选word文档 (5页)

【最新文档】屠格涅夫简介-精选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屠格涅夫简介篇一:屠格涅夫简介屠格涅夫简介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和“现实主义作家”。

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

1847~1852年发表《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

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

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

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

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

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

此外还写有剧本《村居一月》和散文诗《傻瓜》等。

他以写作中多篇和长篇小说为主。

1843年春,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师父李根(中文译名)共同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为怀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作品念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师父李根(中文译名))(1862)、《烟》(1867)、《处女地》(1859)。

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

《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

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作者简介)屠格涅夫

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作者简介)屠格涅夫

四年级语文
屠格涅夫简介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省一个贵族家庭,但自幼厌恶农奴制度.曾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就读,毕业后到柏林进修,回国后和别林斯基成为至交.从1847年起为《现代人》杂志撰稿,出于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反对农奴制.屠格涅夫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1847~1852年陆续写成的《猎人笔记》是其成名作,主要表现农奴制下农民和地主的关系. 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77).从19世纪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 1883年屠格涅夫病逝于法国巴黎.。

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屠格涅夫

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屠格涅夫

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屠格涅夫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Ivan Sergeevich Targenev,1818—1883),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

他有独特艺术风格,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善于抒情表达。

1818年,屠格涅夫出生于一个旧式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个骑兵团团长,16岁的时候父亲去世。

母亲则是拥有大宗地产的贵族,她聪明而又有文化教养,但性情乖戾、冷酷专横。

屠格涅夫在其《木木》等短篇小说里,就曾拿她作过原型。

1833年,15岁的屠格涅夫考入莫斯科大学文学系,攻读世界文学,在大学里,他学习非常刻苦,一点也没有富家少爷的恶习,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他经常在图书馆里埋头苦读,忘了吃饭的时间。

世界文学的学习对他以后很多文章的选材都提供了帮助,使他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

同时,小屠格涅夫也感觉到要真正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需要到那个国家去看一看,于是,在妈妈的支持下,毕业后,他又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

屠格涅夫的创作生涯始于大学时代。

1834年写成处女作诗剧《斯杰诺》,带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1843年发表的叙事诗《巴拉莎》标志着他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认为从这部诗作中看出了作者“独特的才华”。

此后他逐渐转向了散文创作,第一篇散文作品是中篇小说《安德烈·柯洛索夫》。

继而发表叙事诗《地主》和中篇小说《彼土什科夫》,它们已显示出受自然派和果戈理的影响。

他还创作了许多剧本,其中《食客》《贵族长的早宴》《单身汉》等,主要反映贵族生活和风习。

19世纪50年代初发表的中篇小说如《多余人日记》和《雅科夫·帕辛科夫》等。

剧本《村居一月》第一次反映出平民知识分子与贵族的矛盾。

给屠格涅夫带来巨大声誉的是他的由22篇特写和短篇小说组成的《猎人笔记》,全书有统一的主题,即对封建农奴制度的揭露和抗议。

所写的众多人物,主要可分为截然对立的两大类:一类是作者“从以前没有任何人这样接近过的”视角去描写的农民形象,另一类则是作者怀着憎恶之情加以刻画的地主形象,通过对两类人物的不同态度和评价清楚显示了作者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倾向。

伊凡 谢尔盖耶维奇 屠格涅夫

伊凡 谢尔盖耶维奇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批判精神。他的创作始于诗歌而止于散文诗,在诗歌、戏剧、 小说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创作忠实于现实主义原则,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敏锐地发现新的重大的社会 现象,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贵族知识分子和平民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命运上,以擅长女性形象塑造而著称于世。他 的作品,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尤其善于刻画自然景物的瞬息万变,并赋以诗意和哲理。在人物心理 描写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他的创作的一个最根本的倾向就是不追随某种社会思潮,而致力于描绘和建塑俄罗斯 民族特有的人情风俗、民族的伦理观念及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格的俄罗斯民族风骨。这对俄国文学的发展有良好的 影响。
1838年,前往柏林大学学习黑格尔哲学。在欧洲屠格涅夫见到了更加现代化的社会制度,被视为“欧化”的 知识分子,主张俄国学习西方,废除包括农奴制在内的封建制度。
1843年春,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师父李根(中文译名)共同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标志着他从浪漫主义转 向现实主义。屠格涅夫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到了别林斯基的好评,此后二人建立了深厚友谊。在这之后屠 格涅夫开始逐渐转向了散文创作。第一篇散文作品是中篇小说《安德烈·柯洛索夫》。继而发表叙事诗《地主》 和中篇小说《彼土什科夫》。他还创作了许多剧本,其中《食客》《贵族长的早宴》《单身汉》等,主要反映贵 族生活和风习。
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省一个贵族家庭,但自幼厌恶农奴制度。曾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就读,毕 业后到柏林进修,回国后和别林斯基成为至交。从1847年起为《现代人》杂志撰稿,出于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 立场反对农奴制。屠格涅夫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1847~1852年陆续写成的《猎人笔记》是其成名作,主要表 现农奴制下农民和地主的关系。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 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 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 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77)。从19世纪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 结交了许多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 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1883年9月3日屠格涅夫病逝于法国巴黎。

世界著名文学家屠格涅夫简介

世界著名文学家屠格涅夫简介

世界著名文学家屠格涅夫简介屠格涅夫是世界著名的俄国作家,他的作品影响很大,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文学家屠格涅夫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文学家屠格涅夫简介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文名:ИванСергеевичТургенев,1818-1883),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从屠格涅夫简介可以看出他其实是生在一个十分富裕的农场主家庭中,一直以来都过着较为富足的生活,但是,屠格涅夫并没有贵族公子的习气,而是用一颗十分真诚善良的人对待身边的人。

屠格涅夫一生中只爱过一个女人,但是却和她有缘无分。

屠格涅夫死于1883年,享年65岁,他曾经创作了大量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因而又被人认为是著名的现实批判主义作家。

屠格涅夫的童年时代是十分美好的,由于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之中,拥有着上流社会的物质条件,屠格涅夫也能够表现出过人的才智。

而屠格涅夫的母亲却是一个较为苛刻的人,在屠格涅夫的文学作品中则鲜有提及。

屠格涅夫自从面见过波林娜之后,就再也不曾忘怀,曾经用四十多年的时光守护着波林娜,因而,屠格涅夫一生都不曾结婚生子。

屠格涅夫在文学上面的成就是十分巨大的,著名的小说《前夜》、《父与子》都出自屠格涅夫之手,而这些文学上的成功无疑与屠格涅夫的努力有着莫不可分的关系。

在屠格涅夫有生之年里,绝大多数的时光都是爱慕着波林娜,而这样的深情厚意在那个年代里却没有结果。

但是,屠格涅夫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则一直都是无比璀璨的明珠。

对屠格涅夫的评价关于屠格涅夫的评价要从几个方面来看,一个是他的文学方面,一个是他的思想方面,还有一个就是他的人品方面。

历史上有很多人对屠格涅夫做出了评价。

其中关于文学方面的居多,大多也是赞赏的比较多。

认为他的文学创作非常有价值,觉得他是一个文学巨匠。

但是托尔斯泰却认为他写不出什么,不过托尔斯泰却肯定了屠格涅夫的真诚。

屠格涅夫是十九世纪俄罗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屠格涅夫是十九世纪俄罗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屠格涅夫是十九世纪俄罗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爱国主义者和农奴制度的激烈反对者。

列宁曾称他是“卓越的俄罗斯作家”。

屠格涅夫的文学活动经历了从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漫长时间。

他的作品,敏锐地反映了俄罗斯社会从封建农奴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这个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成为俄国解放运动的艺术编年史。

不仅对俄国当时的革命斗争起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俄国文学的发展也有着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

他一生创作了数量众多的诗歌,剧本,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猎人笔记》和六部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烟》、《父与子》、《处女地》等。

屠格涅夫的一生“上岛国去”伊凡・谢尔盖也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年十月二十八日生于俄国姆岑斯克城附近的一座豪华的庄园里。

他七、八岁时,总跟比他大两岁的哥哥在一起。

他们从小就有家庭教师教课。

课后,他俩特别喜欢一种游戏,就是“上岛国去”。

兄弟两人各占一“岛”,自称国王。

两岛之间发生了战争,互相攻击,各有胜负。

他们甚至还绘制出一幅岛屿地图。

伊凡从小就表现了写作才能,被委托编写两岛的历史,他真的把一个厚厚的练习本密密麻麻地写满了。

战斗的时候,兄弟俩常常真的互相打得伤痕累累;一停战,又互相小心地用海绵擦去对方脸上的血迹。

但是,他们的游戏常常遭到母亲野蛮的干涉。

屠格涅夫的母亲瓦尔瓦拉,是拥有五千个农奴的地主。

父亲谢尔盖依・尼古拉耶维奇曾在沙皇军队里任上校军官,一八二一年退职,不大过问家事。

母亲是这个家庭的主人,这座庞大的庄园是她的财产。

瓦尔瓦拉像一头狂暴的母狮,离了发号施令,就不能生活。

她在家里配了三百多个仆役,仆役们穿着都很讲究,但只要稍不遂她的意,就要遭到严惩。

瓦尔瓦拉可以为一次桌子未擦干净,将打扫房间的女仆,弄得抛夫弃子,赶到遥远的农村去养牲口;只要偶尔发现一朵花被人摘了,她就可以下令把全体园丁抓到马厩鞭打。

家庭医生每天早上必须给她检查身体,并写报告表送到莫斯科请大夫审核。

屠格涅夫简介

屠格涅夫简介

屠格涅夫简介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 1883)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

1843年春,屠格涅夫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

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

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

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

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 (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

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

《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

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夫。

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他宣称要战斗,但却没有行动。

小说问世后在文学界引起剧烈争论。

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

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

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文名:Иван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1818年11月9日~1883年9月3日),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省一个贵族家庭,但自幼厌恶农奴制度。

曾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就读,毕业后到柏林进修,回国后和别林斯基成为至交。

从1847年起为《现代人》杂志撰稿,出于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反对农奴制。

屠格涅夫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1847~1852年陆续写成的《猎人笔记》是其成名作,主要表现农奴制下农民和地主的关系。

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

在拘留中他写了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77)。

从19世纪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

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

1883年9月3日屠格涅夫病逝于法国巴黎。

屠格涅夫是货真价实的“巨人”,他的成名作《猎人笔记》,在当时就为他带来了巨大的文学声望。

《猎人笔记》是一部反映俄罗斯当时生活的随笔集,其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见闻故事,既有那个年代的理想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还有思维混乱的空谈者和洞察事物的聪明人,还有诡计多端的狡诈者和逆来顺受的老实人。

在《猎人笔记》中,有农民、地主、官员、小市民乃至农奴等俄罗斯各行各业的人们,他们在作者笔下的俄罗斯特征的田野、山村中进行着自己的故事。

而当时的沙皇甚至说,他正是因为看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才最终下定决心在俄罗斯废除臭名昭著的农奴制。

另一方面,屠格涅夫的这个“巨人”之称,并不止于文学领域,屠格涅夫本人就是一个身高190公分的大个子,而且长得还挺帅。

从个人条件来看,屠格涅夫是真正的文坛宠儿。

他不仅个人条件高帅,而且家境优渥[wò]——屠格涅夫出生的家庭,是拥有20个村庄和5000个农奴、土地面积相当于当时法国两个省那么大的俄罗斯大地主。

屠格涅夫用自己的家财培育了自己的慷慨之名,他周游欧洲各国,在巴黎买别墅,收藏各种名画,同时对帮助他人毫不吝啬,给巴黎的俄罗斯艺术家协会提供资金、开设侨民图书馆等等。

高帅富属性的屠格涅夫,朋友也特别多,他与普希金、果戈里这样的文坛巨匠有一面之缘,狄更斯等人奉其为上宾,而他那份特别长的朋友名单上面,写满了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雨果、福楼拜、莫泊桑、龚古尔兄弟、左拉、都德等等著名作家的名字。

在当时,屠格涅夫就被评价为俄罗斯第一位具有欧洲声誉的文学家。

在后世文学评论家眼中,屠格涅夫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作家,他生于农奴制下的上流社会家庭,却对农奴制和贵族的腐朽给予坚决的批判;他敏锐地看到了俄罗斯社会中的各种弊端并在作品中予以反映,却又在实际工作中刻意地与激进的革命保持着距离;他聪明敏锐,却又敏感脆弱,对人友善真挚,但是也跟自己的朋友发生过不少尖锐的争执。

也许这种矛盾,正是屠格涅夫文学创作的痛苦来源吧。

屠格涅夫终身未娶。

他一生中唯一的真爱献给了歌唱家波琳·维亚尔多夫人。

她是有夫之妇,而
且婚姻美满,屠格涅夫和她的家庭保持着友好关系。

个人的幸福毫无指望。

但他还是把一生都献给了这位维亚尔多夫人,只要有可能就住在离她家不远的地方,她的两个女儿出嫁的时候,屠格涅夫给她们各备了一份嫁妆。

屠格涅夫24岁时和女仆阿芙多季雅相恋,屠格涅夫的母亲刚一听到屠格涅夫爱上了阿芙多季雅的传闻,就大发雷霆,下令立即把“犯了过失的女人”从斯巴斯科耶打发走。

阿芙多季雅-叶尔莫拉耶芙娜只得到莫斯科去。

在那儿,她靠做裁缝糊口。

她离开时已经怀孕了,次年春天生了个女儿,名叫别拉盖雅。

女儿出生后不久,便被从母亲那儿抱走,送到祖母的庄园。

阿芙多季雅·叶尔莫拉耶芙娜后来嫁给小市民卡卢金。

屠格涅夫每年付给她赡养费,直到她1875年去世。

屠格涅夫的这个女儿和祖母生活在一起并不幸福。

在女儿5岁的时候,屠格涅夫将她交给他终生恋慕的女友波琳·维亚尔多抚养。

1865年2月,23岁的女儿出嫁。

屠格涅夫对女婿印象很好,认为他漂亮、善良而又能干,嫁给他女儿会得到幸福,因为新婚之家在物质上是有保障的:女儿得到父亲一份丰厚的嫁妆,女婿加斯顿·勃留艾是一家玻璃厂的厂主。

不久,屠格涅夫有了外孙们。

屠格涅夫本人从未尝到过家庭幸福,他特别热切地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幸福。

然而,生活无情地欺骗了父女俩。

加斯顿破产了,并且挥霍了妻子的所有嫁妆。

夫妻之间不和,美满的家庭被彻底破坏。

别拉盖雅带着孩子,没带任何财物,离开丈夫跑到瑞士。

屠格涅夫虽然已经年迈,病情严重,仍然尽可能地资助她,帮助她躲藏起来,甚至临死也没能见她一面。

屠格涅夫对于人类有着深深的热爱,这种爱不仅表现于他对具有善良、勇敢、坚韧等高尚品德的人的赞美和颂扬,而且特别表现在他对人类的苦难的深深同情。

表现在他总想竭力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表现在他对造成这种苦难的人的憎恶和谴责。

所有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屠格涅夫从人道主义出发,无情地揭露、深刻地批判了不人道的社会制度。

他的作品无不体现着这种不妥协的精神,而这也就表明他与其所从出的贵族阶级的彻底决裂。

[5] 屠格涅夫笔下一些男女主人公已成为俄罗斯文学中不朽的艺术形象,爱情描写在屠格涅夫小说的情节中占有重要地位。

屠格涅夫小说描写的爱情无一例外地让爱情走向悲剧性的结局。

在文学史上,屠格涅夫别开生面,第一个把社会理想引入爱情。

打开屠格涅夫的六部长篇小说,可以发现,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挤后,终未成眷属。

屠格涅夫曾多次这样讲过:“我主要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最感兴趣的是人的面貌的生动活泼的真实。

准确而有力地表现生活的真实,才是作者的最高幸福,即使这真实同他个人的喜爱并不符合。

“这说明,作家创作时对现实生活的忠实战胜了其对女性的偏爱,他笔下的爱情故事以悲剧结局,是由19世纪40-70年代俄国社会现实决定的,这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