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屠格涅夫介绍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生介绍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文名:Иван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1818年11月9日~1883年9月3日),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省一个贵族家庭,但自幼厌恶农奴制度。
曾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就读,毕业后到柏林进修,回国后和别林斯基成为至交。
从1847年起为《现代人》杂志撰稿,出于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反对农奴制。
屠格涅夫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1847~1852年陆续写成的《猎人笔记》是其成名作,主要表现农奴制下农民和地主的关系。
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
在拘留中他写了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77)。
从19世纪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
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
1883年9月3日屠格涅夫病逝于法国巴黎。
屠格涅夫是货真价实的“巨人”,他的成名作《猎人笔记》,在当时就为他带来了巨大的文学声望。
《猎人笔记》是一部反映俄罗斯当时生活的随笔集,其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见闻故事,既有那个年代的理想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还有思维混乱的空谈者和洞察事物的聪明人,还有诡计多端的狡诈者和逆来顺受的老实人。
在《猎人笔记》中,有农民、地主、官员、小市民乃至农奴等俄罗斯各行各业的人们,他们在作者笔下的俄罗斯特征的田野、山村中进行着自己的故事。
伊凡 谢尔盖耶维奇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批判精神。他的创作始于诗歌而止于散文诗,在诗歌、戏剧、 小说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创作忠实于现实主义原则,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敏锐地发现新的重大的社会 现象,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贵族知识分子和平民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命运上,以擅长女性形象塑造而著称于世。他 的作品,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尤其善于刻画自然景物的瞬息万变,并赋以诗意和哲理。在人物心理 描写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他的创作的一个最根本的倾向就是不追随某种社会思潮,而致力于描绘和建塑俄罗斯 民族特有的人情风俗、民族的伦理观念及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格的俄罗斯民族风骨。这对俄国文学的发展有良好的 影响。
1838年,前往柏林大学学习黑格尔哲学。在欧洲屠格涅夫见到了更加现代化的社会制度,被视为“欧化”的 知识分子,主张俄国学习西方,废除包括农奴制在内的封建制度。
1843年春,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师父李根(中文译名)共同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标志着他从浪漫主义转 向现实主义。屠格涅夫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到了别林斯基的好评,此后二人建立了深厚友谊。在这之后屠 格涅夫开始逐渐转向了散文创作。第一篇散文作品是中篇小说《安德烈·柯洛索夫》。继而发表叙事诗《地主》 和中篇小说《彼土什科夫》。他还创作了许多剧本,其中《食客》《贵族长的早宴》《单身汉》等,主要反映贵 族生活和风习。
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省一个贵族家庭,但自幼厌恶农奴制度。曾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就读,毕 业后到柏林进修,回国后和别林斯基成为至交。从1847年起为《现代人》杂志撰稿,出于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 立场反对农奴制。屠格涅夫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1847~1852年陆续写成的《猎人笔记》是其成名作,主要表 现农奴制下农民和地主的关系。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 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 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 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77)。从19世纪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 结交了许多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 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1883年9月3日屠格涅夫病逝于法国巴黎。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是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的创作跨越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这一漫长的岁月,他以小说、散文和戏剧等各种文学形式,真实而艺术地再现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所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主要作品,是他反农奴制立场的见证。
《猎人笔记》反映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夕的俄国农村生活。
反对农奴制度是贯穿全书的主题思想。
在这部书中,屠格涅夫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农民和地主形象,并把他们的生活加以对照。
作家在对比农民和地主的精神世界时,赞扬了农民道德品质的崇高和丰富。
《霍尔卡里内奇》塑造了两个性格不同的农民形象。
霍尔是个聪明、能干、善于理财持家的人,他生活得很实际,而卡里内奇却正好相反,他富于幻想,热情而浪漫,是个理想型的人。
他们虽然性格不同,却有很高的天赋的创造能力,如果没有农奴制条件的限制,他们会更有作为。
对农民所受到的摧残和侮辱,屠格涅夫充满着深切的同情。
在地主和农民之间,屠格涅夫的同情是在农民一边的。
但屠格涅夫毕竟不是革命民主主义者,他并没有将地主阶级作为一个没落、罪恶的整体来看,相反,他塑造了一些善良的地主形象。
对农民的处境,他并没有希望用暴力推翻压迫农民的国家机器,而是希望用改良的办法达到改善人民生活的目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
他生活在俄国农奴制崩溃和资本主义制度迅速发展的转折时期。
在他的作品中,包容着他对社会深刻入微和观察和分析、充满着紧张的思想探索和激烈的内在矛盾。
《罪与罚》是俄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作品。
它的问世,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
小说以紧张、惊险的情节,描写了一个青年大学生由犯罪到最终受到惩罚的整个过程。
小说主人公、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是个善良、聪明而性格有些古怪的人。
贫困和不公平的现实使他酝酿出自己的一个“理论”,这一“理论”将人分为“平凡的”和“不平凡的”两类。
为了证明自己是“不平凡的”,他计划并杀害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和她的妹妹。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简介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简介伊·谢·屠格涅夫生于1818年10月28日,他的母亲是个大农奴主,他的童年就是在母亲的大庄园里度过的。
这个极其富有的地主之家在三个方面影响了屠格涅夫的一生:第一,他的父母非常关心儿子的教育,聘请了最好的老师培养他,使他在15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俄国最好的大学莫斯科大学,并于3年后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的学业。
后来他又到德国留学深造。
屠格涅夫在俄国作家中是受教育程度最高、读外国文学作品最多、与西欧作家交往最早的作家。
第二,屠格涅夫一生基本持温和的自由主义立场,在政治上,他主张对俄国社会实行渐进的改革,不赞成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俄国的社会问题,这种态度完全是受家庭的影响。
第三,他亲身体验了由他母亲主持的农奴主教育方式的野蛮,同时也目睹了农奴主摧残农奴的种种暴行,因而屠格涅夫从幼年时就产生了对农奴制的反感。
这种反感后来形成了他精神世界中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因素,使他在17世纪40年代中后期到50年代初期跟革命民主派的批评家们站在了一起。
1852年,屠格涅夫的随笔集《猎人笔记》使他进入俄国杰出作家的行列。
作品中鲜明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倾向引起了沙皇当局的极大关注,并借故把他拘留,后又流放近两年。
屠格涅夫写得最多的是两类知识分子:他在5部长篇小说即1856年的《罗亭》、1859年的《贵族之家》、1860年的《前夜》、1867年的《烟》、和1877年的《处女地》里,刻画的主人公或中心人物都是贵族知识分子或平民知识分子。
在中篇小说中他多写贵族青年男女动人而又不成功的爱情,也写到了平民知识青年。
屠格涅夫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俄国当时的时代变革,他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矛盾的世界观也在作品中有所表现。
他同情衰亡中的贵族阶级,而他的理智却又使他展示了平民的胜利。
屠格涅夫是一位多产的伟大作家,并且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面也有所贡献。
他是我国几代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
他的中篇小说《初恋》、《阿霞》早在本世纪20年代就已介绍到我国。
屠格涅夫解析
三、《父与子》 1、情节
写平民大学生巴扎 罗夫到贵族出身的 同学阿尔卡狄家度 假,与其伯父巴威 尔产生激烈的思想 冲突。
最后以巴扎罗夫的 胜利告终,但他回 家后却在为邻村的 伤寒病死者作尸体 解剖时,不慎割破 手指,感染病毒而 死。
2、主题
小说表面上描写父辈与子辈的思想“代 沟”,本质上表现贵族阶级和平民阶级的 矛盾冲突。
但另一方面,他与农民之间也存在隔阂与 互不理解。
(4)崇尚感觉,贬低理论,否定 艺术。
“一个好的化学家比之任何诗人有用二十 倍,”巴扎罗夫抢白他。
“艺术要么是赚钱,要么是无病呻吟,没 别的!”巴扎罗夫带着轻蔑的冷笑说。
“多么可爱!一个已经四十四岁的人,一 家之主,住在僻邑小乡拉他的大提琴!”
新人(236)
《前夜》(1860)
《前夜》中出现了平 民知识分子“新人” 英沙罗夫的形象,这 是一个有理想,有牺 牲精神的崭新的形象。
《父与子》
表现贵族自由主义 者与平民知识分子 的交锋,最终以贵 族阶级的失败告终。
2、中篇小说
为屠格涅夫赢得抒情大师的是他的中篇小 说。代表作:
《木木》(1852年作,1854年发表) 《阿霞》(1858) 《初恋》(1860) …… 《多余人日记》(1850),首创“多余人”
(2)“否定一切”的叛逆精神
巴扎罗夫激烈地反对俄国现存一切制度, 以决绝的态度主张打倒一切,这种否定精 神被称为“虚无主义”。60至70年代,虚 无主义成为对俄国知识青年中一个规模很 大的运动中的称呼。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 “民粹主义”运动。
(3)平等仁爱的处世态度
与贵族阶级不同,巴扎罗夫站在平民立场 上看待世界和下层人民,表现了他与平民 阶层的密切联系。
屠格涅夫的生平和创作
屠格涅夫的生平和创作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于1818年生于俄罗斯中部的奥略尔省的一个贵族家庭。
他的父亲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是个性情温和的退职军官,母亲瓦尔瓦拉·彼得罗芙娜则是个脾气暴躁的农奴主。
屠格涅夫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他家的庄园斯巴斯科耶*.路德维诺沃度过的。
母亲的专横和暴戾给少年时代的屠格涅夫留下阴暗的回忆,而父亲的温文尔雅也给他以深刻的印象。
后来屠格涅夫在自己的作品《木木》和《初恋》里,分别写到了他的母亲和父亲。
1827年屠格涅夫全家迁居莫斯科。
1838年屠格涅夫进莫斯科大学学习,一年后他转入彼得堡大学,1837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言专业。
1838年屠格涅夫去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1841年回国。
还是在大学时代,屠格涅夫就开始了文学创作,写过一些诗歌作品,并创作了诗剧《斯捷诺》。
1843年是屠格涅夫生活史和创作史上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屠格涅夫出版了长诗《帕拉莎》,这是他的第一部公开发表的大型作品。
屠格涅夫因这部长诗结识别林斯基,并得到别林斯基的赞赏。
这对屠格涅夫一生的创作都有重要的意义,诚如作家后来所说的,别林斯基与他的《给果戈理的一封信》是自己的“全部信仰”。
也是在这一年,屠格涅夫结识了法国著名女歌唱家波里娜·维亚尔多,并终生与她和她的一家保持着亲密的关系,而这也是屠格涅夫长年侨居在国外的主要原因之一。
1847年屠格涅夫在《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随笔作品《霍尔与卡里内奇》,获得他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功,于是他便一发而不可止地写作了20余篇这样的随笔作品,在社会上和文学界产生巨大影响。
这就是后来结集出版的《猎人笔记》,它给屠格涅夫带来了巨大的文学声誉。
与此同时,屠格涅夫还创作了一系列戏剧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食客》、《乡村一月》等,这些后来被人们称之为“抒情心理剧”的作品虽不是屠格涅夫主要的文学成就,但当年俄罗斯剧坛正处于萧条时期,所以它们在当年确有某种填补空白的意义,从而在俄罗斯戏剧史上占有一席位置。
世界著名文学家屠格涅夫简介
世界著名文学家屠格涅夫简介屠格涅夫是世界著名的俄国作家,他的作品影响很大,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文学家屠格涅夫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文学家屠格涅夫简介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文名:ИванСергеевичТургенев,1818-1883),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从屠格涅夫简介可以看出他其实是生在一个十分富裕的农场主家庭中,一直以来都过着较为富足的生活,但是,屠格涅夫并没有贵族公子的习气,而是用一颗十分真诚善良的人对待身边的人。
屠格涅夫一生中只爱过一个女人,但是却和她有缘无分。
屠格涅夫死于1883年,享年65岁,他曾经创作了大量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因而又被人认为是著名的现实批判主义作家。
屠格涅夫的童年时代是十分美好的,由于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之中,拥有着上流社会的物质条件,屠格涅夫也能够表现出过人的才智。
而屠格涅夫的母亲却是一个较为苛刻的人,在屠格涅夫的文学作品中则鲜有提及。
屠格涅夫自从面见过波林娜之后,就再也不曾忘怀,曾经用四十多年的时光守护着波林娜,因而,屠格涅夫一生都不曾结婚生子。
屠格涅夫在文学上面的成就是十分巨大的,著名的小说《前夜》、《父与子》都出自屠格涅夫之手,而这些文学上的成功无疑与屠格涅夫的努力有着莫不可分的关系。
在屠格涅夫有生之年里,绝大多数的时光都是爱慕着波林娜,而这样的深情厚意在那个年代里却没有结果。
但是,屠格涅夫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则一直都是无比璀璨的明珠。
对屠格涅夫的评价关于屠格涅夫的评价要从几个方面来看,一个是他的文学方面,一个是他的思想方面,还有一个就是他的人品方面。
历史上有很多人对屠格涅夫做出了评价。
其中关于文学方面的居多,大多也是赞赏的比较多。
认为他的文学创作非常有价值,觉得他是一个文学巨匠。
但是托尔斯泰却认为他写不出什么,不过托尔斯泰却肯定了屠格涅夫的真诚。
屠格涅夫简介屠格涅夫
人:我 伙伴 女人
景:大海 小船 仙岛 花鸟等
情:青春 快乐 爱情 幸福
自学互助: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 式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 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和大家分享。
示例:“白色的风帆鼓起 来,宛似天鹅的胸膛。”
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 让人联想到高贵的白天鹅, 赋予白色的涨满风的风帆 以生命动态的美。
赞美美好的青春生活; 歌颂美好的爱情; 表达岁月已逝的人生慨叹。
小试牛刀:
•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仙岛 上的某一景物。
风帆 细浪 大海 浪花
岛屿 小船 流水 声音
小结
1、要多层次,多角度 2、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3、运用丰富的想象
求知探索:
作者仅仅想描写大海的优美景色吗? 还想表现(赞美、讴歌、倾诉)什么?
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 追求与热爱;
托尔斯泰盛赞屠格涅夫的风景描写, 他说:“这是他的拿手本领,以致在 他以后,没有人敢下手碰这样的对 象——大自然。他两三笔一勾,大自 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蔚蓝的王国”指的是什么?这是一个什 么样的王国?
蔚蓝的王国是作者想象中的大海,在这个王 国中没有烦恼,痛苦,忧患,压迫和灾难,有的 只是快乐,幸福,自由,美丽和温馨,是作者理 想的生活环境
屠格涅夫
学习目标
1、欣赏散文诗优美的语言,学习 写景方法。 2、感受作者美好的情怀。 3、体味想象的魅力。
屠格涅夫简介
屠格涅夫,俄国著名的批 判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 长篇小说《罗亭》、《贵 族之家》、《前夜》、 《父与子》 短篇小说集《猎人笔记》 散文诗《散文诗集》
屠格涅夫生平
•1927年屠格涅夫全家迁居莫斯科。 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 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 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 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 •1838年前往柏林大学学习黑格尔哲 学,1841年回国。在欧洲屠格涅夫 见到了更加现代化的社会制度,被 视为“欧化”的知识分子,主张俄 国学习西方,废除包括农奴制在内 的封建制度。
与此同时屠格涅夫还创作了一系列戏剧作品虽不是屠格涅夫的主要文学成就不是屠格涅夫的主要文学成就但当年俄罗斯剧坛正处于萧条时期所以它们在当年却有着填补空白的意义从而在俄罗斯戏剧史上占有一席位置
【教育类精品资 料】
屠格涅夫于1818年出生于俄罗斯中 部的奥略尔省的一个世袭贵族之家,父 亲是一个性情温和的退役军官,在屠格 涅夫十六岁的时候去世。母亲是个脾气 暴躁的农奴主,经常打骂自己的孩子。 屠格涅夫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他家的 庄园斯巴斯科耶-路德维诺沃度过的。 母亲的专横和暴戾给少年时代的屠格涅 夫留下阴暗的回忆,而父亲的温文尔雅 也给他以深刻的印象。后来屠格涅夫在 他的作品《木木》里写到了他的母亲, 在他的作品《初恋》里写到了他的父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843年屠格涅夫出版了长诗《帕拉莎》, 这是他第一公开发表的大型作品。还因此 结识别林斯基,并得到别林斯基的赞赏, 这对屠格涅夫一生的创作都有重要的意义。 也是在这一年,屠格涅夫结识了法国著名 女歌唱家波里娜· 维亚尔多,并终生与她和 她的一家保持着亲密的关系,而这也是屠 格涅夫常年侨居在国外的原因之一。
70年代,屠格涅夫定居法国。1877年,发表 了他的最后一篇长篇小说《处女地》。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远离俄罗斯祖国的屠格 涅夫在病榻上写就了83篇散文诗作品,表达了 他暮年的情怀。 屠格涅夫于1883年8月22日病逝于巴黎。根据 作家生前的遗嘱,他的遗体被运回俄国,安葬 在彼得堡的沃尔科夫墓地的别林斯基墓旁。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
主要作品有《巴拉莎》、处女作《猎人笔记》、《罗婷》、《前夜》、《父与子》最优秀的。
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
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9月3日,是俄国诗人散文诗大师屠格涅夫逝世纪念日,于是便想起了诸多有关诗人的往事;1843年,法国文学家路易-维亚多的妻子波丽娜,随剧团到圣彼得堡演出,在这里,她与屠格涅夫相遇。
那年,波丽娜22岁,她的声音宛如夜莺娇啼,清丽的身影、绝伦的面容,令屠格涅夫对她一见倾心。
在当时的圣彼得堡,对波丽娜的崇拜者少说也有一打,屠格涅夫并不是最让人看好的一个,可是,爱情偏偏来了,就是这么说不清道不明,她也偏偏看中了他。
她第一次吻他时,他便想到了猪笼草,那种生长在南美的食肉植物,深不可测而微微开启,贴近的时候是那么轻,是一种轻触;而袋底却有蜜液,是最彻底的诱惑。
飞虫或蝴蝶,身不由己或奋不顾身地陷入,然后被吞噬。
即使是死去,唇上如果留有她的甜蜜,连陨落都能羽化成仙。
1845年,歌剧团结束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演出离开了俄国。
屠格涅夫失魂落魄,茶饭不思,煎熬数日后,居然不顾一切,辞去了内务府十等文官的职务,去追寻波丽娜。
从遥远的俄国到位于巴黎的东南的库尔塔弗内尔的维亚多庄园,他们终于重逢。
这段岁月里,屠格涅夫白天写作,晚上就去拜访波丽娜一家,她外出时,屠格涅夫往往一天写好几封长信,向她表达感情和谈论各种事情;诚挚热烈的爱情促进了他的写作热情,一部部动人心弦的爱情小说相继问世。
屠格涅夫在文学上名声大噪;而波丽娜是他诸多文学作品中的第一个读者和评论者。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将近二十年,他们像两只鸟儿,偶尔相聚,彼此相望,天色暗了,却又不得不各自回到各自的小窝。
屠格涅夫及其作品
屠格涅夫及其作品1.评价屠格涅夫是19世纪中叶具有敏锐观察力的俄国优秀现实主义作家。
2.创作(1)《猎人笔记》包括25篇特写,作者采用一个猎人在俄罗斯中部山村、田野打猎,记录见闻的形式,反映了农奴制俄国村镇的生活现状,写了不同类型的人物,也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
各个短篇虽然题材多样,贯穿首尾的主题思想则是一致的——反对农奴制度。
《猎人笔记》显示了屠格涅夫独特的艺术风格:朴实鲜明的现实主义手法和浓郁的抒情情调结合,曾被赫尔岑称为“用诗写成的对农奴制的控诉书”。
(2)《罗亭》和《贵族之家》反映了40年代贵族知识分子在思想上的探索。
其中《罗亭》中的罗亭和《贵族之家》中的拉夫列茨基都是“多余人”的新典型。
(3)《浮士德》、《阿霞》、《初恋》是一批以爱情为主题的中篇小说,这些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人生虚幻、个人幸福渺茫的宿命论思想。
这同他当时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观点是有联系的,所以受到了俄国进步评论家的批评。
(4)50年代末60年代初,屠格涅夫感到了时代的要求,立即从写“多余人”转向反映“新人”。
于是标志着他的创作道路新阶段的小说《前夜》和《父与子》就相继问世了。
《前夜》中的叶琳娜和英沙罗夫是屠格涅夫“新人”形象的代表。
在《父与子》写成的后,屠格涅夫逐渐转向贵族自由主义。
(5)《烟》具有浓厚的颓*废情调,曾受到了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批评。
(6)《处*女地》反映了70年代民粹派“到民间去”的活动。
作者仍然坚持反农奴制的一贯立场,讽刺保守派贵族,同情民粹派。
但因为其有自由主义观点,并不相信民粹派的革命斗争,不但否定它,而且加以歪曲。
(7)屠格涅夫的最后一部作品是《散文诗》。
由于作者思想上苦闷,又远离祖国,身患重病,对民主主义失去信心,也不敢指望自由主义有光明的前景,于是情绪悲观。
3.《父与子》(1)作品简介《父与子》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最高成就。
作者曾经谈到这部小说的主题思想在于表达“民主主义对贵族阶级的胜利”。
(2)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子辈的代表巴札罗夫出身于平民知识分子家庭,是体现“新人”特点的典型形象。
伊凡·屠格涅夫的资料
伊凡·屠格涅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和“现实主义作家”。
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早期写诗。
1852年发表《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忍,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
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
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
后期长篇小说《烟》和《处女地》,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
屠格涅夫多以写作中篇和长篇小说为主要,他的创作为俄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善于抒情。
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最新文档】屠格涅夫简介-精选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屠格涅夫简介篇一:屠格涅夫简介屠格涅夫简介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和“现实主义作家”。
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
1847~1852年发表《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
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
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
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
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
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
此外还写有剧本《村居一月》和散文诗《傻瓜》等。
他以写作中多篇和长篇小说为主。
1843年春,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师父李根(中文译名)共同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为怀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作品念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师父李根(中文译名))(1862)、《烟》(1867)、《处女地》(1859)。
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
《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生前照片
屠
格
涅
夫
故
居
屠格涅夫(1818——1883)
生平与创作: 伊凡· 谢尔盖耶维奇· 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 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 家、诗人和剧作家。 屠格涅夫于1818年出生于俄罗斯中部的奥略尔省 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个性情温和的退职军官, 母亲则是个脾气暴躁的农奴主。屠格涅夫的童年和少年 时代是在他家的庄园斯巴斯科耶—路德维诺沃度过的。 母亲的专横和暴戾给少年时代的屠格涅夫留下阴暗的回 忆,而父亲的温文尔雅也给他以很深刻的印象。后来屠 格涅夫在自己的作品《木木》和《初恋》,分别写到了 他的母亲和父亲。
巴扎罗夫:革命民主主义者、新人形象。
书பைடு நூலகம்影
创作风格:
1 、文章结构严谨,人物形象和个性都很鲜明,没有旁 枝杂蔓,没有借题发挥的多余叙述。 2 、简练而精确的叙述,在塑造人物性格和揭示人物心 理活动方面,没有浓墨重彩的铺张和渲染,只是生活 本身和大自然风光的再现。 3 、利用情景交融的方法,即对人物的描写、心理活动 和情绪的变化与大自然景色的变化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用大自然的景色来烘托,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4 、三位一体的表现手法,即把故事中的主人公、人物 和以人物活动为背景和场所的大自然景色,与那位与 作者形神合一的猎人始终结合在一起,让读者产生了 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父与子》
作品展示的是两种社会力量即革命主义主 义者同自由主义者,也就是“父”与“子”之 间的不可调和的冲突和斗争。前者的代表是巴 扎罗夫,后者的代表是基尔沙诺夫兄弟,特别 是巴维尔。 巴扎罗夫是作品的中心人物,同时也是一 个复杂的艺术形象。作者在这个“祖父种过地” 的平民知识分子身上真实地表现出许多平民知 识分子的特征。小说主要写了平民知识分子巴 扎罗夫与贵族巴威尔的冲突
作家作品_走近“风景画大师”屠格涅夫:笔端自然透馨香,诗意哲理聚光芒
文学常识作家作品走近“风景画大师”屠格涅夫:笔端自然透馨香,诗意哲理聚光芒屠格涅夫(1818—1883),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是第一个现实主义精神充分、现实主义手法纯熟的俄国小说家。
屠格涅夫的出现,标志着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进入了成熟阶段,热考作家在中国,屠格涅夫拥有广泛而持续的影响力,很多作家都毫不吝啬地表达过对他的赞美和模仿,在沈从文的《边城》《湘行散记》、艾芜的《南行记》、师陀的《谷之夜》等作品中,都可见屠格涅夫的影子。
其《麻雀》一文曾入选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随笔集《猎人笔记》被列入统编教材七年级推荐阅读书目。
走近名家·与托尔斯泰的决裂、和解·作为俄罗斯文学的两位伟大人物,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之间曾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嫌隙。
屠格涅夫比托尔斯泰大10岁,是托尔斯泰文学之路的引路人,但二人最终因为阶级立场的不同而走向分裂,甚至一度要决斗。
虽然这场纷争在朋友们的劝说下得以平息,但此次冲突导致了双方长达22现代阅读文学常识23现代阅读作家作品17年的决裂。
然而,作家的情感是复杂的。
虽然发誓老死不相往来,但他们对对方的作品还是相当留意。
托尔斯泰的几部作品被译成法语,并由此进入法语世界,正是身在法国巴黎的屠格涅夫组织翻译的。
1878年,50岁的托尔斯泰向远在法国巴黎的屠格涅夫发出一封和解信,而屠格涅夫也和蔼地回应了托尔斯泰。
后来的岁月,屠格涅夫一直尽力将托尔斯泰的作品翻译介绍给法国及其他西方国家。
当屠格涅夫去世的消息传到俄国,托尔斯泰为他写了长篇的纪念文章,称“他身上主要的东西是真诚”。
·一个“迷弟”的自我修养·1843年,屠格涅夫认识了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波利娜•维亚尔杜,从此对她爱恋一生。
虽然波利娜已婚,但屠格涅夫还是为她终身不娶。
在他的著名演讲《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中,屠格涅夫高度赞扬了长久以来被嘲笑的堂吉诃德:“堂吉诃德表现了信仰,对某种永恒的不可动摇的事物的信仰,对真理的信仰。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1818-1883)屠格涅夫是自然派的重要作家,在政治上属于西欧派,主张俄国应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走英国君主立宪的道路。
他于1818年生于俄罗斯中部的奥略尔省的一个贵族家庭,其父是一名退职军官,其母瓦尔瓦拉则是一个性情残暴的农奴主。
十岁之前,屠格涅夫一直住在家乡巴斯科耶-路德维诺沃庄园,母亲的专横和暴虐留给他的是阴暗的记忆,以致他在后来的小说《木木》里把他的母亲作了女农奴主的原型。
1827年屠格涅夫随家迁居莫斯科。
1833年屠格涅夫入莫斯科大学学习,后转入彼得堡大学,1837年毕业于该校哲学系语言专业。
1838年至1841年,在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
在大学时代,屠格涅夫就开始了文学创作,重要作品有诗剧《斯捷诺》。
从这部作品可以看出,屠格涅夫是在浪漫主义的影响下走上文学道路的,在这部作品里,他塑造了浪漫主义主人公罗马时代的斯节诺,在他的身上可以明显地看到拜伦笔下曼弗雷德的影子,这就是他的悲观厌世,忧郁孤独。
由于其模仿成份,而招致评论家的批评。
1843年出版的长诗《帕拉莎》更多地受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影响,其中写到的男主人公维克托尔和女主人公帕拉莎多少具有奥涅金和塔吉雅娜的特点,同时也有明显的不同。
例如对维克托尔的描写,显示了这个人物比奥涅金更少进步的成份,而是走向了多余人的末路,在这方面,屠格涅夫比冈察洛夫更早看到了多余人的弱点。
其中写道,他已不像从前那样机灵,爱讥讽人的才智消失了,连怀疑论也完全抛掉,从陌生国度带回来的“狡猾而懦怯的观察成果”也忘记了。
后来,他娶了帕拉莎为妻,“出奇地胖了起来”,并且永久地放弃了自己青春时期的浪漫主义幻想。
这多么像冈察洛夫的奥勃洛莫夫啊。
《帕拉莎》深受别林斯基的赞赏,屠格涅夫并由此而结识了别林斯基,在思想上接受了别林斯的影响,并进而导致他日后写出更为激进的作品。
屠格涅夫曾说,别林斯基及其《给果戈理的一封信》是他的“全部信仰”。
这一年,他结识了法国女歌唱家波里娜维亚尔多,他迷恋维亚尔多,追随她到了法国,并长期侨居法国,终生与她和她的一家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作者简介)屠格涅夫
四年级语文
屠格涅夫简介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省一个贵族家庭,但自幼厌恶农奴制度.曾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就读,毕业后到柏林进修,回国后和别林斯基成为至交.从1847年起为《现代人》杂志撰稿,出于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反对农奴制.屠格涅夫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1847~1852年陆续写成的《猎人笔记》是其成名作,主要表现农奴制下农民和地主的关系. 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77).从19世纪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 1883年屠格涅夫病逝于法国巴黎.。
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屠格涅夫
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屠格涅夫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Ivan Sergeevich Targenev,1818—1883),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
他有独特艺术风格,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善于抒情表达。
1818年,屠格涅夫出生于一个旧式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个骑兵团团长,16岁的时候父亲去世。
母亲则是拥有大宗地产的贵族,她聪明而又有文化教养,但性情乖戾、冷酷专横。
屠格涅夫在其《木木》等短篇小说里,就曾拿她作过原型。
1833年,15岁的屠格涅夫考入莫斯科大学文学系,攻读世界文学,在大学里,他学习非常刻苦,一点也没有富家少爷的恶习,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他经常在图书馆里埋头苦读,忘了吃饭的时间。
世界文学的学习对他以后很多文章的选材都提供了帮助,使他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
同时,小屠格涅夫也感觉到要真正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需要到那个国家去看一看,于是,在妈妈的支持下,毕业后,他又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
屠格涅夫的创作生涯始于大学时代。
1834年写成处女作诗剧《斯杰诺》,带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1843年发表的叙事诗《巴拉莎》标志着他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认为从这部诗作中看出了作者“独特的才华”。
此后他逐渐转向了散文创作,第一篇散文作品是中篇小说《安德烈·柯洛索夫》。
继而发表叙事诗《地主》和中篇小说《彼土什科夫》,它们已显示出受自然派和果戈理的影响。
他还创作了许多剧本,其中《食客》《贵族长的早宴》《单身汉》等,主要反映贵族生活和风习。
19世纪50年代初发表的中篇小说如《多余人日记》和《雅科夫·帕辛科夫》等。
剧本《村居一月》第一次反映出平民知识分子与贵族的矛盾。
给屠格涅夫带来巨大声誉的是他的由22篇特写和短篇小说组成的《猎人笔记》,全书有统一的主题,即对封建农奴制度的揭露和抗议。
所写的众多人物,主要可分为截然对立的两大类:一类是作者“从以前没有任何人这样接近过的”视角去描写的农民形象,另一类则是作者怀着憎恶之情加以刻画的地主形象,通过对两类人物的不同态度和评价清楚显示了作者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倾向。
外国文学课件04-3屠格涅夫
8年之后,拉夫列茨基在丽莎家看到丽莎的弟 弟妹妹们充满了朝气,他感到自己的生命已经 没有用了。
拉夫列茨基和丽莎都是悲剧式的人物,他们爱 情悲剧的原因是对现实的妥协,拉夫列茨基的 妥协是基于道德的义务,尽管妻子不忠实于他, 但他还是要尽一个做丈夫的义务。
丽莎虽然敢于冲破道德的束缚,争取自由恋爱, 但当拉夫列茨基的妻子回来之后,她认为这是 上帝对她的惩罚,她劝拉夫列茨基与妻子重归 于好,放弃了自己的幸福,进了修道院。
《猎人笔记》
奠定了屠格涅夫在俄罗斯现实主义 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这是一部特写式的作品,共由二十 多篇特写组成,由猎人打猎联结在 一起,书名是现代人杂志编辑加的
以一位猎人行猎为线索,描写了专 制制度下俄国的乡村生活。
这部作品的可贵之处
一是塑造了俄罗斯农民的形象,《霍尔 与卡里内奇》一篇中,猎人在森林里遇 到了两个农民,霍尔和卡里内奇,作者 从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劳动中表现了 农民身上美好的品质,勤劳、纯朴善良, 精明能干,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有独 立的人格;
情节:叶琳娜和英沙洛夫的爱情
《父与子》
主题:反映贵族保守势力和平民知识分 子为代表的新旧思想的矛盾。
主要人物:平民知识分子巴扎洛夫,老 贵族巴威尔,贵族青年阿尔卡狄。
主要矛盾冲突:巴扎洛夫以批判的眼光 看待贵族庄园生活,嘲笑贵族保守的生 活方式,宣传科学知识。巴威尔维护贵 族制度,贵族制度是不能够改变的原则。
屠格夫小说艺术特色
没有重大题材,选取的是日常生活题材,基 本是以贵族庄园生活为主要场景
故事情节简单,以青年人的爱情生活为主要 情节,平淡自然,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
散文化的抒情笔调,在叙事的同时对俄罗斯 乡村生活的风俗和景色进行大段的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影响
屠格涅夫是第一个拥有全欧乃至全世界影响的俄国小说家。 他以自己不朽的创作和丰富的艺术经验,扩大了俄国现实主义
文学的影响,为俄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的确立和巩
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物影响
屠格涅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创作 反映了俄国从封建农奴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这一过渡时期的
总体风格
他的作品,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尤其善于 刻画自然景物的瞬息万变,并赋以诗意和哲理。在人物心
理描写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他的创作的一个最根本的倾
向就是不追随某种社会思潮,而致力于描绘和建塑俄罗斯 民族特有的人情风俗、民族的伦理观念及具有鲜明的民族
性格的俄罗斯民族风骨。这对俄国文学的发展有良好的影
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
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代表作《父与子》
《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 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
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
子巴札罗夫。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 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他宣称
评价
作为一个贵族地主和接受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的贵族知识分子, 屠格涅夫的思想是矛盾的。他从小就从母亲和其它农奴主身上看到了
地主对农奴的残酷剥削和虐待,否定农奴制度,后来还在自己的庄园
里进行解放农奴的改革。19世纪俄国人民反专制农奴制的斗争,帮助 他认清了时代的任务,特别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对他的直接影响, 使他能在自己的作品中揭露农奴制的罪恶,谴责农奴制的不人道,创 作出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现实主义作品。但他毕竟是一个贵族地主, 就世界观而言,他是一个温和的自由主义者。贵族的根本利益与自由 主义的思想要求在他的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位置。
人物影响
屠格涅夫是第一个现实主义精神最充分、现实主义手法最纯熟的俄 国小说家。从整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史看,他以自己反映了
“生动活泼的真实”的小说创作结束了俄国文学由浪漫主义到现实主
义的“过渡”时期。他的出现,标志着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进入了新的 成熟的阶段。 屠格涅夫忠于自己的天性和创作个性,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普希 金和果戈理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有效地利用了俄国和西欧的浪漫主 义的积极成果,锤炼和创立了他自己的独特的现实主义小说,从而极 大地丰富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宝库,有力地推动了俄国现实主义文 学的发展。
总体风格
屠格涅夫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批判精 神。他的创作始于诗歌而止于散文诗,在诗歌、戏剧、 小说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其中他的6部长篇小说令人 瞩目。他的创作忠实于现实主义原则,善于把握时代的 脉搏,敏锐地发现新的重大的社会现象,把注意力主要 集中在贵族知识分子和平民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命运上, 以擅长女性形象塑造而著称于世。
成名作的诞生
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 《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 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 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 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 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
向,甚至公然向沙皇上书表示忠诚。的一生是反对农奴制及其残 余的一生,他一直是革命者的朋友而不是沙皇政府的卫道士。 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作品“为俄国革命尽力”。他的民主 精神与人道主义理想从思想上影响了整整一代的俄国读者,不 仅推动了当时的解放运动,也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
他的思想基础是人道主义。他始终相信改良主义的渐进论 是拯救俄国的唯一良药,反对暴力革命,主张用渐进、改良的
办法推动俄国前进。这是他始终没能达到革命民主主义高度,
并最终与革命民主主义分道扬镳的根本原因。到后来,他对农 奴制改革后的现实大失所望,看不到前途,思想发生危机,藏 身于纯艺术领域,表现出唯美主义和严重的悲观情绪及妥协倾
响。
人道主义
屠格涅夫对于人类有着深深的热爱,这种爱不仅表现于他 对具有善良、勇敢、坚韧等高尚品德的人的赞美和颂扬.而见 特别表现在他对人类的苦难的深深同情。表现在他总想竭力帮 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表现在他对造成这种苦难的人的憎恶和 谴责。所有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屠格涅夫从人道主义出发,无情地揭露、深刻地批判了不 人道的社会制度。他的作品无不体现着这种不妥协的精神,而 这也就表明他与其所从出的贵族阶级的彻底决裂。
要战斗,但却没有行动。小说问世后在文学界引起剧烈争论。
主要作品
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 1847 ~ 1852 年发表
《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忍,农奴的悲惨生活,因
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 示抗议。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
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
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富有时代特征的艺术典型,成为俄国
解放运动艺术编年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简洁、朴素、细腻、 清新、抒情味浓的艺术风格,对俄国乃至世界文学都产生了较
大影响。列宁称他是“卓越的俄罗斯作家”。他与列夫· 托尔
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一起,被人们称为俄国文学的三巨头。
人物影响
屠格涅夫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俄国当时的时 代变革,他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矛盾的世界 观也在作品中有所表现。他同情衰亡中的贵族 阶级,而他的理智却又使他展示了平民的胜利。 屠格涅夫是一位多产的伟大作家,对俄罗斯文 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伊万 · 谢尔盖耶维奇 · 屠格涅夫 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
思想先进
屠格涅夫生于俄国奥廖尔省奥廖尔一个旧式富裕家庭, 父亲是一个骑兵团团长,十六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屠格涅 夫的妈妈脾气很不好,经常打骂自己的孩子。屠格涅夫进 入莫斯科大学学习一年,随后转入圣彼得堡大学学习经典 著作、俄国文学和哲学。1838年前往柏林大学学习黑格尔 哲学。在欧洲屠格涅夫见到了更加现代化的社会制度,被 视为“欧化”的知识分子,主张俄国学习西方,废除包括 农奴制在内的封建制度。
散文《老人》
黑暗、艰难的日子来到了……。 你自己的疾病,亲人们的病痛,老年的凄凉和愁闷……你所钟爱过的 一切,你曾无偿地专心从事过的一切,都正在衰微着和消失着。走的 是一条下坡路。 怎么办呢?悲伤?哀悼?你这样做对你自己,对别人都无所帮助。 在正在枯萎的、已经弯曲的树上,叶子更零落,更稀疏了——但它还 是那样翠绿。 那末,你感到憋闷时,请追溯往事,回到自己的记忆中去吧,——在 那儿,深深地,深深地,在百感交集的心灵深处,你往日的、只有你 可以理解的生活,将会忽然闪现在你的眼前,发出自己的芬芳,依然 抱孕着新绿和春天的爱抚与力量! 可是,你得小心……可不要朝前看啊,可怜的老人!
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 性格。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 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
长篇小说
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 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后期长篇小说《烟》 (1867年)和处女地,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 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此外还写 有剧本《村居一月》和散文诗《傻瓜》等。他多以写作 中篇和长篇小说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