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1学时)
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的道路跨入了新的阶段。
莘莘学子满怀希望和憧憬:人生理想将在这里确立,未来的发展将在这里奠基,美好生活将在这里开始。
面对崭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同学们既会充满好奇和兴奋,也容易遇到不适和困难。
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成才打下良好基础,是同学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讨论:1、为什么我们中许多人不能适应大学生活?
2、你觉得新生应该如何适应大学生集体生活?
大学是青年人从家庭走向社会并进而创造未来的关键阶段,每一青年在跨入大学的门槛时都会情不自禁地规划着自己的未来,特别是大学时期的发展蓝图。
那么,大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机构,它有什么社会作用,大学校园的生活又有何特点?这无疑是我们在进入大学并规划自己的发展目标时必须思索的。
一位大学生在网上发表感受,认为大学是“培养人的殿堂,这里的同学文明程度很高,这里的学习气氛很浓厚,这里的环境很优美……”而在另一位学生的眼里“大学还不如过去的中学,老师上完课就走,就连辅导员也是一两个星期才能见一次面……”显然,由于每一个大学生接触的都是一定时期、一定际遇下特定的学校,因而对大学都会有着不尽一致、不同侧重的感受;但是,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机构,大学在人们这种丰富多彩的感受的背后又有着自己的共性和个性。
为了更好地体会并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无疑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和成才的一个重要环节。
那么,大学生活究竟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呢?
1、大学是知识的海洋。
这里有浩瀚的图书、报刊资料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能使大学生接触广博的知识、锻炼必要的专业技能。
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冲浪,是同学们在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顺利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
2、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
这里聚积着众多学者和专家,他们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了解最新的学术成果,具有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熟悉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
在这些良师的指导下,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严格的科学训练,可以使同学们系统准确地掌握学科知识,接近学科前沿,提高专业能力尤其是专业创造能力。
同时,还能通过耳濡目染从良师那里学到做人的道理,接受人格的熏陶。
3、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氛围。
这里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基地,是培育创新精神的重要摇篮。
引领学术风气,促进思想交流,陶冶品德操守,建设精神文明,这是大学的灵魂之所在。
同学们可以在大学里深入学习科学知识,广泛地汲取各种新的思想和学术成果,不断培养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党和国家为大学创造了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就是希望同学们努力发奋学习,尽快成长为国家民族的栋梁之才。
大学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较中学都大大增加,有确定的专业方向,需要大学生发挥主动性,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习环境的弹性也很大。
首先,大学实行的是学分制,除了公共科目、专业基础知识属于必修之外,各专业都开设选修课,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选修课程;其次,在大学周课表上,有老师讲授的正课仅占去一部分时间,其余的自修时间,大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第三,大学老师所讲内容信息量大,不局限于书本,还常常涉及本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并且许多问题尚无结论,这就要求大学生上课时
不仅要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还要开动脑筋,主动参与,积极思索;第四,教师一般都会布置大量课外阅读书目,期末复习没有范围和重点;第五,图书馆和网络的作用凸显出来,如何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搜索资料和掌握信息成了现代大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
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1、学习要求的变化。
大学阶段的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专业方向确定,需要大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大学实行的是学分制,除了公共科目、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属于必修之外,各专业都开设选修课,同学们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修相关课程,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增多,学习的自主性大大增加。
大学图书资料和各种信息丰富,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熟练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搜集资料和掌握信息,成了必备的学习技能。
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特点。
2、生活环境的变化。
进入大学之后,同学们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许多同学还远离家乡,衣食住行学等日常问题都要自己安排。
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可能存在差异,主动地加强沟通和交流,互相理解和关心成为一种需要。
自理能力强的同学会很快适应,应对自如;自理能力弱的同学,则可能计划失当,顾此失彼。
因此,同学们要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既要学会过集体生活,又要学会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3、社会活动的变化。
进入大学后,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等组织活动增多;由志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各种学生社团的课余活动也丰富多彩,同学们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大大增加。
因此,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时间和精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合理安排课余生活,锻炼组织和交往能力。
走入大学后,各种校园组织都会热忱欢迎新成员加入,以扩大组织力量、提高活动水平。
除了有正式的组织,如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校园广播台、网络管理服务中心等外,也有业余的、由志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各种学生社团。
这此社团有各种类型:(1)专业学术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研究会、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小组、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小组、科普协会、电子爱好者协会等;(2)文体娱乐型:如文学社、诗社、艺术团、演讲协会、足球协会、集邮协会、摄影协会、书法协会等;(3)社会服务型:如无线电修理小组、科学咨询服务中心等。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经过慎重考虑之后,选择一两个社团参加,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锻炼自己的组织和交往能力。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大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无论是学习、生活、交友乃至认识社会和人生,都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去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
1、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
从一定意义上说,进入大学就意味着独立地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在这个新的起点上,为了给自己的人生理想夯实基础,就需要摆脱依赖、等待和犹豫,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勇于面对社会和生活。
中学阶段,学生大多是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作为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父母尽可能地提供一切好的条件,甚至包办代替了同学们的衣食起居等生活琐事。
所以,一般来说,在生活上,中学生的自理能力较差;在心理上,中学生有一种依赖性。
独生子女依赖家长的倾向尤其突出。
在大学里,没有父母可以依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结束了,独立自主的生活开始了。
许多人在中学时代强烈希望自己能过上独立的生活,但真的过上了,又会发现所要面对的问题之多、困难之大是始料不及的,自理能力强的同学会很快适应这种生活,应对自如,而有些自理能力差的同学,则可能计划失当,生活得一塌糊涂。
因此,集体生活与独立生活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是相伴而生的,大学新生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为了完成大学时期个体的发展任务,就必须学会有效的管理时间,学会科学的安排时间。
不但要安排好每天的各项活动,而且还要计划好一周,甚至更长时间里的各项任务。
除了时间,个人的财政管理也是适应大学独立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家长一般按月给孩子一笔生活费,这使他们自主支配的钱相对地多了起来。
这样,如何合理地计划用钱就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要学会有计划地合理用钱,就要正确区分小气与节俭、大方与浪费的界限。
如果在学生时代养成“尚俭”的习惯,就能在走上社会的自立生活中养成“尚俭”的美德,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做到“尚俭”与廉洁。
大学生还要学会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和压力,这也是适应大学生活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社会急剧变革和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大学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挫折和压力。
要锻炼自己的抗挫折力,变压力为动力,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2、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面对新的生活环境,随时都会遇到过去所没有遇到的问题、矛盾和困惑。
过去没有接触过的人,需要去交往;过去没有做过的事,需要学着去做;过去没有遇到过的问题,需要自己去解决。
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学们必须在各个方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多向周围的老师、同学学习。
人际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及时适应这种变化了的环境,从中增长知识和才干,对将来步入社会是一种很好的准备。
及时认识和适应大学的新环境,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人际交往的范围和模式、人际关系的观念和纽带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人际沟通,被新的群体所认同和悦纳,开展有效的协作,这无疑会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3、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的经验。
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人们常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意思是说,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磨砺,才能逐渐提高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
大学里有着众多的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师生员工,众多的学生社团,来自各地甚至国外的友人,这是一个高文化品位的环境,对于人才的锻炼成长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
适应这种人际环境的变化,学会与这些不同的人进行沟通、相处与交往,不仅对完成学业十分有利,而且对今后自立于社会,以至参加社会交往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进入大学,学习的内容、形式和要求都发生了变化。
同学们不仅要努力学习,而且要学会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不仅要在学业上不断进步,而且要在综合素质上不断提高。
学习,既是大学生未来事业的基础,也是未来事业的准备。
大学生在明确自己面临的时代特征和历史使命以后,就要珍惜大学学习宝贵时光,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构建自己的合理知识结构,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开发自己的创造能力,努力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
1、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学习。
它要求同学们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自觉适应专业要求和社会需要,积极主动地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坚持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作用,但同学们不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领悟。
在大学阶段,大量的自学时间、自由的学习空间,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浓厚氛围,也对自主学习理念的培养提出了必然要求。
同学们要学会根据教学计划和自身所学专业的特点,合理确定学习目标,科学安排学习时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过去在中学我们大学都知道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上了大学以后许多人反而不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了,仿佛大学是恋爱的地方,交朋友的地方。
可以讲,我们这个年龄段是掌握知识的“黄金时期”,因而大学生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我们只有抢在“春天”及时耕耘,秋天才会硕果累累。
学习是掌握前人知识和经验的最有效途径。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相当于农业经济时代
的土地、劳动力,相当于工业经济时代的原材料、工具、资本,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就是财富,就是力量。
学习就是达到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最有效的途径。
学习是技能形成的基础和先导。
技能,是人们在一定智力水平基础上,运用掌握的知识并通过实践而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活动能力,是从知识的掌握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中间环节。
学习知识是形成技能的基础和先导,没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先导,就无法掌握必备的技能,更无法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传统的教育认为,在学习这个矛盾体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围着教师转,越学越不会学,越学越不想学。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教与学是互动的双主体关系。
大量的实践证明,从学习的自我激励、自我要求、自我能动性来看,学生的自尊心,求知欲是学习好的内在基础。
学校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之心和求知欲望。
2、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学习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认真学好本专业的知识,而且还要学好与专业有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学好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的各方面知识。
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掌握科学方法,培养探索求知的热情,学会如何收集、处理、选择和管理信息,学会分析和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
学习也不仅是掌握课堂知识、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本领,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协作,学会按照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做人处事。
仅向书本学习,我们就会变成书呆子,学习的知识就是死知识。
我们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生活学习,向自然学习,向社会学习。
科学文化知识遍布于社会的各个生产、生活环节。
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领域里,包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信息。
特别是现代传媒技术设备的迅猛发展和广泛采用,在影视、通讯、网络等领域里,都向人们传递着大量新鲜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信息,这就大大拓展了人们学习的场所、条件和视野。
在我们周围的客观世界,处处留心皆学问,它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作用于感官,传递给大脑,使我们学习到知识和技能。
故人说:“手艺样样会,‘九天’无棉被”,意思是什么技艺都会一点,最后连自己的温饱也难保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不可能什么都学,必须有选择的学习。
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目标要求,从“学海书山”中挑选那些有用的,急需的东西,钻研、弄懂、学到手,变为自己的知识和武器,并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这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地学习。
大学生应该从学习生活的实践中培养锻炼这种有选择的、创造性的学习方法。
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用到“必学”、“管用”的知识上来,更有效地学习到真才实学,学到有用之学。
3、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首先要脚踏实地,打下扎实的专业根底;同时又要善于思考,勇于开拓,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敢于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势,努力从事探索活动,培养创新精神。
社会的发展和未来的事业,要求同学们自觉培养创新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善于组合、加工、消化已有知识,而且要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勇敢地追求真理,掌握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养成科学的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个人一生之中能否学到真实有用的知识,能否做出重要的发明创造,往往取决于他的创新意识。
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体现在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选择、整理、吸收和创造知识,即学会学习。
要树立敢想、敢说、敢为的精神。
所谓敢想就是要敢于想象,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指出:“再平凡的想象也有几分创造。
”敢想,具体而言,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奇思妙想,甚至敢于“胡思乱想”。
所谓敢说,就是要做到自信又不轻信,
要敢于提出问题,发表独立见解。
而所谓敢为即敢为天下先,具体而言就是敢于追求,不怕冒尖。
在创新活动中,还要敢于挑战权威、名人,敢于挑战自我,在挑战中实现自我。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的更新和增长空前快速。
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树立终身求知、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大学阶段,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要为今后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大学毕业只是告别学校,并不是告别学习。
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本领,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过去,人们普遍重视青少年时期的学习,“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旦这个“少小”学习阶段结束,剩下的就主要是工作和劳动了。
“学习一阵子,够用一辈子”即指此。
过去,人们认为凡是知识都应该学,都是有用的,而且可以“受用终生”,从来没有想到知识会老化、会过时、会落伍。
今天,新的科学知识、新的产业、新劳动岗位不断涌现,而相对陈旧的知识、产业、岗位不断被淘汰,人们不学习新知,就会落伍、下岗、失业,所以继续学习就成了十分现实的迫切需要。
今天的学校教育只是学习的第一阶段和今后继续学习的基础。
这个基础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到今天的学习成绩和择业,而且影响到今后长时期的学习效果和工作成就。
所以,大学生既应该珍惜当前学习的黄金时期,扎扎实实地打好今后继续学习的基础,又要做好终生学习、终身接受教育的准备。
四、培养优良学风
在大学阶段,学习是同学们的主要任务,是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
只有学风端正,才能充分利用大学期间的宝贵时光,学到扎实的知识,掌握真正的本领,培养创造精神,圆满完成祖国和人民交给的学习任务。
同学们是未来建设国家的宝贵人才,只有养成优良的学风,才能将来在工岗位上有所成就、有所贡献。
从这个意义上说,优良学风是同学们一生的宝贵财富。
养成优良学风,应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上下功夫:
勤奋。
就是要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
唐代思想家韩愈有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优良的学业是辛勤汗水的结晶,突出的成就只有通过刻苦学习和拼搏才能获得。
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
大学学习内容的专业性、系统性的特点,在广度和深度上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这就要求同学们更加刻苦、更加勤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严谨。
就是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到严肃、严格、严密。
严肃是指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扎实的学习作风,反对学习上轻率浮躁、马虎应付的态度;严格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要弄懂弄通,对技术的掌握要严守规范,反对粗制滥造和不求甚解,反对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严密是指对学习、对生活、对工作要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包括在学习的安排上要周全有序,有条不紊地妥善处理学习中的各种关系。
要坚决抵制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坚决抵制违反科学和学术道德的不良风气,做一个有科学道德和学术道德的人。
求实。
就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轻信,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培养扎实打基础、老实做学问的学风,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唯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
谦虚是求实的必然要求,只有虚怀若谷,才能博采众长,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
同学们要具有培养像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永远保持一种积极奋发、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
创新。
就是要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的人才,作为今后几十年社会各条战线的骨干,更需要自觉培养勇于创新的品质和才干。
党和国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新一代大学生要在实现这一宏伟蓝图中发挥重
要作用。
同学们要刻苦努力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和专业基础,不断提高和拓展自己的创新能力,为将来在祖国各个建设岗位发挥骨干作用做好准备。
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1学时)
引:相传古希腊有一个人面狮身的怪兽,叫斯芬克斯。
它盘踞在一个山路口,向过往的行人询问各种问题,谁若回答不出,就会被它撕成碎片,吞进肚里。
有一天,一个名叫俄狄浦斯的青年经过,斯芬克斯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要他猜一个谜语:“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用三条腿走路。
腿最多的时候是他最软弱的时候。
”俄狄浦斯很聪明,一下子就猜中了谜底,回答是“人”。
因为人在幼年时用四肢爬行,长大了用两条腿走路,老年时加了一个拐杖,幼年是一生中最软弱的时候。
于是斯芬克斯大叫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
恩格斯很赞赏这个神话,说它含有很深的哲理。
恩格斯分析说,这个斯芬克斯就是大自然,它向每个时代、每个人提出了“怎样认识人”这样一个问题。
谁能正确认识人,正确认识自然,正确地回答问题,谁就能顺应大自然,与自然保持和谐的统一,从而获得胜利;谁不能正确认识人,发挥人的作用,谁就会被大自然吞噬掉,遭受大自然的惩罚。
当你进入高等院校时,是否也感觉到有一个对你进行审视和“质询”的“守门员”呢?是否也在向你提出各种问题呢?1.你知道进入这个大门的历史使命吗?2.你知道通过四年的学习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吗?3.你知道怎样才能迈着坚实的步伐,从写着“毕业”两个字的大门走出去吗?
因此,踏入大学之门,认真考虑一下如何适应大学生活,迈好人生的重要一步,的确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也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更是一个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实践的问题。
当我们投身于这种实践之前,应该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外部环境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所谓使命,古指使者奉命出行,后引申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
人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要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还要完成各种各样的人生任务。
其中,人们担负的重大的历史任务和重大的历史责任就是人的历史使命。
人的历史使命不能超越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而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又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马克思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
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
”。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1、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经过艰辛探索开辟的,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成功之路。
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不懈奋斗。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继续破浪前进。
当代大学成长成才和创业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为同学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
同学们要珍惜历史机遇,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创造无愧于人生的业绩。
我们已经进入了21 世纪,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继承上一代人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坚持改革开放,彻底摆脱贫穷和落后,把中国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成就感和竞争意识,以积极向上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