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产业链条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化产业链条详解
(2009-12-17 17:18:07)
转载
标签:
杂谈
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

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

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

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

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

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

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

有机化工原料继续加工可制得更多品种的化工产品,习惯上不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

在有些资料中,以天然气、轻汽油、重油为原料合成氨、尿素,甚至制取硝酸也列入石油化工。

石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

其中,各种燃料产量最大,约占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

各国都制定了产品标准,以适应生产和使用的需要。

从炼油出发的产业链见图1。

图一
石油馏分(主要是轻质油)通过烃类裂解、裂解气分离可制取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烯烃和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芳烃亦可来自石油轻馏分的催化重整。

石油轻馏分和天然气经蒸汽转化、重油经部分氧化可制取合成气,进而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述烯烃、芳烃经加工可生产包括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高分子产品及
一系列制品,如表面活性剂等精细化学品,因此石油化工的范畴已扩大到高分子化工和精细化工的大部分领域。

其中石脑油进一步裂解产生的产品见图2、图3。

图2
图3
从烯烃出发,可生产各种醇、酮、醛、酸类及环氧化合物等。

乙烯产业链见图4,丙烯产业链见图5。

图4
图5
C4馏分主要为含四个碳原子的多种烷烃、烯烃、二烯烃和炔烃的混合物。

C4馏分是一种可燃气体,但通常是以液态贮运。

可作为燃料,或经分离作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具有工业意义的C4烃主要组分有正丁烷、异丁烷、1-丁烯、异丁烯、1,3-丁二烯、C4炔烃等,其中以1,3-丁二烯最为重要。

C4馏分广泛用作燃料和化工基础原料,见图6。

图6
另一石油裂解的产物是苯。

苯在工业上用途很广,接触的行业主要有染料工业,用于农药生产及香料制作的原料等,苯又作为溶剂和粘合剂用于造漆、喷漆、制药、制鞋及苯加工业、家具制造业等。

苯产业链见图7。

图7
石油产业链分析
(2009-12-17 16:09:39)
转载
标签:
杂谈
石油被喻为“工业经济的血液”,事关一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命脉。

据世界银行统计: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桶上升10美元,全球GDP将降低0.3个百分点,同时会加剧全球CPI物价指数上升。

原油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质,不仅具有一般商品属性,也具较强的金融属性,并且日益成为政治角力的砝码。

历史上高油价都是由于供应短缺引起的,但今年油价高企却是由于需求的大幅增长拉动的。

我们认为,在石油下挫盘整4个月之后,价格有反弹的需求,后市走高的可能性较大,当然长期看不排除下探到45美元/桶。

总之,石油价格波动频繁,上下波动幅度较大。

从目前的供需状况来看,由于世界范围内的石油需求持续增加,直接导致了原油价格内生性的涨价动力。

原油价格也受供求关系原理的作用,但是由于影响它的因素极其复杂和多变,它较其他商品具有更强的不可控性和不可测性,人们更多地只能在事后才能清晰看到它的走势和走势背后的主导原因。

面对每一次石油危机,人类更多的只是一种无奈,一种带消极状态的顺势而为。

在此作为我们期货投资者,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有必要对石油的产业链进行一下梳理,从而为我们保值增值提供帮助。

石油业及其下游产业链主要有三条:
一是相关能源业(煤、电)和一些高耗能业。

具体包括以油为主要能源的行业,即航空业、汽车业和汽车交通运输业等;高耗能产业,如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业和钢铁等,与油价间接相关。

二是炼油业。

对原油进行加工的产业。

三是石油化工、大宗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化工及化工制品业。

这些行业包括塑料行业、化纤行业、橡胶行业、化肥、农药等。

这一化工产业链较长较宽,油价波动对这一化工产业链的影响也非常复杂。

此链条下的下游产业受油价波动的间接影响,影响的大小则取决于油价与下游化工制品间价格传导力的强弱。

价格传导力强的行业,受油价上升的影响小,而价格传导力弱的行业,受油价上升的影响则较大。

从石油产业链看,油价对企业经营与盈利状态的影响是相当复杂的。

有的影响比较直接,传递链比较短和明显,企业经营成本对油价的反应非常敏感,如油价上涨直接导致耗油高的航空企业运输成本的激剧上升;有的影响比较曲折和委婉,如石油产业链下的化工链,化工链下的子行业众多,有石油化工品,有以石油化工品为原料的基础化工及其制品,如塑料、化纤、橡胶等,这些子行业的经营状况与油价的波动关系密切,但又比较间接,两者间的敏感度既取决于成本比例关系,还取决于上下游价格的传导能力和传导能力的动态变化。

从石油产业链图上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油价对下游产业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油价波动直接影响到的下游产业主要是原油、天然气→炼油→成品油→高耗油产业:航空、汽车及其他等。

油价波动间接影响到的下游产业:一是相关的能源业,煤和电。

从长期来看,煤、电与油价的波动呈正相关系,但在短期内则不一定,这主要是因为用油与用煤或用电之间存在转换成本,在部分行业中则难以转换,如航空业。

二是原油、天然气→石油化工→基础化工及制品:塑料、化纤和橡胶等。

油价波动与下游化工企业的敏感度与上下游的价格传导能力
关系极大。

目前来看,上市公司中石油化工业、塑料、化纤和橡胶业受油价波动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化肥影响相对较小一些。

基础化工业中,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均处于石化产业链下游,以基本石化产品为原料,原料成本占生产成本比重大,对原油价格变化较为敏感。

化纤、橡胶、塑料行业的经济效益则较多地取决于其产品价格传导能力,产品价格传导能力强则有利于行业向下转嫁压力;反之,则不利于向下转嫁压力,全行业经济效益下滑,企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

根据观察,塑料制品、化学纤维以及橡胶的下游产业的价格上涨幅度远远小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幅度,因此这类公司的业绩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基本处于微利状态。

根据对这三大石化制品子行业的统计,它们的毛利率水平不足15%,净利率水平不足3%。

这三个行业中大部分企业直接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超过50%,有的甚至超过80%。

化工业受油价上涨的影响在2004年就已比较明显,在上游成本上升下,化纤、橡胶等子行业的盈利能力下降,而随后的油价进一步上涨使得其影响更加显著。

在石油产业链中,原油并非如煤炭及其他能源直接进入生产领域为大众所利用,而是通过石油炼制等工艺生产出如成品油和石化产品来进入我们的消费领域的,原油的价格高涨是通过石油化工产业链条的成本递增而影响下游产业链条,如大宗石化产品价格的上涨将影响下游塑料、化纤、包装、橡胶等相关产业。

而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将对交通运输、民航、汽车消费等产业的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在整个产业链条中,石油加工和炼焦与原油有着天然的近亲关系,受到成本推动的影响更为显著,产品价格往往是随着原油价格而水涨船高,在油价上行的趋势中,往往是盈利空间逐步增长的趋势,有利于公司改善经营业绩。

但对成品油,在计划的定价机制下可能难以体现。

综合来看,除部分产能有所扩张且原油资源能得到较好满足的炼油类公司之外,大部分炼油公司在目前油价高企的环境下,其盈利状况是不容乐观的,下游行业多处不利地位。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的企业必须有必要通过期货市场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通过适当的套期保值或套利等方式来锁定成本,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作为期货公司有必要协助石油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做好套保和套利交易。

[化工]透视石油石化产业链
2008-12-12 9:17:34杨光明期货日报
大跌大机会!江浙游资接力增仓1股1月涨100% 速查!赢黄金白银来炒股登峰
[字体:大中小] 收藏订阅RSS 分享打印[网友评论0条] [ 手机也能看] 分析化工产业终端产品的价格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之所以困难很大程度上由于石化“中间体”(指位于产业链中间环节的产品,该产品仅仅是一种化工原料,没有其他使用价值。

)的存在。

鉴于缺少交易石化“中间体”的现货市场,“中间体”的价格往往由生产企业根据成本加上企业的加工利润报价形成,而买方往往只能被动接受,这就是所谓的价格垄断特征。

处于石化产业链上游的企业,由于投资规模大而具备了这种特点。

此外,对于大多数石化“中间体”来说,我国的进口依存度往往高于30%,这就导致国际市场价格对我国产品价格有着很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

越是靠近产业链上端,这种影响越为明显。

目前,我国有三个期货品种属于石化产品。

一是上海交易所的燃料油;二是郑州商品交
易所的PTA;三是大连商品交易所的LLDPE。

在这三个品种之中,燃料油属于石油产品(简称油品),而PTA和LLDPE属于化工产品。

由于油品的炼制不存在所谓的“中间体”,且国内具有成熟的现货交易市场,因而价格的形成过程较为简单。

在我国,尽管大部分油品仍由发改委定价,但石脑油和燃料油已经采取了市场定价的方式。

鉴于炼油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上端,因而油品的价格形成也具有某些垄断特征,地方小型炼厂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

石油石化行业的地位和作用
石油石化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它为国民经济的运行提供能源和基础原材料,许多国家都对该领域高度关注。

而原油位于石化产业链的源头,在全球能源消费中占很大比例。

如在2004年前后,欧洲和亚洲约为32%,中东地区高达53%,中南美洲约44%,非洲约41%,北美约40%。

2008年,全球每天消费原油大约为8600万桶。

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是美国、中国和日本。

石化行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以1999年至2003年的平均值计算,中国石化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4.4%,工业增加值占约16%,总资产占比约13%,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超过14%,而石化行业工业增加值约占GDP的4%。

石化行业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其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上,也体现在其对整个国民经济提供的基础性作用上,其基础性作用和支柱性地位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1.为生产和生活提供能源。

根据IEA的数据:2005年,在中国的一次能源总需求中,石油占18.8%,是除煤炭以外最大的能源资源。

我们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石脑油、燃料油等都是石油的下游产品。

2.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原材料。

石油不但是重要的能源物质,也是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料。

从上游的石脑油,到中游的各类中间体,以及下游的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都是石化产业的重要原材料或者产品。

化工领域是个巨大的行业,其产品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上至航天航空等高科技产品,下至服装和生活日用品,无一没有化工原料油的身影。

3.支持与促进农业发展。

在农业领域,除农机动力需使用燃料之外,化肥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此外,现代农业大量使用塑料薄膜,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石油石化产业链的构成
石油化工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化工产品的整个加工工业,包括原油和天然气的开采行业和油品的销售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通常可以将石油石化产业分为:石油开采业、石油炼制业、石油化工、化工制品和化肥行业等。

“石油开采”指的是将原油和天然气从地下采出的过程,并将原油和天然气分离。

“石油炼制”指的是将原油加工成汽油、柴油、煤油、石脑油、重油等油品的过程。

“石油化工”指的是,将石油产品和石化中间品加工成石化中间品的过程。

而“化工制品”指的是将石化中间品加工成制品的过程。

“化肥行业”指的是将石油产品合成为化肥的过程。

每个过程有其自身的功能和特点。

具体分类和特点如下:
石油工业包括全球的勘探、开采、炼制、运输(通常利用油轮和管道运输)和油品销售等。

石油也是许多化工产品的原料,包括医药品、熔剂、化肥和塑料等。

该行业通常被分为三个主要部份:上游、中游、下游。

通常将中游纳入下游之内。

石油石化产业链
石油领域的上游通常指原油和天然气的寻找、采收和生产,被称为勘探和生产领域。

还包括寻找地下或者水下油田和气田,和钻井等工作,以及后续开采原油和收取天然气等油井的运营工作。

下游领域包括石油炼厂、化工厂、石化产品的分配和销售环节,以及天然气销售企业等。

下游行业涉及数千种油品和化工产品,如汽油、柴油、航空燃料、取暖油、沥青、润滑剂、合成橡胶、塑料、化肥、防冻剂、杀虫剂、医药品、天然气和丙烷等。

石化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为了便于研究价格的形成和传导过程,本文根据价格形成和传导的特点,按照石油产品(简称油品)和化工产品两大类进行分析。

1.价格传导的过程
鉴于化工领域广泛存在着“中间体”,而国内又缺少交易“中间体”的现货市场。

因而我国石化终端产品的价格形成过程较为复杂,往往受到上游价格垄断的影响。

产业链图显示了石化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其产业链末端产品的价格经由各自产业链的加工环节传导形成。

如图所示:石油馏分(主要是轻质油)通过烃类裂解,或裂解气馏分可制取乙烯、聚乙烯、丁二烯等烯烃和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

芳烃亦可来自石油轻馏分的催化重整。

石油轻馏分和天然气经蒸汽转化、重油经部分氧化可制取合成气,进而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等。

三烯三烃经与无机产品反应可获得“中间体”,包括PE、EG、聚乙烯醇、丙烯晴、已内酰胺、对二甲苯等,也就是产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产品的原料。

通常价格的形成主要受两种因素主导:一是消费拉动,二是成本推动。

在这两种类型之间,价格传导的过程和效果也大不相同。

(A)消费拉动型
在消费拉动的情况下,受下游需求增长的影响,价格开始上涨。

此时,该加工环节的边际利润也随之增长,进而拉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这一过程在产业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环节中重复,直至传导至产业链的源头石脑油(或者天然气)。

这一过程有时也会在某一环节受到阻碍,特别是在产能远远大于产量或者需求的环节。

(B)成本推动型
在成本推动的情况下,产业链源头原材料价格首先上涨,其结果要求将增加的原材料成本转嫁到该加工环节的产品价格之中。

这一过程在产业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环节重复,直至传导至产业链末端的终端产品。

不同的是,成本的推动不如需求的拉动那么顺利。

由于产业链中下一环节的阻碍,而无法完成价格传导过程,致使该加工环节的边际利润降低,甚至处于亏损状态。

事实上,上游价格的向下传导,必须得到下游产品消费市场的消化。

一旦价格超过了消费者愿意接受的程度,该产品将面临积压的命运,价格根本无法继续传导。

结果
该产品不得不亏损销售,生产企业必须承担亏损的现实,直到价格能够向下传导为止。

(C)消费萎缩
与上述两种情况相反的是,消费萎缩和成本下降时的传导过程。

当消费萎缩时产品开始积压,企业开始减产,导致该加工环节的原材料价格下降。

这一过程逐渐向上游传导,最终迫使产业链源头产品价格回落。

这一过程有时会在某一环节减弱,因为该上游产品有可能是其他产业链的上游,只要该产业链的整体需求没有充分的下降。

(D)成本下降
对于下游企业来说,原材料成本的下降是件好事。

不但可以提高加工利润,还可以降低产品价格,扩大市场。

然而,在成本下降的整个传导过程中,加工企业却很难应对。

面对不断降价的原材料,无论以何种价格买入,企业都要面临亏损。

这就导致了另外一种局面,企业宁可停产也不愿意生产。

当然,为了保住重要的客户资源,大多数大型企业不得不继续亏本生产。

我们还可以将上游原材料价格与下游产品价格进行对比,找出价格运动的相关性。

从以往产业链上产品价格的年均变化趋势来看,石脑油价格的变化与原油价格的变化总体一致,相关度在产业链中最高。

也就是说,其裂解差价相对稳定。

此外,从原油到PTA的整个产业链,价格传导有如下规律:
原油-石脑油(加工费区间:35—50美元/吨)
石脑油-MX (加工费区间:50—60美元/吨)
MX-PX加工费区间:80—100美元/吨)
PX-PTA (加工费区间:150—170美元/吨)
事实上,将原料和产品之间的差价与上述加工费区间对比,我们可以了解某一环节的盈利状况和所处的环境。

一旦某一环节出现扭曲,该环节或许就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

2.价格传导的特点
石化产业价格传导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A)时间滞后性。

通常产业链越长,滞后的时间也较长。

(B)过滤短期小幅波动。

由于具有滞后性,一些短期和小幅波动还没有来得及向下传导,价格就已经发生变化,因而短期波动得以过滤。

(C)传导过程可能被阻断。

当产业链中某一环节的供需关系处于极端状态时,该环节供需关系本身上升为影响价格的主导因素,因而价格传导被阻断。

(D)价格垄断性。

由于国内缺少交易石化“中间体”的市场,因而其价格具有垄断性。

越是靠近产业链上端的企业,其价格垄断性越强。

(E)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

进口依存度较高的“中间体”,其定价常常受到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

进口依存度越高,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越大。

3.油品价格的形成
在我国,除石脑油和燃料油外,其油品的价格仍然由“发改委统一定价”,采用区间定价的原则。

即只有当国际油价波动超过一定幅度时,才会进行调整。

因此这些油品的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的联动性并不太大,且滞后的时间很长。

但我国的石脑油和燃料油已率先采用了“市场定价机制”。

可以设想,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油品价格形成机制将最终采用由市场定价的方法。

在市场定价的环境下,油品价格一方面受原材料成本和加工环节边际利润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受产品供需关系的影响。

除了生产成本之外,我国的油品价格往往受进口成本的影响,特别是亚洲市场价格的影响,尤其是在国内需求缺口较大的情况下。

例如,我国黄埔市场的燃料油(180CST)价格,主要受新加坡市场价格的影响;而我国的石脑油价格则主要受日本市场价格的影响。

在亚洲的油品市场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新加坡市场。

亚洲地区特别是远东地区的成品油定价基本上都要参考新加坡成品油市场价格,而“普氏”(PLATTS)的油品报价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普氏(PLATTS)公开市场是指每天下午5:00-5:30在公开报价系统(PAGE190)上进行公开现货交易的市场,每天公布的报价是15天以后交货的价格,实际交割一般在15-30天之内进行。

4.裂解差价与价格传导
与化工产业不同,由于不存在所谓的石化“中间体”,油品的价格均由交易油品的市场决定(我国没有交易石化中间体的现货市场)。

一般来说,油品成本应该包括生产原材料和辅料,以及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或者说,油品价格由“原材料成本”+“边际利润”构成。

通常,我们使用“裂解差价”的概念,描述某一油品的市场价格与原油的市场价格之差。

在油品市场上,裂解差价是衡量企业盈利状况的一种指标,也是市场供需关系的一种反应。

当裂解差价走高时,炼厂的利润扩大。

意味着:或者油品价格上涨,或者原油价格下降,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其结果是炼厂利润增加。

当裂解差价走低时,意味着:或者油品价格下跌,或者原油价格上涨。

这种价差的变化,通常暗示着价格的未来走向。

影响价格的其他因素
1.季节性影响
季节性主要是指随着季节的交替而产生的需求量不同的情况,石化终端产品的季节性消费情况直接带动上游石化产品的产销变动,从而进一步引发价格的相应波动,形成一定的季节性交替。

在石化产业链中,还有一些环节具有季节性特点,包括原油等。

2.相关商品价格走势
由于相关商品价格价格具有较强的替代作用,其价格变动也直接影响到石化产品价格走势,如PTA和棉花,由于其都是纺织品的直接上游原料,所以它们之间具体较强的替代作用,价格走势也具有一定的联动性。

3.人民币汇率变化
人民币汇率变化直接影响到石化中间体及上下游产品的进出口价格,将直接影响到该系列商品的进出口竞争力情况。

如对PTA而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人民币升值降低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

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按美金计价的进口PX 价格更加具有吸引力,有可能促使相应的报价上升。

4.国家宏观政策法规对价格的影响
国家宏观政策法规对价格的影响主要包括进口关税、出口退税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取向等等。

进口关税直接影响到进口商品的成本,出口退税反应在出品商品在国外的竞争力情况,而国家产业政策取向则直接影响到某个产业或领域在未来的发展状况,对未来产品的供需情况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关况具有较强的联动作用。

总之,石化产业链较为复杂,且各品种具有各自的特点。

如PTA与纺织品市场密切相关,而LLDPE与农膜市场密切相关。

这就导致了各个品种还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尽管原油价格的影响完全相同。

鉴于我国的农业生产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有限,因而LLDPE领先于原油价格恢复上行,这就是一个“减缓、阻断、甚至逆转原油走势”的典型案例。

/JL2008121200000451.s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