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六副》学案
对联六副教学文档
1.下面加“月送花香浮小院”的一句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题)
A.绿叶红花映山前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D.风吹萤火到满园
2.对联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胜迹联、育志联等等,假如今天恰逢你的爷爷或奶奶做大寿。请你从下面四副对联中选一
北朝南函里新居B.红梅点点春意浓浓
C.福分洋洋如东海鹤寿悠悠似南山D.古人却向书中见男子要为天下奇
自我评价
本课上,对于对联的知识渗透还不错,只是对于本课的诵读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
2、根据六副对联,思考对联应有哪些特点;
3、当堂背诵并小组内默写。
三、结果汇报
对联的特点:1、字数相等,2、词词相对,3、读来顺口,4、内容相关。
由于学生对于平仄不理解,这里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补充。
补充:平仄相对。(平:阴平,阳平;仄:去声,入声。)
四、课堂点拨:
对联始于五代,至今它仍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在我们的大门外,我们每逢春节也会张贴。如何张贴才是正确的呢?切记:1、上联末尾一字应为上声或入声,贴右边;下联末尾一字应为阴平或阳平,贴左边。
五、课堂检测
1、看谁背得快。
给学生五分钟让他们竞背。
2、对联相应习题
1、“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是一副四字对联。请根据扩展后的下联,在方格中填写一字,组成一副对仗工整的五字联。
上联:轻风细柳
下联:淡月隐梅花
2、邻居王阿姨家的对联贴反了:“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被贴在了左边,“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被贴在了右边。请你依据对联的有关知识,用得体的语言向她说明。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有关知识:上联,末字是仄声韵(一般是第三声、第四声),贴在右边;下联,末字是平声韵(一般是第一声、第二声),贴在左边。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对联六副》教案 (新版)苏教版.doc
(3)、内容:可赞美壮丽山河,抒发爱国情怀;可寄托理想抱负,表达爱憎感情;可祝愿事业兴旺、生活美满,向往丰收、吉祥与健康。
3、对联的特点:
①对联的字数不限。
②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能完全对称。
③上下联的语句结构相同、词性相同。
④上下联相对应的字要求平仄相对。(严对 宽对)
四是修辞技巧别具一格。
6、欣赏六副对联(见课件)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
1、配对联
2、修改对联(见课件)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
课外搜集有趣的对联加以欣赏,并与同学共同分享。
自主备课记录
自主备课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板书
设计
对联六副
对联也叫对子,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是由两个对偶句组成的文体。
上下联中忌讳在同一位置使用同一个字
教学反思
难点:学会欣赏对联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
1、导入新课
2、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每副对联的含义,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对联的一些常识,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3)、学会欣赏对联的方法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1、查找、收集、交流有关对联的起源、类型、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对联六副》教案(新版)苏教版
时间
地点
七年级办公室
召集人课题ຫໍສະໝຸດ 课时1课时(总第课时)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
三维
目标
1、理解每副对联的含义,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对联的一些常识,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七年级语文上册《对联六幅》教案 苏教版
能运用所学对联知识对简单对子。
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对联导学:
1、对联的来龙去脉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就是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在左右门,用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写在桃木板上。宋代以后,在民间,新年悬挂春联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的诗中有这么一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对联盛况的真实写照。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4、对联的特点:
(1)字数相等,句式一致。(2)词性相对,结构相同。(3)内容相关,不能重复。
(4)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此外,张挂对联,传统作法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不能颠倒。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下联是:。
(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古都南京,历史名城。南朝旧事、明代遗韵、民国风雨,都在这座古城留下了深深地印痕,浸染出浓浓的意蕴。玄武湖舒展,鸡鸣寺空灵,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夫子庙的热闹繁华,无不让人流连忘返。不少地名还可以组成比较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例如:
石头城对燕子矶朝天宫对阅江楼凤凰台对麒麟门
4、学海无涯勤可渡
教学反思
下联:炼钢铁意志
2、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3、上联:《朝花夕拾》忆亲人师长,
下联:。
(六)据前写后
仔细揣摩甲句的特点,找出规律后,在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组成与甲句对应的句子,填在乙后的横线上。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诵读欣赏对联六副学案苏教版
《对联六副》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对联的一些常识。
2.理解每副对联的含义。
3.熟读成诵。
【学习重点】理解每副对联的含义。
【学习难点】能用所学的对联知识对对子。
一、默一默
1.湖南岳阳楼对联
2.杭州岳墓对联
3.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4.山海关孟姜女庙联
5.集句联
6.方志敏卧室联
二、读一读
结合课下注释,说说每副对联的意思。
1.
2.
3.
1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2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4. 5. 6.
三、想一想 1. 通过学习,同学们能说说对联该怎样来对吗?
2.在掌握了对联的基本要求之后,下面我们就来对几副对联:
(1)上联: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梁山聚义。
下联:西游记, , ,。
(2)这副对联出自我们的课文《幼时记趣》
耳闻夏蚊如雷
(3)这副对联出自我们的课文《寓言二则》
楚子刻舟求剑,舟行丢剑。
,
四、课后作业
1.读名著写读书笔记
2.背诵《春》。
对联六副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主备人:沈从国审核人:准印:《对联六副》导学案日期:______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_ 组名:______ 评价: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对联由来,欣赏对联文化。
2.能赏析本文的六副对联,并作为知识牢固积累起来。
【学习重点】能牢固积累本文六副对联,并能有自己的赏析。
【知识链接】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
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对联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部分对联才需要押韵)。
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
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分类:1、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2、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
(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3、挽联:哀悼死者用。
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4、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5、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
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6、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
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对联六副》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有关对联的趣味故事,如“唐伯虎对联招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结束后,提出问题:“你们觉得对联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对联的定义和特点。
(2)情境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对联的实物图片和相关故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对联的魅力。
(3)实践性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对联创作和展示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教学策略:
(1)注重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2)强化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对联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古诗文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悟。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学形式充满好奇,但可能对联的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对对联的欣赏和创作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发现对联的魅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掌握对联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此外,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教学活动应注重趣味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升他们对语文的学习热情。
2.学生分享自己对对联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对联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如字数、断句、平仄、对仗等。
3.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对联六副——对联漫谈 学案
《对联六副——对联漫谈》学案大观楼长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雾鬟风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对仗歌谣(节选)天对地,地对天。
日月对山川。
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
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溪对谷,水对山。
峻岭对狂澜。
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
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猜对联活动猜地名:a.请大家根据对联所写内容,来推测一下这几幅对联应该属于昆明的哪些风景名胜区:1.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
()2.与岳阳、黄鹤相衡,一样雄奇,各有大名垂宇宙;揽昆海、碧鸡之胜,同来眺赏,莫将佳日负春秋。
()3.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佛楼台。
()4.高山仰止疑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
()b. 根据对联所写内容,请大家来推测下面的对联应该属于我国哪些风景名胜区:1.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2.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
()3.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猜人物:1.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清湘应识九歌心。
()2.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云霄;幽思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3.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
()4.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5.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
()6.风月湖山,是五华胜地;刚严贞介,为一代伟人。
()猜行业:1.酿成春夏秋冬雨,醉倒东西南北人。
()2.悬将小日月,照澈大乾坤。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对联六副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诵读欣赏对联六副一、学习目标:1、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2、学会诵读和赏析对联;3、把握对联特点,能拟写和创作对联。
二、学习重点、难点:1、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2、学会诵读和赏析对联;3、把握对联特点,能拟写和创作对联。
三、学习方法:讨论、讨论、评点、探究四、课前导学:1、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2、对联的起源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对联作为春联出现在门上是在公元959年的除夕,后蜀主孟昶曾亲自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挂在寝门的两边,称为“题桃符”,距今已有一千多年。
至宋时推广用在楹柱上。
后至明代,经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贴春联方成为我国民间的一大习俗。
这一习俗还流传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并由华侨带到欧洲、美洲及大洋州。
3、对联的种类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婚联:互敬互重,红莲并蒂相亲相爱,比翼齐飞寿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挽联:寿终德望在身去音容存名胜联: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集句联:桃花尽日随流水江月何年初照人集唐诗。
上联:张旭《桃花溪》下联: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行业联:但愿世间人常健,何愁架上药生尘4、对联的形式正对: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反对:心平积福欲重招殃串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5、猜猜下面每组句子中的两句话分别指的是哪个省份(或城市)⑴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⑵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⑶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⑷荆花吐艳香江瑞()莲蕊临风镜海清()五、质疑讨论:1、选择你喜欢的对联进行赏析★《湖南岳阳楼对联》对联:赏析:★《杭州岳墓对联》对联:赏析:★《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对联:赏析:★《山海关孟姜女庙联》对联:赏析:★《集句联》对联:赏析:★《方志敏卧室联》对联:赏析:2、对联在语言形式方面主要有哪些特点?六、引导梳理:1、对联的相关知识:2、对联的特点:七、反馈矫正1、“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是一副四字对联。
七年级语文上册《对联六副》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
对联六副(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每副对联的含义,熟读成诵。
2、让学生初步了解对联的一些常识,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趣”为先。
3、学会欣赏对联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导入课文: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不仅种类多、形式广,内容与语言风格也丰富多样,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对联既可用于赞美壮丽山河,抒发爱国情怀;也可用于寄托理想抱负,表达爱憎感情;还可祝愿事业兴旺、生活美满。
对联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婉约纤巧;有的含蓄凝练,有的晓畅明达;是我国文学花园里的奇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一独特有趣的文学样式。
在扬州大明寺的弥勒佛旁有一副很有趣的对联,上联是“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有哪位同学能对得出它的下联?(生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二、了解对联的历史以及分类历史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二神名。
传说善治恶鬼,故旧时民间奉为门神),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历史时期。
五代是指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人们才开始把对联题于桃木板上。
五代时期出现了第一幅春联,从此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此后,对联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对联的种类也很多,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在什么地方看见过“对联”?(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做简短的概括——贴在门上迎庆春节的叫“春联”、题在相对的两根柱子上的“楹联”、挂在堂屋正面墙上的叫“堂联”等等。
从用途上看,祝寿用的叫寿联,结婚用的叫婚联,悼念死者的叫挽联,用于风景名胜处的叫名胜联……(堂屋是旧式民居的起居活动空间,一般在房屋中间,又称“客堂”。
)三、理解六副对联的含义,熟读成诵(对联真是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啊,请大家打开书本115页,我们共同来赏析几副对联)1、提到湖南的岳阳楼,你会想到哪篇文章?(就让人想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中有一句千古名句,表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你知道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对联六副》教案
《对联六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对联的一些常识,2、学会欣赏对联的方法,能运用所学对联知识对对子。
3、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课文:1、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不仅种类多、形式广、内容与语言风格也丰富多样,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一独特有趣的文学样式。
2、了解对联的历史以及分类(1)、对联的起源: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
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2)、对联的类型:A、从张贴处上说春联:贴在大门迎庆春节楹联:柱子堂联:堂屋墙上B、从用途上说:寿联:祝寿婚联:结婚挽联:吊唁题画联:题画上交谊联:赠友人名胜联:风景名胜处C、从内容上说:可赞美壮丽山河,抒发爱国情怀;也可寄托理想抱负,表达爱憎感情;还可祝愿事业兴旺、生活美满,向往丰收、吉祥与健康。
二、二、整体感知要求:理解六副对联的含义,熟读成诵方法:诵读及通过同学们的赏析来理解六副对联1、湖南岳阳楼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题于湖南岳阳城楼。
上联写洞庭湖景,下联暗引范仲淹《岳阳楼记》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写爱国爱民的情怀。
)2、杭州岳墓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副对联是杭州西湖畔岳飞墓阙门楹联。
上联赞岳飞“精忠报国”;下联鞭秦桧卖国。
)3、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对联六副——对联漫谈
《对联六副——对联漫谈》教案【教学目标】1、在课文六副对联学习的基础上,了解对联的特点及基本知识。
2、品味对联的形式与内容美,尝试写作一些简单的对联。
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把握对联平仄、对仗等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尝试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赏析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教学时数】一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大家猜猜谜底应该是什么呢?(打一种文学形式)学生答,教师强调:确切点说应该是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们对它并不陌生。
大年三十,家家贴对联,户户挂对联,商场卖对联,春晚节目中还能看对联。
但关于对联我们又有多少真正的了解呢?什么是对联?它有哪些基本特点?怎样写简单的对联?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这个奇妙的世界吧!二、整体认知:(一)对联的含义:对联往往书写或镌刻、悬挂于门壁、楹柱或其他器物上,所以又叫对子、楹联、楹贴,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化样式。
它是用上下两联形式相对、内容相关的语句结构组成的一种汉语言艺术和装饰艺术,是社会生活高度凝练化、艺术化的反映。
正所谓是:对地对天,天地有情皆可对;联古联今,古今无事不成联!(二)对联的起源: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对联由“桃符”演化而来。
“桃符”是一种画有神像的桃木板,在门两边贴这种桃木板被认为有避邪的作用。
说到“桃符”,我们之前学过王安石的一首诗,有哪位同学能回忆起来?(提示: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后来,人们又在“桃符”上书写相对称的字,就演变成了我们今天的对联。
(三)对联的特点:1.学习大观楼长联,初步感知家乡对联文化之美咱们家乡昆明历史悠久,风景名胜众多,楹联佳作也极为丰富,这已成为昆明传统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对联六副》导学案
对联六副学案课时:一课时使用时间: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对仗、平仄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学习重点】通过鉴赏、分析,掌握对联的基本常识,并尝试对对子。
【知识链接】1.对联又叫对子、联语,是我国独有的文学样式。
2.对联的种类很多。
从张贴处上说有:门联、春联,楹联(题在两根相对的柱子上)。
从用途上说有:寿联、婚联、挽联、题画联、交谊联、名胜联。
对联不仅仅是文字游戏,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博采众长,集赋之丽、诗之阔、词之婉、曲之白于一身,不但具有实用性、观赏性、文学性、艺术性,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一、课前预习检测:1. 结合注释,了解这几副对联的写作背景,回答下列问题。
(1)湖南岳阳楼对联是一副联,下联引用了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名句。
(2)集句联是集对仗成联。
这一联是集王勃中的两句而成,常用作春联。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佞.臣千仞.3.在理解的基础上争取背诵。
(1)青山有幸埋忠骨,。
(2)海纳百川,;壁立千仞,。
4.根据下列要求搜集对联,每种不少于两副。
(1).春联(2).寿联(3).婚联(4).名胜联【课堂巩固提升】(10分钟)用课堂学习到的对联知识,完成下列练习。
一、20XX年央视春晚“中华大联欢”非常精彩,其中的四幅对联更是锦上添花,表达了人们对祖国、对未来的歌颂,激荡起人们心中不灭的热情。
其中哪一副对联最合适用来赞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春融百族大联欢俏春犹俏岁启九州新画卷牛岁更牛横批:普天同庆B.火树银花醉良宵莺歌动地国泰民安逢盛世牛气冲天横批:四海同春C.五福临门燕哺和谐春意暖八方凝爱牛耕锦绣世情浓横批:放飞希望D.金牛送福绿柳迎春盛景当惊世鼓乐和鸣龙狮劲舞神州共举杯横批:祖国强盛二、下面是打乱的三副对联,请你运用你所学过的对联知识进行匹配,配出两副来即可。
东风吹出千山绿四面荷花三面柳九天日月开新运万里笙歌乐太平春雨洒来万象新一城山色半城湖1.,。
苏教版七年级教案 《对联六副》公开课
《对联六副》学习目标:1、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梳理对联的有关对联的知识。
2、对自己喜欢的对联进行赏析。
3、能运用所学对联知识对对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
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
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
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 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
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执教鞭责问晓岚。
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
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
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看了这副对联,大家都会哑然失笑,都回佩服纪晓岚的聪明机智,这副对联既对得工整,又痛骂了石先生。
同学们是不是也想成为纪晓岚那样能对出妙对的人?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联六副》,学完了也来对一对。
二、梳理有关对联的知识:1、看来大家课前搜集了不少材料,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准备小组发言,介绍有关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等方面的知识。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评价。
苏教版对联六副教学设计
对联六副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的基本常识,掌握对联的相关特征;2.理解每副对联的含义,熟读成诵;3.尝试创作对联,学以致用。
2新设计该课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亮点:1.以语文活动推动教学。
全课环绕对联这一教材内容,以“识——赏——品——习”四大活动贯穿全课。
让学生在相关的语文活动中完成对对联的认知、品析、运用,真正做到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2.语文活动情势多样。
“识对联”这一活动中,主要是组织学生在以各种情势诵读课文六副对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赏对联”这一活动中,在引导学生探讨“山海关孟姜女庙联”之妙的基础上,师生共赏课外引进的四副“奇奇妙趣”对,在赏妙中激趣;“品对联”这一活动中,引入微课教学,把课堂引向纵深;“习对联”这一活动中,由对词到对句,由学生独立思考到小组合作完成,由教师“扶着走”到“放手学生自己走”。
3.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并重。
既重视引导学生对对联有准确而全面的认识,也重视引导学生认识体味对联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人文、历史内涵,从而体会对联这一传统文学样式的特殊魅力。
4.有教师预设,更重课堂生成。
3学情分析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情势,不仅种类多、用途广,而且内容与语言风格丰富多样,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针对这一特定的教学内容,我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分析:1.“已知”:初一学生通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积累了一定量的古诗;在生活中,与对联有一定的接触。
2.“未知”:对联作为传统的文学艺术情势,学生对它的认知与积累非常有限。
要想让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掌握对联的所有知识并灵活运用,这是非常困难的。
3. “能知”:通过对课文的六副对联的学习,了解并掌握对联相关特点以及创作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简单的创作,应该是可以的。
4. “想知”:品析对联的“奇奇妙趣”及“丰富内涵”,在创作中体味语言文字的妙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是学生在本课学习中的乐与趣。
【初中语文】(苏教版)诵读欣赏:对联六副教案1 苏教版
诵读欣赏对联六副丹阳市实验中学顾杰【教学目标】一、了解关于对联的一些常识。
二、理解每副对联的含义。
三、熟读成诵。
【重点、难点】一、理解每副对联的含义。
二、熟读成诵。
【课型方法】自读、讨论、讲解相结合【电教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不仅种类多、用途广,而且内容与语言风格丰富多样,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对联的种类很多。
除贴在门上迎庆春节的春联(也叫门对、春帖)外,还有题在相对的两根柱子上的楹联、挂在堂屋正面墙上的堂联等等。
从用途上说,祝寿用的叫寿联,结婚陈列的叫婚联,吊祭死者的叫挽联,题在国画上的叫题画联,赠友人的叫交谊联,用于风景名胜处的叫名胜联……对联既可以用于赞美壮丽山河,抒发爱国情怀;也可用于寄托理想抱负,表达爱憎情感;还可祝愿事业兴旺、生活美满,向往丰收、吉祥与健康。
对联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婉约纤丽;有的含蓄凝练,有的晓畅明达;有的幽默隽永,有的讽刺辛辣,是我国文学园囿中的奇葩。
二、理解每副对联的含义1、湖南岳阳楼对联是流传已久的名胜联。
上联概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下联暗引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由眼观湖山联想到百姓的忧乐,切景切事,抒发爱国情怀。
2、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衙对联是他赴广州查禁鸦片后在两广总督任上所作,借联抒怀自勉。
虽仅16个字,却气势磅礴,表现了作者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3、徐渭题写的山海关孟姜女庙联也属名胜联。
作者借山海关居高临下之势,写海阔天空、碧水白云之壮丽景色,用海水每天的涨落与浮云的消长表达人们对传说中的孟姜女不辛遭遇的同情和千里送寒衣的执著精神的崇敬。
4、集句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至今常见的春联,以天、地、人、物都非同寻常,表现人们的良好祝愿并有吉祥之意。
5、方志敏卧室联托物言志,表现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为革命事业顽强奋斗的精神与坚贞的情操,语言极为晓畅明达。
三、对联在语言形式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联的字数不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六副》导学案
年级:初一年级备课组备课老师:聂萍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了解对联的一些相关常识。
2、理解六副对联的含义。
3、学会欣赏对联并尝试写对联。
课前预习1、六副对联熟读成诵。
2、学生查找有关对联的资料:如对联的起源、分类、特点以及写对联的要求。
阅读理解一、对联的起源:
二、六副对联,你最喜欢那一副?说说理由。
:我最喜欢的是:
理由:
三、对联的特点:
四、对联的分类:
五、对联的规则:
课堂训练1、行业联连线:
(上联)千秋伟业千秋福裁缝店
(下联)一寸光阴一寸金
(上联)察及秋毫如照烛照相馆
(下联)看来老眼不生花
(上联)一剪喜成百家愿理发店
(下联)寸尺巧量万客心
(上联)但愿世间人长寿钟表店
(下联)不惜架上药生尘
(上联)体态须眉都活泼眼镜行
(下联)心神毫发不参差
(上联)虽然毫末技艺
(下联)却是顶上功夫中药铺
2、对联寻亲:
(1)、人梯巧搭登攀路A、水深不乏破浪舟
(2)、学海无涯勤可渡B、阵阵渔歌卷春风
(3)、山高自有人行路C、雨滋桃杏万户红
(4)、风吹杨柳千门绿D、书山有径志能攀
(5)、点点轻舟腾巨浪E、心血勤浇栋梁材
3、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
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请根据对联知识修改昆明黑龙潭的这副对联:上联:两树梅花一潭水
下联:烟雨四时半山云修改后:
作业1、结合《幼时记趣》和《郑人买履》,对出下联:
上联:耳闻夏蚊如雷上联:楚子刻舟求剑,舟行丢剑。
下联:下联:
2、赞美老师的对联:
上联:三尺讲台迎冬夏
下联:
3、对对联:
上联:诚实守信立根本上联: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下联: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