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延长油田油气勘探的研究

合集下载

油田开发后期的地质挖潜增效措施

油田开发后期的地质挖潜增效措施
3. 结论
3.1 总结
本文对油田开发后期的地质挖潜增效措施进行了系统性的探讨和总结。通过综合地质解释、地质模型构建、油藏评价技术、采收率提升技术和挖潜增效措施的介绍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总结:
地质解释和模型构建是油田开发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精准的地质解释和模型构建,可以更好地了解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储量分布,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油田开发后期的地质挖潜增效措施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随着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和持续,油田的开发后期管理变得尤为关键。在油田开发的后期阶段,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和挑战,如油井产量下降、采收率降低、地质储量衰减等问题。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地质资源,挖掘更多的潜力,成为油田开发的新课题。
在油田的后期开发中,必须加强地质方面的工作,通过深入综合地质解释,以及建立准确的地质模型,实施科学的油藏评价技术和采收率提升技术,以实现挖潜增效的目标。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更好地保护地质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油田开发后期的地质挖潜增效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油藏评价技术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开展油藏动态模拟和模拟预测,对油田的产量进行预测和优化,为挖潜增效提供更科学的依据。综合利用地质解释、地质模型构建、油藏评价技术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和产能,实现油田的持续开发和增效。
2.4 采收率提升技术
采收率提升技术是油田开发后期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采取合适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增加油田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主要的采收率提升技术包括油藏改造技术、增产措施和提高采收率的注水、压裂技术等。
改进油藏压裂技术和加强油藏调剖技术也是挖潜增效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压裂工艺和调剖剂选择,可以有效地提高油藏的渗透率,增加原油产量。提高采收率和降低油井产量波动也是挖潜增效的重要环节。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油田的整体产油效率,实现油田挖潜增效的目标。

延长东北部探区构造与油气分布关系研究

延长东北部探区构造与油气分布关系研究

延长东北部探区构造与油气分布关系研究作者:李向东马二平孟旺才于珺张洪美黄峰张格胡春桥张宁来源:《西部资源》2018年第06期摘要:目的:明确延长东北部探区构造特征,研究构造对油气富集规律的控制作用。

方法:通过精细地层划分对比、地下水矿化度类型分析,确定断层分布特征及微构造对本区油气富集规律的影响控制,找出油气分布规律,为后期勘探指明方向。

结果:断层及伴生的隐性裂縫,为本区石油聚集成藏过程中重要的运移通道,对油气运聚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微构造捕获油气,在优质储层构造高部位聚集成藏。

结论:断裂和隆起相间的微构造格局相辅相成,共同控制了研究区油藏分布特征。

关键词:延长东北部探区;基地断裂;微构造;油气富集规律前言延长油田东北部探区位于榆林市南部、陕北斜坡的东北部,涉及子洲、横山、靖边3个采油厂,区域面积约5000k㎡。

本区基本为岩性油藏,随着资源矛盾日趋严峻,后备资源面积日益减少,资源拓展受到制约。

目前勘探开发含油层系单一,纵向上基本只有单层含油,资源纵向拓展成效不明显。

从地质条件看,低渗透、隐蔽性是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层的基本特点,油层在横向上变化大,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低渗低产以及高含水的问题更加突出。

从构造环境看,区内局部构造较为复杂,部分区域鼻隆、裂缝发育,储层特征复杂,距烃源岩发育区较远,油源较差;资源丰度低,油藏分布零散,连片性不强;油气的分布及聚集程度受众多因素控制,规律性不明显,勘探盲目性较大。

1.延长东北部探区构造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构造具有稳定性和活动性两重性。

盆地的整体升降、斜坡宽缓、地层水平、缺乏背斜及接触整合等为稳定性的体现;基底镶嵌增生、边缘弧形构造发育、坳陷中心由老而新自西向东迁移以及后期周边断陷等为活动性的体现。

鄂尔多斯盆地不仅是一个四周均被活动断裂或深大断裂所围限的非规则多边形断块,在盆地内部还存在大量规模不等的基底断裂。

研究区位于伊陕斜坡北部,基底断裂贯穿全区,内部构造相对简单,地层平缓,坡降一般小于10m/km,低幅度隆起发育。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滩油田延长组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滩油田延长组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盆地马家滩油 田延长组 的油气来源 、 储集 条件 、 盖层条件 、 油气运移 、 圈闭形成与 分布等油气 成藏 的基本条 件进行分 析研究 。研究表明 , 长 7油层组为马家滩油 田最 主要油 气来 源 , 长1 0油层组 为其 主要储 集层 , 长l 0油层组顶部泥 岩 为主要盖层。马家滩油 田断层发育 , 断层 圈闭为主要圈闭类型 , 断层 油气藏 为该 地 区主要 油气藏类 型。有 机质生烃 作用作为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来源 , 断层 为油气主要垂向运移通道 。马家滩油 田具有 3大有利勘探 区块 , 即马家滩 、
鄂 尔 多斯 盆地 马家 滩 油 田延 长 组 油 气 成 藏 规 律 研 究
马 国 良
(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山东 东营 2 5 7 0 2 2 )
摘要 : 本 文以油气成藏 的基 本理论 为指导 , 以测井 、 录井 、 分析测试等 资料为依据 , 结合 前人 的研究 成果 , 对鄂尔 多斯

沉 积 与 特 提 斯 地 质 s e d i … 0 l 0 g y a n d T e t h y a n G e 0 l 。 g y V 0 J 1 u . n 3 . 5 2 0 N 1 o 5 . 2
文章编号 : 1 0 0 9 - 3 8 5 0 ( 2 0 1 5 ) 0 2 - 0 0 3 5 - 1 0



TH y 5
油 层 组
长 1
厚 度( m )
O — , 2 40
划 分 依 据 暗色 泥岩 、 泥质 粉砂 岩 、粉_ 细 砂 岩不 等 厚互 层 ,夹碳 质 页 岩 或 煤 层
湖 盆 演 化 阶 段 平 缓 坳 陷 湖 泊 消 亡

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措施浅谈

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措施浅谈

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措施浅谈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油气田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化,许多油气田进入了开发中后期阶段,产能逐渐下降,采油难度逐渐增大。

为了提高油气田的产能,延长油气田的生产周期,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措施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研究背景中涉及了多种增产技术,包括水驱采出工艺技术、CO2驱开采技术、聚合物驱技术、地面改造技术以及重燕工程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油气田的采收率,延长油气田的生产寿命,为油气资源的有效利用做出积极贡献。

对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意义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措施是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油气田的产量和延长油气资源的利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提升,油气田的储量逐渐减少,勘探难度加大,因此需要采用一系列增产措施来提高采收率和延长油气田的生产周期。

研究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措施,有助于深入了解油气田地质条件及油气流体性质,探索更有效的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手段。

研究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措施,可以为我国油气田的可持续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对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的增产措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是促进我国石油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2. 正文2.1 水驱采出工艺技术水驱采出工艺技术是油气田开发中后期增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注入水来增加地层压力,推动油气向井口方向运移。

水驱采出工艺技术包括常规水驱和辅助驱油技术两种。

常规水驱是指通过注入水来增加地层压力,减少油井产能下降的速度,延缓油田的老化。

这种技术适用于中小型油田,在适当的注水压力下,可以有效地提高油井的产量和采收率。

辅助驱油技术包括人工提高地层压力、改善水驱过程的效率和提高开采效果等方法。

注水井的选址和注水井之间的关系是影响整个水驱采出工艺技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于对延长油田油气勘探的研究_0

关于对延长油田油气勘探的研究_0

关于对延长油田油气勘探的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和人民的生活都有油气资源有着非常大的需求,我国的油气在供给上始终存在缺口,对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延长油田位于陕西境内,是我国大陆最早发现和勘探开发的油气田,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传统的勘探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油气田的开发需要,所以用现代科技新方法对延长油气田的勘探是大势所趋,本文对几种重大技术勘探方法进行了介绍,旨在为延长油田气田的勘探做出新的指导方向,为延长油田的开发做出贡献。

【关键词】延长油气田勘探技术问题研究随着社会对油气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以及我国油气资源供给的不足,对油田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已经成为迫切的任务。

对于延长油田这样已经经过百年开发的油田需要应用新的现代勘探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勘探开发,近年来我国在油气勘探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的成果,具有显著地效果和作用。

延长油田具有很多油田共同的特点,开发难度不断增大,地表情况和地质结构也有变化,变得越来越复杂以及岩性等方面的问题都加大了勘探开发的难度,传统的勘探技术已经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本文主要对一些重大的勘探技术进行了介绍,同时提出了未来油气勘探所面临的问题,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引起研究的重视,并得到最终的解决。

1 油气勘探的重大理论技术成果近年来油气勘探理论研究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并已经形成了一些完善的技术成果,正在油气田的勘探中应用,延长油田的勘探也在进一步发展,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其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提供了重大技术支持。

本文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勘探技术成果:1.1 岩性地层油气地质勘探技术根据实践所得数据来看,岩性地层油气勘探所得油气储量占的比例最大,近年来,这一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在勘探的地质条件和类型上也有较大突破,例如大型三角洲地区以及盆湖中心地区等都成为岩性地层油气地质勘探技术的勘探对象。

在油气资源的分布勘探上,以及在这一技术的相关配套工艺技术研究上,例如储层预测和烃类检测技术、低渗透油层识别技术等方面也都有了新的进步和发展。

延长油田石油地质特征研究d

延长油田石油地质特征研究d

延长油田石油地质特征摘要:延长油田勘探开发目的层为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属低孔隙度、特-超低渗透率。

其石油地质特征表现为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岩性,岩性和成岩作用控制物性,物性控制含油性,缺乏局部构造,为典型的岩性油藏。

冲积层序的低位体系域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和高水位体系之间的相对低水位体系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本油田的主要储集层段。

本文在储层沉积相研究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储层砂体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结构特征以及油气富集规律。

关键词:延长油田长6 特-超低渗岩性油藏沉积微相1 前言延长油田是我国石油勘探开发最早的油田之一,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勘探开发历史,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延1井”即位于此。

截止2003年底延长油田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1206×104t,含油面积215.5km2(图1)。

近年来,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和油层改造工艺的进步,油田勘探开发步伐稳步加快,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2003 年原油产量达25×104t。

其特-超低渗、浅埋藏油层的储集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2 区域地质条件延长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区域构造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地层倾角小于1°,千米坡降为7~10m,内部构造简单,局部具有差异压实形成的低幅度鼻状隆起(图2)。

区内第四系直接不整合覆盖在三叠系延长组之上,钻井资料仅揭示了三叠系延长组中、上部地层。

其中,延长组长1油层组残留厚度变化很大(0~200m)其它层段厚度比较稳定。

勘探开发目的层为延长组长6油层组,自上而下划分为长61、长62、长63、长64四个油层亚组。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时为大型内陆湖泊。

晚三叠世中—早期(T3y2沉积期)是湖泊发育的全盛时期,沉积了广泛分布的油页岩,是盆地内的主要生油岩,为中生界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晚三叠世中—晚期,随着湖盆的不断萎缩,湖泊外围以河流与三角洲沉积为主,北东部斜坡上以河控三角洲为主体的沉积物呈裙边状分布,平面上相带分布明显,由东北向西南依次为冲积平原相,三角洲平原相,三角洲前缘相,前三角洲相和半深湖—深湖相。

研究分析延长石油页岩气勘探技术

研究分析延长石油页岩气勘探技术

研究分析延长石油页岩气勘探技术【摘要】随着西方国家岩气勘探技术不断发展,页岩气资源勘探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发展,引发了新一轮的资源开采技术发展热潮。

现在已经有十多个国家确立开展了页岩气资勘探与页岩气资开发工作。

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下,我国应不断发展和利用页岩气勘探技术,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石油页岩气勘探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研究分析延长石油页岩气勘探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的天然气资源,其存在于泥页岩地层中,以游离和吸附状态存在于其中。

该页岩气形成及其富集独特,广泛分布于盆地内的页岩烃源岩地层中。

相较于常规天然气,页岩气开发其生产周期长、寿命长,而且从开采条件中可以看出,所开采的页岩层其厚度大,分布广发,含气量较大,这使得页岩气可稳定持久产气。

1 世界页岩气发展现状从相关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全球页岩气资源量远远超过全球常规天然气资源量,其主要分布地区为北非、中东、拉美、中国、中亚、北美。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是页岩气可探明资源最多的国家。

而我国的页岩气资源也较为丰富,有待进一步开采使用。

1.1 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当前,全球范围内唯一可实现商业开采利用页岩气的地区是北美。

其中北美国家中,美国页岩气的开采最早也使用最为广泛。

1821年,美国开始开采页岩气,所开采出来的产量相对较小,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开采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科技不断发展,页岩开采中所采用的水力压裂技术和水平钻完井技术得到完善发展,进一步推进了页岩气的生产发展。

其中开采页岩气产能较高的地区多位于Illinois盆地、Michigan盆地、美国东北部地区、NorthLouisiana盆地。

继美国页岩气开采发展之后,加拿大也对页岩气进行有效开发勘探试验。

据加拿大相关部门对页岩气勘探数据进行统计,探明发现其页岩气主要存储分布于东南部Quebec、Saskatchewan 地区、BritishColumbia等地区。

其中东南部的泥盆系页岩、侏罗系及古生界页岩等也具有可开发潜力。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油气勘探开发进展与展望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油气勘探开发进展与展望

injection was established.The natural decline rate of oi1 fields decreased from l 8-22% to 1 2.6%.Efrective development of 1ow—grade oi1 fields
had been achieved.In natura1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by putting forward a new theory of”sand bodv distribution was controlled by
第 23卷 第 1期
中 国 石 油 勘 探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18.01.004
2018年 1月
陕西延长石 油 (集 团 )有 限责任公 司 油气勘探开发进展 与展望
王香 增
(陕西延长石 油 (集 团)有 限责任公 司 )
arkable results .
In the aspect ofpetroleum exploration.the theory of”alternate accumulation
of o was put forward.Throu【gh quantitative simulation of oil transportation and aggregation.exploration breakthrough of Lower Yanchang
Shanxi Yanchang Petroleum (Group)Co.,Ltd
W ang Xiangzeng

延长天然气探井钻井液体系优化研究与应用

延长天然气探井钻井液体系优化研究与应用

延长天然气探井钻井液体系优化研究与应用
作者:王香增, 高瑞民, 吴金桥, 汶锋刚, 李伟
作者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
1.王光磊.周延军.陈明.李文飞.窦玉玲沙特风险区块高压深气井钻井技术[会议论文]-2009
2.李同锋.高瑞民.刘秀红.田常青.高亚楠中原油田濮二污降低污泥水处理技术[期刊论文]-油气田地面工程2002,21(4)
3.王香增.高瑞民.吴金桥.汶锋刚.李伟延长天然气探井钻井液体系优化研究[期刊论文]-应用化工2010,39(3)
4.郑勇.高瑞民.曹莘.孙建华.张荣.邢淑玉.ZHENG Yong.GAO Rui-min.CAO Shen.SUN Jian-huan.ZHANG Rong. XING Shu-yu FTG压裂裂缝处理液的研制与应用[期刊论文]-钻井液与完井液2005,22(3)
5.高瑞民活性SiO2纳米粉体改善油田注水技术研究[期刊论文]-油田化学2004,21(3)
6.李同锋.郑勇.高瑞民.于洋.曹莘.易明新压裂裂缝处理剂的研制及在油井增产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1,30(5)
7.刘广道.陈照刚.朱军长春岭超浅层大位移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研究[会议论文]-2009
8.潘志勇.宋生印.上官丰收.冯耀荣.王新虎.申昭熙套管外表面均匀磨损和偏磨损后的挤毁试验研究[会议论文]-2009
9.王希勇.朱礼平.张驰.姚志泉大邑地区大斜度井钻井难点分析及对策[会议论文]-2009
10.程宝生.高瑞民.刘淑萍桥口油田注水压力升高原因与治理措施[期刊论文]-油田化学2002,19(3)
本文链接:/Conference_7255213.aspx。

浅谈延长油田的地质特性

浅谈延长油田的地质特性

浅谈延长油田的地质特性摘要: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延长石油油田的勘查目的油层,主要石油地质特点为: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岩性;成岩作用的控制物性,以及缺乏局部构造等。

本文基于储层沉积相研究,对研究区域的储层砂体的岩石特征与成岩作用以及孔隙结构特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延长油田;地质特征;岩性油藏延长油田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大型油田之一,从开发到现在已经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随着地质探测技术飞速发展以及探油技术的进步,油田勘测开发速度也随之大幅度的增长,并进入历史发展新阶段,原油产量逐年走高,时至2003年,年产能量突破250万吨.一、延长油田的地质条件延长油田坐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该盆地在三叠纪晚期是大陆型湖泊,晚三叠纪中早期是该湖泊发育最盛时期,并沉积了大量的油页岩,并成为了该盆地内的主要生油岩质,为中生界石油形成与储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再晚三叠纪中晚期时,湖泊面积不断缩小湖泊外围逐渐变为河流与三角洲交界沉积,东北部斜坡上的分布形式以河控三角洲为主体。

平面上想带分布十分明显,由东北向西南方向依次表现为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相与半深湖泊。

三角洲平原与前缘相带内砂的同时发育为油气储藏提供了必然条件。

二、延长油田的储存岩层特征本区域的储藏层为上三叠统延长组灰黑色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主要为中细粒,中粒等,长6岩层主要具备以下几点特征:1、矿物成熟度较低。

砂岩矿物的主要成分及比例有:长石,其平均比例为44%-56%,石英22%-27%,岩屑7.0%-9.0%,黑云母5.4% 。

岩屑主要为变质岩石,火成岩石以及微量的沉积岩组成。

砂岩中重矿物质含量为0.8%,其中成分十分复杂,既有稳定性较差的磷灰石、榍石、绿帘石又有稳定性较强的锆石、石榴子石等等。

缝隙填充物质以自生矿物为主要组成部分,品均含量在8.5%左右。

2、结构成熟度较高。

砂岩颗粒是比较均一的细颗粒,其分选性质量良好,主要粒级的比例在80%以上,平均直径在0.2到0.25毫米之间,极少数粒径能够得到0.3毫米,主要形状为次棱状,从而形成了稳定的沉积环境。

陕北桥镇油田延长组长2、长1油层组沉积相及储层研究的开题报告

陕北桥镇油田延长组长2、长1油层组沉积相及储层研究的开题报告

陕北桥镇油田延长组长2、长1油层组沉积相及储层
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油田沉积相与储层研究是油气勘探与开发的关键之一,深入研究沉
积相及储层特征,可以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陕北桥镇油田是一个较大的包括延长组长2、长1油层组的油田,其沉积相及储层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二、研究内容
1.沉积相分析
通过野外地质勘探、岩心分析等方法,对延长组长2、长1油层组
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主要内容包括沉积岩层的物质成分、岩性、结
构特征等方面的研究。

2.储层特征分析
利用测井、孔隙度、渗透率等技术手段,分析延长组长2、长1油
层组的储层特征,包括油气储集层及非储集层的划分,以及孔隙度、渗
透率、孔喉半径分布等方面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沉积相与储层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野外地质勘探、岩心取样、测井
分析、地质模拟等。

通过对以上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建立较全面
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台帐,为后续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
基础。

四、研究预期成果
研究预期成果主要包括延长组长2、长1油层组的沉积相分析及储层特征分析报告,该报告可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也可为类似地层沉积相及储层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延长石油陆相页岩气勘探发现

延长石油陆相页岩气勘探发现



为海相、陆相和海陆过渡相

/m
海相页岩
陆相页岩
4、陆相页岩气资源概况
准噶尔盆地
吐哈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松辽盆地
P-J
准噶 尔 盆 地
P-J

哈盆
塔 里 木
盆地
地 银
塔里木盆地
柴达
河西


盆 地
廊 盆

羌 塘


盆 额
地 群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T 海拉尔盆地
二 连 盆
盆 地
海 湾

K

盆 地 渤
1、政府支持是推进页岩气产业进程的有效途径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页岩气高效开发示范工程》、《陕西延长页岩 气高效开发示范基地》和“延长石油延安国家级陆相页岩气示范区”设立, 为延长石油集团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2、地质认识的深化是陆相页岩气突破的前提
通过基础地质及页岩气形成条件研究,认 识到陆相沉积盆地具备页岩气形成基本地质条 件,为陆相页岩气勘探突破奠定基础。




自生、自储成藏


2、页岩气与常规天然气区别
页岩气开发具有储层压力 低、单井产量低、采收率低、 产量递减快、投资大、生产周 期长的特点。
页岩气开发以水平井为基 本井型 (占85%) ,一般无自 然产能,所有井必须实施压裂 改造。
3、陆相页岩气与海相页岩气的区别
45
按照沉积环境,页岩气可分
四、主要问题
� 三是地形地貌复杂,施工难度大,勘探开发成本相对高
陕北地区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复杂,水资源相对缺乏,具备资质的 施工队伍及设备有限,勘探开发成本相对高,影响页岩气产能建设进程。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
长6油层组,埋藏深度 60~300m,厚100~150m,含 油砂岩厚45~90m。
进而划分为长61~5五个小层, 含油以长61和长63为主,长 62和长64仅局部含油。
油层厚度13.0m,孔隙度 9.9%,空气渗透率0.54毫达 西,原始含油饱和度50.4%。
盖层
区域性盖层:长4 + 5发育泛滥平原相、沼泽 相泥岩,在区域范围内为长6 三角洲成因的砂 体提供了盖层条件。
局部性盖层以长6 油层组内部盖层发育较好, 岩性主要为三角洲相水下分流间湾泥岩、粉砂 质泥岩及周期性湖进期形成的浅湖相泥岩,厚 度一般为10~20m ,横向延伸可达数百米,对 局部油气藏具有一定的封盖作用。
油气藏特征
1、油层埋藏浅分布相对集中:油层埋藏最浅为5Om, 最深约1800~1900m。一般油层主要分布层位为长6油 层组和长2油层组,主要分布深度在400~800m左右。
层位
中生界湖沼碎屑岩
上古生界海陆过渡 相含煤碎屑岩
元古界及下古生界 海相碳酸盐岩
中生界
下侏罗统延安组
上三叠统延长组
上古生界 下二叠统山西组
上石炭统太原组
中石炭统羊虎沟组
下古生界 中奥陶统平凉组
下奥陶统马家沟组
中寒武统张夏组
元古界蓟县系
沉积相类型
内陆湖沼相 内陆湖沼相 内陆河间湖沼相 滨海沼泽相 海湾泻湖相 深水盆地砂页岩相 开阔海及局限海石灰岩相 盆地边缘石灰岩、页岩相 开阔台地白云岩藻白云岩相
烃源岩—长7暗色泥岩
湖相沉积的长7 烃源岩 主要为Ⅱ1 型干酪根。 长4 + 5 也有一定的生 烃能力,为Ⅱ2 型和Ⅲ 型有机质。
长7 段暗色泥岩烃源岩
在早白垩世初期Ro 已

延长油田东部浅层水平井探索与实践

延长油田东部浅层水平井探索与实践

1 油藏概况延长油田东部油藏构造位置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部,其生油层和储油层为三叠系上统延长组,主要含油层位为长6砂组。

长6地层构造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内部构造简单,局部具有差异压实形成的低幅度鼻状隆起。

截止2014年12月,已累积探明石油地质储量95887×104t,探明含油面积2113km 2,动用石油地质储量92188×104t,动用含油面积2086km 2。

2 先导性试验随着水平井在延长油田的应用技术不断成熟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东部浅层油气层如何运用水平井进行开发越来越得到重视。

川口油田川平1井是东部浅层油藏实施的第一口水平井,目的层为长61油层组,渗透率1.15毫达西,孔隙度12.5%,该井于2000年11月 30日完井,垂深512m,水平段方位NE90.40°,水平段长度335m,钻遇油层88.6m,油层钻遇率26.45%。

投产初期月产油量为144t,高于邻井平均月产油量76.6t,至2010年初,累积产油2186t。

川平1井虽有一定增油量,但未达到邻井3-5倍的设计目标,主要原因在于油层钻遇率低,水平段方位与地层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过小,导致压裂困难且产量较低。

3 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难点(1)目前东部的井网密度较大(已达到150×150m),储层埋藏浅(200-850米)、物性差(平均孔隙度只有7%-9%,平均渗透率为0.3-0.5mD)、地层压力衰竭严重,单井产量低,水平井开发难度大。

(2)地层埋藏浅、地层松软,容易造成井径扩大率大;地层造浆性强,井眼清洗困难;直井段短,水平段长,起钻负荷大,下钻阻力大,滑动钻进钻压传递困难。

(3)东部油藏一般储层埋藏浅、层薄,小层间渗透率差异大,水平井压裂造缝以水平缝为主,层状储层垂向连通性差或不连通,压裂后人工裂缝为油井水窜主要因素。

(4)目前注水水源单一,为地表水,受季节影响水质、水量均不稳定,注入水沿裂缝或大孔道指进明显,注水波及范围小,严重制约了注水效果。

关于对延长油田油气勘探的研究

关于对延长油田油气勘探的研究

关于对延长油田油气勘探的研究[摘要]如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各种行业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也越来越需要油气资源,当然在油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更离不开前期的油田油气勘察工作,这便体现出了油田油气勘察的重要性。

在油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油田油气的勘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正因如此,本文根据当前我国在油田油气的勘探方面做出了深度的分析,并在不断思考中,分析了延长油田油气勘探的研究。

[关键词]延长油田油气勘探技术方法随着我国对油气供给需求量的增大,供给缺口也不断增大,因此对油田油气勘探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显然在现在经济发展迅速的趋势下,传统的勘探技术已经满足不了现代油田油气开发需要,所以用现代科技新方法取缔传统的旧方法是延长油田油气勘探研究的必然趋势,本文对几种重大技术勘探方法进行了介绍,希望可以对延长油田的油气勘探研究上做出新的指导方向,为油田油气的开发做出贡献。

1油田油气勘探的原理要找到新方法有利于延长油田的油气勘探研究首先就要了解油气勘探的原理,其原理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地震地层学、数值模拟学、和油气检测学。

1.1地震地层学地震地层学是做出合理系统解释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指将地层学与含有岩性与岩相方面的沉淀学,运用到地震解释的工作中去,再将地震的资料含有的地层和沉淀的特点信息有效的利用,使之高效结合,从而给出的系统解释的方法。

地震地层学还包括:地震层序、层序地层学、地震相以及合成地震记录;其中合成地震记录不仅是在研究地震模型时应用非常广泛的技术,更是油藏描述的工作基础。

1.2数值模拟技术数值模拟技术主要指的是油气盆地的数值模拟技术,是从盆地石油地质的成因机制方面出发考虑,将油气的产生、移动最后到聚集和在一起变成一个整体,充分研究其中各个地质的参数用以建立数字化的动态模型,利用现在科学技术将其形成从一维立体描述到三维立体描述的电脑软件,从各个角度全面立体的描述整个盆地的油气资源的形成以及地方地质的演变过程。

延长探区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及启示

延长探区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及启示

延长探区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及启示王香增【摘要】延长石油集团天然气探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南部。

长期以来,盆地存在“南油北气”的固有认识,导致对延长探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潜力评价较低。

自2003年完钻了第一口真正意义上的天然气探井以来,通过强化地质研究,明确了延长探区位于油气富集的陕北斜坡东部,储集层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障壁岛砂坝为主,烃源岩广泛发育,泥岩盖层厚度大、分布稳定,天然气资源潜力在7500×108 m3以上。

通过积极推动理论和技术创新,明确提出“优质储层与古流体运聚空间的有效配置决定着天然气富集程度”的成藏认识,成功研发出适合延长探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的新型VES-CO2泡沫压裂液体系,取得了探明地质储量超过3000×108 m3、年产天然气能力达到7.2×108 m3的良好效果,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

此外,还在鄂尔多斯盆地首次发现了具有百万方以上无阻流量的高产气层---石炭系本溪组。

%The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blocks of Yanchang Petroleum Group ( Yanchang exploration blocks ) are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of Yishan slope of Ordos Basin .The basin has long been believed to be rich in oil in its south part and abundant in gas in its north-a mindset that resulted in pessimistic evaluation data of gas potential in the Upper Paleozoic exploration blocks of the Group .The first real exploratory well for gas was drilled in the area in 2003 .Geological data gathered since then have revealed that the blocks sit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northern Shanbei slope ,which is rich in both oil and gas .The reservoirs are dominated by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s and barrierislands ,source rock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nd mudstone seals are thickand stable .The gas resource was estimated to be over 750 bcm.Theoreti-cal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btained during exploration in the blocks by the Group had led to the following achieve -ments:(1)A new understanding of gas accumulation is proposed ,i.e.gas accumulations are controlled by combination of reservoirs with paleo-fluid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space;(2) A new foam fracturing system ( VES-CO2 ) was deve-loped and tested for the Upper Paleozoic tight gas reservoirs .A proven gas in place of more than 300 bcm and annual gas production capac ity of 720 million cm3 were obtained.What’ s more,the Carboniferous Benxi Formation in the basin was found to be able to produce gas at an absolute open flow of over million cubic meters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9页(P1-9)【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天然气勘探;延长气田;上古生界;鄂尔多斯盆地【作者】王香增【作者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1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克拉通内盆地,中、晚三叠世—早白垩世陆相盆地叠加在早、晚古生代大型海相、海-陆交互相盆地之上,属多重叠合型盆地[1]。

延长油田枣园探区延长组长6油气运聚及富集规律

延长油田枣园探区延长组长6油气运聚及富集规律

延长油田枣园探区延长组长 6油气运聚及富集规律摘要:为加快枣园探区勘探开发的目的,针对本区长6油气来源和聚集规律不明确的问题,运用多种烃源岩和储层实验分析的方法,得到本区长7为主要优质烃源岩,运移动力主要是剩余压力,运移通道主要为砂体及微裂缝,输导体系主要为砂体型疏导通道,成藏控制因素主要为油源、储层物性以及隔层及长4+5盖层的成果认识,为加快本区勘探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烃源岩评价;油气运聚;成藏组合;成藏主控因素1、引言枣园探区处于伊陕斜坡有利构造带上。

试油发现在长4+5、长6、长8有油气产量,目前出油点分散,未形成储量规模,潜在储量较丰富,有必要对油气运移动力,油气富集规律进行详细研究。

2、延长组油气运移的动力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经研究,认为都来源于该层系长7湖相烃源岩,优质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偏南,成条带状北东-南西向展布[1]。

盆地的构造运动主要是整体的升降,内部少见断层,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是浮力和异常压力,油气二次运移的动力较弱,一般就近成藏。

本文以中生界延长组已有的勘探资料为基础,从油气的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的动力入手,探讨本区油气成藏的主要部位和油气运移的临界条件。

2.1、浮力在油气运移中的作用油气初次运移的浮力是油(气)和水的密度不同造成的,密度差越大,浮力越大。

油(气)在地层中受到浮力的作用是永远存在的,由于油比水密度小,因此浮力是向上的。

如果油气的运移方向是向上的,则浮力可以推动油气向上运移,反之油气运移的方向是向下的,则浮力是油气运移的阻力[2]。

本区主要的油源是来之下部的长7烃源岩,油气运移的方向是向上的,浮力是油气运移的非常重要的动力。

2.2、剩余压力分析及定量计算根据大量的文献调研发现,很多学者认为鄂尔多斯延长组下部地层存在剩余压力,且此剩余压力是油气进行二次运移的非常重要的动力。

异常高压的成因在已知文献中研究较多。

专家学者们公认异常高压泥岩的孔隙与同深度泥岩孔隙相比要好。

油气增产的措施

油气增产的措施

油气增产的措施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油气产业的开发和生产对于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

为了满足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增加油气产量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油气增产措施,包括增强勘探技术、强化油田开发和生产技术以及促进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措施。

增强勘探技术正确的勘探技术是发现油气资源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增强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方法,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领域。

该技术通过发送地震波,并使用接收器记录地震波的反射来检测地下岩石的结构和特征。

地震勘探技术可以帮助确定油气储层的位置和形状。

电磁测量技术电磁测量技术是另一种常用的勘探技术,它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电导率等参数来识别油气储层的存在和性质。

这种技术可以在勘探阶段提供有关油气资源的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强化油田开发和生产技术一旦确定了油气储层的位置,接下来的关键是采用合适的开发和生产技术来增加产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强化油田开发和生产技术:注水增产注水增产是一种常见的油田开发技术,通过向油田注入水来增加地下油田的压力,从而推动油藏中的石油向井口移动。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油田的产量,并延长油田的寿命。

压裂技术压裂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油田生产技术,通过向油藏注入高压水和砂岩颗粒,以打破油藏中的岩石,增加油气的流动性。

这种技术可以改善地下油田的渗透性,并提高油气的产量。

热采技术热采技术是一种用于开发高黏度油田的常用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注入高温物质(如蒸汽或加热的水)来降低油藏中油的粘度,使其更容易流动。

热采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高黏度油田的产量,促进油气的提取。

促进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措施除了勘探和开发技术之外,还有一些措施可以帮助提高油气的采收率,增加油气的产量。

水驱和气驱技术水驱和气驱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增加采收率的方法。

通过在油田中注入水或气体,可以推动油气的流动,提高采收率。

这些技术可以在油田开采的后期阶段使用,并且通常与注水增产技术相结合使用。

延长油田工作总结

延长油田工作总结

延长油田工作总结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田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油田的
持续开采和生产,延长油田工作已成为当今石油行业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团队在延长油田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我将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分享我们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们意识到了延长油田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油田的开采时间的延长,油
井和设备的老化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设备维护、更新老化设备、加强管道检修等,以确保油田的正常运转。

其次,我们注重了延长油田工作的技术创新。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引进了一
些新的技术和设备,如智能监测系统、远程控制技术等,以提高油田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油田的开采效率,还减少了人力成本和安全风险。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油田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我们意识到,优秀的员工
是延长油田工作的关键。

因此,我们加大了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了员工的技能水平和责任意识。

同时,我们加强了对员工的管理和激励,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为延长油田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延长油田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我们团队在过去的一年
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相信,在不断的努力和改进下,我们能够更好地延长油田工作,为全球能源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对延长油田油气勘探的研究
[摘要]如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各种行业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也越来越需要油气资源,当然在油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更离不开前期的油田油气勘察工作,这便体现出了油田油气勘察的重要性。

在油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油田油气的勘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正因如此,本文根据当前我国在油田油气的勘探方面做出了深度的分析,并在不断思考中,分析了延长油田油气勘探的研究。

[关键词]延长油田
油气勘探技术方法
随着我国对油气供给需求量的增大,供给缺口也不断增大,因此对油田油气勘探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显然在现在经济发展迅速的趋势下,传统的勘探技术已经满足不了现代油田油气开发需要,所以用现代科技新方法取缔传统的旧方法是延长油田油气勘探研究的必然趋势,本文对几种重大技术勘探方法进行了介绍,希望可以对延长油田的油气勘探研究上做出新的指导方向,为油田油气的开发做出贡献。

1油田油气勘探的原理
要找到新方法有利于延长油田的油气勘探研究首先就要了解油气勘探的原理,其原理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地震地层学、数值模拟学、和油气检测学。

1.1地震地层学
地震地层学是做出合理系统解释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指将地层学与含有岩性与岩相方面的沉淀学,运用到地震解释的工作中去,再将地震的资料含有的地层和沉淀的特点信息有效的利用,使之高效结合,从而给出的系统解释的方法。

地震地层学还包括:地震层序、层序地层学、地震相以及合成地震记录;其中合成地震记录不仅是在研究地震模型时应用非常广泛的技术,更是油藏描述的工作基础。

1.2数值模拟技术
数值模拟技术主要指的是油气盆地的数值模拟技术,是从盆地石油地质的成因机制方面出发考虑,将油气的产生、移动最后到聚集和在一起变成一个整体,充分研究其中各个地质的参数用以建立数字化的动态模型,利用现在科学技术将其形成从一维立体描述到三维立体描述的电脑软件,从各个角度全面立体的描述整个盆地的油气资源的形成以及地方地质的演变过程。

此过程中包括:多次覆盖、水平叠加剖面、叠加偏移剖面、垂直地震坡面以及地震资料解释。

其中地震资料解释是做出构造、地层、岩性和烃类检测以及综合解释并由此绘制相关图件的基础理论,更是对测区做出含油气的评价和钻井位置的主要依据。

1.3油气检测技术
油气检测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烃类存在的多种地震特性参数(速度、频率、振幅、相位等)来确定油气富集带的方法。

这类技术有许多种,目前常用的有亮点技术和A VO技术等。

油气检测技术包括:储集层预测技术和地震横波勘探。

其中地震横波勘探在我国还不是很成熟,还处在研究与是当中。

2延长油田的油气主要勘探方法
油田油气勘探方法有很多种: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力勘探、电法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和地球物理测井。

2.1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是油气勘探中被应用的最广泛的方法,地震勘探可以分为:二维地震,三维地震,四维地震和井间地震。

二维地震是指沿着一维测线测地震信息,在(x,T)平面内采集数据和处理地震资料的一种方法。

三维地震是在一个平面上采集地震信息,并在(x,Y,T)三维空间里进行处理的勘探方法。

四维地震是相对于二维与三维勘探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通过三维空间与时间的结合,组成新的总体,随着勘探时间描述时间的对勘探数据的影响,并以此差异来描述地质目标本体的属性变化过程。

井间地震是新的物探方法,主要是将震源与检波器一起放入井中对地震波进行观测,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钻井的风险。

2.2重力勘探
各种岩石和矿物的密度(质量)是不同,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其引力也不相同。

根据此研究出重力测量仪器,测量地面上各个部位的地球引力(即重力),排除区域性引力(重力场)的影响,就可得出局部的重力差值,发现异常区,这一方法称重力勘探。

2.3磁力勘探
各种岩石和矿物的磁性是不同的,测定地面上各部位的磁力强弱以研究地下岩石矿物的分布和地质构造,称作磁力勘探。

在油气田区,由于烃类向地面渗漏而形成还原环境,可把岩石或土壤中的氧化铁还原成磁铁矿,用高精度的磁力仪可以测出这种磁异常,从而与其它勘探手段配合,发现油气田。

2.4电法勘探
电法勘探的实质是利用岩石和矿物(包括其中的流体)的电阻率不同,在地面测量地下不同深度地层介质间电性差异,用以研究各层地质构造的方法,对高电阻率岩层如石灰岩等效果明显。

2.5地球化学勘探
根据大多数油气藏的上方都存在着烃类扩散的“蚀变晕”的特点,用化学的方法寻找这类异常区,从而发现油气田,就是油气地球化学勘探。

2.6地球物理测井
地球物理测井简称测井,因为各种地质条件和钻孔条件不同,采用不同的钻孔探入的方法,来辨别地下的岩石和流体的不同性质的方法,这同样也是油田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重要方法。

3延长油田的油气勘探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1艰难的增加储量压力
要减轻增储减产的压力首先要突出工作重点,努力实现油气规模增储;还要牢固树立科学的找油找气观,努力发现油气煤盐勘探大场面;同时更要将外围勘探资源与精细勘探增储量相结合。

3.2巨大的资源拓展压力
要解决巨大资源拓展的压力首先要立足于科技上的不断创新,强力推动工艺技术进步。

不仅要加快勘探开发重要技术的创新,更要提高核心技术能力持续提高攻关力度,并且积极的推进科技把科技成果转化实践应用。

3.3较大的技术创新压力
要解决加大的技术创新压力,强化勘探管理是关键。

不仅要切实的提高勘探整体效益更要找准市场变化与勘探管理有效结合,更要了解把握计划的制定与方案实施的关键,大力寻找并控制投资与提高效益的着力处,找出提高勘探效率与降低勘探成本的新方法。

3.4新区地质认识的挑战
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升科技队伍素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勘探技术人才队伍,提高技术人员自主创新能力、发现油气藏能力和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四是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升科技队伍素质能力。

不仅要建设一支与勘探发展相适应的测录井、试油气、资料解释等方面的专家队伍,来提高资料解释和综合研究能力。

更要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现场监督队伍,提高现场指挥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4油田油气勘探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
随着社会上对油田油气的需要越来越大,对的油田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力度也越来越强,随之而来的便是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主要是对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的打扰,还有排放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所以,要保证延长油田的油气勘探在研究与开发上取得良好成绩,更要保证工业区周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树立新的观念,以可持续发展也中心,在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条件下,确定排放标准,提高技术,建立污染预测的模型,用不同的防治手段处理油田油气勘探开发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的污染。

5总结
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对油田油气的需要,促进着延长油田对油气勘探的研究,本文通过油气勘探的地震地层学、数值模拟学和油气检测学原理进而介绍了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力勘探、电法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和地球物理测井的油田油气勘探方法,并对延长油田的油气勘探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就现在延长油田的油气勘探对环境的危害提出合理化建议。

希望本文可以对延长油田的油气勘探研究提供新的灵感,给延长油田的油气开发出一份微薄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