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部编三年级小学下册非常重要的概念及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数学观点及公式
第一单元地点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转。
2.地图往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除法计算时,记着每一次减得的余数必定要比除数小。
笔算除法次序:确立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2.被除数÷除数 =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 0 除以任何数( 0 除外)都等于0, 0 乘任何数都得 0,
0 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自己,任何数减0 都得任何数自己。
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 占位。
(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
5.2、3、5倍数的特色
2 的倍数:个位上是2、 4、6、 8、 0 的数是 2 的倍数。
5 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 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
比方:462,4+6+2=12 ,
12 是 3 的倍数,因此462 是 3 的倍数。
6.对于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 =1 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 =1 倍的数
例:已知甲数是乙数的 5 倍,甲乙两数的和是24,求甲乙两数?
这里把乙数当作 1 倍的数,那甲数就是 5 倍的数。
它们加起来就相当于乙数的 6 倍了,而它们加起的和是24。
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 6 倍是24。
因此乙数为:24÷6=4,甲数为:4×5=20
相同:若已知甲数是乙数的 5 倍,甲乙两数之差是24,求甲乙两数?
这里把乙数当作 1 倍的数,那甲数就是 5 倍的数。
它们的差就相当于乙数的 4 倍了,而它们的差是24。
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 4 倍是 24。
因此乙数为:24÷4=6 ,甲数为: 6×5=30
7.和差问题
(两数和 — 两数差)÷ 2=较小的数
(两数和 + 两数差)÷ 2=较大的数
例: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
37,两数之差是 19,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如 :
分析:假如 甲数加上“乙数比甲数多的部分(两数差)
”(虚 部分) , 由 知,甲数 +两数差 =乙
数。
如是: 甲数 +两数差 +乙数 =甲数 + 乙数 + 两数差 =两数和 +两数差
又有: 甲数+两数差 +乙数=
乙数 +乙数 =
乙数 ×2
知道: 两数和 +两数差 =乙数 × 2
(两数和 + 两数差)÷ 2=乙数
解:假定乙数是较大的数。
乙: (37+19)÷ 2=28 甲: 28-19=9
6.
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 4 段用 12 分钟,锯成
5 段需要多长时间?
如 , 成 4 段只用 3 次,也就是 3 次要 12 分 , 那么能够知道 一次要: 12÷3=4(分 )
而 成 5 段只用 4 次,所需 :
4×4=16(分 )
9.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
÷8=6
,求被除数最大是
,最小是 。
⋯⋯
依据除法中“余数必定要比除数小” ,余数最大 是
7,最小 是 1。
再由公式: 商×除数 +余数 =被除数, 知道被除数最大 是 6× 8+7=55,最小 是 6×8+1=49 。
② 少年 有一串彩灯,按 1 , 2 黄, 3 摆列着, 你猜一猜第 89 个是什么 色?
⋯⋯
由 可知,彩灯一 : 1+2+3=6 (个),照 下去, 89÷ 6=14( )⋯⋯ 5(个)第 89 个已 有像上边的 6 个一 14 , 剩余 5 个;
5 个再照 1 , 2 黄, 3 摆列 下去,第 5 个就是 色的了。
③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 。
例 1: 38 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
4 个,一共要几条船?
38÷ 4=9(条)⋯⋯ 2(人) 余下的 2 人也要 1 条船,
9+1=10 条。
答:一共要
10 条船。
例 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
3 米布, 在有
17 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 (件)⋯⋯ 2(米) 余下的 2 米布不可以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能做 5 件成人衣服。
第三单元 统计
1.求均匀数公式:和÷份数=均匀数均匀数×份数=和数÷均匀数=份数
2.往常条形能描绘一数据中不一样本之的差别,折能描绘一数据的化,扇形能描绘一数据占体的百分比。
3.条形中,必定要看清楚一格是表是 1 个, 2 个, 5 个, 10 个,是更多位。
第四单元年、月、日
1.重要的日子: 1949 年 10月 1 日,中人民共和国建立。
1 月1 日元旦。
3月 12日植, 5月 1日, 6月 1 日少儿, 7 月 1 日建党,
8月 1日建, 9月 10日教, 10 月 1 日国。
2.一个月份中间1、3、 5、 7、8、 10、127 个月是 31 天, 4、6、 9、 11 4 个月是 30 天,平年2月是 28 天,年 2 月是 29 天。
平年整年365 天,年整年366 天。
3.一年分四时,每 3 个月一季,一、二、三是第一季度,四、五、六是第二季度,七、八、九是第三季度,十、十一、十二是第四时度。
4.公年份是 4 的倍数一般都是年,但公年份是整百数的,必是400 的倍数才是年。
如1900 年不是年而是平年。
5.计算礼拜几的方法例:已知今日礼拜三,再50 天礼拜几?
分析:因一个礼拜是七天,那么由50÷ 7=7(礼拜)⋯⋯ 1(天),知道 50 天里有 7 个礼拜多一
天,因此第50 天是礼拜四。
6.超下午 1 的刻用24 法表示就是把本来的刻加上12。
反来要把24 法表示的刻表示成一般法的刻,超 13 的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夜晚等字在刻前面。
比方下午3日→ 3+12=15 ,16 等于 16-12= 下午 4 。
7.算,就是用束刻减开始刻。
比方10:00开始,22:00束,:22:00— 10:00=12(小)刻—刻=段
8.常用的位有:年、月、日、、分、秒。
9.位率: 1 世 =100 年 1 年 =12 个月 1 天 =24 小 1 小 =60 分 1 分 =60 秒
10.典型例。
2007年2月份有()天。
先要用2007除以4判断2007年是平年是年,再确立2月有多少天。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要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果后边添上几个0。
比方:30×500=15000能够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边添上3个0就获得 30×500=15000
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3.几个个特别数:25×4=100 , 125 × 8=1000
一个两位数与11 相乘获得一个三位数,三位数:
4.有关公式:
因数×因数=÷因数=另一个因数
第六单元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
成一个形的全部和叫周。
2.比两个形面的大小,要用一的面位来量。
3.① 1 厘米的正方形,面是 1 平方厘米;
② 1 分米的正方形,面是 1 平方分米。
③ 1 米的正方形,面是 1 平方米。
4.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 =(长 +宽)× 2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 4
已知面积求长:长=面积÷宽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开平方
已知周长求长:长=周长÷ 2- 宽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 4
5.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1分米 =10 厘米
1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1米 =10 分米
1公顷 =10000 平方米1千米 =1000 米
1平方千米 =100 公顷
6.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必定相等。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必定相等。
(课本P81第10,11题)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1.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假如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
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必定要先对齐小数点再相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