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化学-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顺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
化学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B A B C C D A 题号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B D D B A C 【解析】
1.深埋废旧电池,会使重金属阳离子进入水体环境造成污染。

2.盐类水解的实质是盐中的某些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促进了水的电离,增大了水的电离度,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以及弱酸弱碱盐可发生水解。

明矾可作净水剂是因为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而净水,与盐类水解有关,①正确;
NaHSO4水溶液呈酸性是因为硫酸氢根离子电离出氢离子的缘故,与盐类水解无关,②错误;Na2CO3、NaAlO2等都是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则溶液不能贮存在磨口玻璃瓶塞的试剂瓶中,与盐类水解有关,③正确;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是因为铵根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发生互促水解的原因,④正确;加热能使纯碱溶液去污能力增强是因为加热促进盐类的水解,⑤正确;配制FeCl3溶液,需用浓盐酸溶解FeCl3固体,目的是抑制铁离子的水解,防止溶液浑浊,与盐类水解有关,⑥正确;NH4F溶液不能用玻璃瓶盛放,是因为水解生成HF能腐蚀玻璃,⑦正确;硫酸铝水解显酸性,碳酸氢钠溶液水解显碱性,相互促进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与盐类水解有关,⑧正确;除②以外全正确;正确选项B。

3.由反应A+B C(放热)分两步进行:①A+B X(吸热),②X C(放热)可以看出,A+B C是放热反应,A和B的能量之和大于C的能量,A+B X是吸热反应,X C是放热反应,故X的能量大于A和B的能量之和,且X的能量大于C的能量,A 中图象符合;答案选A。

化学A参考答案·第1页(共7页)
化学A 参考答案·第2页(共7页)
4.NaHSO 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SO 4=Na ++H +
+24SO -,故A 错误。

23CO -
水解
分两步,23
CO -
+H 2O 3HCO -+OH −,3HCO -
+H 2O
H 2CO 3+OH −
,以第一步为主,
故B 正确。

H 2SO 3是弱酸,弱酸分步电离,
H 2SO 3H ++3HSO -,
3
HSO -
H +
+23SO -

故C 错误。

CaCO 3沉淀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溶解平衡方程式为CaCO 3
(s)
Ca 2+
(aq)+23CO -
(aq),故D 错误;故选B 。

5.向悬浊液中加少量生石灰,发生CaO+H 2O =Ca(OH)2反应,
反应后仍为饱和溶液,c (OH −
)不变,溶液pH 不变,故A 错误。

加入CaO ,消耗水,因为原溶液已达到饱和,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Ca 2+
数目减少,但浓度不变,故B 错误。

加入CaO ,消耗水,因为原溶液已达到饱和,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Ca 2+
数目减少,故C 正确。

反应后仍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 错误;故答案选C 。

6.Fe 比Cu 活泼,Fe 作负极,故A 错误。

Fe 比Cu 活泼,Fe 作负极,电子从Fe 流向Cu ,故
B 错误。

若X 为Fe ,Y 为
C ,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则正极C 上析出Cu ,故C 正确。

Zn 比Cu 活泼,Zn 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
D 错误;故选C 。

7.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2H +
+23CO -
=H 2O+CO 2↑,故不能大
量共存,A 不合题意。

水电离出的c (H +)=1×10
−12
mol/L 的溶液中可能是强酸溶液也可能是
强碱溶液,在强碱溶液中不可能有大量的Mg 2+
,B 不合题意。

含有Cu 2+
的溶液中:
Cu 2++S 2−=CuS ↓,C 不合题意。

c (H +)=1×10−1mol/L 的溶液中:H +与Cu 2+、Al 3+、24SO -

3NO -均能大量共存,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

8.弱酸、弱碱的电离吸热,所以当温度升高时,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K a 、K b )变大,A
正确。

K a (HCN)<K a (CH 3COOH)说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氢氰酸的酸性比醋酸弱,B 错误。

向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硫酸钠混合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先产生BaSO 4沉淀,则K sp (BaSO 4)<K sp (BaCO 3),C 错误。

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温度有关,与催化剂、浓度、压强无关,D 错误;故答案选A 。

9.装置一:a 极质量减小,则a 为负极,失电子被氧化;b 极质量增大,则Cu 2+
得电子析出
Cu ,故金属活动性:a b >。

装置二:金属b 、c 未用导线连接,不能形成闭合回路,不是原电池,b 极有气体产生,c 极无变化,故金属活动性:b >c 。

装置三:d 极溶解,则d 为负极;c 极有氢气产生,则c 为正极,故金属活动性:d >c 。

装置四:电流从a 极流向d 极,则d 为负极、a 为正极,故金属活动性:d >a 。

综上,金属活动性:d >a >b >c ,故选D 。

化学A 参考答案·第3页(共7页)
10.NaClO 溶液具有漂白性,可漂白pH 试纸,不能用pH 试纸测其pH 值,故A 错误。

硝酸
银过量,均为沉淀生成,无法比较溶度积大小关系,故B 错误。

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使碳酸根离子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的碱性减弱颜色变浅,则观察颜色变化可证明水解平衡,故C 正确。

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氧化亚铁离子,应直接加入KSCN 溶液检验,以避免亚铁离子被氧化,故D 错误。

故选:C 。

11.根据溶度积的定义可知,在题中的三种溶液中,分别有:c (Ca 2+)·c (24SO -
)=9.0⨯10−6,
c (Ca 2+
)· c (23
CO -
)=5.0⨯10−9,c (Ca 2+)·[c (F −)]2=1.5⨯10−10
,则在这三种溶液中产生沉淀时,c (Ca 2+
)
分别为9.0⨯10−4mol ·L −1、5.0⨯10−7
mol ·L −1
、1.5⨯10−6
mol ·L −1
,所以这三种阴离子产生
沉淀的先后顺序为23CO -、F −
、24SO -
,故选B 。

12.断开K 2,闭合K 1时,装置为电解池,两极均有气泡产生,则总反应为2Cl −
+2H 2O=====
电解
H 2↑+2OH −
+Cl 2↑,石墨为阳极,铜为阴极,因此石墨电极处产生Cl 2,在铜电极处产生H 2,铜电极附近产生OH −
,溶液变红,A 错误。

根据A 中分析可知B 错误。

断开K 1,闭合
K 2时,装置为原电池,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H 2−2e −+2OH −
=2H 2O ,其为负极,而石墨上的电极反应为Cl 2+2e −
=2Cl −
,其为正极,C 错误。

根据C 中分析可知D 正确,答案选D 。

13.t 2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平衡逆向移动,排除A 、C 项;t 4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减
小,平衡逆向移动,可以是减小压强;t 6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瞬时不变,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是增大反应物浓度,D 项符合。

故选D 。

14.根据题给总反应式,高铁电池放电时必定是锌为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电极反应:
Zn −2e −+2OH −
=Zn(OH)2,A 正确。

放电时,高铁酸钾在正极得到电子,被还原,B 错误。

充电时阳极失去电子,氢氧化铁被氧化成高铁酸钾,发生氧化反应:Fe(OH)3−
3e −+5OH −=24FeO -+4H 2O ,C 正确。

放电时正极附近生成OH −
,碱性增强,D 正确;
答案选B 。

15.A 项,在滴定过程中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 (Na +)+c (H +)=c (OH −)+c (X −
),在A 点溶液呈酸
性c (H +
)>c (OH −
),则A 点c (Na +
)<c (X −
),错误。

B 项,由图知B 点溶液pH=7.0,溶液呈
中性,c (H +)=c (OH −
),正确。

C 项,由图知,当加入25.00mL NaOH 溶液时NaOH 与HX 恰好完全反应得到0.05mol/L 的NaX 溶液,由图知0.05mol/L NaX 溶液的pH ≈9.0,正确。

化学A 参考答案·第4页(共7页)
D 项,C 点加入25.00mL NaOH 溶液,此时NaOH 与HX 恰好完全反应得到0.05mol/L 的NaX 溶液,NaX 溶液的pH >7,则HX 为一元弱酸,此时存在的主要平衡是X −
的水解平
衡,水解离子方程式为X −
+H 2O
HX+OH −
,正确;答案选A 。

16.图中b 点在曲线上方,是过饱和溶液,因此碳酸钙的结晶速率大于其溶解速率,A 错误。

通过蒸发,溶液体积减小,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浓度均增大,不能使溶液由a 点变化到
c 点,B 错误。

根据图象可知碳酸钙的溶度积常数是7×10−5×4×10−5=2.8×10−9
,小于硫酸钙的溶度积常数,因此除去锅炉水垢中硫酸钙的办法是将其转化为碳酸钙,然后用酸去
除,C 正确。

在25℃时,反应CaSO 4(s)+23CO -(aq)=CaCO 3(s)+24SO -(aq)的平衡常数
K =222+
644222+93
3(SO )(SO )(Ca )9.1103250(CO )(CO )(Ca ) 2.810c c c c c c -----
-⨯⨯===⨯⨯,D 错误。

故选C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每空2分,共14分) (1)0.1 10
−13
(2)3×10−7
高于
(3)①Na 2CO 3>NaCN >CH 3COONa ②NaCN+H 2O+CO 2=HCN+NaHCO 3
③9.9×10
−7
【解析】(1)常温下,0.05mol/L 硫酸溶液中,c (H +
)=0.05×2=0.1mol/L ,c (OH −
)=
W
(H )
K c + =14100.1
-=10−13
mol/L ;酸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等于酸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即水电离的c (H +)=10
−13
mol/L 。

(2)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 (H +
)=3×10−7
mol/L ,则此时溶液中的c (OH −
)=3×10−7
mol/L ;该温
度下,纯水的K W =c (H +
)×c (OH −
)=3×10−7
×3×10−7
=9×10−14
;常温下(25℃),纯水的K W =
c (H +
)×c (OH −
)=1×10−7
×1×10−7
=10−14
,水的电离过程吸热,升高温度,促进电离,K W 增大,
所以此时温度高于25℃。

化学A 参考答案·第5页(共7页)
(3)①根据盐类水解的规律,越弱越水解,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的pH 值越大,根据电离
平衡常数可判断酸性的强弱顺序为CH 3COOH >HCN >3HCO -
,则pH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Na 2CO 3>NaCN >CH 3COONa 。

②由于酸性的强弱顺序为CH 3COOH >HCN >3HCO -
,则根据强酸制备弱酸可知向NaCN
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N+H 2O+CO 2=HCN+NaHCO 3。

③室温下,K W =10
−14
,则pH=6的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分别是10−6
mol/L 、
10−8
mol/L ,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得:c (Na +
)+c (H +
)=c (CH 3COO −
)+c (OH −
),c (CH 3COO −
)−c (Na +
)=c (H +
)−c (OH −
)=10−6
mol/L −10−8
mol/L =9.9×10−7
mol/L 。

18.(每空2分,共14分) (1)−46 (2)AC (3)> 48
(4)①正 NaOH 浓溶液 ②23SO -−2e −+H 2O =24SO -+2H +
【解析】(1)旧键的断裂吸热,新键的形成放热,则ΔH =803kJ/mol×2+436kJ/mol×3− 414kJ/mol×3−326kJ/mol −464kJ/mol −464kJ/mol×2=−46kJ/mol 。

(2)反应平衡时,CO 2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则其百分数保持不变,A 已达平衡状态。


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其容积也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保持不变,B 不能确定已达平衡状态。

反应体系为气体减小的反应,则达到平衡状态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改
变,容积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C 可确定已达平衡状态。

当3v 正(CO 2)=v 逆(H 2)时,已达平衡状态,D 反应未达平衡状态。

(3)该反应为气体增大的反应,压强增大时,平衡逆向移动,氢气的百分含量降低,则
p 1>p 2;N 点所对应的温度下,平衡时氢气的体积分数为60%,
CH 4(g)+H 2O(g)CO(g)+3H 2(g)
初始 3mol 3mol
反应 x x x 3x 平衡 3−x 3−x x 3x
362x x +=60%,则x =2mol ,则K =33
2
mol/L 2mol/L)311mol/L mol/L 3(3
⨯⨯=48mol 2·L −2。

(4)①根据溶液中钠离子及亚硫酸根离子的移动方向,可判断b 为正极;a 为负极,水得
化学A 参考答案·第6页(共7页)
电子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则NaOH 的浓度增大,B 口流出的为NaOH 的浓溶液;
②亚硫酸根离子失电子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与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
23SO -−2e −+H 2O =24SO -
+2H +。

19.(每空2分,共10分) (1)2.24L (2)D (3)3~8
(4)加入最后一滴EDTA ,颜色由紫红色变为蓝色,且保持30秒不再变回紫红色 8.56% 【解析】(1)
50.00mL 2.00mol ·L −1
的稀硫酸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是0.05L×2mol ·L −1
=0.1mol ,反应至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为0.1mol×22.4L/mol=2.24L 。

(2)加试剂X 的目的是把Fe 2+转化为Fe 3+
,为了不引入新杂质,最佳应为H 2O 2,选D 。

(3)为了不使Mg 2+
沉淀c (OH −
)<
610-==,使溶液中的
c (Fe 3+)≤1×10−6mol ·L −1,c (OH −
)

==1.0×10−11
,所以需调节溶液pH 范围为3~8。

(4)Mg 2+的物质的量是0.10mol ·L −1×8.56×10−3L=8.56×10−4mol ;该结晶硫酸镁中Mg 2+

质量分数是
48.561024
1.220100-⨯⨯⨯=8.56%。

20.(每空2分,共14分) (1)羟基
(2)A 2CH 3OH+8O 2−
−12e

232CO -
+4H 2O
(3)①A 2Cl −
−2e −
=Cl 2↑ ②0.01 12
【解析】(1)甲醇的结构简式为CH3OH,醇类的官能团均为羟基,故甲醇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

(3)①根据图中Na+的移动方向可知,左侧为电解池的阳极,右边为阴极,故如图用石墨作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

若用上述甲醇燃料电池进行电解,则电解池的电极a接甲醇燃料电池的正极即A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故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②在阴极发生2H++2e−=H2↑,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0.112L
22.4L/mol
=0.005mol,通过阳离子
交换膜的阳离子为+1价离子,故交换膜的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2=0.01mol,同时在阴极区留下的OH−的物质的量为0.01mol,故常温下将电解后阳离子交换膜右侧反应室即阴极区溶液加水稀释至1L溶液中c(OH−)=0.01mol/L,故c(H+)=10−12mol/L,故pH=12。

化学A参考答案·第7页(共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