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神祇:土家族的民间祭祀画
土家族的传统信仰
土家族的传统信仰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湖北和贵州等地。
他们有着独特而深厚的传统信仰体系,这些信仰贯穿着土家族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传承。
一、宗教信仰土家族的传统信仰主要体现在宗教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信仰是土地爷信仰和祖先崇拜。
土地爷信仰是土家族民间信仰的核心,土家族人民相信土地爷是守护神,会保佑土家族的人民平安和丰收。
每年,土家族会举行盛大的土地爷庙会,以表达对土地爷的感激和敬仰。
土家族人还非常重视祖先崇拜,认为祖先是自己的灵魂之源。
他们会定期祭祀祖先,尊敬祖先的智慧和贡献。
同时,土家族人也相信祖先可以保佑他们的后代,赐福他们平安和幸福。
二、自然崇拜土家族的传统信仰中也包含了对自然界的崇拜。
土家族人民生活在山水之间,发展出一种深厚的山水信仰。
他们认为山水是神圣而灵性的存在,能够给予他们力量和保护。
土家族人对水的崇拜尤为显著。
他们相信水是生命之源,是能够涵养万物的母亲。
在土家族传统文化中,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土家族的许多节日和仪式都与水有关。
比如,“送水娘娘”是土家族的一项重要节日,人们会舞龙灌水,祈求水的滋润和丰收。
三、巫术信仰除了宗教信仰和自然崇拜,土家族还有一种特殊的信仰形式,那就是巫术信仰。
土家族有专门的巫师,也称为“巫医”,他们被认为有超自然的能力和与神灵沟通的能力。
巫医在土家族社区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能够为人们祈福和驱邪,还能够预测未来和治疗疾病。
土家族人民相信巫医是可以与神灵交流的桥梁,他们会在重大的节日和仪式上邀请巫医参与,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信仰与土家族文化传承土家族的传统信仰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这种信仰体系是土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使得土家族人民能够保持着对祖先、自然和信仰的敬畏之心。
土家族的传统信仰为他们的社区生活提供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纽带,让土家族人民感到归属和安全。
尽管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土家族传统信仰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土家族人民依然尊重和传承着这一信仰体系。
土家族民间丧葬绘画的构图形式
▲
36 文史典故
情感思想交汇成人性之美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吆喝》文本分析
张玉冬
《吆喝》是人教版语文初中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 文,从内容上看,本文介绍了老北京城街头商贩的吆喝声, 作者在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美好的回忆和怀念之 情,同时,面对老北京城随处可见,五花八门的吆喝声, 作者介绍起来却条理清晰,杂而不乱,其高超的组织材料 手法以及独特的语言特色是值得品味的。当然,要准确把 握文本的精髓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所在,吆喝是一种民俗艺 术,这种艺术既反映了老北京人的生存状态,也折射出老 北京人的生活态度与人生境界,因此,对于文本的解读, 要本着从吆喝到吆喝人,立足今天感悟昨天,而不仅仅停 留在对吆喝的了解以及作者对渐行渐远的吆喝遗憾的情感 体会上。
一个神祗,因此视觉集中。这种构图形式的土家族民间丧
葬绘画,在悬挂时,左右各一。
如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覃春元所收藏 的作品《马元帅》和《王灵官》,年代约为民国时期。作 品构图饱满,形象两两相对,脚踏火轮,手持法器。“S” 形的整体动态使得画面尤为生动,两位元帅手握的“直线” 状的法器与“曲线”状的飘逸衣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土家族民间丧葬绘画的概况 就目前公开发表的期刊、学术论文以及专著中,笔者 发现学术界关于土家族民间丧葬绘画这一类别民间美术的 称呼是多元化的。 在土家族区域中,清江流域的当地人称其为“老爷子 画”“道士画”,酉水流域和乌江流域的土家族则称之为 “案纸”“神仙画”“菩萨画”。在非土家族区域里,北京航 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的颜新元教授把它称为 “祭祀画”“鬼神画”。左汉中在《民间鬼神画》的序中说道, 在湖南民间,宗教祭祀活动中悬挂于祭堂的绘画有各种不 同称谓。在湘中一些地区习称“水陆道场画”;在洞庭湖 南岸被称之为“功德画”;在沅陵县苗汉民族杂居地区称 之为“道教风俗画”;在湘西苗族地区被称为“神图”或“傩 画”,而在湖南瑶族群居的江华县,则被称之为“盘王图”。 祭祀与丧葬不同在于,祭祀是对祭神祭祖的统称,丧 葬是指办理丧事,埋葬死者。笔者在近几年针对湖南省、 湖北省、重庆市、贵州省土家族地区的田野考察中,鉴于 这样的卷轴画主要运用于土家族丧葬仪式活动中,故在此 统称其为“土家族民间丧葬绘画”。 二、土家族民间丧葬绘画的构图形式特点 土家族民间丧葬绘画根据神祗等级不同而划分对应的 构图形式,绘画内容决定了画面的构图形式。一方面,内 容不同形成了多样的构图形式,另一方面,构图又为画面 内容所表达的主题服务。在画面中,通常都强调和突出主 神的形象。主神均被安排在视觉中心,其他神祗均处于次 要位置。在构图上,土家族民间丧葬绘画可分为如下几种 形式 :(如表 1 所示) 一是画面中只有一个神祗时,构图形式通常为独立 式; 二是画面中有画面中有多个神祗时,构图形式一般有 三角形式、散点式、分层式、中心圆式等。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祇崇拜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祇崇拜民间信仰和神祇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地上。
这些信仰和崇拜既源于人们对自然界和神秘力量的敬畏,也反映了人们对幸福、健康和吉祥的追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祇崇拜的多样性与特点。
一、民间信仰的多样性中国民间信仰是一个庞大而多元的系统,包括了宗教信仰、神灵崇拜、巫术、迷信等多种形式。
其中,儒教、道教和佛教是中国三大主要宗教,广泛影响了中国的民间信仰。
此外,还存在着一些与自然和家庭有关的信仰,如山水信仰、土地崇拜和先祖崇拜等。
1. 儒教信仰儒教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
儒教的核心理念是仁爱和礼节,强调子孙后代对祖先的尊敬与祭祀。
儒教信仰扎根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2. 道教信仰道教信仰追求心灵与自然的和谐,主张“道法自然”。
道教强调修身养性,追求生命的长寿和不朽。
许多中国人信奉道教,尤其在一些自然风景优美的地区,如五岳和五台山等。
3. 佛教信仰佛教信仰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强调慈悲、智慧和解脱。
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并与本土文化融合。
许多寺庙和佛塔成为人们朝拜和念经的场所。
4. 山水信仰山水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人们相信山水具有灵魂和神力。
山川河流被视为神祇的居所,人们在自然景观中祭拜、朝拜并祈求福祉。
二、神祇崇拜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祇崇拜是一种对神明的崇敬和信仰,通常表现为朝拜、祭祀和祈求。
这些神祇广泛涵盖了自然界的神灵、历史人物和民间传说中的英雄等。
1. 自然神灵自然神灵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早的形式之一,人们崇拜太阳、月亮、星辰、天地等天然物体,并相信它们具有超自然的力量。
尤其在农耕社会中,人们对丰收和灾害的信仰尤为重要。
2. 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人们心目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如孔子、文昌帝君、关羽等。
土家族传统信仰与祭祀习俗
土家族传统信仰与祭祀习俗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重庆和四川等地。
土家族有着丰富的传统信仰和祭祀习俗,这些信仰和习俗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对于土家族人民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土家族的传统信仰和祭祀习俗,以及这些习俗在当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一、土家族的传统信仰土家族信仰着一种独特的宗教,主要包括土地、山神、祖先崇拜以及自然崇拜等。
土家族人民认为土地和山神是保护他们祖先墓地所在地的神灵,他们视之为至高无上的存在,并通过祭祀来表达他们对土地和山神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同时,土家族人也相信祖先的灵魂仍然存在,并通过祭拜祖先来寻求祖先的庇佑和保佑。
二、土家族的祭祀习俗1.土地祭祀:土地祭祀是土家族最为重要的祭祀活动之一。
每逢重要节日或者重大事件,土家族人民会集体前往祖先墓地或者特定的神山,进行土地祭祀。
祭祀仪式通常包括献祭、祈祷、歌舞等各种形式,人们通过祭祀来表达对土地神灵的敬意,并祈求土地的丰收和保佑。
2.山神祭祀:土家族人民深信山神的存在和力量,他们将山神视为自然之神,能够保护他们免受灾害和危险的侵袭。
每逢春秋两季,土家族人会组织山神祭祀活动,前往神山上祭拜山神。
祭祀仪式包括舞狮、放烟花、举行盛大的庙会等,人们通过祭祀来祈求山神的保佑和祝福。
3.祖先祭祀:土家族人民非常尊敬祖先,他们相信祖先的灵魂仍然存在并保佑着他们。
每年农历逢年过节、家族聚会或者其他重大事件,土家族人民都会进行祖先祭祀。
祭祀仪式包括献祭、供奉祖先牌位、跳祖先舞等,人们通过祭祀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并寻求祖先的庇佑和保佑。
三、传统信仰与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土家族传统信仰和祭祀习俗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和发展。
一方面,一些年轻人逐渐失去对传统信仰的兴趣,他们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和个人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兴盛,土家族的传统信仰和祭祀习俗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一种文化资源,一些地方政府和社区开始大力发展土家族的传统文化旅游。
土家族的艺术品有哪些代表作品?
土家族的艺术品有哪些代表作品?一、土家族花纹石塔土家族花纹石塔是土家民族的一种传统工艺品,以其精美的雕刻工艺和独特的花纹而闻名。
这些石塔通常由青石雕刻而成,形状高大庄重,花纹繁复精致,寓意着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石塔上的花纹常常描绘了土家族的传统神话故事和历史事件,展现了土家族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土家族刺绣土家族刺绣是土家族妇女传统的手工艺技巧,其精细绣工和多样的花样使其成为土家族艺术的代表之一。
土家族刺绣常常采用丝线和棉线,以独特的针法绣制出各种精美的花纹和图案。
刺绣作品多以鸟、花、虫等自然元素为主题,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给人以宛如绘画般的美感。
土家族刺绣不仅是土家妇女展示自己技艺的途径,也是土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
三、土家族木雕土家族木雕是土家族工艺品中最具特色的一种,以其精细的雕刻和独特的造型风格而著名。
土家族木雕通常以柚木或楠木为原料,经过精湛的雕刻技艺,雕刻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花鸟画等。
这些木雕作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土家族木雕展示了土家族人民勤劳智慧和对自然的热爱。
四、土家族剪纸土家族剪纸是土家族人民传统的手工艺技巧,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纹样而独具魅力。
土家族剪纸常常以动植物、人物形象为主题,或以花鸟虫鱼等图案为题材。
剪纸作品色彩鲜明、线条流畅,构图精妙,给人以美的享受。
土家族剪纸不仅是土家族人民表达情感和独特审美观的方式,也是土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土家族陶瓷土家族陶瓷是土家族的一种传统工艺品,以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多彩的花纹而闻名。
土家族陶瓷常常采用自然的颜色和土家族特有的建筑、虫鱼等元素进行装饰,展示了土家族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土家族陶瓷作品器型多样,既有实用家居用品,也有精美的艺术摆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综上所述,土家族的艺术品种类繁多,每一种作品都展示了土家族人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土家族宗教信仰
土家族宗教信仰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土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宗教信仰。
在土家族的宗教信仰中,融合了原始宗教、道教、佛教等多种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仰体系。
土家族传统的宗教信仰主要包括巫术、拜祖、拜神等仪式。
其中,巫术是土家族宗教信仰中最为重要和独特的一部分。
土家族的巫术包括祭祀天地、山神、河神等自然神明,以及拜祖祭祀祖先等仪式。
土家族的巫师通常被称为“巫婆”或者“巫师”,他们通过巫术仪式和祷告来祈求神明保佑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在土家族的传统巫术中,人们相信通过与神灵的沟通和祷告,可以获得神明的保护和祝福,解决各种疾病、灾难和困境。
除了巫术之外,土家族的宗教信仰还包括拜祖和拜神两个方面。
土家族人民非常尊敬和崇拜自己的祖先,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向祖先祈求家族的繁荣和福祉。
土家族还崇拜自然界的神明,如山神、河神等。
土家族人民相信自然界的神灵可以保护他们免受灾难和疾病的侵害,因此会定期举行拜神仪式,祈求神明的庇佑。
土家族的宗教信仰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一些特定的节日和仪式中也有着独特的表达形式。
例如,农历正月十五,土家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祭灶仪式,为了祈求神明保佑农业丰收和家庭安宁,人们会在家中悬挂五彩纸灯,点亮烛香,供奉神灵,并且举行划龙舟、舞狮子等传统活动。
此外,在土家族的传统婚礼中,也有着丰富多彩的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新人和家人会在婚礼前向神明祈求幸福和美满的婚姻。
总的来说,土家族的宗教信仰是土家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对自然界和祖先的敬仰和崇拜。
土家族的宗教信仰不仅是土家族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撑,也为其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土家族的宗教信仰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传承和弘扬土家族的优秀文化。
财神绘画课件ppt
财神信仰在中国社会中广泛流传,不仅在汉族地区受到崇拜,在其他民族地区也 有类似的信仰和文化传统。
02
财神绘画技巧
线条的运用
01
02
03
线条的流畅性
在绘画财神时,应注重线 条的流畅性,以表现出财 神的优雅和庄重。
详细描述
抽象风格的财神绘画不拘泥于形象的具象表现,而是 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现财神的内在精神。画面构图自 由奔放,色彩运用大胆创新,注重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和形式感。在抽象风格的财神绘画中,财神的形象被 简化或变形,通过抽象的线条和色块来传达财神的寓 意和内在精神。这种风格的财神绘画更加强调画面的 形式感和色彩的运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财神绘画课件
目 录
• 财神简介 • 财神绘画技巧 • 财神绘画风格 • 财神绘画作品赏析 • 实践练习
01
财神简介
财神的起源
财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宗教信 仰和神话传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财神被视为掌管财富和好运的神祇 ,受到广泛的崇拜和祭祀。
随着时间的推移,财神的信仰逐渐融 入了民间文化,成为人们追求财富和 幸福的重要象征。
详细描述
传统风格的财神绘画通常采用工笔或写意技法,画面构图严谨,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在表现财神形象时,注重 细节描绘,如面部的表情、服饰的纹理等。此外,传统风格的财神绘画还会在画面中加入各种吉祥图案和符号, 如元宝、宝瓶、如意等,寓意着财运亨通、吉祥如意。
现代风格
总结词
现代风格的财神绘画注重简洁和抽象的表现形式,画面内容通常以抽象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财神形象 。
蒋三松 拜神图
皿皿髓
这 幅蒋三松款的作品 ,画北方的崇山峻岭,表现 了高远之景。画面远处云雾 翻腾,一座 山峰 耸立其间,一人 驾鹤 飞于浮云之上。近处山石 垒迭 ,劲松挺立 , 松下有九人 ,看有如此仙人 ,或抬 头仰望,或鞠躬作揖 ,作 惊讶状,生动有趣 。 画中山石轮廓笔法方折,用大小斧劈鼓刮,设色深浅相适,体现 出很 强的质感。
远 处峻 岭 山势 伟岸 高远 , 大 气磅 礴 ,重 笔 勾 画之 后 晕染 ,山 头 用浓 墨点 苔。近 处 山石 方折 挺 秀, 呈不 规 则 几何 形 块 ,焦 墨 中有 干 笔擦 痕 ,斑驳 飞 白 自然而 然 。 画 中树 木蟠 曲道 劲 , 以浓 墨绘 出。 下 方人 物 线 条亦 较 方折 ,而 驾鹤 之人 衣 纹 则较 流 畅 ,有飘 逸 之 感 。此 画运 笔 道 劲奔放 ,给人 苍 劲 古雅 之 感 。
蒋 三 松 拜 神 图
绢本 2 4m ×1 3m 5c 2c 款识 :三松 。
蒋 嵩 .生 卒 年不 详 ,宇 三 松 .号 徂 来 山 人 .三 松 居 士 .江 宁 ( 江 苏 南 京 )人 . 今 明代 画 家 。善 画 山水 人 物 .画法 宗吴 伟 .为浙 派 名 家之 一 。喜 用 焦 墨枯 笔 .亦善 用 淡 墨 .浓 淡相 间 .浑 然一 体 .亦 工人 物 与郑 文林 、钟 礼 、张 路 等都 是 浙 派晚
浅析土家族民间丧葬绘画的文化艺术特征——以湖北地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民间绘画田野调查为例
要: 丧礼 属人 生礼仪 中的大礼 , 家族在丧葬方面有着 自己独特的理解与 习俗 。土 家族的丧 葬绘 画形 土
式 多样 , 如纸面绘画、 木版绘画和织物绘画等 , 具有极 高的历 史和 文化 艺术研 究价值 。
关键词 : 土家族 ; 民间绘 画艺术 ; 丧绘画葬 ; 民俗文化
中 图分 类 号 :2 J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49 2 1 ) — l8— 4 17 0 2 (0 2 0 0 1 0 4
在对长阳地区丧葬绘画的主要集中地榔坪镇进行较为全面的调研与考察之后 , 笔者发现其丧葬绘
画的艺 术表 现形 式大致 可分 为 以下三 类 。
1 纸面绘 画 .
巫师在 唱丧 歌 、 丧舞 、 跳 打丧 鼓 , 祭文 , 念 追祀 亡 灵 的 同时 , 会 在祭 台 的周 围和 墙壁 两 旁悬 挂 丧 葬 还 纸面 绘画 。 内容 绘制 的是 神仙人 物或 世 间有威 望 之人 。例如 : 三清 四帝 、 四大真 人 、 公 、 帅 、 军 等 包 元 将
土家族绘画艺术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 深受 民族风俗和巫术文化的影响 , 中反映了该 民族人民 集
的审美 追求 , 图腾崇 拜 、 白帝 天王文 化 、 自然崇 拜 、 女神 崇 拜 、 巫术 施 展 与傩 戏 表 演 等都 深 深 影 响着 其 绘 画艺术 的发 展与表 现 。 位 于鄂 西地 区 的长 阳土 家 族 自治 县作 为该 民族 的 主要 聚居 地 之 一 , 留 …‘ 遗 了极为 丰富 的艺术 及文 化资 源 , 是其 中的丧 葬绘 画更是具 有 独特 的艺术 样式 和文 化 内涵 。 特别
重庆师 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 学版 )
21 0 2年 第4期
社神与土地爷及相关神祇
社神与土地爷及相关神祇作者:邢鹏来源:《收藏家》2019年第09期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常召唤出所在地域的“土地爷”,并向其询问各种情况。
本文以明清时期有关信仰及其在小说中的艺术表现,简介相关的造像与水陆画等物质遗存。
一、国家祭祀体系中的社神与地衹土地神源于古代的“社神”,最先是专指“皇天后土”中的“后土”神祇。
社神更多地带有自然属性。
《公羊传》注曰:“社者,土地之主也。
”据《礼记·祭法》载祭祀土地神已有等级之分:“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暑社。
”汉武帝时将“后土皇地祇”奉为总司土地的最高神,各地仍祀本处土地神。
自古以来,在国家级祭祀体系中用“坛”来祭祀自然神,用“庙”来祭祀人格神。
因社神、土地神(地祇)都是自然神之故,需用坛来祭祀,如社稷坛、皇地祇坛等。
因为社神、地祇都与土壤大地及粮食、果蔬等物质生产有关。
就这一意义而言,其在古人的观念中与人类的女性、动物中的雌性相类似。
故古人将社神与女人、雌性动物等共同归纳为阴性。
在方位和方向上,也相应地赋予阴性神灵特定的含义。
以明代北京皇城为例,皇城的东南角是祭祀皇帝祖先的太庙,其主要供奉皇帝家族中历代直系男性祖先。
这些祖先神被定义为“阳性”,与被定义为阴性的神灵向对。
故而祭祀阴性的神衹的场所被设置在皇城的西南角——社稷坛。
北京的社稷坛始建于明永乐年间。
其内坛的垣墙在北侧有三架白石的棂星门,而东、南、西三侧均为一架;另外,该坛的献殿(拜殿,现改为中山堂)位于坛之北侧,这些现象都说明了明代时社神神主(牌位)是北向的,而皇帝是向南方行礼的。
明代嘉靖年间改天地合祀为天地分祀,在当时北京城的北侧偏东新建了皇地衹坛。
其坛台为双层,外有方泽,两重坛墙的正门均在坛台的北侧,放置皇地祇神主牌位的皇祇室的殿字、院落都是北向的。
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地衹作为阴性神灵的特点。
二、道教神仙谱系中的地神道教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地祇,将其命名为“后土皇地祇”并作为“四御”主一予以供奉;同时保留了其阴性的特征,故而赋予其女性的形象。
土家族人文风俗手抄报内容
土家族人文风俗手抄报内容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重要族群,其独特的人文风俗为我们展现了这个民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土家族的人文风俗,包括婚俗、葬礼习俗、节日庆典、民俗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一、土家族婚俗土家族的婚俗非常独特而又充满仪式感。
婚礼通常在春夏之交举行,庄重而喜庆。
新娘和新郎先分别穿上华丽的服装,然后进行下面的步骤:1. 婚礼准备:新娘会在婚前七天开始收拾嫁妆,而新郎需要准备聘礼送给新娘的父母。
同时,新娘和新郎的家庭也会准备丰盛的婚宴。
2. 剪纸环节:婚礼当天,新郎新娘会手牵手走过装饰有剪纸的门槛,象征着共同步入幸福美好的婚姻生活。
3. 合巹过门:新郎新娘在家族长辈的见证下,将双手合巹,新郎挑起新娘,象征着互相扶持、相互依靠。
4. 洗脚仪式:在婚宴上,新娘会脱下鞋袜,新郎为新娘洗净双脚,并在新娘的脚上涂上丹桂油,以此祈求新娘未来婚姻幸福美满。
二、土家族葬礼习俗土家族的葬礼习俗充满了浓厚的哀思和敬意,体现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追思。
主要流程如下:1. 撤山仪式:土家族人在丧家门前撤山,以示对逝者的尊敬,同时也代表了结束与逝者的生理和精神联系。
2. 出殡队伍:丧家亲属和村民们组成出殡队伍,吹奏丧乐,抬着装着逝者棺木的车队往葬礼地点前进。
3. 送葬行列:在葬礼地点,人们围绕着逝者的灵柩,跳起舞蹈,称为“送葬行列”,以此来送别逝者,祈福他们的灵魂能够安息。
4. 坟墓修建:葬礼结束后,亲属和村民会修建逝者的坟墓,其中“三级墓”是土家族的主要形式,由三个不同形状的墓坑组成。
三、土家族节日庆典土家族有许多独具特色的节日,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崇敬。
以下是土家族的几个重要节日:1. 松溪节:松溪节是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并进行赛龙舟、划竹筏等各种传统体育竞技。
2. 牛王节:牛王节是土家族重要的祭祀节日,以纪念土家族的祖先牛王。
土家族祭祀
谢谢观赏!
每逢过年过节,男女老少都要聚 集在一起,祈求天神保佑,人畜兴 旺,五谷丰登,免祸消灾。 祭祀会犹如外国的狂欢节,信男 信女们在巫师带领下抬着各种祭祀 的物品,列队而出。 巫师用陈酿的米酒,祭天祭地, 祈念咒语,保佑丰年人畜平安。接 着信徒敲起威风锣鼓,吹起牛角狂 欢,抬起生猪,剖开猪肚祭祀。 信男信女们在巫师的带领下,载 歌载舞尽情地狂欢。信女们欢快的 跳起了土家族的“摆手舞”。
撒尔嗬
土家撒尔嗬,汉族称“跳丧”,又叫 “打丧鼓”。是土家族民间悼念死者的一种 隆重的送葬仪式。撒尔嗬作为清江流域土家 人的一种丧仪习俗,它的奇特之处就是丧事 当作喜事办。土家人有 “一死众家丧,一打 丧鼓二帮忙”的说法。四山五岭、左邻右舍 的乡亲聚集在孝家堂屋里,在亡人的灵柩前, 人们踏着鼓点载歌载舞,场面气氛欢快热烈, 通宵达旦。
土家族是一个讲究礼仪之风的民族, 在社交活动与家庭生活中,特别重情尚 义,讲究礼尚往来和文明礼行。土家族 这种古朴淳厚的礼仪之风,不但充分表 现了中华民族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风范, 而且还世代相传,不断地发扬光大,具 有丰富的人文价值。深入地研究这一问 题,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以及土家族的优 良道德传统,对于今天公民“明礼诚信” 等道德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人文和实 践意义。
据有关史料记载:“家有亲丧,乡邻来吊,至夜 不去,日伴亡。于枢旁击鼓,唱俚歌哀词”。这种祭 祀歌舞,在古代巴人之后裔土家族的聚居区,世代沿 袭,千古不绝。无论哪家死了老人,村民们闻讯而至, 通宵达旦。这叫做“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 打不起豆腐送不起情,跳一夜丧鼓陪亡人”。
透过土家跳丧——撒尔嗬,我们完全可以窥见土家人的悲哀与 欢乐、颂亡与慰生、肃穆与热闹奇妙结合的心理世界,撒尔嗬 充分体现了土家人乐观旷达的生死观。我们从撒尔嗬的唱词看, 有唱祖先的,有唱生产生活的,有唱风土人情的,有唱谈情说 爱的,时而打情骂俏,时而如诉如泣,真可谓人老死亡,天地 自然;日吉时良,热闹非凡。从撒尔嗬的动作看,完全沉醉于 纯粹的感觉虚幻世界,迷漫着“歇斯底里”的狂热和无拘无束 的享乐。 撒尔嗬的悼亡,是生者对亡灵的最后陪伴,生者要高度 兴兴地送走亡灵,这是对人生价值的肯定,是土家族乐观旷达 人生观的再现;撒尔嗬既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又是民族文化 传承的载体;撒尔嗬还是生者的一种娱乐艺术,土家人从中得 到了美的享受。
土家族宗教祭祀画艺术形式小议
289文化纵横土家族宗教祭祀画艺术形式小议土家族宗教祭祀画教化之用祭祀画的产生是源于一种民族崇拜,土家族人民曾把宗教和巫术当作自身的信仰和崇拜,当作一种教诲和精神支柱,启发心灵。
即使是在当今时代,这些观念也深深印刻在一些人们的头脑中。
在土家族文化发展过程中,深深受到佛教尤其是道教的影响,道教发源于四川,正是土家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地附近,它对土家族的影响也更为深刻,道教倡导和启发土家人积德行善,部分祭祀画的内容也就源于此,如在郝家十殿中所描述的“怨天尤地,指桑骂槐,对空涕泣者,该受枷锁破口之罪”。
祭祀画以这种最为直观的方式来传达出土家人的价值观念,这正是祭祀画有其教化作用的直接体现。
土家族宗教祭祀画艺术之美土家族宗教祭祀画的艺术表现目前留存的土家族宗教祭祀画大多来源于明清时期,按照绘画材料的异同分类,这些祭祀画的艺术表现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别:纸面创作(土家地区又被称为火纸)、版画创作和织锦创作,而纸面创作是祭祀画中最为常见的形式。
纸与墨。
在不同的时期,土家族人所选择的绘制材料不尽相同,在纸面创作中又主要分为宣纸和“火纸”,据从事非遗工作者所描述,所谓“火纸”即指专用于祭祀活动的土家自制纸张。
在我国宋朝时期,造纸术最为发达的地区也包括了楚汉四川一带,古代漂白技术尚不发达,纸张成色大多现浅黄或棕黄,非常类似于当代的牛皮纸,而其主要区别在于古代纸张制作材料以脆竹为主,这类脆竹纸张在经过年代的发展极易出现裂痕。
在笔者所调查的资料中,极少有看到使用宣纸作画的作品,但土家族祭祀画使用宣纸作画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出现,但仅限于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区,在那些交通更为封闭的地区则一直使用自制的“火纸”。
宣纸更多用于版画创作后的压印纸张,因其具有较强的吸水和润墨性,使画面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织锦所创作的祭祀画并不是用于做法事而悬挂于墙壁的,而是道士们通常主持祭祀活动所穿戴的衣物或活动的装饰物等等,这类织物或印制或绘制,颜色比起前两者更为鲜艳夺目,如图,这场祭祀活动中,身处祭祀服的道士在人群中尤为突出。
中国历史上的民间祭祀文化与风俗
中国历史上的民间祭祀文化与风俗中国历史上的民间祭祀文化与风俗,是丰富多彩的,往往伴随着节气、生死、祈愿等各种感性而又掩盖着深沉的文化精髓。
它包含了对神灵、祖先、死者等存在的敬畏和敬重,同时也自然地承载着人们的身心诉求。
今天,我们来一起回顾中国历史上的民间祭祀文化与风俗。
一、发扬传统:祭祀先祖祭祀先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传统文化,也是最古老、最重要的民间祭祀文化之一。
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祖先被视为一切生命的源泉和重要的精神支柱。
无论是寻常百姓还是达官贵族,在家中都会设祖庙,定期巡礼,补充家族历史,同时也祈求祖先的保佑和祝福。
据史料记载,周代开始就有先祖祭祀,当时的人们在每年的春秋两季进行祭祀,祭拜先祖。
而在春秋时期以后,祭祀先祖逐渐成为社会文化中的重要一环。
这项文化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一直被世世代代传承种植。
二、民间表达对命运的掌控:祈福祭祀祈福祭祀的风土人情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
由于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的不同,早期社会的祈福祭祀主要有四种类型:1. 神祇祭祀:崇拜神象,祈神保佑;2. 祖宗祭祀:祈求家族兴旺和收成丰收;3. 人身祭祀:求保平安,求婚姻顺利等个人祈福;4. 宗教祭祀:当时的六家思想之一道家祭祀过程中的炼丹、炼气、炼形等来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
而在后来的元明清朝,民间祈福文化达到顶峰。
婚嫁、生子、疾病、盖房,都要有神像和神仙配合。
如婚姻提亲,女家肆无忌惮地赞美男家的祖先和早逝亲人,男方则分发五谷杂粮、肉类、鱼品之类对神灵供奉,希望神灵庇佑。
神像所在村道的学堂前,也是群众祈祷的场所。
三、承载生死对含义:葬礼祭祀葬礼祭祀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最为复杂的祭祀方式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死亡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死亡被视为转世、轮回的开始,因此人们在葬礼上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并为死者沐浴、穿着漂亮的服装和祭拜神灵。
在古代,葬礼祭祀往往包括丧礼仪式、望灵、入殓、安葬、批牌、穴冢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程序。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为死者招魂、烧香献祭,比如祭炉、祭奠七宝、祭祀图像等。
土家族传统绘艺术
土家族传统绘艺术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四川、湖北、湖南等地。
土家族文化丰富多彩,其中传统绘艺术是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
土家族传统绘艺术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表现力。
本文将从土家族传统绘艺术的起源、发展以及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家族传统绘艺术的起源土家族传统绘艺术渊源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土家族的先民时期。
根据考古学研究,土家族的祖先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开始进行原始绘画活动。
最早的土家族绘画作品出土于四川盆地地区,这些作品以线条简练、造型质朴为特征,富有原始的艺术表现力。
二、土家族传统绘艺术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土家族传统绘艺术逐渐走向繁荣。
在古代,土家族的绘画活动主要集中在村庄的民居内,用来装饰民居和传承文化。
传统绘艺术的发展得到了土家族族人的积极参与和传承,经过多代人的发展和创新,传统绘艺术逐渐形成了独具土家族特色的艺术风格。
三、土家族传统绘艺术的特点土家族传统绘艺术以其独特的特点而闻名。
首先,土家族绘画作品的题材广泛,既有表现自然风景的山水画,也有描绘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人物画等。
其次,土家族绘画注重形式和色彩的表达,善于运用夸张和象征的手法,使作品富有魅力和吸引力。
此外,土家族绘画还融入了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展示了土家族独特的文化内涵。
四、土家族传统绘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土家族传统绘艺术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各级文化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土家族传统绘艺术。
首先,加强了艺术家培训和人才储备,培养了一大批绘画人才。
其次,举办了一系列的展览、比赛和文化交流活动,提升了土家族传统绘艺术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此外,通过建立专门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对土家族绘艺术进行收藏和研究,确保其得到长期的传承和发展。
总结:土家族传统绘艺术作为土家族特有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在当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土地公祭拜的正确方法
土地公祭拜的正确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土地公是中国传统信仰中的一位重要神祇,被视为土地之神,主要负责管辖土地和保佑农田的丰收。
祭拜土地公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之一,其目的是祈求土地公庇佑,保佑农田顺利,家庭幸福。
那么,如何进行正确的土地公祭拜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选择合适的日期和时间进行祭拜。
传统来说,农历的一、五、十五以及每月的初一、十五都是祭拜土地公的好日子。
在春节前后、五月初五、七月初七等重要节日也是祭拜土地公的黄道吉日。
在进行祭拜时选择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以示诚意和敬意。
准备祭拜用品。
祭拜土地公需要准备香烛、水果、鲜花、粮食等供品,其中有些地区还会准备鸡、鸭、鱼等动物作为祭品。
在挑选供品时,要选择新鲜、干净、卫生的食材,以示尊重土地公。
接着,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进行祭拜。
通常情况下,祭拜土地公的地点会选择在村口或者田间辟地处,这样更有利于联系土地神和土地之间的神职关系。
在选择祭拜的地点前,要先清理干净周围的杂物,保持一个整洁清净的环境。
然后,进行祭拜仪式。
在进行祭拜时,可以先焚香洒水礼拜土地公,然后摆放供品,点燃香烛,磕头顶礼,表达自己对土地公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也可以口头祈祷,祈求土地公庇佑农田顺利,家庭平安。
祭拜结束后,要及时清理祭拜现场,把供品分给家人和邻居,表示共享祭祀的祥和和美好。
在祭拜土地公的也要注重自己的心态和态度,要虔诚诚心、合情合理地恭敬祭拜,不可随意对待。
祭拜土地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人民对土地的崇敬和感恩之情的体现。
通过正确的祭拜方式和方法来祭拜土地公,不仅能够获得土地公的庇佑,也能够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祖先智慧。
希望大家在祭拜土地公时能够重视祭拜礼仪,诚心诚意地表达自己的敬意和感恩之情,祈求土地公庇佑农田丰收,家庭幸福。
【2000字】。
第二篇示例:土地公,俗称土地爷,是中国传统信仰中的一位重要神祇,人们信仰土地公会为农民保佑家园平安、农业丰收。
湘西土家族“玩土菩萨”坛堂的设置与装饰
湘西土家族“玩土菩萨”坛堂的设置与装饰作者:吴工来源:《美与时代·上》2020年第04期摘要:“玩土菩萨”,即还土王愿,是湘西土家族人的一种祭祖祈福仪式活动。
在仪式举行前,需要行法班坛在还愿户主家中及周边区域进行虚拟意象的坛堂装饰,这些坛堂设置及相关装饰形态都有一定的寓意,承载着土家人的精神意识与哲学思维。
关键词:土家族;还服司;坛堂;装饰“玩土菩萨”,即还土王愿,它是湘西土家族地区祭祖仪式的一种,整个仪式讲究严格的规范和执行程序。
梯玛根据仪式需要在举行还愿的户主家中搭建活动舞台。
具体方法就是围绕户主的房屋进行虚构意象的空间划分或遮挡,然后通过假定的时间,让神灵、祭师、户主、观众同处一堂。
“玩土菩萨”的坛堂设置是三元的,即人间、阴间、天间,整个坛堂的设置和相关装饰以“三元”象征为中心,营造与之对应的三种环境,从而为鬼、神、人的活动提供场所,同时利用动作、道具、唱词等手段渲染相关情境,使得梯玛在仪式中可以自由出入天上、人间和阴府三界,最终实现人与神灵的沟通,达成还愿的目的。
一、“玩土菩萨”坛堂设置与区域划分湘西土家族“玩土菩萨”的地点设在举行还愿户主的住宅内和住宅外的晒坪,还有离住宅较近的田野,所有的科仪法事均在以户主住宅为中心的区域里进行。
湘西土家族民宅多为三进三退的平面布局,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为耳屋,耳屋有前后两间,前面为火炕屋,后面为居室。
还愿的表演区域主要分布在堂屋,右边火炕屋以及堂屋大门前的平地,分为四个部分:一部分在户主堂屋内,在神壁下方,即神龛的位置,是户主祖先牌位摆放的位置,法事中的敬祖先、请土王、请祖神归位等环节都在这里进行,同时也是八部大王和彭公爵主的神位。
在堂屋里离大门较近的位置,与神壁神龛在一条中轴线上,这是“祖师坛”的位置,仪式中的请祖师等主要活动都在这个区域进行;一部分在户主大门外的晒坪,在这里设置白老官人神位,同时在进行“赶白虎”这个环节中改成白虎祭坛,所以在这个区域只表演敬白老官人和赶白虎的仪式;一部分在户主右边火炕屋内,火炕屋的窗户下设置“茶婆婆”神位,在碗柜上设“巴沙老母”和“巴沙婆婆”神位,在这一区域,梯玛一般不作任何表演,只是在仪式中供奉以上神灵;最后一部分在离户主家较近的田野,这个地方只在法事“送瘟神”环节中使用,原则上须为十字路口。
土家族图腾
土家族图腾
白虎为土家图腾。
白虎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土家族自称是“白虎之后”。
相传,远古的时候,土家族的祖先巴务相被推为五姓部落的酋领,称为“廪君”。
廪君率领部落成员乘土船沿河而行,行至盐阳,杀死凶残的盐水神女,定居下来。
人民安居乐业,自然廪君也深受人们的爱戴。
后来廪君逝世,他的灵魂化为白虎升天。
从此土家族便以白虎为祖神,时时处处不忘敬奉。
每家的神龛上常年供奉一只木雕的白虎。
结婚时,男方正堂大方桌上要铺虎毯,象征祭祀虎祖。
扩展资料:土家族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保靖、古丈等县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鹤峰、宣恩、利川、恩施等县(市),重庆市的酉阳、秀山、黔江等县,以及贵州省的印江、沿河等县。
土家族的先民与古代巴人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但其来源,目前说法不一,一说为古代从贵州迁入湘西的鸟蛮的一部;另说是唐末至五代初年(公元910年前后)从江西迁居湘西的百艺工匠的后裔。
史籍中将湘鄂西一带土家族称为“土人”、“土民”等,清末地方志中开始用“土家”名称。
祭祀的意思
祭祀的意思【拼音】:jì sì【解释】: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礼仪中主要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
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
祭祀观则记载儒教《周礼》《礼记》与《礼记正义》《大学衍义补》等书解释。
古代中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等级。
天神地祇由天子祭。
诸侯大夫祭山川。
士庶只能祭己祖先和灶神。
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是祭祖日。
“祭祀”也意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
原始时代,人们认为人的灵魂可以离开躯体而存在。
祭祀便是这种灵魂观念的派生物。
最初的祭祀活动比较简单,也比较野蛮。
人们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灵偶像,或在石岩上画出日月星辰野兽等神灵形象,作为崇拜对象的附体。
然后在偶像面前陈列献给神灵的食物和其它礼物,并由主持者祈祷,祭祀者则对着神灵唱歌、跳舞。
祭祀礼节祭品有一定的规范。
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近义词】:祭拜、祭奠、祭告、【造句】:1、他决定祭祀朱庇特,便打发随从去寻找净水做祭奠。
2、楚人祭祀不在其境内的黄河之神河伯,与“祭不越望”的祭祀原则矛盾。
3、可见,孔子也是把祭祀同治国安民的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
4、祭敖包原本是萨满教的一项图腾祭祀活动,后来喇嘛教取代萨满教后,这一祭祀活动也被纳入到喇嘛教,同时增加了宗教色彩。
5、休战协定在祭祀宙斯的奥林匹亚签订,因而是神圣的。
6、春秋楼即以门楼下的通道为中轴线而建,乃祭祀关帝之场所。
7、我用香烟来祭祀死去的爱情,用烟圈圈住随你去的灵魂。
8、除了民间祭祀,天水还在每年举行盛大的公祭活动。
9、关帝庙建筑是一种祭祀性建筑,它带有明显的宗教礼制性色彩,符合儒家提倡的纲常伦理思想。
10、为了保证已殁的祖先能享受子孙世世代代的祭祀,形成了由男系宗族承担祭祀祖先为主要内容的宗祧继承制度。
11、本文拟就河东山西官办庙学的施教内容、祭祀制度、藏书建设与学田占有等若干方面加以考察,且与江南地区略作比较。
字花神像图
字花神像图古称字花、花牌。
汉族民间年节风俗活动之一。
流行于福建、台湾等地区。
春节期间流行字花。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门前都贴着一对“倒福”和一张红纸剪成的“万”字。
这两个倒“福”、“万”字以及他们的组合便形成了吉祥如意的象征物--倒“福”字。
在正月初三夜晚子时到正月十五凌晨子时举行迎神赛会。
家家门口都要摆放一个“红鸡公仔”。
凡来观看字花者都得赏点小钱给它,据说“红鸡公仔”能带来好运气。
从正月初八开始到元宵夜止是举办各式各样的大型字花会。
其中尤以永定县的南溪山庄规模最大。
在字花会上也许是种心灵的寄托吧!我曾无数次走进闽西深处土楼群里听过他们口中讲述的关于土楼的传奇故事,更为那些年久失修,却依然屹立不倒的土楼而惊叹,为当地人特有的朴实善良所折服。
多少次梦回故乡,魂牵梦萦那片生我养我的热土。
总想尽自己微薄的力量,用我绵薄的文笔写出这方热土的沧桑巨变。
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世界看到土楼背后美丽淳朴的山里人。
因此每当老师布置作业就我都绞尽脑汁思索该怎么把这些精彩的故事告诉世界呢?现在终于找到了,拿起手中的笔抒发我内心真挚感情,记录这绚烂多姿的花季。
相信只要有太阳照耀的地方,就有希望;有阴影的地方,就有阳光;有寒冷的冬天,就有温暖。
你的目标越高,你就会爬得越高;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谨慎为兄弟。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成功垂青于有勇气的人。
天空中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虽然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来过。
大雨滂沱时,谁曾经不知不觉湿了衣裳;灯火阑珊时,谁倦双眼满身疲惫。
苦乐全凭自己判断,这是一个喜欢探索真理的世界。
如果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我们就应该努力,再努力,直到自己被证明是无能为力。
成功决不喜欢会见懒汉,而是唤醒懒汉。
也许某一天,我们将重逢在某个路口,一如往昔。
惟愿彼此,笑容都依旧灿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上神祇:土家族的民间祭祀画
作者:陈文武
来源:《三峡论坛》2017年第06期
摘要:湘鄂黔渝的土家族民间祭祀画,指巫师、梯玛、土老师等为人们祈福、还愿、招魂时,装点祭祀场所的绘画,从土家族的重点地区考察民间祭祀画的流行状态,可知它们出自以绘制宗教画为职业的土家族、汉族画匠之手,这些画匠的绘画技术代代相传,但由于时代的变迁,其风格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关键词:祭祀画;土家族;民间;神灵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7)06-0077-05
据文献记载,巫、傩之术源于上古酬神、还愿、娱人、驱鬼、辟邪等民间活动,祭祀更是远古巴人、楚国的流行风俗,其遗迹至今尚在武陵山区流行,如长沙出土的楚帛画《人物龙凤图》与《人物御龙图》,其内容是祈求、超度亡灵升天,乘龙舟将邪魔、恶鬼带走。
用于祭祀的民间绘画在各地有不同的叫法,如水陆道场画、功德画、端公画、土师画、傩堂画、梯玛神图、师公画、老爷子画、神案、盘王图等。
它们是巫师、梯玛、端公们为祈福、辟灾、还愿、招魂所设描绘、装点祭祀场所的绘画。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自称为“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
湖南土家族分布在湘西自治州的吉首、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张家界市的慈利、桑植等县,常德市的石门,怀化市的沅陵等县;湖北省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建始、巴东、恩施、利川等县市,宜昌市的长阳、五峰两县;重庆市土家族主要分布黔江、酉阳、石柱、秀山、彭水等区县;贵州省土家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北的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等县。
土家族除信奉祖先以外,还信奉多神。
认为山、树、云、水、动物等,世间万物皆有灵。
神仙更是繁多,既有天上的仙官,也有地上的祖先,有地下的土地神、阎王、水府诸神。
还有家先神、四官神、灶神、白虎神等。
其中,土老师为“还天王愿”时所供设的神像,在湖南龙山一带称为“神账”,湖北来凤一带称为“案子”。
下面我们从土家族的重点地区来了解民间祭祀画的流行状态。
一、鄂西南地区土家族的民间祭祀画
鄂西南地区包括恩施州的巴东、来凤、宣恩、鹤峰,宜昌市的长阳、五峰、宜都、枝江、神农架等地,受巴、楚文化的影响颇深,是重巫崇傩的区域,“楚俗尚鬼、庙宇孔繁” [1]。
该区域祭祀画从出土文物考证,可追朔到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的陶器彩绘、商周的青铜图案和巴、楚绘画遗迹。
如在巴东天子岩发现手印岩画,是一处与祭祀有联系的地点。
所留在高山绝壁的荒芜山崖的岩壁上,有400多只手印画,人们又称“血手印”、“岩板印”等,应是巴人氏族举行仪式,祈求神灵的庇护与赐福。
对这些神秘手掌印有多种解释:有的认为是可以避邪的,有的以为是占有的符号,还有的认为是对手的颂扬,甚至有的被看作是人们的签到、发泄情绪的手段等等,总之,它与原始崇拜、祭祀活动有关[2]。
民间祭祀画在鄂西南地区主要分布在长阳榔坪镇、都镇湾镇,恩施三岔乡,巴东西壤坡村、宣恩、神农架和附近各乡、村,它们是以纸本卷轴的方式存在的,内容为神仙、花草等,也有在画中以叙事的方式,表现祭祀活动的场景,是以师徒或父子相传而得以流传的。
如长阳分布是以榔坪镇为中心,各乡、村都保存有民间祭祀画,如唐寿山(1922-2005),龙潭坪掌坛道士,善画神像;钟朗轩(1901-1985),大堰乡道士,善画神像。
覃培端(1940- )榔坪镇
镇人,善画祭祀神像;覃春源还保存有长度超过6米的竖向祭祀画(图1),绘有十四位神仙,乘坐车轮、凤凰、虎、蛇等各种神灵工具,朝奉三清的情形。
此外,李云池(1903-1989)石岭溪道士,善画祭祀神像;张昌福(1949-),都镇湾镇璞岭人,系麻池掌坛道士,善雕刻、绘制、剪贴、制作、纸扎一系列与祭祀有关作品,内容有传说故事、吉祥图案、祛邪保平安的花卉纹饰等。
长阳的祭祀画有《太乙救苦天尊图》、《八卦图-吕明纯雷坛图》、《八卦图-老子出关图》等。
《太乙救苦天尊图》,横69,纵163厘米。
画面主要绘制太乙救苦天尊,也作太一
救苦天尊,是道教神仙中极其重要的一位神祇。
他的来历,一般认为他是道教最高神太上老君或元始天尊化身,下到人间救苦解难的。
他手执柳枝、水盂,坐骑是五色九头狮子,全图色彩艳丽,构图饱满,青衣金冠。
下方系两文武大将持奉。
《八卦图-吕明纯雷坛图》由上、中、下三段组成:上段描绘的是三位地界的道士向五位上界天官告别的情形,他们带回天界神官的祝福。
画面描绘隆重、威严的上界神官、文武大臣,送别上界神官的有使者、道士、随从等,地界上有骑马、挑担的,有回头顾盼的。
天界主神官穿着宋代的汉服、官帽,武将持剑瞪目护法在旁边,一派严肃正式的热闹场面;中段是人间,以圆形八卦图为中心,内绘有5位神像,
中间是文殊菩萨,身后有象征神仙的葫芦火焰纹,高坐于莲花上,标配座骑是狮子,右脚朝上,双手持瓶,面带微笑,喻示平安幸福。
左右两位身着青衣的服饰,应为施主的先祖,她们双手持如意,左驭白象,右骑青狮,每位先祖后有一男女侍者双手合一,祝福、祈祷如意吉祥;下段为水府:背景是由翻腾的江海水纹组成,左边有青龙,右边是白虎和祥云、浪花等。
绘有18个各式精怪,中间有一秃头的老道,他重点突出,宽衣、露脐、弯眉、俏眼、左手持佛
珠,开口大笑。
其它众人身披红色、青色法衣,有持如意佛尘的,有持宝瓶灵丹的,一群闲雅、愉快之人,祝福主人天上吉祥、平安、幸福。
该图把道、佛、儒的思想合二为一。
整幅画面描绘的人物31个,上面绘有8位神人,八卦圆圈内有5位神人,头都有光环。
下面绘有18位神怪,画的下方两侧有文字款:左为“吕明纯雷坛应征十万同治十一年正月谷旦立”,右为“信士闻治太为母修斋三日敬献坛面圣像一尊入於”[3]规格为横80,纵162厘米(图2)。
半荷堂收藏有一批祭祀画,如《三清图》、《马元帅》、《引渡图》等,其中,有代表的要数《八卦图-老子出关图》,八卦内有6人,只有老子李聃绘有光环,整幅画绘有56个人物、10个动物,画是由三联幅组成一个八卦图,上乾卦、下坤卦,这是一幅祭祀时的总坛
图,极为珍贵,为仪式中的主坛图,在祭祀活动中悬挂于正中。
一般而言,“土老师”在设立祭坛时,讲究对称,将内容相对的画悬挂于主坛两侧,分别是护法元帅、值班功曹、28星宿、
左青龙、右白虎等。
此幅主坛图,采用叙事性手法展开,满构图,故事情节复杂,制作严谨,反映了许多地域的民俗风情,如上刀山、卜卦、施法等,还有许多榜书及文字,如东南、西北、函谷关等,是一幅难得的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