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指南
中考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
中考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学语文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中考中,古诗词鉴赏是考查学生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掌握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对于中考备考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古诗词的理解、背诵、比较和写作四个方面来介绍古诗词的鉴赏方法指导。
一、理解古诗词的鉴赏方法1.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意境古诗词往往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因此在进行鉴赏时,首先要了解古诗词的作者、创作时代和背景,以及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只有了解了这些内容,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2.理解古诗词的文字和修辞手法古诗词中常常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古诗词更加生动和具有艺术感染力。
在鉴赏古诗词时,要着重理解古诗词中的文字和修辞手法,分析作者的用词和句式,从中领略诗词的魅力所在。
3.理解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色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色是其最具特色的地方,例如唐诗以豪放洒脱、豪情奔放为主要特点;宋词则以婉约细腻,清丽含蓄为主要风格。
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时,要具体分析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色,从中领略古诗词的风采和魅力。
鉴赏古诗词首先是要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境,要有扎实的文学知识和语言功底。
其次是要善于分析古诗词的文字和修辞手法,从中领略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最后是要深入理解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色,从中领略古诗词的独特风采。
1. 熟读唐诗、宋词名篇要想在中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熟记唐诗、宋词的名篇佳作。
通过阅读、背诵和理解唐诗宋词名篇,可以使学生对于古诗词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于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2. 关注古诗词的音韵和节奏古诗词的音韵和节奏是其独特之处,要想真正领略古诗词的美感,就必须重视古诗词的音韵和节奏。
通过背诵古诗词,可以更好地领略古诗词的音韵之美,提高古诗词的鉴赏水平。
3. 通过背诵古诗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语言文学的瑰宝,通过背诵古诗词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必备技巧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必备技巧古诗词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也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中考中,对于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往往是考生展示自己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中考语文中的古诗词鉴赏题型,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古诗词鉴赏的必备技巧。
1. 熟悉常见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熟悉常见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对于鉴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备考阶段,我们应该广泛阅读经典古诗词,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和作者的生平事迹。
通过了解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艺术价值,从而更准确地鉴赏古诗词。
2. 注重整体把握,突出核心意义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应注重把握其整体意义,寻找核心主题。
古诗词往往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我们应该通过读懂整首诗词的情感脉络和修辞手法,找出其中的核心意义。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古诗词的词句运用和艺术特色等来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美学价值。
3. 注意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古诗词往往采用意象和象征手法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因此,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应该关注其中蕴含的意象和象征含义。
诗词中的意象有时候是借用自然景物来比喻人生哲理,有时候是描绘感觉和情感。
我们需要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去理解其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从而揭示古诗词背后的意蕴。
4.把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古诗词往往有着严格的韵律和节奏。
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应该注意把握诗词的格律和韵脚,从而更好地领会其音乐之美。
诗词中的押韵和平仄往往能够增强诗词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我们应该通过朗读和欣赏,体验其中的律动和韵味。
5. 多做练习,提高鉴赏水平对于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并非空谈能够提高的,关键还是要通过多做练习,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可以多做一些古诗词鉴赏题,通过认真研读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技巧。
同时,我们还可以参加一些诗词朗诵和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中考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
中考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包含了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在中考中,古诗词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因此掌握古诗词鉴赏方法对于提高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将针对中考古诗词鉴赏方法进行详细的指导。
一、整体把握古诗词内容1.通读全文,了解主题要通读古诗词全文,了解古诗词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这有助于把握古诗词的整体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诗句,把握重点要品味古诗词中的重要诗句,把握句子的主题和表达方式,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情感、意境和形象。
3.了解背景,理解内涵古诗词大多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了解古诗词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所处的历史背景,有助于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以上整体把握古诗词内容的步骤,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蕴和情感表达,为深入鉴赏古诗词奠定基础。
二、注重把握古诗词的艺术特点1.押韵和格律古诗词往往有着严格的格律和押韵要求,在鉴赏古诗词时要注意押韵的规律和格律的运用,这有助于欣赏古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2.形象描绘古诗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形象,展现出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要注重理解古诗词中的形象描绘,感受古诗词所展现的意境之美。
3.比喻和象征古诗词中常常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通过抽象的形象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要善于理解和分析古诗词中的比喻和象征,揭示其所蕴含的内涵。
通过注重把握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和表现方式,提高古诗词鉴赏的深度和广度。
三、注意比较和对照古诗词1.同题对比古诗词中有不少题材相同或者相似的作品,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古诗词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色,发现古诗词的千姿百态。
2.不同时空对照古诗词跨越了千年,有着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风俗背景,通过对照不同时空的古诗词作品,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古诗词的特点和变迁。
四、发散与联想,拓展思维1.联想历史文化古诗词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可以通过古诗词联想历史文化的内容,增加对古诗词的理解深度。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指南(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指南第一篇范文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沉淀与传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鉴赏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领略古诗之美,本指南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讲解。
一、了解古诗的背景知识要鉴赏一首古诗,首先需要了解其创作背景。
包括作者生平、所处的时代背景、政治经济状况等。
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多反映当时社会的矛盾和民生疾苦,其诗歌具有很高的现实主义价值。
二、把握古诗的基本内容古诗的内容包括题材、主题、情节等。
在鉴赏时,我们要仔细阅读诗歌,把握其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感叹时光荏苒、世事无常的情景。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三、欣赏古诗的艺术形式古诗在形式上有着独特的美感。
包括韵律、对仗、意象等。
在鉴赏时,我们要关注这些艺术形式,体会其美感。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运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
诗中的意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更是令人回味无穷。
四、领略古诗的审美情趣古诗所蕴含的审美情趣是多样化的,包括意境、情感、哲理等。
在鉴赏时,我们要细细品味,感受其独特的美。
例如,王维的《相思》,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开篇,借物抒怀,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的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
五、批判性思维在鉴赏古诗时,我们还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分辨诗歌中的优劣之作。
对于优秀的古诗,我们要深入学习、传承其精华;对于创作水平较低的作品,我们要在批判的基础上,学会鉴别和欣赏。
六、实践与感悟最后,我们要将所学应用于实际,通过阅读、背诵、创作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古诗鉴赏能力。
同时,在实践中感悟古诗的魅力,使之成为我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总之,古诗鉴赏是一项复杂而有趣的活动。
2023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总结
2023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总结古诗词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考生需要熟悉古诗词的内容和赏析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古诗词的意境和美学价值。
在此,我将总结以下古诗词赏析的方法,供考生参考。
一、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信息在进行古诗词赏析之前,首先要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相关信息。
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意义,同时,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可以帮助考生对诗词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二、研读古诗词的字词和句式结构对于古诗词的赏析,考生需要仔细研读古诗词的字词和句式结构,理解其中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熟悉古诗词的字词可以帮助考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诗词的含义,而研究古诗词的句式结构可以帮助考生理解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三、分析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古诗词通常通过意象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来构建独特的意境,考生需要能够准确地理解并分析古诗词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可以通过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比喻和修辞手法等方面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四、解读古诗词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古诗词往往以一种抒情的方式表达主题和中心思想,考生需要能够准确地解读古诗词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可以通过分析古诗词中的表达方式、情感态度和意境等方面来理解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五、比较古诗词的不同之处和共同之处在进行古诗词的赏析时,考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的古诗词来理解它们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可以比较古诗词的主题和意境、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等方面,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特点和价值。
六、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修养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考生在赏析古诗词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和修养。
可以多读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多参与古诗词的欣赏和朗诵活动,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以上的总结,希望考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古诗词赏析,准确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美学价值,提高语文考试的成绩。
同时也希望考生在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古诗词所包含的深刻的人生智慧和美丽的艺术情感。
中考古诗词赏析要领
中考古诗词赏析要领
中考古诗词赏析要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作者和背景:在赏析古诗词之前,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和风格等,这有助于理解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2. 理解诗词内容:首先,要仔细阅读诗词,理解其大意,包括题目、诗句、意象、情感等。
注意不要过度解读或偏离原文含义。
3. 把握语言特点:古诗词的语言简练、意蕴深厚,需要注意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技巧,如炼字、修辞、节奏等。
4. 体会情感和意境: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意境,可以通过对景物、意象的描绘来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诗词的情感和意境。
5. 思考主题和意义:古诗词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和主题,需要思考其意义和价值。
可以从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艺术表现等方面入手,探究古诗词的主题和意义。
6. 注重答题技巧:在考试中,需要注意答题技巧,如审题、答题思路、语言表达等。
要按照题目要求,结合上述要领,简洁明了地回答问题。
总之,中考古诗词赏析要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了解作者和背景、理解诗词内容、把握语言特点、体会情感和意境、思考主题和意义以及注重答题技巧等。
通过不断练习和积累,可以提高古诗词赏析的能力。
中考重点古代诗词的鉴赏与欣赏
中考重点古代诗词的鉴赏与欣赏古代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经久不衰地传承至今。
在中考中,对于古诗词的鉴赏和欣赏也是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中考重点古代诗词的鉴赏与欣赏,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中考考试。
一、课外阅读与积累在古代诗词的鉴赏与欣赏中,丰富的课外阅读与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广泛的阅读,我们可以接触到各个朝代的名篇佳作,了解不同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特点和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诗词的内涵与意境。
平时可以读一些中学教材外的诗词选集,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一些特定的作品和作者进行深入阅读。
二、诗词鉴赏技巧在中考中,正确的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对于答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抓住重要词句,特别是表达作者情感和主题的核心词句。
其次,要注重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和目的,推测作者的思想感情。
此外,还要注意运用修辞手法、关注词义和句法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全面把握诗词的意义和韵味。
三、欣赏与把握情感古代诗词作为文学的精华,通常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
在欣赏诗词时,要注重把握诗词的情感内容,领悟作者的情绪变化以及对于生活和世界的感悟。
可以通过诗词中的意象、色彩、音韵等方面感受诗词的美感,从而使自己更好地体验到作者的意境和感受到其中蕴藏的文化底蕴。
四、背诵与默写在古代诗词的鉴赏与欣赏中,背诵与默写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通过背诵名篇佳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内涵与意境,培养对古代诗词的敏感性和感悟力。
考生可以选择一些重点古代诗词,进行反复背诵和默写。
此外,也可以结合课内教材,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五、参与诗词社团与比赛参与诗词社团与比赛是一个锻炼自己欣赏和表达能力的好机会。
在社团中,可以与其他同学一起研读和交流古代诗词,相互学习和提高。
参加诗词比赛,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鉴赏和表达能力,锻炼应对考试的答题能力。
2023文学_初中学生中考古诗词鉴赏技巧
2023初中学生中考古诗词鉴赏技巧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及鉴赏技巧一、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1)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2)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3)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4)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1)以物象为题。
(2)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三、写景诗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于景2、分析重点:景物特征3、山水田园诗的主题:(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边塞诗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
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常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从军行》、《关山月》等。
(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指点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指点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
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做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不少已由客观题开始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一)鉴赏字词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其一》刘禹锡)(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冬天好冷啊,呆在家里很好哦!如果你也有一腔墨水想抒发,幻音教育网里有个博客征文比赛和百科竞赛,介绍给你们,另外还有卡通形象设计大赛,英语之星等比赛,奖金达1000多,那里将是你们发挥的殿堂哦,百度一下就行了,里面语文,数学,英语资源很丰富,有很多试题,有不懂的还可以在线解答,最主要的是里面知识很生动,讲解都很详细,还可以边玩小游戏边学习,介绍给大家!幻音教育!包括中小学教育,教案,教案,课件,辅导材料,试卷等资源下载,为学生提供在线成绩测试,成绩分析,在线竞赛等!也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服务!记得保密哦!以上是我转载的精彩分析,好帖子大家分享嘛!!我也是fan(+﹏+)~狂晕(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指南方法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指南方法技巧第一篇范文古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和独特的审美。
在初中阶段,古诗鉴赏已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古诗鉴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了解背景,感悟诗情在进行古诗鉴赏之前,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和诗歌产生的时代特点,对于深入理解诗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诗人的生平经历往往影响其创作风格,时代背景则决定诗歌的主题倾向。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身处盛唐时期,其诗歌多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而宋代诗人辛弃疾,则生活在国家分裂的时期,其诗歌充满忧国忧民之情。
二、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古诗的魅力在于其优美的词句和鲜明的意象。
鉴赏古诗,要善于品味词句,把握意象。
首先,从字词层面入手,关注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其次,从句子层面关注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美;最后,从意象层面关注诗人选取的意象,如孟浩然的《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通过“风雨声”和“花落”两个意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三、分析结构,领略技巧古诗的结构布局和表现手法是鉴赏的重要内容。
首先,关注诗歌的结构,包括起承转合四个部分。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起句“床前明月光”交代了时间、地点和景象,承句“疑是地上霜”对月光进行了想象,转句“举头望明月”引出诗人思乡之情,合句“低头思故乡”点明了诗歌主题。
其次,关注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衬托等。
如王维的《相思》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理解主题,体会情感古诗的主题和情感是诗歌的灵魂。
鉴赏古诗,要理解诗歌的主题,体会诗人的情感。
诗歌主题往往体现在诗人的抒发情感中,如李白的《将进酒》主题是抒发诗人对人生的豪放态度,通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诗句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和豪放。
中考语文中的古代诗词鉴赏与写作技巧
中考语文中的古代诗词鉴赏与写作技巧古代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鉴赏古代诗词,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围绕中考语文中的古代诗词鉴赏与写作技巧进行探讨。
一、诗词鉴赏的基本要点中考语文中的诗词鉴赏主要考察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鉴赏古代诗词时,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点。
首先,要理解作者创作背景和意图。
古代诗词往往以抒情、写景或抒发情感为主题,了解作者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和创作意图可以有助于正确理解诗词的内涵。
其次,要深入解读诗词的字句和意象。
古代诗词讲究意境的营造,字句间的神韵和意象的独特性是诗词独特之处。
学生在鉴赏中要注重分析诗词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美感。
最后,要注意整体把握和个别细节的关联。
一首诗词的整体性是由各个具体的细节和情节构成的,学生在鉴赏中要同时注重整体和细节的关系,准确把握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二、古代诗词写作的技巧与方法中考语文中的古代诗词写作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题材和写作要求进行创作。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古代诗词写作技巧与方法。
1. 借鉴古诗词的体裁和格式。
在古代诗词的写作中,不同的体裁和格式有着独特的特点和要求。
学生可以借鉴古人的写作方式,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适合的体裁和格式进行创作。
例如,在写景的时候可以使用七言绝句或五言绝句的形式,写抒情诗的时候可以使用七言律诗或五言律诗的形式。
2. 运用古代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古代诗词以意象丰富和修辞工整著称,学生在创作中可以运用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
例如,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丰富描写效果。
3. 注重诗词的情感表达。
古代诗词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传递,学生在写作中应注重通过语言的选择和表达方式来准确传递自己的情感。
可以选择合适的词语、运用深入浅出的句子结构,使写作更具感染力和情感共鸣。
4. 熟悉常用的古代诗词修辞与表达技巧。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和技巧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和技巧(一)诗歌鉴赏答题方法点拨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
以抒发离情为主。
②怀古类。
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
③思乡怀人类。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
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
⑤闲适类。
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
⑥借景抒情类。
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
⑦托物言志类。
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
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
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找意象。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
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
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因此我将诗歌当中较常出现的意象的喻意给学生们做了一个小结,作为一种诗歌鉴赏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
比如说梅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指南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指南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学好重要性古诗词鉴赏是初中语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考验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还涉及对文化底蕴的领会。
掌握好古诗词鉴赏,对学生提高文学素养、理解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学习内容主要学习内容涵盖古诗词的词汇用法、句子结构、韵律特点、意象运用以及作者背景等,每一方面都对学生理解古诗词有重要作用。
学习注意事项•注意古文实词的特殊含义和用法。
•不要忽略诗词中的韵律和节奏。
•尝试从作者的角度理解诗词创作背景。
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理解背景,感受情感:每首诗词背后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了解这些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情感表达。
2.分析结构,领悟意境:分解诗词的结构,理解每一句的作用,并尝试概括诗词所创造的意境。
3.品味字词,掌握技巧:古诗词中的用词往往精炼而富有深意,要细细品味每一个字词的选择,以及它们所运用的修辞技巧。
中考备考技巧•熟悉常见诗词及其作者。
•练习古诗词鉴赏题型,掌握答题格式和要点。
•复习诗词鉴赏的相关理论知识。
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定期朗读和背诵:通过朗读和背诵增强对古诗词的语感。
•开展小组讨论:与同学一起讨论诗词的理解,拓宽思路。
•实际创作练习:尝试自己创作古体诗,加深对古诗词结构和用词的理解。
通过上述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相信同学们在古诗词鉴赏方面会有所突破和提高。
记住,持之以恒的练习和不断的思考是进步的关键。
以上内容为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学习指南,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二篇范文:以具体例题为示范教学方法例题简介例题:《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教学方法简介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互动式教学法在例题教学中的应用1.问题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意象和韵律,例如:“诗中的‘白日’和‘黄河’分别代表了什么?”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例如:每组选择一个词句,分析其意境和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指南方法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指南方法古诗鉴赏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理解,还考查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掌握古诗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学好重要性、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注意事项、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中考备考技巧、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等方面,为你详细解析初中语文古诗鉴赏的学习方法。
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学好重要性古诗鉴赏是对我国古典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古诗中蕴含的哲理、美德和审美观念,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主要学习内容1.古诗词的题材、风格、流派等基本知识。
2.古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哲理等内涵。
3.古诗词的吟诵、翻译、赏析等技能。
学习注意事项1.注重积累:广泛阅读古诗词,增加自己的诗库。
2.理解内涵:把握古诗中的意象、情感、哲理,深入理解诗文。
3.用心感悟:感受古诗的美,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吟诵法:通过吟诵,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注意把握诗句的停顿、语气、情感等,深入体会诗文的韵味。
2.意象分析法:古诗中的意象是诗人表达情感、描绘景象的重要手段。
学会分析古诗中的意象,有助于理解诗文的内涵。
例如,古人常用“月亮”表达思乡之情,“菊花”象征高洁品质等。
3.背景了解法: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创作心境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文。
可以查阅诗人的生平和作品,了解其创作背景。
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考纲:了解中考古诗鉴赏的考查内容、题型、分值等。
2.专项训练:进行古诗鉴赏的专项训练,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3.总结规律:分析历年中考真题,总结出题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古诗鉴赏的学习效果。
2.参加小组讨论:与同学一起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促进。
3.请教老师: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获得专业指导。
通过以上学习方法和技巧,相信你对初中语文古诗鉴赏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指南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指南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古诗鉴赏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考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考验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那么,如何学好古诗鉴赏呢?本文将详细介绍学习古诗鉴赏的重要性、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注意事项、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中考备考技巧以及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
一、学好古诗鉴赏的重要性1.提升文学素养: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2.培养审美能力:古诗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通过学习古诗,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3.增强理解能力:古诗的语言凝练,含义丰富,学习古诗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对文字的把握和解读能力。
二、主要学习内容1.古诗的分类:学习古诗首先要了解古诗的分类,如律诗、绝句、词、赋等,掌握各类古诗的特点。
2.古诗的语言:学习古诗要关注其语言特点,如平仄、韵律、对仗等,理解古诗的音乐美。
3.古诗的意象:意象是古诗的灵魂,学习时要把握古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4.古诗的情感:分析古诗的情感,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心境。
5.古诗的典故:了解古诗中涉及的典故,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
三、学习注意事项1.耐心阅读:学习古诗要有耐心,慢慢品味,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多次吟咏:通过多次吟咏,体会古诗的音乐美,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勤于思考:学习古诗时要勤于思考,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等,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对比学习法:将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其创作风格和特点。
2.联想学习法:在学习一首古诗时,联想到其他相似的诗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情感分析法:通过分析古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人的心境,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五、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考纲:了解中考古诗鉴赏的考查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强化练习:多做古诗鉴赏的练习题,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初中语文古诗赏析指南
初中语文古诗赏析指南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学习和赏析古诗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
以下是初中生学习古诗赏析的指南,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
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学好古诗的重要性古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
学习和赏析古诗,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感受民族精神、提升个人修养和审美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古诗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主要学习内容初中阶段的古诗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体裁、韵律、意象、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等方面。
我们要熟练掌握各种诗歌体裁的特点,了解古诗的韵律美,感受诗人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和哲理,同时分析诗人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学习注意事项1.注重阅读:大量阅读古诗,感受诗歌的美,培养语感。
2.细心品味:分析诗句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深入理解诗歌。
3.勤于练习:赏析不同类型的古诗,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了解背景:学习一首诗之前,先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
2.分析意象:一首诗往往通过丰富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和哲理,我们要学会分析诗句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心境。
3.品味语言:古诗的语言优美,富有韵味,我们要细细品味,体会诗人的表达技巧。
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考纲:了解中考古诗赏析的要求和题型,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分类整理:将所学古诗按照题材、时代、诗人等进行分类整理,便于查找和记忆。
3.模拟练习:多做真题和模拟题,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制定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古诗学习的持续性和系统性。
2.互动交流: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3.创作练习:尝试自己创作诗歌,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通过以上方法和技巧,相信大家对初中语文古诗赏析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语文古诗文欣赏指南
初中语文古诗文欣赏指南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古诗文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感受古人智慧和情感的重要窗口。
然而,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欣赏古诗文可能会感到有些困难。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欣赏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呢?下面就为大家提供一份指南。
一、了解古诗文的背景知识每一首古诗文都有其特定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等。
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文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
比如,学习杜甫的《春望》,如果我们知道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他在诗中所表达的忧国忧民之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通过描绘破败的长安城,以及花鸟都能引起诗人的伤感,生动地展现了那个动荡年代人们的痛苦和无奈。
再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如果我们了解苏轼当时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亲人的思念,就能更好地理解他在词中所抒发的豁达胸襟和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词不仅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更传达出一种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二、掌握古诗文的基本格律古诗文在格律上有一定的要求,如律诗的平仄、押韵,词的词牌格律等。
虽然对于初中生来说,不必深入研究格律的复杂规则,但了解一些基本的格律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感受古诗文的韵律之美。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押韵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通过感受其韵律,我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思乡的心情。
又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牌“如梦令”有着特定的格律要求,通过诵读,我们能感受到其节奏的明快和情感的起伏。
三、理解古诗文的意象和典故古诗人常常借助意象和典故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意象是指诗文中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事物,如明月常象征团圆,杨柳常代表离别。
中考古诗词鉴赏技巧
中考古诗词鉴赏【目标定向)1、读懂诗词,能初步鉴赏诗词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读懂诗词,能初步评价诗词作品中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方法指引】鉴赏古诗词首先要“读懂”,可以从以下五方而去读懂诗意:1、读懂题目从题目中可以了解诗歌的内容,如从《左迁至城关示侄孙湘》题目中,可推知韩愈在贬谪潮州,途经蓝关遇见侄孙韩湘时创作了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2、读懂意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如《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钟磬音”,这佛寺中敲钟击磬的声音,悠扬而洪亮,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
显然,诗人寄托自己忘情尘俗的情怀。
3、读懂典故典故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
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在有限的诗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故去的朋友柳宗元等人。
“烂柯人”指上山砍柴的晋人王质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二百年。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二十三年的感慨,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4、品味炼字古诗词十分讲究炼字。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如陶渊明《饮酒》中的“悠然见南山”,“见”字是本诗的诗眼,用得最妙,如若把它改成“看”、“望”等就大失其趣,“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二体。
“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二段距离。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归隐生活的闲适自在。
5、鉴赏技巧艺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鉴赏常用的表达技巧,有助提高我们诗歌阅读的鉴赏力。
如陆游《卜算子· 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运用梅花暗喻自己无人赏识,借助梅花受风雨摧残、受同类排挤仍保持一身傲骨的高洁,表现自己百折不回的精神。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指南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技巧古典诗词的简单赏析是近年来中考语文的常考题,要做好此类题目,关键是把握好以下两点:一是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二是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一、如何把握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笔者认为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弄清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类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诗人在低头采菊与仰头见山这一不经意的瞬间,与篱菊和南山形成了一种若有若无的默契关系,进入了悠闲淡远、恬然自适的佳境。
第二类情感:伤春惜春,对人生苦短的慨叹。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北宋•王令《送春》)以惜春之情来写送春,新颖别别致。
作者通过写花、鸟,把自然物象点化为情感现象,抒发出对春的一种执著、深厚、缠绵、凄婉的依恋之情。
第三类情感:秋思、秋恨,对离愁别绪的咏叹。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唐•温庭筠《梦江南》)“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既是写眼中所见,又借景物巧妙地烘托出一种怅然若失的痛苦心情,那凄清的景象,不正暗示了那悠悠不返的男人辜负了女主人公的脉脉之情吗?读罢使人感同身受,平添一种怅恨。
第四类情感:爱国报国之志.此类诗歌通常从亡国之痛、壮志难酬这两个角度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唐•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两句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不顾年迈体衰,一心想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两句借助梦境把诗人的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类情感:对统治阶级的揭露和控诉。
①不劳而获。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北宋•梅臣《陶者》)作者通过对比,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不劳而获的社会现实。
②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徭役、战争)。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指南(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指南第一篇范文:《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指南》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正确鉴赏古诗词,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还能陶冶情操,传承民族文化。
为此,我们特制定本指南,旨在帮助师生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把握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一、古诗词鉴赏的基本原则1.尊重原貌:在鉴赏古诗词时,要尽量保持作品的原貌,不随意篡改、删减或添加内容。
2.理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和情感。
3.感受意境:通过阅读、朗诵等方式,感受诗词中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4.品味词句: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句、修辞手法等,领略诗人的匠心独运。
5.传承文化:在鉴赏过程中,要关注诗词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传承民族精神。
二、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1.阅读理解:通过自读、默读等方式,让学生通读全诗,理解诗意。
2.朗读感悟: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词,把握节奏、韵律,体会诗的音乐美。
3.重点解析:针对诗词中的难懂词句、生僻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感受诗的情怀。
5.创意表达:鼓励学生运用绘画、表演、写作等手法,表达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三、古诗词鉴赏的教学实践1.课前准备:教师应提前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2.课堂导入:通过趣味故事、背景介绍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4.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课后拓展:布置相关的练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提高鉴赏能力。
四、古诗词鉴赏的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作业完成: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3.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自信心。
4.持续进步:关注学生在一个学习阶段内的进步,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技巧古典诗词的简单赏析是近年来中考语文的常考题,要做好此类题目,关键是把握好以下两点:一是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二是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一、如何把握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笔者认为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弄清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类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诗人在低头采菊与仰头见山这一不经意的瞬间,与篱菊和南山形成了一种若有若无的默契关系,进入了悠闲淡远、恬然自适的佳境。
第二类情感:伤春惜春,对人生苦短的慨叹。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北宋•王令《送春》)以惜春之情来写送春,新颖别别致。
作者通过写花、鸟,把自然物象点化为情感现象,抒发出对春的一种执著、深厚、缠绵、凄婉的依恋之情。
第三类情感:秋思、秋恨,对离愁别绪的咏叹。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唐•温庭筠《梦江南》)“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既是写眼中所见,又借景物巧妙地烘托出一种怅然若失的痛苦心情,那凄清的景象,不正暗示了那悠悠不返的男人辜负了女主人公的脉脉之情吗?读罢使人感同身受,平添一种怅恨。
第四类情感:爱国报国之志.此类诗歌通常从亡国之痛、壮志难酬这两个角度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唐•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两句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不顾年迈体衰,一心想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两句借助梦境把诗人的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类情感:对统治阶级的揭露和控诉。
①不劳而获。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北宋•梅臣《陶者》)作者通过对比,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不劳而获的社会现实。
②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徭役、战争)。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姓君王,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唐•聂夷中《咏田家》)反映了农民在苛捐杂税的逼迫下不得将青苗和蚕抵押给债主的悲惨遭遇,呼吁统治者能关心民生疾苦。
③腐败无能(南宋、清朝)。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丘逢甲《春愁》)作者将自己的感情与民众的感情融成一股情感的潮水,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对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愤怒之情。
第六类情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赞美.“足蒸暑士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唐•白居易《观刈麦》)描写了农民在夏日割麦的艰辛和贫妇在田中拾穗的可怜与悲苦,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第七类情感:对友情、爱情的赞美。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运用了谐音双关和比喻象征的手法,歌颂情人之间那种致死不变的爱情,成为千古名句。
第二步:掌握进入古代诗人情感世界的两条途径。
(1)由物象(事物的形象)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裴斐先生说:“客观存在的月亮只有一个,诗中出现的月亮千变万化。
物象有限,意象无穷。
”也就是说,月亮本身只是物象,只有在各种情境中被观照、被表现的月亮才是意象。
“物象”即事物的形象,物象有表义物象、载情物象等。
表义物象如“柳”。
古人折柳送别,“柳”与“留”谐音,含有“柳”字的诗句往往与离愁别绪有关。
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载情物象以“雁”为例:“惆怅秦城送独归,蓟门云树远依依。
秋来莫射南飞雁,从遣乘春更北飞”。
(《送客还幽州》)以对雁的怜惜寄托羁怀,也就是托物抒情。
(2)由诗人自身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李白处在唐朝典盛时期,希望营造一个理想的世界,一生蔑视权贵,一生不与统治者合作。
这些思想情感在诗人的笔下表现很强烈。
正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所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杜甫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因此,提到“杜甫”就应想到他“陇国忧民”的思想;杜诗,乃至他个人情感也融入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南宋是个风雨飘摇的朝代,汉人(统治者)被子金人赶到江南(杭州)。
因此,南宋词人在诗词中大多表现出收复失地,慷慨报国的壮志。
如陆游《示儿》中所写“王师北定中原日,空祭无忘告乃翁”。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写“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二、中国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有以下几种1、正反对比。
古今对比、美与丑对比、理想世界与黑暗现实对比、田园生活与污浊官场对比。
2、衬托。
①从正面衬托。
“江山荒城猿乌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是涛声似旧时。
”(陆游的《楚城》)“江山荒城猿乌悲”一句就用了以悲衬悲的表现手法。
该句以“荒城”的悲衬托“乌”悲,衬托诗人内心的悲,猿猴、乌鸦与悲凉、愁苦相联。
②从反面衬托。
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中有一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被后世传为绝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大意是: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绝项,放眼四望,那所有的山山岭都会显得十分渺小。
该诗句表面上是在写景抒情,而实则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生活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蝉噪”衬托“林静”,用“鸟鸣”显现“山幽”,动中写静,充满生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虚实结合的手法。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后文的虚写“铁马冰河入梦来”,与前文的实写“僵卧孤村不自哀”相照应,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无限慨叹。
4、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南唐。
李煜词《浪淘沙》以自然界的花落、水流、春去不归三件事比喻离别后的江山如天人相隔,永不能见,沉痛哀婉,十分凄凉。
5、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无一纯写景诗。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
“家何在”喻将远走,“马不前”喻前途艰辛。
冰天雪地之中,诗人立马蓝关,不独心系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
景物描写中露出英雄失路之悲情。
以上只是从整体上对初中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对古典诗词鉴赏的还要了解诗人的生平,扣住重点字词分析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平时要多看诗词赏析的文章等等。
中考语文:古诗文复习方法指导扎实功底,勤记多练●对于圈定的古诗文篇目,一定要了然于胸,熟读熟记。
●大多数省市考察古文的最后一道试题都有很高的难度,成为决定考生古文得分的关键。
1.明确范围对于圈定的古诗文篇目,一定要了然于胸,熟读熟记,如果连这一步都没有做到的话,参加中考并取得好成绩只能是一句空话。
2.全面把握对于古文部分,不仅要全面掌握字词意义(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了解重要的文言句式,还要重视古文阅读。
对于古诗词部分,机械性默写只是最基本的,还要注重考试中的理解性默写和迁移性默写。
这就要求我们在老师讲解和复习这类诗歌的时候,要注重细节,把每一个可能考查的地方都想到,只有平时做好准备,在考场上才会有优异的成绩。
3.注重课本“胸中富甲兵,笔底有飞才。
”只要我们留意这几年的中考古文试题,就会发现,考查字词和句子翻译大多数是课本的课下注释,或者是以此为主干的句子。
因此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把课本的课下注释逐一地仔细复习一遍,这样我们在做这类题的时候就会驾轻就熟,也就能稳定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4.多练深挖全国各省市中考考查的古文篇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在复习古诗文的时候,如果能够把前几年关于圈定篇目的所有中考试题做一遍的话,不仅可以检验自己复习的成果,而且可以查漏补缺,弥补在这个方面可能存在的知识盲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关注开放性试题由于命题篇目的局限性,又必须考查字词句的翻译等基本点,留给命题老师发挥的空间就非常有限,因此大多数省市考察古文的最后一道试题都有很高的难度,成为决定考生古文得分的关键。
处理这类试题,除了要求同学们把近几年中考的相关试题做好之外,更要关注这篇古文与当今社会热点的关系,关注能否从更新的角度对古文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解读。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背诵默写题简析《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中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诗文的背诵默写题成为承载这种理念的题型。
纵观近三年的语文中考题,背诵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一、直接型默写题这是一种传统型的默写题,又称“机械型默写题”,它要求考生写出指定的名篇佳作中的文句,或是出上句对下句,出下句对上句,或是出两头写中间。
这是难度最低的一类题,也是各区中考中都出现的题型。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2003年北京市中考题)二、理解型默写题这一题型在默写题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它的难度要比直接型默写题稍大些,灵活性也强一些。
因为它把从前死记硬背的检测方式深化了一步。
考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原文,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
但它的答案仍具有唯一性。
例:《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宠辱不惊”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2002年朝阳区中考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概括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条件及其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001年西城区中考题)三、迁移型默写题这类题是新出现的题型,对考生的要求比较高,它将课内外的诗文积累联系起来,由内引外,注重迁移,更注重考查的灵活性、综合性。
考生只有具备一定知识的储备量时,才能从容不迫。
这类题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例: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2001年东城区中考题)例:“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邑轻尘”,请再写出两个含“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2002年东城区中考题)四、运用型默写题重在运用,是语文学习的一大特点,默写题亦然。
只有在灵活运用中才能真正检验出对所积累内容的理解。
运用型默写题多设置具体的语境,需要考生借助联想,在积累的仓库中搜索出恰如其分的语句填入其中。
这类题重在运用,是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体,因有语境的限制,其答题范围也往往是有限的。
例:这次分手,我们再见面的机会也许微乎其微,但是_______,_______,只要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又何必在乎山水之隔呢?(用初中教材里学过的诗句填空)(2001年朝阳区中考题)例:朋友分别,如果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行,则略显伤感,不妨借用王勃《杜少府三任蜀州》中的诗句“,”来表达一种豪迈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