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备课教案第2单元+第3课+第2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doc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第3课第2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4.引导学生树立全球观念,提高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同时,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方面,我注重以身作则,以充满激情和正能量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文化交流的定义、意义和基本途径。
2.使学生了解文化交流在传播我国优秀文化、增进各国友谊、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交流在不同领域的具体表现,如教育、科技、艺术等。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兴趣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例如,可以将性格开朗和内向的学生、成绩优秀和有待提高的学生、对文化感兴趣和对其不太了解的学生进行混合分组,从而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2.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和任务,确保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例如,在讨论文化交流的意义时,可以设置以下任务:“请各小组结合教材内容和案例,探讨文化交流在传播我国优秀文化、增进各国友谊、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并得出结论。”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例如,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可以设置以下评价指标:“小组成员参与度、合作意识、创新思维、解决方案的合理性等”,让学生根据这些指标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例如,在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时,可以指出:“你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了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但在解决问题时还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问题,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课件: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P34 【提示】 (1)这些现象都属于文化传播。文化传播具有以 下特点:社会性、目的性、互动性等。生活中处处有文化传播, 如读书、体育比赛、上网聊天等。 (2)语言是最便捷、最普遍、覆盖面最广的文化传播方式。 另外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等都是文化传播的方式。
2.P35(当今世界……) 【提示】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贸易往来 频繁,商业活动不但保留了原有的文化传播功能,而且在 文化传播方面增添了新的内容, 具有了传播意识形态和价 值观念、显示综合国力等新功能。
文化。 ②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
文化传播 规模的__________ 。
③教育: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
文化知识 的___________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 直接 的文化传播方式。 一种更为______ 外出旅游 ,各种 _____ 经济 、 (2)其他途径:亲朋聚会、 _________ 政治 、文化活动等。 _____
5.P37 【提示】 5 世纪,大和统一了日本,积极与中国发 展友好关系。7 世纪初,日本遣使与隋通好。唐朝时,日 本共派来遣唐使近 20 次, 最大规模时一次派遣约 650 人, 最少时也有 120 人。赴日本的唐朝僧人鉴真和尚几经波 折,终抵日本,
带去了佛教、建筑、雕刻、绘画、医药及文学方面的 知识。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的经学、佛学、医学、文学艺 术、天文历法、建筑、手工业技术以及政治法律制度和风 俗习惯,吸收中国的先进文化,文化交流达到了顶峰,从 而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全面发展,如大化改新,利用 儒学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 化传播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情景导入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教学设计
通过生活经验的交流,打开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参与度,同时快速有效进入新课。
3分钟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才智少年为乡献策
1、观看《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宣传片
2、提问:我们美丽的家乡安徽淮北,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却没有被外界广泛认识,你有那些好途径可以帮助淮北扩大自身文化影响力吗?
3、活动:学习小组,组内合作交流讨论。
法治意识
通过本框学习,引导学生认识文化传播的规则,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
教材重点和难点
教材重点
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及其特点;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
教材难点
做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
教学方法和媒体设计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讲授法;合作学习法
媒体设计
多媒体;视频(《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宣传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片(丝绸之路地图,客家土楼,走西口剧照,闯关东剧照,孔子学院,郑和下西洋地图)
完成作业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积极培养学生公共参与。
1分钟
教学设计反思
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媒体技术,充分调动课堂积极性,但是课堂时间分配稍显紧凑。
【板书设计】
学情分析
文化传播就在身边,学生能够直观地体验到。但是由于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能力较弱,很难将获得文化传播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论认知水平。因此,在施教中教师要坚持“三贴近”原则,立足学生生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让学生发现、感悟与理解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手段,提炼上升到理论层次,并践行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
3、过渡: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迎接每一个友好的客人,友好谦逊展现种花家的魅力。这就是新时代青年们的姿态,我们骄傲与自己的文化,但我们不妄自菲薄,我们都是中华文化的代言人。
高中政治 2.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治学案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自主学习】一、学习目标1.识记:文化交流(传播)的含义、途径。
2.理解:大众传媒的含义和特点。
3.分析:通过中外文化交流的人物分析,我们不但要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更要在中外文化交流的文明使者。
4.知识梳理(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
2.文化传播的途径(1)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
(2)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每一次大规模的,都意味着大规模的,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3)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那个获得不同的。
各国之间互派和访问学者,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1.传媒的含义传播媒介,简称为。
传媒大体经历了、文字、、电子网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的含义、出现标志、优越性(1)传媒开始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的推广为标志的。
(2)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电视、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
(3)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日益显示出、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的主要手段。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1.中国是世界古代的发祥地之一。
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向外。
而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的发展和进步。
2.今天,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又更加主动地推动走向世界,做传播的使者。
增强中华文化。
【精讲点拨】1.文化传播与传媒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必要性:文化交流,是学习和借鉴各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
高中政治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方案一、授课类型:讲授新课二、授课时间:40分钟三、授课方式:多媒体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①文化传播途径有哪些。
②文化传播的传播媒介的过程及作用。
(2)、理解①现代传媒的产生是否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②中法文化交流的作用。
(3)、分析通过所学内容,分析传媒的演变过程。
2、能力目标(1)能例举史实说明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结合实际,运用知识分析中法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3)通过观看不同图片、不同视频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能准确寻找信息的能力;通过表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小组竞赛可以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索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文化传播的作用,提高对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觉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自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小品表演、小组竞赛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互相聊天,交流着各自的思想、观点、知识等内容,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实现了文化的传播。
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要学习的内容《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二)、讲授新课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提问)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2、文化传播的途径1、商人进行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示图片)永嘉之乱(两晋)安史之乱(唐朝中期)靖康之乱(南宋)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是------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1、传媒的发展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
(联系小品)2、大众传媒的标志及方式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第3课第2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在第二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框题共有三目构成:第一目主要讲述了什么是文化传播,商人进行贸易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作用;第二目说明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成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第三目又是在第一、二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到历史上中华文化在为世界文化发展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从而使学生油然而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同时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进步,我们要自觉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受年龄和阅历的局限,这种了解还仅仅存在于感性认识的层面,没有真正从科学意义上来理解,或理解不到位。
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感悟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途径、手段,以及文化交流传播的意义,帮助学生将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2.理性精神: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积极吸收外来的优秀文明成果。
3.法治意识:文化交流借鉴的过程中要依法保护文化知识产权。
4.公共参与:积极做中外文化传播的使者。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传播的途径、手段以及怎样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2.教学难点:学生增强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五、教学方法
以讨论式、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法为主。
六、【教学过程】。
高中政治 2.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世界各民族的长期交融,对现代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2、明确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3、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4、了解文化的传播与借鉴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5、了解文化传播的方式及其特点(二)能力目标在实际生活中传播中国文化,教育学生说明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做文化传播的使者(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2、欢迎世界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自觉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二、教学的重难点重点: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及如何加强文化交流难点: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三、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特点,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文化是如何交流、传播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多媒体展示预习提纲1、文化传播的含义是什么?2、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有那些?3、文化传播的媒介有那些?4、我们怎样来跟世界交流文化?探究一:你说我说:请同学们介绍一处自己最喜欢或最向往的地方?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于文化传播?1、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2)文化传播的途径①商业贸易。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从世界文化交流史看,印度文化传播到东南亚,在很大程度上靠印度商人,古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古希腊商人功不可没。
探究二:展示古代丝绸之路的图片思考: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一个国家的对外文化贸易,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外交、外宣价值,传播了本国家、本民族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贸活动不仅依然具有文化传播功能,还在文化传播方面增添了新的内容,有利于推动当今社会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功能!商业广告,就是最好的例证!牛刀小试:1、山东宁津德普丰家具有限公司将文化元素“揉”进家具生产,在多次派员携产品参会、参展中形成了中西兼容的独特设计风格。
高二政治必修三学案: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知识 与 能力 过程 与 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主备
No.___
授课时间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审核
知道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 式,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文化交流的意义
教 学 目 标
运用实例说明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做文化传播的使者。 明确在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多种文化相互沟通、交 流、理解、融合,共同构筑新世纪的多元文化。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文化传播的途径;现代文化传播的特点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途径;现代文化传播的特点 加强中外文化ຫໍສະໝຸດ 流的意义板 书 设 计 计
1
教学 环节
教
学
内
容
个 性 设 计
(一)基础梳理: 1.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 的过程,人们 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 、 、 ,以及与此 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等。 ①商业贸易。商人进行贸易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 蕴含的_______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 ________。 ②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 ________. ③教育。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____ 的文化传播方式。 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及其发展: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 现。传播媒介简称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发展阶段。 (2)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 、 、 、 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3)大众传媒的优点:能够最大程度地 ,汇 集 ,日益显示出 __________的强大功 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 。 3.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要求: 既要更加 要更加 ____________,又 ______________。
高中政治必修配套课件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第六页,共18页。
一 二三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shǐzhě) 历史上,中华文化的传播,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的传入 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我们倡导交流互鉴,既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 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shǐzh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第九页,共18页。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例题1】 经济全球化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商品流通,而商品往往 带有其自身的文化属性,如流行世界的牛仔裤和可口可乐,都被视为美国 文化的代表。这说明商品贸易 ( )
A.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 B.决定文化传播的发展 C.导致强势文化侵略和吞并弱势(ruò shì)文化 D.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答案:A
No 醒(1)不能把教育仅仅理解为学校教育,这里的教育含义更为广泛。大众传媒的发展是否意味着旧的
传媒的消失。外域文化的传入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知识点二。特别提醒传媒即传播 媒介,大体出现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diànzǐ)和网络等发展形态
Image
第十八页,共18页。
第七页,共18页。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文化传播(chuánbō)与传媒
文化传播
传媒(传播方式)
含义
文化交流的活动 即传播媒介,是文化传播借助的
及过程
手段
区 别 途径
或方式
文化传播的途径 有商业贸易、人口 迁徙、教育等
有各种文化传播方式,如口语、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 机短信等,其中报刊、广播、电 视、网络等被称为大众传媒
最新整理高二政治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学案.docx
最新整理高二政治教案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学案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学案一、(学案)学习指导(一)(学案)知识网络(二)(学案)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能够通过对文化传播现象的了解,知道贸易活动、人类的迁徙和教育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知道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了解大众传媒,能够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并能够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了解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做一个现代社会中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38(三)(学案)学法指导1.(学案)案例分析的方法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有:商人的贸易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同学们应该能够从中各列举出一个国内或国外的具体事例,分析说明不同的文化是如何通过这些方式和途径进行传播的。
2.(学案)搜集资料的方法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搜集近一年来中外文化相互交流的事例,感受现代社会世界各国文化日益紧密的联系和交往,从中体会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二、(学案)知识点拨(一)(学案)生活中的文化传播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有:1.(学案)商人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同文化地区之间的商道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通道。
商品之间的交换不仅促进了地区与地区之问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而且还促进了该地区域内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2.(学案)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人是文化最主要的载体,前人的文化创造及其积累作为知识、经验、技术、能力和创造性等都凝聚在人身上,人群在流动过程中也就把这些文化积累从一个文化空间带到另一个文化空间。
历史上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3.(学案)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教育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促进文化的传播。
首先,通过在教育内容上直接吸收其他文化中的精髓实现文化的传播。
高中政治必修3教学设计24: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教材分析《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的内容,承接了前面所学习的简单的文化概况,更进一步的分析了文化横向积累也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为之后学习文化的纵向积累以及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等做好铺垫,因此比较重要。
二、学情分析文化传播就在身边,学生能够直观地体验到。
但是由于学生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较弱,很难将获得文化传播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论认知水平。
因此,在施教中教师要坚持“三贴近”原则,立足学生生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让学生发现、感悟与理解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并践行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媒介发展的过程以及大众传媒的优点。
理解:文化传播的含义;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对待文化传播的态度2.能力目标:结合实际,运用知识分析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能准确寻找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觉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2.教学难点: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五、教法、学法1.教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小组讨论法2.学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六、教学过程(一)讨论交流、导入新课老师:引入话题--春节。
让学生交流讨论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活动?板书:标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思考并回答自己是如何过春节的,讲述其中的一些活动。
老师:点评并过渡--通过刚才简单的交流,我们相互之间传递了很多信息,传播了文化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课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二)合作探究、讲授新课环节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老师: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对于春节的交流并结合课本内容理解文化传播的含义学生:自主思考,结合课本,得出结论并做好笔记。
高二政治《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
高二政治《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第一篇:高二政治《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高二政治《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知道大众传媒的作用;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大众传媒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做中外文化交流友好使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难点】、重点:大众传媒及其作用2、难点:如何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启发、学生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导入:世界因不同而精彩,文化因不同而交流。
探究:课本34页虚线框。
问题:这些现象具有哪些共同特点?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于文化传播?学生:这些活动传递了知识、信息等。
这些现象都属于文化传播。
生活中朋友聚会、在家上网、看电视、看电影、看报纸等,都属于文化传播。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老师:什么是文化传播?学生: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老师: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很多,课本上举了三个例子。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
商业贸易为什么能够传播文化?学生: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探究:课本35页丝绸之路。
问题: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试举例说明。
学生:广告。
现代社会,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同时,依靠广告开拓市场,引导人们消费。
广告在介绍商品知识的同时,向人们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如海信蓝梅电视广告。
老师: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举例,《闯关东》,把山东儒家文化带到了东北。
老师: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表现: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高中政治必修3教学设计15: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
3.学生整理反思
情境二:
1.学生自主思考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3.学生展示,畅所欲言
4.学生根据归纳总结整理反思
『探究活动一:思维快速大比拼』
通过自主探究、识记、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并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探究活动二:参与设计、你我共赢』
让学生具体了解文化传播的媒介,明确文化传播媒介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引出大众传媒在目前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进而让学生感悟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理解文化传播媒介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
『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教师重点点出学习目标
学生记忆学习目标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第二部分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思维快速大比拼』
根据提供的材料:分别阐述文化交流的途径。
(1)“阿拉伯数字1、2、3、4……”,是怎样成为国际通用数学符号的。今天的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2)我国历史上的大规模人口迁徙、三峡移民、民工潮等;
知识目标: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在体验中了解熟悉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大众传媒的能力。
能力目标:结合材料分析做文化交流的使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在保持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共同构筑新世纪的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大众传媒、文化交流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设计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一、整体设计
1.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清晰、可测量的学习目标;设计基于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明确指出哪个教学环节或教学活动是为了达成哪个学习目标的;有学习目标达成评价。
2.教学过程中实施“二五六”主体课堂。二化:主体化、小组化。主体化是指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所有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小组化是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学习小组,无论是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等都突出小组,让小组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共同体。五原则:先学后教、充分参与、展示思维、合作互助、总结梳理。六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展示点拨、总结梳理、巩固检测。
高中政治 第2单元 第3课 第2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
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途径(1)重要途径①商业贸易:不仅通过商品的交换交流蕴含在商品中的丰富文化,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文化。
②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
③教育: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2)其他途径: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和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
[想一想] “一带一路”建设对文化交流传播有什么重要作用?提示:“一带一路”建设,能够通过商业贸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传播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世界文化发展。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1.传媒及其演变(1)含义:传播媒介。
(2)发展形态: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
(3)演变特征: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标志: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术的推广为标志的。
2.大众传媒(1)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2)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3)地位: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连一连]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1.意义(1)文化交流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要求(1)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2)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判一判](1)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 )(2)人口迁徙是一种最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 )(3)大众传媒已经代替旧的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高二政治教案: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
高二政治教案: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教案是每一个老师的得力助手,有了教案,这节课基本就成功了一半。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教案: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高二政治教案: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说出文化传播含义、途径和主要手段。
能够把握以茶文化为载体,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的深刻影响。
能够感受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材料理解把握,形成归纳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知道文化传播的含义和途径和主要手段的基础上,感悟信息技术的进步对自身学习和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中外文化,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争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教学重难点重点:大众传媒及其作用。
难点:如何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片树叶的故事今天我们的课从一片树叶开始,西方人称其为“神奇的东方树叶”,同学们喜欢喝茶么?接入视频短片,通过短片了解茶的种类。
这片树叶不仅散发着醇香,还蕴含着文化。
大家了解么?在中国,它是闲云野鹤的洒脱;在英国,它是午后高贵的优雅;在印度,它是街头民众的消遣;在日本,它是严谨细致的仪式。
我们能够感受到不同国家茶文化的多姿多彩,那他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活动2【活动】材料铺设,构建全课情境故事一: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用脚用肩膀在崎岖的山路上连接了世界,他们被称为茶背子。
西藏险峻的山路马匹无法通过,于是雅安的人们扛300多斤茶袋,住着拐杖,慢慢的穿过喜马拉的沟谷,不仅将茶叶贸易带到印度,也开启了欧洲茶文化的序幕。
现如今这些老人已经渐渐消失在历史中,山路上只留下了当初拐杖压出的一个个凹坑。
教师设问:这些人走的路你们知道么?学生回答:茶马古道。
简单介绍。
教师总结:可以看出,茶马古道不仅促进了贸易的往来,还实现了文化的沟通。
故事二:有些人同样的留在了历史里,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第2单元第3课第2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本框教材分析】
一、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
◆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传媒和大众传媒的作用。
◆理解大众传媒的出现是否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结合电视、互联网、电子读物或大众传媒的具体作用,分析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运用实例说明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做文化传播的使者。
2. 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情景导析,并要求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合作探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在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多种文化相互沟通、交流、理解、融合,共同构筑新世纪的多元文化。
二、教学重点
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
三、教学难点
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
四、教学建议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主要把握三点:一是文化传播有多种方式和途径,二是文化传播有多种媒体和手段,三是现代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等知识是教学重、难点,而且内容分散、包罗万象。
建议在新课讲授过程中多应用PPT图片或设计情景进行讲解和分析,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问题导入
血缘、地缘、业缘、情缘、机缘,都可以把人与人紧密相连。
现代社会,还有一条重要
的纽带,那就是传播媒介。
它可以把地球变成一个小小的村落,无论在天南、在地北,都可以“天涯若比邻”;它可以把所有的人们联在一起,无论在乡间、在都市,都可以感受“纷纷世事无穷尽”。
现代传媒,不仅使人类变得更加了解、更加依赖、更加聪明、更富有想象力,也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1.什么叫文化传播?文化传播有哪些方式和途径?
2.什么叫传媒和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有什么作用?
导入二:情景导入
2009年1月31日晚,历时一年的“2008—2009澳大利亚中华年”在富丽堂皇的新州州立大剧院降下帷幕。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悉尼总领事胡山、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潘振宙、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秘书长万王安南等应邀出席闭幕式。
胡山总领事应邀致词。
他高度评价“中华年”组委会一年来在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中澳友谊、支持北京奥运、抗震救灾等方面所作出的积极贡献。
他还特别感谢不远万里专程前来献艺的中国艺术家们,称他们为“促进中澳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增光添彩”。
教师:(1)澳大利亚中华年活动的举办,对于两国文化的交流、传播、借鉴和发展会有什么样的推动作用?
(2)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外文化交流?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澳大利亚中华年的举办,有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增进澳大利亚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