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代背景是()
A.十月革命 B.二战爆发 C.苏联解体 D.美苏“冷战”6.马歇尔计划远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其依据是()
①使受援国成为美国的商品市场②使受援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受制于美国③使受援国经济得到恢复发展④援助西欧遏制苏联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7.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
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
1948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
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③联合国成立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
8.1947年联合国大会苏联代表发言:“布雷顿森林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世界银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它成了一个大国的工具。
”在此,苏联代表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A.是世界控制美国经济的工具B.强化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C.妨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D.最终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
9.有学者说:“布雷顿森林体系虽为美元霸权提供了国际制度的平台,但美元霸权地位的真正起步却缘于冷战开始之际的马歇尔计划”。
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
A.是冷战开始的标志B.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
C.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复苏D.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控制
10.1947年,英国政府照会美国国务院,希望美国取代自己向希腊、土耳其继续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并且从希土撤军。
“杜鲁门主义”随之出台,美国国会拨款援助希土。
这一照会说明()
A.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B.希土两国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C.英美联合对苏联进行遏制 D.英国对冷战的爆发负有责任
11.“通过对外援助这种方法,美国保持着对全世界的影响和控制地位,并支持
着本来肯定会倒向共产主义阵营的国家。
”二战后美国的“对外援助”体现在()A.推行马歇尔计划 B.缔结《北大西洋公约》
C.筹建欧洲煤钢共同体 D.倡导建立联合国
12.1947年,苏联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世界银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它成了一个大国的工具。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代表准确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真实宗旨所在
B.随着马歇尔计划公开和冷战加剧,苏联对美国经济政策产生反感情绪
C.为了遏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D.美国政府服从于冷战需要,把苏联排斥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外
13.曾在1961—1968年间任美国国防部长的麦克纳马拉后来说,所有三个国家在危机前后所做出的决定,都由于错误的信息、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考虑而被导入歧途。
尽管错上加错,但这一切错误都在核战争难以挽回的灾难后果面前不得不停了下来。
材料中的“危机”()
A.涉及美国、苏联和民主德国三方当事国
B.源于美苏两国在南亚地区的争夺和对抗
C.反映出二战后世界走向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D.说明了大国控制世界可能使世界局势瞬息万变
14.有人认为“马歇尔计划远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
”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使美苏之间的“冷战”正式开始
B.它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C.它起到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的作用
D.目的是阻止革命,稳定欧洲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15.“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
这反映出在“冷战”时期()
A.美苏的插手是地区冲突的根源B.和平的力量时常占居着上风
C.军备竞赛造成各国财政的困难D.军事的较量威胁到世界和平
16.“就时间轴而言,20世纪可分为三个时期:一、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战争时代(1914年至1945年);二、两大超强相互对峙的时代(1945年至1989年);
三、传统的国际强权系统终结之后的时代。
”下列史实,最能说明“两大超强相互对峙的时代”的是()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古巴导弹危机加剧
C.欧洲共同体的诞生D.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17.朝鲜战争中,苏联选择了旁观;柏林墙危机中,美国保持了冷静;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做出了退让。
这反映出二战后美苏两国()
A.在争霸中相互妥协与克制B.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的政策
C.互相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D.军事克制是双方未发生热战的主要原因18.在经互会成员国的对外贸易中,1963年时,其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19%,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占12%;到了20世纪80年代,其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27%—33%,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占14%—17%。
上述变化反映了()
A.发展中国家不断崛起B.东西方关系逐步缓和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D.经互会成员国的市场竞争力增强19.1947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强调“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复兴是美国提供援助的条件,并邀请所有的欧洲国家予以合作,这一观念要求欧洲经济融为一体,打破战前各国间贸易、关税的壁垒,缩小国与国的差别,创建欧洲经济的一种新结构,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B.建立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旨在遏制经互会在东欧地区的扩张D.主导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20.1970年2月,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我们朝着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的方面采取我们所能采取的那些步骤,那些肯定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符合亚洲的和平和稳定的利益。
”尼克松说这番话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空前强大B.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C.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破裂D.美国为推行“战略防御计划”而调整对华关系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
材料一厄内斯特·梅在1984年的一篇论文中说:二次大战后,美苏两国注定
会成为对手……1945年以后两国关系不可能出现任何缓解……传统、观念、感情、习俗各方面都刺激着敌对状态的出现,两国均没有足够力量避免这种冲突。
——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材料二到五十年代中期,美苏经过实施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敌对政策和措施,终于酿成拥有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军事组织和地缘政治版图的两大集团的全面对峙,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并相对固定下来。
——牛军《冷战的起源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三冷战并非只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是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至少有四个: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
——沃尔特·拉菲博尔《冷战结束了吗?》材料四二十一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
——程广中汪徐和《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后及后冷战时代》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为什么说美苏注定会成为对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怎样对待对手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二次大战后到五十年代中期,国际格局发生了怎样的演变?六七十年代,又有什么新变化?
(3)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
材料三的作者为什么说冷战仍在继续?据材料四,分析个别大国还能在世界上建立霸权吗?请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
1.A2.B3.B4.A5.D6.B7.B8.B9.D10.D11.A12.B13.D14.A15.D16.B17.A18.B 19.A20.B
21.(1)意识形态差异(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习俗差异);力量相当。
实行冷战,遏制苏联(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
(2)两国对峙到两极格局形成。
两极格局开始动摇,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3)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苏联解体后,民族冲突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
不能。
已经形成多个力量中心,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4)在尊重和理解基础上,和平解决国家之间利益冲突(充分发挥联合国作用,建立世界安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