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中的疗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通量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中的疗效分析
陈锐;吴国锋;钟倩娴;李怡
【摘要】目的分析高通量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1年透析治疗的5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自身前后对照,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半年的低通量透析(即低通量透析法),再进行半年的高通量透析(即高通量透析法),对比应用两种方法治疗后相关指标及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高通量透析法的血磷、血清肌酐、白蛋白均高于低通量透析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通量透析法的空腹血糖、空腹2h血糖、甲状旁腺激素、血尿素氮、血钾均低于低通量透析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治疗过程中,高通量透析法7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低通量透析法17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4.00%,高通量透析法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低通量透析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高通量透析法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
【年(卷),期】2016(006)006
【总页数】4页(P170-172,208)
【关键词】高通量透析;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低通量透析;肾功能
【作者】陈锐;吴国锋;钟倩娴;李怡
【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肾内科,广东广州 510170;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肾内科,广东广州 510170;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肾内科,广东广州 510170;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肾内科,广东广州 5101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2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早期临床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大量蛋白尿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终末期时肾损害已经进入不可逆阶段[1-2]。
目前,临床上常给予该病患者高通量透析治疗,其是指通过高通量血液滤器在容量控制的血液透析机上进行常规血液透析的一种技术,对维持和挽救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3-4]。
然而,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血液透析维持治疗的过程中,临床上常对于血液透析维持治疗是采用高通量透析还是低通量透析模式仍存在一定的分歧。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为分析高通量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特采用低通量透析法和高通量透析法对2013年7月~2014 年6月收治的5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维持治疗,并对比两种透析方法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1年透析治疗的5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21例,男29例;年龄为25~68岁,平均(45.3±4.4)岁;病程为6~12年,平均(8.5±2.1)年。
1.2 治疗方法
透析前,给予所有患者辅助治疗,具体如:视患者情况予以补铁﹑叶酸﹑红细胞生成素,并控制血压和血糖至正常范围内。
同时,戒烟﹑戒酒﹑禁用刺激性食物,控制肉食﹑蛋白质﹑盐的摄入量。
每日的肉食摄入量控制在150g/kg左右,每日的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8g/kg左右,每日的盐摄入量控制在4g左右。
另外,嘱咐患者限制饮水,控制透析间隔体重增加不超过2.5kg。
另外,在此基础上给予所有患者半年的低通量透析法治疗,具体如:选用德国费尤斯透析器型号为F7HPS,
以反渗水及碳酸氢盐作为透析液,以动静脉内瘘或中心静脉经皮插管作为透析血管通路。
透析血流量控制为250mL/min,透析液流量控制为500mL/min,每周
2~3次,每次透视时间以4h为宜。
随后,给予所有患者半年的高通量透析法治疗,具体如:选用FX60高通量血液透析器,透析超滤系数设定为56mL/(h·mm Hg),透析膜有效面积设定为1.4m2,选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血流量控制为200~250mL/min,透析液流量控制为500mL/min,每周3次,每次透视时间以4h为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方法治疗后相关指标及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
其中,相关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磷﹑血清肌酐﹑甲状旁腺激素﹑血尿素氮﹑血钾﹑白蛋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相关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高通量透析法血磷为(2.03±0.88)mmol/L,血清肌酐为
(989.42±234.51)μmol/L,白蛋白为(41.3±5.4)g/L,均高于低通量透析法
的(1.89±0.81)mmol/L,(786.21±201.12)μmol/L和(38.4±4.1)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高通量透析法的空腹血糖为(6.03±0.82)mmol/L,空腹2h血糖为(7.82±1.12)mmol/L,甲状旁腺激素为
(311.12±68.25)ng/L,血尿素氮为(31.75±11.54)mmol/L,血钾为
(4.31±0.53)mmol/L,均低于低通量透析法的(7.18±1.15)mmol/L,
(9.92±1.25)mmol/L,(445.24±78.52)ng/L,(33.42±13.82)mmol/L
和(4.93±0.82)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种方法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高通量透析法7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
低通量透析法
17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4.00%。
高通量透析法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低通量
透析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目前,血液透析维持仍是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且经过多年的发展,使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得以不断扩大[5-7]。
然而,临床上对于血液透析维持治疗是
采用高通量透析还是低通量透析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一方面,支持高通量透析的学者认为:高通量透析模式除了对小分子物质(包括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血磷等)具有显著优势外,对中﹑大分子物质(包括甲状旁腺激素﹑β-微球蛋白等)同样
具有明显的溶质清除效果。
且中﹑大分子是评价血液透析维持短期和长期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因为中﹑大分子的蓄积与患者的主观不适感﹑疾病的归转及患者的长期预后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8-10]。
此外,由于低通量透析可诱导接受血液透析维持治疗的患者出现炎性反应,对多种营养指标均有着直接影响(包括血清白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前白蛋白等),因此,采用低通量透析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机率会大大提高[11-12]。
另一方面,支持低通量透析的学者认为,在采用高
通量透析模式治疗过程中,如患者的血流量偏小或是超滤设置较小,此时超滤系数较大,滤器膜孔大,水和溶质通过容易,进而会引起反超现象,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而低通量透析模式可有效避免反超现象的发生,且治疗费用少于高通量透析模式,能有效减少患者家庭经济上的负担[13-14]。
在本次研究中,低通量透析法虽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脏储备功能缺陷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问题,此时采用低通量透析法会导致超滤困难,透析不充分,容易引起血管调节能力下降而增加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5]。
另外,加上低通量透析对毒素的清除原理主要为对流,对大﹑中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较低而影响治疗效果。
而相比之下,高通量透析具有
以下优势:(1)通过增大透析膜的孔径与通透性可最大程度清除低分子毒素;(2)通过增加β2-微球蛋白的清除可延迟透析相关性淀粉样病变的发生;(3)
通过针对性清除甲状旁腺素可显著降低肾性骨病的发生;(4)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减少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5)可减轻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另外,由于高通量透析对患者机体的损害较小,加上高通量透析器生物相容性好,对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及毒性物质的清除率高,可作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选用血液维持透析治疗时的首要选择[16]。
我院给予所有患者低通量透析法和高通量透析维持法治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高通量透析法的血磷﹑血清肌酐﹑白蛋白均高于低通量透析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高通量透析法的空腹血糖﹑空腹2h血糖﹑甲状旁腺
激素﹑血尿素氮﹑血钾均低于低通量透析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另外,在治疗过程中,高通量透析法7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低通量透析法17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4.00%,高通量透析法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
低通量透析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在血液透析维持治疗中,与低通量透析法相比,高通量透析法在改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各项指标﹑降低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改善患者预后等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关文献】
[1] 陈爱群,孙颖,王海涛,等.血液透析中血压变异性及影响因素的初步探讨[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3,29(12):888-892.
[2] 鲁勤波,高艳青.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对比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16(3):249-251.
[3] 汪晶华,刘宇,赵凤龙,等.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对自然杀伤细胞和T细胞亚群
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8):47-50.
[4] 刘镇,李菁华,董一民.血液透析滤过对糖尿病肾衰竭患者微炎性反应的改善作用观察[J].中国当
代医药,2014,21(27):87-89.
[5] Ayli M,Ayli D,Azak A,et a1.The Effect of high-flux hemodialysis on dialysis-associated amyloidmis[J].Renal. Failure,2010,27(1):31-34.
[6] 姜威锋,赵海霞,崔天蕾,等.维持性血液透析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0):9-11.
[7] 金励前,胡媛媛,丁晓凯.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1):56-58.
[8] Lok CE,Mokrzycki MH.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 Kidney Int,2011,79:587-598.
[9] 李文宏,陈浩,翁晓春,等.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5,55(4):34-36.
[10] 肖胜,简讯,胡诗德,等.高通量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临床
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7):1112-1114.
[11] 高华,刘艳,王荣.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在老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
老年学杂志,2013,33(17):4285-4286.
[12] 任妍.血液透析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的影响分析及干预研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
子版),2014,6(7):124-127.
[13] 桂学蓉.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与普通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对照研究[J].医学
信息,2015,28(26):196-197.
[14] 荆萌萌,徐旭东,贺海东,等.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胰岛素抵
抗与营养状态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15(3):219-222.
[15] 杨早香,向建平.42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治疗的回顾性分析与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 (23):228-229.
[16] 公丕强.32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1):6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