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细节,让随文练笔向深处漫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焦细节,让随文练笔向深处漫溯
□江苏省海门市平山小学张海华
【摘要】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阅读践行语用理念以来,长期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写作方法的运用上,而对于语言表达的细节则关注甚少。

教师需要从教材文本的范例中精心选择具有鲜明特征的精彩片段,指导学生进行细节的仿写,借助独立的阅读为良好写作意识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提出精彩语段,在模仿中凸显细节;直观插图,在描绘中展现细节;思维迁移,在统整中组建细节;依托留白,在补充中还原细节,让随文练笔向文本深处漫溯。

【关键词】模仿凸显描绘展现统整组建补充还原
一、精彩语段,在模仿中凸显细节
模仿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更是学生进行习作表达的重要途径。

对于课文中核心的精彩片段,我们不仅要在细致辨析的过程中感知表达的效益,更需要为学生创设积极模仿的渠道,让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形成运用细节进行表达的意识。

如《爱如茉莉》一文中描写了作者带着一大把茉莉来到病房,亲眼目睹了父母执手而眠的温馨画面,然后通过作者与父母的分别对话,展现了父母之间的温馨亲情。

在这一过程中,作者分别运用了动静结合、环境渲染等写法,尤其是对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属于典型的细节描写。

教师紧扣语段中最为核心的细节,引领学生在感知其语言背后蕴藏的丰富情韵之后,围绕这一段中的描写策略来仿写“人们在候车厅等车”时的场景,并借助对人物对话、神态以及动作等细节展开描写,体现人物归心似箭、焦急等待的心理。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

这个范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吸收信息、感知情感的载体,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可感直观的写作方法,只有开辟适切的语用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表达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直观插图,在描绘中展现细节
小学生正处于直观形象化思维阶段,他们对于直观事物往往更具有依赖性。

教材中的插图是编者根据文本内容和主题精心绘制而成,已经成为教材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教师就可以借助插图中的丰富资源,引导学生在细致观察中与文本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以《大江保卫战》一文为例,教材中安插了多幅人民子弟兵奋力抗洪救险的画面,但由于通讯报道体裁的限制,作者仅仅运用了一句话加以概括。

在教学中,教师则组织学生对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深入观察,然后进行这样的实践:关注图中人民子弟兵们解救群众时的神态和动作,尤其想象围观群众看到人民子弟兵如此奋勇抗洪时可能出现的神情、动作和心理活动,借以烘托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人物形象。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借助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从文本语言中未尽的细节入手,通过必要的想象补充,实现了对人民子弟兵人物形象地深入感知与强化,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和细节再现能力。

三、思维迁移,在统整中组建细节
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必须要经历感知、积累和内化的过程。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文本资源,在深入感知辨析的基础上将其摘录下来,在积累内化中融合进自身的语言元素,借力于学生的统整性思维,组建一个全新的优质细节,从而实现学生习作表达能力的发展。

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中就曾经两次描写爱因斯坦的外貌:第一次在两人偶然邂逅,作者以生动的笔墨刻画了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不修边幅;第二次是在小女孩的帮助下,爱因斯坦穿着整齐,但作者并没有进行细致性地刻画。

在教学中,笔者将这两段文字整合起来,并根据文本故事的发展创设了“两人再次相遇”的情境,要求学生对爱因斯坦此时的外貌再做一个细致化的描写。

此时,学生不仅成功地运用了课文中原来的语句,还巧妙地融入了自身的语言,如笔挺的西装、漂亮的蝴蝶节、黑得锃亮的皮鞋、梳着整齐的头发……
通过这些重新整合而出的细节,(下转第92页)
87
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本核心主题的感知理解,同时有效地历练了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细节的能力。

四、依托留白,在补充中还原细节
高明的作者都不会将自己的意愿直接告知读者,而会通过设置留白的方式给予读者广阔的想象揣摩的空间。

为此,我们就需要紧扣课文中的含蓄之处、简练之点、隐藏之段,激发学生的联想意识,将原本简练、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从而更好地历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对历史上著名的“李陵事件”和“司马迁受刑入狱”仅以寥寥数语描述:司马迁受了酷刑……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但作者并没有进行细致性的描写,教师则引导学生想象司马迁在受到酷刑之后在狱中生活的场景。

学生们纷纷补充了可能受到的各种酷刑以及司马迁在受刑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甚至是与狱官进行对话的细节。

学生在情感激荡之际之中分别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细节,有效地补充了文本的原文,历练了学生细节表达能力。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留白进行补充,让学生在运用思维意识的基础上领会到文本表达的主题,更有效地达成了对细节把握和运用的实践能力。

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粗线条的整体框架中,而需要将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下去,紧扣文本中精心呈现或者故意隐藏的细节资源,组织学生或辨析、或模仿、或补充、或还原,让学生在丰富的思维历程中感知文
本的内在认知元素,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表达素养的不断发展。

余”的成就感。

六、和自己过去比,找到优势
俗话:“人比人气死人”。

跟自己的过去比容易看到进步,看到优势,不要跟周围同学比看差距,因为和别人比,难免有偏见,难免有消极。

只有跟自己的过去比,才能看到成绩,看到积极的方面,看到前途,这样就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开发自己的潜能,我经常对她说:“我们学习不急于求大进步,只求自己每一天都有一点点进步”,今天的小进步就是明天的高度。

如果非要和别人比的话,就比道德、比勤奋、比方法,比爱心,比才艺。

不要拿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比。

七、用正能量激励自己
从生活中成功的案例中不难发现:“人身体缺陷与人的价值没有正相关。

”为了让学生能从成功人士身上找到正能量,通过名人历经艰辛成长的事迹来启发自己,我在课堂上总爱向学生们讲一讲富有哲理性的道理或名人成长的故事。

为了方便学生们随时喝到心灵之汤,在教室书柜里放着各种各样的青春励志书籍。

有时我会请一些顽强拼搏而取得成功的人士给班上的学生们做讲座,这些人有的是学校的老师,也有的是往届的毕业生,也有的是社会成功人士等。

八、要对自己进行欣赏
拿破仑说:“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创造机会”。

默认自己无能,实际上就是放弃自我的一种心理表现。

生活上、学习上我常常对陈婷同学说:“不要把自己描述成一个失败者、一个傻瓜,一个无能者,相
反,要看清和强调自己积极的一面,要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要肯定自己,要欣赏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体现出六大技能,这六大技能如手指一样长短不一,不要只看到自己的短处,应该看到自己的长处,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一比。

“别人可以放弃你,但你不能放弃自己”。

这句话我常常对班上的学生讲。

针对陈婷同学不自信,担心自己不会成才的自卑心理,我对她说:一个人不怕不成功,最怕的是找不出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你有美术天赋,这就是自己的优势,你可以往这方面发展,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不懈地往自己的优势去努力进取总会成功的。

总而言之,在我无处不关心,无时不疏导的情况之下,陈婷同学自信了起来,在学习上总是稳打稳扎,一路前行,终于以良好的成绩考进了思源高级中学。

学生的心理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懂得去认识这个奇妙的世界,才能教育好学生。


上接第87页)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