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貌图的判读
2021届高考地理关于地貌判断和构造地貌命题方向习题训练含答案
2021高考地理命题方向:地貌图的判读命题方向1 地貌图的判读侵蚀基准面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通常分为总侵蚀基准面(即海平面)和地方侵蚀基准面,其升降引起河段的冲淤和形态上的变化。
夷平面是地壳在长期稳定的条件下,外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形成的近似平坦地面,其发育过程受侵蚀基准面的控制。
夷平面被抬升以后即成为残留在山坡或山顶上的古夷平面。
读图,完成1~3题。
1.若侵蚀基准面下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的侵蚀作用减弱B.河流的堆积作用加强C.河流的长度将会加长D.河流的宽度将会变窄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若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与侵蚀基准面高差增大,河流的侵蚀作用增强,A、B两项错误;河流到基准面的距离增大,河流的长度将会加长,C 项正确;河流侵蚀加强,侧蚀也会加强,河流的宽度将会变宽,D项错误。
2.在山区,多级古夷平面的存在,表明( )A.地壳长期稳定B.地壳持续性抬升C.地壳间歇性抬升D.侵蚀基准面持续上升答案 C解析据材料可知,夷平面被抬升以后即成为残留在山坡或山顶上的古夷平面。
在山区,多级古夷平面的存在,表明地壳间歇性抬升,C项正确;地壳长期稳定,地表形成的近似平坦地面不是多级,A项错误;地壳持续性抬升、侵蚀基准面持续上升,不能形成多级近似平坦地面,B、D两项错误。
3.在岩性差异不大的可溶岩石中,若在当地岩溶基准面的控制下,岩溶发育速度与深度的关系是( )A.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强B.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C.与深度无关D.在不同地区关系不同答案 B解析在岩性差异不大的可溶岩石中,若在当地岩溶基准面的控制下,随着深度的增加,岩石与基准面的高差减小,侵蚀逐渐减弱,岩溶发育速度减慢,故B 项正确。
同步训练驴友小明在某地参加户外活动。
路途上观察到如图景观(下图虚线部分)。
该景观分布在陡坡下或坡麓地带,由碎石长期不断坠落堆积形成,呈上尖、下圆锥状。
回去后,他查阅资料,了解该景观为倒立锥地貌。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PPT教学课件_等高线地图的判读和应用
( 教 学 提 纲 )2021 届高考 地理二 轮专题 复习获 奖课件 :等高 线地图 的判读 和应用 (免费 下载)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3.根据等高线重合判读陡崖的相对高度
Q P
如何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设陡崖最高点为Q,最低点为P) 相对高度:200米≤⊿H<400米
陡崖高度:
(n-1)d≤⊿H<(n+1)d
n为条数,d为等高距,⊿H为陡崖高 ( 教 学 提 纲 )2021 届高考 地理二 轮专题 复习获 奖课件 :等高 线地图 的判读 和应用 (免费 下载)
Q 500米≤HQ<600米
P 200米< HP≤300米
( 教 学 提 纲 )2021 届高考 地理二 轮专题 复习获 奖课件 :等高 线地图 的判读 和应用 (免费 下载)
( 教 学 提 纲 )2021 届高考 地理二 轮专题 复习获 奖课件 :等高 线地图 的判读 和应用 (免费 下载)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3.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读地表形态
( 教 学 提 纲 )2021 届高考 地理二 轮专题 复习获 奖课件 :等高 线地图 的判读 和应用 (免费 下载)
山顶和盆地
( 教 学 提 纲 )2021 届高考 地理二 轮专题 复习获 奖课件 :等高 线地图 的判读 和应用 (免费 下载)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根据数值大小判读地貌类型 (海拔和相对高度) ① 海 拔 200 米 以 下 , 等 高 线 稀 疏 , 广 阔 平 坦 ——
( 平原地形 ); ②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
谢谢
( 教 学 提 纲 )2021 届高考 地理二 轮专题 复习获 奖课件 :等高 线地图 的判读 和应用 (免费 下载)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地形图的判读 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鞍部——
两山顶之间 等高线不相连的地方
陡崖——
等高线相当密集 或重叠的地方
思考:能在地形图上判断坡度的陡 缓吗?怎么判断?
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 坡陡的地方 等高线 密集
坡缓的地方 等高线 稀疏
五种地形的识别
高原: 较大范围的、较平坦的、海拔在 1000米以上的地形区
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崎岖不平、呈 条带状分布的地形区
•
19、大家常说一句话,认真你就输了,可是不认真的话,这辈子你就废了,自己的人生都不认真面对的话,那谁要认真对待你。
•
20、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别放纵善变的情绪。
•
15、所有的辉煌和伟大,一定伴随着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风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
•
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
•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2021届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突破: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含详解)
2021届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突破: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含详解)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下图为某地区沿南回归线所作的地形剖面,读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小题1.关于该地所在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B.该地中部地区为刚果盆地C.F地附近的山地为安第斯山脉D.G地形区大部分位于阿根廷境内2.E地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下图为某区域沿回归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据图完成下列小题。
3.该区域位于()A.北非西部B.印度半岛西部C.大洋洲西部D.南美洲西部4.与图示沙漠核心区自然地理特征不相符的是()A.河流稀少B.终年炎热C.植被稀疏D.光照强烈5.图示海岸沙漠区常见大雾弥漫,其成因主要是()A.沿岸暖流增湿B.海水蒸发强烈C.沿岸寒流降温D.大气对流旺盛读“沿20°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小题。
6.乙地形区的地形地势特征不包括()A.地势起伏大B.中间高四周低C.山河相间D.北高南低7.甲、乙两地形区河流共同的水文特征是()A.水量小B.落差小C.有冰期D.水位变化大读“世界某大陆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小题。
8.该大陆上分布面积最广的森林是A.亚寒带针叶林B.热带雨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9.关于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②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C.③平原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D.④地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读“某区域沿89°E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0.上图是一张()A.等高线地形图B.分层设色地形图C.地形素描图D.地形剖面图11.判断该区域的地势起伏情况()A.东高西低B.西高东低C.南高北低D.北高南低读“我国四大盆地地形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高考地理专题1.9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解图释含义含解析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知识点拨]1.地形剖面图的基本判读方法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准确的关键点(如下图)判读地形剖面图,主要抓住以下“三看”①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A在200~250 m之间,B在250~300 m之间。
②看极值点是否准确:a在250~300 m之间;b在150~200 m之间;c在350~400 m之间。
③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从A到B经过了升高—降低—迅速升高—缓慢降低的过程。
2.通视问题的分析方法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
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况。
(1)根据坡度陡缓情况。
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如图1)图1(2)是否穿越沟谷。
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通视(如左图)。
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在,一般情况下,凸坡也不能通视,如下图中,A点不能看到B点。
(如右图)图23.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第一步:确定剖面线。
在等高线图上画出一条剖面线(可能为已知,如下图中的A-B)。
第二步:建坐标。
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
第三步:确立比例尺。
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与原图一致。
第四步:描点。
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
第五步:连线。
用平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如下图中8′、9′两点高度相同,两者之间为河谷,地势较低)。
AB间的剖面图如下:[典题示例](2014·上海高考)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和地形剖面图(单位:m),回答(1)~(2)题。
(1)图1中剖面线AB 和MN 的交点在图2两剖面图上所对应的位置分别是( ) A .①和③ B .②和③ C .①和④D .②和④(2)若该区位于一拟建水库的库区内,当最高蓄水位达海拔150 m 时,图示范围内将出现( ) A .一个岛 B .两个岛 C .三个岛D .无岛[学审题析题] (在“____”上填关键点)[对点练习]1.(2015·天津文综,4)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球公转轨道图的判读技巧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球公转轨道图的判读技巧一、专题讲解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判读要注意看以下五个信息:(1)看太阳位置:太阳位于椭圆右焦点,最右侧为近日点,最左侧为远日点。
(2)看地球极点:地球北极点在图中上端,或者俯视北极,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地球南极点在图中上端,或者俯视南极,地球公转方向为顺时针。
(3)看自转方向: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若地球逆时针自转,公转方向也是逆时针,相反则皆为顺时针。
(4)看地轴倾向:地轴北端“右倾右冬、左倾左冬”,即若地轴北端朝上且向右倾斜,则地球公转至右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冬季,公转到左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夏季。
(5)看直射点纬度:直射地球的太阳光线沿黄道平面穿过地心,将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相连,与地面的交点即为太阳直射点,可以判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从而区分冬季与夏季。
二、同步训练北京时间2018年6月5日21时7分,中国风云二号H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7月28日,风云二号H星顺利到达79°E。
据此完成1~3题。
1.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到顺利到达79°E期间,地球公转速度( )A.先变快后变慢B.一直变慢C.先变慢后变快D.一直变快答案 C解析据材料可知,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到顺利到达79°E期间是6月5日到7月28日。
7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6月5日到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变慢;7月初到7月28日,地球公转速度变快,故C项正确。
2.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到顺利到达79°E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状况是( )A.一直向北移B.先向北移后向南移C.一直向南移D.先向南移后向北移答案 B解析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到顺利到达79°E期间是6月5日到7月28日。
6月5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夏至日到7月28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3.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图中四个地球位置表示二分二至日)上的位置是( )A.甲 B.乙C.丙 D.丁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左侧位置的地球,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说明该位置表示夏至日。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貌图的判读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貌图的判读一、专题讲解1.地貌景观与等高线图的判读2.河流地貌的判读(1)判断河流的上中下游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上游支流汇入多,到中下游支流逐渐减少,且因地势变缓,流速逐渐降低。
如图中A处河段为上游,B处河段为中游,C处河段为下游。
(2)判断河段及主要的流水作用类型一般情况下,河流上游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中游以流水的搬运作用为主,也有侵蚀和沉积作用;河流下游以流水的沉积作用为主,也有侵蚀和搬运作用。
如图中河流上游的A—A′处,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中游的B—B′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下游的C—C′处主要是堆积作用。
(3)判断河谷形态①图中河流上游的A—A′处,河谷横剖面呈“V”型。
②图中河流中游的B—B′处,河谷呈槽型,此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加弯曲。
③图中河流下游的C—C′处,河谷更加开阔,河道两岸为冲积平原。
(4)分析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河流的侵蚀作用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地貌类型,为人类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②河流的堆积地貌发育处,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为人类的农耕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河流的中下游两岸多是人口、城市密集分布、经济发达地区。
③河流的凸岸泥沙淤积,有利于金属矿产资源富集。
二、同步训练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据此完成1~3题。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有( )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思维探究][答案] 1.C 2.B 3.B流水的侧向侵蚀导致河岸逐渐崩塌和后退,尤其是在平原地区,这种作用的影响极为显著。
2021年高考地理命题方向:地貌图的判读
2021高考地理命题方向:地貌图的判读命题方向1 地貌图的判读侵蚀基准面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通常分为总侵蚀基准面(即海平面)和地方侵蚀基准面,其升降引起河段的冲淤和形态上的变化。
夷平面是地壳在长期稳定的条件下,外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形成的近似平坦地面,其发育过程受侵蚀基准面的控制。
夷平面被抬升以后即成为残留在山坡或山顶上的古夷平面。
读图,完成1~3题。
1.若侵蚀基准面下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的侵蚀作用减弱B.河流的堆积作用加强C.河流的长度将会加长D.河流的宽度将会变窄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若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与侵蚀基准面高差增大,河流的侵蚀作用增强,A、B两项错误;河流到基准面的距离增大,河流的长度将会加长,C 项正确;河流侵蚀加强,侧蚀也会加强,河流的宽度将会变宽,D项错误。
2.在山区,多级古夷平面的存在,表明( )A.地壳长期稳定B.地壳持续性抬升C.地壳间歇性抬升D.侵蚀基准面持续上升答案 C解析据材料可知,夷平面被抬升以后即成为残留在山坡或山顶上的古夷平面。
在山区,多级古夷平面的存在,表明地壳间歇性抬升,C项正确;地壳长期稳定,地表形成的近似平坦地面不是多级,A项错误;地壳持续性抬升、侵蚀基准面持续上升,不能形成多级近似平坦地面,B、D两项错误。
3.在岩性差异不大的可溶岩石中,若在当地岩溶基准面的控制下,岩溶发育速度与深度的关系是( )A.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强B.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C.与深度无关D.在不同地区关系不同答案 B解析在岩性差异不大的可溶岩石中,若在当地岩溶基准面的控制下,随着深度的增加,岩石与基准面的高差减小,侵蚀逐渐减弱,岩溶发育速度减慢,故B 项正确。
同步训练驴友小明在某地参加户外活动。
路途上观察到如图景观(下图虚线部分)。
该景观分布在陡坡下或坡麓地带,由碎石长期不断坠落堆积形成,呈上尖、下圆锥状。
回去后,他查阅资料,了解该景观为倒立锥地貌。
典型地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典型地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是高考考查中最为常见的图形,对于最基本的图形,学生大多都能较好地判读,但对于特殊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下面简要分析一下特殊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
1、冲积扇等高线地形图:冲积扇是河流(山间洪流)在出山口处因洪流流速减小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冲积扇的地面由扇顶到扇缘坡度由陡变缓,扇体之间为较大的干河床,扇体表面往往被砾石覆盖。
一般情况下,在冲积扇底部的平缓河谷中有常年河。
冲积扇的等高线多呈圆弧形,并上密下疏。
等高线通过干河床时多为“V”字形。
2、鞍部等高线地形图:鞍部是位于两座相连山脉中间部位,地势较为低平,形似马鞍的地貌。
又称作垭口、关隘、山口。
在山区常常是道路经过的地方。
等高线图表现为处在一对山脊线和一对山谷线的中间部位。
相对一对山脊而言,鞍部是最低点,而相对一对山谷而言,鞍部是最高点。
如图中鞍部海拔高度75m~80m之间。
3、绝壁、陡崖、悬崖等高线地形图:山坡坡度在70°以上近于垂直的山坡,称为陡崖。
极其陡峭上下垂直,难以攀援的山崖叫绝壁,也称断崖。
崖口倾斜到陡崖外侧而悬空,称为悬崖。
其成因多是地壳剧烈升降运动,再加之自然风化与崩塌造成的,在中学阶段一般三者不作具体的区分。
陡崖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在陡崖处等高线非常密集,但不会重叠相交。
绝壁(断崖)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多条等高线重叠相交,常用锯齿状陡崖符号表示出来。
悬崖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等高线密集,且因悬崖海拔高处向外倾斜,在等高线图上高处的等高线覆盖了地处的等高线图。
估算断崖的高度问题:首先读出等高距、断崖处相交的等高线条数以及与断崖相交处海拔最低和最高等高线的海拔高度。
后用公式计算以下三个问题:(若假设等高距为 d,崖断相交处的等高线条数为 n,与断崖相交的等高线最低值为H低,最高值为H高)①断崖底部的高度(海拔高度)H底,则(H低-d)< H底≤H低②断崖顶部的高度H顶,则H高< H顶≤(H高+d)③断崖的相对高度△H ,其公式为:(n -1)d≤△H <(n+1)d4、风蚀蘑菇等高线地形图:风蚀蘑菇是由风蚀柱演变而成的。
地形图的判读ppt课件
等高线地形图
山脊
山脊
凸低为脊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可以推
测山脉的大致走向。
等高线地形图
山谷
山谷
凸高为谷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山谷为汇水区,河流发育,且河流
的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等高线地形图
P 50
20
30
80 70
60
Q 60 50 40
陡崖
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
陡崖
等高线地形图
死海湖面
珠穆朗玛峰
等高线地形图
?
怎么绘制的?
地表是高低起伏
地图是平面的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二、等高线 1、等高线基础概念
缓坡
陡坡 等 高 线 : 是地面海拔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闭
合曲线。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如100米 、200米。
等 高 线 地 形 图 : 将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 影的方法(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 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 地图。
等 高 距 :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距离。 一 般 用 “d” 表示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密集 ; 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缓陡的地方,等高线 稀疏 ; 适宜爬坡、修路、修梯田等。
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是
的曲线;
2.同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
3.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4.缓陡的地方,等高线
; (线间等距)
;(线密坡陡) ;(线疏坡缓)
闭合 相等 不相等 稀疏 密集
等高线地形图
二、等高线
2、等高线基本特征
特征 同线等高 同图等距 密陡疏缓 凸低为脊 凸高为谷 重叠为崖
含义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__相__同__。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一个等高距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__大____;等高线稀疏,坡度较_小_____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认识各种地形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动手做一做:自己完成课本28页活动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B
海拔/米 300 200 100
0
﹣100 ﹣200
B
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 2、相对高度 3、等高线特征
同线等高 4、山脊和山谷的判读 凸低为脊 凸高为谷 5、五种地形类型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6、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源自什么是等高线? (同线等高)
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同一副等高线地形图里面等高距相同)
等高线的绘制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坡度的陡缓
观 察 与 思 考
等高线分布的疏密与坡度陡缓有什么关系?
结论: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制作人:蒲村中学刘少博
1.初步了解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基础知识。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
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3.知道什么是分层设色的地形图。
4.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境导入:
同学们大家想不想体验一次野外探险呢?要去野 外探险大家得准备好那些物品呢?
食物 饮用水 登山杖(登山用具) 帐篷 指南针 应急药箱 地形图
东西准备齐了,别急着出发,因为大家还得学学 怎么判读地形图,这节课我们就来为野外探险做 最后的知识准备!
地形图家族的三位成员
等 高 线 地 形 图 分 层 设 色 地 形 图
地形剖面图
什么是海拔、相对高度?
即学即练
甲、乙两地海拔及它们之间的相对高度分别是多少米? 1 500米 500米 1 000米
高考地理专题3.3 地貌图的判读-解图释含义含解析
地貌图的判读[知识点拨]1.主要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U”型谷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等作用结果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类型:[典题示例](2017·全国卷Ⅱ)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如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
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据此完成(1)~(2)题。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 B .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 .降水集中(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④[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形成的,山地中河流多、沟谷多、降水丰富是其形成的必备条件。
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与山体的坡度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降水集中并不能代表降水多。
第(2)题,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说明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沉积能力较强。
山地相对高度小会导致水流速度较慢,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河流流程较长,大颗粒的砾石在河流的中上游沉积。
[答案] (1)C (2)B[典题示例]读图甲和图乙,完成1~2题。
1.图甲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答案:C2.图乙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图乙中E示意的河谷形态是河流在山谷中的形态,应该位于河流的中上游;图乙中F示意的河谷呈现出展宽的特征,应是位于河流的下游。
【高中地理】地形图的判读PPT课件2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2、等高线 3、利用等高线判断地形
海拔 相对高度
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 4、分层设色地形图
1 2 3 4 等深线
练习
作业
结束
甲
相对高度 500米Leabharlann 乙海拔高度 1000米
海拔高度 500米 海平面
返回
300 200
等高线:海拔高 度相同的点的连 线。
等高线(米)
A
B
返 回
平原
返 回
返 回
返 回
返 回
-300 -200
-100
-300 -200 -100
等深线(米)
返回
练习:
1、判断下列等高线图所代表的山地的各部 分的名称。 山脊 山顶 A B 300米
200米
鞍部 C E 山谷
D 陡崖
下一页
2、小明和班上的同学去爬山春游。请你帮 他们分析一下,应该从哪一条线路上山 最好?为什么?
A
B
3、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图中方框所代 表的地形名称。
地
高 原 山
盆
地
平
原
丘
陵
作业布置:
1、完成填充图册相关作业;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结束
海拔500米以下, 等高线稀疏,弯折 部分较和缓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 度小,等高线在边缘 十分密集,而顶部明 显稀疏
四周等高线较密 集且地势较高, 中间等高线较稀 疏且地势较低
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海拔500米以上, 海拔200米以下, 相对高度大于 等高线稀疏,广 100米,等高线 阔平坦 密集
下一页
下一页
下一页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4.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5.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4.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呈现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学法】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实践感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1:设疑激趣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
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
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
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导入2:故事导入电影《红河谷》里的片断: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前来勘探地形的英国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来一幅图,两个英国人撒谎说他们是捉蝴蝶的,藏族人真的相信他们画的是一只只的蝴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貌图的判读一、专题讲解1.地貌景观与等高线图的判读2.河流地貌的判读(1)判断河流的上中下游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上游支流汇入多,到中下游支流逐渐减少,且因地势变缓,流速逐渐降低。
如图中A处河段为上游,B处河段为中游,C处河段为下游。
(2)判断河段及主要的流水作用类型一般情况下,河流上游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中游以流水的搬运作用为主,也有侵蚀和沉积作用;河流下游以流水的沉积作用为主,也有侵蚀和搬运作用。
如图中河流上游的A—A′处,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中游的B—B′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下游的C—C′处主要是堆积作用。
(3)判断河谷形态①图中河流上游的A—A′处,河谷横剖面呈“V”型。
②图中河流中游的B—B′处,河谷呈槽型,此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加弯曲。
③图中河流下游的C—C′处,河谷更加开阔,河道两岸为冲积平原。
(4)分析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河流的侵蚀作用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地貌类型,为人类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②河流的堆积地貌发育处,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为人类的农耕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河流的中下游两岸多是人口、城市密集分布、经济发达地区。
③河流的凸岸泥沙淤积,有利于金属矿产资源富集。
二、同步训练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据此完成1~3题。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有( )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思维探究][答案] 1.C 2.B 3.B流水的侧向侵蚀导致河岸逐渐崩塌和后退,尤其是在平原地区,这种作用的影响极为显著。
下图示意某平原地区河流的自然演化过程,据此完成4~5题。
4.河水流经弯曲河道时,凹岸的侧向侵蚀作用更加强烈,主要原因是凹岸一侧的( )A.水量大,流速快B.岩土层相对松软C.地转偏向力较大D.河床的坡度较小答案 A解析流水流经弯曲河道,凹岸地区受流水惯性的影响,流速快,水量大,侧向侵蚀作用更加强烈,A项正确;两侧岩层性质没有差别,B项错误;地转偏向力对于河流两岸的影响差别不大,且河曲地区主要受水流冲刷作用影响,C项错误;河床坡度在河曲地区,凹岸较大,D项错误。
5.根据以上原理,平原地区河道的自然演化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②①③ D.③②①答案 B解析河流在弯曲处,受惯性影响,凹岸受侵蚀严重,最终导致河流由弯曲变为平直河道,随着弯曲处水流流量减少,弯曲部位与河道分离,形成湖泊,所以平原河道自然演化过程为①③②,故选B项。
河漫滩是指位于河床一侧或两侧,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在洪水期才被河水淹没的河流滩地。
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段的河漫滩河床纵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6~7题。
6.容易形成河漫滩的河段是( )A.山区河流落差较大的河段B.流量季节变化大、崎岖峡谷河段C.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段D.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河段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及图示信息的分析可知,河漫滩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山区峡谷河段,河流落差较大,流速快,河流以侵蚀为主,不利于河漫滩形成,A、B两项错误。
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平原流速缓慢,以泥沙沉积为主;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没有明显的洪水期,故应是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地势平坦的河段,故C项错误,D项正确。
7.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相同,图中流水沉积作用最明显的位置是( )A.甲 B.乙C.丙 D.丁答案 C解析若图中河床各处的岩性相同,根据河床形态,河道中水深的一侧,水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河道中水浅的一侧水流速度缓慢,侵蚀作用弱,以堆积作用为主,由图可知,流水侵蚀作用最明显的位置为乙,流水堆积作用最明显的位置为丙,故C项正确。
读图文材料,回答8~9题。
8.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甲、乙、丙三地位于同一河谷地区,年降水量和地质构造相同,植被覆盖率基本不影响地貌,故排除A、B、C三项;组成三地地貌的基岩不同,石灰岩、页岩、砂岩坚硬程度不同,受侵蚀程度不同,页岩和砂岩岩性相对坚硬,不易被侵蚀;石灰岩易溶于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经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故D项正确。
9.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
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C.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处古河床沉积物,这说明乙地为河流阶地中的堆积阶地,沉积物高度不同、形成时期不同,两处堆积物不是连续性的,故排除B、D两项;由于地壳间歇性抬升,从而形成不同高度的两处河床沉积物裸露,故A项正确,C项错误。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图为黄河流域四处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A. 甲地山高谷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陡峻峡谷B. 乙地地势低平,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深厚土层C. 丙地河水湍急,侵蚀作用使瀑布向下游移动D. 丁地河网密布,流水沉积作用强形成冲积扇11.黄河A. 源头的水量补给以季节性积雪融水为主B. 上游参与海陆间水循环C. 中游在每年的冬春季节易发生凌汛现象D. 下游水量稳定航运发达【答案】10.A 11.B【解析】10.甲地位于黄河上游,山高谷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陡峻峡谷,A正确。
乙地地势低平,为河套平原,是黄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B错误。
丙地河水湍急,因为壶口处在南北走向的峡谷中,河水从北向南流,侵蚀作用使瀑布向上游移动,C错误。
丁地河流稀少,流水沉积作用强形成河口三角洲,D错误。
11.黄河源头的水量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A错误。
上游参与海陆间水循环,B 正确。
黄河发生凌汛现象的河段主要在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即上游和下游河段,C错误。
下游是地上河,航运不发达,D错误。
意大利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有一些奇怪的柱子,这些柱子顶部有一块巨石,看起来像某种神秘的祭祀场景(如图)。
这就是自然奇观—“粘土塔”。
完成12-13题。
12.关于“粘土塔”景观岩层形成主要地质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 冰川搬运、堆积形成的冰碛土B. 流水携带泥沙固结形成C. 大规模的岩浆喷出冷却形成D. 风力携带泥沙沉积13.当地有利于“粘土塔”长期保存的条件是A. 岩性坚硬,抗侵蚀能力强B. 顶部巨石,阻挡雨水侵蚀C.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D. 植被茂盛,阻挡风力侵蚀【答案】12.A 13.B【解析】12.由图文材料可知,该粘土塔岩层中含有粘土和石块,应该是在冰川搬运、堆积形成的冰碛土,巨石为它们下方的冰碛土阻挡了雨水侵蚀,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土壤被侵蚀殆尽,形成这种奇特的地貌。
A正确。
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形成的岩层往往颗粒较均匀,BD错误。
岩浆喷出冷却形成的岩层有气孔C 错误。
13.巨石为它们下方的冰碛土阻挡了雨水侵蚀,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土壤被侵蚀殆尽,形成这种奇特的地貌,B正确。
岩性坚硬,抗侵蚀能力强不会只留下一根柱状岩层,A错误。
意大利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气候较湿润,风力侵蚀作用小,CD错误。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某国家部分领土示意图;图2是甲河中上游某测站的径流量分配图.材料二: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山谷的挡水体统称为堰塞体.图示山区有众多堰塞湖分布,近几年来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地质灾害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堰塞湖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消失.图3为堰塞湖示意图.(1)与40°S南侧相比,描述北侧聚落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2)评价甲河中上游水能开发的自然条件,并说明理由.(3)推断图示山区中堰塞湖迅速消失可能的自然原因.解析:(1)由图甲我们可以看出北部聚落密度大,等级高.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出该处是南美洲西海岸,北面纬度低气候温暖,沿海地形平坦,矿产资源丰富,有交通线通过,经济发达等.(2)评价要分析出有利有弊.从题中我们可知该地落差大,5、6、7、8等月份径流量大,所以水能丰富;但是由于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质灾害多发,建坝条件差,同时我们可以从表中得出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不利于水能的季节性开发.(3)由材料二我们可知要从地质灾害和全球气候变暖分析.结合当地情况我们可以得出地震导致地下裂缝多裂隙,湖水下渗外流;火山灰覆盖;受滑坡、泥石流填埋;气候变暖冰川退化,蒸发加大;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加,湖水位抬高,冲破堰体,湖水外流;气候变暖冰渍堰体融化,湖水外流等.答案:(1)差异:北部聚落多(密度大);等级高(规模大).原因:北部气候温暖;地形平坦开阔;矿产资源丰富;交通发达;经济发达(工农业发达)等(2)有利:水能丰富;理由:落差大,流速快;降水多,年径流量大.不利:建坝地质条件差;水能季节变化大难开发;理由: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质灾害;降水季节变化大,故径流量季节变化大.(3)地震导致地下裂缝多裂隙,湖水下渗外流;火山灰覆盖;受滑坡、泥石流填埋;气候变暖冰川退化,蒸发加大;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加,湖水位抬高,冲破堰体,湖水外流;气候变暖冰渍堰体融化,湖水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