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与简答题集锦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与简答题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339a73f876a20029bd642d40.png)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与简答题集锦1、海水是一种化学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包括水、溶解于水中的多种化学元素和气体。
在海水中迄今已发现的化学元素达80多种。
含量较高的元素除组成水的氢、氧元素外,还有氯、钠、镁、硫、钙、钾、溴、碳、锶、硼、氟等。
(1)以海水及其产品为原料可以生产许多化工产品,如氯化钠、氢气、氢氧化钠、氯气、钠、镁、食用加碘盐等。
①请根据你学过的化学知识,按照纯净物、单质、混合物、化合物,将海水..、氢气..、氯.化钠..、氯气..、氢氧化钠....、钠.、镁.、食用加碘盐.....进行分类。
(要求用框图的形式表示,层次分明) ②在氯化钠、氢气、镁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由原子构成的是 ;由离子构成的是 。
(2)自然界中的溴元素绝大多数存在于海洋中,其元素符号为Br ,根据中文名称猜测溴应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 (填“左侧”、“右侧”或“中部”)。
(3)锶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见下图,请回答有关问题:①锶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为 ,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②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 (4)海水也是未来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
小明同学从水产市场带回一瓶浑浊的海水,准备与同学们一起对其进行净化。
请你参入他们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①他们在向水中加入明矾,搅拌静置后进行过滤,加入明矾的目的是 ; 过滤需要的主要仪器和用品有 ;②下列对过滤过程及结果描述正确的是( )(填编号);A .此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 .过滤是利用颗粒大小不同将混合物分离C .过滤之后得到的“水”仍是咸的D .过滤之后得到的“水”可以饮用 ③证明过滤之后得到的“水”中仍含有杂质的方法是 ;④小明想把海水制成蒸馏水,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一般不用蒸馏水作为饮用水的理由是 。
(5)海水是一种溶液,其中溶剂是水,溶质有多种,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3.5%,市场上销售的“海水精”是根据海水溶质的主要成分按比例混合而成,“海水精”是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e7d100cbf8c75fbfc77db2f6.png)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一、实验室制取物质的探究1、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甲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法收集氧气。
反应结束后冷却,往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过滤,得到黑色粉末。
该黑色粉末与过氧化氢接触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色粉末在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乙装置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
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试管里产生____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 2↑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
查阅资料:CO 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实验验证:(1)当然A 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是_____; (2)装置B 中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 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______气体生成,证明李洋同学是判断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4)李洋同学对CO 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 ; ②原因二:反应C+2CuO 2Cu+CO 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 ; ③原因三:……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及解析(二)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及解析(二)](https://img.taocdn.com/s3/m/cb9ec21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6.png)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二)1、在用白磷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瓶底铺细沙的作用是:_____。
(2)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保持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
(3)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答案】(1)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2)后一种;白磷燃烧放热,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3)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气球更瘪了;(4)①②⑤;【解析】【(1)图中瓶底铺细沙的作用是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故填: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2)结论正确的是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放热,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故填:后一种;白磷燃烧放热,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3)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气球更瘪了.故填: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气球更瘪了.(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元素种类.故填:①②⑤.2. 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仪器或装置如下图所示。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制取装置________(填序号)。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https://img.taocdn.com/s3/m/d1150cfb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c.png)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1.竹炭包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车辆中难闻的气味而广泛受到群众的喜爱,这种产品可以对室内甲醛、一氧化碳等气体进行吸附。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①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①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①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可作干燥剂。
①加热或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
【设计实验】将竹炭充分燃烧,检验其产物,以证明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所用装置如图所示。
(1)A装置的作用。
(2)实验开始后,观察到D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说明竹炭中(填“含”或“不含”)有碳元素,写出C 装置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3)小明认为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F装置,你认为(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
2.为使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视化”,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下列实验。
①、按图1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可视化”。
(1)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pH 7(填“>”“=”或“<”)。
(2)将稀硫酸缓慢注入瓶中并振荡,观察到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此时瓶中溶质(酚酞除外)一定有。
①、按图2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视化”。
(3)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进行下列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视化”。
(4)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密闭隔热容器中不断加入稀盐酸,利用数字传感器上的计算机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与溶液温度的图象,如图所示。
当加入盐酸mL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总结反思】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为了证明反应的发生,可以借助指示剂、测量温度变化、比较物质的溶解性、借助传感器等,提供间接的实验证据。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精选(原卷版)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精选(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ad95d8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a.png)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精选一、实验题1.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两组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探究实验。
(1)第一组的同学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提示:除去HCl杂质可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①所选仪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写装置序号字母)。
选择发生装置依据是______________。
①写出上述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将少量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足量澄清石灰水的大烧杯中,烧杯中的溶液质量与之前相比会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基本不变”之一)。
(2)第二组的同学欲用CO气体(含有少量的H2O)测定该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含量。
现取16g氧化铁样品(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进行实验,仪器的连接顺序为:“混合气体→D→C”(实验前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假设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完全充分进行)。
试回答下列问题:①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①仪器C的玻璃管中样品充分反应后,测得质量为12.16g,则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①计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除测量仪器C反应后的质量外,还可以利用仪器C中化学反应的气体生成物进行计算,可在仪器C后添加装有_________溶液的试剂瓶对气体进行吸收。
①该实验装置还存在不足之处,具体的改进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班同学在做“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反应”的探究实验时发现,酸碱之间的反应,往往没有明显的现象。
那么如何判断酸碱发生了化学反应呢?(1)甲小组在烧杯中加入5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发现_______(填现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高频考点专题训练
![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高频考点专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02fddf9d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0.png)
2024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高频考点专题训练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容积做上记号。
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
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3)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2.根据如图所示列举的初中常见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盛放红磷的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氧气,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填字母)进行组装;张强在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将药品装入试管的操作是;实验中他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紫红色,原因是;实验结束后,他发现试管底部破裂,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至少答一点),张强用收集到的氧气做铁丝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看到明显的现象,原因是(至少答一点)。
(3)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F所示。
①红磷燃烧时的主要现象为:;实验结论是。
①下列有关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A 实验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B 燃烧匙中的红磷不可以换成硫和木炭C 选用足量红磷进行实验是为了耗尽集气瓶内氧气(4)装置G 的实验目的是 ;试管b 中的气体是 。
(5)H 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其中木炭必须由上往下缓慢的伸入,原因是 ;检验生成物的操作是 。
3.铁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础,是人类进步必不可少的金属材料。
①.高炉炼铁(1)工业炼铁的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炼铁得到的是 (选填“生铁”、“纯铁”或“钢”)。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焦炭能在炼铁过程中提供热量B .石灰石的作用是除去矿石中杂质C .排放的高炉气中含量最高的是2CO①.模拟工业炼铁【查阅资料】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类型汇总(含答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类型汇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febf1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d.png)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类型汇总(含答案).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类型汇总(含答案)1.氯⽓(Cl2)是黄绿⾊⽓体,⽔溶液叫氯⽔。
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伸⼊氯⽔中,品红褪⾊。
【发现问题】氯⽔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呢?【查阅资料】氯⽓溶于⽔,部分与⽔反应,⽅程式为Cl2 + H2O = HCl + HClO。
其中,HClO的名称叫次氯酸,是⼀种弱酸,具有强氧化性。
【猜想】猜想1:是氯⽔中的⽔使品红褪⾊的;猜想2:是氯⽔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的;猜想3:是氯⽔中的盐酸使品红褪⾊的;猜想1:是氯⽔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的。
【结论】综合分析:氯⽔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具有漂⽩作⽤(能使品红等有⾊物质褪⾊)。
【反思】(1)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2)氯⽔中加⼊AgNO3溶液有⽩⾊沉淀⽣成,化学⽅程式为。
(3)向氯⽔中滴加紫⾊⽯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答案:【猜想】Cl2【实验探究】③把品红试纸伸⼊到盐酸中【结论】HClO【反思】(1)+1 (2)AgNO3+HCl=AgCl↓+HNO3(3)先变红⾊后褪⾊2.某实验⼩组对实验室中A、B、C、D四瓶⽆⾊溶液进⾏鉴别,它们分别是硫酸钠、稀硫酸、澄清⽯灰⽔、四种物质的⼀种。
可供使⽤的实验⽤品有: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紫⾊⽯蕊溶液、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溶液、玻璃棒、试管、胶头滴管。
请利⽤提供的【发现问题】做完实验②后,该⼩组在⽹上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进⾏检验SO42-时,亚硫酸根离⼦(SO32-)的存在⼲扰了SO42-的检验。
如往亚硫酸钠(Na2SO3)溶液滴加硝酸钡溶液后有沉淀⽣成,再加⾜量的稀硝酸酸依然有⽩⾊沉淀。
【提出问题】若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SO42-)与亚硫酸根离⼦(SO32-)中的⼀种或两种,该如何检验?【查阅资料】亚硫酸钡(Ba2SO3)是⽆⾊晶体或⽩⾊粉末,微溶于⽔,在⽔中是⽩⾊沉淀。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13d49f40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f.png)
1/40
1/20
1/10
1/5
1/3
1/2
2/3
1/1
2/1
生成1L氧气所需的时间(s)
124
79
50
54
75
93
106
153
240
分析整理
(3)据上表可知氧化铜用量过多,产生氧气的速率(填“变快”、“变慢”或“不变”),氧化铜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时,反应速率最快.
结论1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填“是”或“不是”)越多越好.
A.a→b→c→d B.b→a→c→d
C.c→d→a→b D.d→c→b→a
(4)许多实验中都用到水,图H中水的作用分别是H:和.
9.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图中夹持已略去),在完成气密性检査后加入药品,并已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
(1)填写表格中的空白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①缓缓通入CO2,点燃A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
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
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CO2 2C0
②点燃B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
B处玻璃管内
以上实验说明具有还原性
③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熄灭A、B两处的火焰
C中有D中液体进入
/
(2)有同学认为该装罝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
二.解答题(共2小题)
1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b.
(2)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通入(填“c”或“d”).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及解析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a3320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2.png)
(4)如果用双氧水、二氧化锰制氧气,则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为了得到平稳的气流,应将长颈漏斗换成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瓶内气体主要为氮气,说明氮气不溶于水,不支持燃烧,本身也不能燃烧;
(5)若将红磷换成碳粉,碳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气体,导致集气瓶内的压强无明显变化,不能完成实验测定。
27.(1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氧气的制取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对比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的纯度。
拓展探究:Ⅰ.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应同时加入,故方法为:分别用注射器吸取等量、等浓度的FeCl3溶液同时注入两支试管中;
Ⅱ.由图可知,加入氯化铁溶液后,压强明显增大,说明FeCl3溶液能加快H2O2溶液的分解,且FeCl3溶液对浓度大的H2O2溶液分解促进效果更好
①能够说明氧气分子不断运动的曲线是______
A MN段B NP段C PQ段
②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_____。
③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时几乎不再变化。
【拓展探究】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实验继续探究。向另两只试管分别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再加上等质量、等浓度的FeCl3溶液,分别用气压传感器测定两试管中气压变化曲线,见图3、图4。请你思考:
【解析】
进行实验:①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证明氧气集满;
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常温常压下,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https://img.taocdn.com/s3/m/985d22c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6c.png)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一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氢氧化钙都能发生反应。
1、小刚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
B中盛放溶液。
2、小刚打开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步实验目的是小丽认为:通常状态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因此上述实验不足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3、小丽用洗涤干净的上述装置重新试验,分别量取50mL 上述溶液放入A、B中,关闭K,通入约500 mL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
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二.碳酸钙是一种白色固体,可溶于稀盐酸并产生无色气体。
某同学想知道稀盐酸中的哪种粒子(H2O、H+、Cl-)能使碳酸钙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
请你和他一起通过右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完成这次探宄话动。
(1) 你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通过实验①可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碳酸钙并产生无色气体,还需要进行实验③和④:在③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④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的探究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某校同学以“比较锰、铁、铜3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探究。
提供的药品:铁片、铜片、锰片、稀盐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锰溶液。
【做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对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锰>铁>铜;猜想二:铁>铜>锰;猜想三:。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成立,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针对一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实验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
![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实验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14644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c.png)
实验探究一选择题1.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使用等量的同种钙片和白醋开展四组实验, 分别测得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选取CO2的浓度从0~8%为研究对象,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错误的是()A. 对比①③, 温度越高, 反应速率越快B. 对比②③, 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小, 反应速率越慢C. 对比③④, 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 反应速率越快D.对比①②③④, ④的反应速率最慢2.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3.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4.如图所示, 甲、乙两个气密性良好的干燥集气瓶中都充满了空气, 甲、乙瓶中的燃烧匙内分别放有足量的红磷和炭粉, a, b为止水夹, 分别点燃红磷和炭粉, 充分燃烧后, 恢复至室温, 同时打开a、b, 则烧杯中的水()A.进入甲瓶B.进入乙瓶C.同时进入甲乙两瓶D.无法判断5.如图的锥形瓶内是空气, 试管中盛有部分水, 现向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 会使U形管内b处的液面高于a处的液面, 则该物质不可能是()(注: 生石灰、NaOH遇水、浓硫酸稀释都会放出大量热;NaCl溶于水不会放出热量)A.氯化钠B.浓硫酸C.生石灰D.氢氧化钠固体6.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完成多个实验(氨气、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 其中对相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有()①若分液漏斗中装蒸馏水, 烧瓶中放足量的细铁丝, 则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②若分液漏斗中装滴有石蕊试液的足量水, 烧瓶中充满HCl, 烧杯中盛放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则可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可与盐酸反应③若分液漏斗中装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烧瓶中充满CO2, 烧杯中盛放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则可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可与CO2反应④若分液漏斗中装足量的水, 烧瓶中充满NH3, 烧杯中盛放无色酚酞试液, 则可证明NH3的水溶液显碱性⑤若分液漏斗中装稀盐酸, 烧瓶中装石灰石, 烧杯中盛放紫色石蕊试液, 则可证明CO2气体显酸性⑥若分液漏斗中装足量的稀硫酸, 烧瓶中装铁片, 烧杯中盛放足量水, 则可证明H2是难溶于水的气体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7.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个装置,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M中盛放硫酸, N中隔板上放大理石, 可以制二氧化碳B.关闭弹簧夹, 在M中不断加水, 水面不断下降, 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C.该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其原理与启普发生器相同D.N中储满气体后,通过M将水注入N,一定可以排出N中的气体8.如图是同学们利用大可乐瓶设计的储气装置(铁架台未画出),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打开止水夹a、b, 气体从d管导入储存在下面的瓶子里, 水被压入上瓶B.取用气体时, 可通过控制止水夹a 、b, 靠水的重力方便地将气体排出C.气体被储存在装置中后, c导管也必须安装止水夹D.该装置也可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二非选择题1. 学习小组同学在探究Cu、Al、Ag的活动性顺序时, 做了如图所示两个实验, 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学习探究活动。
初三上学期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含答案)
![初三上学期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7c10762e3f5727a5e96281.png)
第 2 页 共 10 页
【实验结论】 按上述方案实验,根据 菜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其 Vc 的含量有影响。
【实验反思】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的是 A. 试管的大小不同 B. 量取的被测物质的体积不同 C. 每次实验所用的果汁颜色不同 D. 没有用同一规格胶头滴管滴加
。 这一实验结果,分析得出蔬
两套装置中铁钉均锈蚀; 且 U 型管中液面均由 b 处上升至 a 处,则所需时间 I < II。
_______。
(3)若将两根铁钉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两支试管
内均有大量气泡产生,铁钉逐渐溶解,在酸溶液中被快速腐蚀。
【反思与提高】
根据该探究实验以及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但是老师看到小明的实验报告后却指出:两套装置中,“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总量应该近似相等,与温度关
系不大,其本质原因是
。
(4)通过反思,为了证明老师的观点,小明继续利用(3)中已反应完的两套装置,又做了一步实验,发现两套
装置最终收集到的气体的总量确实相近,他的实验操作是
。
2、(5 分)某小组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老师建议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 NaOH 溶液吸收生成的 SO2。
第 3 页 共 10 页
实验记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打开分液漏斗的 活塞向 试管中滴 入适量的水
试管中有气泡产 生,烧杯中有气泡 产生
一段时间后,将燃 观察到气体燃烧, 着的木条放在导 有明亮的火焰 管口 P 处
该气体具有的 化学性质是
【得出结论】通过上述实验,解释满载电石的货车遇大雨着火的原因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含答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ad04bb551810a6f52486f1.png)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试卷专题一、实验探究题(共32题;共238分)2.(1)家庭生活中制作食谱经常用到碳酸钠(苏打)和碳酸氢钠(小苏打).碳酸氢钠不稳定,潮湿空气中缓慢分解,受热至65℃以上迅速分解,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某同学为探究它们的性质差异,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1)加热一段时间后a、b两烧杯分别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3)该装置设计的优点是________ .(4)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 .(5)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溶液有着广泛应用,比如:氯碱工业用到的是饱和食盐水,医疗上使用的则是0.9%的生理盐水.请按照设计并完成以下实验:实验用品:氯化钠溶液氯化钠硝酸钾蒸馏水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探究实验一:澄清透明的氯化钠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探究实验二:将不饱和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并探究氯化钠溶液还能否溶解硝酸钾【答案】(1)a中石灰水不变浑浊,b中石灰水变浑浊;小苏打易分解,苏打不易分解(2)2NaHCO3Na2CO3+H2O+CO2↑(3)可对比两种物质是否能分解(4)装置不能漏气(合理即可)(5)说明氯化钠溶液不是饱和溶液;向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有固体不再溶解;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硝酸钾固体溶解;氯化钠饱和溶液能够溶解硝酸钾固体3.在一次科学实践活动课上,同学们做了“会动的鸡蛋”系列趣味实验。
(1)向装有干冰的集气瓶中加入热水(如图A),观察到有大量白雾产生,熟鸡蛋在瓶口跳动,该实验说明干冰具有的性质________。
(2)向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瓶中加入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如图B),观察到瓶口的熟鸡蛋被吞入瓶中,其原因是________。
(3)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鸡蛋沉入杯底(如图C),向水中不断地加入食盐,观察到鸡蛋逐渐上浮,由此说明食盐溶液的密度与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________。
2024年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科学探究题
![2024年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科学探究题](https://img.taocdn.com/s3/m/ad0e327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0.png)
2024年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科学探究题1.在“探究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小科发现镁带与稀盐酸反应后的试管内出现了灰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灰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提出猜想】小科在老师指导下,猜想灰白色沉淀是下列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①镁;①氯化镁;①氢氧化镁;①碱式氯化镁[Mg(OH)Cl]。
老师肯定了小科的猜想,并鼓励他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一:将上述镁带与稀盐酸反应后试管内的物质过滤,得到滤液和灰白色滤渣;步骤二:取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镁粉末,粉末全部溶解;步骤三:取少量灰白色滤渣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无其他现象;步骤四:将剩余滤渣用蒸馏水充分洗涤。
取洗涤后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硝酸,滤渣全部溶解,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分析及结论】(1)从步骤二可知,灰白色沉淀不可能是,因为。
(2)从步骤三可知,该沉淀中没有,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步骤四中将滤渣用蒸馏水充分洗涤是为了。
(4)根据实验探究可知,该反应产生的灰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
【实验思考】实验后小科继续请教老师得知,灰白色的碱式氯化镁(Mg(OH)Cl)受热易分解,生成氯化氢气体和一种氧化物。
小科于是把灰白色沉淀放进试管进行加热,并在试管口放一张湿润的石蕊试纸,则小科会看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某化学兴趣小组联系生活实际作了如下探究:①.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烧杯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和澄清石灰水,并罩上一玻璃杯。
(1)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火焰熄灭,且。
(2)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
①.小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鳔产生了兴趣,并做了如下实验。
(3)将鳔浸在水里剪个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他立即用法收集到了甲、乙、丙三瓶气体(连续多次操作)。
(4)将点燃的红磷迅速放入甲瓶中(装置如图2所示),等装置冷却后松开夹子,流入瓶中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14;往乙瓶中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a22a27e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6.png)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1、参与研究小组探究水壶内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天然水和水垢所含的物质及其溶解性如下表:物质。
| 溶解性 |Ca(HCO3)2 | 可溶。
|Mg(HCO3)2 | 可溶。
|Ca(OH)2.| 微溶。
|Mg(OH)2.| 不溶。
|CaCO3.| 不溶。
|MgCO3.| 微溶。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可能含有Ca(OH)2.设计方案如下:1) 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
取上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Ca2+。
2) 乙同学设计了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
若D瓶增重22g,则水垢全部是CaCO3.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③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④重复②和③的操作,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测量滴加稀盐酸体积与D瓶内物质增加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曲线所示。
评价如下:1) 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作用。
若A瓶中无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增大。
2) 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金属形成的碳酸盐与足量盐酸反应时,若两金属的化合价相同、两种盐的质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小者放出的气体多。
分析曲线图可知:水垢中一定含有MgCO3,理由是相对分子质量小。
3) 装置图中“?”所指处有三根导管同时穿过橡胶塞,已知:导管的直径为8mm,橡胶塞细段直径为3cm。
从坚固和美观的角度考虑,请在图中标出应在哪三点打孔为好(用圆圈“○”表示打孔位置)。
以上实验能够检测出水垢中含有Mg(OH)2.2、发现三种金属——铝、铁、铜,其中一块铜片生锈了,表面附有部分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实验探究过程如下:1) 铜绿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CO2共同作用的结果。
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题含答案(精品)
![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题含答案(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54cfed2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3.png)
1.*化学探究小组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响来制取氢氧化钠。
〔1〕实验过程: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②再通过操作,得到无色滤液。
③将无色滤液通过操作,得到白色固体。
〔2〕猜测: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测:小:是纯洁的氢氧化钠!小强:可能还含有碳酸钠!小:也可能含有。
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展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3?进展猜测:猜测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
猜测二:熟石灰局部变成了CaCO3。
猜测一:熟石灰没有变质。
反思与应用:①要证明猜测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展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③称取1.0g上述熟石灰样品,加适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同时参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消耗盐酸溶液7.3g。
求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据估计,每年全世界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产量的十分之一。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金属腐蚀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1)如图,取一根约10cm的光亮铁钉放在自来水中,观察A、B、C三处的变化。
几天后,他们会发现处最先出现铁锈,大家结合书本知识知道,铁在空气中生锈实际是铁和、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响的过程。
(2)一同学联想到家里铜制餐具上有一层绿色物质,认为铜在空气中也会生锈。
他们上网查阅资料,知道这种绿色物质的化学成分为Cu2(OH)2CO3(铜绿)。
初三化学必做探究题30题
![初三化学必做探究题30题](https://img.taocdn.com/s3/m/bc8059efb7360b4c2f3f6463.png)
初三化学必做探究题30题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影响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因素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作出猜想】a、可能与金属本身的性质有关b、可能与盐酸的浓度有关【设计探究】实验所用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
实验(1)为探究猜想a,小组同学分别在两支试管中放入相同质量的锌片和铁片,然后分别加入相同尝试和质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放锌片的试管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放铁片的试管中只产生少量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
从实验现象可判断:金属活动性Zn_____Fe(填<=>)。
得出结论:金属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金属本身性质有关,金属的活动性与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2)为探究猜想b,小组同学设计如图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注射器的作用是_______。
所用药品,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编号选用金属(均取2g)盐酸质量分数(均取50mL)每分钟产生氢气的体积/mL1分钟1-2分钟2-3分钟3-4分钟4-5分钟前5分钟共收集气体Ⅰ锌片15%2.916.911.09.27.648.5Ⅱ锌片5%1.68.45.94.83.724.4得出结论:金属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与盐酸的浓度有关,其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根据表一中实验Ⅱ数据分析,请描述锌与盐酸发生反应快慢的变化情况并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可能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写一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延伸】很多金属不仅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盐酸溶液反应,现将ag铁钉投入到CuSO4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固体取出洗净、烘干,称重为bg,则生成铜的质量为__________。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https://img.taocdn.com/s3/m/5bb4103fa32d7375a417809a.png)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一.物质的成分:1.下面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草酸晶体受热分解的产物【查阅资料】⑵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蒸气会变蓝色【作出猜想】第一种:草酸分解产物CO2和H2第二种:草酸分解产物是CO2、CO和H2O第三种:草酸的分解产物是、(你猜想的产物化学式)【设计实验】【实验操作】甲同学按其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1)实验时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乙同学按图2的装置实验也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这些现象证明产物中一定有;无水CuSO4变蓝,证明产物中还有若产物中有CO,则乙的对应实验现象是证明CO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若第二种猜想是正确的,请你写出草酸分解的反应方程式。
【反思评价】乙认为甲设计的实验装置有缺陷:由于试管口向下倾斜,草酸晶体熔点较低,加热到182℃便开始熔化,因此实验中会出现熔融的草酸流进导管而影响后续实验。
请你谈谈装置2的至少两点优于装置1的优点:。
利用乙设计的装置证明产物中没有H2的方法是:【交流讨论】丙同学继续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草酸是一种酸,在受热分解过程中有少量升华;草酸钙和草酸氢钙均为白色不溶物。
丙同学通过进一步研究,对实验中CO2的检验提出质疑,并提出实验的改进措施,他提出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2006年1月20日12时17分许,位于仁寿县富加镇的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富加输气站的出站管线发生爆炸,埋在地下的管线爆炸形成十几米长、两三米深的大坑。
几分钟后,该输气站的进站管线也发生爆炸。
爆炸共造成8人当场死亡,另有1人送往医院后死亡,4人受重伤。
爆炸产生的烟气造成当地空气污染。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准备探究在爆炸现场采集的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CO(假设该样品中不含除CO 之外的其它能与CuO 反应的物质)和水蒸气。
化学实验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目精选
![化学实验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目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1c83cab7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07.png)
化学实验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目精选化学实验作为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具有极高的实践性和探究性。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化学原理,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文将为大家精选几个适合初中化学实验的探究题目,希望对教师和学生们进行实验选题提供一些参考。
实验一:钠和水反应的观察与探究实验目的:观察钠和水的反应过程,探究其反应产物和特性。
实验器材:钠片、蒸馏水、试管、试管架、火柴等。
实验步骤:1. 在试管中注入一些蒸馏水,放在试管架上固定。
2. 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钠片,迅速放入试管中,观察反应现象。
3. 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包括发生火花、生成气体等。
4. 将发出的气体与湿pH试纸接触,观察试纸变化。
5. 根据观察结果,探究反应产物是什么,并了解产物的性质。
实验二:酸碱中指示剂的使用探究实验目的:了解不同酸碱中指示剂的使用方法和特点。
实验器材:酸碱溶液、红色菜汁、蓝色石蕊溶液、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滴管等。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酸碱溶液,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为例。
2. 在不同酸碱溶液中滴加红色菜汁,观察颜色变化。
3. 在不同酸碱溶液中滴加蓝色石蕊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4. 根据观察结果,总结不同指示剂在不同酸碱中的应用特点。
实验三:金属和酸反应的速率探究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了解反应速率与金属种类及酸浓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锌片、铁片、稀盐酸、稀硫酸、试管、试管架等。
实验步骤:1. 准备稀盐酸和稀硫酸溶液。
2. 将锌片和铁片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
3. 将试管倾斜,将试管中的酸溶液慢慢滴入金属片上,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
4. 记录不同金属片和酸溶液下的反应速率,并总结速率与金属种类及酸浓度的关系。
通过以上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化学实验的魅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和探究精神。
希望这些探究题目的精选可以给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1、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水壶内部水垢的主要成分【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和水垢所含的物质及其溶解性如下表:物质Ca(HCO3)2Mg(HCO3)2Ca(OH)2Mg(OH)2CaCO3MgCO3溶解性可溶可溶微溶不溶不溶微溶【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可能含有Ca(OH)2和。
【设计方案】(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
取上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 (填化学式)。
(2)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
若D瓶增重22g,则水垢全部是CaCO3。
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③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④重复②和③的操作,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测量滴加稀盐酸体积与D瓶内物质增加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曲线所示;【评价】(1)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作用。
若A瓶中无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金属形成的碳酸盐与足量盐酸反应时,若两金属的化合价相同、两种盐的质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小者放出的气体多。
分析曲线图可知:水垢中一定含有(化学式),理由是。
(3)装置图中“?”所指处有三根导管同时穿过橡胶塞,已知:导管的直径为8mm,橡胶塞细段直径为3cm。
从坚固和美观的角度考虑,请你在由图中标出应在哪三点打孔为好(用圆圈“○”表示打孔位置)。
以上实验(填“能够”或“不能”)检测出水垢中含有Mg(OH)2。
2、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了三种金属——铝、铁、铜,其中一块铜片生锈了,表面附有部分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他们的实验探究过程如下:(1)铜绿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填化学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2)为探究铝、铁、铜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①铝片浸入稀硫酸中;②铜片浸入稀硫酸中;③铝片浸入氯化亚铁溶液中,这组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步骤、现象)。
(3)他们还想用加热的方法除去铜绿,加热时却发现铜片表面全部变黑。
经查阅资料知道:①铜绿受热分解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②酒精在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炭黑③炭黑与稀硫酸不以应。
a、他们提出猜想:该黑色物质可能是氧化铜,也可能是氧化铜和的混合物。
b、设计了下述实验方案,用于检验黑色物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剪下一片变黑的铜片,放入盛有足量稀硫酸的试管中,微热铜片表面黑色固体全部消失,露出红色的铜,溶液变色。
此黑色固体是(填化学式)3、某初级中学学生发现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 (如右图所示),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探究。
(1)甲、乙、丙三位同学对该溶液作出如下猜想:甲同学猜想:该溶液是碳酸;乙同学猜想:该溶液是过氧化氢溶液;丙同学猜想:该溶液是。
(2)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乙、丙同学的反对,乙、丙同学反对的理由是。
(3)他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来验证乙、丙同学的猜想。
取少量Cu0粉末于试管中(Cu0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加入适量该溶液(如果反应慢,可适当加热),并将带火星的术条插入试管中。
如果乙同学猜想正确,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如果丙同学猜想正确,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4)如果乙同学猜想正确,写出上述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4、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
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
【对固体猜想】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
【实验和推断】(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说明氢氧化钠(填“已经”或“没有”)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填化学式),该实验(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A是CaCl2溶液。
①现象a有白色沉淀产生,现象b无色酚酞不变红色,则猜想成立。
②猜想Ⅲ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反思】①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保存氢氧化钠的方法是。
5、在通常状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
在工业上,制取氯气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1)步骤①利用风吹日晒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粗盐,该过程主要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
(2)步骤②若要除去食盐水中混有的少量泥沙,可选择的操作方法是,在实验室中该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玻璃棒在步骤③中的作用是。
(3)请写出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4)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 H2O,工业上用氯气与石灰乳【Ca(OH)2】反应来制取漂白粉,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今年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为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污染,各国都在积极进行技术创新。
(1)近日,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发电叶子”,将这种叶子放入水中,在太阳光照射下,叶子中的催化剂会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储存在氢氧燃料电池中,再转化为电能,供家庭用电需求。
①整个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形式的能量转化? 。
②“发电叶子”产生氢气、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我国积极改进风电技术,扩大风电使用,并配套大型储能设备——“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以保证稳定供电。
①与煤炭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的优点是。
②“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在充电时,电池中的VO2+会变成VO2+,这个过程中钒元素(V)的化合价由价变为价。
(3)为了降低汽车排放的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现在的大部分汽车都安装了催化式排气净化器。
下图列举的是几种气体在净化器中转换前后的变化。
①根据下图所提供的信息,举例说明催化式排气净化器是如何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的。
②气体在催化式排气净化器里面发生了化学变化。
请用原子、分子的知识概括化学变化的实质。
③为了使汽车尾气的污染更小,研究催化式排气净化器的专家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7、近几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1)“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 2KMnO4 + 2H2O = K2SO4 + 2MnSO4 + 2 X ”。
这个化学方程式中最后一种物质X的化学式是:。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请写出二氧化硫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乙同学和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3)甲同学:“实验操作”: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步实验:“实验现象”: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
(5)丙同学:“实验操作”:丙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探究与结论】(6)上图C装置的作用是。
(7)要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丙同学的实验中。
8、化学实验中常常会出现意外情况,这是提升我们学科素养的良好机会,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例如:(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呈红色。
原因是,相应的改进措施是。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破裂。
原因是,相应的改进措施是 。
(3)用盐酸和碳酸钙固体反应,将得到的气体X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没有发现石灰水变浑浊。
针对此现象,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探究。
[假设]小英的假设:澄清石灰水已变质小青的假设:气体X 中除了有CO 2外,还有[实验探究]Ⅰ.小英的探究: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可能的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沦探究所用 澄清石灰 水是否变 质①用一支试管另取少 量原澄清石灰水 ②取稀硫酸与碳酸钠 反应制取CO 2 ③ 步骤③中现象为: 步骤②中反应方程式为:步骤③可能的反应方程式略实验结论:Ⅱ.小青的探究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化。
学方程式和实验结论探究气体X 中是否含有气体将气体X 通入硝酸银 溶液反应方程式为:实验结论:气体X 中含有气体[实验反思]Ⅲ.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只用一组实验装置就可以同时完成上述两个假设的探究。
请你从下图中选择一组合理的装置 (填序号)。
A B CⅣ.在上述合理装置的第二支试管内应放入溶液,其作用是。
9、碳及许多含碳化合物不充分燃烧都要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它使人中毒的原因是,通常采用燃烧法处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
某同学对一氧化碳与一定量的氧气反应后所得的气体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提出猜想】反应后气体的组成可能是:①CO和CO2;②只有CO2;③。
【实验探究】该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①装置B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②装置A中出现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D中出现的现象是。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验证,猜想③成立。
10、母亲节前夕,阳阳对妈妈给外婆购买的“XX牌”苏打饼干及其配料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化学课上,阳阳听老师说过,苏打是碳酸钠(Na2CO3)的一个俗名,她再仔细阅读该饼干的配料表如下:小麦粉、小苏打….她思考:配料中小苏打有何作用?如何鉴别苏打(Na2CO3)和小苏打(NaHCO3)?…下面是阳阳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资料获悉】(1)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比NaHCO3溶液的碱性强;(2)20℃时,Na2CO3、NaHCO3的溶解度分别为21.3g和9.6g;(3)NaHCO3在2700C时能发生如下分解反应: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而Na2CO3受热不易分解.【实验过程】实验一:验证Na2CO3和NaHCO3热稳定性的差异.在老师的指导下,你们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若实验现象为,则能得出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受热不易分解.实验二:用酸碱度的差异鉴别Na2CO3和NaHCO3.你们若用广泛pH试纸测定相同条件下两种溶液的pH,则pH较大的是.实验三:用20℃时溶解度的差异鉴别Na2CO3和NaHCO3请完成下表:(忽略溶解过程中热量的变化)实验操作预期的现象和结论(3)(4)【交流总结】(1)配料中小苏打主要起发泡作用.(2)可以通过溶解度、酸碱度等差异来鉴别Na2CO3和NaHCO3.通过上述研究性学习过程.你们认为小苏打(NaHCO3)除用于食品工业外,在日常生活及实验室中还有哪些应用,试举一例:.11、在查阅资料时,小明得知CO2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木炭反应生成CO。